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75阅读
  • 0回复

安庆百年余良卿膏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07-05
安庆的余良卿膏药,传说它最早的创始人是安徽桐城余家湾的余性庭,当年他在安庆等地悬壶济世,因为医术高超且医德卓著,而且由他所制的膏药因为配方独特,用料讲究,为许多患者解决了病痛之苦,所以颇受当时百姓的爱戴,也因此逐渐积累了一些资本,等到大清咸丰五年时,也就是1855年,余性庭便在安庆城内大南门正街16号(后称皖省大南门内府城隍庙街右首第六家坐东朝西单独铺面),开设了一座药铺,取名为"余良卿"号.至此,随着以后历代的发展与延伸,余良卿这个牌子便在长江沿线慢慢流传开来. bUL9*{>G  
古时余良卿以长子单传而代代名医,世世盛名,1884年,余氏第十四代传人余鹤笙掌管了药店。余鹤笙自幼聪慧,饱读医书,谙熟中药,他接手后大胆改进了膏药配方,将原有主要成份铅丹改为铅粉和麻油煎熬.同时,他攻克了膏药的“老",“嫩”、和粘性不强等难题。使得熬出来的膏药粘性强、封闭好,贴在患处不会移动,也不伤皮肤,起到滋润、防腐和收敛的良好作用,愈后不留疤痕,对疮疖、冻裂、湿疹均有良好疗效,并且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深受大众的欢迎,也因此为余良卿号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余氏后人为了纪念余鹤笙的功绩,曾用他的肖像作为商标进行了注册,余良卿超前的品牌意识由此也可见一斑。 z*1K<w8  
L@GD$F=<0  
由于余良卿号秉承了“扶贫惜弱,诚信济世”的经营理念,一路发展顺利.直到1933年前后,因当时国内局势动荡,帝国买办资本家眼红余良卿的壮大,便不停地利用假货来冲击余良卿号,更有甚者用一个假冒的品牌“佘艮乡”来混淆大众,使余良卿受到不小的冲击.而且当时的一切都得不到合法的保护,余氏后人虽有品牌意识,却无法改变颓势.时店主余永年(余鹤笙兄长之子)被迫将店屋出典与人。1938年,余良卿店主余达谟(余永年之子)悉数携带店内现金及财物出走。安庆老店至此歇业.抗战胜利后,余达谟迁回安庆旧址复业,并将1933年出典的店屋完全赎回,然而又因内战连连,余良卿号只能维持惨淡经营。1949年以后,余良卿才逐渐恢复了生机,1953年余良卿"鲫鱼膏药"改名为“余良卿膏药”.1955年,余良卿号实行了公私合营,改称为“余良卿膏药厂”.2005年12月9日,余良卿迎来了诞生150周年纪念日.是年12月19日,“余良卿”更获得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与茅台、全聚德、五粮液等世界著名品牌一起接受了国家商务部颁发的牌匾和证书。  hKYPH?b%  
    `^{P,N>X  
余良卿最著名的产品“鲫鱼膏药”(即现在我们所用的"余良卿膏药")名称的由来.民间传说八仙之一铁拐李曾经下凡来人间戏耍,因于长江沿岸等地听闻余良卿之名,便扮装成一跛脚乞丐来余良卿医治病腿,虽身无分文,仍得到掌柜与伙计一干众人的悉心治疗与精心照料.铁拐李为医家医德所动,临走时留下以荷叶一张,活鲫鱼一尾为药引的药方,嘱咐以鲫鱼来熬制膏药,药成后经使用疗效神奇,此后余良卿及“鲫鱼膏药”便声名大震。此事后来被载入《安庆志》,里面写道:“八仙铁拐李下凡,送仙丹(鲫鱼)来熬药,凡患无名肿毒,各种痈疽,一贴即愈。” 因其神效因而在当时享有“神仙铁拐李赐药方”的美名,并注册有"拐仙"商标. 7^5BnF@  
P2F>iK#U  
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19a950100a78j.html PD4E& k  
g7i6Yj1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