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风采堂”与北宋名臣余靖
余季乐发表于 2012-11-14 20:56
格是具有岭南古民居特色的重楼复式建筑,总建筑面积273平方米,为一堂五室,二进三门,重楼高阁。主楼高19.8米,拾级而上,层层递进,建于祠堂最高层的“风采堂”庄重风雅,别具特色。
风采堂西侧立有精刻的大理石碑《余靖纪念馆记》:左侧是刻有宋欧阳修赠《余襄公神碑铭记》;右侧是刻有《余忠襄公傅略》。风采堂内有富丽堂皇的“风采流芳阁”,阁内端坐着栩栩如生的余靖木雕塑像。据说,此雕像的设计的依据余氏族谱珍藏的名贤忠襄公真像而塑,原像的真品用宫廷黄绢精绣,曾藏于韶关市风采楼上,六十年代由省文物工作队收藏。这座新建余忠襄公祠,恢复了余氏宗祠的古老牌坊,牌坊建筑古朴、气势雅典。
韶关现存的还有余靖墓、风采楼等与余靖相关的古迹文物。

  二、荻海风采堂:又名“名贤余忠襄公祠”,省级保护文物,位于广东省开平市风采中学内,始建于清光绪32年(1906年),民国3年(1914年)竣工,是开平、台山两地余姓族人纪念他们的祖先余靖而修建的,由风采堂和风采楼两个主体建筑物组成,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总面积5364平方米。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
风采堂从建祠之初就是祠庠合一,中间为祠堂,东西两翼为学校,现为开平风采中学。

  三、新会风采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新会一中内,现为新会一中图书馆。原是余氏族人将建于明末、祭祀余靖的“余忠襄公祠”旧祠堂拆了重建而成,由台山荻海(现属开平)人余清江设计,民国22年(1933年)奠基,民国26年竣工。用砖、石、混凝土仿古构造,歇山顶,重檐。平面结构为12柱,进深3间。置于1.4米高石台上,天花板施民族形式图案装饰,总面积为352平方米。堂前空地上立有石制旗杆。奠基石刻有“重建名贤余忠襄公纪念堂,于中华民国二二年十一月二七日奠基”字样(部分刻字已毁)。

  四、其他地方的风采堂:广东及余靖后人足迹所到之处,大多数都建有名为“风采”或“武溪”的祠堂、会馆、学校、社团组织用来纪念余靖、敦亲睦族,如羊城武溪书院(已没)、香港风采中学、开平风采中学、开平风采华侨中学、台山武溪中学、广州八贤堂(已没)、海丰风采堂等等。由于资料所限,恕不一一列举。

  五、海外的余风采堂组织:早年移居香港、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海外地区的余靖后裔也纷纷在居住地建立余风采堂、余氏宗亲会等组织,并且互相间联系紧密,为国内外的余氏家族文化建设和国内的慈善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香港的余风采五堂会、余氏宗亲会,在重修余靖墓、韶关余靖纪念馆、荻海风采堂和国内救灾捐款、教育医疗捐助等各种慈善公益事业上不遗余力,捐出大量的人力物力。

  六、风采月刊:由台山、开平余氏族人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由余氏组织、宗亲、朋友捐助的余氏刊物。
上一页  (3/3)
回帖(2):
2楼:谥法解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 ..
1楼:危身奉上曰忠(险不辞劳)
辟地有德曰襄。取之以义。
甲胄 ..

全部回帖(2)»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