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98阅读
  • 0回复

[诗词对联]赏读余靖《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诗(风采流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2
— 本帖被 余季乐 从 余氏文库 移动到本区(2011-09-06) —
赏读余靖《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诗 =@l5He.]&  
<qx-%6  
北宋景佑(公元1034—1038年)期间,益州(今四川西部成都一带)的百姓很穷苦,饥民屡起骚乱,社会极不稳定。景佑二年秋季,本来在京城当官的杨日严学士奉调离京前往益州路(行政区划名)任转运使(监管州官、掌管财赋、了解民情,直奏皇帝的高级地方官)。他肩负皇命,身陷险境。靖祖为他送行,作了一首七律给他,题为《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诗曰: >UH=]$0N  
          芝函新命直仙蓬,又见岷山叱驭忠。 *n5g";k|  
Mq?21gW  
          玉佩晓班辞日下,木牛秋粟转褒中。 Mla,"~4D5  
b\mN^P~>A  
          花时井邑蚕丛富,缴外人家栈道通。 #*@Yil=1  
eO#)QoHj^  
          奇技刺文频诏约,此行应更变民风。 4esf&-gG  
up6LO7drW/  
此诗落笔开门见山,直叙杨学士出京之行是“芝函新命”所遣。“芝函”,是指朝廷的调令。“新命”是新发出的使命。内含荣耀与艰辛。“仙蓬”,是受派遣的官员所坐的篷车。“直”,径直,直程前去,毫不推脱。整句的意思是:接到朝廷的新委派直程赴任而去了。这一句点明杨学士离京的原因。 (?(ahtT4T  
w:Vs$,  
第二句“又见岷山叱驭忠”,是想象杨学士奔波于崎岖山路的情景。“又”,再次。杨学士曾出任过地方官,治理过州县的动乱,此词含赞许意思。岷山连绵于川陕一带,山险雾浓,是杨学士赴任必经之途径。首句一个“直”字,这句一个“叱”字和“忠”字,缔结起来刻画了杨学士忠心耿耿急为朝廷办事的一贯作风,表达了诗人对他以国事为重的敬佩心情。 Lm/^ 8V+  
Gf>T{Q`,is  
三四两句是处境的对比。“玉佩晓班”是说杨学士原在朝中上班养尊处优的情状。“木牛秋粟”是预料赴任行程中起居饮食的简陋情形。“秋”字扣紧时令而言,侧重旅程的艰苦,透露了对同僚的感同身受之情。“辞”与“转”鲜明对比。“日下”指代京城。“褒中”,指陕西汉中市。这一联用对比手法,赞扬杨学士肩负朝廷重托,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r&w>+KIt  
}T6jQ:?@  
五六两句分析目的地的有利环境,一扫前面抑郁暗淡阴沉气气氛,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象到达目的地之后的所见所闻。那里该是四时花盛,盐井遍地,丝绸琳琅满目,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在该地掌权大有施展才干的机会。“缴外人家栈道通”,缴,交纳赋税的地域,这里指杨学士前往任职的地方。外,指辖外。句意是他辖地的人家可以经过开辟出来的险峻山道与外界作经贸往来,以改善生活,使之安居乐业,不致爆发骚乱。 .u)YZN0\  
(1R,   
七八两句剖析当地形势,把自己所知的人文史事提供给赴任者参考。“奇技刺文”句指该地有奇才异能之人物,往往在肌肤上刺了记号,作为标志,频频约聚同类,组织闹事。最后告诫他要采取恰当措施,转变民风。这是诗人认为平息动乱的最佳策略。末句是全诗诗旨所在。不仅限于向杨学士建议,也借机说出自己的观点,以供施政者酌用。 *|cvx:GO  
Ty5\zxC|  
此诗层次分明,发挥联想,直抒己见,既关心朋友,也关心百姓。情蕴于中,言表于外。 `S2=LJ  
PGJ?=qXr#  
一般的送别诗,着重表达离情别绪。例如中国文学史上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吟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有句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道出洒泪而别,真情流露,情意绵绵,难舍难离的情状。 7be?=c)+"  
b`IC)xN$  
始祖忠襄公这首送行诗,在肝胆相照的话别中,饱含同情、慰勉、鼓舞,担心朋友前途,关注百姓疾苦。其境界远远超出抒发惜别的伤感情意,而良吏爱民如子、厚德施政的开明思想,昭然烛见。这在封建专制的皇权时代是极之难能可贵的。 nBQG.3  
}b44^iL$9y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