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下邳曲江余氏宗谱历代源流世系显达序
回帖:由余不是夏禹的后裔江洲渔翁历史上关于余姓始祖由余是不是夏禹的后裔,在史学界和余姓的后裔中颇有争议。我曾经见过几本余姓支系家谱或“总谱”,都把由余作为夏禹的三十几世或四十几世孙,似有张冠李戴、乱宗错系之嫌。夏禹系所有余姓始祖之说在台湾地区及海外余姓族人中有趋于统一之势,因此,溯本求源便成为中国史学家和余氏族人的紧迫任务。余姓,在唐朝至宋朝的500余年间,其单一性好像不存在争论,《百家姓》就是最好的证明。余姓的多源性之说应该始于南宋之后。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包容性正是我们民族伟大之所在,但多元论者要有一定的正史、地志或族谱之综合为基础。传说中的余姓侯罕之国或少康后裔的越国,他们的封地,应该是以现在的绍兴为中心的浙东地区。我手头上的资料,赞成由余系夏禹后裔的主要依据有二:一是余姓婺源《磻溪源头郡望本源系》谱头;二是新安江流域余姓居民中也有“余系禹后”的传说。我要首先说明两点:其一,中国民间有谱始于宋代,余姓婺源谱成书于南宋,其时间不早于余氏大塘绍兴丁丑谱;其二,新安江流域余姓居民都认为他们是下邳泗水的由余后代,而婺源在地理上距新安江则很近,磻溪就是新安江的源头。
首先说明,本人是反对由余系夏禹后裔之说的,但是为说清楚“余系禹后”一说的来历,这里我照录了《磻溪源头郡望本源系》原文,以飨读者。文曰:余氏“有曰无余之后,有曰有余之后,须知皆圣禹之苗裔也。禹娶涂山氏之女,生三子。长曰启,承本姓;次曰 窣(读苏SU),为有扈氏;三曰罕,因涂有余字,故罕因之以姓。此余氏之所由始。三十八传至由余,字季闵,仕秦穆公,封昌国侯。由余生子齐,字德骧,仕秦襄王为大司马,食邑下邳。由齐五传至廷宾,宾字尽忠,仕汉为中郎将。由廷宾八传至檀,生无颇。无颇生仁瞻,得溥。仁瞻为中书舍人,得溥待制鸿都门,寻自免归,世居淮东下邳郡招仁乡立德里。至汉献帝初平元年,值曹兵 扰攘,于七月廿二日卯时挈家渡江,寓床饮源,被暴风吹落玉玺盘于江中,旋即跋陆驰檐徙丹阳。由溥三传至英美。美字看夫 。晋武帝太庚之年庚子二月壬寅,晋王睿帅舟师过江,取建业。美惧,留弟诚夫守墓宅,甲辰谐兄惇夫避兵,徙睦之遂安连理乡,土名罗纲山又名九雄山居焉。由美四传至讽,讽字尽臣,于东晋时迁南昌大宁,初历官都尉,负显名。(南朝)宋明帝记忌之,敕云:余字讳我,于理不顺,又为朕之敌人。乃赐改佘氏,即余字少而异之。都尉时悟上意,因又避名为讽,乃改名佘顽。佘氏得姓始于此。讽传八世至略,略字远谟,仕隋炀帝,大业三年丁卯授 润州刺史浙西刑台经历。生子二,曰敬护、敬墩。敬墩于大业十年甲戌从上征高而为行军司马,生二子曰文昌、文荣。昌字必大,仕唐,高祖武德三年庚辰授陕西经历,复归遂安冲锋;次曰文荣,字君宠,仕太宗为鸿胪卿。文昌生子三,曰世玉、世仁、世信。玉字叔宝,年四旬而卒,生子一曰钦。钦字永宗,又名咏仕。高宗授朝仪,钦任国子监博士。钦书家谱有曰:钦思都尉公讽已失侯罕得姓之源,若不改正,禹祀永沉。钦于上元二年甲戌七月二十三日至光顺门上状:臣本太禹之裔,于东晋大宁元年改作佘氏,然佘与蛇音相属,有咬嚼之毒甚,非因生赐姓之义,伏乞圣慈允臣归本性,使臣免陛大禹之祀(原文如此)。上元三年乙亥二月十五日奉敕改归本姓,此侯罕之国邑灿然
下一页 (1/4)
下一楼›:黄帝至由余世系:(据司马迁《史记•周本纪》《史记•晋世家》 ..
‹上一楼:希望有宗亲能给予辩证的分析,指出错误之处,以免误导。

查看全部回帖(1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