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95阅读
  • 9回复

明史——余应桂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8-07
— 本帖被 washington 执行合并操作(2012-03-27) —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知武康、龙岩、海澄三县。 y?<[g;MuT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殿试读卷,取陈于泰第一。 u#%Ig3  
于泰者,首辅周延儒姻也。劾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 93 x.b]] "  
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 K7<'4i~k  
桂引疾归。 p\:_E+lsU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鍰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 G#5Cyu<r!  
逼献陵。帝闻而嘉之。期满,命再巡一年。贻赎鍰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 3k;U#H  
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期满,命再巡一年。 nen6!bw4  
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CJbFgJp  
当是时,诸监司袁继咸、包凤起、高斗枢辈已削平湖南群贼,而江北贼势日 :m5& i&  
炽,诸将虽奏捷,不能大创也。帝命熊文灿为总理,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 ?*}76u  
国能、张献忠。马进忠西走潼关,马光玉、贺一龙、李万庆、顺义王、九条龙众 x@DXW(  
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光玉、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 P)1@HDN==  
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贼复东走江北,为左良玉所遏, z$7YC49^  
折而走广济、蕲水。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 IS&`O= 7  
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 kjNA~{  
白己无罪,而诋文灿,言: 7;CeQx/W)W  
正月初,议抚刘国能,其党李万庆等诸大贼尽走泌阳、枣阳。时文灿、良玉 rO]C`bg  
并在德安。臣以为兵势方盛,宜乘此追剿,而文灿调良玉诸军尽赴信阳剿马进忠。 3Xd+>'H  
臣谓进忠小寇,胜之不武,文灿不听。自此机一失,贼走西,而文灿东,致张献 ) V@qH]  
忠攻陷谷城以要抚,李万庆五部收余烬,势复振。而豫、楚之患,遂自文灿之愎 <ya'L&  
谏贻之矣。迨贼西溃之后,遮饰上闻,妄报斩级。其自恃所长惟火炮火攻,经过 tH_# q"@)  
州县用夫至八百,死亡载道,未见其一试也。 {q}: w{x9u  
且文灿办贼之策曰“先抚后剿”。乃茶山不效,麻城又不效,第见招抚之旗 o8s&n3mY}y  
络绎于道。一遣使招贺一龙,而使者被杀;一遣使招李万庆,而馈盐椒运鱼肉与 dtF6IdAf  
通市,贼反因之焚掠,未见一贼归顺也。天下有如是抚法乎!其一切军需,悉取 dtg Ja_  
于所历之有司,名曰“借办”,致城市空虚,孑遗尽绝。三月至麻城,民不堪淫 whLske-  
掠,欲焚其署,始踉跄而走。麻城,文灿婿家也,戚里如是,余可知矣。三月在 ?0?'  
蕲水,其兵杀乡民报捷,民家环哭,竟不敢治一兵。蕲水,文灿家园也,乡里如 Iewq?s\Fo  
是,余可知矣。是以捷报日张,寇势愈炽。十三家之贼蹂躏南阳、汝宁,如履无 78.sf{I  
人之境。文灿驻宛、汝已久,调度不闻,天下有如是剿法乎!献忠在谷城招纳亡 yr=r? h}  
命,买马置器,人人知其叵测。文灿顾欲借之为前茅,遣官调之,非惟不应,复 ,h>w%  
留解饷之官,求总兵湖广。今已造浮桥跨汉水矣。文灿前既夸张而叙功,后复掩 r[,KE.^6~#  
匿而不报,可不谓之欺君乎!以总理之大柄畀之颠蹶之耄夫,臣不知其可也。 TtvS|09p;  
帝不纳。逮至,下狱。 =CVw0'yZ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 <VBw1|)$@  
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言“抚军欲杀我”,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 FjydEV  
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D# $gdjZ  
十六年,起应桂兵部右侍郎。十月,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 aE%VH ;?  
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 35>}$1?-6  
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十一月,督师孙传庭战殁,命 S3_4i;K\  
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应桂以无兵无饷,入见帝而泣。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 zfZDtKq  
给御用银万两、银花四百、银牌二百、蟒币二百、杂币倍之,为军前赏功之用而 lkm(3y@']A  
已。应桂既受命,日夜悲疑,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 d.AjH9 jg  
夺职,命新擢陕西巡抚李化熙代之,化熙亦不能进也。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 mig3.is  
不出。久之,死于难。 ?a%i|Z7!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87100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7-05
余氏名人——余应桂(明末进士,字二矶,都昌人)
 余应桂,字二矶,都昌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知武康、龙岩、海澄三县。  i_0 ,BV C  
iM/*&O}  
  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殿试读卷,取陈于泰第一。于泰者,首辅周延儒姻也。劾延儒纳孙元化参、貂,受杨鹤重赂。帝方眷延儒,责应桂。未几,贼陷登州,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帝怒,贬三秩视事,应桂引疾归。  P34LV+e  
nb0 Py>4  
  七年还朝,出按湖广,居守承天。捐赎锾十余万募壮士,缮城治器,贼不敢逼献陵。帝闻而嘉之。期满,命再巡一年。贻赎锾万五千助卢象升军需,而奏报属城失事,具以实闻。帝以是知巡抚王梦尹诈,而益信应桂。期满,命再巡一年。十年,即擢应桂右佥都御史,代梦尹。  mEB2RLCM  
h;EwkbDQg>  
  当是时,诸监司袁继咸、包凤起、高斗枢辈已削平湖南群贼,而江北贼势日炽,诸将虽奏捷,不能大创也。帝命熊文灿为总理,文灿主抚。明年,降其渠刘国能、张献忠。马进忠西走潼关,马光玉、贺一龙、李万庆、顺义王、九条龙众十余万萃麻城、黄安。应桂谕降光玉、一龙,未至,而遣将击顺天王等于黄福店,贼遂走黄安。会文灿至麻城,应桂请协击,不从。贼复东走江北,为左良玉所遏,折而走广济、蕲水。文灿檄诸道兵合击贼于茶山,贼逸于应桂所分地,文灿遂劾其后期误军。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桂曾劾其父鹤也,奏逮之。应桂乃陈抚剿始末,白己无罪,而诋文灿,言:  2vqmsl ?  
hl6,#2$  
  正月初,议抚刘国能,其党李万庆等诸大贼尽走泌阳、枣阳。时文灿、良玉并在德安。臣以为兵势方盛,宜乘此追剿,而文灿调良玉诸军尽赴信阳剿马进忠。臣谓进忠小寇,胜之不武,文灿不听。自此机一失,贼走西,而文灿东,致张献忠攻陷谷城以要抚,李万庆五部收余烬,势复振。而豫、楚之患,遂自文灿之愎谏贻之矣。迨贼西溃之后,遮饰上闻,妄报斩级。其自恃所长惟火炮火攻,经过州县用夫至八百,死亡载道,未见其一试也。  #1QX!dK+  
f MY;  
  且文灿办贼之策曰“先抚后剿”。乃茶山不效,麻城又不效,第见招抚之旗络绎于道。一遣使招贺一龙,而使者被杀;一遣使招李万庆,而馈盐椒运鱼肉与通市,贼反因之焚掠,未见一贼归顺也。天下有如是抚法乎!其一切军需,悉取于所历之有司,名曰“借办”,致城市空虚,孑遗尽绝。三月至麻城,民不堪淫掠,欲焚其署,始踉跄而走。麻城,文灿婿家也,戚里如是,余可知矣。三月在蕲水,其兵杀乡民报捷,民家环哭,竟不敢治一兵。蕲水,文灿家园也,乡里如是,余可知矣。是以捷报日张,寇势愈炽。十三家之贼蹂躏南阳、汝宁,如履无人之境。文灿驻宛、汝已久,调度不闻,天下有如是剿法乎!献忠在谷城招纳亡命,买马置器,人人知其叵测。文灿顾欲借之为前茅,遣官调之,非惟不应,复留解饷之官,求总兵湖广。今已造浮桥跨汉水矣。文灿前既夸张而叙功,后复掩匿而不报,可不谓之欺君乎!以总理之大柄畀之颠蹶之耄夫,臣不知其可也。  \LO_Nu9  
IF&g.R  
  帝不纳。逮至,下狱。  G 2%  
x @1px&^  
  初,应桂贻书文灿,言献忠必反,可先未发图之。其书为献忠逻者所得,献忠腾牒郧阳巡抚戴东旻,言“抚军欲杀我”,东旻闻之文灿,文灿再纠应桂。应桂再疏辨,帝亦不纳。应桂竟遣戍。无何,献忠果反,廷臣交章荐应桂。  r?64!VS;  
JQ*D   
  十六年,起应桂兵部右侍郎。十月,潼关陷,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入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入陷阱。”应桂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之,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演股栗失色。十一月,督师孙传庭战殁,命应桂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应桂以无兵无饷,入见帝而泣。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给御用银万两、银花四百、银牌二百、蟒币二百、杂币倍之,为军前赏功之用而已。应桂既受命,日夜悲疑,将至山西,则伪官充斥,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命新擢陕西巡抚李化熙代之,化熙亦不能进也。未几,京师陷。应桂家居不出。久之,死于难。  uew0R;+oa  
乜許莪吥是王孓,
但莪會給伱厷紸般哋圉湢。
                    尐魚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3-27
~ 9=27 p  
简介 +Z ><  
NW)M?f+6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已未进士,天启六年授福建龙巖县令,崇祯元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崇祯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t')h{2&&!2  
_D-5}a"  
u)7*Rj^  
注释 Bq *[c=(2  
*E}Oh  
Y[ ?`\c|  
  清《海澄县志》卷廿四记述:“余应桂,性廉明,无停牒,尝有讼者,判讫即署云:甲与乙争斗,乙独刃,杖之。其明敏多类此”。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3-27
余应桂传略
作者:张春生  
npH?4S-8G  
余应桂(公元1585---1648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省都昌县春桥乡余二矶湾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中举,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登进士榜,授浙江省武康县知县,先后历任福建省龙岩县、海澄县知县,陕西道监察御史,湖广巡抚,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等职,曾一度总督三边军务。一生勤奋好学、弘扬理学;职在言官,义无所避;官海沉浮,屡遭贬责;勤政为民,抗寇平乱;安境保民,抵拒清军南下;为官“夙著清声,独标劲骨”,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精神为朝野各界广为传诵,是明未著名的反邪反贪的忠义志士之一。 mTf<  
明朝未年,党派纷争,政治腐败,朝政一度由阉党把持,至万历年间,天灾人祸频仍,最高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各级官吏勾心斗角,贪赃枉法,腐败无能,外寇入侵,内乱四起,国库空虚,百姓是啼饥号寒,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官僚政治的低能腐败和社会走向上的未情状态已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明帝国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余应桂就是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 }[!92WS/ee  
据《余氏家谱》记载,余应桂家族状态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应属中下层,在江南农村相当于一个中产家庭,世代过着耕读生活。至其父时家道渐弱,余应桂在湖广巡按任上寄给家中的《戒子书》详情地描述了当年贫苦的生活。他说:“忆我父,乙已岁茺,家中三日不举火。”“我又忆于南阳叔店前立,适有担雪梨者至,各分其一。我怀与母,母在晓阳母家易米一升,……”.余应桂在书中的叙述,真实反映了其的经济状态,忧患和贫穷整整缠绵了童年、少年和末及第前的一段青年时光,也从小磨励着余应桂的品质。明代“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风气十分浓郁,余氏家族也弥漫着浓厚的读书风气。余应桂之父余尚淙,清代《都昌县志》将他列为“儒林”。赞其“博学敦行”,对余应桂影响巨大,自幼加以培养教育,“教子读书登第”。余应桂读书非常刻苦用功,家门前的“笔架山”“砚池塘”就是他勤学苦读的明证。传说余应桂少有大志,一日塾师先生出一上联:夜弄银河摇动满天星斗,余应桂即时对出:日登金榜扶持万里江山。其时离余家约二十余里的报恩寺中有一小书院,先生很有才智,教学质量很好,余父为了让余应桂在常识上不断进步,即使要付出很高的书资,也坚持让余应桂前往求学。余应桂深知家境艰难,读书不易,学习尤为勤奋。星子宋之盛在《余忠节公大司马二矶公实录》中较详细地叙述了余应桂青少年时期的学习情况:“因里役倾家,公益励勤修。与刘为友,饥无以为食,寒无以为衣,而厥志弗怠。时除日大雪,刘归,公独留庙中拂雪踞石而危坐自得。复肄业于报恩寺,乏灯,乃傍梵殿之角,映月读书,见有蒲团坐之,殆月落而起,所坐蒲团,乃一巨蛇也,绕殿而去,公不介意。”其中的叙述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但也真切地反映了余应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精神。十九岁时,在南康府府试中录为秀才,成为县儒学中的一名生员,享受县财政支拔的廪粮银。余应桂从此在物质生活上有了一定的保证,更加刻苦读书,为乡试会试夺标而奋斗。为了提高自己,他还到白鹿洞书院进修了一段时期。万历四十三年,中举第二年北京会试落第,万历四十七年,三十五岁时中进士。 gv.6h{Ut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被吏部选任为浙江湖州武康县知县。他在武康课士御民,约已自奉,受到当地人民的好评。可为时不久,随任就养的父亲余尚淙重病缠身,病逝于武康县署,终年59岁。中国封建社会奉行以孝治天下,各朝都实行“丁忧”制度,除了极特殊性的情况,被皇帝“夺情”,移孝作忠外,一切文武官员遇到父母去世都要立即离职回家为父母服孝二十七个月。余应桂遵制丁忧,在武康县仅任职半年,离任时囊无长物,两袖清风,扶柩返乡。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余应桂刚为你服丧期满,谁知母亲又因病辞世,余应桂重新在家为母亲服丧,前后近五年之久。这段时日,正是天启朝魏忠贤横行霸道时期,不少东林党人以及和魏忠贤作斗争之人都被迫害致死。假若余应桂没有丁忧在家,凭他的正直品质和“都佬”精神,虽然官小位卑,他也是要劾奏魏忠贤的。幸好他避开了这一惨烈的斗争。 = r4!V>  
天启六年(1626年)余应桂丁忧期满,朝廷授其为福建省龙岩县县令。龙岩是一个土瘠民贫的地方,余应桂上任后咨询疾苦,日图抚恤。清诡米,罢苛税,以较低的价格将仓库中储存的粮食卖给百姓,救活了不少人,受到龙岩百姓的爱戴和传颂。 ?M}S| dsmE  
明思宗崇桢元年正月(1628),受在京的福建人工部给事中颜继祖的极力举荐,赞其“一清如水,慷慨任事”、“区区岩邑不足尽其掀揭之才,宜调补海澄”。不久即调任海澄知县。海澄临靠大海,其时海寇猖獗,境内常遭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井邑萧条。余应桂到任后,审时度势,把防御和消灭海寇作为问政海澄的一件大事来抓,三年修筑铳城二座,腰墙三里许,同时募兵练兵,计谋杀敌,终于擒斩寇首李魁奇等,海犯基本平息。 $g\&5sstE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因政绩突出,征授陕西道监察御史,明制监察御史为言官,可以风闻奏事,为皇帝的耳目。余应桂的第一篇奏疏就是《条陈边务疏》,他条陈边务,深剖时事,指出“惟有先为发难之半壁,策其万全,乃可徐为蟊动之四方,苏其最急。”对布置用兵和用人选将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1631年以劾户部尚书毕自严朋比殿试读卷,取录陈于泰为第一之弊,陈于泰者,首辅周延儒之姻亲也;同年又多次上疏劾周延儒、孙元化、杨鹤等贪鄙误国、参茸重赂。全疏言辞激烈,满朝震动。时“帝方眷延儒,而责应公”。未几,贼陷登州(山东蓬来),孙元化被虏,应公再劾延儒,帝怒,贬应公三级视事,应公乃引疾归故里。 -Zc![cAlO  
崇祯七年还朝,复出巡按湖广(今湖北湖南),捐赎 银 十馀万两以募壮士,并缮城治器以防盗,使贼不敢来犯,帝闻而嘉许之,谕再巡按一年,又贻赎  一万五千两,助卢象升抚郧阳(湖北郧县)之军需,并奏报属失事事,帝已知湖广巡抚王梦之诈,面益信应公之忠恪也。逾年,即擢应公右佥都御史以代王梦尹巡抚之职。 5ukp^OxE  
是时,湖南群盗已平,而江北贼焰日炽,帝命熊文灿为总理,文灿主招抚。崇祯十一年,降其魅首刘国能,而张献忠、马进忠却西走潼关;马光玉、贺一龙、李万庆、顺义王、九条龙等众十馀处,仍聚结於湖北麻城、黄安等县,应公谕降马光玉、贺一龙,均不至;另遣兵进击顺义王等,贼乃走黄安。会熊文灿至麻城,应公请合击之,文灿不从,旋贼复东走江北,为左良玉所遏阻,乃折走广济蕲水(浠水),熊文灿遂檄诸道合击之,贼乃窜应公防区,文灿遂劾其后期而至致误军机之罪。时兵部尚书杨嗣昌,以应公前曾参劾其父杨鹤行贿周延儒事,奏请逮罪之,应公乃陈抚剿始末,自己无罪而诋熊文灿,帝不纳,竟逮之下狱。 QU5Sy oL[  
初,应公贻书文灿,言张献忠后必反,可先未发而图之,其书献忠逻者所得,献忠遂牒郧阳巡抚戴东  ,言抚军欲杀我。戴以此闻之文灿,文灿乃诬应公以私简贻误封疆,再纠劾应公,应公虽再疏辩,帝亦不纳,竟遭议遣  。无何,献忠果反窜襄阳,文灿伏诛,戴东  巡抚死狱中,延臣遂交章应公之忠荩贤能,堪任重寄。 Y`ihi,s`H  
思宗崇祯十六年,复起应公任免兵部左侍郎。十月,李自成破潼关,帝召问大臣,陈演言:“贼人关中,必恋子女玉帛,犹虎人陷阱也”。应公叱之曰:“壮士健马,咸出关西,贼得,必长驱横行,大臣安得面谩!”陈演股栗失色。十一月。陕西督师孙传庭战死。应公奉命兼右佥都御史往代之。应公以无兵无饷入风帝而泣,帝但遣京军千人护行,另给御用银万两,银花四百,银牌二百,蟒币二百,杂币倍之,为军前赏功之用。 vNDu9ovs-  
应公既受命,日夜悲疑,行至山西,则贼入境,逡巡不得前。帝责以逗遛夺职,命新授陕西巡抚李化熙代之,而化熙亦不能进也。未几,李自成陷京师,应公家居不出。清顺治五年(1648年)春正月,原左良玉部将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反清复明,从新建县迎取在籍明大学士姜日广至南昌以资号召四方。余应桂遂集石光龙旧部三千余众,练为水师,由武生王长城率领,阻断鄱湖,响应金、王。四月,清固山额真谭泰率领的征南部队至赣北,九江、湖口、南康等地复陷于清。星子生员吴江自称明巡抚,举兵与清军战于落星湖,余应桂从都昌率兵出援左里,因风势不利而大败。余应桂复倾家资招募溃卒和征集兵员,礼聘德化帅师和孙明卿二人为中军,拥兵二千扼守都昌县城,声势复振。吴江则率残部退驻都昌县西南望仙等处,与余应桂互为倚角。八月,吴江营兵变,清军谭泰派兵突袭都昌。余应桂死守,发炮石拒之,清军死伤惨重。但终因双方力量悬殊,加上城内邵传宋哗变降敌,是年十一月十五日,都昌县城陷于清,余公被俘,与子余显临、中军帅师同关押于南昌谭泰营中。十二月二十二日被磔杀于南昌。识者,悲而哀之! 7{M>!} rY  
综观应公之历仕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朝也,忠荩诚正,爱国爱民,久居柏台,德望素重,谔谔课言,屡揭奸邪,然仍难匡补时艰,终至大猷未展,而明社已屋,岂非命也乎! $P {K2"Oc  
顾其对桑梓之德泽,亦尚有数事永垂不朽: c:4P%({  
当崇祯六年谪归时,即席不暇暖,审定县令陈嗣清及乡贤社贡元所编辑之都昌县志初稿,并为之序,是即康熙二十二年徐孟深进士所剞劂之都昌县志也,使后世子孙千百年前我县史事,均有深刻之认识,历功至伟。 F jrINxL7^  
又崇祯十一年赋归时,使都昌县城之重修,能逾越府制之规格,加高三尺以建完成,使我县之治安,增进更多这保障。无怪数百年来,其忠勇爱国爱乡之德泽,永留阎闾口碑之不衰也!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4-13
余应桂 a:Q[gF8>  
nvq3*  
msx-O=4g  
!u|Tu4G^  
明末兵部侍郎余应桂嫉恶如仇,对权奸首辅周延儒曾七上弹劾之疏。入狱后继续纠劾,直至周延儒罢官。明朝灭亡,余应桂家居都昌,于是起兵都昌抗清复明,兵败被俘,不屈而死。 sfD5!Z9#1  
DC4C$AyW r  
余应桂(1580—1649),明末江西都昌人,字二矶。万历进士。崇祯四年(1631)授御史。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受杨嗣昌、熊文仙诋诬,被逮下狱。十六年,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顺治五年(1684),起兵都昌反清,败绩落星湖,清兵攻破都昌,被俘杀。 Nn6S 8kc  
U.0kR/>Z=  
余应桂先后在福建龙岩、海澄为县令,生活俭朴,他的大部分俸银在龙岩用于建砥中楼,在海澄用于建防海盗的铳城。龙岩人民立生祠,树“余候遗爱碑”,海澄人民将铳城遗址取名“余公街”,以示永久的怀念。 ixfdO\nU  
,_v|#g@{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4-13
余应桂:明代进士 直言谏官 a>mMvc"  
_ Y2 U7W  
    余应桂 (?一1644)  字孟玉,又字二矶,都昌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中举,四十七年中进士,历知武康(今浙江德清)、龙岩、海澄(今浙江龙海)等县。在海澄海岸筑铳城,“其中联以腰墙数里,遂成金汤之固”。崇祯四年(1631)为监察御史,敢于直言,不畏权贵。户部尚书毕白严于殿试读卷时取首辅周延儒姻亲陈于泰为状元,应桂首劾其朋比。其时崇祯帝倚重周延儒,应桂则劾周延儒勾结登莱巡抚孙元化,受到崇祯帝谴责。不久登州兵变,孙元化被执,应桂再疏劾延儒,被贬官三级视事。应桂怒极,告病而归。崇祯七年还朝,巡按湖广,因调剂兵事、护卫献陵有功,升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时总理军务熊文灿招抚张献忠,应桂力言献忠必反,与文灿意见相左。兵部尚书杨嗣昌因应桂曾劾其父杨鹤,奏其失机,请求逮治。尽管应桂多方陈说,仍被发遣充军。后来张献忠再度起兵,天下震动。崇祯十六年,起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抵御李自成,但无兵无饷,崇祯帝仅遣京军千人护行。才出京而李白成已占山西,应桂以逗留不前革职。 Td\o9  
d3Di/Iej   
    明亡后,应桂返回家乡,企图反清复明。顺治五年(1648) 元月,金声桓叛清,姜曰广出任督帅。应桂坦言:“吾年六十四,官尊禄厚,复何恨?所未了者:欠先帝一死耳。”遂收编散兵游勇,组成水师,阻止清军溯水上行进攻南昌。但出师不利,风大翻船,士兵多溺水亡。应桂只身逃回都昌,为清军捕杀。 = duks\)O  
h11.'Eej`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5-11
余应桂(1580年-1649年),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 8|?LN8rp  
:aLT0q!K  
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已未进士,天启六年(1626年)授福建龙岩县令,崇祯元年(1628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1],龙岩人立生祠,树“余侯遗爱碑”,碑文:“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sM[I4 .A3  
UYP9c}_,4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 zSvgKmNY  
oB1>x^  
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 Flxvhl)L  
b,TiMf9},h  
崇祯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Uggw-sRU  
M6r^L6$N  
[编辑] 注释 98jN)Nl,oD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FbnO/! $8  
明史/卷 VQI(Vp|  
YNrp}KQ  
^ 清《海澄县志》卷廿四记述:“余应桂,性廉明,无停牒,尝有讼者,判讫即署云:甲与乙争斗,乙独刃,杖之。其明敏多类此”。 c)md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5-24
   余应桂,字孟玉,号二矶。登万历已未进士,都昌县人。初任浙江武康县。丁忧起补福建龙岩县。入觐比,浙绅请调繁乌程。适海寇猖獗,闽绅请调海澄。先是有敛民资募兵者,澄民逃散。公至而澄民始集,海寇以宁。复捐俸筑铳城二座,石墙三里许于海岸,以为海澄外藩,因名其处为“余公街”。考选陕西道御史。甫受事即特疏条陈边务,蠲驿递派及生员优免。病权辅周延儒以不法事,连纠四疏得罢相,满朝仰望风采。随奉命巡按湖广,值流寇毒楚,转升巡抚驻德安。历官兵部左侍郎,署尚书印,典武闱。复命总督,宴兵仅数百,饷不数千,到任未几而新焉,惜奇谳未展也。乙酉兵起遇害。 /"H`.LD.?  
4Tc&IwR  
《都昌县志》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5-24
一代廉吏余应桂 @UBjq%z  
   Kz<@x`0   
ki0V8]HP  
t&5%?QyM  
OX%MP!#KU  
□张日庆 6+V\t+aug  
   ]%uZ\Q;9p  
Sp}D ;7  
"'^4*o9  
  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漳州地方涌现出一批清正廉明、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余应桂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Y $g$x<7  
  余应桂,江西都昌人,字孟玉,号二矶,明万历已未进士。明史有传。明天启六年任龙岩县令,崇祯元年任海澄县令。在龙岩、海澄两县任上,留下极好的政声。清《海澄县志》人物卷中为其立名宦传,称赞他是一个清正廉明、受百姓拥戴的县官。 #QvMVy  
  余应桂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卒于崇祯十六年(1648年),其一生处于明王朝内忧外患、天灾人祸频仍的没落衰弱时期,最高统治者醉生梦死、不理朝政,各级官吏互相勾心斗角、贪污腐败、国库空虚,民间连年灾荒,加上外寇入侵、掠夺骚扰,百姓啼饥号寒、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据《都昌县志》载,余应桂是贫苦耕读世家出身。由于社会底层的困苦、农村生活的潦倒,成长道路上的艰辛,铸成他日后走上官途清廉自守、百折不挠、不畏困苦、努力拼搏的个人品质。同时也激励他立志求学、苦读群书、为国为民办实事成就一番事业的意志和决心。封建社会奉行“学而优则仕”的哲学,但做官后是捞钱享乐还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种人生价值和观念在官场中经常产生撞击,尤其在明末官员中表现得更加激烈和尖锐。余应桂从小立志要“扶持万里江山”,他的理念就是要建功立业。 \^1+U JU  
  明末社会害民最烈的莫过于苛捐杂税和官吏劣绅的暴敛盘剥。余应桂青少年时代因家庭贫困,深受里役倾家之害,其为官业绩最著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就是大力废苛税、除污吏。余应桂入仕初任浙江武康令,仅半年时间,于天启六年任龙岩令。龙岩地处闽西,土瘠、俗朴、民贫。余一到龙岩就察视民情、咨询疾苦,发现土豪胥吏狼狈为奸、贪酷作歹、残暴害民。他立即大刀阔斧地重加清厘,合法的纳入正税,不合法的即以清除,贪污的不但要退赔,而且要加息上缴。此举受到龙岩百姓的热烈拥护和欢迎。明末百姓的沉重负担还有各种临时税派和已经成为定例的“耗羡”。所谓“耗羡”是地方政府在正税之外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各级官吏中饱私囊。私派更是毫无定制,有人仍借军兴而私加;有的借增饷以擅派;有的因工程修筑而巧立名目;有的借解运税粮而加倍征收。余应桂发现苛税扰民,便极力排除阻力“亟为罢斥”、“蠲除额外耗费,剔蠹刷奸,绝狐鼠之迹”。余应桂这一举措,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但却堵住土豪猾吏生财之道。处在黑暗的封建王朝,余应桂这样做,无疑是需要很大的胆量和勇气。 0Iud$Lu  
  余应桂还注重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办实事,修桥、建楼、筑城,利民、便民和安民。他在龙岩任上,十分关心百姓疾苦,热心做一些公益事业,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据清《龙岩州志》载:“龙津桥圯于洪潦,忧民病涉,拮据鸠工,成于不日”。龙津桥是当时龙岩交通要道上的一座桥梁,被洪水冲垮,造成交通中断。作为知县的余应桂心急如焚,“忧民病涉”。他下最大决心,克服财力的拮据的困难,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桥修好,受到人民的交口称赞。此外,余应桂还建成砥中楼,旧志赞他“悉捐俸助建,不侵公帑,不费民财”,他把自己省吃俭用多年积攒的薪俸全部捐献于这项工程。余应桂离任后,龙岩人民立生祠纪念他,树“余侯遗爱碑”。碑文写道:“相时以动,不弗人情,斯何等识力哉!……救荒发粟,施济众,真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也。” C ]Si|D  
  崇祯元年,余应桂深受在京的工科给事中颜继祖的常识,颜是龙溪县人,龙岩时属漳州管辖,因此对余在龙岩的政绩知之甚详,便上疏崇祯帝极力推荐余应桂,“一清如水,慷慨任事”,“区区岩邑不足尽其掀揭之才,官调剂海澄”。不久余应桂到海澄任知县。一到海澄便深入调查,征询长治久安之策,审时度势,制定抵御外寇的战略,将抗御外寇、保境安民当作第一要务。海澄临海,海岸线长,倭寇、红夷、海盗经常肆虐,抢劫民财奸淫烧杀,百姓深受其害。在任三年,余应桂带头捐献俸银,聚集全县之力,筑二座铳城,一座炮城,一座关楼和数百丈“腰墙”,使海澄的防御设施基本建成,在抗击抵御寇乱起到重要作用。据旧志载:“设铳城于港口之大泥,正当海门;又筑溪尾铳城对中港,据水上流;而于中筑关联络之,号曰中权关;沿溪砌石为腰城,铳城建成后,贼尝入犯,发铳击之,十余艘皆没,自是贼不敢窥城下”。海寇平息,民赖以安。后海澄人民以铳城遗址取名余公街,以示永久纪念。清《海澄县志》盛赞余应桂“以破贼始终,设险”,使海澄“遂为重镇”,“二矶实干城之器也”。崇祯四年,余应桂离任海澄赴京就御史之职,海澄士民建生祠以祀之。 nI*/Mhx  
  余应桂在龙岩、海澄县时,明敏为治,断案既快又准。清《海澄县志》卷廿四记述:“余应桂,性廉明,无停牒,尝有讼者,判讫即署云:甲与乙争斗,乙独刃,杖之。其明敏多类此”。由于县无冤狱,政通人和,深得群众爱戴。封建社会的官场向来讲究为官之术,但余应桂矢志要做清官、忠臣,不愿做奸臣。他嫉恶如仇,与奸邪如冰炭水火不容,对忠烈正直之士则钦佩有加。他任海澄知县时,对前任县令刘斯球、龙国禄为官清正廉明大为赞颂。龙国禄任海澄知县,对皇帝派来的太监税使高寀不奉承阿谀,不助纣为虐,敢于抵制、斗争。余应桂在《清祀龙令君奏记》(见清《海澄县志》)中称龙国禄“铁骨能支,冰心自映”;“近脂膏而不自润,政贪酌为廉泉,尤足多者”;“男妇旄倪先后传诵,语以龙令莫不称其真风骨,真清廉,真慈爱,如出一口”。余应桂亦引龙国禄为榜样。可惜余应桂生不逢时,他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的一番作为对于没落的朱明王朝亦无济于事。 L_Q#(in  
   余应桂为官心系百姓,对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敢于斗争,对人民的痛苦给予关怀和抚恤。清《龙岩州志》载:“值大祲年荒”,“米贵,市有使白昼攫金者,应桂廉治其渠魁,余皆屏息”。不但使白昼抢劫者遁迹,而且复出仓储以赈贫窦,使困难者得到救济,渡过灾荒。做到灾年不乱、荒年不饥,社会稳定,居民安宁。他身为地方官,不仅清廉,而且俭朴,生活上贴近百姓,从不特殊,这在腐败的官场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清《海澄县志》记:“余公莅任三载,不挈家眷,无仆婢供朝夕,日所餐者多用蕃薯,曰适口耳,或啖不弃皮,其廉介又不可及矣。”余应桂在福建为官,离江西都昌老家千里之遥,不带家眷,不用仆人,生活自理,日所餐者多食蕃薯,不去皮,生活如此俭朴,但他却将俸银捐献用于建造海澄军事防御工程,为当地人民造福祉,这足显其高尚的品德和为国为民的精神。余应桂为官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人民没有忘记余应桂,传颂他,怀念他,给予极高的评价。龙岩、海澄两县都立生祠纪念,可见他在百姓中的份量。据《明史》载,余应桂离开海澄后,又历任陕西道监察御史、湖广巡按使、兵部左侍郎掌尚书印,在任期间一贯清廉耿介,勤政务实,业绩显著,且正直敢言,与奸佞作不屈斗争。最后在崇祯十六年(1643年)的抗击清兵入侵战役中被俘就义。 )Fd HV;K  
  余应桂是福建海防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军事指挥官,是龙岩、海澄两县历史上一位政绩卓越、清廉有为的官吏。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我们缅怀古代廉吏清官,因为其可以启迪和教育后人,亦是反腐倡廉的好教材。我们的确应从历史文化中吸取营养,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借鉴历史人物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创造出无愧于先贤的宏伟业绩。 }MR1^  
gADmN8G=  
(责任编辑 陈 闽) z s Qo$p  
{qKxz9.y  
s/"&9F3  
书名:[福建史志(2005)]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8-04
余应桂 J MX6yV  
l>lW]W  
Mr+@c)  
9L%I<5i  
sK$wN4k  
u#W5`sl  
【 朝      代 】: 明朝 UbJ*'eoX  
【 国      籍 】: 中国 Itm8b4e9;  
【 籍      贯 】: 江西都昌 V BoMT:#  
【 职      业 】: 官员 @}FAwv^f  
【 出生年代 】: 1580 4YG/`P  
【 逝世年代 】: 1649 hi{%pi&!T  
r >{G`de4  
生平简介: 8"'x)y  
   e&Y0}oY  
字孟玉,号二矶,江西都昌人。生于万历十三年(1585年),耕读世家,万历四十一年已未进士,天启六年授福建龙巖县令,崇祯元年授海澄县令,清廉自守,“吏事精敏,下不能欺” 崇祯四年(1631年)授御史,七上弹劾首辅周延儒,下狱后继续纠劾。崇祯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熊文灿上疏弹劾应桂“破坏抚局”,受杨嗣昌诋诬,被逮下狱。崇祯十六年,潼关失守,起为兵部右侍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发帑金五万,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由陕西巡抚李化熙升任,后家居都昌。崇祯十六年(1649年),起兵都昌反清,招致石光龙旧部练为水军,败于落星湖,清兵破都昌,不屈而死。《明史》有传。 8 ,}ikOZ?  
IFNWS,: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