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15阅读
  • 1回复

[人物传记]忠襄公余靖故事六则/龚思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 本帖被 余季乐 从 家族文化 移动到本区(2011-09-06) —
http://www.fczx.com.cn/readnews.asp?newsid=1368 &328pOT4  
#I*{_|}=  
&/-MUKN  
忠襄公余靖故事六则--忠襄公故事演讲材料 e|5@7~Vi  
Gqc6]{  
1. 接 受 启 蒙 |)" y  
H V-;? 5  
余靖生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三月初一,其父名叫余庆,始为翁源县主簿,后被提拔为海阳县(今广东潮安`饶平`澄海`大埔一带)县令。余庆也是一位勤政廉洁的好官,在任期间一心为民众办事。当时,余庆常对幼年的余靖说:“不为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还当什么父母官!”父亲的言传身教,在余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l6 }+,v@#  
UN F\k1[  
余靖4岁时,父亲送他到翁源耽石院接受启蒙教育。耽石院原是晚唐名僧法江避难隐居创建的寺院,那时比较简陋,来朝香的人不多。住持极有文才,曲江举人王式、翁源举人梅鼎臣和余靖的舅父黄正等去参加科举考试之前,都曾由慧周负责监读。慧周有一套灵活的教法,常常联系山中四周四季的景色,叫少年背诵古诗,琢磨古诗的意境,还带他们爬山、练习武艺等。有时还特意悬发于寺门,讲述晚唐翁源才子邵谒立志发愤苦读的故事。在王式、梅鼎臣、黄正等学长的影响下,余靖自小博览书,诸子百家无所不读,所以到14岁时,余靖就已满腹经纶了。 lJ]QAO  
<[-{:dH,5  
余靖的父亲余庆为潮州长史时,把余靖也带到身边。时广南东路转运副使林从周驻在潮州府衙。他家世居海阳,是个望族,家中藏书甚多。余靖常随父去林家拜访。林从周从藏书中抽出多本考问余靖,余靖对答如流,从周惊叹不已,对余靖更加喜爱,常常带着余靖到望海崖游览,并向余靖讲述韩愈治理潮州的故事,使余靖明白读书不光是为了追求功名,而且要为治国安邦多出一点力。林从周还教他观察海潮,讲解海潮的规律与国计民生的关系。 ],[<^=|  
Z2`M8xEiH  
余靖的父亲、慧周和尚和林从周都是余靖的启蒙老师,他们教授给他的不单是知识,更多的是为人、为官之道,这就是余靖一生勤政清廉,刚直不阿的品质之源。 =+Odu  
+boL?Ix+  
'J-a2oiM(  
  2. 千 里 求 师 n1JV)4Mv  
G 4~@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余靖15岁,他与父亲和未来岳父林从周商量,趁年轻要到外地求名师长知识。两位长辈当然同意,但是余庆一向廉洁奉公,家道清贫,无力支持儿子外出求学。林从周答应由他负责未来女婿的读书经费。林从周还写信介绍未来女婿到杭州孤山拜隐居的名士林逋(字君复)为师,并说余靖可以乘转运的漕船直抵杭州,免得路途劳顿。余靖却对父亲说:“先祖从闽中建州府迁到曲江,我想步行到杭州去,一来可以拜谒祖居地,二来可以磨炼意志,体验步行的艰辛,表示我千里求师的虔诚。”长辈们看到余靖年少志高,都很高兴。未来的媳妇林姑娘还绣了精致的小荷包,缝制了紧身皮夹,让余靖带在身边。 1n}#54  
f=Pn,.>tIz  
余靖跋山涉水到了原籍福建建州,余氏宗亲热情欢迎。临别时,他们从清溪中拾了几颗晶莹的小石头,还装满一竹筒清甜的山泉水,送给余靖,深情地说:“我们余氏好几代都没人做过朝廷大官了,希望你奋发上进,重整祖风,将来做一位能济世救民的大贤臣。”余靖激动地接受了父老的重托,继续前行。他溯松溪而上,快到处州城时,中暑晕倒河边,一位姓林的温州客商救醒了他。当温州客商问清他是林运使介绍到杭州去拜师求学的少年时,就要带他从海路直奔杭州。余靖婉言谢绝了。他问清去杭州的方向,又挺起腰杆向前方疾步而去。两个多月以后,余靖终于走到景色秀丽的孤山。这时,正好林逋与另一位江南名士张伯端出外游玩去了。“铁将军”把关进不了山门,余靖只好在门外露宿了两个晚上。第三天,林逋和张伯端回来,看见一位黑实瘦长个儿的少年在打扫庭院;再看篱边的菊花竟然没有枯萎,鲜绿的枝叶衬着盛开的黄花,像是在迎接久别的主人。林逋连忙开门请少年进入室内,余靖一五一十地将情况细告,林逋听过之后,不禁拍掌笑着好友张伯端说道:“伯端弟,我的一位远房长兄把他的未来女婿给我送来了,说什么也要收这小子为徒,看来我们这个学馆非要开办不可了!” H25Qx;(dTk  
<%% )C>l  
从此,余靖拜林逋与张伯端为师,学习诗、词与书画等达6年之久。后来,名士胡瑗在江苏吴县吴中书屋邀孙复讲学,大讲经典义理。林逋叫爱徒余靖也前往深造,历时一年多。余靖23岁那年从吴中回到孤山,林逋要他认真总结这七八年所学,充分做好参加京都殿试的准备。天圣二年,余靖25岁,与王式、梅鼎臣和黄正一同赴京应试。结果,四人均进士及第,韶州府城一片欢腾,并传为佳话。 4%8den,|  
eD2eDxN2  
IQtQf_"e1  
  3. 北 宋 四 贤 Cd=$XJ-b  
N\Lu+ x5  
北宋景佑三年,西京留守推官蔡襄作了一首《四贤一不肖》,一时传诵四方,洛阳纸贵,乃至被契丹使臣买走,传至域外朝野为之轰动。这五个人都是当时朝廷的谏官,其中“四贤”指的就是范仲淹、余靖、尹洙和欧阳修, -ZSN0Xk  
北宋景佑二年,范仲淹从知苏州任上被召至京城,范仲淹一向敢于上书言事,入京后就更是如此。当时的宰相吕夷简久居相位,官员进退都由他来负责,其中不少是靠贿赂而得。素来注重名节的范仲淹对此非常不满,就精心绘制了一张《百官图》,进献给仁宗,指明近年官员升迁中哪些正常,哪些不正常。并提醒仁宗不能把官员任免全权委托宰相。吕夷简得知非常恼火,于是诽谤范仲淹荐引朋党,离间君臣,朋党问题是宋朝皇帝最忌讳的事情,所以,范仲淹即被免职务,被贬饶州。 ;n*|AL7(  
<bo)p6S&  
吕夷简这么一闹,弄得人心恐慌,朝臣大都不敢接近范仲淹。当时只有三人不畏强权,他们是馆阁校勘尹洙、欧阳修,还有就是刚升任集贤校理不久的余靖。余靖很为范仲淹鸣不平,于是挺身而出,为范仲淹辨白,请求仁宗追改前命。他对仁宗说:“仲淹胸怀忠诚之心,有敢于直谏的气节,他以前所说的话,全是为了陛下考虑的,应该加以奖励,没想到却因为讽刺大臣的过错,而被贬谪了,如果他说的话不合陛下的意思,您大可不听,怎么能是罪过呢?”而且他还告诫仁宗:“陛下你从执政以来,已经三次贬逐了那些敢于对你直谏的臣子,这样下去,恐怕不是让天下太平的政策呀。”余靖的话在情在理,但是当时仁宗却听不进去,就把余靖贬为监筠州酒税。而其他两人也遭贬。当时西京留守推官蔡襄听说此事,就作了一首《四贤一不肖》,其中诗句“斩然安道生头角,气虹万丈横天衢。臣靖胸中有屈语,举嗌不避萧斧诛”大大赞扬了余靖的胆识和气概。一时间整个中国甚至于域外的一些国家都纷纷传诵这首诗,余靖因此声名大增,民望甚高。 u=W[ S)w  
[ei~Xkzkj  
\n,L600`q  
  4. 赴 任 遇 劫 gYrB@W; 2  
WrDFbcH  
嘉祐二年三月,时年58岁的余靖从京城奉调到潭州(今长沙)赴任。他不论卸任与到任,均不取地方一物,谢绝一切馈赠。余靖与桂州官员告别时,不让广西帅司派兵护送。途经连州府,连州知州说九嶷山一带很不安全,要派驿骑飞传湖南帅司派兵前来接应,他也婉言谢绝了。余靖与随从八个人挑担步行上路,行抵九嶷山区时,余靖坚持要穿过瑶寨看一看。谁知刚到瑶寨山隘,就给一伙强人横刀跃马拦住了。众随从放下挑担,拔出刀枪成人字阵挡在前面,双方打斗起来。只见随从们都把主人和挑担保护在中间,人字阵变成八卦阵,强人占不到半点便宜。强人头目恼羞成怒,大喝一声:“散开,两厢山头放箭!”岂料,两厢山头寂静无声。原来,强人头目埋伏在两厢山头的弓箭手和弓箭都给从天而降的蒙面人挑飞了!强人头目正自惊讶,蒙面人高声喊道:“老八,快把武器放下,别大水冲了龙王庙,得罪了大恩人!”原来,蒙面人就是当年汉瑶义军的大头领邓和尚。他退隐山林后,得悉余靖轻装赴任,为了余靖沿途的安全,特地跟在后面暗中保护。那位老八,过去也是义军首领。他把余靖误会为过路贪官,遂临时召集旧部欲拦路打劫。余靖的随从打开挑担说:“大人赴任时,朝廷给他赐银赐物,官绅也送礼金礼物,但大人一概不要,却用自己的薪俸买了谷种、玉米种、龙眼种、踏犁等,叫我们带上,送给九嶷山的百姓和瑶民,说山下平原种金谷,山上开坡种玉米,瑶寨村前种龙眼,好让深山瑶民有甜菜吃……”老八和部下听了,一齐跪地向余靖请罪。余靖一一扶起加以抚慰,还说到任后要请旨封老八为九嶷山巡检,保护当地绅士百姓和来往客商呢! ^zO{Aks  
(2> q  
EZI#CLT[  
  5. 余 狄 释 嫌 aAGV\o{^  
&Lt$~}*&6  
余靖作为北宋名臣,其与同僚的关系引起了后人的关注,并不是与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而恰恰是与武将狄青的关系。 #CI0G  
[[<TW}  
当年北宋是宋太祖赵匡胤以一武将黄袍加身夺得天下而建立,所以宋代历任统治者都对武将有所避忌,于是倚重文臣,以文治为取向,形成了崇文抑武的风气,这对整个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造成了北宋的文臣对武将的轻视观念。但作为文官的余靖却与行伍出身的武将狄青相知相敬,成为北宋一段美谈。 62'9lriQ  
Fs4shrt  
庆历年间余靖与狄青的关系也一度很紧张。余靖因修水洛城事件对狄青不遗余力地一再攻击。多次的论责和贬损,使两人之间产生嫌隙而一直各自心存芥蒂。直到八年后共同征讨侬智高,两人才消除心病。皇佑四年(1052)广南发生了令北宋朝廷震惊的侬智高变乱。南疆告急,朝廷急召余靖往广南平乱。但是广南平乱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战败测奏报传入开封,朝廷为之震惊。正当仁宗找不到平乱的人选而焦急时,却有一人上表主动请缨,愿意提兵南下,将乱贼一举歼灭。这个人正是名将狄青。狄青获得受命为宣徽南院使,全权指挥岭南诸军。到了广南,狄青首先严惩了不听军命的陈曙。肃整军纪,慑服了诸将。狄青在广南一展其将才,一举歼灭了侬智高军。事实是最好的说明,余靖深切体会到为将率兵不易,战场决胜更非文臣之能事。亲见狄青取胜的经过,余靖立即改变了对狄青的看法,消除了对武人的成见,对他们表示出了由衷的钦佩。于是他主动提出要代写此次讨伐侬智高的捷报。余靖对狄青的敬重态度也让狄青这位武将把以往的不愉快抛诸脑后。于是两人不仅冰释前嫌,而且开始了交谊,成为生死之交。 l]wLQqoO  
Km= Y^x0  
从此时开始余靖和狄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关系。当狄青去世后,其子狄咨遵父遗愿恳请余靖为狄青作墓志铭,于是余靖写下了《宋故狄令公墓铭并序》,追述了狄青一生,并给予狄青的人品、才干和功绩很高的评价和赞扬。而他们的这段友谊也被后人传诵为佳话。 "k@[7 7  
:nb|WgEc  
}UGSE2^1  
  6. 让 地 三 尺 *?1\S^7R  
sj/k';#g  
余靖从25岁当县令开始,两度在京城做官,两次受贬,但任何时候都以《从政六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六箴”是清、公、勤、明、和、慎,即清廉、公正、勤勉、明察、宽容和慎重。这是他从政的经验总结。因此他不论走到哪里,无不留下公正廉明的好名声。有一件事很能说明余靖为人光明磊落和宽宏大量。当时,远在韶州余家祖屋老家人上京找到余靖,说住在祖屋南端的许家,自恃腰缠万贯,听信风水先生说将屋北移三尺必有大贵的话,就叫人拆屋改建,此举祸及余家门墙。老家人要余靖挥书做主。余靖大笔一挥,书云:“千里传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书毕,嘱家人切不可恃官势欺人,速回。许家听了非常惭愧,不独余家让出二尺,自己也连忙向南移了二尺,拓宽了两家中间原有的一条小巷,老百姓就称它为“余相巷”。它不但在韶关传为美谈,而且流传各地,对后代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朝有一位在京做官的山东济南人,名叫董笃行,有一次,他接到母亲的来信,诉说有个邻里因盖房砌墙与她家产生了地皮争执,要儿子出面干预。董笃行想起余靖的诗篇,便将余靖的原诗稍加改动呈寄给母亲,诗曰:“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西墙又何妨?”董笃行的母亲收到儿子的信后,醒悟过来,觉得儿子很有见识,便向邻里让出几尺地皮。邻里颇受感动,也自愿让出几尺地皮,使之成为一条小街。从此两家和睦相处,后人把这条街称为“仁义胡同”。 (#>X*~6  
gS[B;+d  
(由风采中学语文科组龚思林老师搜集整理编写) hVB(*WA^D  
"pK<d~Wu  
F`e E*&  
2eRk_j]  
yId1J  
离线道不可道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5-02
  
良善开科第、登本世泽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