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08阅读
  • 3回复

[人物传记]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有关张九龄、余靖等广东文化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9-19
— 本帖被 余季乐 从 家族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1-09-06) —
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zk^yumdE  
登录 发表 设置 短信 在线人数  
举报 链接 回复 0On? {Bw  
《全粤诗》充分证明广东有文化 ZQ,fm`y\  
Fb<n0[m  
大洋新闻2007年02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刘平清、吴红林 '}U_D:o.b  
   *'UhlFed  
  学术·访谈 B<|:K\MA  
?TvQ"Y}k  
  《全粤诗》将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内容最为全面的粤诗总集。所收诗作,地域包括今广东、海南、香港、澳门,以及广西钦州、北海,时间则上自汉朝,下迄清代,酌收少量民初诗人作品。 qSFc=Wwc  
Um]p&phVL  
  编纂粤诗总集,盘点现存岭南文学遗产,对于广东传统文化的发掘与拓展,对于广东文化大省的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全粤诗》作为教育部所属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的重大项目,名列“七全一海”(指《全宋文》、《全宋诗》、《全元文》、《全元戏曲》、《全明诗》等八部大型总集),也可以说明它的重要意义。 Yta1`  
:z B}z^8-  
  目前,经过编纂人员多年艰辛的劳动,《全粤诗》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明及明以前部分已经顺利完成,共30册,即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广东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它为岭南文学、历史、语言、民俗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实开万世之基业,堪称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 \n[ 392  
"e~k-\^Y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全粤诗》主编、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陈永正教授(见下图)。 ./#e1m?.  
7N>oY$&)  
#MUiL=  
  文/图 本报记者刘平清、吴红林 #;d)?  
IQT cYl  
  缘起:立项之来龙去脉 x Y| yI>  
 2A*/C7  
  陈永正教授告诉我们,1981年9月,中共中央发布37号文《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指出:“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这为今后我国文献古籍的整理指明了方向。1983年9月,教育部设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简称“古委会”),各重点高校纷纷成立了“古籍研究所”。 YZibi  
)!cI|tovs  
  1984年9月,中山大学古文献所由著名学者王季思先生牵头成立,是全国17个重点古籍所之一。有20个人的编制,两个研究室。陈永正教授负责的岭南文献研究室,二十多年来,成就斐然,先后出版了《岭南文学史》、《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岭南历代诗选》、《岭南历代词选》、《岭南历代文选》等著作,标点整理有《粤东诗海》、《国朝诗人征略》、《南园前五先生诗集》、《南园后五先生诗集》、《独漉堂集》、《六莹堂集》、《五百四峰堂集》、《红杏山房集》、《陈澧集》等多种粤人著述。 On4w/L9L5  
h2% J/69  
  在长期的整理工作中,陈永正教授萌生了编纂《全粤诗》的念头。据考察,今存粤诗别集,有3000种以上,但不少仅存稿本、钞本,或虽有刊刻而传世甚稀,或仅存孤本。“它们当中的绝大部分,既没有被地区性通代诗歌总集所收录,也没有为《全唐诗》、《全宋诗》一类的全国性断代诗歌总集所收录。随着时间流逝,不少有价值的粤人诗作正面临损毁流失的危险,因此尽快编集一部大而全的粤诗总集,以保存岭南的文化遗产、反映历代粤诗创作之全貌,是十分有必要的。” ,>u=gA&}  
>D ne? 8r  
  1998年,陈教授正式向古委会申请立项。“其时,全国有许多地方也想以地方性诗歌总集的方式立项,但均未批准,只有全粤诗立项成功。为什么我们能立项呢?关键是岭南诗歌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从风格上来说,岭南诗歌的特点是雄直,在感情的表达上,雄迈而直露自然。从内容上说,岭南由于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清代唯一的通商口岸,岭南诗歌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真实反映时代面貌,而国内诗界别树一帜。”陈教授回忆说,“此外,古委会还考虑到,广东经济发达,采取中央出一点,地方补一点,可以加快这项工作的完成,并为地方文献整理走出一条新路。” l)Zs-V!M^\  
\X& C4#  
  十年风霜 冷暖谁知 &3Tx@XhO  
w>qCg XU3  
  然而,事情的艰难,远远超出于原来的估计。 H] k'?;  
Uki9/QiX>  
  从明代以来,不断有留心乡邦人文的人士,锐意搜求文献,辑集粤诗。因而有《岭南五朝诗选》、《广东诗粹》、《粤东诗海》、《岭海诗钞》、《岭南诗存》等总集问世。但这些总集,规模偏小,最大的《粤东诗海》也只有106卷,200余万字,未能充分展现历代粤诗的全貌。《全粤诗》总字数将超过4500万,其规模之大,是此前的粤诗选集所不可想象的,可谓前无古人。由于许多珍贵的版本保存于国内各大图书馆,或是港、台地区,甚至海外的日本、欧美各国,从资料寻访到标点整理,难度极大。  ]>Si0%  
dn,gZ"<  
  立项之初,古委会下拨的经费不过区区5万元。而善本古籍的复制费用,常常一页就需要数十元。有时为了能看到稀见之本,还不得不低声下气求人。由于经费的限制,《全粤诗》的编纂工作时断时续。“为了省经费,我们的工作人员,出差坐硬座,住最便宜的招待所,在图书馆用手抄。” .0|=[|  
Km3&N  
  为了筹措经费,陈永正“利用”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身份的影响力,跑了很多地方“化缘”,可惜收效甚微。 VXm[-  
>t3'_cBC!  
  一夜春风 迎来转机 `qiQ$kz  
0 mexF@  
  2002年,广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响亮口号。一夜春风,也让处于半停顿状态中的《全粤诗》的编纂迎来了转机。 c8A`<-\MfB  
kWL.ewTiex  
  2003年初春,广东省政协常委刘斯奋、张桂光联合向省政协提交了提案,呼吁重视岭南文献的整理,其中重点提到了《全粤诗》。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同志从弘扬岭南文化、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这一极具文化价值的重大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2004年12月拨给专款100万元(其中50万元为出版费)。 EO)%UrWnC  
SwH2$:f  
  《全粤诗》编纂工作由此驶入了快车道。在陈永正教授的带领下,参编人员不牟名利,不计报酬,克服了机构转轨、人力不足等困难,想方设法到处寻访资料,夜以继日地整理研究文献,甚至连寒暑假也在加班工作。特别是2005年春,研究所的骨干教师受聘到资讯管理系,他们在超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坚持每日到研究所里来坐班,以保证《全粤诗》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 rt4Z;  
#S5`Pd!I  
  正是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下,《全粤诗》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编校排印出汉代至明代各卷,共收入粤籍诗人2100馀人,诗作5万多首,1500余万字。陈绍基同志对这些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指示要保证高质量地出版,并表示将加强支持力度,又勉励陈教授和他的团队再接再厉,尽快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 N/~N7MwJj  
onte&Ed\  
  随着明代以前粤诗的编纂接近尾声,清代粤诗的编纂工作也提到了议事日程。清代是岭南地区文化发展的快速时期,也是诗歌创作的繁荣时期,加上距今不远,保存下来的诗文总集、别集极为丰富。据摸查,保留下来的这个时期的粤诗达10万首以上,字数超过3000万,篇幅是以前各代总和的两倍多,因此编纂任务还相当艰巨、繁重。 ijUzC>O+q  
@Doyt{|T  
  疑惑:编纂会中止吗? or_+2aG  
r;qzo .  
  然而,《全粤诗》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就在我们采访的前几天,也就是 2月1日,《全粤诗》主编,年满65周岁的陈永正教授正式退休。 6C-YyI#s#  
X K>&$<5{  
  1998年《全粤诗》立项时,该项目组有8位研究人员;到现在,已有4人退休,2人转岗在图书馆从事碑帖整理,一人离职,仅剩下一位兼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的老师。去年,古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曹亦冰教授来中大检查工作时,严肃指出:依我们的经验,凡是做大型项目的,必须有专职的研究人员。所以秘书长对此深为担心。 ;+Y i.Q/\  
?S#\K^  
  说到现状,满头白发,后半辈子几乎都投入到岭南文献研究及《全粤诗》编纂的陈永正有些黯然。领军人物退休,又缺乏专门的研究人员,不禁令人担心:《全粤诗》编纂会中止吗? uV]ULm#,i  
;b%{ilx:  
2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sbsu(Sz+  
举报 链接 回复 8X7{vN_3K  
}ot"Sx\.  
“误读” ·“国礼”·“省礼”  <!'M} s  
.p@N:)W6  
f~M8A.  
  采访前,记者正在读胡适的《南游杂忆》。1935年1月9日,胡适应邀到广州进行学术讲演,经过香港时,胡适演说中说,“广东自古是中国的殖民地,中原的文化许多都变了,而在广东尚留着。”上述论断见诸报端后,引发当时的中大校长邹鲁的愤怒,认为胡适“以吾粤为生番蛮族,实失学者态度”。 B5=($?5^6%  
JdNF-64ky  
  其实,胡适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祯就说:东粤人才最盛,盖因僻在岭海,未受中原江左习气熏染,故尚存古风耳。有趣的是,胡适的说法却被广东文化界“误读”。这种误读,即使在今天,仍很普遍。外地人今天一说起广东,都承认广东经济发达,但少不了又会扣一顶“文化沙漠”的帽子。 wD9a#AgEd  
ecHP &Z$  
  由于在历史上开发稍晚的缘故,岭南常使人产生“文教不盛”的错觉。有人甚至以为,地处海隅的岭南,在艺文词章方面乏善可陈,其实,近代江苏诗人沈汝瑾曾有句:“珠光剑气英雄泪,江左应惭配岭南。”可见在他眼里,岭南诗歌尚堪与江南并提。由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全粤诗》的编纂和出版,将有助于纠正偏见,证明岭南文化原本不乏;广东今天的繁荣,渊源有自。事实上,明清以后,广东迅速崛起,已经步入全国先进地区的前列。 SS3-+<z  
wyY*:{lZ  
  《全粤诗》的编纂,让我想起复旦大学谭其骧院士当年编纂《中国历史地图集》。谭院士带领十多人工作了几十年,结果书出版后成为“国礼”送给来访的海外贵宾。这样说来,《全粤诗》如果出版,未尝不可以作为“省礼”赠给来访的嘉宾。从这点说 ,《全粤诗》的编纂与出版,对于凸现岭南地区的文化品位,显示广东“文化大省”的地位,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vkX   
.{so  
  如果说整理古籍是传承文化根脉的话,一个机构的存在是其根基,研究人员则是根本。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写到这里,记者不能不为《全粤诗》能否最后完成感到担忧。 1:NS}r+>3.  
3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F8\}XPJ  
举报 链接 回复 f(Hu {c5yV  
好啊! o /p-!  
4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9I3E-=  
举报 链接 回复 =3'(A14C=  
有买了吗 ME+em1ZH  
5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s>[{}7ca  
举报 链接 回复 nX[;^v/  
ding! '}{?AUDx  
6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ExrY>*v  
举报 链接 回复 ==9ZFdf  
此诗的确不错,大大提升了广东的文化层次,局外人不应该再以旧眼光看事说事。 A3yi?y{[*  
7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f*Iomp]@  
举报 链接 回复 ?qT(3C9p  
翘首期待 QJXdb]Y^;  
8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4iBxPo(0  
举报 链接 回复 $u5.!{Wq?  
目前,经过编纂人员多年艰辛的劳动,《全粤诗》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明及明以前部分已经顺利完成,共30册,即将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B^pnLc  
Au=kSSB  
CWMlZ VG  
:【baa263415(匿名) 提到】:   &kx\W)  
:有买了吗 NDo^B7 R-  
Y3M','H([  
9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fwlg-  
举报 链接 回复 V*uEJ6T  
i ~P91  
即将出版的《全粤诗》前言有云: u2om5e:  
gyg|Tno  
    粤人好歌,岭南自古就是诗歌之乡。据史载,周武王时,越人入贡,陈诗观乐而归。则粤诗的起源,当可上溯至三千馀年前。西汉人刘向《说苑》所载春秋时期的《越人歌》,《风土记》所载《越俗祝辞歌》,东汉杨孚《南裔异物赞》,晋墓砖刻粤民谣,《艺文类聚》所载刘删之诗,为现存较早的岭南诗歌。 N$ *>suQ,  
7t+]z)  
;<~j)8  
10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Btv}b  
举报 链接 回复 25w6KBTe;:  
+*Q9.LjV  
历代文人相继迁徙贬谪入粤,导致广东诗风长盛不衰。 Hv+:fr"  
'1qAZkz  
《全粤诗》有云: &0FpP&Z(  
8o%E&Jg:  
迨唐代,张九龄开一代诗风,以清淡直遒之诗振响于中原。其它唐、五代诗人,如莫宣卿、邵谒、陈陶、孟宾于、黄损等,亦有名于时。自此,粤诗渐为世人瞩目。宋代余靖、崔与之、李昴英、葛长庚、区仕衡、赵必王象、李春叟、陈纪、何文季、马南宝诸人,继承张九龄开创之传统诗风,苍劲有骨,气格遒上,亦为世人激赏。元代粤诗作者寥寥,而罗蒙正、黎伯元可称名家。明清以来,岭南诗坛名家辈出,为粤诗的全盛时期。以明代南园前五先生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著名学者诗人陈献章、丘浚、黄佐,南园后五先生欧大任、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以及“力祛浮靡,还之风雅”的区大相,南园诗社陈子壮、陈子升、欧主遇、欧必元、区怀瑞、区怀年、黎遂球等十二子,清初岭南三大家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以及黎简、宋湘、李黼平、张维屏等为代表的岭南诗派崭然崛起,成为中国诗坛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尤其到了近代,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倡起“诗界革命”,孙中山、廖仲恺、朱执信等人倡导表现革命的诗歌,粤诗更是独领天下风气之先。历史上,岭南地区曾经成为反对民族压迫,抗击外来入侵,发起重大社会变革的重要舞台,这些都在粤诗中得到真实的反映。 rZb_1E<  
5I wX\  
诗风熏拂之下,“阳春白雪”式的文人诗歌,对“下里巴人”般的民间歌谣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类体裁、半文半白的民间歌谣兴起。这些具有鲜明岭南地区特色的民间歌谣体裁有:粤讴、南音、木鱼、龙舟、竹枝词、子夜歌、儿歌、汤水歌、客家山歌、泷水山歌、泷州歌、字眼调、采茶歌、卖花歌、浪花歌、禾楼歌、蔓地棚、麒麟歌、白鹤歌、踏月歌、拜月歌等等,名目繁多,形式多样。 2OA8 R}  
HFpjNR  
11楼回复: 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Z 5{*? 2  
举报 链接 回复 Z^jGT+ 2  
ghE?8&@ iq  
陈永正,男,1941年12月,广东茂名人。1981年9月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1983年晋升为讲师,1988年元月晋升为副研究员,1994年12月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2001年3月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华南文献研究中心主任。 )1X' W  
;D %5 nnr  
g: H[#I  
陈教授岭南文学文献方面的著述: (2hk <  
=6L :I x  
《康有为诗文选》 1983年6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l7=$4As/hI  
h|$zHm  
《岭南历代诗选》 1985年5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3P<Zzt%eT  
:&\E\9  
《岭南历代词选》 1987年5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P]St-  
,vHX>)M|  
《康有为、梁启超散文选》(合作) 1994年8月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与上海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   Hme@9(zD.  
!:!@dC%8_  
《屈大均诗词编年笺校》(全二册)(主编) 2000年12月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jv?aB   
S+bWD7  
《国朝诗人徵略》(点校) 2004年8月 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   t]YLt ,  
/:c,v-  
`HZHVV$~  
近期主要研究工作 nms<6kfzL  
p<^/T,&I  
主持《全粤诗》的编纂工作   .4m3@!qo)E  
'-1jWw:8  
主持《中国诗歌文献学》的编纂工作   9.w3VF_C  
+^% &8<  
撰写《古代诗歌的阐释》   T>:g ME  
d=u%"36y  
撰写《岭南诗歌研究》 #__'U6`(  
NBR'^6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邮编:510275 FO)nW:8]  
联系电话:020-84113270 W&q5cz  
/01(9(  
RBojT   
来源:中山大学网站 :s5<AT Q  
12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3ro?w  
举报 链接 回复 xM"XNT6b  
顶!!! BGYm]b\j[  
智慧遇见智慧,不得不说;愚昧看到愚昧,不得不评。 :s985sEv  
客居乌龙院,悠然潜水去。何来腾云起,一片惊飞鸿。 i'LTKj  
13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lSNGv5N  
举报 链接 回复 q2pao?aa  
讲到宋代入粤诗人,点解单单少了个鼎鼎大名嘅苏东坡嘎?!!!大家唔好唔记得惠州西湖嗰嘀牢骚诗啵! Wb(0Szk;  
@*{BX~f  
6df&B .gg  
:【醉剑(醉剑) 提到】:   FDC{8e  
2^lT!X@  
:历代文人相继迁徙贬谪入粤,导致广东诗风长盛不衰。 #al^Uqd  
: N!~NQ-Re'  
:《全粤诗》有云: ><7`$2Or  
:迨唐代,张九龄开一代诗风,以清淡直遒之诗振响于中原。其它唐、五代诗人,如莫宣卿、邵谒、陈陶、孟宾于、黄损等,亦有名于时。自此,粤诗渐为世人瞩目。宋代余靖、崔与之、李昴英、葛长庚、区仕衡、赵必王象、李春叟、陈纪、何文季、马南宝诸人,继承张九龄开创之传统诗风,苍劲有骨,气格遒上,亦为世人激赏。元代粤诗作者寥寥,而罗蒙正、黎伯元可称名家。明清以来,岭南诗坛名家辈出,为粤诗的全盛时期。以明代南园前五先生孙蕡、王佐、赵介、李德、黄哲,著名学者诗人陈献章、丘浚、黄佐,南园后五先生欧大任、黎民表、梁有誉、李时行、吴旦,以及“力祛浮靡,还之风雅”的区大相,南园诗社陈子壮、陈子升、欧主遇、欧必元、区怀瑞、区怀年、黎遂球等十二子,清初岭南三大家梁佩兰、屈大均、陈恭尹,以及黎简、宋湘、李黼平、张维屏等为代表的岭南诗派崭然崛起,成为中国诗坛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尤其到了近代,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倡起“诗界革命”,孙中山、廖仲恺、朱执信等人倡导表现革命的诗歌,粤诗更是独领天下风气之先。历史上,岭南地区曾经成为反对民族压迫,抗击外来入侵,发起重大社会变革的重要舞台,这些都在粤诗中得到真实的反映。   >Tx;<G  
:诗风熏拂之下,“阳春白雪”式的文人诗歌,对“下里巴人”般的民间歌谣产生了很大影响。各类体裁、半文半白的民间歌谣兴起。这些具有鲜明岭南地区特色的民间歌谣体裁有:粤讴、南音、木鱼、龙舟、竹枝词、子夜歌、儿歌、汤水歌、客家山歌、泷水山歌、泷州歌、字眼调、采茶歌、卖花歌、浪花歌、禾楼歌、蔓地棚、麒麟歌、白鹤歌、踏月歌、拜月歌等等,名目繁多,形式多样。 [SvwJIJJ  
:...... N^N?!I  
K),wAZI!7j  
14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W.(,65c  
举报 链接 回复 ge8zh/`  
如果岭南真有诗,那是个好事情。 zl?N1>KS  
`pUArqf  
只不过看各位 用诸如“哩度偅够扑录埋佢”这种无人能懂的字,那肯定不是诗歌! VA.1J BQ  
15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U8!njLC  
举报 链接 回复 D ]eF3a.G  
你都霎憨嘅,你睇唔明就唔系汉字呀?!连汉字都唔识,唔好话你汉语水平低! )Cl&"bX  
16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5ntP{p%>  
举报 链接 回复 Fu/CX4R_|  
    佩服古人——他们是文化人! Vi_|m?E  
    可恰恰就在广州,据新快报消息:有人大代表质疑,公务员的工资是教师数倍一说。这说法本人虽不能苟同,但高于未按公务员工资套改的学校的教师1倍以上是事实。这不正是应证了现代的广州是不重视教育(文化)的广州么! kuaov3Ui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就是没文化的标志! ~k 3r$e@  
HPQ,tlp6j  
    文化公园用来作为赚钱的场所了! f@mM&e=f  
    ……… 2H#vA  
工作之余写写画画,权当练练笔头。说不上奉献,也不图回报
17楼回复: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HNPr| (  
举报 链接 回复 ')+EW" e  
;V GrZZ  
83a Rq&(R  
9=SZL~#CE  
:【020631(月亮上的河) 提到】:   PD?H5W3@  
:    佩服古人——他们是文化人! jc<3\ 7  
:    可恰恰就在广州,据新快报消息:有人大代表质疑,公务员的工资是教师数倍一说。这说法本人虽不能苟同,但高于未按公务员工资套改的学校的教师1倍以上是事实。这不正是应证了现代的广州是不重视教育(文化)的广州么! ;,1i,?  
:    一个不重视教育的××,就是没文化的标志! Fmu R(f=  
: ziOmmL(r  
:    文化公园用来作为赚钱的场所了! NJp;t[v.^  
:...... <3qbgn>}b  
我们有重视,但是政府根本不支持 bk<3oI  
18楼回复: 谁说广东没文化?请先看看《全粤诗》 Rq*m x<HDX  
举报 链接 回复 <L-L}\-I"  
  疑惑:编纂会中止吗?   1/n3qJyx2}  
  然而,《全粤诗》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就在我们采访的前几天,也就是 2月1日,《全粤诗》主编,年满65周岁的陈永正教授正式退休。   Oe273Y^e  
8_lD*bEt   
  1998年《全粤诗》立项时,该项目组有8位研究人员;到现在,已有4人退休,2人转岗在图书馆从事碑帖整理,一人离职,仅剩下一位兼有着繁重的教学任务的老师。去年,古委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曹亦冰教授来中大检查工作时,严肃指出:依我们的经验,凡是做大型项目的,必须有专职的研究人员。所以秘书长对此深为担心。   0nS6<:  
Jx}5`{\  
  说到现状,满头白发,后半辈子几乎都投入到岭南文献研究及《全粤诗》编纂的陈永正有些黯然。领军人物退休,又缺乏专门的研究人员,不禁令人担心:《全粤诗》编纂会中止吗?   ~`BOz P  
#0R;^#F/  
    岭南文献研究室的工作后继无人!? J kA~Ol  
kO.rgW82  
P.wINo  
:【醉剑(醉剑) 提到】:   A T%0i  
:《全粤诗》充分证明广东有文化 =_XcG!"  
: d. a>(G  
:大洋新闻2007年02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作者:刘平清、吴红林 F ^\v`l,  
:   n`hSn41A  
:  学术·访谈 )SQ g  
9qPP{K,Pq2  
该文引自http://club.dayoo.com/read.dyb=cantonese&cbid=1&t=775772&i=775772&p=1 6->b(B V $  
r=k}EP&<  
不过依本人之见,广东只能说是正努力向文化大省迈进,如果广东真的是像它的经济大省和体育大省大省地位一样已经确立,它也就没必要说这句话了,也没必要过分强调《三字经》的作者可能在广东了。另外如果没有文化作为后续力量,广东的大省地位的可持续性发展令人担忧 ——余翔东 x4. #_o&  
:...... I2 Kb.`'!  
7%<jZ =  
&><`?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1-26
这个論点是版主提出还是外人提出?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1-26
转贴文章,仅做参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1-31
如果对能够熟悉广东的古历史到现代历史的人来说,那么我可以说;广东真的是没有什么没文化,特别是在唐代以前。
我是潮汕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