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彝族余氏一门五诗人
thinfo发表于 2018-02-03 00:09
【作者】 一泓
【出版日期】1995-04-15
【刊名】贵州文史天地
赤水河两岸的川黔两省邻境地带,在明朝时属于四3;1永宁宣抚司辖地,宣抚使着氏乃彝族扯勒部的后在。明洪武中期宣抚使奢阿聂车,妻奢苏袭职。她重视儒学教化,曾向朝廷上言:“欲化顽俗,须修文教。请生皆秀僚,朝廷所设训导官,言语不通,难以教诲。岸生李球,文品兼优,并指夷语,乞即接为训导官,庶有实济”。奢苏是在明初就向朝廷正式提出要进行“双语教学”的肇始者,朝廷采纳她的建议,下诏从之。奢苏又广立义学,重视教育。当时的赤水河两岸人文颇盛,如赤水陈迪,天颁了五进士,朱谦,天须甲申进土,皆历官御史,有直声。永宁宣抚使信境内的夷僚全民,接受德家汉学的教育,因明初奢苏的倡导即已文教大开。此后历代沿袭,直至明末改土归流,伴随流官政治统治的巩固,移民屯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儒学科举也在这片地区推广开来。在先进汉文化的熏陶下,一批彝族知识份子也在成长。其中,如清代的余氏一门五诗人,都留有诗集文集传世,在彝族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就是典型的一例。分别介绍如下:
余家驹 字白奄(1801-1850),享年五十岁。其先世即永宁宣抚使奢氏。自天启年间奢崇明反明失败,奢氏后即改汉姓余、杨、苏、李、禄、张六姓,隐避川黔边界。余家驹系贵州省毕节县今大屯彝族乡人,其故居已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大屯白族土司庄园”。家驹幼年丧父,由母抚养成人,科举贡生后即归隐林泉待亲,著述多未刊而道兵赶,只留下《时园诗草》二卷行世,其中不少佳作被收入地方志中。他的诗内容广泛。由于作者长期世居川滇黔三省毗邻的乌蒙山区,自然景观气象万千,无不发乎吟咏,录入《时园诗草》者百首之多,因此,山水诗是其诗作的一大特点。且具有明显的雄浑险奇,气势磅席的特色。如《登鹰座山》、《青依山》、《入茫部山中》、《登最高山》、《上以开河山》、《登高望云海》、《瀑布》、《发戛岔河》、《探乳硐》、《崖梯》、《水潦河》等,堪称杰作。乌蒙山区居住着彝、苗等少数民族,有着浓郁古朴的民族文化习俗,在诗作中也多有反映。如《蛮刀》、《听吹木叶》、《闻口琴)、《苗人》、《听读夷书》、《乐隆山》、《挞龙洞人》、《落太赫山》、《道傍翁》等,再现了当时的民俗,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此外,作者抱读经史,工诗善画,还写有许多吟史咏物,凭吊古今,臧否人物.寓意褒贬的诗,不落俗套而独树一帜,时人评论其诗“沉雄浩荡,不名一家,当其上下千古所依傍。奇情决论,破空而出,山川景物,无不另开生面。其气魄固足雄压一切,而语带烟霞,不染尘氛,又如姑射仙人,遗世独立。”其子余珍及侄余昭,自幼在其教诲之下,也有诗集问世。
余珍 字子儒,号宝斋,一号海山,又号坡生,彝名龙灼(1825-1864)享年四十岁。他自幼受其父家驹教诲,聪慧敏悟,擅长书法绘画。据载:“其书法楷同颜柳,草类怀素,尤工率窝,字具龙跳之势;画拟云林,萧疏谈远,旁及花卉、虫马、人物,皆极超妙,秦蜀滇黔求书画者,日祛其门。”当初,余珍也曾想登科显赫,既遇时艰,社舍动荡,于是改文习武。后来,被授予都司。因坚墨清野有功,法接武翼都尉,袭大屯上千总之职。曾著有《四余诗草》传世。有人问他何谓“四余”?他回答称:“居家处事之余,读书作画之余,
1
浏览大图
2
浏览大图
3
浏览大图
下一页 (1/3)
回帖(0):

全部回帖(0)»
最新回帖
收藏本帖
发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