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下邳曲江余氏宗谱历代源流世系显达序
回帖:余氏渊源之一: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传夏禹之后有余氏。”
  按史书的记载,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承其本姓为姒。小儿子叫罕,赐姓为余,其后代相传为余氏。  大禹之妻是涂山之女,因此大禹赐小儿子为余氏,有明显的纪念妻子之意。在上古时代,“余”字与“涂”字通假。
  姒罕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赐姓为氏,称余氏,姓氏读音作xú(ㄒㄩˊ),是非常古早的行姓氏之一。传说,到了殷商末期,该余氏家族成为姬姓周族人的主要敌对势力之一,显然,姒姓余氏之源要远早于姬性余氏。  姒姓余氏族人皆尊奉姒罕为得姓始祖,且不与姬姓余氏合谱。
  本书按:  古涂山有三:一是古涂山国所在地,即安徽怀远涂山;二为浙江古越涂山,即绍兴涂山;三为巴蜀涂山,即重庆涂山。
  本书考证,大禹之妻为涂山人,其故地在古涂山国,即今安徽省怀远县的涂山,非绍兴涂山,亦非重庆涂山。  仔细研究先秦时期吴越文化的主要史籍之一《越绝书》,其中有一段十分重要的记载:“涂山者,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
  关于《越绝书》的作者,史来有东汉会稽吴君高(吴平)、春秋子贡、春秋伍子胥、无名氏、东汉袁康等纷说,至今无定论,但其最终成书时间的两汉时期,则可大致确定。  在《越绝书》中所叙述的禹妻故地涂山,明确指出在“去县五十里。”这是一个绝不可忽略的人文地理要点。
  重庆,是战国末期徐夷族人迁徙巴山后,将大禹故事带至重庆地区的,略过不论。  绍兴,古称会稽,是为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所设会稽郡治所在地,始称会稽县,是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陈国永定年间(公元557~559年)。会稽山距旧会稽县不到十三公里,距后来的绍兴县不到七公里。人文地理要素不符。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六公里处的会稽山在远古时期称作涂山,是大禹安葬的地方,非其妻故地。
  怀远,为原始社会的唐、虞时代古涂山国所在地,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春秋时期楚武王四十一年(公元前700年)楚都自丹阳迁郢后即称县制,设县公管辖,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涂山,亦称当涂山、东山,位于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淮河东岸,与荆山隔河相峙,距离怀远县旧城二十四公里。涂山最高峰为凤凰顶,海拔338.72米,禹王宫就建于涂山绝顶之上。完全符合《越绝书》中记载的人文地理要素。  传说,涂山原来是一座完整的山,大禹在治水时将此山一劈为二,让淮河水改道,变成由南往北流。涂山也是大禹娶妻及第一次大会诸侯的地方。在涂山上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泉水清冽,以之煮茶满杯不溢。满山皆石榴,春来芽发,漫山暗红,夏季榴花似火。
下一楼›
‹上一楼:这所讲的就是我们这一支

查看全部回帖(17)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