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4阅读
  • 8回复

(ZT)  探寻毕节余姓蒙古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xyj09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5
— 本帖被 thinfo 从 铁改余探考 移动到本区(2012-12-03) —
探寻毕节余姓蒙古 ^{6Y7T]  
q{U -kuui  
记者:敖力召 李易霖 iS=T/<|?  
 u`bWn  
众所周知,聚居在北方的蒙古族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鲜为人知的是,在贵州也聚居着近三万蒙古族居民,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毕节地区的大方县。经过多年发展,聚居在毕节地区的蒙古族支系现状如何?近日,记者来到贵州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大方县进行了探寻。 2CmeO&(Qf*  
~B=\![  
2Cr+Z(f  
余安黔保存的四川青神《余氏族谱》古本 敖力召摄 1Rczf(,aT  
4k#B5^iJ  
离线txyj098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12-15
大方县蒙古族的余姓分支       cYp}$  
#E ~FF@a  
    大方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居住着汉、彝、苗、蒙古、白、仡佬等二十多个民族,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该地区蒙古族余姓占贵州蒙古族总人口的46%以上。另外,大方县还有贵州省唯一的蒙古族乡——凤山彝族蒙古族乡。 9.@(&  
+p[~hM6?  
据史料记载,元朝蒙古人依靠设立行省来统治管辖各地,因此大量蒙古官僚和士兵散居各地,随着时间推移许多人也落籍为当地的世居民族。西南三省的蒙古族大多是当时落籍在当地的蒙古族人后裔。根据大方县县志记载:1983年1月29日,大方县余其鸳、余洪涛、余尚谦、余尚书、余尚友联合签名正式提出申请返本归源,恢复蒙古族族籍,此事得到大方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1984年10月30日,大方县民族识别办公室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文件精神,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和认真审查后认定:大方县余姓为蒙古族。1985年7月20日,大方县人民政府批复余姓群众统统返本归源为蒙古族。据此,铜仁地区的石阡县、思南县和毕节的黔西县等的余姓群众,根据他们所拥有的《余氏家谱》,统统改族籍为蒙古族。 $` oA$E3  
(]V.#JM  
关于余姓更正为蒙古族的问题,毕节市民宗局的杨勋坤局长认为,毕节少数民族很多,余姓要求更正为蒙古族其主要原因是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Q-U=me\  
[D,:=p`  
MCCZh{uo  
长期致力于研究余姓蒙古族的发展变迁历史蒙古族作家作家余泽江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前往内蒙古寻根问祖,祭祀成吉思汗陵。关于余姓的确切来历,余泽江认为,余姓保存下来的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撰修和1851年续修《余氏家谱》可以证明余姓家族是蒙古族。家谱的小引写道:“我余氏之宗,其由来已远矣。自元迄明,世远而年湮矣,历明至清,时移而代更矣。溯厥渊源,一脉相派,而今五百有余岁矣。” xL BG}C  
t#q> U%!  
“以《余氏家谱》为族谱的余姓群众,他们的共同点是,族谱的记载与他们的心里认同相吻合,在姓氏渊源上为了藏匿原来真姓,是由原来的“铁”去失改“金”然后去掉“金”下面的一横改为余姓。”余泽江自信的说到。 saT9%?4-  
w|HZI,~  
余泽江说,据大方民族志记载,余姓蒙古族基本上是清朝中期先后由四川等地迁入毕节地区的大方县,至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余姓家族对自己的子女和后人,从小就将《余氏家谱》中联诗盟誓的诗词教他们背诵,以期世代牢记。 vhHMxOZ;  
`[KhG)Y7t  
大方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龙和劲告诉记者,自从1985年余姓集体更正为蒙古族后,大方县蒙古族人口发展迅速,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方有1.8万蒙古族,第六次人口普查预计会突破2万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余姓。 -1:Z^&e/  
V\"5<>+O  
“余姓蒙古族在大方县是个大家族,分布在大方县各乡镇,且在各个行业中均有杰出人物。龙局长告诉记者,余姓蒙古族在大方可谓是人才辈出。 ]cr;PRyv  
5avO48;Vc  
离线txyj098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12-15
民族文化渗透艰难 1RbYPX  
%KF:- w  
在大方县一中,该校副校长余志生向记者展示其收藏多年的《蒙古余氏总谱》。据余校长介绍,他的父亲于1932年从四川隆昌来到大方投奔亲属,初来大方靠做裁缝养家,现在已经发展到四代人了。 A=UIN!  
L_"(A #H:  
“在解放前,我们这里余姓蒙古人基本从事体力劳动,没有多少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余姓开始逐渐从事学习文化。如今,每年都有余姓蒙古族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已过花甲之年的余志生说:“如今的余姓不会说蒙古语了,民族传统风俗也没有了,唯独的保留就是没有过中秋节的习俗。” A.9'pi'[9Q  
\!Zh="hN  
为了看到《余氏族谱》的古本原件,记者又找到了中华蒙古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修文县政府退休干部余安黔。余安黔向记者展示了清朝年间编撰的《余氏族谱》的古本原件,族谱中详细记载着从元朝末期到清朝,余姓蒙古族的由来和迁徙经过,是研究蒙古族铁改余姓的珍贵资料。余安黔介绍说,编修整理余姓蒙古族族谱是个大工程,为此我们联合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等地余姓的代表人物成立编修委员会。经过多年的考察论证,在明朝和清朝流传的古本基础上,于2008年整理出了《蒙古族铁改余总谱》。 `?^w  
'S7@+kJ  
“今后,我们要做的不是考证历史,而是面向未来,通过各种民间文化和商业交流来让当地蒙古族传承和发扬蒙古文化。余安黔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尝试在大方县的百里杜鹃举办一次那达慕大会,但是由于当地蒙古族缺乏蒙古族特有的体育传统,群众基础薄弱而作罢。这也让他深刻的认识到,要想让蒙古族文化融入当地蒙古族群众中,就必须先开展民族文化的教育,只有民族文化得到渗透,其他民族传统活动才能有效开展起来。 Pmlgh&Z  
N5s|a5  
离线txyj098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0-12-15
传承民族文化,任重而道远 OZ!$%.?l  
2r}uE\GN  
记者采访期间发现,由于余姓蒙古族先民移居大方时间较长,民族语言已经消失,所以在文化习俗上也没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LlA`QLe  
lii ]4k+z  
对于当前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缺乏,毕节地区教育局局长余大亮认为,大方县蒙古族的身份已经毋庸置疑,当前要大力发展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使之传播开来。由于缺乏民族传统文化的引进和培训,比如在蒙古族特有的服饰、礼仪、习俗等方面的引进和普及。民族文化普及后,才会突显出蒙古民族特征,与民间文化的交流衔接起来,才会促进地方民族文化的繁荣”。 J`+`Kq1T  
3W-NS~y  
毕节市民族宗教局杨勋坤局长告诉记者,蒙古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贵州民族文化大繁荣时期,作为居住二百年之久的蒙古族应该充分利用大好时机,广泛进行民间文化的学习和交流,充分发扬民族文化的特色。把蒙古族文化打造成为毕节地区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为推动毕节地区文化经济发展“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1(?CNW[  
-?aw^du  
+f\pk \Ith  
X40la_[.  
I(^jOgYU  
K=m9H=IX~T  
贵州民族报12月3日A4版 e7XsyL'|p  
V#gF*]q  
23}BW_m  
离线txyj09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12-15
离线小余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2-24
额 支持一下……
寻找源头……
离线余函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3-12
我也是的
离线余荣章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3-29
离线newbchina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3-30
图片看不了啊,看来是不允许外链,麻烦楼主在这里发一下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