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3837阅读
  • 500回复

[族谱知识]姓氏略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少数民族的姓氏
14.藏族人的姓名: 1y5Ex:JVZT  
)N !>=  
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汉族人因为自己有姓氏,所以遇见藏族同胞也要问“你贵姓?”弄得对方很难回答,因为藏族是无姓的。 x_<qzlQt  
@!%n$>p/V  
藏族人一般用四个字做一个名。如: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等。周显王九年(公元前360年),吐蕃天座七王的第一位聂赤赞普的后代穆赤赞普、丁赤赞普、索赤赞普、美赤赞普、达赤赞普、塞赤赞普都取母亲名字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象母亲的名字叫“朗·穆穆”,儿子的名字便叫“穆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母亲名作“达拉嘎姆”,儿子名便称“达赤”,如此等等。这说明当时的吐蕃社会仍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残迹,是没有什么姓氏之分的。 L8$1K&!  
l* dV\ B  
然而,自从有了阶级,人分高低贵贱,有地位的人为使自己的家族世袭相传,便把家族名作为自己的姓,这时倒是有姓氏了。如:昆·贡觉杰布、昆·贡嘎宁布、昆·索朗孜摩、昆·扎巴坚增等;又如:娘·敏迪日孜故,他的后代的名字叫娘·觉绕序乌;又如:噶尔·东米赤加,他的一个后代名字叫噶尔·东德玉松。这种以家庭名为姓的称法,就象汉族中的"陈氏世家"、"李氏世家"一样。 q!lP"J  
7}o/:  
后来,松赞干布的吐蕃王朝建立,分卦有功之臣以领地和卦号,人们便把领地名冠在自己名字的前面,以显示自己的有地位的世家。如涅·赤桑羊顿,直·司如贡堆,吞弥·桑布扎等。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宇妥·去丹贡布、多仁·丹增班觉、多嘎·次仁旺杰、丁钦·次仁旺堆、德格·格桑旺堆等等,这些都是用自己庄园的名字加上自己原来的名字为名称。因为庄园领地是世袭的,所以他们的子孙也冠上庄园的名字。如:多嘎·次仁旺杰的儿子叫多嘎·扎西贡布。 #2p#VQh  
JgfVRqm   
公元七世纪以后,佛教开始在西藏盛行,一切都被染上佛教的色彩,人们的名字也喜欢去请活佛来起。如果是贵族、有地位的人物,更是郑重其事地把小孩子抱到活佛那里去,活佛给小孩举行简单的取名仪式,主人带来哈达及其它礼物,接着活佛念经,最后对孩子说一些赞颂和吉利的语,然后才取名字。 }d Ad$^  
<, @%*G1-  
要是一俱出家当僧人时,不管他年岁有多大,一律要重新经寺院堪布剃度,取个法名,从此俗名便取消了。这些堪布、活佛,用自己的名字的一部分赐给小僧,如堪布的名字是“江白赤烈“,他给小僧起的名字便是”江白多吉“、”江白旺堆“、”江白平措”或是“江白格烈”等等。佛教的盛行影响到人们的名字上来,许多人的名字都有浓烈的宗教色彩,如:丹巴——佛教、圣教,达杰——繁荣、发达,江央——妙音,多吉——金刚,格列——善、吉祥,群佩——兴法、兴教,丹增——主宰圣教、掌执佛教的人,拉姆——仙女,卓玛——救度母等等。 Gwec 4D  
P }7zE3V  
一个僧人或活佛,如果上升到上层僧职,他的名字便要加上僧职中封号。例如:堪布·伦珠涛凯。堪布是个僧职,他自己的名字叫“伦珠涛凯”。又例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他的名字是“却吉坚赞”,而“班禅额尔德尼”是封号,是公元1713年康熙大帝第一次封给五世班禅罗桑益希的。 ~qVz)<  
@'FE2^~Jj  
活佛的名字前面,一般加上寺院或家庙的名字,如东嘎寺的活佛洛桑赤烈,全称叫做“东嘎·洛桑赤烈”;又如,多吉才仁当了热振寺的活佛后,他的名字便是“热振·多吉才仁”。对于有僧职的人,人们日常简称或尊称时,再不是他的名字,而是寺庙称号了。如:“东嘎活佛”、“热振活佛”等。当然,这里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也有的活佛没有寺庙,只有家庙,那么便用家庙的名字冠在前头;还有的地方或房子出生过有名的活佛,那么,该活佛的“转世”名字前,往往会冠上相应的地名或房名。 *s4\\Wb=  
#E7AmmqD%  
一般平民的名字没有前缀,是四个字;绝大部分是一个名,如:“多吉次旦”、“索朗旺堆”、“更堆群佩”等,为了称呼方便,人们只用两个字来简称。有用第一、三个字的,如:“更堆群佩”简称“更群”,“单增曲扎”的简称“单曲”;也有用前两个字或后两个字作简称的,象“多吉次旦”,简称“多吉”;“索朗旺堆”,简称“旺堆”。用一、三两字或前两字、或后两字作简称的是经常见到的,但没有见用二、四两字作简称的。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只用两个字,如:“单增”、“尼玛”、“次仁”、“达娃”等。 _wDS#t;!M  
-~f511<  
平民起名字,都有一定的含义,寄托自己一定的思想感情,堪称丰富多彩。 Y'VBz{brf  
!c#]?b%  
一种是用自然界的物体做自己的名字的,如:达娃——月亮,尼玛——太阳,白玛——莲花,梅朵——花等;也有用小孩出生的日子做名的,如:朗嘎——三十日,次松——初三,次捷——初八,次吉——初一等;还有用星期为小孩起名的,如:尼玛——星期日(也作“日”或“太阳”),达娃——星期一(也作“月亮”或“月份”),米玛——星期二,拉巴——星期三,普布——星期四,巴桑——星期五(也作“金星”),边巴——星期六等等,听到这样的名字,不用问便知道此人是星期几出生的了。 CO+/.^s7}S  
o(kM9G|  
不少父母在给孩子起的名字中,寄托了自己的感情,如父亲嫌养的小孩太多,想结束生育,便给小孩起名“仓木决”,意思是终止;“穷达”的意思是最小的,表示再不要小孩。如果父母想生男孩,便给自己的初生女儿起名“布赤”,意思是“带男孩”,“下次要生男孩”;或者为了保住所生男孩的性命,故意给他想女性名字,如“格桑德吉”等。要是父母希望儿子长寿,便给孩子起名“次仁”、“次旦”,这说明前面有孩子夭折的情况。如果父母年岁大了,认为以后不可能再生小孩,或是这个小孩来之不易,前面去世得多,便给儿女起名“拉则”(象仙女一样漂亮),“诺布”(宝贝)、“拉姆”(仙女)。有的父母因为自己生下来的孩子死得多、活得少,为了使孩子容易成长,故意把自己的小孩名字起得很贱、很随便,如:“其加”(狗屎)、“帕加”(猪屎)、“其珠”(小狗)等等。 Z"-L[2E/{!  
^ZDBO/  
在牧区和一些偏远的地方,人们文化水平比较低,给自己的小孩起名也应随随便便,如:措姆——大海,玛琼——大块酥油,那日——黑蛋(黑黝黝的),那森——黑头发,白巴——青蛙,郭日——圆头,嘎嘎——可爱的、心爱的,括低——陶壶等等。 G9P!_72  
penlG36Q  
藏族人起名由于有上述原因,所以相仿的名字很多,如“次仁”、“丹巴”、“巴桑”,在一个单位、一个村子里,可以同时听到二、三、四个相同的名字,甚至十几个相同的名字。为了区别,人们在名字前面加一些说明。 1SIq[1  
bAk&~4Y_"  
一种是在名字前加大、中、小,如:大巴桑、中巴桑、小平措。 Lw7=+h)  
RZp cXv  
一种是对不同地方来的人,名字前加上地名,如:推穷旺推、亚东旺堆中的“堆穷”和“亚东”都是地名。又如:仁布多吉、堆龙多吉中的“仁布”、“堆龙”都是地名。 d'6|:z9c  
 h_d+$W5  
一种是用人的生理特征在后面加以区别。如:格桑索却——拐子格桑,扎西巴杂——麻子扎西,丹巴国钦——大头丹巴,多吉辖过——瞎子多吉,巴桑甲马——胖子巴桑,旺钦跌布——矮个子旺钦,次丹堆古——驼背次丹等。 -tsDMji~V  
Q^K"8 ;  
另一种是用职业来区别人名,如:玛钦次旦——炊事员次旦,谐本齐美——泥水匠齐美,兴索强巴——木匠强巴,安姆吉格桑——医生格桑等等。 ,vqr <H9e  
9z;HsUv  
还有用性别和老幼来区别的,如同样一个“达娃”,男的叫“普达娃”,女的便叫“普姆达娃”;又如大人和小孩都叫扎西,区别老小可叫“波扎西”(扎西爷爷),“普扎西”(小孩扎西);“莫央金”(央金老太)、“普姆央金”(央金姑娘)等。 F;lI+^}}  
UX<Qcjm$e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实行西藏解放后,随着人们政治生活的变化,在起名字的时候,也有一些新的内容,如:金珠——解放,达玛——红旗,德吉梅朵——幸福花等等。也有为了赶时髦,给小孩起名为“萨杰”(新生),这类名字多数是用汉文的含义来定名的。 6<,dRn  
GBFw+v/|4  
在四川、青海、甘南等汉藏杂居地方,以及角放比较昌的昌都地区,因藏汉联姻或受汉族姓名的影响,出现带汉族姓、藏族名的名字,如:张旺堆、李次加、陈贡布、赵仁增。 LN l#h  
6+V\t+aug  
在青海汉地的藏族地区也在依照汉族立姓的,如他的家族名叫“卓仓”,意为“麦家”,就用麦字近似的汉字“梅”作姓,起名“梅多吉”、“梅托米”等。 #>Y'sd5'A  
/sR%]q |L  
藏族人的名字多数是男女共用的,如:达娃、尼玛、巴桑、扎西、格桑等。但也有一部分是严格区分,只用于女性的,如:旺姆、卓玛、卓嘎、央金、桑姆、曲珍、拉珍、拉姆、仓(姆)决等等。只用于男性的,如:贡布、帕卓、顿珠、多吉、晋美、旺堆、珠杰、罗追、占推,等等。 Tj~IaU  
mD:IO  
西藏北部人民中,由于地方性语音的差异,出现本来是四个字的名字,说习惯了,便成了三个字,如:“次仁吉”,本来应是“次仁德吉”,因为说快了,把后面的第三音节“德”字省略去。又如:“央扎西”,本来是“央金扎西”,习惯把第二音节“金”字省去,变成了“央扎西”。但在青海地区的藏族也有起三个字的名字,如“桑杰加”、“卓玛措”等等。 wn>edn  
h0?2j)X_  
藏族的名字变化是很多的,这里说的只是一般的情况,特殊的叫法多得很,不能一一列举。 D3Jr3 %>  
5ep/h5*/  
对亲戚的称谓,藏族与汉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汉族对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的称呼是的严格区分的,但藏族就没有严格区别,祖父、外祖父统称为“波拉”;祖母、外祖母统称“莫拉”。汉族对亲戚的称呼也有严格的区分,比父亲大称“伯伯”、“伯母”,比父亲小称“叔叔”、“婶婶”。藏族就没有那么严格,凡是父亲的的兄弟,都称“阿库”;凡是父亲的姐妹,都称“阿妮”。 $@\mpwANl  
X u"R^  
藏族对父氏系统的称呼,区分不甚严格,显得十分亲热;相反的,对母氏系统的称呼,比较严格。例如,对老丈人称“曲波”,对丈母娘称“曲母”;对妻子的兄弟称“归布”;对妻子的姐妹则称为“归母”。 }14 {2=!Q  
-B#yy]8  
15.维吾尔族人的姓名: E}CiQUx  
w)E@*h<Z  
维吾尔族人的命名,内容十分丰富,范围广泛而多样,几乎包罗万象,其命名的方式和内容主要有: ZA~Z1Mro#"  
RVtQ20e";r  
⑴.以族名、部落命名:如“乌依古尔…‘沙依然”,“乌依古尔”即维吾尔部落的名称。 "wH)mQnd  
O9v_y+M+M  
⑵.以地名命名:如“古力热古力”(伊犁的花)。 {s,+^7  
1`f_P$&Z_J  
⑶.以动物命名:如女孩有“托依汗”,意为“孔雀”;男性有“西日阿洪”(狮子)。以十二生肖命名。虎年生的称“尧里瓦斯”(老虎),在羊年生的则叫“阔孜巴依”。 mOll5O7VW  
wbbqt0un  
⑷.以美好愿望及其形容词命名:如“古再丽”(美丽、好看)、“古丽波斯坦”(花坛)、“古丽夏提”(鲜花怒放)等。 >(9F  
ske@uzAz  
⑸.以植物命名:如男孩名字中的“沙木沙克”(大蒜),女性名字中的“阿娜尔汗”(石榴)。以花卉草木命名的。如“塔吉古丽”(鸡冠花)、“热依汗古丽”(十姐妹花),男性以植物命名的有“帕沙阿訇”,“帕沙”是指收割玉米后,掉在田边地角的玉米叶子、秆子等,“阿訇”泛指尊称;起这种名字一般带有宗教色彩。 Ftb%{[0}u3  
}6RT,O g  
⑹.以工具、物件命名:如男性起名的有“帕勒塔洪”,意为“斧子”;女性的名字中有“凯来姆汗”,意为“铅笔”。以古代武器命名的。如“谢木谢尔”(宝刀)、“沙吾提”(铠甲)等。 zbw7U'jk  
r >{G`de4  
⑺.以帝王、皇位、官职命名:男性的名字中有“苏里唐”(帝王、王),女性的名字中有“帕夏汗”(帝王、王)、“汗克孜”(皇姑)。以官位命名的。这类名字多见于男性,如“阿克木”(县长、主政者、掌权者)。 ";3*?/uM  
^z1IN-Tm/  
⑻.以货币、金银、珠宝等名称命名:女性名字中有“提拉汗”,“提拉”即“金币”;男性名字中有“阿合奇阿洪”,“阿合奇”即指“钱”、“货币”和“金融”。以珍珠、宝石命名的,这类名字多见于女性。如“买尔瓦依提汗”(珍珠)、“祖木来提汗”(绿宝石)等。 8 ,}ikOZ?  
%Tcf6cK"  
⑼.以日月星辰、天象、大自然命名:如女性的名字中有“阿依汗”(月亮)、“尤里吐孜汗”(星星),男性的名字中有“艾山”、“玉山”。一般多为双胎取名,先出生的叫“艾山”,后出生的称“玉山”。但也有不是给双胞胎取名的。这个名字象征吉祥。以矿石命名。如男性名字中有“铁木尔”,意为“铁”;女性名字中有“阿勒同汗”,意为“黄金”。以山川命名的。如“博格达”(博格达山)、“帕米尔克孜”(帕米尔姑娘)。 3*S[eqMJc  
=Z0t :{  
⑽.以出生时间和季节命名:女性的名字中如“巴哈尔古丽”(春天的花),男性的名字如“热介甫”(即日历七月)。 q|#MB7e/  
kl7A^0Qrz  
⑾.以食物命名:如“西开尔汗”(砂糖)、“艾色里汗”(蜂蜜)等。 iLq#\8t^  
L@)&vn]  
⑿.以光芒、芳香药名命名:女性的名字中有“奴日汗”(光芒、光明)、“依帕尔汗”(麝香),男性名字中有“奴尔阿洪”(光明)。以祈求平安健康命名的。如“阿曼”(平安、康泰)、“沙拉买提”(健康、平安)等。 Dx+ K+(  
"n?<2 wso  
⒀.以仙子、仙女、美好愿望等命名:这类名字多见于女性。如“帕里黛”(仙女)等。以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命名的。如男性多命名“塔依汗”、“帕尔哈特”,女性多命名为“枣热”、“西林”等。 : }?{@#Z  
cH"@d^"+q|  
⒁.以其他民族人名命名:如“巴图尔”(蒙古人名)、“阿不都”、“阿不拉”(阿拉伯人名)。 = HE m)  
<MZi<Z`  
⒂.以宗教命名:如“毛拉洪”(宗教界的知识分子)、“卡日阿吉”(能背诵《古兰经》的人)。以神话人物命名的。如“依拉洪”(神)、“艾沙”(即“耶稣”)。以伊斯兰教经书中的人物命名的。如“马立克”“木依丁”等。以宗教节日命名的。如“古尔邦”节出生的男孩叫“库尔班江”,女孩叫“库婉汗”。以教门、教派命名的。如“斯拉木”(伊斯兰教)、“索皮”(“苏菲派”派名)。以避邪和迷信命名的。如孩子出生后夭折或担心夭折,则取名“吐尔逊”、“托合提”、“吐尔迪”(站住、停住),女性则为“吐尔逊汗”。男的名字中还有“胡达拜尔地”(真主给的)。 nR'#s%Kj  
 KOS yh<&  
⒃.以纪念父亲和祖父而命名:一般为遗腹子起名。如“谢尔婉汗”的家人,给其孙女起名“谢尔婉克孜”,取这种名字的小孩不能被打骂,以示尊敬老人。以父母的愿望命名的。如男性中的“地里达尔”(如意),女性中的“地里拜尔”(如意)等。 8XbR  
lIq~~cv)  
⒄.以时代和社会状态命名:随着时代的变化,维吾尔族的人名中也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如“阿扎提”(解放)、“再派尔”(凯旋)、“买达尼亚特”(文化)、“哈里拜”(胜利),这些名字表达了维吾尔族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以章程、规章命名的。如“尼扎木”(章程、准则)等。 1URsHV!xcM  
#NF+UJYJ&'  
⒅.以颜色命名:如男性名字中的“阿克阿洪”(白、清白);女性名字中的“再叶娜姆”(橄榄绿)。 Qa?Q bHc  
nDn{zea7  
⒆.以伦理道德命名:如“沙的克江”(忠诚、忠实)、“阿地里”(公证、公道、合理)等。以宾主、客人命名的。如“沙依甫汗”(宾主、请客的主人)、“米满汗”(主人)等。 :eLLDp<  
j)@oRWL<  
⒇.以痣命名:如“芒里克”(有痣者)。 2^ kn5  
<on)"{W13  
在维吾尔族的人名中,有的在名字后面还缀上一些称呼,有的表示吉祥,有的则表示尊重。如莎车、泽普等地的群众在男性名字后面加“牙日”,“牙日”有幸福伴随你或安拉和你在一起的意思。 C9+Dw#-f V  
A'(k Yc  
新疆库车等地区的民众还喜欢在男性名字后面缀上“卡日”。“卡日”的意思是能背诵《古兰经》的人,加上这个称呼表示尊重。尊称时,一般称呼本人的名字,不再连父名。 '.xkn{c  
)%1&/uN)  
另外,许多男性的名字后面还喜欢加“阿訇”。“阿訇”是阿拉伯语,意为教师,也是对宗教人士的尊称。人们把“阿訇”的称呼缀在名字后,具有先生的意思,也是尊称。男性名字后有的还加“江”,“江”是生命的意思,也是尊称。 &A#90xzF  
<C2c" =b  
新疆南疆地区维吾尔族妇女人名的后面大都喜欢加“汗”。“汗”是“国王”、“皇帝”、“国王”的意思。加“汗”则表示尊称。而在新疆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妇女则喜欢在名字后面加“克孜”(姑娘)、“古丽”(花儿),也是对妇女的尊称或昵称。 1W4H-/Re  
96k(X LR  
过去,新疆北疆地区的维吾尔人取名时往往受前苏联的影响,在自己名字后面加上“尤夫”、“托夫”、“莫夫”、“索夫”等前称。现在,维吾尔族人已不再缀这些称呼了。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少数民族的姓氏
15.满族人的姓名: OL6xMToP  
u3v6$CD?  
满族的“姓氏”在满语里面是Hala(哈拉),意思就是姓氏,而且表示是有血缘的集团;另外一个是Mokun(莫昆),意思是家族,表示的是姓氏的分支。民族姓氏的来源与沿革,是民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不过现在几乎没有满族人使用满族姓氏了。 M}KM]<  
u^4"96aXJ  
同一个哈拉的人都是父辈直系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人,同一个莫昆的人是有亲缘关系但不是父辈直系下来的人。今天,或许满族不再需要用哈拉和莫昆来进行区别了;但实际上满族一直没有改变过区分亲缘关系的判断依据。 B$[%pm`'2  
Hr8$1I$=  
满族姓氏为什么变成汉姓了呢?清雍正年间,清政府励精图治,满族人民和汉族人民已经能够更加和睦的相处了。这时候,汉族名字风行的程度超呼想象,朝廷内员的满族大臣也有风靡汉姓的潮流。因为汉姓的简短和单一性更利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于是满族人从八旗贵胄开始最先流行改汉姓。清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意欲阻挠满洲大臣以及贵族改满姓为汉姓,但是屡禁不止,后来就暂停了对满洲人改汉姓的限制,成了默许的行为。 {J6sM$aj  
QGCdeE$K  
那么满族姓氏是如何变成汉姓的呢?有的是按照字面的读音而直接变换,也就是俗称的音译,有的是按照哈拉和莫昆的政治地位来决定的,有的是依据满族以地为氏(姓氏)的习惯来变更,有的则完全就是根据八旗满洲的氏族通谱或者家族被赐姓来择定的。 UEYM;$_@4o  
cPBy(5^  
这里列举一些满族姓氏的汉化: /KvPiQ%  
X.4ZLwX=  
阿尔布氏:Arbun,满语“光景、形象、形势”,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巴氏。 /B?SaKh  
f;XsShxr  
阿尔丹氏:Ardan,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安氏、阿氏。 EKS<s82hF&  
>@89k^#Vc  
阿哈觉罗氏:Ahagolo,阿哈,满语“家奴(包衣)”,属于家奴被赐姓,一般情况,各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松花江沿岸、长白山、瓦尔喀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阿氏。 "91At b;hJ  
h _7;UQH  
阿克占氏:Akjan,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阿典”,以部为氏。世居哈达(今辽宁开原)、叶赫(今吉林梨树)。阿克占,满语为雷的意思,故后改汉字单姓为雷氏。 7<'i#E~  
]fS~N9B  
阿喇氏:Aia,满语“山岗、大阜”,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 1Kf t?g  
[_G0kiI}W"  
阿赉氏:Alan,满语“桦皮”,世居翁郭罗城(今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华氏等。 n.UM+2G  
~{$'sp0  
阿勒巴齐氏:Albaki,又作阿尔巴齐,世居扎满和罗(今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巴氏。 ^52R`{  
R:m=HS_  
阿礼哈氏:Alha,满语“花颜色”,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阿不罕”,又作“阿里侃”。世居和通吉郭思屯(今吉林敦化)、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v86`\K*0Y  
JT^0AZ_*  
阿噜氏:Alu,本来是鄂温克族姓氏,世居索伦,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郭氏。 b>._ r&.  
> o`RPWs  
阿其格查依尔氏:Acigecayie,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还有两个分支——伊格吉依尔、嘎格达伊尔,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 O~]G(TMs8W  
l(4./M  
阿塔穆氏:Atamu,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 ..mz!:Zs0  
-e\56%\~_  
阿颜觉罗氏:Ayangoro,阿颜,满语“蜡烛”。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佛阿拉(今辽宁新宾)、雅尔湖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 jK1! \j  
V@f#/"u'  
爱义氏:aiyi,世居爱湖,后改汉字单姓为爱氏、张氏。  t/(j8w  
&t4(86Bmq  
瑷珲氏:Aihun,又作爱浑,世居瑷珲(今黑龙江黑河),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单姓为爱氏。 x|5/#H  
p(%x&*)f  
安达拉氏:Andala,地名,满语“半路”,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单姓为路氏。世居黑龙江沿岸。 T94$}- 5/)  
ysPW<  
安佳氏:Angiya,本来是锡伯族姓氏,世居普塞屯村(今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安氏。 ]B||S7idq  
Fy^\Uw  
敖佳氏:Aogiya,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后改汉字单姓为敖氏。 :nt%z0_  
`Ii>w b  
敖拉氏:Ela,本来是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姓氏,又作鄂拉,世居乌拉、黑龙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单氏、敖氏、山氏、阎氏、苏氏、鄂氏等。 sh 1fz 6g  
zoU.\]#C  
敖拉托欣氏:Elatokin,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沿岸。为敖拉姓氏下五谋昆之一即托欣(多金)谋昆。后改汉字单姓为山氏。 |j<'[gB\p  
6dh PqL  
敖勒多尔氏:Elador,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北京市满族有此姓,敖拉哈拉(姓氏)下的一个谋昆。后改汉字单姓为敖氏。 =[,adB  
Smp+}-3O  
巴尔达氏:Barda,又作把尔达,世居蜚优城、巴尔达(今吉林吉林)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巴氏。 vR,'':  
>Et?7@   
巴尔拉氏:Barla,世居辽河。后改汉字单姓为阿氏。 ^$(|(N[;   
3 R m$  
巴克桑氏:Baksang,满语“六十斛”,北京市满族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Z#Fw 1  
;KhYh S(q  
巴哩氏:Bari,又做“巴里”、“伯力”。满语“弓、豌豆”,世居哲鲁(待考)和库叶岛,后改汉字单姓为博氏。蒙古族亦有此姓,世居科尔沁。 p#&6Ed*V  
zb<+x(0y"  
巴林氏:Bari,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叶赫、察哈尔、巴林,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单姓为潘氏。内扎萨克也有此姓,以部为姓。 0K!9MDT}*  
YcI]_[  
巴鲁特氏:Balu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苏氏。 (X8N?tJ  
s(dox; d  
巴雅尔氏:Bayara,满语“从众兵中挑选出来勇敢果断的人”,世居倭吉(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巴氏。 8_uDxd  
=}L[/RL  
巴颜氏:Bayan,又作“巴雅”,满语“富”,满族最古老的姓氏,辽属国、旧部,以部为氏,世居齐齐哈尔,后改汉字单姓为富氏。蒙古族中也有此姓,世居敖汉。 njIvVs`q  
.B)v " Sw#  
巴岳图氏:Bayootu,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高氏。 %!q(zql  
[;2v[&Po  
白氏:Bai,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抚顺,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j_{gk"2:d`  
l})uYae/  
白依尔氏:Baiyir,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还有五个分支即吾库萨依尔千、布勒吉依尔千、昭伦千、乌永那千、查拉巴克千,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zJ\I%7h*  
=gj]R  
拜察氏:Baica,满语“检校”,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拜氏。 |k^X!C0  
eBP N[V  
拜都氏:Baidu,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等地方。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3:C *'@  
~r{Nc j  
拜佳氏:Baigiya,又做白佳,世居佛阿拉,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蒙古有此姓,世居乌鲁特及察哈尔。又有朝鲜白氏,世居义州。 R)H@'X  
<}e<Zf!  
拜嘉拉氏:Baigiyala,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俄罗斯)。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Wr7?'D1M  
Obw uyhjQ  
拜英格哩氏:本鄂温克族姓氏,又作白亚格尔,世居伊敏、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后改汉字单姓为秋氏。 t!K|3>w  
NSxDCTw  
宝里吉特氏:Borigit,疑为蒙古族姓氏博尔济克,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博勒和”。世居喀喇沁。 3fGy  
mxXQBmW  
保佳氏:Bogiya,又作鲍佳,世居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后改汉字单姓为鲍氏。 za24-q  
D L$P  
毕噜氏:Biru,又作碧鲁、必禄,世居叶赫、乌拉、扎木库(今辽宁抚顺)、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异氏等。 [jafPi(#g  
r R."_Z2  
必鲁勒氏:BiruleHara世居苏完地方,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M34*$>bk  
]2v31'  
毕拉达克氏:Biladak,本来是赫哲族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毕氏。 E4WoKuE1$  
c~p4M64  
毕力扬氏:Biriyang,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杨氏。 +   
xUj[d(q  
碧喇氏:Bila,满语“河川”,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必兰。世居和悠(今地待考)、长白山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U JY`P4(  
e>Is$+[`7  
边佳氏:Biangiya,世居辉发。后改汉字单姓为边氏、卞氏。 wB "&K;t  
"o% N`Xlx  
伯苏特氏:Baisute,又做白苏特,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元旧姓“别速惕”。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fJ\`^mi  
7G!SlC X}W  
博都哩氏:Bodori,本来是鄂温克族姓氏,满语“疣”。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即孛木律。金旧姓“孛术鲁”,以姓为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博氏、鲁氏、范氏、花氏。 ]#TL~u[  
@UE0.R<  
博尔济氏:Borgi,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利),后改汉字单姓为边氏。蒙古族中也有此姓,世居扎赉特、锡喇穆楞。 @\b*a]CV  
&YDb/{|CIC  
博尔济吉特氏:Borgigi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元太祖后裔,后改汉字单姓为包氏、鲍氏、博氏。 q$0^U{j/  
&> p2N  
博勒卓克氏:Borjik,世居乌喇,后改汉字单姓为博氏。 v93+<@Z  
g=:%j5?.e  
博罗特氏:Bolo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又作包结虑驼,世居察哈尔,后改汉字单姓为包氏。 'w^1re= R  
#}^ZxEU  
卜克图氏:Buktu,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卜氏。 o>\jc  
Cx} Yp-  
布达喇氏:Budala,世居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布氏。 h,\^Sb5AP  
OHR9u  
布尔察氏:Bulca,属于虎尔哈女真族,满语“规避”,以地为氏,世居阿里库(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俄罗斯)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卜氏、布氏。 Z8}Zhe.  
;#G>qo  
布尔尼氏:Bulni,世居尼马察,后改汉字单姓为卜氏、布氏。 @lc1Ipfk"  
Ad+-/hxc  
布库尔氏:Bukur,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满语“帽沿”,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卜氏。 %$:js4  
s3uT:Xw3rW  
布尼氏:Buni,世居佛讷赫村(今吉林敦化)、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布氏、卜氏、于氏。  UY+~,a  
g5M-Vu  
布萨氏:Busa,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仆散。金旧姓“仆散”,以姓为氏。世居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南部)。后改汉字单姓为林氏。 z,P:i$  
>Djv8 0  
布希氏:Buhi,满语“去毛的狍皮、鹿皮”,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蒲鲜”,以姓为氏。乃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后裔,世居叶赫。后改汉字单姓为步氏、布氏等。 *[.+|v;A  
fdck/|`t  
布雅穆齐氏:Buyamuci,又作布雅齐,世居噶哈里(今吉林延吉)、黑龙江沿岸。后改汉字单姓为阎氏。 2a (w7/W:  
,HUs MCXQ  
查氏:Ca,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E@0w t^  
l.;y`cs  
查喇拉氏:Calala,世居乌喇,后改汉字单姓为那氏。 O<L /m[]  
[|ky~sRr  
察喇觉罗氏:Calagolo,满语“那边、几年前”。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 ;s9!ra:3  
##}a0\x|  
蔡氏:Cai,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塔山堡。 vkc(-n  
e7]IEBbX2O  
蔡佳氏:Caigiya,世居费尔塔哈村。锡伯族亦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蔡氏。 e%wbUr]c2  
_q3SR[k+`  
柴氏:Cai,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rd8Z52  
-S)HB$8  
仓佳氏:Canggiya,世居松花江沿岸,后改汉字单姓为仓氏。 %QwMB`x  
$Snwx  
曹氏:Cao,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抚顺。 @zsr.d6Q  
>]ZojdOl)  
曹佳氏:Caogiya,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曹。 *AZC{jP  
WdunI~&.  
常佳氏:Canggiya,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常氏。 FjkE^o>  
]E[Mv} =  
陈氏:Cen,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等地。 t)$>++i  
hb`b Q  
陈佳氏:Cengiya,世居张当(今辽宁抚顺),后改汉字单姓为陈氏。 b4oZ@gVR;  
(nvSB}?  
成佳氏:Cenggiya,世居苏完,后改汉字单姓为程氏。 \$riwL  
?\ho9nyK  
橙气依尔氏:Cengkiyir,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陈氏。 [S3X  
1)%9h>F7  
迟佳氏:C’ygiya,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迟氏、池氏。 Ao?H.=#y  
vV"TTzs!  
持嘉氏:C’ygiya,又作“持佳”,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即赤盏。金旧姓“赤盏”(石盏),以姓为氏。世居哈达,后改汉字单姓为迟氏、张氏。 <J?i+b  
OO53U=NU  
崇吉喇氏:Cojila,世居乌拉、虎尔哈、瓦尔喀、讷殷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丛氏、崇氏等。 RQ}x7< /{  
>.J68 x  
楚库勒氏:Cukule,又作褚库尔,以地为氏,世居楚库勒,后改汉字单姓为楚氏。 ]#S.L'  
w#XE!8`  
绰克秦氏:Coki,以地为氏,世居绰克秦,后改汉字单姓为初氏。 fs>0{  
3)42EM'9(  
绰罗氏:Colo,又作绰络,满语“名号”。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卓鲁”,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陶氏。 q)<5&|V  
HRx#}hN?+  
崔氏:Cui,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辽阳。 rYN`u  
YVu8/D@ o  
崔佳氏:Cuigiya,世居哈达(今辽宁开原),后改汉字单姓为崔氏。 #8nF8J< 4  
sY1@ch"  
崔穆鲁氏:Cuimulu,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崔氏。 ?ADk`ts~,}  
5:n&G[Md  
崔珠克氏:Cuijuk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崔氏。 ]V.9jlXF  
6LvUi|~"<  
达尔充阿氏:Dacongga,世居吉阳、黑龙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戴氏、代氏。 5l(;+#3y/  
cJE2z2uW0  
达喇穆氏:Dalamu,满族最古老的姓氏,满语“背后”,世居嫩江、海拉尔、呼伦贝尔,后改汉字单姓为白氏。 j&8 ~X2?*  
L{gFk{@W  
大佳氏:Dagiya,渤海国皇室后裔,又作戴佳、达佳,世居杭间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大氏、戴氏、代氏。蒙古族中也有此姓。 7g&_`(  
:;??!V  
戴氏:Dai,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c!(97l6o  
_n{N3da  
岱齐特氏:Daiki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又作戴特,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戴氏。 z*9/"M  
9Pem~<  
戴卜罗氏:Daibolo,本来是蒙古新巴尔虎姓,又作岱簸罗,后改汉字单姓为戴氏。 ".w*_1G7U  
\XB71DUF  
戴拉氏:Daila,北京市的满族人种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戴氏。 N?pD"re)6  
Rw. Uz&  
德都勒氏:Dedul,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又作德都尔,以地为氏,世居黑龙江德度勒屯,后改汉字单姓为德氏、杜氏。 %@r h\Z  
"0/OpT7h7  
德敦氏:Dedun,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满语“站”,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杜氏、邓氏。 NGxii$F  
Xbu >8d?n  
德特齐特氏:Deteci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英郭和罗,后改汉字单姓为德氏。 L4[ bm[x  
<4! w2vxG  
刁落氏:Diaolo,疑为多罗,世居东海,康熙初年其族迁至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 =a {Z7W  
(Hn,}(3S  
丁氏:Di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辽阳。 V*)6!N[5  
f5yd2wKy6  
董氏:Do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抚顺。 _@@S,(MA  
8F@6^9C  
董鄂氏:Donggo,又作“栋鄂”,地名,今辽宁宽甸。 K]7@%cS  
leD?yyjw7  
董坑氏:Dongkeng,本来是赫哲族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董氏。 bh_ALu^CSX  
v |i(peA#  
栋阿氏:Dongga,又作东鄂洛,世居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后改汉字单姓为佟氏、邓氏。 "7aFVf  
z^oi15D|{  
栋佳氏:Donggiya,又作董家、董佳。世居董佳城、嘉木湖(今辽宁新宾)、嘉哈(今辽宁新宾)、哈达等地。又作邓佳,后改汉字单姓为董氏、邓氏。 '2 )d9_ w  
t=pG6U  
都佳氏:Dugiya,本来是鄂温克族姓氏,世居辉发(今吉林辉南)、索伦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都氏。 0\mM^+fO  
Lr+2L_/v`  
都拉尔氏:Dular,又作都拉喇氏,世居吉林乌拉、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杜氏。 %TR->F  
%d=-<EQ|&  
都勒氏:Dule,满语“原来”,世居额尔赫村,后改汉字单姓为都、杜等。 # AY+[+  
n =v %}@f2  
都哩氏:Duri,满语“摇车”,世居马察(今吉林浑江)、德都理、黑龙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强氏。 'N}Wo}1r  
nbYaYL?&  
都噜氏:Durun,满语“模样”,世居长白山、黑龙江。俄国学者史禄国考证,这个氏族新、老满洲共有,后改汉字单姓为都氏、鲁氏、杜氏。 x~(Ul\EX  
JlH|=nIaj6  
都善氏:Dusan,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杜氏、单氏、沈氏。 85X^T]zo  
;1y\!f3#V~  
杜氏:Du,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等地。 `SU;TN0  
]>:>":<:  
杜拉尔氏:Dular,本来是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姓氏,又作多拉尔,满语“住在河边的人”,世居黑龙江伊敏、扎罗木得、辉河等地,有六个分支即谢盼杜拉尔、音哈完、祥嘎林哈完等,后改汉字单姓为强氏。 kiECJ@5p  
]:f1r8<3p  
杜能肯氏:Dunengken,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又作杜拉肯,后改汉字单姓为杜氏。 Kzmgy14o  
tF'67,~W  
杜奇勒氏:Ducile,这个氏族人口不多,也不知道这个姓氏的含义,居住在爱珲地区,被俄国人称为“杜切尔”,由于哥萨克对他们斩尽杀绝,所以所剩无几。后改汉字单姓为图氏。 %?g]{  
d*G $qUiX  
多锦氏:Dogin,又作多金。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即独斤。金旧姓“独吉”,以姓为氏。世居黑龙江索多理村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富氏。 nQgn^z#  
 $SDx) '!  
段氏:Duan,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6-^+btl)#  
@3G3l|~>  
邓氏:Deng,本来是汉族(尼堪、台尼堪)姓氏,世居沈阳、盖州。 $pD^O!I)?  
]l\J"*"aB  
额尔敦氏:Erdun,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敖汉,后改汉字单姓为凤氏。 2vur _`c V  
O[m+5+  
额尔吉氏:Ergi,满语“边”,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嫩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边氏。 5=$D~>-#  
@U9ov >E  
额勒赫氏:Elhe,满语“平安、康泰”,世居绥分(今黑龙江东宁)、爱珲、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康氏、安氏。 "B\qp"N  
Kg%_e9nj#  
额诺氏:Enon,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又作鄂嫩、鄂内、斡难,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敖氏、吴氏等。 w</kGK[O  
BeVQ [  
额色氏:Esi,满语“自然”,世居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萨哈尔察(今黑龙江省嫩江东北)等地。 | 0&~fY  
Bt.WRRpAB  
额卓氏:Ejuo,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哈达(今辽宁开原)、英额(今辽宁清原),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蒙古族亦有此姓,世居叶赫。 T%:}/@  
n0cqM}P@;!  
鄂绰罗氏:Ecolo,瓦尔喀女真,世居瓦尔喀(今俄罗斯滨海),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荣氏等。 d#A.A<p*  
uu'~[SZlL  
鄂尔克特氏:Erke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又作额尔德特,世居喀喇沁,后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g<tr |n  
/9i2@#J}W1  
鄂尔特氏:Erte,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黑龙江地方,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 KecRjon~  
\]GBd~i<  
鄂济氏:Weji,满语“森林”,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辉发(今吉林辉南)、哈达(今辽宁开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敖氏、陈氏、黄氏。达斡尔有此姓氏。 (rvK@  
V|DAw[!6N  
鄂罗氏:Elo,满语“线麻”,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线氏。 tpU[KR[-  
8L^5bJ  
鄂谟拖氏:EmtoHala属于卦尔察女真族,又作鄂穆它,世居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 FG:(H0  
B&VruOP0  
鄂木绰氏:Emucu,瓦尔喀女真,又作鄂穆绰,世居瓦尔喀佛讷赫村(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罗氏、鄂氏。 b:SjJA,HM  
k+t?EZ6L  
鄂苏尔瑚氏:Esurhu,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又作鄂斯尔,世居木鲁(今黑龙江黑河、俄罗斯)、索伦(今黑龙江嫩江)、卓秦(今地待考)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鄂氏、何氏。 &@<Z7))  
 qr~P$  
鄂通氏:Etuhun,又作鄂屯,满语“强盛”,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奥屯”、“奥敦”。世居鄂通(今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曹氏、鄂氏。 _3~/Z{z8  
69N/_V  
鄂托氏:Etu,又作额陀、额托,世居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叶赫(今吉林梨树)、乌喇、长白山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曹氏。锡伯族亦有此姓。 MkLXMwuQ&  
Jui:Ms  
鄂岳氏:Eye,满语“地窖”,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斡准”,世居叶赫、哈达(今辽宁开原)、锡伯里城(今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鄂氏。 H?oBax:  
#z6[ 8B  
范氏:Fan,本来是汉族(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9[2qgw\D  
}_mVXjF  
范佳氏:Fangiya,世居辉发,后改汉字单姓为范。 #)r^ZA&E  
kz_gR;"(Z  
方氏:Fa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r=Tz++!  
cs lZ;  
方佳氏:Fanggiya,世居沈阳,后改汉字单姓为方氏。 fZ aTckbE  
oyT`AYa  
房氏:Fang,本来是汉族(抚顺尼堪)姓氏,世居地待考。 WKAG)4  
f\;w(_  
费氏:Fei,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4Ei8G]O $_  
7qSnP 30}  
费佳氏:Feigiya,世居讷殷江(今吉林抚松),后改汉字单姓为费氏。 eQz.N<f"  
) &DsRA7v  
丰佳氏:Fenggiya,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丰氏。 2"T b><^"  
,.kmUd  
冯氏:Feng,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Zr \$z2  
ScjeAC)  
福塔氏:Futa,又作付哈,满语“绳子”,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福氏、傅氏等。 nuDu  
])G| U A.  
付特哈氏:Furha,本来是赫哲族姓氏,又作富勒哈、伏尔哈,后改汉字单姓为富氏、付氏、杨氏。 7Vk9{x$z  
5VpqDL~d  
傅氏:Fu,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H "Io!{aKU  
H0 Z o.Np  
傅佳氏:Fugiya,世居辉发、福宁额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傅。锡伯族亦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傅氏。 :Jf</uP_  
VxS3lR=  
傅锡哩氏:Fuciri,世居特依芬,后改汉字单姓为傅氏等。 #?+[|RS|  
"+4Jmf9  
富尔库鲁氏:Fulkulu,又作富勒库噜,世居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付氏、富氏、瑞氏等。 4!OGNr$V@  
Qd\='*:!  
富勒察氏:Furca,又作伏尔哈、富尔哈,满语“杨树”,世居佛阿拉(今辽宁新宾),后改汉字单姓为杨氏。 g\q4-  
h_ccE 6]t  
富思库氏:Fsuku,满语“喷壶”,世居墨洛古,后改汉字单姓为冯氏。 oK-d58 sM  
qy.$5-e:[9  
富苏瑚氏:Fusuhu,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富氏。 F!g1.49""  
rr2 !H%:  
富义氏:Fuye,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富氏。 0G-obHe0  
/n(0w`   
富珠理氏:Fujuri,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孛木律。金代旧姓“孛术鲁”,以姓为氏。世居富珠理。后改汉字单姓为博氏、鲁氏、范氏、花氏。 0{%@"Fb0O  
yQ[;.<%v  
噶努氏:Garu,满语“天鹅”,世居噶硕克村、噶努山等地,以地为氏,后改汉字单姓为甘氏。 b/qK/O8J  
YkMFU'?[  
甘佳氏:Gangiya,世居吉阳,后改汉字单姓为甘氏。 zj] g^c;  
$z*"@  
刚氏:Ga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辽阳。 2]9 2J  
zI,Qc60B  
高氏:Gao,本来是汉族(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辽阳等地。 P2f^]z  
;b=diZE  
高佳氏:Gaogiya,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县)、辽阳、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高氏。锡伯族亦有此姓,后亦改汉字单姓为高氏。 ,D }Ka?  
|5dNJF8;Q  
格济勒氏:Gejile,又作“葛济勒”,满语“捕鸟笼的木框”,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托克索(待考)、绥分(今黑龙江东宁)、通吉(今吉林敦化)、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葛氏、鄂氏。 @ewi96  
v9r.w-  
格佳喇氏:Gegiyala,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葛氏。 8'zl\:@N  
b+ycEs=_  
格伦觉罗氏:Gerungioro,世居黑图阿喇城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 . 70=xH  
~XWBLU<  
葛瓦依尔氏:Gewayir,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葛氏。 @73kry v  
(2Lmu[  
葛依克勒氏:Geyikel,本来是赫哲族姓氏,又作克伊克勒。后改汉字单姓为葛氏。 {j`8XWLZZN  
dwUDhQt3Q  
葛哲勒氏:Gejele,又作格哲,与满语“刨平(木头)”有关,人口甚少,后改汉字单姓为柯氏。 >2),HZp^I  
wY%t# [T3  
耿氏:Ge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J| wk})?  
y!x[N!a  
耿音氏:Genggitungga,满语“昭、明”,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耿氏。 $]};EI#  
>m!Z$m([J  
公鄂哩氏:Gungeri,世居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公氏。 )jUPMIo  
T;{}bc&I  
恭佳氏:Gunggiya,又作龚佳、恭嘉,世居哈达,后改汉字单姓为宫氏、龚氏。 I!9>"s12  
>)*d/^  
巩氏:Gon,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Yuf+d-%  
8q6Le{G  
龚氏:Gon,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o2$A2L9P  
B+R|fQ  
古拉依尔氏:Gulayir,本来是鄂伦春族姓氏,后改汉字单姓为关氏。 m*)jnd XY  
}LX!dDuwA  
卦勒察氏:Guuwalca,属于卦尔察女真族,又作瓜尔察,世居吉林乌拉、扎木库(今辽宁抚顺)、卦尔察、长白山等地,以地为姓,后改汉字单姓为关氏、赵氏。 A/lznBHR  
J%q)6&  
官佳氏:Guangiya,又作关佳,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官氏、关氏。 k'e1ZAn  
g~9rt_OV  
广佳氏:Guanggiya,又作“广佳喇”,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姓“广吉喇”,以姓为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吉林乌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黄氏、广氏。金末,蒙古有广吉喇部,经常骚扰北境,疑为该部后裔。 I`g&>  
U_Mag(^-  
贵车特氏:Guwecite,世居伯都讷,后改汉字单姓为桂氏、贵氏。 ,}>b\(Lk  
0oi.k;  
贵岳哩氏:Guweyueri,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桂氏。 ] ONmWo77o  
4QiV@#o:  
郭氏:Go,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台尼堪)姓氏,世居沈阳、盖州。 \l5G   
wI F'|"  
郭贝尔氏:Gobeir,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又作郭布勒,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 i{HzY[  
'auYmX  
郭尔本氏:Golbon,世居郭洛果多,满语“衣架”,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 a?W<<9]  
LzEH&y_O  
郭尔佳氏:Gorgiya,世居安巴德普特布占台、长白山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顾氏等。锡伯族有郭罗佳氏,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高氏等,又有固尔佳,后改汉字单姓为顾氏。 Te^_gdf  
h}oV)z6  
郭尔罗斯氏:Gorlos,又作郭洛罗斯,世居沾河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高氏。内扎萨克也有此姓,以部为氏。 ^'b\OUty-  
|B\76Nk  
郭尔罗特氏:Gorlo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察哈尔部,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 )@ .0ai  
h{ EnS5~  
郭佳氏:Gogiya,世居苏完(今吉林双阳)、盖州、辉发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 @Ps1.  
|1+ mHp  
郭罗罗氏:Gololo,又作郭尔罗、郭络罗、郭博罗,以地为氏,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高氏,世居讷殷(今吉林抚松)、沾河(今吉林双阳河流域)、马察(今吉林浑江)等地。俄国学者史禄国考察认为,这个姓是满语“钩”、“躬身”或“放纵”的意思。锡伯族亦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国氏等。 srS5-fs  
lygv#s-T  
郭罗氏:Gurun,又作国罗,满语“国、部落”,世居长白山沾河、哈达(今辽宁开原),后改汉字单姓为国氏。 j3'SM#X  
0P4g6t}e  
果尔吉氏:Gorgi,满语“铲子”,世居郭洛罗河、吉林乌拉、哈达、伯都讷(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郭氏、高氏、葛氏。 7<93n`byM  
#sf1,k5'  
哈尔察氏:Harca,世居尼马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海兰(今吉林和龙)、叶赫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哈氏、俞氏。 G,@ Jo[e  
fRcy$  
哈尔哈觉罗氏:Harhagioro,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 %$+bO/f  
M4L<u,\1s  
哈尔拉氏:Harla,世居吉林乌拉。锡伯族有哈雅拉,后改汉字单姓为哈氏。 AXPdgo6  
D'"l%p  
哈勒塔喇氏:Haltala,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哈氏。 7_5-gtD  
aj$&~-/ R  
哈思呼哩氏:Hacihuri,世居伯都讷。锡伯族姓氏亦有哈思呼理,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哈氏等。 3q0S}<h al  
Y]+KsiOL  
哈思琥氏:Hasha,满语“左”,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左氏。 )*9,H|2nS  
Y?JB%%WWI  
哈苏哩氏:Hasiri,满语“茄子花色”,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苍氏。 '2ACZcjDSv  
~p\r( B7G  
海佳氏:Haigiya,本来是蒙古族姓氏,世居科尔沁,后改汉字单姓为海氏。 3F{R$M}  
7$Pf  
海拉苏氏:Hairasu,世居海拉苏台,后改汉字单姓为海氏。 XiAflO  
]1|OQYG  
韩氏:Han,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中后所、沈阳。 Ej$oRo{ IG  
>9X+\eg-  
韩尔佳氏:Hanrgiya,北京市满族中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 YG6Y5j[-X~  
=T#?:J#a  
韩佳氏:Hangiya,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 M0woJt[&  
Y$FhV~m  
罕楚哈氏:Hancuha,世居绥分,后改汉字单姓为田氏。 +A2}@k   
HVNX"`]"  
罕楚氏:Hancu,又作韩楚,世居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张氏、李氏。 CjLiLB  
*ub"!}$st  
罕吉拉锦氏:Hangilajin,北京市满族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 ccgV-'IG9  
}*vO&J@z  
罕扎氏:Hanja,满语“廉洁、清洁”,世居巴颜和罗地方,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 7'R7J"sY`|  
'.#3h$d  
翰颜氏:Hanyan,世居赫林台、嫩河(今黑龙江嫩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韩氏。 BU=Ta$#BZ  
?#  )\SQ  
杭佳氏:Hanggiya,又作杭锦,世居哈达,后改汉字单姓为杭氏。 .$ 5*v  
-FQS5Zb.!  
何氏:He,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T_~xDQ`v  
q ?m<9`  
何拉觉氏:Helagio,北京市满族人有此姓,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QX"oRMn0  
gBo~NLrf  
和脱果特氏:Helgote,又作何勒特,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AI3\eH+  
B{lL}"++0  
和岳罗氏:Heyuelo,属于虎尔哈女真族,又作霍罗,世居虎尔哈。 mH!\]fmR~  
YtY.,H;  
荷叶尔氏:Heyer,本来是锡伯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赫氏、贺氏。 QjyJmW("Z  
qgsw8O&  
贺在尔氏:Hejair,本来是锡伯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贺氏。 *AA78G|  
Ox+}JB [  
赫佳氏:Hegiya,又作何佳,世居雅兰、讷殷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赫氏。 t}Kzh`  
)LE#SGJP  
赫舍里氏:Heseri,又作何舍里,满族最古老的姓氏,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即纥石列。金旧部“纥石烈”,以部为姓。世居哈达、辉发、佛阿拉、伯都讷、长白山、多尔济河、黑龙江色钦及穆理哈村、塔散堡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还有高氏、康氏、赫氏、张氏、芦氏、贺氏、索氏、英氏、郝氏、黑氏。希福巴什克后裔后改汉字单姓为康氏,见在辽宁凤凰城;一等公索尼后裔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蒙古亦有此姓,世居库昆地方。 *mfPq"/  
StM)lVeF  
赫书氏:Hesu,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和速嘉”,以姓为氏。世居叶赫、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赫氏、书氏等。 iuWw(dJk  
r;OE6}L>  
赫舒哩氏:Hesuri,世居哈达、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 ;#6j9M0  
?&r >`H E  
赫锡赫理氏:Hehiheri,世居乌拉、尼马察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赫氏。 "Yf?33UNZ  
Y%]&h#F  
赫叶勒氏:Heyel,又作何雅礼,世居沈阳,后改汉字单姓为赫、贺、何等。 3W}xYYs] ^  
zj9aaZ}  
赫宜氏:Heye,又作何叶,和衣、赫叶,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旧姓“霍域”,世居舒勒赫、屯昂阿、锦州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何。 OPwO`pN  
7q,M2v;  
赫哲氏:Heje,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赫氏。 \m;"KyP+  
#y%?A;  
衡氏:Hen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cYMlc wS  
[{!5{k!  
亨奇勒氏:Hengkile,库雅拉女真,与满语“叩头”有关,世居库雅拉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赫氏。 *S@0o6v  
&Kgl\;}  
宏义氏:Hongyi,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姓“霍域”,世居洪扬子沟,后改汉字单姓为洪氏、鸿氏。 !xxu~j^T  
zbDM+;  
洪氏:Hong,本来是汉族(尼堪、抚顺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VL(#U  
uE6;;Ir#mF  
洪鄂春氏:Hongecun,世居伊汉阿林屯(今吉林吉林)、雅兰(今俄罗斯滨海雅兰河)、绥分(今黑龙江东宁)、辉发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洪氏、关氏。 6Q. _zk  
*SX'Or,  
洪鄂罗特氏:Hongelote,本来是蒙古族姓氏,又作璜郭罗特、黄乌罗特,世居克什克腾,后改汉字单姓为黄氏。 #~r+   
v^h \E+@  
洪鄂氏:Hongo,又作洪峨,以地为氏,世居尼马察、叶赫、哈达、伯都讷、长白山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洪氏、鄂氏、关氏。 yuvt<kz  
Hb3+$vJ^  
洪衮氏:Honggon,又作洪果,满语“神铃”,满族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姓“黄帼”,本来是沙陀突厥“汪古”姓。世居萨哈尔察(今黑龙江嫩江)、吉林乌拉等地。 u":D{+wC |  
%6}S'yL  
洪吉哩氏:Honggiri,世居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洪氏。 qwu++9BM  
5r<%xanXW/  
洪佳氏:Honggiya,世居乌拉、长白山,后改汉字单姓为洪氏、宏氏、关氏。 U A T46  
$jb0/  
洪骆氏:Honglo,又作洪罗、候勒、洪克罗,世居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石氏。 2#LcL  
`LnLd;Z  
侯氏:Houg,本来是汉族(尼堪)姓氏,世居沈阳。 p 8BAan3  
#6_?7 (X  
侯佳氏:Hougiya,后改汉字单姓为侯氏。蒙古有此姓,世居察哈尔。 2GcQh]ohc  
3=) /-l  
呼伦觉罗氏:Hulegiolo,呼伦,满语“十小斗粮”,可能是善于务农的觉罗。世居黑龙江、叶赫(今吉林梨树)、辉发(今吉林辉南)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赵氏、呼氏。 *#Hi W)  
"j3Yu4_ks  
胡佳氏:Hugiya,又作瑚佳,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蒙古旧巴尔虎亦有此姓,世居乌喇特。 *(L4rK\2  
Gp$[u4-6M6  
胡西哈尔氏:Huhihar,本来是锡伯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E3.=|]W'  
J'Yj_  
胡锡氏:Huhi世居辉发,后改汉字单姓为景氏。 d#I'9O0&  
*FR Eh@R  
瑚德勒氏:Hudel,满语“船尾”,世居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p68Qe%OuG  
u q:>g  
瑚尔噶氏:Hurga,本来是锡伯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康氏。 :doP66["!  
`9s5 *;Z  
瑚尔哈喇氏:Hurhanla,世居伯都讷,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W4QVWn %3  
Bg"b,&/^u  
瑚尔佳氏:Hulgiya,世居吉林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4bhm1Q  
u\ytiGO*  
瑚尔拉斯氏:Hurlasi,本来是达斡尔族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康氏。 (".`#909  
e~ W35Y>A  
瑚噜氏:Huru,满语“阜地、鸟背、龟背”,世居乌拉。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鲁氏等。 `U#*O+S-^  
%QVX1\>]  
瑚图哩氏:Huturi,满语福,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福氏。 ul?'kuYk  
}7IS:"tu  
瑚图氏:Hutu,满语“丑鬼”,世居叶赫。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包氏。 =~?2i)-mC  
!Jh-v  
瑚锡哈理氏:Huhihari,本来是赫哲族姓氏,又作祜什哈礼、瑚克沙哈里,以地为氏,世居瑚锡哈理、依兰费尔塔哈,后改汉字单姓为华氏、关氏、扈氏。锡伯族也有此姓,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扈氏等。 XGFU *g`kq  
s!9.o_k  
瑚锡喀氏:Huhiga,世居黑龙江。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g*N~r['dZ  
GL cf'$l  
瑚逊氏:Husun,世居五姓庄。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M+gQN}BAr  
H\Y.l,^  
瑚雅拉氏:Huyala,又作胡扎拉,世居乌拉、沈阳,后改汉字单姓为胡氏。 ' aBX>M  
B0?E$8a  
华西哈里氏:Huahihari,本来是锡伯姓氏,世居地待考,后改汉字单姓为华氏。 Op" \i   
-m(9*b{h@  
黄氏:Huang,本来是汉族(尼堪、台尼堪)姓氏,世居沈阳、牛庄。 %Nwap~=H;  
R(74Px,/  
黄佳氏:Huanggiya,世居贝珲山秦、佛阿拉(今辽宁新宾)、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大凌河(今辽宁锦县)等地,后改汉字单姓为黄氏。蒙古族中也有此姓,世居大凌河。 T\:Vu{|  
%`F6>J  
辉和氏:Hunhe,又作惠和,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乃金旧姓“回特”,以部为氏,世居乌拉、尼马察、辉发、长白山、富尔坚哈达,后改汉字单姓为何氏、惠氏。 \l?\%aqm  
hk3}}jc  
辉罗氏:Hunlo,女真最古老的姓氏,金代旧姓“会兰”,以姓为氏。世居乌拉、松花江。后改汉字单姓为辉氏、何氏。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家谱
七.家谱: 6IRzm6d  
{Ee[rAVGp  
“家乘”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的渔阳地区(今北京密云),是从《乘》衍生出来的。春秋时期,晋国的史书名为《乘》,因此后称史籍为“史乘”,“家乘”也应运而生,成为家族记史的称谓。北宋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著有《宜州乙酉家乘》,是记载私家之事、日记性质的作品。此后,有人撰写家谱时,袭用“家乘”之名,意为家族之史。“谱牒”是古代记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书籍,因魏、晋、南北朝时特别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所以古代的谱牒是地主官僚保持门阀的工具;这里所说的“家乘谱牒”,指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有关事迹的书或图表,即族谱或家谱、宗谱。 0=g~ozEW&  
t^ax:6;"|  
1.谱序、跋: qC|$0  
Fqr}zR)  
《序》、《跋》多为本族贤者、名人撰写,也有请外族名人贤达撰写的;昭、穆则为族中贤达,切磋琢磨,取得共识,定下来后,共同遵守。 j)A$%xUo  
RCCI}ovU  
《序》、《跋》大多谈古论今,内容丰富,文体流畅,呈现作者博闻强识文采照人。宋郑樵《通志》之《氏族序》云:“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吏以掌之,乃用博古通今之儒士执撰谱事。百官族姓之家状者,则上官,为考定翔实,藏于密阁,副在左户。若秘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不常尊,贱有等威者也。所以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门阀,故其书散失而其学不传。”这是说,在隋唐时期,官方取仕重簿状,民间婚姻重门阀,所以谱学盛行,后来因为不重视这些了,好些人都把谱学看成可有可无之事。 Z#Q)a;RA  
N7}Y\1-8  
许多家族名士由于文化素质较高,其族谱序、跋,多为自家名人所作。也有例外者,如浦江义门的《氏谱图序》、《荥阳族系记》就分别为名人吴莱、柳贯所作。《族氏规范》虽经历代修改,最后定稿却由明朝开国文臣宋濂完成。各个朝代名人也多为各姓氏族谱作序。 /d/Quro  
Hf^Tok^6@]  
《族谱》之《序》、《跋》,有长、有短,多数都论及族谱之重要和本谱之特点。笔者所见郑氏族谱《序》、《跋》,最长的为明朝郑纪所写之《家谱引》,他远自“浑沌之初,天地定位,上下摩荡,气化而生万物,……始,及至是“……古无圣王乃赐姓名氏,以别其误,如虞之姚、夏之姒、商之子、周之姬之类”,然后论到本族“……姬之后又分别为郑、为鲁、为卫,不一而足,然推原其始,则皆黄帝之后……”在论及族谱之必要时,说:“……后世别之久之,遂隔阂易分尔汝贤者,知有父子、有兄弟,以至堂从功缌之间,恩爱流通,有差无间。不肖者知有父子兄弟而已,至于堂从功缌之亲,则相视如途人焉。又有甚者,父子兄弟之间亦皆相仇……此则分别既久之弊……须知先王赐姓,一本之散于万殊,近世谱图,则万殊之归于一本也。”其中又说到本族发展、支世系(略),最后归结:“贤者当以谱责为己任,毋甘自弃,以励族人……”此篇谱序,论述甚详,最后是鼓励族人,要把自己的族谱修好。 [p 6#fG *  
;:0gN|+  
清同治年间郑维藩的《族谱序》,则以古先圣贤教导为依据,论述修谱之必要。如引:《易》曰:“君子以类族辨物”;《书》曰:“以亲九族”;《诗曰》:“振振公族”;《左传》:“公问族于众”;《仲礼》曰:“合族以食,序以昭穆。……人道亲亲也,亲亲尊,尊族故敬亲,敬亲故得族。”最后归结为:“盖天下之大,始于一人之身,分为百族之子,沿而下焉。”亦是要求追祖探源,把谱修好。 C/sDyv$  
TAXl73j_CY  
2.昭穆、宗人: m4@f&6x  
CYxrKW l:'  
昭穆、宗人是管辈数的。按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以始祖居中间,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二、四、六世(双数),位于始祖的左方;右为穆三、五、七世(单数),位于始祖右方。用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亲、疏关系。祭祀时,子孙也按此规定排列行礼。昭穆后来也用于泛指一般宗族的辈分。 Xc^7  
Vu6p l  
3.修谱: d\cwUXf J  
Q9~UL^bF  
谱牒修撰的历史相当悠久。汉朝刘歆在《七略》中提到与他同时的杨雄有《家牒》,而一些古代地方志中摘引的《家牒》片断涉及历史名人的身后世。《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提到数十种南朝士族家谱,此外,古籍中还提到北齐有佚名的《杨愔家传》,以杨姓和王姓等为多,南北朝时的各姓大族,均已有编撰家谱之风。 OoFQ@zE7%  
kRk=8^."By  
全国姓氏一样,都有修撰家谱的传统,一向对家谱和族谱十分重视。他们认为,家谱就像国史一样,是自己的家史和族史,是血缘源流和人伦昭穆的可靠依据,与世教人伦的关系十分密切“夫人之生,其初一身也。传世之久,子孙众多,族属繁衍,显徽殚续,离居散处,而至有不相识如途人者,其故何哉?由谱牒之不明也。谱谍明则宗法立,昭穆序,长幼有别,亲疏以合。尊祖敬宗,笃恩义,正伦理,而孝悌之道行焉。此谱之作岂不大有关子世教也哉!”正是基于上述思想,郑姓人世代相传,修谱续谱,形成了独特的谱牒文化。 ?gSk%]S/!  
lB\ "*K;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家乘、房谱、支谱、谱牒、家牒、家传、谱系、氏谱等,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宗族发展的史书。主要用于记载某一姓族世系、迁徙源流、具体人物事件等等,即“人自为书,家自为书”,它是古人于一族之内“明世次,别亲疏”的依据,也是继承权和财产权的凭据。编修家谱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古有三世不修谱即为不孝之说法,一般修谱的间隔最长不超过三十年。 @UO=)PxN3  
Y[Gw<1F_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各姓氏人等以前的血缘先祖相继生活于黄帝的姬部落和后稷的周部族中,由于黄帝和后稷是本部落的领袖人物,“姬”、“周”便是他们的血缘标志。周部族内部,又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区分为许许多多的家族和氏族村落,遇有婚姻、丧葬、财产等等,都要按一定的习惯和世系进行安排。特别是后稷等人对于部落首领地位的传承,都要遵守严格的血缘次序。 {PM)D [$i  
6'Sc=;;:  
上述这些内容,在文字出现以前由口头传颂,由专人负责,文字出现以后则专门记录在特殊的薄册上。这种簿册。也就是最早的家谱雏形,姓氏在以前的承传世系和祖宗名讳,便是通过这种方法得以流传下来的。到了后稷的裔孙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国家专门设立了负责王族世系及宗族事务管理的官员,称为“小史”,并建立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史官修谱制度。后来传世的《世本》和《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便是当时修撰的关于各国王公在周朝的列位先祖传衍情况的带有家谱性质的典籍。因此可以认为,关于家谱的渊源和修撰情况,最早是应该追溯到这时的。 hfY Ieb#91  
P,"z  
修谱主要是为了巩固家族的团结,扩大家族的活动和维持家族的秩序。修家谱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谱例,大约有序文、凡例、目录、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像赞、别传、墓志、家规、家范、墓记、艺文、著作等十几项。另外,家谱中还有各种纂例,如出族例。出族,即从家族中除名,这是一项严厉的家族惩罚。全国各地的各姓诸支多有家谱,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尤其是遭受战争、灾害和人为的损坏,许多珍贵的家谱资料遭到破坏,难以为续。 y+RT[*bX5o  
-[#Mx}%  
西周末年,各姓建国,各姓人正式从周朝王室中分出,有了独立发展的世系。这时,在各国的官员也模仿周朝王室的设官和《周礼》规定的情况设置了负责记录史实的史官,同时记录各国历代国君的世系传衍情况。这样,对姓氏具有直接意义的谱系资料才开始出现。不过,尽管家谱修撰的雏形出现较早,但真正的家谱的出现还应是在魏晋或者以后。在南朝初年人裴松之所注释的魏晋人陈寿所作的《三国志》里,曾三次引用《郑玄传》或《郑玄别传》,其中就有关于家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家谱性质。特别是在东晋时期,著名谱学家贾弼之撰著《姓氏薄状》,其中包括十八州七百多个著名家族的谱传,在此前知名于世的家族的谱传当然也在其中。只是这部谱学著作早已亡佚,我们已无法窥知这些早期家谱的面貌。至南朝时,又有谱官修撰《百家谱》、《十八州谱》、《新集诸州谱》等,其中有诸多姓氏的谱牒。同时,各个姓氏族人为了准确记录自己的家族发展和世系源流,也都私自修撰有自己的家谱牒。当时,收藏在国家谱局的一些总谱和案谱,都是以这些家谱为素材整理而成的。至于这一时期的家谱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由于全都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还无法得知其面貌。但从当时人编修的其他一些书籍中,以及当时人注释其他书籍所引用的资料中,我们仍然可以窥知其一鳞半爪。 Z*kGWL  
+1p>:cih  
到了唐朝,由于官方修谱和私家修谱的风气更为盛行,家谱也进一步丰富起来。今天保存在《新唐书》中的关于传衍情况的谱学资料,便是由这些私家谱牒整理而成的。根据这些节录后的家谱,我们可知在唐朝及其以前的传袭和发展情况。另外,当时官修和私修的其他一些谱学著作,如《贞观氏族志》、《姓氏录》、《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姓氏系录》等书中有关自己编修的家谱。至于在流传至今的《新唐书》中,仍然收录有《荥阳郑氏家谱》一卷的谱名,更无疑是出自郑姓人之手。所以,尽管我们今天已无法见到唐朝家谱的原始面貌,但其中的不少内容幸赖这些书籍而保存下来。 @2 dp5  
uL b- NxQ-  
宋朝及其以后,由于家谱的修撰已经走向成熟,加上国家对和家修谱的提倡,家谱在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地增多。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更是私家修谱最为盛行的时代。当时的各姓各家各族无不大修家谱,甚至一修两修或多次重修和续修,使修谱活动成为宗族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直到近代社会的民国年间,这种风气仍然盛行不衰。甚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修谱活动依然存在。清朝是私修家谱的大发展的时代,雍正皇帝撰写了《圣谕广训》,下令在各地方宣讲,敦促各宗族“修族谱以联疏远”,各级官僚及地方士绅起而应之,各宗族闻风仿效,家谱之盛,遂为空前。民国时期,笃宗族、勤谱事之风未曾稍减。 %_1~z[Dv  
Pp G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谱之风稍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推动,许多族姓又兴起续修、重修之风,如重庆万州、湖北荆门等地的姓氏组织了不少修谱委员会或理事会,分别致书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国,请同乡同姓寄去生平业绩,以便辑人族谱。这时的家谱,传统的功能已相当淡化,联络感情、光大族姓、多途径发展乡里经济,成为新修家谱族谱的主要目的。久离乡里的姓氏成员,则通过参与修谱来寄托慎终迫远的寻根情怀,当然也不排斥衣锦还乡的骄傲之情。 |.:O$/ Tt[  
+M@G 8l  
家谱修好后,要定期续修,一则续上后出子孙,二则根据家族内部调节和整合族人的需要,适当修改族规。续修家谱,并不单是循例而行,也是调整族内关系的需要。 q) /;|h  
gRdE6aIZ  
4.体例和格式: yc]ni.Hz  
,l; &Tb=k  
修撰于不同时期的家谱,大多有固定的体例和格式,一般包括谱名、谱序、凡例、谱论、遗像、恩荣录、先世考、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传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年谱、吉凶礼、艺文、名绩录、仕宦记、名贤传、学辈谱、续后篇、领谱字号等内容,而谱名、谱序、祖宗遗像、先世考、世系表、传记、题跋等又是最为常见的内容,也是姓氏家谱的核心部分。其中谱名即家谱的名称,多称家谱、族谱、宗谱、支谱、房谱、家乘等。为了表明家族来源和筹修时间,有些还在谱名前加以标明;谱序即一个家谱的序言,一般放在家谱的首位,少则两三篇,多则十余篇,内容包括修谱缘由、修谱目的、修谱经过、修谱人员构成、家族历史渊源,迁徙经过、郡望、历代修谱情况及谱学理论等。由于作序的人都有一定身份,甚至有些还是达官显贵或鸿儒名宿,因此序的质量大多很高,甚至有人称它是家谱上的金色饰物。至于家谱中的其他几个部分,也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另外,就体例而言,其总的特点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我国古代多种文体的结合体,不仅有志、传、史,而且还有图、像、书、题,通过这些形式,共同表现“尊祖敬宗”、“敦睦亲族”、“承先启后”等基本主旨。 QJdSNkc6  
V]k!]  
总之,家谱从远古到近当代,绵亘数千年,一直与繁衍历史相始终。从这些家谱中,我们不仅可以得知诸多姓氏的源流、繁衍、分布情况,而且还可以了解其内容丰富的姓族文化。 s7xRry  
yH#;k:O=  
5.保存: qZ\zsOnp  
)7j"OE  
族谱印好后,谱版安置在小宗祠内,各版片之间用纸搪隔,以免损伤,外用木箱封装,搁置在高架上,以免受潮。族中如有需要加印族谱的,要经管理小宗祠者问清来历,如果确是嫡派子孙,备办好纸张后即到祠中印刷,不得搬到别处,以防版片散失。各房领出家谱多少本,管理小宗祠者要作登记,注明领取时间及领谱人,以便稽查。各家领回的家谱要用木匣装载,置放在香火之上,或密藏于书房之中,每逢伏天取出晒晾,不能让其稍有蛀烂之迹。凡逢岁时祭祀,各家带上原本,到小宗祠集中验看一次,如发现有鼠啮、油污、墨浸及磨坏字迹等现象,族中长辈,要在祖宗牌位前对持谱人严厉申饬,并当众罚银三两,归人祠内,以充日后修谱之资。拒不从命的,不得参与祭祀。家谱不得誊抄,不能传与外人,更不能出售,如有不肖子孙瞒众觅利,族众共同驱逐他,从此不许人祠。这类规定,在不少杨姓家谱中,都有或详或略的交代。 huKz["]z[  
(6h7'r $  
6.内容体例: EL}v>sC  
E?9_i :IX  
根据现存的诸多家谱来看,主要包括: w`7l ;7[  
Z^~ 6pH\  
①谱序,主要记述族姓的来源,先世德行、宗族的迁徙和本家谱的编修、续修情况。谱序一般由本族名人或请当时的社会名人执笔,详细叙述族姓的起源、发展和迁徙的全过程。以使后代子孙知道祖先源流和他们辗转迁徙的艰辛。 7J;.T%4 l  
}>1E,3A:%G  
②谱例,也称凡例,说明家谱编修的基本原则,家谱的作用和编修家谱的必要睦。 l2v}PALs  
tQ|I$5jNJ  
③世家,记述本族的名人事迹。 kj#yG"3+  
2X]\:<[4  
④诰敕,记录当朝政府对本族人的旌奖文书。 #.='dSj  
[~o3S$C&7  
⑤像赞,收集本族先祖、名人的画像,在其后写上赞语,歌颂其功德。 H:_`]X"  
3YRzBf:h  
⑥世系,这是家谱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本家族的一世祖以下,每代每人的女名都按辈分写清楚,一看便知自己的继承关系。 4kM<L}J#  
smU+:~  
⑦传志,记述先祖名人仕宦的传记,以教育后代子孙。 ;gyE5n-{  
i&$uG[&P  
⑧家训,对子孙的教育准则。 )3AT=b  
-ZB"Yg$l  
⑨祠规,记述本族祭祀的规矩。 *`#,^p`j b  
iIFQRnpu;3  
⑩祠堂,记载坟墓、义庄等财产情况。 ={^#E?  
jGn^<T\  
7.鬻族班辈: e`r;`a&  
pC-OZ0  
排辈用字即行辈用字,即一姓族之内的人们为了分别世系辈分远近亲疏,而在取名时严格统一的用字。一般情况下,这个辈字是用在两字名的前边或后边,其格式是,姓+辈字+其他字,或姓+其他字+辈字。这个辈字居中间者比较普遍。封建社会重男轻女,辈字只在族内男性中施行。统一的辈字具有维护伦理纲常和增强姓族凝聚力的重要意义。一个姓族繁衍播迁,相互之间分散遥远,加之年代相隔长久,同姓子孙不明世系、不知根源、同宗同族也只能是路人一般,更不清楚相互之间的辈分关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辈字就应用而生了。 J|-HZ-Wk|J  
gQWX<  
统一的行辈用字,在汉朝人的姓名中就已经出现了,但那个时候还只是个别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占统治地位,家族传记谱牒日益增多,统一的行辈用字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而辈字真正作为一种普遍的姓族文化现象,其产生是在宋朝私谱成风以后的事情,渐至明清时期,愈演愈烈。一般情况下,辈字的规定,是在同一家族在初次或较早修谱时由有关人员非常慎重、颇费心机、反复推敲以后才确定下来,写进族谱,统一由族中人按辈分高低依次选取一字用在自己的名字里边,同一辈分的人必须用同一个辈字。有些姓族的辈字也有修改的情况,若干年后,在辈字依次即将用完之时,族内还要组织续修。 KU,w9<~i(  
N_D+d4@  
行辈用字具有私修谱系的突出特点,它的使用范围和推行的效力也是相对有限的,除孔、孟两大姓族之外,没有那一姓族在全国实行统一的行辈用字。只能是一定范围之内的同一姓族力所能及地将血缘关系可以考知的人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的行辈用字。因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范围之内,同一姓族的辈字也不可能一致起来。 _eV n#!|  
E]U0CwFtr  
姓氏是家族的特殊标记,堂号是宗族分支的名号,辈字是区分族内辈分高低标志,人名则是区分人群个体的符号。姓名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的源头也就是姓氏的发端。同时,姓名学又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现象。姓氏作为中华姓族中古老的姓氏之一,又有他自身诞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还有姓字本身深刻丰富的内涵。因此,各姓人的名字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印记,又显示了姓氏家族的鲜明特征。 nM-SDVFM  
UUu-(H-J  
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各姓后裔们散居在各地,他们自强不息,生生不已,由于地域间读音的接近,随着岁月的流逝,便有了姓氏的诞生。这是两汉之际的事情。虽然有诞生较晚这一历史的特殊性,但两汉时期各姓人取名也难免受先秦时期“五规”、“六则”的束缚和影响。这是因为时代相距不远,两汉也多承先秦之俗,不过是汉朝的色彩更浓而已。 ^G&D4uZ  
n~u3  
汉朝人取名习惯于用尊老、排行、美辞的方式取名,这在当时人名字中表现很突出。如汉司空、蜀郡郫县人何武,字君公;司徒、任城樊人何休,字邰公。君公,邰公,都属尊老的字眼。而司隶校尉、大司农何熙,字孟孙;太学生、南阳人何颐,字伯求。孟孙、伯求显然是排行字。汉朝人以“休”这一类辞作为名字者很普遍。如董久字休昭,朱桓字休穆,杨暨字休先,荀衍字休若等。“休”的原义是美善,出自《诗经》中的《商颂》:“何蓑何笠,何天之休”。 < iI6@X>  
e~.?:7t  
辈字的含义同堂号一致,都是为了敦亲睦族,纪念先祖功德,反映族人的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希望本姓族众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吉祥字。把这些辈字连起来,成了或四言或五言或七言的韵文,又有完整的意义,往往成为族规家训的浓缩或翻版,令后人禀承不爽。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引鉴参考
八.引鉴参考: -G],H)M  
j:3EpD@GS  
商朝-子 挚:《伊尹》。 \6 \hnP  
周朝-姜 尚:《太公兵法》。 /Hv* K&}M  
周朝-佚 名:《地典》。 IQ3n@  
春秋-田穰苴:《军礼司马法》。 hPa n  
春秋-公羊、谷梁二家传、吴士燮注:《春秋古经》、《经》。 $^}[g9]1  
春秋-关 喜:《关尹子》。 79D=d'e A  
春秋-左丘明:《左氏传》、《国语》。 {3hqp*xl  
春秋-公羊子:《公羊传》。 oEJaH  
春秋-谷梁子:《谷梁传》。 Yx5J$!Ld  
春秋-芈鐸椒:《左氏微》、《铎氏微》。 YG4WS |  
春秋-周宣王太史:《史籀》。 czI{qi5N  
春秋-晏 婴:《晏子》。 |xh&p(  
春秋-孔 伋:《子思》。 s2%V4yy%  
春秋-曾 参:《曾子》。 #$FrFU;ZR  
春秋-漆雕启:《漆雕子》。 qe$33f*  
春秋-宓不齐:《宓子》、《景子》。 >SoO4i8  
春秋-陈 硕:《世子》。 y7z(&M@  
春秋-孙 况:《孙卿子》。 */w7?QOv  
春秋-芈 婴:《芈子》。 _A{+H^,  
春秋-佚 名:《周史六弢》。 o@W_ai_  
春秋-庄 周:《庄子》。 /[ K_ &  
春秋-列圄寇:《列子》、《老成子》。 ?59'dGnz_  
春秋—孔仲尼:《春秋》、《论语》 yK1ie  
春秋―汉朝刘德收集、郑玄校注:《周礼》 6e&$l-  
战国-虞 卿:《张氏微》、《虞氏微传》。 ;3"@g]e  
战国-施、孟、梁丘:《易经》。 y$b]7O  
战国-服 光:《服氏》。 PFrfd_s{>\  
战国-公孙尼子:《乐记》。 !GwL,)0@^  
战国-韩 非:《韩子》 0uvzxmN  
战国-游 棣:《游棣子》。 KxzYfH  
战国-由 余:《繇叙》。 xY<{qHcX  
战国-别成子:《望军气》。 Hfym30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dR=tAf0$Q  
战国―列御寇:《列子》 @? c2)0  
战国―左丘明:《国语》 #V,R >0"  
战国―郭店楚墓出土:《郭店书简》 Ztr Cv?  
战国―晋朝和峤编整:《竹书纪年》 l{j~Q^U})  
秦朝-魏无忌:《魏公子》。 "A$!, PX6  
秦朝-佚 名:《世本》。 42J {aJVH  
秦朝-石山文:《奏事》。 m,UGWR  
秦朝-李 斯:《八体六技》、《苍颉》、《上七章》。 L|P5=/d  
秦朝-赵 高:《爰历》。 #9-P%%kQ  
秦朝-佚 名:《吴孙子兵法》。 J_x13EaV0  
秦朝-佚 名:《齐孙子》。 _8Kx6s%  
秦朝-佚 名:《公孙鞅》。 "#[!/\=?:  
秦朝-佚 名:《吴起》。 -gSUjP  
秦朝-佚 名:《范蠡》。 a}%#*J)!  
秦朝-佚 名:《大夫种》。 h4q|lA6!k8  
秦朝-佚 名:《娷》。 8GvJ0Jq}U  
秦朝-佚 名:《兵春秋》。 sCR67/  
秦朝-佚 名:《鹖冠子》。 0T Q$C-%  
秦朝-佚 名:《庞煖》。 %Ev4]}2C1  
秦朝-佚 名:《辟兵威胜方》。 xuqv6b.  
秦朝-佚 名:《鲍子兵法》。 DRcNdO/1E  
秦朝-佚 名:《五子胥》。 O^oWG&Y;v  
秦朝-佚 名:《公胜子》。 _f$^%?^  
秦朝-佚 名:《苗子》。 Zl^\Q=*s  
汉朝-佚 名:《韩信》。 *MKO I'  
汉朝-佚 名:《老莱子》。 kqFP)!37  
汉朝-贾 谊:《五曹官制》。 vSEuk}pk  
汉朝-胡母敬:《博学》。 37s0e;aF  
汉朝-司马相如:《凡将》。 45@^L's  
汉朝-史 游:《急就》。 pH9VTM.*  
汉朝-李 长:《元尚》。 pR=@S>!|  
汉朝-扬 雄:《苍颉训纂》、《太玄》、《法言》、《乐》、《箴》。 H?yK~bGQ  
汉朝-刘 禹:《王禹记》。 -t!~%_WCv  
汉朝-董仲舒:《公羊外传》、《谷梁外传》、《公羊董仲舒治狱》、《董仲舒》。 akp-zn&je  
汉朝-何叔元:《杨氏》。 &u$Q4  
汉朝-周王孙:《易传·周氏》。 3l rT3a3vV  
汉朝-韩 婴:《韩氏》。 +}Dw3;W}m  
汉朝-丁 宽:《丁氏》。 s}vAS~~2L3  
汉朝-王 肃:《古五字》。  dm\F  
汉朝-佚 名:《古杂》。 BX`{73sw  
汉朝-佚 名:《杂灾异》。 cuax;0{%  
汉朝-晁 错:《晁错》。 d[iQ` YW5  
汉朝-于 长:《天下忠臣》。 5AFJC?   
汉朝-公孙浑邪:《公孙浑邪》。 g9 .Q<JwO  
汉朝-佚 名:《神输》。 T^zXt?  
汉朝-佚 名:《孟氏京房》。 OAgniLv  
汉朝-京 房:《灾异孟氏京房》。 nGC/R&  
汉朝-京 房:《京氏段嘉》。 lov!o: dJ  
汉朝-刘余整校:《尚书古文经》、《河间周制》。 z}.e]|b^H  
汉朝-欧阳经:《欧阳经》。 Ugr!"Q#M  
汉朝-孔安国:《夏侯章句》。 y#`tgJ:  
汉朝-刘 向:《新国语》、《战国策》、《说老子》、《别录》、《春秋彀梁传》、《西京杂记》 %:i7s-0w  
汉朝-许 商:《五行传记》 Kf3"Wf^q   
汉朝-石 渠:《议奏》、《封禅议对》、《汉封禅群祀》、《五经杂议》。 G0Iw-vf  
汉朝-辕固生:《齐后氏故》、《齐杂记》。 td$E/h=3  
汉朝-佚 名:《韩故》。  8$=n j  
汉朝-佚 名:《鲁故》。 ,CJWO bn3  
汉朝-佚 名:《周考》 Cp\6W[2+B  
汉朝-毛 亨、毛 苌:《毛诗》、《毛诗故训传》。 p%ki>p )E|  
汉朝-淹 中、孔 壁:《礼古经》。 2Ah#<k-gC;  
汉朝-魏 相、赵 定:《雅琴赵氏》。 <sbu;dQ`  
汉朝-后 仓:《曲台后仓》。 8S TvCH"Z_  
汉朝-师 中:《雅琴师氏》。 }rUN_.n4z  
汉朝-龙 德:《雅琴龙氏》。 [(i  
汉朝-项 籍:《项王》。 uh0VFL*@  
汉朝-朱 熹:《中庸说》。 >b}o~F^J  
汉朝-陆 贾:《楚汉春秋》。 P= BZ+6DS  
汉朝-司马迁:《太史公书》。 rgQOj^xKv^  
汉朝-冯 商:《续太史公》。 HyQJXw?A:  
汉朝-班 彪:《汉著记》。 wU36sCo  
汉朝-佚 名:《鲁夏侯说》、《鲁安昌侯说》、《鲁王骏说》、《燕传说》。 |^I0dR/w:  
汉朝-佚 名:《逢门射法》。 4Z=_,#h4.  
汉朝-佚 名:《阴通成射法》。 H2\;%K 2  
汉朝-佚 名:《李将军射法》。 mDABH@ R  
汉朝-佚 名:《魏氏射法》。 VcYrK4  
汉朝-佚 名:《强弩将军王围射法》。 dq6m>;`  
汉朝-佚 名:《望远连弩射法具》。 <c-=3}=U\  
汉朝-佚 名:《护军射师王贺射书》。 x"=f+Mr  
汉朝-佚 名:《蒲苴子弋法》。 D,*3w'X!K  
汉朝-佚 名:《剑道》。 K(rWNO  
汉朝-佚 名:《手博》。 &j`}vg  
汉朝-佚 名:《杂家兵法》。 LVfF[  
汉朝-佚 名:《蹴□》。 hGe/ ;@%  
汉朝-孙氏撰:《王孙子》。 |Q6.299  
汉朝-杜 林:《苍颉训纂》、《苍颉故》。 cWaSn7p!X  
汉朝-佚 名:《周法》。 u@UMP@"#  
汉朝-黄 车:《虞初周说》。 GqvpA# i  
汉朝-桓 宽:《盐铁论》。 DDP/DD;n}r  
汉朝-佚 名:《太壹兵法》。 Ts[_u@   
汉朝-佚 名:《天一兵法》。 Lv;^My  
汉朝-佚 名:《神农兵法》。 dO<ERY  
汉朝-佚 名:《黄帝兵法》。 rNWw?_H-H(  
汉朝-李左车:《广武君》。 I by\$~V  
新莽-刘 歆:《周官经》、《明堂阴阳》、《明堂阴阳说》、《周官传》、《古封禅群祀》。 )Xz,j9GzJS  
汉朝―司马迁、刘 向、刘 歆、冯 商、卫 衡、扬 雄:《史记》 A@!qv#'  
汉朝―班 彪、班 固、班 昭:《汉书》 B dj!ia;H  
汉朝―班 勇:《西域记》 Ct<udO  
汉朝―荀 悦:《汉纪》 qdJ=lhHM}  
汉朝―许 慎:《说文解字》 rK6l8)o  
汉朝―皇甫谧:《高士传》 y{B=-\O]  
汉朝―应 奉:《汉事》 4<w.8rR:A  
汉朝―应 劭:《汉官仪》、《礼仪故事》、《解汉书》 \$~|ZwV{  
汉朝―陆 绩:《太玄经注》 j;+b0(53  
汉朝―惠 生:《使西域记》 I;,77PxD  
汉朝―侯 霸:《榖梁春秋》 Y!aSs3c  
汉朝―侯 谨:《皇德论》 &)# ihK_  
汉朝―戴 德:《大戴礼记》 M~Tuj1?  
汉朝―戴 圣:《小戴礼记》 W]$w@.oW[  
汉朝―王 符:《志氏姓》 f=l rg KE  
汉朝―何 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春秋汉议》 ; }I:\P  
汉朝―刘 向、刘 歆:《山海经》校刊 LRxZcxmy  
汉朝―司马贞:《三皇本纪》 d"1]4.c  
汉朝―杨 孚:《异物志》 3GYw+%Z]  
汉朝―刘 安、李 尚、苏 飞、伍 被:《淮南道训》、《淮南内》、《淮南外》。 fivw~z|[@  
汉朝―班固辑纂:《白虎通义》、《汉书》 *->W^1eGM  
汉朝―应 劭:《风俗通义》 JAnZdfRt  
汉朝―史 游:《姓氏急就篇》 8mrUotjS  
汉朝―赵 爽、北周甄鸾注著:《周髀算经》 u(.e8~s8  
新莽-刘 歆:《周官经》、《明堂阴阳》、《明堂阴阳说》、《周官传》、《古封禅群祀》。 ;u ({\K  
三国―杜 预:《左传》 1~_{$5[X?  
三国―何 英:《汉德春秋》 <oV(7  
三国―管 宁:《姓氏论》 c ( C%Hld  
晋朝―常 璩:《华阳国志》、《汉义书》 }@+0/W?\.  
晋朝―裴松之、陈 寿:《三国志》 cp7=epho  
晋朝―张 华:《博物志》 WPMSm<[  
晋朝―皇甫谧:《帝王世纪》 )23H1  
晋朝―王 嘉:《拾遗记》 3$>1FoSk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Vaw+.sG`AP  
北魏―阚马因:《十三州志》 H3=qe I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g%d:xI  
后晋—沈 昫:《唐书》(旧唐书) #r\4sVg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v$wIm,j  
南朝―刘 勰:《文心雕龙》 y??XIsF  
南朝―沈 约:《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信》、《宋世文章志》 e6$WQd`O  
南朝―范 晔:《后汉书》 +iRh  
南朝―顾野王:《玉篇》 .}~_a76  
南朝―何承天:《姓苑》 #c.K/&Gc7j  
北朝―王 俭:《姓谱》 .Vvx,>>D  
北朝―魏 收:《魏书》 BuXqd[;K%  
隋朝―姚思廉:《梁书》、《陈书》 Ry6@VQ"NLb  
唐朝―林 宝:《元和姓纂》 ,UF_`|  
唐朝―刘知几:《史通》 Vp@?^imL  
唐朝―姚 班:《汉书绍卷》 ' %o#q6O  
唐朝―房玄龄:《晋书》 "oO%`:pb  
唐朝―陆 羽:《茶经》 draN0v f  
唐朝―樊 绰:《蛮书》 ji0@P'^;  
唐朝―高士廉、韦 挺、岑文本、令孤德芳:《大唐氏族志》 n /m G|)Xt  
唐朝-令狐德棻:《周书》 P+/e2Y  
宋朝―罗 泌:《路史》、《路史后记》 {3aua:q  
宋朝―郑 樵:《通志》 j&qub_j"xX  
宋朝―邵 思:《姓解》 f ) L  
宋朝―王应麟:《姓氏急就章》 *\F~[  
宋朝―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 }Jj}%XxKs  
宋朝―崔 述:《补上古考信录》 Ml-6OvQ7g  
宋朝―欧阳修、宋 祁:《唐书》(新唐书) 4;2uW#dG"  
宋朝―薛居正:《梁唐晋汉周书》(旧五代史) 8P\Zo8}v  
宋朝―欧阳修:《五代史》(新五代史) {(Es(Sb}c  
宋朝―刘 恕:《通鉴外记》 N?`' /e  
宋朝―章 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TIg3` Fon  
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 2y1Sne=<Kb  
宋朝―李 昉、李 穆、徐 铉:《太平御览》 j.= 1rwPt  
宋朝―朱 熹:《朱子语类》 J] r^W)O  
宋朝―丁 度:《集韵》 fI|$K )K  
宋朝―王 洙、胡 宿、掌禹锡、张次立、司马光:《类篇》 akTk(  
元朝―蔑里乞·脱脱、哈剌亦哈赤·沙剌班、王理、哈剌鲁·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孛儿只斤·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金史》、《宋史》、《辽史》 HjwE+:w  
元朝―黄公绍:《古今韵会》 b\5F]r  
明朝―王 圻:《续文献通考》 .jK4?}]  
明朝―柯维骐:合《宋史》、《辽史》、《金史》为《宋史新编》 c[s4EUG  
明朝―邓 林:《永乐大典》 e~(5%CO>#j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 7mfS*aCb  
明朝―余邵鱼:《东周列国志》 -%4,@ x`  
明朝―火原洁、马懿赤黑:《蒙古秘史》 ^d xTm1Z  
明朝―刘三吾:《寰宇通志》、《礼制集要》、《春秋大全》 h@wgd~X9  
明朝―宋献策:《天工开物》 yEQs:v6L~  
明朝―张自烈:《正字通》 5Jnlz@P9  
明朝―梅膺祚:《字汇》 sW8dPw O  
明朝―凌迪知:《万姓统谱》 18:%~>.!  
明朝―李 贽:《史纲评要》 Q#zmf24W  
明朝―宋 濂:《元史》 !jR=pIfq  
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J5jvouR  
清朝―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 R{T$[$6S  
清朝―张 澍:《姓氏寻源》、《姓氏五书》 lHX72s|V  
清朝―邢 澍:《两汉稀姓录序记》 PwLZkr@4^  
清朝―李宗防:《黔记》 IO-Ow!  
清朝―戈 载:《词林正韵》 ixD)VcD-f  
清朝―吴任臣:《字汇补》 ,01"SWE  
清朝―黄本骥:《历代职官表》、《圣域述闻》、《孟子年谱》、《湖南方物志》 N//K Ph  
清朝―戴 植:《鼠璞》 %d<"l~<5;  
清朝―万 经:《万氏经学》、《万氏史学》 PxDh7{  
清朝―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 }?Ai87-{  
清朝―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 [:SWi1cK2  
清朝―檀 萃:《说蛮》 LuvY<~u  
清朝―马 骕:《绎史》 |imM# wF  
清朝―张 穆:《俄罗斯事补辑》、《延昌地形志》、《水经注表》、《阎潜水邱先生年谱》、《顾亭林先生年谱》、《蒙古游牧记》 =R$u[~Xl2X  
清朝―纪 昀:《四库全书总目》 >$/>#e~  
清朝―爱新觉罗·弘昼:《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YHygo#4=8  
清朝―张伯英:《黑龙江志稿》 9W1YW9rL  
清朝―宋 衷、张 澍:《世本》 T<Z &kYU:R  
清朝―万斯同、潘 耒:《明史》、《历代年表》 :g=qz~2Xk  
清朝―稽 璜、刘 墉、王 杰、曹文植、纪 昀、陆锡熊:《大清皇朝通志》、《钦定八旗通志》、《清朝通典》 S3*`jF>q  
清朝―阮 元:《南北书派论》 M@H;pJ+B  
清朝―梁玉绳:《史记质疑》 /}fHt^2H  
清朝―王先谦:《集解》 (pCrmyB  
清朝―吴乘權:《纲鉴易知录》 2Aazy'/  
清朝―陈廷炜:《姓氏考略》 0y" $MC v  
近代―王国维:《邾公钟跋》 \K{0L  
近代―徐 珂:《清稗类钞》 uk< 4+x,2)  
近代―顾颉刚:《雍录》 G_3O]BMKd)  
近代―姚薇元:《北朝胡姓考》 \}u Y'F  
近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U3ADsdn  
近代―赵尔巽、缪荃孙、柯劭忞:《清史稿》 zH?!  
现代―刘人熙:《湖南各县调查笔记》 }W C[$Y_@  
现代―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 9|^2",V  
现代―钱 穆:《先秦诸子系年考辨》 !_]Y~[  
现代―盛清沂:《台湾省通志》 rT=rrvV3g  
现代―苏日·巴达拉哈:《蒙古族族源新考》 G)AqbY  
现代―严汝娴:《普米族》 A]_7}<<N  
现代―江应梁:《傣族史》 HDz5&7* .  
现代―古小彬:《古姓史话》 *l(7D(#  
现代―刚佩武:《新编刚氏族谱》 #JqB ;'\  
现代―邓廷良:《白马人的姓氏》 n.}ZkG0`  
现代―马肇曾:《怀宁马氏》 `C,n0'PL.  
现代―范 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7:e{;iG  
现代―何兆吉、曲 雯:《百家姓辈份字行》 n5|fHk^s  
现代―柴道琳:《柴姓渊源研究》 >:SHV W  
现代―林添福、何金赐、何钦藤、林金山:《台湾区百大姓源流简介》 53_Hl]#qZ  
现代―袁义达等:《中华姓氏大辞典》 &{5,:%PXw  
现代―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 LPXi+zj  
现代―朱筱新:《历史词典》 `K"L /I9  
现代―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 PJ')R:e,  
现代―布尼·阿林:《承德满族姓氏考》 #&+{mCjs  
现代―李彩标:《兰溪家谱探秘》 !"AvY y9  
现代―陈 直、林剑鸣:《秦史稿》 fy1|$d{'  
现代―应宝容:《永康姓氏志》 =}^9 wP  
现代―胡汝明:《兰溪姓氏纪略》 `%bypHeSp  
…… (M|Dx\_  
按:其他整部文献的作者与书名,容后慢列。但凡是引鉴上述诸历史文献而成所著述者,待本书搞明白其是否具有所谓版权资格后再予以罗列,否则恕不单列! u2 I*-K  
*tFHM &a  
九.汉语拼音元音注音: X56q-|  
现代汉语拼音元音:āáǎà ōóǒò ēéěè īíǐì ūúǔù ǖǘǚǜü B4/>H|  
:k]1Lm||  
十.感谢以下专家、博友们的关注: eeg)N1\  
湖北省枝江市广播事业局:熊维红 ]EbM9Fo-U  
广东省汕头市规划土地管理局:杨少龙 o|^3J{3G  
四川大学历史系:李永宪 )m+W j  
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杨文昭 g/_5unI}u  
广东省湛江市图书馆:吴励 \\ij(>CI  
江苏省溧阳市建设委员会:朱国尧 "cGk)s  
江西省南昌市历史博物馆:黄菊芬、尉迟学军 2qNt,;DQ  
北京市自然博物馆:韩伟光 rKc9b<Ir  
福建省龙岩市:杨倩 qZh/IW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档案馆:王兵 a!SiX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许一先 uMv,zO5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长辛平、昭田秀男、黎大镛 S+6.ZZ9c  
中国军事博物馆:养汇君 V &T~zh1  
上海市文史馆:陈云娥 Lb-OsKU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臧玉珍 MchA{p&Ol  
湖南省历史博物馆:刘海涛 Yh7t"=o  
山西省文物管理局:崔文亮 IPpN@  
河南省长葛市农业局种子公司:孙书亮、慕容丽娟 djZqc5t  
中共中央档案馆:杨军 @HCVmg: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周连芳 }<r)~{UV  
福建省厦门市海外旅行社:何莉娟 JbbzV>  
北京大学考古系:战维民 =nS3p6>rZ  
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林耀先、仲孙离慧 @.l@\4m  
海南省历史博物馆:云文君 'H!Uh]!  
广东省珠海市方盛集团公司:朱一民 m(!FHPvN  
福建省长汀县国税局:周志真 2ilQXy  
英国大英博物馆亚洲研究室:刘继先 TJRCH>E[a  
上海市虹桥区公安分局:臧卫明 =H8;iS2R  
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宫继红 lo+A%\1  
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廖小明 K0>zxqY  
浙江大学校务委员会:冯骏 ]a`$LW}  
北京大学历史系:袁克定 "y}5;9#,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丁浩 TLH1>pY&  
陕西省图书馆:李勇先 hZb_P\1X  
重庆市图书馆:万小霞 ~} ~4  
贵州省历史研究所:杨惠娟 -9?]IIVb  
福建省龙海市黄家祠堂:黄书河 gX@aG9  
法国欧洲空间局:符伟 ]:n,RO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协会:艾尼、黄炳翔 pgo$ 6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协会:张猛、葛尔图、恩和 ~TtiO#,t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博物馆:钱惠芳 j8gdlIx  
河北省图书馆:王文凯 \M-OC5fQv  
台湾省考试院:文笃辉 gqR(.Pu  
内蒙古大学历史系:雍俐 ~LC-[&$  
辽宁省满族文化研究所:金海鹏 X>^fEQq"  
山东省淄博市图书馆:姜小小 <3 uNl  
湖南省图书馆:毛小军、上官晓华 @)}L~lb[)  
山东省曲阜市孔子研究院:孔海祥 xD7]C|8o  
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田村洪氏祠堂:洪伟军  :11 A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管理处:区鹏 C# pjmT_  
海南省三亚市图书馆:海芮 ~"bV L[  
湖南省长沙市历史研究所:夏国富 `@%LzeGz  
黑龙江省鹤岗市图书馆:王少军 g{LP7 D;6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历史博物馆:何立原 {G-kNU  
北京市故宫博物院:崔新健、宇文芳芳 Zd&S@Z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员俱乐部:尤金明海、古少鹏 Va8&Z  
安徽省凤阳市文物管理局:萧浚 S>{~nOYt-`  
台湾省三重市国民中学:周喜瑞 ^Dx&|UwiZa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赖小娟、常浩 +[P{&\d4}  
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博物馆:韩书祥 ] R*A  
台湾省金门县望洋村村政所:廖合河 SAz   
法国法中友好协会:张文奎、欧阳雪、左雪云 ,0k;!YK  
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博物馆:屈丽华 cnLro  
贵州省贵定县文物管理所:白海平 54/=G(F   
泰国曼谷大学文史学院:差旺东、刘建辉 /( LL3cZK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洲历史研究所:月晓华 n*$ g]G$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王永宏、徐延红 W4N{S.#!  
青海省西宁市历史博物馆:张浩亮 6wxs1G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图书馆:扎西旺多、王晶晶 ]?*wbxU0  
甘肃省兰州大学历史系:张浩泉 l ,8##7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图书馆:宝文娟、拜小亮 Ned."e  
泰国暹罗大学法学院:兰斯洛、宋维桦 ]oxZ77ciL  
甘肃省武威市图书馆:刘喜禹 w@b)g  
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所:温宝君 "#]$r  
河南省测绘局:肖成、司马文军 >bxS3FCX  
云南省畹町县民俗研究所:蓝怀亮、白二明 xmX 4qtAL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管理处:区鹏 OPi0~s  
海南省三亚市图书馆:海芮 yuVs YV@"  
湖南省长沙市历史研究所:夏国富 \lY_~*J  
黑龙江省鹤岗市图书馆:王少军 XuTD\g3)  
日本国NTT株式会社国史研究中心:角田旭 =vPj%oLp'a  
福建省彰平硫酸厂:周惠芳 %C0Dw\A*:  
内蒙古草场资源研究所:葛尔图、乌云琪琪格 E@\e$?*X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东亚研究所:伊万·彼得罗契夫、王宏伟 fOHxtHM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张明 B:<VA=  
意大利米兰意中友好文化交流中心:卞倩倩 teP<!RKNb  
中国人民解放军303医院:修志夫 <%^&2UMg  
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多多尼托·朗 0_/[k*Re  
陕西省汉中市图书馆:柴伟芎 QP x^_jA  
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老干部处:席世荣 cNrg#Asen&  
陕西省横山县政府史志办公室主任:雷建忠 5G#n"}T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东王封村:靳晖 u +hX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五星乡胡湾:胡国平 LeQjvW9y  
湖北省丹江口市:厉明洲 [^)g%|W  
安徽省淮北市李桥村:李从义 ]'cs.  
辽宁省朝阳县七道岭:唐百年 J,hCvm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狄同洋 \bF{-"7.  
吉林省吉林市:马吉卫 LLo;\WGZ  
湖北省石首市:席道成 |>Vb9:q9Po  
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杨德友 m*pJBZxd  
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管添 Z r8*et  
陕西省山阳县南宽坪镇:高金有 !Ee:o"jG{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大洲西山:连才第 tYS06P^<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船田村:徐志辉 | (93gJ  
湖南省平江市:湛滢 gJXaPJA{  
湖北省洪湖市石码头:甘鹏 WJ#[LF!e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梅泽文 KPF1cJ2N  
浙江省兰溪市厚仁镇下江村:江建卫 [WmM6UEVS  
湖北省孝感市:甘鸿浩 dH!*!r>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喻成涛 5O% {{J  
浙江省诸暨市:郦林春 ^W ^OfY  
贵州省毕节市:葛毅 m`XHKRp  
陕西省丹凤县:桂虎山 j%kncGS  
重庆市开县临江镇:樊世春 .Mbz3;i0  
广东省深圳市:阮鹏 =bOW~0Z1  
安徽省无为县开城羊山乡董塘:程希勇 I9Xuok!0>=  
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华玉明 fhiM U8(&  
……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第01分册简要索引
简要说明: @o^Ww  
iE{&*.q_}>  
①第一分册至第九分册的姓氏排序,基本上是按照千百年来民众所熟悉的宋版《百家姓》的通俗唱记方式。 h![#;>(  
`6YN3XS  
②从第十分册起,其网络版的排序方式目前还未完全确定,届时各分册姓氏将会重新排序。 :]c3|J  
"j-CZ\]U|  
③各分册之分,是按照每册限定一百万字,以及包含插图后限定总页数的印刷出版要求进行的。 KG@8RtHsQ  
{)"vN(mX  
④索引所指,为各姓氏的“姓氏渊源”部份。 Y~Ifj,\  
I|J/F}@p  
⑤有博友建议按照《千家姓》的通俗唱记方式将前一千三百余个姓氏进行排序;也有的建议按照各姓氏首字的汉语拼音字母予以顺序,因为主要阅读对象是青少年,按字母排序容易接受;还有的建议干脆按姓氏的笔划数目予以排序……这些都不失为好方法。大家还有什么妙法高招,敬请提供,然后大家一起投票抉择,呵呵。 kl,3IKHa  
<X5 fUU"+U  
B;WCTMy}  
*qMY22X  
第00分册: <1%$Vq  
XUw/2"D'?  
前言
Q,9oKg  
'QIqBU'~  
&=Wlaa/,&  
p$>l7?h  
第01分册:0001~0100 jSAjcLR  
o lxByzTh>  
赵   钱   孙   李   周   吴   郑   王   冯   陈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赵
0001 赵[趙,读音作zhào(ㄓㄠˋ)] ,V:SN~P66+  
JNUt$h  
一.姓氏字源: &;sP_ h  
=j*$ |X3W  
   zXxT%ZcCj  
8j % Tf;  
二.姓氏渊源: 28J^DMOW  
[>%xd)8.c  
第一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少暤(昊)金天氏后裔伯益的后代得姓始祖造父,属于以氏族图腾为氏。 2=`o_<P'"  
Q;JM$a?5iV  
⑴.赵氏血缘始祖为少暤(昊)氏: {U m)15K  
E:}r5S) 4  
鸟夷族为赵氏的先祖氏族。鴂,又称伯赵鸟、伯劳鸟,是赵氏民族的鸟图腾,其地望在赵邑(今山西洪洞)。赵是少暤(昊)氏的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贤人,他能调训鸟兽,深晓火的用途,使鸟夷族的畜牧迁徙生活进入农耕定居生活,因此而继承了少暤(昊)氏的嬴姓,很得舜的欣赏,并将女儿嫁给他,禹曾想将王位禅让于他,可惜未能遂愿。伯赵就是伯劳鸟,是远古主掌司至、通报节气变化的官员,史籍《左传》里说:“伯趙,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在古籍《诗经》里也记述:“七月鸣鴂”,就是说:七月到了,伯趙这种鸟就开始鸣啼了。 n}G|/v<  
hB>oJC  
伯赵有两个含义:其一,伯赵即伯劳鸟,是一种于七月定期鸣啼,冬至时即止声的候鸟,比麻雀体形大一些,性情凶猛,能够猎杀比自己体形还大的田鼠、喜鹊、乌鸦等。其二,伯赵是上古时期部落或国家中负责主掌司天、通报节气变化的官员。 I3mGo  
oxkoA  
少暤金天氏,为中国上古时代“法度量,调气律,行二十有八宿”的创始人,为人类天文历法之父。史籍《帝王世纪》说少嗥氏“有凤鸟之瑞,以鸟纪官。”这样,以伯赵为氏族图腾的赵氏氏族,其首领也就担任了主掌报“夏至、冬至”两节气的官员。鸟夷族除其首领少暤、皋陶、伯益三个部族,都以玄鸟而演化的凤凰为图腾,少暤是鸟夷族的第一位杰出的首领,也就是赵氏的血缘始祖。 C:C}5<fk x  
>eB\(EP  
少暤为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上古“五帝”之一。在中国的文史古籍中,有关少暤的记载非常多。史籍《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少暤是黄帝之子青阳,又名玄嚣。学者何光岳经考证研究后认为:少暤是鸟夷族人的始祖,而鸟夷族人以玄鸟为图腾,并因此而转化为对凤凰的崇拜。古时的玄鸟即是燕子,在中国的上古语言之中,玄鸟就是嬴,而嬴即是燕,嬴与燕二字是相通的。因此,说少暤是嬴姓,基本合乎历史事实。 3#&7-o  
PuT@}tw  
少暤是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原始手工业与金属制造业和金属制器使用的创始人。此外,少暤还是传说中上古时代原始音乐的发明人。少暤是其名,金天氏为其号。由于少暤是以金德居于五帝之一,故曰金天氏的名号之中有“金”。 6qaQ[XTxf  
"zRoU$X  
少暤的地望在北方燕山一带。据史籍《通典》记载:“北辰为暤宗。”意思是说北方的星辰是以暤作众氏族的宗主,即少暤是众鸟夷族部落的领袖。据史籍《帝王世纪》中记载:少暤“作乐曰九渊”。所说九渊又称大渊,即为现今的渤海地区;因少暤所领导的鸟夷族人当时居于渤海,少暤故而作九渊乐曲,歌颂自己的故乡。此后,少暤带领鸟夷部落南迁至山东南部。据史籍《路史•注》引休子云:“少暤生于稚华之野。”稚华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部一带。后率众鸟夷族人南迁,“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而谓之穷桑帝”。穷桑和曲阜都在今山东省曲阜市。 f[~L?B;_L  
`~;rblo;  
⑵.受姓始祖为造父: c8>hc V  
!PJ6%"  
鸟夷族的第三位杰出的首领伯益与玉女所生的长子为鸟俗氏大廉,鸟俗氏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夏朝还国事太平。鸟俗氏大廉的长子名叫费昌。而当费昌继承部落首领之位时,正是夏桀当政之际。在夏桀当政时,朝廷大臣们几乎都在荒淫无度、奢侈腐朽中生活。一些关心江山社稷、敢于直谏的大臣,或被莫须有的罪名治罪,或被贬官革职,广大国民遭受的剥削和压迫越来越严重和残酷,夏王朝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日益尖锐。面对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反抗情绪,费昌为夏王朝的前途十分担忧,于是冒着被砍头的危险,多次向夏桀进谏,劝其俭奢华、轻赋税,减轻人民的负担,以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但荒淫无道的夏桀不但不听其劝告,反而认为费昌是在收买人心,图谋不轨,于是暗中下令将费昌入狱待斩。费昌事先得报,举家逃到了正在汇集天下英雄、商讨灭夏大事的商国。 a|=x5`h04~  
XW s"jt  
在夏桀统治的后期,夏朝的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朝廷的政令不通,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互相侵伐。而定居在亳地(今河南商丘)的商汤却治政有方,国事兴旺。商汤委任贤人伊尹为相,委以国政,征服了与商为敌的葛部落(今河南宁陵),并先后灭掉了韦部落(今河南滑县)、顾部落(今河南范县)两个诸侯,又灭了昆吾氏部落(今河南濮阳),之后开始举兵西向,准备与夏桀争夺天下。费昌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避难逃到了正处于旭日东升之势的商国。 MxcFvo*LCp  
7C2&NyWJ  
费昌是当时颇有声望的一位贤臣,伊尹早就建议商汤与其联系,以便削弱夏桀身边的力量,今见费昌避难本国,商汤与伊尹都无比高兴,于是立即召费昌入宫,三人连夜商讨灭夏桀的大事。据史籍《史记•秦本纪》记载:费昌“为汤御”,即指费昌充当了商灭夏的开路先锋。费昌统兵伐夏,夏兵多于战前倒戈,商兵势如破竹,夏桀只得亲自统兵迎战。最后费昌“败桀于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为商朝的建立立下了显赫战功。 jSuL5|Gui  
Cp]"1%M,  
从商汤开国直至商朝第九代王太戊帝,费昌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其子孙后代,“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遍布于九州之地。费昌之子中衍,为帝大戊御。其孙名中潏,任商朝西戎(今甘肃)守土官。中潏有子蜚廉,蜚廉善跑,其子恶来力大如牛,父子二人颇得商纣王的器重。纣王凭借蜚廉父子二人之力,坐稳王位后,即行暴政,举国上下怨声载道。蜚廉知纣王无道,必无善果,于是借口为纣王寻找神石棺而离开京城,随后隐居于霍太山(今太岳山,山西霍县)。恶来因为是纣王的贴身护卫统领,故而未能走脱。后来周武王伐纣,恶来尽职而殉身。恶来的后代由蜚廉抚恤养大,逐渐繁衍成日后强大的秦族,仍继承舜帝赐给远祖伯益之姓“嬴”。 e^Ky<*Y  
]B]*/  
由于蜚廉退隐霍太山,因而避免了战争之祸,并喜添一子,取名季胜。季胜有子名孟增,自幼聪明过人,对商朝的甲骨文造诣颇深,因而“幸于周成王”,被周成王召入宫内,当上了讲学的太学士。不久孟增就得到了周成王的嘉奖,被赐封于皋狼(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河套地区)。孟增以地名显贵,被周成王赐名皋狼。皋狼有子名衡父,衡父有子名造父。造父得信于周穆王,并因功受赐赵城(今山西洪洞),由此而得姓为赵氏。可见,赵氏的受姓始祖造父,正是周穆王的亲近车御,并因此而受赐赵城,并获得赵氏。 3y~r72J  
:C8$Xi_i}  
造父是少暤的十三世孙。造父因承袭祖父孟增皋狼的功德而成为周穆王的亲信随臣。造父与周穆王岁数相近,并又有共同的喜好,都喜爱收养天下的名马,擅长狩猎。周穆王于是封造父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 hyT1xa  
TSsKfexQ  
一日,造父游潼关马市,发现了六匹毛色无杂的骏马。其时周天子的车乘为八匹骏马,并且须品种统一,毛色一致。造父在马市上转了一天,直到得知这种骏马在潼关东南山中的桃林地方还可以找到,就毫不迟疑地买下了这六匹骏马,并亲自深入东南山桃林去找寻同一毛色的骏马。据史籍《史记•赵世家》记载:桃林之地,“广阔三百里”,那里树木参天,遮天蔽日,要想捕获千里骏马,谈何容易。造父在三百里桃林之中,风餐露宿,入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终于获得同一毛色的千里骏马两匹。造父将所得之八匹千里骏马送给周穆王。周穆王万分喜悦,立刻更换新舆,并赐造父深入桃林亲自捕获的两匹千里骏马名为“骅骝”、“骊耳”。从此以后,“骅骝”“骊耳”就成为赞美千里骏马的代名词。 vuFBET,  
@IP)S[^' t  
周穆王自从换了新车舆后,喜欢得不得了,对造父更是倍加宠爱。一日,周穆王召造父与自己同乘,出都城丰镐(今陕西西安)纵马西向,八匹千里骏马如腾云驾雾,不一会就将随行的卫队远远地甩在身后。周穆王和造父君臣二人,乘兴扬鞭催马,不出半日就来到了西域。两人第一次来到西域,见地广人稀,山川壮丽,景色古朴,大大异于关中;加之珍兽猛禽遍地,激起了他们射猎之心。君臣二人追禽赶兽,好不得意;所乘千里骏马又十分贴近人意,真乃随心所欲,意到车到,心想事成。不出一刻,车舆上就堆满了射猎的珍禽异兽。其时天色已晚,于是不讲君臣之礼,二人并肩躺在车舆上,任凭千里骏马在西域千里荒漠上驰骋。八匹千里骏马将君臣二人送到了西域瑶池,主宰西域的西王母就住在这里。在史籍《史记•赵世家》中记载:周穆王与造父得到了西王母的热情款待,并在瑶池之上“与西王母觞”,三人对饮仙酒“作歌”,周穆王与造父都“乐之忘归”。正在此时,传来徐国(今江苏泗洪)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这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镐京,及时发兵打败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之地(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的后裔便以封邑为氏,称为赵氏。 tD Cw-  
`g1iCF  
造父受周缪王(周穆王)恩赐,得赵城为邑,姓赵氏,下传六世至奄父,名公仲,为周宣王近御,助“宣王中兴”,赵氏初兴。 ,xT?mt}P  
_ZAchzV  
s $*'^:   
f0LP?]  
第二个渊源:源于改姓,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 9=/N|m8.  
Ih[+K#t+E  
历代帝王为了笼络、褒奖臣属,不但用惯常的封官加爵、赏赐钱财等手段,还通过钦赐姓氏来达到目的,这种情况在姓氏学中称之为“改姓”。 =N|kn<h4  
v}v 5  
宋朝皇帝对归顺的少数民族首领等赐姓赵,以示恩宠。北宋太宗时,居住在今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的党项族拓拔部首领李继捧和李继迁先后归顺,朝廷分别赐姓名赵保忠和赵保吉。 8S;CFyT\n  
XDD<oo  
宋神宗时,曾任命木荣为荣州(今四川荣县)团练使,赐姓名赵思忠。宋哲宗时,河湟羌族隆赞(首领)青唐陇拶为河西军节度使,任鄯州知府(今青海西宁),封武威郡公,并赐姓名赵怀德;其弟邦啐勿丁咓受赐姓名为赵怀义,任廊州团练使,并任湟州知府(今青海湟中)。 ^`qPs/b  
c~dM`2J,  
大辽政权的光禄卿马植,本是燕国人,为辽国大族,因与大辽皇帝不睦,向宋朝廷透露了大辽政权的内部情况,并建议宋、金联合灭辽。为此,宋徽宗赐他姓赵,名良嗣,先授秘书丞,不久升任为右文殿修撰,颇为宠信。后因事贬谪彬州,于贬所处死。 ,dd WBwMK  
R.1Xst &i  
南宋初年,鲜卑族人宇文虚中图谋救出被金朝掳去的宋徽宗、宋钦宗,因寡不敌众被杀,南宋朝廷认为他忠勇可嘉,功在社稷,因而赐他姓赵。 `!w^0kZ  
&(&  
自唐朝起,就有大批犹太人进入中国,尤以宋朝为最。他们有的从海路来,经江浙逐渐深入内地;有的从陆路来,经波斯、印度沿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宋朝时期犹太人向朝廷进贡西洋布,宋朝皇帝对他们说:“归我华夏,遵守祖风,留遗汴梁。”于是他们就在中国居住下来,后散居于开封、北京、杭州等地,尤以宋都汴梁(今河南开封)最多。犹太移民的姓氏均由皇帝亲赐,据明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碑记,当时的犹太人有李、俺、艾、高、穆、赵、金,周、张、石、黄、李、聂、金、张、左、白等十七姓(其中两李、两金、两张系同族异姓)。明朝永乐年间,又有一位入中国籍的犹太医生俺诚,以“奏闻有功,钦赐赵氏,授锦衣卫指挥,后升任浙江都指挥佥事”。清朝康熙年间福建漳南道按察司赵泱乘也是犹太人。 +CTmcbyOi  
FUaNiAr[  
明太祖朱元璋对归顺的蒙古贵族尤为宽大优待,分别赐予汉族姓名以示褒扬。有个蒙古贵族其巴图,受赐名叫赵忠美,他们后代也就姓赵了。 TvrwVL)  
d]M[C[TOX  
在中国古代,若一人受帝王赐予国姓,则举族以为荣耀,全体家人乃至全族人均改姓国姓,这就极大地扩充了赵氏人口。 xtJAMo>g  
]A!.9Ko}u  
,z66bnjO  
SLA#= K  
第三个渊源:源于冒姓,属于因故改姓为氏。 9U10d&M(  
P{lh)m>  
历史上因避祸、姻亲、过继、入赘等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这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冒姓”。赵氏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情景。 Z1]"[U[;  
>q&L/N5  
如今河南省原阳县城东南马头村有几户赵氏人家,每逢年节祭祖便合族集中,悬挂祖先画像,郑重参拜。但他们挂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像。相传这几家是明朝皇室后裔,明朝灭亡后,将原姓朱氏改为赵氏,隐名迁居此村。1983年殡葬村民赵永全时,在墓侧掘出残碑一通,上刻:“……祖乃大明之君,自崇祯皇帝失基,播迁于此。吾本姓朱,遂以赵为氏焉。”可惜的是,1942年日本侵略军“扫荡”马头村时,这支赵氏祖先的谱籍、图像均遭到战火焚毁。 fMB4xbpD  
nh|EZp]  
htg'tA^CtS  
0hZxN2r  
第四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eu=|t&FKk  
PoY>5  
诸多民族在与汉民族交往过程中,逐渐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其原来的姓氏更改或融变为汉族习惯姓氏,这种情形在姓氏学上称之为“变姓”。 iGyVG41U  
"j +v,js  
元朝时有一个女真人姓术要甲,由于读音被误传为“赵家”。元世祖忽必烈擢升其为官,诏书呼其为赵氏,他也就由此改姓赵,取名赵良弼,后来成为元朝名臣。 |H<|{{E  
~"RQ!&U  
明朝时蒙古人阿勒楚尔古特,外祖父是女真人,姓兆斋氏,他从小在外祖父家长大,人们传言他随外祖父姓赵(兆斋与赵同音),他也就将错就错改姓为汉姓赵氏。 AtuZF  
2kC^7ZAwu  
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为汉姓的赵氏,满、蒙古、回、布依、苗、藏、阿昌、土家、朝鲜、瑶、壮、哈尼、德昂、佤、景颇、鄂伦春、锡伯、彝、白、傣等族中也有了赵氏。在古代匈奴人、唐朝时云南白蛮部落、唐朝胖柯蛮等中也有赵氏。 ?! _u,sT  
b,z R5R^D;  
1.匈奴族: o&WRta>VP  
wYC9 ~ms-  
在古代匈奴、唐朝时期云南白蛮部落、胖柯蛮部落等中也有赵氏。据《汉书•列传》记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一位叫赵安稽的匈奴人,世代居住在甘肃塞外的匈奴领地,为当地的匈奴王。汉武帝时,赵安稽投降汉朝,被汉武帝册封为昌武侯。西汉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匈奴左贤王举兵反对汉朝的统治,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统率大军征讨。赵安稽率领所属部落协助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击匈奴左贤王,屡立战功,被册封为坚侯。 (}VuiNY<3  
6R0D3kW  
西汉武帝之时,世居南越的越族赵光因归附汉朝,而被西汉武帝封为随桃侯。赵光世代居住在苍梧(今广西梧州),是南越王赵佗之后,为南越国的贵族子弟。赵佗创立南越国时,将桂林郡南部的梧州封给赵光。赵光受封为苍梧王,以控制西江中游。南越国被汉武帝派兵灭亡之后,汉朝为了拉拢赵光,以便于巩固汉朝对南越的统治,对赵光采取了怀柔政策,保留了赵光苍梧王的称号。而赵光为了表示自己与汉朝势不两立,拒绝了汉武帝赐封的苍梧王称号,自号“苍梧秦王”,以示反汉。赵光之所以在原苍梧王的名号之中,加上一个“秦”字,一是因为汉朝赐封了苍梧王,赵光以示不接受;二是自称本族姓秦,自号秦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赵光与联姻的原南越国贵族吕嘉一齐起兵反对汉朝。汉武帝便遣派大将军路博得率大军去平定。赵光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他之所以起兵反对汉朝,是想试探一下汉朝的反应。当汉朝真的派出大军来征讨时,苍梧秦王赵光自知不是汉朝大军的敌手,立即上书汉武帝表示言和。汉武帝原本想趁此机会废掉苍梧王,没想到赵光见风使舵如此迅速,加之讨伐的汉军还没有准备充足,便接受了赵光的上书。为了表示对叛乱的责罚,汉武帝撤消了汉朝原赐给赵光的苍梧王称号,改封为随桃侯。此后赵光为了表示对汉朝再也不怀二心,重新宣称自己恢复有功于汉朝的赵氏,再也不提自己姓秦了。现今南越族之中的赵氏成员,多是随桃侯赵光的后裔。 B'NS&7+].  
E `?S!*jm  
2.越族: @WMj^t1D+  
6nM rO$i0k  
西汉武帝之时,世居南越的赵光因归附汉朝,而被西汉武帝封为随桃侯。 H@VBP Q}Q  
KFCQYdI`d  
赵光世代居住在苍梧(今广西梧州),南越王赵佗之后,为南越国的贵族子弟。赵佗创立南越国时,将桂林郡南部的梧州封给赵光。赵光受封为苍梧王,以控制西江中游。 UHTb61Gs  
<m|FccvQ  
南越国被汉武帝派兵灭亡之后,汉朝为了拉拢赵光,以便于巩固汉朝对南越的统治,对赵光采取了怀柔政策,保留了赵光苍梧王的称号。赵光为了表示自己与汉朝势不两立,拒绝了汉武帝赐封的苍梧王称号,自号“苍梧秦王”,以示反汉。赵光之所以在原苍梧王的名号之中,加上一个“秦”字,一是因为汉朝赐封了苍梧王,赵光以示不接受;二是自称本族姓秦,自号秦王。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赵光与联姻的原南越国贵族吕嘉一齐起兵反对汉朝。汉武帝遣派将军路博得率大军去平定。赵光是一个非常识时务的人,他之所以起兵反对汉朝,是得到了关于汉朝内部不确切的情报,因而起兵想试探一下汉朝的反应。当汉朝真的派出大军来征讨时,苍梧秦王赵光自知不是汉朝大军的敌手,立即上书汉武帝表示言和。汉武帝原本想趁此机会废掉苍梧王,没想到赵光见风使舵如此迅速,加之讨伐的汉军还没有准备充足,只得接受了赵光的上书。为了表示对叛乱的责罚,汉武帝撤消了汉朝原赐给赵光的苍梧王称号,改封为随桃侯。赵光为了表示对汉朝再也不怀二心,重新宣称自己恢复有功于汉朝的赵氏,再也不提自己姓秦。现今南越族之中的赵氏成员,多是随桃侯赵光的后裔。 #d7)$ub  
RXCygPT   
3.白族: uWM4O@Qn)d  
F ~11 _  
在中国历史上的五代之时,居住在云南大理一带的少数民族白族建立了一个名为大长和国的小国。在这个大长和国之中,有一位名叫赵善政的白族贵族十分有名望和地位。依据使籍《新唐书》与《南诏野史》的记载,白族之中的赵氏是一个资深的贵族世家。在一些古籍之中,就有了赵。赵氏是如何进入云南大理一带,并成为白族大家庭之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史书的记载不一,其主要的观点是:东汉末年,由于政治腐败,致使中原一带社会动乱,加之当时黄河发大水,居住在中原的赵氏家族成员之中的一支就举族向南迁徙,进入云南后在大理定居了下来。 dqK  
7ZR0M&pX  
中原赵氏迁徙进入云南,并定居在白族居住的大理之后,将当时中原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带人到当地,使白族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明显的提高。为此,中原赵氏成为大理白族的贵族世家以后,其家族成员之中出了一位名叫赵善政的后人,成为了大理白族的大长和国的清乎官。赵善政世居剑川(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与后唐剑川节度使杨干贞颇有交情。杨于贞认为当时的国君郑隆嬗不听话,于是杀死了郑隆嬗,由赵善政继为骠信(国王)。赵善政得到王位后,改大长和国的国号为大天兴国,又称兴源国。赵善政在位仅两年,公元929年又因与杨干贞发生冲突,而被节度使杨干贞所废。 PhI{3B/  
U iPVZ@?  
白族之中的赵氏家族涌现出了不少的文人学士,其后裔之中有明朝的著名文人赵炳龙。据有关史籍记载,赵炳龙自幼勤奋好学,擅长古文,名于诗词,明朝崇祯皇帝七年(公元1633年)高中进士一甲第二名榜眼。明朝灭亡后,赵炳龙追随当时的抗清名将杨畏知赴肇庆(今广东肇庆)抗清,担任南明政权吏部文选司主事,不久升任户部员外郎。南明政权被清军灭亡后,赵炳龙见清朝统一天下的大势不可抗拒,自己又不愿附膺清朝,于是隐居在肇庆的郊外向湖村,以教书为生。赵炳龙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著作,所著颇多,其著作《居易轩诗文钞》八卷、《宝岩居词》等至今流传于世。又有赵汝濂,白族的云南大理赵氏家族的后裔。赵汝濂在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中进士,历官至右副都御史。赵汝濂为官清廉不贪,严于律己,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其时,朝廷佞臣赵文华党羽甚众,其他御史都不敢揭其短。惟有赵汝濂不顾自己的安危,挺身而出,多次上书责谏佞臣赵文华,因而名扬四海。赵汝濂的文章真是文如其人,文风洒脱,落落大方,其诗文有“信手应人、不为雕虫之技”的美誉,颇有盛名。 ;_;H(%uY  
d&3I>E$UP  
白族之中的赵氏家族中的清朝名人,比明朝文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尤以赵淳、赵廷枢、赵辉璧等人最著风骚。赵淳,白族赵氏世家之后,清朝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进士及第,曾任云南东川、鹤庆两府教授,其诗文辞句精练,风格明快,妙不可言,可惜多已流失,留传下来的不多。赵廷枢,为赵淳的同族人,曾任江西安福、萍乡、安远诸县知事,晚年辞官归乡定居。赵廷枢所撰诗文颇多,今有《所园诗集》四卷,有诗文五百余首,流传于世。赵辉璧,洱源风羽人(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因其祖居之地与后唐时当了两年大天兴国国王的赵善政是同地,而赵善政被后唐剑川节度使杨干贞所废后,就隐居下来,其后事不明;因而,赵辉璧有可能是赵善政的后裔。赵辉璧是著名清朝的爱国诗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高中进士,历任安徽全椒、山西临县知县,后因病归故里。其著述颇多,《古香书屋诗钞》十二卷,题材广泛,内容精湛,对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与反动的外国殖民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讽刺和抨击。其撰写的《读诗管见》,是一部关于诗歌精辟的理论性著作,为同朝学子们所称赞,对今日的诗歌爱好者依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LRaIU>  
fjzr8vU}C  
4.蒙古族: sC'A_-'  
v \L Ip  
据史籍《元史》记载,在内蒙古境内的大青山下,蒙古族的汪古部落之中就有赵氏家族的分支。蒙古族汪古部落的赵氏,参与了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的战争,其中一位名叫赵国宝的族人是元军进攻四川的先锋军统帅。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赵国宝统率元军的先锋部队直攻四川境内的重镇重庆,经过几十天的激战,迫使重庆的南宋守将张实投降。作为元朝开国功臣的少数民族的赵氏,除了内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赵氏族人之外,还有世居在甘肃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的后裔。 I(r5\A=   
R;I-IZS:  
赵国宝因功被授三晶印,并授为蒙古汉军的元帅,并同时被赐文州吐番万户府达鲁花赤(蒙古语,意思是征服者和统治者)。达鲁花赤的头衔只有蒙古的贵族才能享有,也就是说,从赵国宝开始,蒙古族汪古部落中赵氏已成为蒙古国及此后不久建立的大元帝国的贵族。赵国宝之子赵世延也是蒙古族汪古部落之中的佼佼者。赵世延自幼喜欢读书,潜心研究中原儒家学派的经世致用之学,为元朝的建立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赵世延官授承事郎、云南省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不久升监察御史。其时,元朝丞相桑歌处事专横,包庇凶犯,赵世延于是当廷指责丞相桑歌,请求元世祖忽必烈下旨严办凶犯。赵世延与丞相桑歌因此不和,因而多次遭到桑歌的中伤。元世祖忽必烈重其才,不愿治其有罪,于是将赵世延出任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赵世延到任后,大力倡导儒学。其时,江南正逢水灾,赵世延于是遵照圣人之言,在管区之内设立多处义仓,并主持修复了澧阳县(今湖南澧县)的环堤,因而深得民心。元成宗铁木耳(公元1295~1307年)执政时,赵世延任中书左司都事、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安西路总管等官职。元武宗海山(公元1308~1311年)执政时,赵世延升任四川肃政廉访使,因主持修复都江堰有功,晋升为陕西行台侍御史。元仁宗(公元1312~1320年)执政时,赵世延作为少有的四朝元老进一步得到元仁宗的器重,历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中书参知政事、御史中丞、四川行省平章政事等封疆大臣。直到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赵世延因年老多病而上书请求辞官。此时,赵世延已是八朝元老,元文宗仍不愿让其告老还乡,于是将其诏进京城与当时几位大学者组织纂修《经世大典》。不久,赵世延被封鲁国公,举家迁居成都。元顺帝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赵世延因病逝世于成都。赵世延是元朝达官,也是元朝贵族之中少有的颇得民心的好官。赵世延为政历时九朝,共五十余年,著有《风宪宏纲》传世。 )SZ,J-H08w  
OA5md9P;d  
5.藏族: I<o4l[--  
x#xO {  
作为元朝开国功臣的少数民族的赵氏,除了内蒙古大青山下世居的蒙古族汪古部族人的赵氏族人之外,还有世居在甘肃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的后裔。 [(ib9_`A'1  
in|7ucSlg  
据史籍《元史》一书的记载,世居在临洮的藏族赵氏族人,在金朝年间出了一个赵阿歌昌,任金朝熙河(今甘肃临洮)节度使。金朝被元朝灭亡之后,赵阿歌昌率领部众占据甘肃莲花山,称王一方。后见元朝国势日盛,赵阿歌昌于是顺势而为,投降了元朝,被元帝授叠州(今甘肃叠州)安抚使。赵阿歌昌到叠州赴任之时,叠州城内空无一人。原来,当地居民为了逃避战乱,早已人去楼空,留下了一座空城。赵阿歌昌上任后,立即招抚逃亡在外的叠州居民,亲自带领回城居民修筑居室,请来内地汉人讲授耕桑技术,使叠州一带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为促进中国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昌荣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赵阿歌昌一生致力于叠州的社会经济发展,逝世于官职任上,终年八十岁。 [A/+tv  
u+T, n  
赵阿歌昌有子多人,其中赵阿歌潘是最有作为的儿子。公元1252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南征大理,取道经过临洮。其时,赵阿歌潘为临洮府事,受命随元世祖忽必烈同行。忽必烈之子蒙哥为蒙古军大元帅,十分赏识赵阿歌潘的才于,于是将其招入幕府之中,共谋南征大计。后蒙哥统军攻四川,授命赵阿歌潘为先锋军统帅。赵阿歌潘率领先锋部队屡立战功,因而被元世祖忽必烈授临洮府元帅。后又因功被元帝赐名拔都(蒙语:大元帅),成为元帝国声名赫赫的大元帅。在元朝,拔都不仅是大元帅,而且是专门赏赐给蒙古贵族的高级官衔。赵阿歌潘受赐拔都头衔之后,世居甘肃临洮藏族之中的赵氏家族就成为了大元帝国的贵族,其家族文化由此得到长足的发展,其族人也得到迅速的繁衍。 * =N 6_  
+mF 2yh  
藏族赵氏除了赵阿歌昌一支外,还有其他几支,其中南宋恭帝赵熹的后裔赵昮(宋恭帝)一脉藏族也是藏族赵氏的主要支脉之一。公元1323年赵昮因诗文而遭受文字狱被屈杀,遗子多人,除传说中的长子为元顺帝以外,其余都留居西藏,成为藏族之中赵氏始祖之一。 ,#FH8%Yf  
V0&QEul  
有野史记载,明成祖朱棣在得知俞应则的诗后,去观看历代帝王像,见到元顺帝的相貌果真十分像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于是感慨道:“难怪元顺帝一点也不像元朝的历代帝王,而酷似宋朝的宋太祖。” qMj e,Y  
yodrX&"  
6.瑶族: Ceb i9R[  
WkmS   
赵氏不仅是汉民族之中的大姓,在有的少数民族之中也为主要的姓氏之一,尤以瑶族的赵氏为代表。瑶族的赵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中的赵氏相比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之中的赵氏没有关于赵氏始祖传说的文献记载,而瑶族的赵氏始祖是一只名叫盘夸的龙犬;盘夸与评王的公主结婚后生了十二个子女,其中的第八个儿子取名叫赵瑞封,即是瑶族的赵氏的始祖。 oW9rl]+  
pAL-P l9z  
传说,瑶族早年有一位评王。一日,评王上瑶池仙境游玩,得到龙犬一只,身长三尺,毛色黄斑,能讲人语。评王十分宠爱,为龙犬取名盘夸。其时,有一位高王,兵强马壮,率兵侵略评王。评王被打败后,只得将爱犬盘夸献给高王求和。高王得到盘夸后,仍不放过评王,时时加以侵略劫夺,令评王的民众无法为生。盘夸龙犬是一只神物,对高王的霸道行径十分不满;加之盘夸与评王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于是决定惩罚高王,为饱受战乱之苦的老百姓除去祸首。一日,盘夸龙犬趁高王酩酊大醉不省人事,高王身边的近侍又疏于防范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高王,将高王的首级咬下,冲破敌人的追杀,狂奔七天七夜,将高王的首级献给评王。盘夸龙犬因劳累过度,四肢鲜血染地,昏倒在评王宫殿的大堂之上。评王急忙宣太医急诊,将盘夸从危亡之中救活。 yXmp]9$  
? +!?$h  
评王见盘夸为一龙犬,竟如此感恩图报,甚是感动,决意给盘夸以重奖。评王问盘夸龙犬要什么赏赐,盘夸龙犬回答:“评王曾有令,谁能除去高王,谁就可以与公主成亲。我要求评王信守此诺。”盘夸龙犬的要求可把评王给难住了。不同意盘夸龙犬的要求,自己就失信于天下;如果同意盘夸龙犬的要求,岂不断送了公主的一生。评王左右为难,终日忧心忡仲。公主深被盘夸龙犬的行为所感动,评王的心事被她得知后,决心与龙犬成亲。盘夸龙犬与公主成亲后,双双进入深山老林。盘夸龙犬进入深山老林与公主完婚后,一夜之间竟变成了一位英俊少年。几年之中,公主一连生下六对龙凤胎。评王得知自己有了六男六女十二个外孙,说不出有多么高兴,于是传下圣旨,敕封盘夸为瑶族始祖盘王。与此同时,评王还给自己的12个外孙分别敕姓为:盘、沈、包、黄、李、邓、周、赵、胡、唐、雷、冯。被敕赵氏的是第八子,名叫赵瑞封,封都尉补充国公。 >,1LBM|0u  
arrcHf 4O  
其时正值南宋度宗咸淳九年(公元1272年),赵瑞封出外独立谋生,居住南渡林子村。赵瑞封娶妻二人,大妻生子赵宗先,分下金香炉,小名大赵;小妻生子赵宗县,分下银香炉,小名小赵。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赵瑞封后裔迁至桂林落居。在桂林住了两代以后,赵氏瑶人又从桂林迁居到了广西平乐府东门八宝村住了一年。因避官祸,赵瑞封的后裔被迫迁出八宝村,迁到上五堡京子村,与另外七姓瑶人合居。赵宗先有子五人,赵宗县无后。赵宗先的后人之中出了两位著名的人物,他们就是瑶族人民的反清英雄赵金龙和赵福才。 r}bKVne  
/y@iaptC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清朝政府加强了对瑶族人民的剥削,当时迁居到湖南江华居住的瑶人赵金龙和赵福才决定举行反抗清朝的武装起义。两人秘密联络了近三千瑶族人民,以红布缠头作为义军的标志。起义军起事后,迅速占领了蓝山、江华、宁远、新田等地,并制定了“杀贪官、斩污吏、夺田地、扶贫苦”的政策,很快得到了各族人民的支持。赵金龙有勇有谋,率领起义军多次击退清军的围剿。第二年,清朝政府调集了湘、广、桂、黔四省的兵力,由户部尚书禧恩亲自坐镇指挥,对赵金龙和赵福才领导的瑶族人民起义进行大规模镇压。赵金龙和赵福才率领瑶族义军,与清军浴血奋战了二十余天,终因寡不敌众,英勇牺牲,为中华少数民族中的赵氏家族历史,写下了辉煌而悲壮的篇章。 K.Ir+SB  
d_hcv|%  
7.壮族: ij^!TY[0  
&n wg$z{Y  
在清朝年间,壮族赵氏家族成员中出了三位有名的大学者,他们就是广西宁明的赵克广、广西龙州的赵荣正和赵荣章。 Sq QB>;/p  
O'(vs"eN  
8.满族: E83nEUs  
P8f-&(  
满族赵氏始祖为女真族爱新觉罗氏,取意为汉字“金”、“肇”,赵氏为后改的同音汉字。赵氏显祖爱新觉罗氏的后裔皆为清朝皇家宗室金姓。女真人是满族的祖先,清兵入关时引起汉族人的反抗。清康熙大帝时将汉军镶红旗族人一支均改姓赵氏,以缓和民族矛盾,清初名将赵宏恩、赵国祚都源于这支镶红旗族人。清朝廷后来又将汉军正蓝旗族人一支均改为赵氏,清朝末期名臣赵尔巽、赵尔丰都则源于这支正蓝旗族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清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失去了尊贵地位,他们纷纷改姓赵、刘、金三姓,从而扩大了满族中赵氏的人数。另外满族喜塔喇氏、阿颜觉罗氏、觉尔察氏、伊尔根觉罗氏、阿塔觉罗氏、兆佳氏、鄂卓氏、蒙鄂络氏等均有改姓赵氏者。 oxZ(qfjS  
D6pk !mS  
丹东东沟大孤山镇金姓始祖为爱新觉罗•猛特木,他曾督师南关,连战连捷,后因为私收降女为妻,被童•努尔哈赤定罪处斩,后经诸大臣力保其征战有功,方免死,但被贬配辽东。爱新觉罗•猛特木携子爱新觉罗•塔石乘船过海,隐居在丹东大孤山下,后代散居在丹东东沟金大岭、三道洼等地。清兴祖爱新觉罗•福满、清景祖爱新觉罗•觉昌安的后裔皆为“肇”氏,后取谐音汉字“赵”为氏。丹东岫岩兴隆乡赵氏在清初由开原被治罪到丹东岫岩地区定居,后代散居在丹东东沟宽池、宽甸永甸、凤城宝山等地。 q6dq@   
%k_JLddlW  
9.回族: J$o J  
smggr{-  
山东青州赵氏回族为元朝荣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赠太师中书左丞相伯颜后裔。 5ym =2U  
_F9 c.BH  
据原山东青州城南扈家子薄板台立于明朝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的赵氏莹蝎记载:“吾始祖伯颜,乃西域人也。仕元(后)赐姓赵……迨其子明远(伯颜之子),始奉我朝,命徙青(州),为编户”。元灭宋后,宋皇室赵氏被元朝当局搜查极严,赵氏因怕株连而改氏,元宪帝得知后为安定民心,才把当时执政的伯颜赐为赵氏。 (`&g  
s$Mj4_p3l  
hikun 2  
PQ j_j#0  
yR&E6o.$z  
8p5u1 ;2  
Gc>\L3u  
(g 8K?Q  
三.各支始祖: MSA*XDnN  
A2xORG&FD  
赵令仲:谱称宋太祖子燕王德昭五世孙,南宋乾道二年迁上虞县孝义乡,逝世后葬于西华里,为上虞赵氏始祖。 UXd\Q''  
-IPc;`<  
赵不抑:谱称汉王元佐之后,建成炎中扈南迁,寓居上虞等慈寺,生有五子,幼子赵善信,居邑城南门杨巷桥墩,官历车略院事。为杨巷赵氏始祖。 A w83@U  
JIK;/1  
赵景发:赵不抑九世孙,元朝年间自上虞翦阳赘迁邑之镇压龙桥。 mI}'8 .  
gCd9"n-e  
赵元佑:宋太宗长子,建炎南渡,裔孙占籍上虞等慈寺。赵元佐二十世孙赵天福,后改名赵淮,明朝中叶因遭牛山这变迁甑山。为上虞赵氏始祖。 r3#H]c  
/+%1Kq.hP  
赵孟伊:又名孟潮,宋元之际自台州宁海迁山阴华舍,为绍兴赵氏始祖。 RzXxnx)]q  
|FH/Q-7[  
赵元份:宋太宗第四子。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嵊县赵氏始祖。 Rom|Bqo;  
A-uEZj_RD=  
赵永思,明洪武初自嵊县赘迁山阴迎恩厢,为越州赵氏始祖。 ]e 81O#t3  
VMsAT3^w  
赵应麟:始祖赵志四,清康熙间自溧水石场村迁润州,为润州赵氏始祖。 {}[S,L  
yin"+&<T  
赵 子:宋建炎南渡,先居镇压江,继迁丹徒大港镇洪溪,为丹徒赵氏始祖。 5Tkh6s  
J8~3LE )G  
赵元份:谱称碧溪赵氏系出宋太宗子商王元份,建炎南渡,元份七世孙扬自郑州迁于玉山,及孙蕃,再迁东里八都柳马屋后,为玉山赵氏始祖。 P*Uu)mG)G  
^3F[^#"  
赵孟堙:元泰定二年自浙江迁常州武进县改成乡西盍村,为武进赵氏始祖。 #Q"el3P+q  
Kw+?Lowp  
赵天佑:明朝末年自武进殷村迁张桥郡城青山门。 zsc8Lw  
"n=`{~F  
赵成九:世居泰邑赵家坊,于明末清初始由赵家坊迁延令何家庄,为延令赵氏始祖。 [j`It4^nC  
=(3Qbb1i  
赵万六:元季自诸暨银治迁桐庐肃绛孝泉,为桐庐赵氏始祖。 >t2 0GmmN  
[>=D9I@~  
赵士伸:南宋建炎三年自中原南迁福州长府连江县东湖里,为连江赵氏始祖。 k9vr6We'  
+^iUY%pm  
赵由镗:明季自临安入赘会稽廿汴都谢氏,为西谢赵氏始祖。 /QZnN?k  
Z2_eTC u  
赵不玷:南宋时自睦州迁浦阳仁杏巷,为浦阳赵氏始祖。 tx;MH5s/V  
3;zJ\a.+  
赵类四:元末自益阳八都槎塘徙居邑之井头,为井头赵氏始祖。 s4<[f%^  
8p,q9Ey  
赵子玉:元至正间自湖北松滋县仙楼乡迁益阳书堂古李塘,为益阳赵氏始祖。 !@{_Qt1  
"^u  
赵崇赞:南宋自越州山阴迁旌德兴仁乡三溪,为旌德赵氏始祖。 z9}rT<hy  
sesr`,m.,  
赵 琳:明永乐间自山西洪洞县棋盘街迁齐河县桑园赵庄,为齐河赵氏始祖。 -l+ &Bkf  
m3 C&QdjRp  
赵 圭:明洪武初自山阴迁兴化县城北郭,五传而开四房,为兴化赵氏始祖。 \j !JRD+j  
5\8Ig f>  
赵 普:族出北宋名相赵普后,普三世孙概自洛阳迁亳,为亳州始祖。五世孙赵期,建炎南渡,自亳居缙云之云塘,为云塘赵氏始祖。 W Y_}D!O  
V|zzj[c  
赵九思:宋元之际人,世居台州黄岩,子浒始自黄岩县迁临海逆溪。为临海赵氏始祖。 KT~J@];Fb  
6[,*2a8  
赵同文:明季自丹徒大港迁润城白马坊渌水桥,为洪溪赵氏始祖。 pj;cL ]L  
ugcWFB5|  
资料有待补充。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赵
四.迁徙分布: 2VO bj7F  
fui;F"+1  
赵氏的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境。秦初,始皇派赵公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氏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氏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氏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朝以后,赵氏遍布全国各地。 Dn/{  s$\  
 /6)6  
秦朝,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时受封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一带。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光逢、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仕后蜀而在四川成都定居。南宋初,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省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省,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_Q&O#f  
$&IF#uDf  
1.秦汉以前: |VC|@ Q  
>IZ|:lsxE  
造父被封于赵城而得赵氏,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这样,在赵国灭亡时,赵氏已分布以辖地区:赵城、耿、原、晋阳、代、邯郸、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赵氏。赵国的疆域包括今陕西一部分,赵武灵王时开疆拓土,疆域扩充至河套地区,赵亡前赵氏的活动范围还包括今陕西、内蒙古。秦始皇灭赵国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氏随之迁往甘肃,赵嘉之子赵公辅裔孙世代居住在天水(今甘肃天水),形成一个望族;赵王迁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迁徒六国贵族之后到关中,赵氏在今陕西又有了新的落脚地点。 ^\|Hz\"*  
79}voDFd  
秦朝,真定人(今河北正定)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今广东龙川),后为南海尉,于秦朝末年兼并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了南越国(今广东、广西一带),汉高祖刘邦封其为南越王。此后,赵佗的子孙繁衍于今广东、广西两省之间一带地区。 &U <t*"  
!a %6nBo  
#s"|8#  
~Ey)9phZK  
2.汉至宋以前: wXj!bh8\r  
-s ]  
西汉赵氏在河北的活动区域又有所扩大。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蠡吾(今河北博野),此地原属河间,因此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L H>oG$a  
^Ob#B!=  
东汉末年,京师遭董卓之乱,洛阳人赵达避难迁居江东。唐高宗总章年间,中原人赵端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一族。 `EFPY$9`D  
X?3?R\/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期迁居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南安人赵达任北魏库部尚书,封临晋子,举家离开南安迁居北魏都城洛阳。当时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一支少数民族)的袭扰,北魏在北部边境上设立了许多军镇,选择贵族、官宦子弟镇守。赵达之子赵仁因镇守武川镇,举家自洛阳迁至武川。赵仁的孙子赵贵成为武川军事集团的重要成员,跟随宇文泰进兵关陇,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为宇文氏占据关陇、建立北周屡立大功,被赐姓乙弗氏,封楚国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冢宰,举家又自武川回迁洛阳。 B Q) 1)8r  
e+_~a8 -|  
天水南安赵氏还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这支赵氏从代又迁居洛阳。 CBj&8#8Z  
Kzv*`  
天水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天水西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 Py}`k1t*f  
jsXj9:X I  
北魏时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徙居洛阳。 n\U3f M>N  
."8bW^:  
五代时,刘龑在广州建立南汉政权,洛阳人赵光裔、赵光逢、赵光胤三兄弟因此而在南海安家;开封人赵廷隐、赵崇韬父子因在后蜀为官而在四川成都定居。 5)}3C_pmW  
!!WSGZUR  
EPY64 {  
6" s}<  
3.两宋时期: d"7l<y5  
.x 1&   
在公元960年的陈桥驿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直至公元1127年北宋亡国,赵氏皇室一直不停地大封宗室为郡国王公。所谓郡国,仅只是食其采邑,受封王公并不居住在郡国之地,而是集中居住在京师。直至“靖康之乱”,金兵攻入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赵氏宗室二千余人北上,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宗室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松花江下游)。赵氏宗室中未被金兵俘虏的也都于“靖康之乱”之后纷纷从汴京逃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赴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成为赵氏家族在中国江南地区繁衍的主要支脉之一。 RV*7?y%3  
$m.e}`7SF!  
南宋初期,开封人赵用贤随宋高宗赵构南逃,移居江苏常熟,郑州人赵蕃移居江西上饶。南宋灭亡后,宗室赵氏散逃至澎湖、潮阳等地,后在闽、粤一带发展繁衍。 b r"4 7i  
$LS$:%i4  
⑴.宋太祖赵匡胤一脉宗室: fvW7a8k3  
sT.:"Pj$  
宋太祖赵匡胤有四子,赵德秀与赵德林均无后,燕王赵德昭有五子,秦王赵德芳有三子。 |@}Yady@C  
ews4qP  
①燕王赵德昭一脉的迁徙: ]F,mj-?4x  
LuM[*_8  
令字派迁居的地址主要有安徽颍州、四川蜀州、江苏泰州、福建福州、福建泉州、江西信州、浙江台州、浙江绍兴、河南洛阳、湖北荆南;子字派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苏镇江、浙江衢县、广东南雄、河南汝州、河北燕山;自师字派以下新迁的地址主要有江西吉州、浙江临安、浙江云和、江苏太平州,等等。 B2QC#R  
L'1p]Z"  
②秦王赵德芳一脉的迁徙: E!d;ym  
n[jyhBf\W  
基本状况是子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嘉兴、江苏真州、福建福州和泉州;伯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台州和明州;师字派迁居主要有江苏太平州、浙江婺州,等等。 Kh)SgJ3B@  
]!yuD/4A  
⑵.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 ?v]EXV3  
Fdgu=qMm  
靖康之耻后,北宋被金国灭亡,金兵把宋徽宗、宋钦宗及北宋的后妃、宗室,连同朝官三千多人,一起俘虏北去。宋徽宗逝世于五国城。金国统治者为了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又把宋钦宗迁居到了燕京(今北京)。 z(sfX}%  
0dv# [  
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自号为宋高宗,其子早夭。宋高宗赵构以为北宋惨遭靖康之难和自己儿子的早夭,是因为其祖宋太宗赵匡义没有遵守“金匮之盟”而遭至的灾难,于是将南宋王朝的帝位传给了宋太祖赵匡胤一脉的后裔。宋太宗赵匡义一脉宗室的南迁后裔,多由南宋京城临安迁出,散居于南方民间。 dLV>FpA\  
!f 7CN<  
士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河北大名、江西赣州、福建建瓯、浙江绍兴。 4Wz@^7|V5  
Igowz7  
宋太宗赵匡义六世孙不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临安、浙江金华、浙江浦江、浙江秀水、安徽宣城、湖北荆南、湖南郴州、湖南零陵、广西横县、四川成都、四川开县。 E$B7E@(U  
)%8 ;C]G;  
宋太宗赵匡义七世孙善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浙江宁波、江苏常熟、湖北鄂州、湖南潭州、江西南昌、江西临川。 8y9oj9 ;E]  
T$ <l<.Qd  
宋太宗赵匡义八世孙汝字派迁居的新址主要有安徽阜阳、湖南平江、江西余干、江西袁州、福建福州,等等。 }.j<kmd  
i98>=y~  
⑶.魏王赵廷美一脉宗室: a: C h"la  
uBdS}U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逝世。遵照皇太后杜氏的“金匮之盟”,赵匡胤临死之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赵匡义。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办事,宋太宗赵匡义应该将皇位传给其弟魏王赵廷美。但赵匡义登基之后,隐匿“金匮之盟”的内容,而魏王赵廷美一向专横骄恣,曾多次遭到其兄宋太宗赵匡义的斥责,此刻得知有“金匮之盟”一事,对赵匡义甚为不满,于是暗中谋划,阴谋早日篡夺皇位。 l/(|rl#6  
Dt)O60X3>  
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魏王赵廷美谋划篡夺皇位的阴谋泄露,宋太宗赵匡义遂罢免了他的开封府尹。赵匡义念其手足之情,并多次立有战功,于是仍令其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魏王赵廷美的一脉宗室由此暂时全部迁居到了西京。赵廷美被贬谪任西京留守后,暗中仍与兵部尚书卢多逊频繁勾结。后来二人勾结之事败露,魏王赵廷美被罢去西京留守,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空名闲居在西京,后来又降魏王赵廷美为涪陵县公,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魏王赵廷美举家迁至房州,赵廷美迁居房陵后不久,就忧愤成疾,吐血而终,终年三十八岁。 QqpXUyHp[  
WA~PE` U  
自贬于房陵之后,其后代外放为官散居之地,主要有: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福建汀州、山东沂州、山东济州、江苏昆山、浙江秀水、江苏溧城、江西波阳、湖南衡州、四川成都、四川青城,等地。 ]UtfI  
,{tz%\, %  
⑷.宋室其他宗亲: u\)2/~<]  
17hFwo`  
北宋庆历年间,陕西赵懿甫官居汝南节度使,后家居汝南城东五里屯。传十世至希贤(号龙华)由汝南迁蔡州。元末至正年间,赵希贤之后赵伊官至盐运使司通判,由上蔡县白圭庙东徐赵庄迁西平县专探乡赵老庄。赵伊之子赵仲来系明正德年间贡生,为西平赵氏之始祖。赵仲来生才广、才宇,才广生恭、肃、鉴、铎、镤,才宇生钦。自仲来至今已历二十四世,为西平名门望族,其后裔现分居于杨庄乡、专探乡、芦庙乡、师灵镇、谭店乡、宋集镇、出山镇、酒店乡等地。 o@o0V  
\{g;|Z 1  
从清康熙年间开始,闽粤等地的赵氏族人陆续迁到台湾省、南洋,更有人漂洋过海,移居到欧美各国。 .>/Tc  
D@-'<0=  
3#d?  
QTy xx  
4.明、清时期: f:w#r.]  
[@"7qKd1  
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闽、粤赵氏陆续有人迁居台湾省,后又有不少人移居海外,分布于欧美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 *8WcRx  
-5&|"YYjr{  
居叶赫(今吉林伊通)满族赵氏者,在满清开国初归清,隶属正黄旗满洲。 z~Ec*  
``Yw-|&:Ae  
居丹东岫岩兴隆乡满族赵氏者,隶属正黄旗满洲,其先祖伊尔根觉罗?常明于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自京到丹东岫岩地区驻防。 ^")SU(`  
*.+Eg$'~V  
居哈达碑乡满族赵氏者,世代官拜撤马罕牛录,隶属镶黄旗满洲,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到丹东岫岩地区买地入籍。 2V-zmyJs5  
K~U5jp c  
oD@~wcMIT0  
nw)yK%`;M  
5.现代分布: |z5`h  
"IvFkS=*Q  
赵氏目前有多支分布在大江南北,主要的支系分布为: tbNIl cAWS  
8ph*S&H  
⑴.山西: [ q% Rx!L  
-q8R'?z[  
洪洞赵氏、永济赵氏、闻喜赵氏、武乡赵氏、汾州赵氏、平定赵氏、五台赵氏、孝义赵氏、沁水赵氏、平顺赵氏、太谷赵氏、陵川赵氏、解州赵氏、定襄赵氏、应县赵氏、原平赵氏、左云赵氏。 Y[8GoqE|  
0+vt LDq@P  
⑵.河北: }3Mnq?.-  
y>5??q  
涿郡赵氏、正定赵氏、蔚县赵氏、文安赵氏、威县赵氏、定县赵氏、井陉赵氏、晋县赵氏、蠡县赵氏、保定赵氏、磁县赵氏、元氏赵氏、黄骅赵氏、易县赵氏、饶阳赵氏、安国赵氏、昌黎赵氏、平山赵氏、阜平赵氏、深县赵氏、束鹿赵氏、宁晋赵氏、河间赵氏、赞皇赵氏、大名赵氏、青县赵氏、宛平赵氏、安次赵氏、雄县赵氏、卢龙赵氏。 N1vPY]8  
!=Hu?F p  
⑶.北京: xe!([^l&  
EV$$wrohQ`  
北京赵氏。 MKr)6PG,  
qpCNvhi  
⑷.天津: s[}4Q|s%  
PE\.JU  
天津赵氏。 ~@Wg3'&  
Bc!ZHW *&  
⑸.甘肃: &l0-0 T>  
cj5; XK  
天水赵氏、平凉赵氏、静宁赵氏。 0?0$6F  
MB:VACCr  
⑹.陕西: dTwZ-%  
!i dQ-&  
咸阳赵氏、兴平赵氏、武功赵氏、华阴赵氏、乾县赵氏、府谷赵氏、周至赵氏、耀县赵氏、西安赵氏、渭南赵氏、户县赵氏。 uh8+Y%V p  
5YW.s   
⑺.河南: S7A[HG;  
P_Bhec|#fT  
开封赵氏、洛阳赵氏、荥阳赵氏、汝南赵氏、许昌赵氏、虞城赵氏、南阳赵氏、清水赵氏、淮阳赵氏、郾城赵氏、临汝赵氏、邓县赵氏、淇县赵氏、西华赵氏、武陟赵氏、内黄赵氏、项城赵氏、偃师赵氏、巩县赵氏、永城赵氏、南召赵氏、汲县赵氏、商城赵氏、夏邑赵氏、博爱赵氏、滑县赵氏。 M }H7`,@I  
$d +n},[C{  
⑻.山东: R=/6bR57  
' >F_y t9  
武城赵氏、益都赵氏、莒县赵氏、平原赵氏、东平赵氏、利津赵氏、济南赵氏、诸城赵氏、曹县赵氏、鄄城赵氏、菏泽赵氏、梁山赵氏、肥城赵氏、寿光赵氏、日照赵氏、博兴赵氏、海阳赵氏、历城赵氏、龙口赵氏、烟台赵氏、莱阳赵氏。 bns([F  
EA/+~ux  
赵氏回族主要分布在山东青州一带。 u{/!BCKE  
ti)4J2c,8  
⑼.河北: @Qa)@'u  
ic+tn9f\  
房县赵氏、安陆赵氏、钟祥赵氏、黄陂赵氏、麻城赵氏、通城赵氏、崇阳赵氏。  9kkYD  
<XfCQq/  
⑽.安徽: W9$mgs=S`E  
TAbC-T.EV  
休宁赵氏、凤阳赵氏、庐州赵氏、合肥赵氏、萧县赵氏、宿县赵氏、泾县赵氏、灵壁赵氏、金寨赵氏、太湖赵氏。 +bj[.  
<.d0GD`^  
⑾.江苏: 8-HMKD#V  
0 w"&9+kV  
南京赵氏、武进赵氏、徐州赵氏、丹徒赵氏、淮安赵氏、常州赵氏、苏州赵氏、常熟赵氏、无锡赵氏、六合赵氏、江阴赵氏、吴江赵氏、镇江赵氏、高邮赵氏。 YdI|xu>0A^  
~D4%7U"dv  
⑿.上海: mn=G6h T}W  
/^E2BRI  
上海赵氏。 H1,;Xrm  
=NH p%|  
⒀.浙江: (8<U+)[tPy  
CL*i,9:NR  
杭州赵氏、建德赵氏、归安赵氏、衢县赵氏、绍兴赵氏、余姚赵氏、吴兴赵氏、青田赵氏、慈溪赵氏、温州赵氏、宁波赵氏、鄞县赵氏、兰溪赵氏、嘉兴赵氏、湖州赵氏、缙云赵氏、文成赵氏、东阳赵氏、海宁赵氏、义乌赵氏、宁海赵氏、瑞安赵氏、丽水赵氏、嘉善赵氏。 9HlRf6S  
21$YZlhJ  
⒁.江西: P9/5M4]tt  
~+{OSx<S  
清江赵氏、余干赵氏、宜春赵氏、南昌赵氏、南丰赵氏、贵溪赵氏、玉山赵氏。 !"2nL%PW~  
swvn*xr  
⒂.湖南: MfhJb_q`  
RLN>*X  
衡山赵氏、长沙赵氏、浏阳赵氏、零陵赵氏、湘潭赵氏、益阳赵氏、岳阳赵氏。 6 6x> *  
r5XG$:$8\  
⒃.福建: TC1#2nE&T  
T8 k@DS  
闽侯赵氏、霞浦赵氏、福州赵氏。 r3oAP[+n  
.7TQae%  
⒄.广东: JnCp'`  
c Q~}qE>I  
文昌赵氏、中山赵氏、台山赵氏、新会赵氏。 [Q &{#%M  
S+>1yvr),  
⒅.四川: XQ&iV7   
$e#p -z  
中江赵氏、遂宁赵氏、广汉赵氏、德阳赵氏、新津赵氏资中赵氏、荣县赵氏、宜宾赵氏、内江赵氏、酉阳赵氏、成都赵氏、达县赵氏、叙永赵氏、巴县赵氏。 >|%m#JG  
}:C4T*|  
⒆.贵州: ALS\}_8  
[{e[3b*M|  
安顺赵氏。 E+Z//)1Z  
PV vNu5k  
⒇.广西: `#B|l+baq  
b[,J-/;JNL  
全州赵氏、宁明赵氏。 mY?^]3-_  
]kA0C~4   
(21年).云南: FI++A`  
'EoJo9p6}  
昆明赵氏、剑川赵氏、顺宁赵氏、大理赵氏富宁赵氏。 braHWC'VYg  
4eTfb  
(22年).辽宁: _4F(WCco  
SskvxH+7  
海城赵氏、朝阳赵氏、兴城赵氏、新民赵氏。 ek!x:G$'  
xtW Q.  
(23年).吉林: Bfe#,  
D/QSC]"  
临江赵氏、永吉赵氏。 5{nERKaPf  
91%QO?hz  
(24年).黑龙江: q6DuLFatc*  
~ 8L]!OQ9=  
桦川赵氏、双城赵氏、阿城赵氏。 ~D# -i >Z  
x(oL\I_Z  
(25).宁夏: '}#=I 9=ss  
sa8JN.B  
银川赵氏。 wEd+Ds]$  
A|jmp~@K)+  
(26).内蒙古: ]q!,onJ  
wf*G+&b d2  
呼和浩特赵氏、汪古部赵氏。 gbvM2  
]QM{aSvXA  
WFHS8SI  
j&6O 1  
S"-q*!AhK  
R0 yPmh,{  
o`tOnwt  
UQ X.  
五.郡望堂号: Z~X\Z.  
%#AM }MWIa  
N*^iOm]Y  
1.郡望: (ncm]W  
4z;@1nN_8a  
天水郡: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地。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赵襄王太子、代王赵嘉。 )2pOCAjL2  
w4AA4u  
涿 郡:春秋战国时期初为燕国涿邑,秦朝时期属于上谷郡。西汉时期置涿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博野县、涿州市一带地区。此支赵氏为颖川赵氏分支开基始祖为西汉颖川太守赵广汉之后裔。 eb#yCDIC   
$>M-oNeC  
颖川郡:始设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东魏武定年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时期改为长社,隋朝初曾废黜颖川郡,唐朝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此支赵氏开基始祖为西汉京兆君尹赵广汉。 If*+yr|  
X]1Q# $b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战国时期魏国的南阳,一部分属韩国(公元前263年,秦国大将白起进攻韩国取南阳,韩本部与上党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地亦称南阳,分属韩楚。秦朝时期南阳郡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以宛为治所,置南阳郡。两汉之际,南阳郡辖二十六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后逐渐缩小。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置。唐朝初期废除,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南阳郡改良穰县(今河南邓县)为治所。元、明、清诸朝的南阳府治在南阳,即汉朝的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此支赵氏为天水赵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傅赵嘉。 v'e5j``=  
yQ03&{#  
下邳郡:秦朝时期在今江苏睢宁西北一带设下邳县。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将临淮郡改为下邳国,南北朝宋国时期改为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其时辖地在今北至江苏省新沂县、邳县,南至安徽省嘉山县,东至江苏省涟水县、淮安市和清江市一带。东晋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睢宁市、邳州市一带地区。大金国移睢宁到西北古邳镇。明朝时期废黜。 q}+Fm?B   
{Q(R#$)5+  
平原郡:始建于西汉高祖时期的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治所在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省平原、陵县、禹城、齐河、临邑、商河、惠民、阳信等地。东汉以后,或为国,或为郡。北魏时期废黜。 v?L`aj1ox  
3*C|"|lJ  
汉阳郡:东汉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曾改天水郡为汉阳郡,魏恢复天水原名。北魏时期有两个天水郡,都在今甘肃省甘谷县境内,到南朝北周时废黜。隋朝时期又曾以成州为汉阳郡。五代时期后周置汉阳军,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 [rO TWN  
{x\lK;  
vwIP8z~<  
LQ{z}Ay  
2.堂号: (&@,ZI;  
O!ngQrI  
天水堂:以望立堂。 kNC]q,ljt5  
X775j"<d  
半部堂:五代后周时,赵普助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宋太祖赵匡胤于是封赵普为宰相。他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方法来削减地方武装,巩固了中央集权。并想方设法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宋太祖就问:“爱卿!你怎样把国家治得这么好的?”赵普回答说:“我不过是靠了半部《论语》罢了!”赵普逝世后,家人整理他的书箱,果真什么财宝也没有,只有他活着的时候常读的一部《论语》。 }~+_|  
?5Q_G1H&  
琴鹤堂:宋朝时殿中侍御史赵忭是个清廉爱民的好官,人称“铁面御史”,他当成都知府的时候,一清如水。他看到人民安居乐业,就高兴地弹琴取乐,他养了一只鹤,时常用鹤毛的洁白勉励自己不贪污受贿,用鹤头上的红色勉励自己赤心为国。他清贫得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一琴一鹤。 =&x u"V  
*<#$B}!{  
孝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x2$Y"b?vz  
dA[S@ysvG  
萃涣堂:资料有待补充。 V}po  
|L%d^m  
爱日堂:资料有待补充。 BU=;rz!;  
0;n}{26a  
顺和堂:资料有待补充。 #8sv*8&  
iVAAGZ>am  
忠恕堂:资料有待补充。 DWmViuZmL  
a~Nh6 x  
明宗堂:资料有待补充。 R,f"2 k  
Z?j4WJy-[  
明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8XhGo2zf  
P^J#;{R  
庆源堂:资料有待补充。 =L9;8THY  
}/g1s71  
萃渔堂:资料有待补充。 Y7WU4He L  
t^SND{[WcM  
积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aa,^+^J  
.qg 2zE$0  
乐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8rpr10;U  
J[jzkzSu`  
义庄堂:资料有待补充。 j5V{,lf  
Ys+NIV#Q  
宝玉堂:资料有待补充。 &9Xn:<"`)  
zx`(ojfu  
绵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lQd}W  
0+6=ag%  
悼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E>LB\[t)  
ZfnJ&H'  
茂文斋:资料有待补充。 mae@L  
y!/:1BHlm  
边贻斋:资料有待补充。  .F/0:)  
- sL4tMP  
沐恩堂:资料有待补充。 ASUL g{  
".sRi  
孝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C5-M!D{<  
{;+9A}e  
著存堂:资料有待补充。 !XQ)>T^G5  
F5%IsAH  
怀永堂:资料有待补充。 Vw+RRi(  
s_cur-  
嘉会堂:资料有待补充。 d'[]  
i Ie{L-Na  
清献堂:资料有待补充。 8K2=WYN  
TV~S#yg+H  
棣华堂:资料有待补充。 )wCV]TdF  
-`,F e3  
崇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qkBCI,X_Y  
> *soc!#Y  
诚有堂:资料有待补充。 HM &"2c  
^wz 2e  
勤业堂:资料有待补充。 2*a5pFkb  
l<:\w.Gl  
文贤堂:资料有待补充。 *M'/z=V?%  
e?+&2zMq  
琴宏堂:资料有待补充。 '<xV]k|v  
}WHq?  
沐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d&naJ)IoF)  
Ho1V)T>  
谷诒堂:资料有待补充。 fJ&\Z9zY  
s7,D}Zz  
衍庆堂:资料有待补充。 d>V#?1$h  
*,28@_EwY  
享叙堂:资料有待补充。 l#Vg=zrT  
{W HK|l   
爱敬堂:资料有待补充。 x"r,l/gzy  
O{ 0it6  
畏爱堂:资料有待补充。 @8$z2  
Mmg~Fn  
双砚堂:资料有待补充。 `YqXF=-  
_07$TC1  
裕后堂:资料有待补充。 (][-()YV  
U`5/tNx  
敬彝堂:资料有待补充。 .rS. >d^n  
PQa0m)H@  
成文堂:资料有待补充。 -y{(h% 6  
:HwdXhA6  
茂文斋:资料有待补充。 (m6V)y  
3 ^K#\*P  
永厚堂:资料有待补充。 P|Gwt&  
j>B*8*Ss  
忠恕堂:资料有待补充。 vhAgX0k  
>3@3~F%xAX  
文杏堂:资料有待补充。 `-OzjbM  
/t`\b [  
日生堂:资料有待补充。 3Ovx)qKxd  
RL/y7M1j  
孝义堂:资料有待补充。 VsAJ2g9L  
",D!8>=s  
敬睦堂:资料有待补充。 FHw%ynC  
;Vs2 e  
永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R[j?\#  
k6&~)7 -f  
乐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Z@Zg3AVU  
uX3yq<lK"  
追远堂:资料有待补充。 ))f@9m  
or3OLBf*Q  
崇礼堂:资料有待补充。 :ig=zETM  
7*+CX  
敦本堂:资料有待补充。 JxtzI2  
'1LN)Yw  
孝思堂:资料有待补充。 ,--#3+]XU  
d9:I.SA)E  
积善堂:资料有待补充。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赵
六.家谱文献: J( ]b1e  
3dZj<(.  
1.介绍: M7Xn=jc  
fbdpDVmpU  
赵氏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家谱,宋朝《天水堂?赵氏族谱》把西汉名将营平侯赵充国世系的发展、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在“汉传至宋系图”中列了一世祖赵充中至六十七世赵景雍,表明天水迁长安、又迁襄阳樊城、再迁洪州,至赵景雍时移居江南的历程。赵氏规定每三十年修订一次家谱。现存赵氏家谱多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纂修的。 pfc"^Gi8  
>*B59+1P  
赵氏族谱虽有以上种种类型,但从其发展历史来看,这些类型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大体经历了一个从简易家谱,到族谱、支谱、房谱,再到宗谱、统谱等联宗合纂的演进过程。同样,族谱的修撰格式也有一个从简单谱系、谱表到体例完备的发展过程。就现存清朝、民国时期的赵氏族谱而言,其格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fWIWRsy%  
1n6%EC|X  
⑴.谱序: %<O~eXY  
iN0'/)ar  
这是每部族谱都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包括本族人写的序和邀请外族人写的序,以及跋语等。外族人写序通常是当朝、当地的名人,或是与家族有特殊关系的人。谱序跋的内容大致是修谱缘由、修谱经过、家族渊源传承,有的谱中还阐发一些修谱理论。随着族谱撰修的次数增多,序跋也不断增多,所以一些大型族谱,其序跋篇幅很大。通常情况是续修次数越多,谱序就越长,谱序跋本身也就成了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资料。 eMn'z]M&]  
.*+jD^Gr  
⑵.谱例: :1"k`AG  
v/vPU  
即修谱凡例,主要阐明族谱的纂修原则、体例、领谱和族谱的管理原理。同治年间所修的《天水堂赵氏合修族谱》凡例共有二十则。《山阴华舍赵氏宗谱》除录旧谱凡例外,还新增凡例若干条。 33~8@]b  
tU!Yg"4Q  
⑶.先世考与遗像赞: {z;K0  
{ +Wknm%  
主要考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和分支迁徙情况,尔后是把本家族中最显赫、有德行功业的先祖绘成遗像载诸谱端,并附像赞。这方面,民国时期所修的《东莱赵氏家乘》最具典型。不仅考述文字简明清晰,祖像的绘制也十分精美。在说明本脉出于蜀汉顺平侯赵云,世居成都府红花市之后,用四言联句表达家族的迁徙、兴盛情况,颇有特色:“聿维我谱,俱详历履,原籍西川,始白天水。明初迁莱,郡城安宅,嘉靖开科,隆万任职。伯镇封疆,仲总六卿,武勋相业,朝廷所荣。愿绍前烈,德言与切,绵长先泽,睦族敦宗。”另外,赵宋皇室后裔的族谱大多载录《太祖遗训》一文。 c7[Ba\Cr4h  
@FF{lK?[  
⑷.恩荣录: }!|$;3t+c  
tWaGCxaE  
主要刊载皇帝和朝廷、地方官员对家族或家族成员的封赠文字和匾额。山阴华舍谱中有御印、御押,东莱赵氏有“诰命”、“封赠”、“荫袭”、“旌表”四项。 LN5q_ZvR  
U17=/E  
⑸.家法族规: )"2eN3H/  
DFRgn  
清朝末期民初所修的赵氏族谱中,一般都是旧规、新规分列,内容庞杂,财产婚姻、祖业管理、家族往来,举凡为人处世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包,且各个家族因自己的不同情况而有所侧重,但都不离敬宗收族这一核心内容。 vI48*&]wTf  
Z}SqiT  
⑹.祠堂坟墓: \~U:k4  
y;P%=M P  
赵氏对祠堂、祖坟的修建历史、建筑规模、地理位置等都有详尽记载,有些谱中配有简单的绘图。其中大量内容是有关宗祠的管理规章,如山阴华舍赵氏谱中有“宗祠条规”、“陵祭条款”、“宗祠禁约”、“宗祠祭典”、“宗祠仪注”、“六陵仪注”、“宗祠仪注”、“六陵祭文”、“宗祠祭文”、“宗祠祭句”、“六陵联额”,另外还有历代相关的碑文、记颂等。 zQ u9LN  
mGF)Ot R  
⑺.世系: 9gIim   
E7B?G3|z3  
这是赵氏族谱中的主要内容,占有三分之二的篇幅。世系可分两种形式,一是世系传录,即从一世祖开始到修谱日期止,家族成员的姓氏名号、生卒年月、简要阅历、妻室子女以及葬地封赠等情况;另一种是世系表或世系图,即以图表的形式记载该家族的血缘传承情况。在笔者所见的赵氏族谱中,后一种形式要多一些。 `v2Xp3o4f  
)N\B C  
⑻.传记: xv%]g= Q  
^B7Ls{  
包括行状、墓志铭、神道碑以及年谱等多种形式。传记又有德行、孝友、烈女、仕宦等篇目,与地方志的体例大体一致。 )6o%6$c  
<P]%{msGH  
⑼.仕宦录: k6RH]Ha  
g{kjd2  
或称科第录,登载赵氏族内历代科第人仕者的名单,并简要记载他们的业绩及著述。 f<'D?d)L^  
p$*P@qm  
⑽.族产: /2tP d  
]AN%#1++U  
包括祀田、祖山、义庄、庙产、房屋等。赵氏族谱对这一点相当重视,族田、祖山都写明地理位置和面积大小。同时《还记载族产的数量、买卖情况、管理细则、收支账目以及经营租佃。 3|EAOoWnK  
]a[2QQ+g  
⑾.艺文或名迹录:  OAgZeK$  
kX)*:~*  
收录赵氏族人或与家族相关的各种著述诗文。名迹录则是记载与赵氏家族相关的名胜古迹、山水桥梁、庵寺书院和亭台堂舍等。 d\8j!F^=  
4i<GqG  
⑿.字辈谱与领谱字号: }U%T6~_wR  
#CW{y?=  
如:清光绪年间所修《暨阳章卿赵氏宗谱》的谱目为: UXw I?2L  
"_=t1UE  
第一卷:总谱,包括江阴赵氏发源图、江阴赵氏世子总图、章卿赵氏四大支十一分支世系总图、发源谱、十六世总谱。 Lg7dJnf  
|qU~({=b  
第二~十五卷:支谱。 PI"6d)S2  
0n={Mb  
第十六~十八卷:分支谱。 0_=^#r4Mu  
-MORd{GF  
第十九卷:家范录,包括祖训、家法、祭法等。 ?u0qYep:  
Zv9%}%7p  
第二十卷:义田录,包括义庄、义庄条规、义田细则。 |D[LU[<C  
J~h9i=4<bF  
第二十一卷:世济录,含科举、世荫、胄子等。 y(Em+YTD  
tqL2' (=  
第二十二卷:先茔录。 v"<M ~9T)  
U}l=1B  
第二十三卷:先茔图。 Fz| r[  
4y $okn\}i  
第二十四卷:墓志行状。 KbH|'/w  
g``S SU  
第二十五卷:丝纶录,包括制、敕书等。 }}Gkipp  
zXx A"  
第二十六~二十九卷:文乘录,录家族艺文。 rAD4}A_w  
0QEcJ]Qb8  
第三十卷:节录,内含历修谱序、后序、跋等。 @2>ce2+  
W~s:SN  
aaI5x  
e'fo^XQn[  
2.家谱: TnuA uui*  
C @P$RVS  
湖南益阳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卷上、下册,末卷上、下册,(民国)赵昌明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公元1948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g;F};}5$  
`J;g~#/k  
太湖赵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6#%y~N  
.AF\[IQ  
太湖赵氏宗谱九卷,首一卷,(清)赵家树主修,清同治庚午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w4RtIDW:  
hKe ms3  
上湘赵氏四修族谱八十四卷,首一卷、末十三卷,(民国)赵载兰主修,民国三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GM3n$  
0.B'Bvn=s2  
资阳赵氏五修族谱二十卷,(民国)赵翼寰等主修,民国三十七(公元1948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0aYoc-( A  
}50s\H._C  
湘潭洄溪赵氏六修族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如芯、赵如成等主修,民国三十二(公元1943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Q6CVMYT  
n9k-OGJ  
衡山县赵氏八修族谱十卷,(清)赵宝璧等倡修,清光绪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v4+@o[~  
ZD<e$PxxCd  
衡山县赵氏九修族谱十卷,(民国)赵龙九等倡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2WB`+oWox  
.F0Q< s9  
赵氏宗谱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宣统辛亥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zy` ]p9  
3O|2Z~>3  
赵氏宗谱五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壬午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o0:m^I  
/ LLo7"  
益阳市书堂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卷上、下册,未卷上、中、下册,(民国)赵达裕主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K!v\r"N  
9dva]$^:*1  
邵阳市桐江赵氏五修族谱五十九卷,首卷上、下册,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公元1925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1 f|x  
jPs{Mr<  
邵东县四甲赵氏五修族谱三十三卷,首三卷,(民国)赵新权主修,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6L#>,<  
.+5;AtN  
六都赵氏族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本麟、赵本第主修,清道光己丑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tRz;~,Z  
,8stEp9~h]  
娄底市桐江赵氏四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清)赵成纶主修,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c z8 `%  
SGpe\P]k  
湖南益阳赵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卷上、下册,(民国)赵云萼等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3w+ +F@(  
@QDpw1;V'  
六都六都赵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本麟等主修,清道光八(公元1828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EG+o8  
3(1UI u  
湖南浏阳赵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赵人沾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K2gc^"t  
?]>;Wr  
邵东邵东赵氏族谱一卷,(清)赵克勝等主修,清乾隆十七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u k-7  
*\^(-p~M  
湘乡赵氏三续族谱两卷,首两卷,(清)赵昌理等主修,清道光二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5JYR  
K\5/||gi  
邵阳桐江赵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嘉庆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q8JpSB(  
/=KEM gI?  
赵氏族谱两卷,(清)赵沛山等主修,清嘉庆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z$d>JN  
 r^,"OM]  
邵阳桐江赵氏族谱十二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l^rQo_alk  
aO* v"^oF  
南阳赵氏家谱二十八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公元1928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9]bv]  
</_.+c [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分支小谱四卷,(清)赵味辛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5`q#~fJ2  
5X:3'*  
浙江宁波镇北赵氏宗谱六卷,(民国)赵学晉、赵有信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积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3<Y/Vg%c  
D{JwZL@7k2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玉牒世谱十二卷,(清)赵维善等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TwKi_nh2m  
FhQb9\g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族谱十一卷,(清)赵惟善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江楼祠活字本十八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a"Uw"/p[  
Q<(aU{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玉牒世谱十四卷,(民国)赵庆昌等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4|DN^F~iut  
8tzL.P^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7?\r9bD  
|7!Bk$(vA  
浙江余姚长冷濬仪赵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清)赵炳纲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S(0JBGC  
EF;B)y=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烈文辑,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P@Vs\wAT  
milQxSpj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二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M`xI N~  
WL3J>S_  
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二卷,(清)赵昉等纂,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eYPIZ{S7h  
t`1~5#?Du(  
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六卷,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l!IN#|{(  
)F6p+i="  
江苏武进青山门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赵堉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KHbsOT?9  
^k!u  
江苏无锡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启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5_SxX@fW %  
X&,a=#C^  
江苏无锡赵氏黄桥支甘露世谱四卷,附赵氏捐敷徵信录,(清)赵士奎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smX&B,&@  
u~27\oj,  
江苏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清)赵寅恭、赵协卿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z2g}X  
pg4jPuCM  
浙江杭州赵洪氏宗谱附祖先坟墓碑记图考不分卷,(民国)赵洪绳武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aP +)  
J ?H| "  
浙江建德凤市赵氏宗谱五卷,(清)赵埰麟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沐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08;t%[R  
REKv&^FLN  
浙江萧山赵氏庆源类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王言重修,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手抄本,今仅存卷首、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 <}^l MBa  
*6 1G<I  
浙江萧山赵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清)赵引修编,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e0)=*;l  
b0"R |d[i  
浙江宁波四明赵氏宗谱九卷,首两卷、末二卷,(清)赵有深、赵有和等纂,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乐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CmE/`{  
 [EU \-  
浙江宁波四明赵氏宗谱十卷,首两卷、末二卷,(民国)赵有丁、赵毓麒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乐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kIy  
V}UYr Va#9  
浙江余姚长冷濬仪重修赵氏宗谱二十八卷,(清)赵东林、赵凤珊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缺第三卷)。 SYsbe 5j  
8bIwRVA2\  
浙江余姚姚江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赵正标、赵全序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l}QR%Bxu  
Z-D4~?Tv  
浙江慈溪鸿庄赵氏宗谱不详,(清)赵一荣、赵思前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dt7n65  
,ruL7|T&  
浙江奉化赵岙赵氏宗谱不分卷,(清)孙丹枫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JWuF ?<+k  
mar BVFz~  
浙江奉化白水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C)r!;u)AZH  
'NJCU.lKm  
浙江象山灵岩赵氏宗谱四卷,(民国)赵永肃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残本)。 q~^qf  
)rTV}Hk  
浙江诸暨清门福泉赵氏宗谱十二卷,(清)赵伟猷等编辑,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 7n-;++a5]  
HbRDa  
浙江诸暨苇塘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炳文等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70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uh|! lD  
kvzGI>H:  
浙江诸暨暨阳紫岩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子鼎编辑,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图书馆。 *CHLs^)   
wic& $p/%  
浙江上虞富峰赵氏续修宗谱八卷,(清)赵淞续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日生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l2))StEm  
B|Y6;4?  
浙江上虞镇龙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赵长钦修,胡显曾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文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DYJ F6O  
>z'kCv  
浙江嵊县剡溪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伯周纂,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K !&{k94  
PNwXZ/N%  
浙江嵊县剡城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峡县图书馆。 biTET|U`$  
UZ8 vZ  
浙江东阳巍山赵氏宗谱七十二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东阳县巍山镇三村(缺四卷)。 II !Nr{A  
yH\z+A|  
浙江东阳赵氏家乘不详,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五~二十卷。现收藏在浙江东阳县六石乡西厚里。 DOi\DJV!  
![ & go  
浙江常山赵氏宗谱两卷,(民国)赵伯安增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汪家圩村。 9(.P2yO  
-]1F ] d  
浙江临海宋赵重修族谱一卷,(清)张余纂,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写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Z4U8~i  
16q"A$  
浙江临海台临赵氏宗谱四卷,(民国)赵嵩望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zwPF;L*  
`>^2MHF3LT  
浙江温岭关兴赵氏房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qp>V\h\  
C!N&uNp@s  
浙江仙居赵王合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_,?SXM  
Lx&2)  
浙江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今仅存第十九卷。 aagN-/mgm  
Nq>74q]}n8  
浙江缙云北坑赵氏宗谱三卷,(民国)赵桂林总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方溪乡北坑村。 \`?l6'!  
"#x<>a )O\  
安徽桐城桐陂赵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赵立方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明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今仅存第六~十六卷)、台湾省、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Rc>=)<7  
xwG=&+66  
安徽桐城赵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绍康、赵国祥等重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qCg`"/0  
Gqvnc8V&  
安徽怀宁武陵赵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绳武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Onoi^MDy  
?eD,\G  
安徽怀宁赵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王璧成、王脱颖纂,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d5$2*h{^v  
V {R<R2h1  
安徽贵池龙坦赵氏宗谱二十五卷,(清)赵世标等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GFd~..$  
(,$ H!qKy  
福建漳州赵氏族谱,著者待考,(明)赵守旺序,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台湾省。 \z!*)v/{-  
b%>vhj&F  
江西南昌赵氏族谱,著者待考,(清)赵学积修,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yDCX  
De`)`\U  
江西铜鼓赵氏宗谱,著者待考,现收藏在江西铜鼓县带溪乡红群村南坪赵庄。 HrQBzS  
K FV&Dt}<  
山东益都青郡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旧写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h1`-=\7  
+=#sa m*i  
山东掖县赵氏家乘二十六卷,(民国)赵琪等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永厚堂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n#6CW*n  
oiYI$ql3L  
山东棲霞赵氏谱书一卷,(清)赵琳纂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山东省棲霞县大庄头乡新庄。 AcV 2l  
]5W|^%  
山东金乡赵氏家谱七卷,(清)赵中显、赵守威纂,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修一九五三年铅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金乡县鱼山乡赵台子材。 3u+A/  
kj_ o I5<'  
山东德州赵氏家谱不分卷,(民国)赵长福、赵芝田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山东省德州市图书馆。 $g? ]9}p  
jG8W|\8  
山东齐河赵氏族谱四卷,(民国)赵景宸汇编,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茂文斋铅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JI>e;l C:  
hgt@Mb   
山东沂水琅琊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方伊等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赵氏家祠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PuyJ:#a  
kn2s,%\`<p  
山东莒县城阳赵氏族谱不分卷,(清)赵锡琨、赵子蕃修,手写本。现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 k@[\ C`P  
^qB a~  
山东莱阳天水郡赵氏合编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二卷,(民国)赵之文、赵云章等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莱阳成文堂石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V[Qs3uo(  
:%&|5Ytb  
山东龙水赵氏世谱五卷,著者待考,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图书馆(残本)。 38<Z=#S  
k-V3l  
河南鲁山楼张赵氏家谱一卷,(民国)赵时行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手抄本。现收藏在河南省鲁山县文物管理局。 *F:)S"3_~e  
E|,RM;7  
河南项城赵氏族谱四卷,(民国)赵如葑纂,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南省项城县档案馆。 @S<6#zR  
\{EYkk0]  
河南郏县赵氏世谱不详,(清)赵珽修,清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南省郏县城关镇赵户部巷。 `B$rr4_  
LrH"d  
河南渑池赵氏族谱四卷,(清)赵叶象等纂,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手抄本。现收藏在河南省渑池县档案馆。 eH ]9"^> o  
%M,^)lRP  
湖北武昌赵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河北省武汉市图书馆。 [XhG7Ly  
Urz9S3#\  
湖北新洲赵氏宗谱三卷,(民国)赵宗煜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墨谱本。现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旧街乡旧街村。 9vP#/ -g  
3Rhoul[S  
湖南浏阳赵氏族谱三十卷,首一卷,(民国)赵蓉生序,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天水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有两部)。  }}Zg/(  
h$#PboLd  
湖南宁乡赵氏六修族谱八卷,(清)赵士美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A sw1t  
QUm[7<"  
湖南宁乡赵氏族谱十七卷,首一卷,(民国)赵长春等修,赵景福等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O6,2M[a  
+,g!xv4Q  
湖南湘潭中湘衡汑赵氏族谱三十卷,(清)赵寅廷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LLFQ5py{  
wwet90_g  
湖南湘潭中湘赵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赵傅彩、赵家藩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裕后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P+y XC^ ,  
Xy./1`X  
湖南湘潭中湘衡汑赵氏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赵东衍等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FZ_[CYg  
l D->1=z  
湖南湘潭中湘赵氏六修族谱十九卷,末一卷,(民国)赵泽煇、赵绳璧等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双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W]Nc6B*gI  
?bu=QV@  
湖南湘乡界硕赵氏族谱四卷,(清)赵洪琛等修,赵洪栋等纂,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xTm- L  
e2BC2K0  
湖南湘乡赵氏续修族谱,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畏爱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末。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j6};K ~N`  
V rd16s  
湖南湘乡月城赵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赵兴霙、赵昌珪等修,赵先钟等纂,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pKegK;'z  
CW/<?X<!n  
湖南湘乡月城赵氏支谱四卷,(清)赵兴启修,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eMdf [eS  
%rgW}Z5  
湖南衡山赵氏七修族谱二十卷,(清)赵牧心等修,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琴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m2YsE  j7  
7-Oa34ba+  
湖南衡山赵氏八修族谱二十四卷,(清)赵廉赵禄纂,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琴鹤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湖北大学图书馆。 z]C=nXb k  
[}GK rI  
湖南衡山赵氏九修族谱不详,(民国)赵恒尧、赵果等纂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W2U$I5  
olA+B  
湖南邵阳邵东赵氏四修族谱十二卷,首两卷,(清)赵昌鎀纂,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琴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今仅存第二卷。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qR6TM&;  
C2\WvE%!  
湖南益阳书堂赵氏四修族谱不详,(清)赵辉廷等修,赵钰辉等纂,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琴鹤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卷末。 t+q;}ZvG  
(=fLWK{8  
湖南益阳书堂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两卷、末三卷,(清)赵显治、赵达泰等纂,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四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e8wPEDN*4  
@1gURx&2_  
湖南安化赵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两卷,(民国)赵云萼、赵笃生等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册。现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Zlh 2qq  
x{zZ%_F  
广东番禺赵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aQE  
=EM<LjO  
广东斗门赵氏族谱七卷,(民国)赵判三、赵锡年编,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石印本。现收藏在广东省斗门县南门乡(缺第一卷、第七卷)。 +!px+*)bW  
Q&w_kz.  
广东开平赵氏宗谱十卷,(清)赵宝珍等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Y3FFi M[s~  
S{8-XiL,  
广东新会赵氏族谱不分卷,(民国)赵锦泉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qHDL3  
R@NFpiw  
广东新会赵氏族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bpU> (j  
qzA_ ~=g  
广东新会三江续修赵氏家谱一卷,(清)赵帝德修手抄本。现收藏在广东省新会县修志会。 LEtGrA/%@b  
yih|6sd$F  
全国赵氏宗藩庆系录,著者待考,宋朝内府手抄本,今仅存第二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iHc(e(CB<  
KaOXqFT=  
全国油麻村赵氏宗谱六卷,(清)赵龙生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注:散居江苏宜兴、丹徒及浙江湖州等地。 mOHOv61  
lDKyD`WKnZ  
辽宁本溪赵氏分清谱册一卷,(民国)赵永顺纂,民国初年铜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城厂镇厂西街。 "K9[P :nw  
0F_hXy@K  
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民国)赵芳贵纂,复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满族乡小市五七衔。 Qx|HvT2P  
qLxcr/fK  
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赵振铎纂。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乡清河村。 xZ%3e sp  
6(htpT%J  
辽宁辽阳赵氏家谱不详,(清)赵宏恩辑,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赵氏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_dAn/rj   
lFIaC}  
上海忠诚赵氏支谱两卷,附一卷,(民国)赵锡宝编,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上海彩文协记印刷公司美术工艺制版。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5%V(eR  
CK4#ZOiaa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卷,(清)赵书田续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3xP<J)S0  
vlDA/( &  
江苏镇江梅巷赵氏宗谱八卷,(清)赵彦等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享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3A~  
^c.pvC"4j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清)赵方栋等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4XJ']M(5;  
17;9>*O'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八卷,(清)赵澧赵棫等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k`[>B k%b  
egfd=z=2un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二公支下屏翰分宗谱十四卷,(清)赵存高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十四卷。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注:一名《古润洪溪赵氏重修族谱》。 }y+a )2  
tN.BI1nB  
江苏镇江洪溪赵氏庆三公支下分谱三卷,(清)赵念祖修,赵增复续辑,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zSNDv`  
KiC,O7&<  
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二卷,(清)赵时芬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tLdQO"  
UA0( cK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二卷,(清)赵雨三主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MfFmJ7>Bg  
P{2ED1T\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1O;,8`  
6"+bCx0:  
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六卷,(清)赵明备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96kg3  
UM+g8J{$*;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四大分仁三公裔下煜载分续修宗谱四卷,(民国)赵赓元纂,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 +]C|y ,r  
D;DI8.4`N  
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两卷,首一卷,(清)赵楫等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TP=#U^g*  
0IbR>zFg.  
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两卷,(清)赵邦翰重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图。 `hU 2Ss~  
@c%h fI  
江苏扬中赵氏家谱不详,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扬中县图书馆。 j sw0"d(  
t hQ)J|1  
江苏丹阳赵氏宗谱不详,(明)赵廷桂编,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衍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Cx3bg*Gan  
,N2|P:x  
江苏丹阳云阳赵氏重修宗谱六卷,(清)赵学曾童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_/a8X:[(  
l Gy`{E|  
江苏丹阳云阳鸥溪赵氏家乘三十二卷,(民国)赵倘纂,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谷詒堂铅印本三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3:O}X>  
2z=aP!9]  
江苏省句容华阳赵氏宗谱不详,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夫王乡赵巷。 ZNTOI]P&  
SXm Hn.?  
广东赵氏玉牒家谱不分卷,(清)赵古祯重订,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 V|zatMHs  
*mj3  T  
云南大理龙关赵氏族谱不分卷,(明)赵汝源纂,(清)赵登瀛修,手写本。现收藏在云南省博物馆。 >$iQDVh!  
2K&5Kt/  
云南大理龙关赵氏族谱一册,著者待考,现收藏在云南省大理州图书馆。 d%='W|i\p&  
VOK0)O>&  
云南大理太和赵氏族谱不详,著者待考,手写本六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大理州图书馆。 gu~F(Fb'  
8LM 91  
云南大理太和赵氏家乘一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2PrUI;J$  
>SR! *3$5  
云南剑川剑川州土官百户赵元将历代履历宗图结报不分卷,(清)赵日宣等撰手写本。现收藏在云南省图书馆。 O0VbKW0h3  
Dy[_Ix/Y,  
云南剑川赵氏家谱不详,著者待考,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云南省大理州图书馆。 <$]=Vaq  
hkhk,bhI  
甘肃天水赵氏族谱不分卷,(明)张梯纂,明嘉靖至万历间手写本。现收藏在甘肃礼县燕河乡阳山村。 U)n+j}vi  
d/fg  
甘肃庄浪赵氏宗谱四卷,(清)赵献玉纂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手抄本。现收藏在甘肃庄浪县水洛乡陈杨家。 ?!4xtOA  
o'8`>rb  
甘肃礼县天嘉赵氏族谱四卷,(清)赵兰璧纂,手写本。现收藏在甘肃礼县永坪乡牌里村。 ]26 Q*.1~  
|NsrO8H   
赵氏族谱一卷,(清)赵涛、赵玉藻纂,清朝初期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山东省图书馆。 z)Is:LhS  
1${lHVx]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十卷,(清)赵西白等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G48GxJ  
QL<uQ`>(  
打鱼楼屯[赵氏]谱书不分卷,(清)赵禄庆、赵和春纂,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修,1985年据手抄本复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 IwE{Zvr  
dFu<h   
赵氏家谱四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两册。现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RY>BP[h  
;Y&<psQeb  
赵氏家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 h\jV@g$  
/ _N*6a~  
箭山赵氏宗谱十九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赵宗元纂,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浙江省余姚梨洲文献馆。 +YL9gNN>P  
[r_YQ*+ej  
凤观里赵氏迁常家谱一卷,(民国)赵震修,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hLSK-K 9  
m+f?+c6  
富峰赵氏续修宗谱八卷,(民国)赵旦、赵圣清编,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文杏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 y>:-6)pv  
=~)J:x\F  
江西萍乡萍南赵家源郑氏族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C q/936`O  
 aOS:rC  
江苏武进毗陵邹氏赵墅宗谱十六卷,(清)邹瑞发、邹松南主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毗陵邹氏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r<Il;?S6  
y^7ol;t  
江苏武进毗陵赵墅邹氏重修宗谱二十卷,(民国)邹培耕主修,潘伯康、邹幼航编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邹氏显忠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Q?ZJS ~  
`+IB;G1  
东山赵氏家谱,(清)赵名世纂修,道光二十一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1_D|;/aI  
`rt  
武进青山门赵氏支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2WWS(zn  
[dG&"%5vD  
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二卷,(清)赵景芳、赵时芬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0 @ ,-  
#) eI]  
赵氏贡桥支甘露世谱四卷,(清)赵士奎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T `kma  
>]6f!;Rt  
油麻村赵氏宗谱六卷,(清)赵龙生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tH.P: 1~,  
_lWC)bv`  
大港赵氏族谱六卷,续修宗谱四卷,(清)赵紫瑜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 .F-mm  
gN2$;hb?  
大港赵氏文翕分谱十卷,(民国)赵蓉曾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1&zvf4  
~UrKyA  
赵氏族谱十四卷,(民国)赵文麟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sfYz  
xC3h m  
凤市赵氏宗谱五卷,(清)赵采麒纂修,清光绪七年沐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M57bN  
0P{^aSxTP  
山阴华舍赵氏宗谱十八卷,(清)赵寿祺纂修,清光绪十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Lck55V+Q  
AnF"+<  
兹溪鸿庄赵氏宗谱,(清)赵一荣、赵思前纂修,清光绪二十四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m:6^yfS  
a&^HvXO(>(  
姚江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赵正标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ZINsIm!?  
X!aC6gujOH  
赵氏宗谱,(民国)赵氏佚名纂修,民国后期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Abw=x4d(i  
D(;jv="/  
邵陵桐江赵氏族谱十五卷,首一卷,(清)赵厚田纂修,清嘉庆二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1"\^@qRv#  
Exb?eHO  
中湘衡赵氏族谱二十卷,(清)赵寅迁修,清光绪十三年敬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u*R6z  
*'-[J2  
赵氏八修族谱二十四卷,(清)赵廉赵禄修,清光绪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gRMkmz4<  
T5_/*`F  
中湘赵氏三修族谱十二卷,(清)赵家藩等修,清宣统二年旋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O>@ChQF  
1YtbV3  
赵氏七修族谱二十五卷,首一卷,末上中下各一册,著者待考,民国戊子年琴鹤堂二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9C{\t  
8zO;=R A7%  
书堂赵氏七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琴宏堂十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ZK4d;oa",  
Y`*h#{|  
玉山碧溪赵氏宗谱,(民国)赵炳章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怀玉吴文贤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一~三卷、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zi_0*znw  
Y#zHw< <E  
仙居赵王合谱,(清)赵文官等纂修,清光绪六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五卷、第八卷、第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十九、卷末。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1s6=  
QT4&Ix,4T1  
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e:w^P+  
@5h(bLEP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O2W!68  
ap<r )<u  
白杨山下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g'C8  
fLZ99?J  
永康邑城上市赵氏宗谱,清光绪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K?Jo"oy7  
)  D5JA`  
合肥北乡赵氏创修支谱四卷,(民国)赵文彬纂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勤业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9XHubu  
O f]/tdPp  
江阴、常熟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清)赵毅含等纂修,清光绪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f nC5Q  
 Q!(qb  
江阴石桥赵氏宗谱,(清)赵汝明、赵汝洪纂修,清光绪二十八年诚有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十七~二十卷、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ri49r*_1  
@xr}(.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咸丰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P  
*t`=1Ioj  
武进西盍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禄保等纂修,清咸丰八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6v  
SqVh\Nn  
武进青山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赵育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崇敬礼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rnC<(f22  
P}vk5o'  
青浦县赵氏家谱一卷,(民国)赵鸿书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Kc`#~-`,(  
~n%]u! 6  
东莱赵氏家乘六卷,(民国)赵琪等纂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青岛永厚堂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5"\eys  
ooj^Z%9P  
东阳赵氏宗谱十四卷,清嘉庆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之一~三章、第六卷、第七卷之一~三章、第八卷之一~二章、第九~十卷、第十二卷之十四章。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G5zRe  
A s8IjGNs{  
东阳赵氏宗谱,(明)赵祖鹏纂修,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十一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uKkQ_p  
Hm_&``='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十一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一~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87hU#nVYh  
u4Z Accj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存第三~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 3R5p  
tA-p!#V<k1  
东阳赵氏宗谱十九卷,清咸丰七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五册,今仅存第二卷之一~五章,第三卷之六~十章、第十二~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gWVxX^)  
"O%xQ N  
东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五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_&G\b.9/  
%kiPE<<x  
南汇忠诚赵氏支谱两卷,(民国)赵锡宝纂修,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棣华堂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SYfvYY  
@;{iCVW  
南丰赵济川公支谱十卷,(民国)赵欣荣等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k E-+#p  
;h7O_|<%  
泉塘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8#15*'Y  
rTM0[2N  
泉塘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十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4lDoP{  
[HQ Bx`3TS  
泰兴延令赵氏重修族谱四卷,(清)赵明亮纂修,清咸丰元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 F3M= uz  
@8V~&yqq  
泰兴延令赵氏族谱,(清)赵明亮纂修,清道光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二~四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FY<77i  
@3I/57u<  
泰兴赵氏族谱四卷 (清)严类祥、严承恩纂修,清同治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N+ ^`  
/S&8%fb  
泰兴延令赵氏重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七册,今仅存第二~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NWa3`w  
2Jc9}|,  
桐庐孝泉赵氏宗谱六卷,(清)赵光寅等主修,赵尚桓等总理,清雍正十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1~f'4J  
2x dN0S  
连江赵氏族谱两卷,(民国)赵士松纂修,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香港赵扬名阁石印局石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lT~A~O  
Bwg\_:vq  
剡县剡北赵氏宗谱六卷,(清)赵德纂修,清光绪四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9/Ev]im|F  
Q XV8][  
剡县剡北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思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四卷上册、第五~六卷、第九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CG<qQz  
kw.IVz<  
浦阳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体元等纂修,清康熙六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7i> ()  
<OC|z3na_  
浦阳赵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清雍正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一卷、第四~五卷、第七~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dn)pVti_  
Vdz(\-}ao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四~六卷、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xrl jP$  
T|&2!Sh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八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四~六卷、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7Z?83C  
Mn=5yU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ue0 vP  
l^IPN 'O@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ma_0cZQ  
!j3V'XU#Zn  
浦阳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j!{j)-tS  
`37GVo4  
浦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c?;@{  
hao0_9q+  
无锡梅巷赵氏续修族谱十二卷,(清)赵时芬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敦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JlX ]\RLQ  
;!@\|E  
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清)赵寅薛、赵协卿纂修,清宣统元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0NSn5Hq  
a{h(BI^~  
湘阴赵氏族谱,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半部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七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tji,by#E/%  
71tMX[x  
湘乡月城赵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三卷,(民国)赵先钟等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今仅存第二~六卷、第八~九卷、第十三~十四卷、第十六~十八卷、第二十~二十一卷、卷首一~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V%D O  
l@*/1O)v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三卷,(清)赵兴梁等纂修,清同治四年爱敬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8"(z@T  
VP4t~$"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三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Y!(/<VI  
Vd<= y  
湘乡月城赵氏四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G^mk<pH  
GvzPT2E!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嘉庆九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C]8Pz?  
vWkKNB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同治十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四卷、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Fp)Zs{0  
_TPo=}Z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册,今仅存第十卷、第十二卷、第十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EhFhL4Xdn  
;W+-x] O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今仅存第二卷、第四~七卷、卷末。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3TorB~Y  
^n2w6U0  
义乌派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八~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C>i~ <`d  
z>0"T2W y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ZkIQ-;wx  
e"CLhaT  
暨阳南门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一百零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q^y"rw  
w?tKL0c  
暨阳兰壹赵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清)赵三衡纂修,清咸丰四年清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JzXxhk2  
/( V=Um^0  
暨阳兰壹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献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卷首。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0+zq<  
HUC2RM?FN  
暨阳檀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献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四卷、第六卷、第八~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T$V$  
lAk1ncx  
余姚赵氏宗谱二十二卷,(清)赵炳纲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yimIHzo  
`&_k\/  
余姚姚江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赵锡光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S'oBn^6  
a{*'pY(R0$  
诸暨赵氏清门宗谱二十三卷,(民国)赵宗渭、赵槐等纂修,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嘉会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4^zU)  
Ro]IE|Fv  
诸暨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麟振、赵理纂修,清嘉庆二十四年嘉会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六卷、第十~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R0mT/h2  
!7`=rT&  
诸暨专塘赵氏宗谱系图二十六卷,行传四十卷,艺文六卷,首一卷、末三卷,(民国)赵观光,赵汝卿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艺文卷第四~六章、卷首、卷末。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4VJzs$  
'eDgeWt/CQ  
诸暨专塘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赵观光、赵汝卿纂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1+tt'  
tW.>D;8  
诸暨专塘赵氏户册契据,著者待考,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9=~H6(m>  
O|OSE  
诸暨安俗赵氏宗谱六卷,(清)赵英增等纂修,清道光七年怀永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VWA-?%r  
@z$pPo0fW  
诸暨安俗赵氏宗谱八卷,(清)赵询梅、赵世浩纂修,清道光二十七年怀永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wdcryejCkr  
b!5tFX;J  
萧山浚仪赵氏玉牌世谱十四卷,(民国)赵庆昌等纂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fvI.cKiGP  
?V5Pt s  
兴化赵氏念初族谱不分卷,(清)赵恭生等纂修,清同治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99}pgY  
BV }(djx  
衡山赵氏荣祖房九修族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九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i^sDh>$J  
{b-0_  
缙云五云赵氏宗谱十八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七卷、第十一卷、第十三~十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iUxDEt[t*  
lNA'M&  
兰溪南阳赵氏行谱,(清)赵居朝、赵孔美纂修,清乾隆三十三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aew63  
oA!5dpNhU  
兰溪南阳赵氏行谱,(清)赵之辉等纂修,清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卷、第十一卷、第二十一~二十二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j [eZP  
KD%xo/Z.  
兰溪南阳赵氏家谱,(清)赵春涛纂修,清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五卷、第七卷、第九卷、第十五~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uCwdTan_  
>}dTO/  
兰溪南阳赵氏行谱,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今仅存第七卷、第十~十三卷、第十五卷、第十七卷、第十九~二十一卷、第二十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iioct_7,g<  
r3+<r<gs  
兰溪南阳赵氏家谱,(民国)赵贡准等纂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七~八卷、第十三卷、第二十卷下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_Hz~HoNU  
(TT3(|v  
兰溪南阳赵祠祀簿一卷,(清)赵纹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楮存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5@h!@R  
k%EWkM)?  
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九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R4#;<)  
2x-'>i_|g  
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第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g8%MOhg  
"-G&=(  
赵氏九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四十一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mDb-=[W5  
DY)D(f/&3  
上虞西华赵氏世谱不分卷,(清)潘普恩纂修,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L_tjcfVo  
{F;,7Kn+l  
上虞车略院赵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民国)赵朝梁主修,赵桂山编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hmc\|IF`  
Gh2#-~|cB  
上苫富峰赵氏续修宗谱八卷,(清)赵淞等主修,清同治四年日生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MB1sQReOO  
6,B-:{{e"  
上虞富峰赵氏续修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文杏棠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7raSf&{&6b  
9~=gwP  
上虞镇龙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赵长钦主修,胡类曾纂修,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文杏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7ci~gs  
FH4u$ g+  
上虞镇龙桥赵氏家谱六卷,(清)赵守愚纂修,清道光十年手抄本五册,今仅存第一~五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9qJ`q  
DTPay1]6  
上虞镇龙桥赵氏家谱八卷,(清)赵纂修,清朝时期手抄本四册,今仅存第一卷、第五卷、第七~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Yhe+u\vGs\  
<8f(eP\*F  
上虞甑山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赵
太平花坞街头赵氏宗谱八卷,(清)赵人宝等纂修,清光绪二十六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3$kF  
;GOz>pg  
太仓赵氏小宗谱五卷,(民国)赵封纂修,民国时期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F8=nhn  
XYfv(y  
分水凤市赵氏宗谱五卷,(清)赵大俅等纂修,清道光十三年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E,1V5  
DDeE(E  
分水凤市赵氏宗谱五卷,(清)赵采麟等纂修,清光绪七年沐恩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DC:)Ysuj  
C@gXT]Q 0}  
丹徒赵氏支谱两卷,(清)赵邦翰纂修,清光绪十二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OmH~lSO.  
<Kt3PyF  
丹徒古润洪溪赵氏重修族谱六卷,(清)赵紫瑜等纂修,清康熙二十八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S.<8<$  
`<fh+*  
丹徒大港赵氏分谱八卷,(清)朱炳煌纂修,清咸丰元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x=JX  
Is.WZY a  
丹徒大港赵氏重修分谱八卷,附四卷,(清)赵书金、赵祖培纂修,清光绪二十五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今仅存第一~六卷、第八卷,文集卷第一~四章。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b~0N^p[&%  
b=[?b+  
丹徒大港赵氏重修分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t =O:  
\f Lvw  
丹徒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二公裔下汉权美槐分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四册,今仅存第三卷、第五~六卷、第八卷。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k|E]YvnfG  
9'~- U  
丹徒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十三公裔下锦源分谱十卷,清光绪二十三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Ob<W/-%5tH  
*~VxC{  
丹徒大港赵氏裕昌分宗谱六卷,(民国)赵金龙纂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jQ?v@|1c  
5z/Er".P  
丹徒大港赵氏祥昌分宗谱六卷 (清)严类祥纂修,清同治七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WQePSU  
 Qo0H  
湖南益阳赵氏四修族谱十六卷首上下,(民国)赵云萼等主修,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琴鹤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pK&I^r   
v90T{1+M|4  
全国油麻村赵氏宗谱六卷,(清)赵龙生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fQLax  
34 AP(3w  
全国赵氏族谱四卷,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赵尔巽修,四川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南京大学图书馆。 !fkep=  
Ss ?CfRM  
河北满城玉川赵氏宗谱不分卷,(民国)赵述诚等修,1928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l#>dq"Y  
!sSQQo2Sv  
河北迁安泺阳赵氏东门统谱六卷,(民国)赵云路等修,1932年唐山泰石印局石印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S[:xqzyDg  
JcO08n  
河北丰润赵氏西门统谱七卷,(民国)赵庶蕃、赵春林增纂,1932年唐山同泰刷印局石印本七册。现收藏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6gO9 MQY  
uZ6d35MJ  
山西洪洞赵氏族谱二十卷,(清)赵晨等辑,清雍正四年(公元1826年)边贻斋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01?w|  
_Tm0x>EM  
山西洪洞赵氏族谱四卷,(民国)赵景宸汇编,1942年济南茂文斋印刷局铅印本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b%(6EiUA  
rjA@U<o  
山西阳林赵氏家谱,著者待考,清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手抄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 rx ~[Zs+*  
LwJ0  
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清)赵永连纂,复印清康熙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城厂镇九龙口村。 +RZ~LA \+  
]L_w$ev'  
辽宁本溪赵氏分清谱册一卷,(民国)赵永顺纂,191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堿厂镇厂西街。 eBW=^B"y+  
TvhJVVQ+?  
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民国)赵芳贵纂,复印本。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满族乡小市五七街。 (-yl|NFBw  
|WQ9a' '  
辽宁本溪赵氏谱册一卷,赵振铎纂。现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清河城乡清河村。 Ggm` ~fS  
Pi6C/$ K  
辽宁辽阳赵氏家谱,(清)赵宏恩辑,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赵氏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rj] E@W  
%CH6lY=lI  
上海忠诚赵氏支谱两卷,附一卷,(民国)赵锡宝编,1922年上海彩文协记印刷公司美术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Ur"za;%@  
(|h:h(C  
江苏宿迁县赵氏家谱四卷,(民国)赵培心、赵光启整理,1935年半部堂重修本,缺第四卷。现收藏在江苏省泗洪县公安局档案室。 >IvBU M[Rt  
JSVeU54T^<  
江苏兴化赵氏念初族谱不分卷,(清)赵恭生等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b5`KB75sbo  
?[1SiJT  
江苏南通崇川赵氏祚德堂宗谱不分卷,(清)赵国祯修,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KIN_e#  
I0w%8bs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重修宗谱不分卷,(明)赵邵颛纂,明朝时期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l6jG  
#BJ\{"b_}z  
江苏镇江润州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4F#%f#"  
[X"k> Sq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六卷,(清)赵紫瑜续修,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PZOORjF8A  
%$n02"@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增删构正重修家史八卷,(清)赵中道、赵克全续修,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rg)h 5G  
YmDn+VIg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二卷,(清)汪乾修,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Oxa5Kfpa  
F6&P~H  
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卷,(清)王文沼、赵明礼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缺第六卷)。 ;&mxqY8`'  
J|?[.h7tO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不分卷,(清)赵元勋等修,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cG(0q[  
D;C5,rN t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卷,(清)赵廷芝续修,清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十卷。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Q ffrU'  
d~/xGB`<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卷,(清)赵书田续修,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E6Q91Wz9f  
v C-[#]<  
江苏镇江梅巷赵氏宗谱八卷,(清)赵彦等修,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悼叙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vcV!K^M-  
YpiRF+G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清)赵方栋等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WQTendS  
^X$ I=ro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八卷,(清)赵沣、赵槭等修,清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XWc|[>iO  
 L2k;f]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八大分大二公支下屏翰分宗谱十四卷,(清)赵存高等修,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存第七~十四卷)。 Fu#Y7)r  
Bk@bN~B4  
江苏镇江洪溪赵氏庆三公支下分谱三卷,(清)赵念祖修,赵增复续辑,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7eTA`@v5A  
-v;iMEZ)  
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二卷,(清)赵时芬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美国十四册。现收藏在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F>p%2II/  
bBd*}"v^"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斗星分宗谱十二卷,(清)赵雨三主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3xc:Y> *`  
Z`e$~n(Bh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分谱六卷,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B(HNB\3u  
eW<!^Aer  
江苏镇江古润洪溪赵氏族谱十六卷,(清)赵明俊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zXESy4  
oXu~9'm$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第四大分仁三公裔下煜载分续修宗谱四卷,(民国)赵赓元纂,191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p]atH<^;K  
D| 3AjzW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文翕分谱十卷,(民国)赵蓉曾纂,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bYRQI=gW':  
+LvZ87O^~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族谱十四卷,(民国)赵文麟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k;9#4^4(  
^$^Vd@t>a  
江苏镇江梅巷赵氏重修宗谱十七卷,(民国)赵桐、赵衡辑,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惇叙堂木刻活字印本五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6Wcn(h8%*  
`\}zm~  
江苏镇江大港赵氏迁居住驾庄重修族谱十卷,(民国)赵治中主修,1927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G/^5P5y%@  
s2 t-T0;  
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两卷,首一卷,(清)赵楫等修,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ui:>eYv  
=&<$I  
江苏丹徒赵氏支谱两卷,(清)赵邦翰重纂,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 +BTNm66Z  
LxYM "_1A;  
江苏扬中赵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江苏省扬中县图书馆。 -p]`(S%  
j,V$vKP  
江苏丹阳赵氏宗谱,(明)廷桂编,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5mpDh  
Hi 0df3t  
江苏丹阳云阳赵氏重修宗谱六卷,(清)赵学曾重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 B7QtB3bn  
28L'7  
江苏丹阳云阳鸥溪赵氏家乘三十二卷,(清)赵佛纂,1942年榖诒堂铅印本三十五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R5~vmT5W  
C%7,#}[U/  
江苏省句容华阳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句容县夫王乡赵巷村。 1VM5W!}  
CjukD%>sde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分支小谱四卷,(清)赵味辛等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C{V{  
w*R-E4S?2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烈文辑,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卷。现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L]Da3  
u! FSXX<  
江苏常州观庄赵氏支谱二十一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 ]O ` [v  
NKh {iSLm  
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二卷,(清)赵昉等纂,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pNWp3+a'  
D;n%sRq(Z  
江苏常州寺庄赵氏宗谱十六卷,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YykCJJ ~@  
m =F@CA~C  
江苏常州赵氏近支人丁册,(民国)赵毓森编订,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石印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F7l:*r,O  
4^^rOi0  
江苏常州赵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oA%[x  
 nGd  
江苏武进焦溪河口赵氏族谱四卷,(清)赵端思等修,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v3 |  
Vatt9  
江苏武进西盖赵氏族谱十二卷,(清)赵洪良等修,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永思堂重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L:Eb(z/D  
&2igX?60  
江苏武进将林赵氏宗谱十卷,(民国)赵书文主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绵远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E;pT3; )  
&Qjl|2  
江苏武进韩区赵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民国)赵多荣等修,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Yk?q7xuT  
xvl  
江苏武进青山门赵氏支谱六卷,首一卷,(民国)赵靖修,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崇礼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KK$A 4`YoR  
Am4(WXVQ  
江苏无锡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夅重修,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ts>}>}@vc  
U:hC! t:  
江苏无锡赵氏黄桥支甘露世谱四卷,附赵氏,(清)赵士奎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0u2uYiE-l  
Ct+%  
江苏无锡锡山赵氏宗谱十四卷,(清)赵寅恭、赵协卿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Q@VnJ,  
g>P9hIl  
江苏江阴赵氏宗谱八卷,(清)赵洪等修,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1年)宝玉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LfXr(2u  
#q.G_-H4J@  
江苏江阴暨阳章卿赵氏宗谱三十卷,(清)赵晋封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四册。现收藏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R9G)X]  
L b;vrh;A  
江苏江阴暨阳南门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炜等序,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1?#9K j{ql  
utJVuJw:t  
江苏省常熟街上赵氏十修宗谱,著者待考,清朝时期手抄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第五卷。现收藏在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 w?W e|x3  
&ntP~!w  
江苏崐山赵氏家乘十六卷,(民国)赵诒琛等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1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山西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江苏省泰州市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图书馆、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江苏省昆山市图书馆、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_\MD,(  
#Y>%Dr&  
江苏崐山浦阳赵氏家乘十卷,(民国)赵诒琛等跋,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JBEgiQ/  
v&b.Q:h*'  
江苏崐山新阳赵氏清芬录三卷,(民国)赵诒琛编,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义庄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ENx@Ex  
.4C[D{4  
江苏崐山赵氏清芬录再续题辞,(民国)赵诒琛编,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WC^s  
Ei9_h  
江苏太仓璜泾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封补修。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O? Gl4_y  
}EedHS  
江苏赵氏支谱十二卷,(清)赵书、赵祖培修纂,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h/ X5w4  
4Ay`rG  
浙江杭州武林赵氏家乘一卷,(清)赵德蝰修,手写本一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vFqe,Z  
5qd_>UHp  
浙江杭州赵洪氏宗谱附祖先坟墓碑记图考不分卷,(民国)赵洪绳武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铅印本一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C/L5cZ]J  
Xb=2/\}|f  
浙江建德凤市赵氏宗谱五卷,(清)赵埰麒纂,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沐恩堂活字木四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SLdN.4idK  
g5tjj.  
浙江萧山赵氏庆源类谱五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王言重修,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手抄本。现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今仅存卷首、第一卷)。 MX!u$ei  
.3lGX`d{  
浙江萧山赵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清)赵引修编,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追远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J QWfGwR  
OUEI~b1  
浙江宁波四明赵氏宗谱九卷,首两卷、末二卷,(清)赵有深、赵有和等纂,清同治八年(公元1896年)乐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hLb;5u&!kW  
L([E98fo  
浙江宁波四明赵氏宗谱十卷,首两卷、末二卷,(清)赵有丁、赵毓麒等纂,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乐善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L|&'jH)  
6!P`XTTE  
浙江宁波镇北赵氏宗谱六卷,(民国)赵学晋、赵有信等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积善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保管所 gks ==|s.  
o4$Ott%Wm  
浙江余姚宋溶仪赵氏庆源图不分卷,(清)赵霈等重订,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z9[[C^C  
mw_ E&v  
浙江余姚溶仪赵氏玉牒世谱十二卷,(清)赵维善等修,清咸丰十年(公元1861年)孝思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9]jSq5  
] /+D^6  
浙江余姚涫仪赵氏族谱十一卷,(清)赵惟善重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江楼祠活字本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6xoq;=o  
.-0%6] cFD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玉牒世谱十四卷,(民国)赵庆昌等纂,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q_ %cbAcD  
DdSSd@,x*  
浙江余姚濬仪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PmR*}Aw  
~9=aT1S|  
浙江余姚长冷溶仪赵氏续修宗谱二十二卷,(清)赵炳纲续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卷,(清)赵东林、赵风珊续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Xl_Uz8Hp  
^j)BKD-  
浙江余姚姚江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民国)赵正标、赵全序等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铅印本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LfLFu9#:w  
?!VIS>C(  
浙江慈溪鸿庄赵氏宗谱,(清)赵一荣、赵思前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爱日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Avlz=k1*  
S8, Z;y  
浙江奉化赵岙赵氏宗谱不分卷,(清)孙丹枫修,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写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Y=WMNy  
f:B>zp;N  
浙江奉化白水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时期重修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evA/+F ,&  
L6Wt3U`l  
浙江象山灵严赵氏宗谱四卷,(民国)赵永绣纂,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残本。现收藏在浙江省象山县文物管理局。 !QI\Fz?  
}N0Qm[R  
浙江绍兴山阴华舍赵氏宗谱十八卷,(清)赵寿祺辑,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萃涣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0isO  
v[plT2"s  
浙江绍兴山阴华舍赵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赵瑲、赵德基编,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萃渔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rNjn~c  
km^^T_ M/  
浙江绍兴绍县天乐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赵启英修,赵允孚纂辑,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庆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 N) W2  
wn_b[tdxq  
浙江诸暨清门福泉赵氏宗谱十二卷,(清)赵伟猷等编辑,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永思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S0Kh"A  
/kt2c[9  
浙江诸暨莼塘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炳文等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70年)敬睦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OGl$W>w1  
z'uK3ng\hH  
浙江诸暨暨阳柴严赵氏宗谱十六卷,(清)赵子鼎编辑,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孝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南开大学图书馆。 ^c:Fy+fb  
L\y;LSTU  
浙江上虞富峰赵氏续修宗谱八卷,(清)赵淞续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日生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YRuwp L  
#j *d^j&  
浙江上虞镇龙赵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赵长钦修,胡显曾纂,1930年文杏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E ;<l(.Ar  
|&Ym@Jyj  
浙江嵊县剡溪赵氏宗谱不分卷,(清)赵伯周纂,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4lBU#V7  
7O, U?p  
浙江嵊县剡城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五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图书馆。 @:KJYm[  
lkBdl#]9  
浙江嵊县剡城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四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文物管理局。 6P';DB  
!ET~KL!  
浙江嵊县剡源三石赵氏宗谱十一卷,(清)赵智间修,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Ox@sI:CT  
435;Vns\n  
浙江嵊县剡城赵氏宗谱六卷,(民国)赵礼宗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现收藏在浙讧嵊县文物管理局。 ezMI \r6  
q=#} yEG  
浙江嵊县赵氏宗谱七卷,首—卷、末一卷,(民国)赵佩蓉修,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一卷。现收藏在浙江省嵊县明溪乡湖头村。 3}/&w\$  
TsGE cxIg  
浙江兰溪南阳赵氏宗谱五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有五部)。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高潮乡。 HTyLJe  
xa pq*oj  
浙江兰溪南阳赵氏宗谱六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灵洞乡(其中一部缺第二卷,另一部缺第五十六卷)。 aG 92ay  
I:d[Q s  
浙江兰溪南阳赵氏行谱五十二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木刻活字印本(有三部)。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Yl.0aS  
Rh>}rGvCUN  
浙江兰溪永昌赵氏宗谱十六卷,(民国)赵阿赞、赵植西等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永昌乡。 oI#a_/w  
'_$uW&{NI  
浙江东阳巍山赵氏宗谱七十二卷,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巍山镇三村(缺第四卷)。 e A}%C.ZR  
EMc;^ d  
浙江东阳赵氏家乘,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五~二十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东阳县六石乡西厚里村。 V$uk6#  
LbII?N8`N  
浙江常山赵氏宗谱两卷,(民国)赵伯安增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招贤乡汪家圩村。 JXj8Br?Z@  
X~xd/M=9^  
浙江临海宋赵重修族谱一卷,(清)张余纂,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手写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p9i%i  
-!8(bjlJ&  
浙江临海台临赵氏宗谱四卷,(民国)赵嵩望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GXu 5 8  
k'PQ} ,Vb  
浙江沮岭关屿赵氏房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市博物馆。 \-*eL;qP  
"p3_y`h6+  
浙江仙居赵王合谱六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现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A$WZF/x  
5ZY)nelc  
浙江仙居赵王合谱,著者待考,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九卷。现收藏在浙江省临海县博物馆。 "3F;cCDv]  
|/ }\6L]  
浙江缙云北坑赵氏宗谱三卷,(民国)赵桂林总理,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省扛缙云县方溪乡北坑村。 &5t :H 8b  
fj,m  
浙江缙云赵氏总祠志四卷,(民国)赵学斋、赵喜清等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voe7l+Xk  
z}Jr^>  
浙江缙云天水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六卷。现收藏在浙江省缙云县档案馆。 )$Z(|M4  
5y4u5Tm-%  
安徽宿县赵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赵志淦主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Vga-@  
;pRcVL_4  
安徽灵璧赵氏家乘十卷,(民国)赵安润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安徽省灵璧县档案馆(缺第四卷、第七卷、第九卷)。 cyd~2\Kv~  
v$w++3H  
安徽旌德旌阳赵氏宗谱十卷,(民国)赵宗琦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九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l)+:4N?iVv  
]qw0V   
安徽桐城赵氏支谱十二卷,末一卷,(清)赵后亿等修,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明德堂活字体十三册。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GHCjQ  
#^mqQRpgq  
安徽桐城桐陂赵氏宗谱二十八卷,首一卷,(清)赵立方街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明宗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今仅存第六~十六卷。现收藏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大连市图书馆、台湾省、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msk/p>{O  
yFpySvj }  
安徽桐城赵氏宗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赵绍康、赵国祥等重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cBEHH4U  
RazBc.o<  
安徽怀宁武陵赵王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王绳武等修,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忠恕堂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v:d9o.h  
MEU[%hty_  
安徽怀宁赵王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王璧成、王脱颖纂,194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三册。现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 8B@J Fpg^  
4MX7=!E  
安徽贵池龙坦赵氏宗谱二十五卷,(清)赵世标等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日本、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Fx&)kegTo  
k|#Zy,  
福建漳州赵氏族谱,(民国)赵守旺序,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手抄本。现收藏在台湾省。 2z-$zB<vyw  
C ktX0  
江西南昌赵氏族谱,(清)赵学积修,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S OI)/u  
U_*3>Q  
山东淄博淄川胡氏族谱四卷,(民国)胡永年纂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般阳顺和堂石印本。现收藏在山东淄博市博物馆山区图书馆。 R HXvee55  
I{<;;;a  
山东益都青郡赵氏宗谱不分卷,著者待考,手写本四册。现收藏在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0N.=R  
O*4gV}:G  
山东掖县赵氏家乘二十六卷,(民国)赵琪等辑,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永厚堂铅印本十六册。现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山东省掖县档案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uT^Nn9L=  
{9'hOi50  
fOJj(0=y  
,0.|P`|w  
3.族谱: FSVS4mtiX\  
6yp+h  
北京地区一部,即密云天水郡赵氏族谱。 UMv"7~  
!HvGlj@(|  
河北地区三部,即满城的玉川赵氏、迁安的泺阳赵氏和丰润赵氏。河北的三部中就有两部是统谱。 v=j>^F Z  
)2#vhMpdN  
山西地区三部,其中洪洞赵氏有二部,阳林赵氏一部。 /XjN%|  
'G52<sF  
辽宁地区五部,其中本溪赵氏四部,辽阳赵氏一部。 }z8{B3K  
@pTD{OW?  
上海地区一部,即南汇忠诚赵氏。 OuMco+C  
xGwTk  
江苏地区五十八部,其中以江苏大港赵氏、常州(包括武进)赵氏、锡山赵氏、江阴赵氏,丹徒赵氏、昆山赵氏为主,其他尚有宿迁赵氏、兴化赵氏、南通崇川赵氏、扬中赵氏、丹阳赵氏、句容华阳赵氏、常熟赵氏、太仓璜泾赵氏,或一部,或二部。 MJy;GzJ O  
mx:J>SPA8  
浙江地区四十九部,其中有三部谱左右的是杭州武林赵氏、宁波四明赵氏、余姚浚仪赵氏和姚江赵氏、绍兴山阴华舍赵氏、诸暨清门福泉赵氏、嵊县剡城赵氏、兰溪南阳赵氏、缙云天水赵氏,其他尚有建德风市赵氏、萧山赵氏、慈溪鸿庄赵氏、奉化赵岙赵氏、象山灵岩赵氏、上虞富峰赵氏和镇龙赵氏、东阳巍山赵氏、临海的台临赵氏等。 >6*(}L9  
iTj"lA  
安徽地区九部,主要是桐城赵氏、怀宁赵氏、旌德赵氏和贵池龙坦赵氏。 m(8jSGV  
cWgbd^J  
福建地区一部,即漳州赵氏族谱。 -3C* P  
I{`KKui<M  
江西地区二部,分别是南昌赵氏和铜鼓赵氏。 #citwMW  
cmwzKu%  
山东地区十四部,其中有益都青郡赵氏、黄县东西支赵氏、金乡赵氏、德州赵氏、城阳赵氏、莱阳赵氏、琅琊赵氏、掖县赵氏等。 C1ZFA![  
)ZS:gD  
河南地区四部,分别是鲁山楼张赵氏、项城赵氏、郏县赵氏、渑池赵氏。 I ybl;u  
 aX>4Tw  
湖北地区二部,为武昌赵氏和新洲赵氏。 a}5vY  
C5:dO\?O  
湖南地区二十二部,其中湘潭中湘赵氏、湘乡赵氏、邵阳赵氏各四部,宁乡赵氏和衡山赵氏各三部,益阳赵氏和安化赵氏各一部。 9J-!o]f .b  
pO-s@"j]  
广东地区十五部,其中新会赵氏占有九部,其他有番禺赵氏、斗门赵氏、台山赵氏、开平赵氏等。 [I+)Ak5  
[#STR=_f  
广西地区一部,为平乐天水赵氏。 `&|l;zsS  
?c=R"Yg$  
四川地区五部,分别为蒲江赵氏、绵竹赵氏、内江赵氏、蜀南宜宾赵氏和温江赵氏。 Ru  vG1"  
Y1U"HqNl*  
云南地区七部,主要是大理太和赵氏和腾冲赵氏。 Q C\,  
&G7)s%q  
甘肃地区二部,一为天水赵氏,一为庄浪赵氏。 }0Kqy;  
Q[ 9rA  
-NflaV~  
`%mBu`A  
4.家规: 3@Zz-~4Td  
o+X'(!Trw  
如楼张村赵氏有《家规纪略》,文载:“男自八岁入塾,以三十为率……农时散而归田,农隙即复入塾。越三十,已成名者或入庠或中式,各营相当之务;各就其才之所近使任一职,或领农工或治圃事,或料厨事或守客厅。暇时习书史、业歧黄,家长俱不之问,惟不得玩好无益事业……事无闲人,人无暇时。有不遵家规者,由家长召集族人共同斥责。若卑幼或有过失,则告于各主,令其约束。” ^7s6J {<  
Z:B Y*#B  
"13 :VTs[5  
6ImV5^l  
c@o/Cv  
MBYD,v&  
1(;33),P8  
zk 'e6  
七.字辈排行 Ppb2"Ik  
GLKN<2|2@y  
资阳赵氏字辈:旧派:“尤宜孝思彦荣止启民天立志希先哲敦修尚世贤”,已废;新派:“剑垂徵远大继述定昭宣盛德乡邦仰芳名□策传”;现遵新派:“祖训良昭显家传善继承文章诒盛业功德振芳声”。 f s"V'E2a  
+$mskj0s  
湖南益阳赵氏琴鹤堂字辈:旧派行:“万学成世正永远立朝纲忠良维国本祖德发祥光”;新增派行:“大啓崇先绪鸿章锡庆长贤能开鼎甲盛烈佐隆昌”。 ?L#SnnE  
T#^6u)  
西平赵氏字辈:“仲才恭凤之天良景成增殿启从名圣尊严宜思齐高远庆咸若熙甫昭封题传世振兴荣福善尽登昌观君培惠儒文理济函光锦琳育升茂桢廉贺卫襄硕权宏志顺英敏贵端刚”。 &lfF!   
qF6%XKbh=  
山西沁水赵氏字辈:老字派为:“忠和树德孝友传芳”。 [c!vsh]^  
b!HFv;^N  
天水堂赵氏字辈:同治辛未年重修版老派字号为:“以洪壬万庭为子若卿成荫必望显单立良应之文”。续派二十字号:“添心常祜善人贵自光宗世业开宏远英华庆国隆”。 K$vRk5U  
`V_/Cz_}D  
慈溪鸿庄赵氏字辈,号《百代歌》:“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顺昌期崇隆尊显和易纯熙圣神文武卓荦英奇温良恭俭仁敬孝慈持行瞻视动作威仪纪纲法度礼乐书诗切磋磨琢学问辨思格致诚正修齐平治疑丞辅弼明听翼为周召伊傅稷契皋夔勋劳阀阅锤鼎常旗衣冠俎豆”。 ^A<.s_  
Fl>j5[kLZ  
资料有待补充。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8-07-27
姓氏略考--赵
八.楹联典故 l$NEx0Dffz  
LPClE5  
1.四言通用联: (nG  
C$ 5x*`y  
金城标美;玉池流徵。上联指西汉大将赵充国(公元前137~前52年),武帝时以假司马朋二师将军击匈奴有功,拜为郎中。西羌叛,充国时年已七十余,受诏至金城。招降,击破先零,罢兵屯田,寓兵于农,为后人所宗。下联指唐僖宗(公元874~889年在位)时进士赵光逢,以文知名,时人称其方直温润,谓之玉界尺(池)。 mE1*F'0a  
m;|I}{r  
日联冬夏;雪梦罗浮。上联典说春秋时期的贾季称赵衰为冬日之日;赵盾为夏日之日。下联典说隋朝时期的赵师雄在冬日过广东罗浮山遇一美人共饮,醉卧而醒,见身边乃梅树一株。 qIl@,8T  
0n%`Xb0q  
中令世泽;半部家声。上联典说宋朝时期赵普尝为中书令。下联典说相传其有“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半部佐太宗致太平”之说。 $0 )K [K  
tBt\&{=|D  
风高琴鹤;图绘麒麟。上联典说宋朝时期的赵抃政清廉简易,知成都,以一琴一鹤相随。下联典说西汉时期的赵充国,图像麒麟阁。 H Zc;.jJ  
[F e5a  
系承造父;望出太原。全联典说造父为顓顼帝裔孙伯益十三世孙。 :7maN^  
fu/v1~X  
投书饮泣;留履遗爱。上联典自晋朝时期的赵至,少时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乃投书饮泣曰:我小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勤苦。下联典自明朝时期的赵豫,官松江知府,及去,老幼攀辕,留一履以志遗爱。 nX~sVG{Q  
VrHFM(RNe  
图麟世泽;金城标美。上联典说汉朝时期的赵充国。下联典说宋赵抃。 Pp?J5HW  
6+>q1,<  
派衍天潢;家传清节。上联典自赵匡胤为北宋开国皇帝。下联典用北宋时期的赵抃,卒谥“清献”。 %@LVoP!@!  
yB&s2J  
箕骑天上;丝绣平原。上联典自南宋时期的赵鼎,自题铭旌曰:“自骑箕尾归天上,乞作山河壮本朝。”下联黄自赵胜,号平原君,礼贤下士。唐朝时期的李贺有诗云:“买丝绣作平原君。” +Oo>V~  
f"S^:F0  
冀州世泽;天水家声。上联典出赵氏来历,西周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去西方巡狩(传说去会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因徐偃王反叛,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得以大破徐偃王,造父被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古代称冀州。下联典出赵氏郡望为天水郡。 vU::dr  
.(D-vkz'  
2.六言通用联: >%t"VpvR  
Fq:BRgCE  
手持半部论语;胸罗数万甲兵。上联指宋朝太师赵普,字则平,蓟人。初事太祖为书记,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太宗时拜太师,封魏国公。历相两朝,决事如流。太祖劝以读书,自是手不释卷。尝谓太宗曰:“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跪陛下致太平。”卒封韩王,谥忠献。下联指南宋名相赵鼎,字元镇,闻喜人。崇宁进士,对联策斥章淳误国,随高宗南渡,累官殿中侍御史等,陈四十事,协心以图兴复之功。有《忠正德文集》。 (wkeo{lx  
jCkYzQUPz  
但愿民安若堵;何妨署冷如冰。全联为清朝康熙进士、文学家赵申乔(公元1644~1720年)自题联。 4vF1  
JHBX'1GQa  
古为帝王华胃;今有琴鹤世家。上联典指宋朝皇帝后裔。下联典出宋朝殿中侍御史赵抃,清贫如水,只有一琴一鹤。清朝赵翼《奉命出守镇安诗》:“剧郡剑牛觇吏绩,傅家琴鹤本官箴。”现代无产阶级革命家赵世炎故居中堂门额匾上书有“琴鹤世家”四字,即本此。 I'm.+(1m,  
{wVj-w=<W  
3.七言通用联: 4CCtLHb  
lcO;3CrJ!  
常山骄子英雄胆;松雪道人绝妙书。上联指三国蜀名将赵云(公元?~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累迁镇军将军。有“子龙一身都是胆”之誉。下联指元朝杰出的书画家赵孟复俯(公元1254~1322年),号松雪道人。 <A"[Wk  
vr/*z euA  
建宋兴邦为雄主;工书擅画洵名家。上联指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涿州人(今河北涿县)。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公元960~976年在位。下联指指元朝书画宾赵孟俯。 SA!P:Q?h  
4E:kDl*@  
跨虎执鞭号元帅;舍身抗日称英雄。上联指相传赵公明,秦时得道于终南山,道教尊之为“正一玄坛元帅”,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手执铁鞭,身跨虎,故又称“黑开玄坛”。据说,他能驱雷役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求财如意,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下联指革命烈士赵一曼(公元1905~1937年),四川宜宾人。1936年10月与日寇英勇作战中受伤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坚贞不屈。1937年7月5日在央珠河(今黑龙江尚志)被杀害。 q.I  
3;v%78[&P  
发棹唱持楫请命;推针绝绣帛成图。上联典指春秋晋朝时期的赵简子。下联典指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夫人赵氏。 NW?.Ge.!P  
4Kl{^2  
4.八言以上通用联: O> .gcLA  
&-R(u}m-F  
江上飞云不来北固;湖连沧海欲向东游。全联为清朝书画兼篆刻家赵之谦(公元1829~1884年)撰书联。赵之谦,浙江会稽(今绍兴)人,有《梅庵集》等。 NLnfCY-h  
/u&{=nU  
灵爽永护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山河。全联指三国时蜀国将领赵云(公元?~229年)庙联,赵云庙,史称子龙庙。赵云,字子龙。 pXap<T  
))9w)A@  
积善有徵,受德之估;笃心自守,与道合符。全联为清朝金石学家赵魏(公元1746~1825年)自题联。 =]F;{x  
#^i.[7p  
虽有周亲,不如我同姓;谁为宋远,率乃祖攸行。上联指赵氏始祖得率于周穆王,赐以赵城。下联指宋朝开国皇帝姓赵。本联为赵氏宗祠联。 ,'}qLor  
=}pPr]Cc  
乃祖曾将半部论语治天下;后人当以千秋俎豆祭堂前。全联指宋朝太师赵普,字则平,蓟人。初事太祖为书记,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太宗时拜太师,封魏国公。历相两朝,决事如流。太祖劝以读书,自是手不释卷。尝谓太宗曰:“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跪陛下致太平。”卒封韩王,谥忠献。 kZU v/]Y.  
QA"mWw-Ds  
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门迎珠履,平原之声誉昭宣。上联指西汉时颖川太守赵广汉(公元前?~前5年),执法不避权贵,迁京兆尹,后被杀。下联指战国时平原君赵胜(公元前?~前251年),任赵相,有食客数千人。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秦军围困赵都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三年,后向魏、楚取得求援,击败秦军。 S`t@L}  
.z6"(?~  
门迎珠履,平原之声誉昭宣;陛锡铜符,京兆之风裁夙振。上联典自战国时期赵平原君赵胜,养士三千,下联典自皆着珠履。西汉·赵广汉,迁京辅都尉,守京兆尹,廉明有威。 sgxD5xj}4  
m]"13E0*x  
八百年聚族于斯,宋室同传宗室表;二千石分符到此,明州来拜润州祠。此联采用江苏省镇江赵氏宗祠联。 , b;WCWm  
Ro:DAxi @L  
定天下致太平,除非汉祖唐宗,谁堪伯仲;说本来论当世,好似巨川大日,各自东西。此联为赵氏宗祠联。 '2=$pw  
/$Ca }>  
祠溯南迁,踵世爵八传,有农部高文、太常恩敕;门开东向,俯平原三面,见榜山叠翠、剑海回澜。此联采用云南省剑川赵氏宗祠联。 9Z!|oDP-  
:41Ch^\E  
5.典故、趣事: u,&[I^WK`C  
[PP &}.k4"  
一意孤行:汉武帝时有两个官吏,一个叫赵禹,一个叫张汤,他们都位居九卿,而且是好朋友,但是他们的为人处世的做法却截然不同。张汤为人狡诈多变,赵禹为人忠朴廉洁,赵禹做官以后,门下一个食客也不招揽,就是公卿去拜访他,他也一概婉拒,有人托他办事,他也一律谢绝,所以人们称他是:孤立行一意而已。即执意地按自己的意志办事。后来,人们把“孤立行一意而已”简化为“一意孤行”,用来表示办事时,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而谢绝别人的意见。现在用它来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意思独断专行。 tmVGJ+gz  
E9 6` aF{]  
利令智昏: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四十多万。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四十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W^8MsdM  
(Rs052m1  
指鹿为马:秦始皇驾崩时,宦官赵高和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串通一气,假传圣旨,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大公子扶苏下台,改立胡亥继承帝位。胡亥做了皇帝,即人们所说的秦二世。由于赵高帮助胡亥称帝出了大力,所以胡亥拜赵高为丞相。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并不满足,还打算篡夺帝位,但是又害怕大臣们反对,于是便想先试一下自己的威信。一天,赵高趁文武百官朝见秦二世的时候,特地叫人牵一只鹿献给秦二世,并当着群臣的面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了笑说:“丞相弄错了,把鹿说成马了。”赵高没有理他,高声地问大臣:“这到底是马还是鹿?”群臣们有的畏惧赵高而不敢言,有的直言为鹿,有的为了计好赵高就歪曲事实跟着说是马。过后,说实话的人全被赵高杀死了。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概括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