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关于我先辈祖余德朝为南宋余珍四世孙 非铁改余秀二公的声明
娱乐有翔发表于 2017-08-20 04:26
关于我先辈祖余德朝为南宋余珍四世孙 非铁改余秀二公的声明 一、有的四川余氏族谱杜撰我祖余德朝为南平王铁木健二子秀二公如犍为县、青神县铁改余族谱就把迁四川的湖南沅州世系余再化的先祖余德朝,说成是成吉思汗第五代孙南平王铁木健二子,铁改余姓的肇姓始祖。这与事实严重不符。以下为犍为县根七公嘉庆年间撰谱和高县两江谱记载,秀二公余德朝“由吴楚落业湖南省沅州府芷江县后一里五甲石垄溪村塘冲湾”。查阅怀化市志,石垄溪村塘冲湾在现在的怀化市麻阳县大桥江乡,石垄溪是注入发源于贵州梵净山锦江的小溪,入口处就是大桥江乡政府所在地,锦江在辰溪汇入沅江,最后汇入洞庭湖。根据不同时期的多部族谱记载,沅州府石垄溪(现怀化市麻阳县大桥江乡辖地)余氏始祖是由江西婺源迁入湖南辰溪县大潭的余珍字正乡。二、余德朝族祖源考证依据族谱一是余珍12代孙余廷弼在康熙戊子(1708)年奉召修谱;二是余珍第13代孙顺治贡生余子锦(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余鹗翔康熙六(1667)年奉召撰谱;三是余珍13代孙余之章康熙癸卯(1663)年奉召辑家谱;四是余珍19代孙余之珆嘉庆二十五(1820)年重校余氏谱序;五是余珍21代孙余昌祯道光元(1821)年重校家谱时收集到的私家族谱:六是重庆巴南区东帽山余君渭,根据叔祖余武收藏的明朝晚期石垄溪私家谱,1741年编撰的《巴县东帽山余氏谱》七是四川沅州世系高县(月江)两江道光二十五年谱。 三、根据上述族谱考证,余德朝是余珍第四代孙,余德朝四川衍派沅州世系始祖余再化是余珍第十四代孙 这些族谱记载的余珍支系字派源流如下:1代,余珍,生于1205年,墓在辰溪大潭;2代,必字派,余珍三子:必隆、必闻、必昌;3代,伯字派;(必昌子)余任伯4代,德字派,湖南辰溪沅州府石垄溪宗谱记:(余任伯子)余德重,西南地区高县月江镇两江谱等多谱记:余德朝。5代,天字派,余天锡;6代,宗字派,余宗常;7代,思字派,余思义、谱记余必昌到余思义六代单传。8代余字派(单名) 忠、俊、英、杰其中余俊无子过继余英长子余秀。余杰早故,14代余再化的前七代祖先是余忠和余英之中的一个。9代,忠字派字派;
10代,存字派, 辰溪迁沅(石垄溪)字派起派。余珍沅州石垄溪支系后裔约在1465年新拟《迁沅字派》。11代,秉字派;12代,廷字派;13代,兴字派;14代,再字派,余再显、再尊、再兴、再尊、在文、再化等;余再化为余珍后裔从沅州石垄溪迁四川高县月江余氏有记载的始祖。余再化到七代余思义之间传承失考 。第八代余字派(单名) 忠、俊、英、杰其中余俊无子过继余英长子余秀。余杰早故。14代余再化的前七代祖先是余忠和余英之中的一个。15代。鹏字派,迁四川沅州世系余再化生二子:余鹏扬,余鹏鹗。其他旁系为秀字派,余秀承等;16代,朝字派,四川沅州世系余再化三世孙:余朝宰(四川南溪祖),余朝贵(四川高县月江祖)等九孙。其他旁系:朝宗、朝泽、朝亨、朝科(迁广西)、朝举、朝选。17代,四川沅州世系余再化四世孙:(四川南溪祖余朝宰)儿子余大禄,大字派,大壮、大宦、大用、大占、大鳌、大顺、大彦等。 18代,宗字派,余珍沅州石垄溪支系后裔雍正九(1731)年续《迁沅字派》起始派。湖南沅州世系(余大壮子)宗耀、宗命、宗辉、宗达等。四川沅州世系余再化五世孙:(余大禄儿子)余宗孔等。19代,之字派,湖南沅州世系石垄溪嘉庆二十五(1820)年重校
下一页 (1/2)
回帖(1):
1楼:

全部回帖(1)»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