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45阅读
  • 3回复

邻水余氏族谱:一个家族的编年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3-16
   1716年清朝康熙季年前后,余氏日字辈兄弟17人,由花州乳源县乳源乡先后入四川邻水。福城后日卿居东门文庙后,日全居北门姚家坝,另有日始、日广福信后日监(师权之大子)居牟家坪,日舒居三尖子(余家山),日连居西门塔堰坎下大屋基,日清居北门外祝滑沟。繁衍后代至今,家族已约有3万人之众。 i 1{Lx)  
^^O @ [_  
  2004年11月11日,沉沉的乌云渐渐地暗淡着没有太阳的天空,在修复中的湖广会馆,几十道闪光灯几乎同时在余万启眼前闪亮,记录下老人捐献余氏族谱的感人一幕。 -{^IT`  
[X"F}ph  
  “水木之思兮,悠而远;骨肉之情兮,深而沉。” - s}  
mw[  
  家谱,是一个家族生命延续的档案,“按照规矩家谱除了本族人,密不可宣”。但当余万启在报上看到市里修复“湖广会馆”,鼓励市民踊跃捐献记录那段历史的见证物时,思忖再三终于决定将自己保留的这本家谱原迹捐献出来。余老先生说:“作为移民的后裔,我有义务让后人通过家谱从一个侧面了解那段历史。” b `7vWyp  
,bLHkBK  
   d"P\ =`+  
编修家谱两地共寻亲 U)PNY  
;?*`WB  
"L(4 EcO@  
  说起余氏家族和这部余氏家谱的诞生,余万启先生感慨万千。 O]XdPH20  
|U GmIm%  
  嘉庆庚申辛酉年间(1800-1801年),余氏广东族人添修宗祠,刻了族谱送到各省余氏一族。这是余氏家族最早的家谱。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广东族人将余氏族谱中的三派合并为一派,新添加了二十辈的余家后代入族谱。这次修谱后,广东族人送族谱到四川邻水时,巧遇余氏族亲后代余才敏先生。当时余才敏先生正欲赴广东寻根访祖,并且也正在为编纂余氏家谱做准备。广东族亲闻讯惊喜不已,于是重庆、广东族亲决定携手共同编纂这部余氏家谱。1年后,余才敏主持编写了第一套入川后的家谱。民国29年,即1940年,余氏家族又编写了距第一套家谱90年后的第二套家谱,全套五卷,采用石版印刷。这便是余万启捐献的那套家谱。 &?#,rEw<x  
-$@$  
  1998年,在邻水县牟家坪名医余远祥、进修校余代扬等的联名倡议下,开始了余氏家谱的第三次编撰。他们派出 12个人负责登记1940年以后即入川第二次修家谱后出生的家族成员。为了家谱的完整,他们给广东韶关市乳源县民政局寄去家谱寻找余氏后裔。碰巧的是,他们找到的第一个后裔正是在民政局工作的余保华。余保华积极参与到邻水余氏族谱续修工作中,他帮助找到了当地其他的余氏子孙,寄回了广东最新的余氏家谱及余氏联名信:通过寄去的家谱,知道了自己的家族在四川发展的情况,也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血脉来源。你们邮来的家谱经结合我们这里编辑的“余氏族谱”查找,你们那边是属太一公(余珊)派下(生六子)的第四子斌公属下的裔孙,系现在的韶关市乐昌市(县级市)梅花镇石代村(上下村共2 30多户)移居到四川的子孙。我们广东所修辑的“余氏族谱”是局限于与深源村太一公门下为中心的附近周边六位(瑞、照、琳、斌、周、聪)太公的部分,其他较远的省、市无法收辑齐。 <3 b|Sk:T  
`.Oj^H6  
  “邻水余氏族谱”历时三年,终于编撰完毕。这套族谱分上下两册,溯源追流,记录了余氏入川后的血脉来源。 rzR=% >  
\o&\r)FX  
  2002年的清明节,重庆、四川、广东余氏族亲几百人,组织了一个寻亲团,在四川省邻水县举办了隆重的家谱问世仪式。 -w[j`}([P9  
vxey $Ir  
余氏起源兄弟俩入川 ^PNE6  
]uikE2nn  
p#]D-?CM)  
  据《余氏家谱》记录,余氏一脉至有熊氏(黄帝)传三子元嚣,元嚣传挢元,挢元传帝,约公元前1970年传至1 4世汤叶,约公元前1180年30世传至周文王,文王封武王三子叔虞于晋,叔虞传30余世约公元前657年至由余,当时秦穆公封由余为余姓,后经数世传至端,端传数世约618年至钦,钦传数世约875年至一世祖寅。 EJ%Kr$51K  
2j*+^&M/  
  一世祖寅在唐僖宗时(约公元875年)居福建泉州同安县新安村十五子山。二世祖因黄巢起义和公元907年前的五季海寇之变迁法州分宁,迁浙江钱塘,迁广东绍云(韶关)曲江县拔萃坊。善宝祖时还迁至闽汀上杭沈孟里青石街,生珊祖 (太一郎)三兄弟,到明朝成化元年太一朗之妻携六子于1465年复移居闽鄂花州乳源县深源乡。二年后斌、周随母兰氏搬到离乳源县城120里之梅花镇石代村,聪随母黄氏迁至湖广宜章县马头下。1716年清朝康熙季年,日字辈17人同时入川邻水。福城后日卿居东门文庙后,日全居北门姚家坝,另有日始,日广;福信后日监(师权之大子)居牟家坪,日舒居三尖子(余家山),日连居西门塔堰坎下大屋基,日清居北门外祝滑沟。 +1te8P*  
LU7ia[T  
P 2j"L#%  
余日舒思乡情切 h@^d Vg  
mh4<.6>5  
y3,'1^lA  
  余万启这系的祖辈余日舒,号仪山,是余氏斌字辈祖先的第八代子孙余师权的第三个儿子。康熙13年(1674年 )出生在广东省乳洲府乳源县乳源乡。明末清初,征战频繁,四川人口锐减。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采取措施,移民填川。1716年,42岁的余日舒带着一家六口(老婆杜氏、18岁的大儿子大震、10岁的大儿媳林氏、15岁的二儿子大霈、11岁的二儿媳梁氏)到了四川,在邻水县牟家村落户。通过自己的努力,余日舒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买下了山尖子的田产,雍正3年(1725年)又买下了落家嘴的土地。 4P>4d +  
Qw,{"J  
  离开家乡20年后,六十多岁的余日舒对家乡的思念一天比一天深切。他感觉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常常一个人站在屋前,仰头望着南方,一望就是老半天。终于有一天晚上,当一家人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这个一家之主说:“明天早上我自己回广东。”那晚余日舒睡得很香,好像又回到童年时光,由母亲哄着沉沉睡去。 wqZ*$M   
kdam]L:9  
  第二天,余日舒起了个大早,背上妻子杜氏准备好的行囊,回过身看了自己住了20年的牟家坪最后一眼。晨曦中余日舒能很清楚地辨认出自己的两处产业:山尖子和落家嘴??这是余日舒背井离乡辛苦20年的成就,是他无愧于余家列祖列宗可以挺起胸膛做人的资本。当然,他还为余家留下了两个儿子,大震和大霈。 Hy*_4r  
-Y{=bZS u  
  那时候交通落后,从四川到广东韶洲府又一路崎岖,余日舒独自一人历时数十日,步行数千里,终于回到了阔别20 年的故乡。来到父母和祖先的坟前,余日舒老泪纵横,感慨万千。在家乡,余日舒恭恭敬敬地去探望了叔父,又逐个拜访了多年不见的亲友。在家乡呆了大概三年的时间,余日舒才恋恋不舍地从广东启程返回四川。但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哪能再次经得颠沛之苦,在路上一个叫石竹厅的地方,余日舒病故身亡,享年六十五岁。 b}C6/ zW  
'1Z3MjX  
   /&eF,4  
余才敏商业奇才 (9A`[TRwi  
DEFh&n  
pn._u`xMV  
  到了余氏第36代,余氏家族逐渐兴旺。余才敏是那一代的典型人物。 @8$3Q,fF(  
c9<&+  
  余才敏靠经营桐油起家。当时桐油的用处很多,主要是生火,做成油灯或浇在火把上延长燃烧时间;桐油烧出来的烟灰还可以做墨;用杂木箍制的澡盆、脚盆为防腐防漏,都要用桐油漆上几遍。靠着桐油,余才敏在短短的三个月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w%W A&"W  
OpT0V]k^"9  
  接着,初战告捷的余才敏到西充买丝,到巴县贩卖。由于“善观行情,精于计算”,在几次贩运后获得了空前的利润。有了不少本钱的余才敏随后把眼光投向了投入更高但获利也更丰厚的冶金业,他邀人合股开矿炼铁。最开始铁厂生意很红火,但市场行情就像风云一样变幻莫测,铁厂生产出的生铁开始大量地积压,工厂资金周转不灵。偏偏在这时候,与余才敏合股的股东抽走股金,铁厂陷入了困境。就在这时,绵州发生了大规模的水灾,灾后重建需要大量的生铁,铁价上涨,余才敏乘势出手,把积压的生铁变成了现钱,又利用这些钱扩大生产,最终将自己的事业发展到了最高峰。 {R{Io|   
h5>38Kd  
  富起来的余才敏谨遵土地是根本的祖训,在罗锅、幺滩等地买下大量土地,整个邻水几乎都是他的地,一年收租要收两万多担的谷子。更重要的是,富起来的余才敏在邻水大规模地修桥铺路,大大方便了当地的群众,邻水当时的县官亲自为他修的桥剪彩,满清朝廷甚至因此赐给他一个八品官位。他还把自己在黑岩的产业赠给丧夫的伯母,让她抚养孩子长大。又把自己在芭蕉的产业送给穷得过不下去的堂侄经兰,让他能够好好生活。 7K\H_YY8#  
rQ!X  
c~=yD:$  
余万启安享晚年 K7 N)VG  
C $r]]MSj  
kpU-//lk+  
  余万启先生这代是余氏第40代,今年已经70岁。他16岁离开邻水到重庆大学预科班读书,后考取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山西煤矿工作。文革时因出身地主家庭被审查。据他说还算幸运,没有被游街。如今退休在家享受着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奖。余万启有三个儿子,长子在钢铁设计院工作,二儿子当教师,三儿子是高级工程师,两个儿媳妇都是硕士,有两个孙子。 mEM/}]2  
Ue8k9%qV  
3IK+&hk  
清明时分说粤语祭祖 ZGHh!Ds;  
g^qbd$}  
ONkHHyT  
  每年清明节,余家都会在邻水县举行盛大的清明会。余家的清明会分大清明会和小清明会,大清明会是整个家族的聚会,小清明会是当初入川的日字辈的后代的聚会。清明会由族长(后来无族长之称便由族里有威望的人)召集,清明会的费用来源是余氏家族的公田收的租。无论大小清明会都有两件事是非做不可的,一是聚餐,二是祭祖。聚餐有一项特殊的规定,不会说广东话是不可以上桌的,为了上桌,余家的后代都要学上两句粤语。聚餐的场面是很壮观的,往往会有几十上百桌的筵席,按斌、福、积、玉、有、士、师、日、大、成、洪、才、经、济、远、万、代、永、昌、隆辈分排座位。当时还在读小学属于“万”字辈的余万虎年龄虽小,辈分却大,做在上席,通常要被“晚辈”的敬酒灌得酩酊大醉。正是这样热闹亲近的聚餐让余氏后代得以互相认识。吃过饭后,余氏后代便在漫天的锣鼓和鞭炮声中去祠堂或祖坟祭祖。 nU6WT|  
"Y7 ]t:8  
  余家的祖坟现在找到的有从余日舒往下的七代。余日舒安葬在落家嘴,嘉庆25年(1820年)重新修墓的碑面,方位是辛山乙向。余日舒的夫人杜氏安葬在山尖子,此坟可谓历尽艰辛才得以保全。当年,余日舒的两个儿子分家时,山尖子的产业是分给长子大震的。雍正13年(1735年)为了买锅圈坝这块地方,大震把山尖子卖给了一家姓黎的,但事先说好母亲杜氏的坟山是排除在外的,还保留了一部分坟山周围的土地作为坟园地。合同是一个姓简的人代笔的,上面写着:坟左面坎下五丈、坟右面坎下五丈、前面到石堡、后面到山顶,这块土地保留,并由大震缴纳这块地的公粮。但黎家人老是想侵占这块地。另外一家姓杜的也加入其中,和黎家争着挖坟园做耕地。后来黎、杜两家又在坟地开挖煤窖,直到道光七八年间,地方官作主将黎姓责惩,重新定界(界址照原合同),此坟才算得以安稳。 Y8fahQ#  
xzRs;AXOp  
  第四代的祖坟至今仍未找见,第六代和第七代坟是余万启新立的。余万启在2001年将父亲和爷爷葬在一起立了一块大碑,后来母亲和余万启的哥哥相继去世,余万启又将他们合葬在了邻水。 -'sn0 _q/e  
k$hNibpkt  
links: http://news.sina.com.cn/c/2004-11-25/10095028702.shtml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章成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08
我是重庆的,字辈:斌福绩玉有--------宏才经济远,万代永昌隆.祖先由广东乳源迁入.QQ42328062
离线14267495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1-09
我是梅花镇石带上村是【太一公】四子【余斌 】公开基地人,【福城 ,福信】公的后代人在下村 )* @Oz  
上下村是交叉的共有350家左右,千几人。 (lhbH]I  
  我的帖子上有资料1426749574
1条评分金钱+5
余保 金钱 +5 谢谢提供资料! 2012-01-09
余志敬太一郎的后代
离线余保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1-09
谢谢提供资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