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5阅读
  • 5回复

余君方的寻根之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季乐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9-27
摘自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由[余广孝]提供 Pn'(8bRm  
Sa?5iFg  
[url=http://www.nbwb.net/UploadFile/200861691030501.jpg][/url]
J6( RlHS;  
    有个女生托余君方找工作。 g y e(/N+I  
    一听对方姓余,余君方两眼发光: “你是哪里人?”她说: “舟山的。”余君方脱口而出: “那你是定海小展岙人吧?”这位女生一脸惊奇: “啊,你怎么知道?” x\J;ZiWwW  
    余君方,1956年出生。他的主业是一家园林公司的总经理,但是更多的时候,他从事着余氏宗谱的研究工作。 0gOrW=  
    余君方有个 “凡是”:凡是碰到姓 “余”的人,他必刨根究底,一定要 “挖”尽对方知道的跟 “余”姓有关的所有信息。这个习惯,余君方已经保持了20多年。 i+X2M-[Ls  
    此刻,余君方坐在位于海曙汪弄社区的家里,卧室的案头堆着几本厚厚的余氏宗谱。他戴着老花镜,悠悠然地说: “其实我对宁波地区余姓的来龙去脉、分布情况都了如指掌。” *bxJ)9B  
    真是这样吗? y  KYP  
    “宗谱是神秘的” JIP+ !2  
    余君方小时候住在奉化泰桥村一幢老式的小楼里。泰桥村不大,有余、葛、赵、何四大姓氏。余姓在村里算是大姓,有50多户人家。 6@?aVM~  
    11岁那年,好奇的余君方对一件事发生了兴趣:他们家有一个衣橱的抽屉,终年挂着一把锁。只是每到伏天的时候,父亲就会从里面近似虔诚地捧出一本 “大书”,然后小心翼翼地摊在屋顶上晒。 fKT Dt%  
    黄昏时,父亲会一边翻着 “大书”,一边给余君方讲一些故事。 “我们族里有个叫余元方的,到过上海、到过北京,还给中央领导人做过衣服,真是有出息!” “我们村里那座桥,原来是木头的,后来一个叫泰定公的人出资,建成了石头桥,所以就叫 ‘泰定桥’。” xBL$]>  
    后来余君方才知道这本 “大书”叫 《泰桥余氏宗谱》,而他的父亲也是参与重修这本宗谱的人之一。 \o:ELa HY  
    童年零星的记忆碎片在余君方成人后逐渐串成一条线,清晰地还原了整件事的面目:《泰桥余氏宗谱》最早编修于清朝光绪年间,30年一修,轮到他父亲的时候是1947年。 “重修宗谱对整个家族来说是件大事,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编修班子,主编是个末代秀才。我父亲虽然是个农民,只念过四年书,但人很聪明,在我们村里算是个知识分子,也被拉去帮忙。他负责采访收集资料这一块,花了两三年时间,跑了很多地方,问了很多人。1948年宗谱修完后,制作了4本留存,其中一本就到了父亲手上。” =sE2}/g  
    在余君方童年的记忆里,宗谱是个神秘的东西。父亲当时不让他动,他就偷偷地翻,然后跑去小伙伴那里炫耀: “你知道你爷爷、你爷爷的父亲、你爷爷的爷爷叫什么名字吗?嘿嘿,我都知道。”但是更多的时候,余君方对宗谱有种敬畏之情,更直白地说,应该是“怕”。 .# 6n  
    “我要寻根” )D[ "M$ZA^  
    对宗谱的好奇随着童年的结束而消失了。此后,余君方来到了宁波,进了宁波罐头厂,结了婚,又辞了职做起了花木生意……生活平静而又忙碌。 PTbA1.B  
    直到有一天,父亲把余君方叫到了身边,郑重其事地把 《泰桥余氏宗谱》交到他手上,告诉他: “我就两个儿子,你比你哥哥有文化,好好保管这个。” yn/?= ?0  
    回到家,余君方第一次完完整整地把宗谱翻了一遍,并由此萌生了寻根的念头。 “宗谱上有记载,我们村的余氏其实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余家坝搬迁过来的。那余家坝又是什么情况?我为什么不去余家坝看看?”这个念头如一束火花照亮了他的心头。 \7Gg2;TA6o  
    但是第一次去余家坝,余君方就被泼了一头的冷水。 “村里人告诉我,族谱在 ‘文革’期间就被毁掉了。真是出师不利啊,还没开始就要宣告结束,特别的灰心。” $J QWfGwR  
    没想到事情在几年后居然出现了转机。 -}{%Q?rYj  
“我一个表兄弟告诉我,他隐约听到余家坝有户人家手头藏着一本宗谱。”这个消息让余君方大喜过望,他说: “我马上跑到余家坝,找到那户人家。那家人确实有本 《金峨余氏宗谱》,可是不愿意拿出来。后来我去了好几次,对他们说,这不是你们一家人的事,这是整个余家人的事。那家人这才肯拿出来。” I1Hw"G"&  
    事实上,余君方是个 “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到底”的人,这种 “一根筋“的性格早在他幼年时就已经凸显出来。“小时候去割草,如果装不满一篮,那就是天黑我也不愿意回家的;去钓鱼,如果没钓上一条,我就一直坐着直到父母把我拉回家——— 我就是这样的人,事情有个结果心里才会舒服。” =?/N5O(  
    余君方说: “《金峨余氏宗谱》还是比较有价值的,它的记载较早也比较全面。”更重要的是,余君方从这本宗谱上又发现,余氏家族可以追溯到余姚桐下湖。 T-4/d5D[  
    “宁波余姓第一代祖先找到了” QS3U)ZO$@  
    如果说余家坝是余君方寻根之旅迈出的第一步,那么桐下湖就是寻根之旅中最艰难的一步。这一步他足足迈了5年多。 [Q4_WKI0T  
    为什么那么艰难? 3gb|x?  
    “过了这么多年,桐下湖早改了名。我查过余姚县志、余姚地图,都没发现’桐下湖’的踪迹。我就估摸着找了几个觉着有点像的地方,比如余姚马渚啦,四明湖啦,可都是白跑。”余君方说。 P DRnW  
    找了5年多,余君方依然没有头绪。正在这个时候,余君方遇到了一个 “高人 “给他指点迷津。此人也姓余,对余氏宗谱也颇有研究。他告诉余君方,从宁波出发,离余姚不到10公里,有个叫殷家湾的地方,就是原来的桐下湖。 v#  
    “我跑到殷家湾,一问,果然有很多姓余的人家。我那时候心情激动得无法说。” z< z*Wz  
    《桐湖余氏宗谱》是余君方第二次去殷家湾的时候找到的。 “那个时候运气好,我向一个农妇问路,结果她说她丈夫就姓余,还热情地把我带到姓余的人比较多的地方。我一问宗谱的事,马上就有人说确实有。” KX!i\NHz  
    余君方拿到 《桐湖余氏宗谱》后,发现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有了损毁的迹象。他复印了好几份,其中送了两份给宗谱的主人,并再三叮嘱对方: “原件不要放在老房子里了,能放就放到新房去,不然容易被虫蛀。” ujU=JlJ7dl  
    彻夜看完 《桐湖余氏宗谱》,余君方长长地舒了口气,此时,在他的脑海里,宁波余姓基本上有了一个清晰的传承脉络。 “根据 《桐湖余氏宗谱》记载,桐下湖是宁波最早的余姓先祖发脉地。这一脉是自唐朝迁入的,宁波其他余氏分支基本上都出自这一脉。这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 ‘浙水家声远,桐湖脉派长。’可以说,宁波百分之八九十的余姓人都是一个族的,血脉相通。” _w 5RK(  
    余君方说,宁波余氏目前在市区各县区都有分布,其中有几支有宗谱可循。除了余姚 “桐下湖余氏”,还有鄞州 “岐阳余氏”和 “梅湖余氏”、奉化 “金峨余氏”和 “泰桥余氏”、慈溪 “上林车头余氏”、宁波 “余隘冰厂跟余氏”。 “其实越到后来,我越发现寻根整件事越来越有趣了。要知道,一本宗谱不仅是家族的演变史,更是一部地方史,从中你能掌握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人文脉络。” `>s7M.|X  
    “寻根寻到宁波外” WvujcmOf  
    宁波余氏贤达甚多,古有 “尚书兄弟”余天锡、余天任,户部尚书余有丁,榜眼通政使余本,太常寺少卿余寅等人,史书上或多或少有些记载。在现代,最有知名度的大概算是文学大家余秋雨了。 moMYdArj  
    余君方说,史称昌国县 (今舟山定海)人的余天锡、余天任兄弟俩,其实是属于鄞州 “岐阳余氏”这一脉的。“有一年我去舟山做工程,就去了趟小展岙,有史记载: ‘余天锡墓,在小展岙。’不过这墓早在 ‘除四旧’的时候就被清除了。” &uv0G'"\  
    小展岙有很多姓余的人,余君方到处打听有没有余氏宗谱,村里一个最有发言权的老先生告诉他,宗谱没了。余君方只能遗憾地准备往回赶,没想到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我的车启动时,把一条狗碾死了。村里人就拉住我不让我走,让我赔200元钱。我只能把刚刚认识的余老先生搬来当 ‘救兵’。余老先生对他们说: ‘他也姓余,他是来找宗谱的。’狗的主人这才放过了我。” EFAGP${F  
    今年春节,余君方还去了一趟淳安县,因为他得知,桐下湖这一脉当年就是由淳安迁徙过来的。 “淳安县我叫它‘半县余’,有将近一半的人口都姓余呢。整个淳安有三四十本余氏宗谱,那个时候我就一个村一个村找过去。”每找到一本余氏宗谱,余君方就拿着数码相机一页一页地拍下来。 '0:i<`qv#g  
    余君方在淳安呆了好几天,居然还碰到了一个在庄桥做装潢生意的余姓人。“他是回老家过年的,一听我是宁波来的,找余氏宗谱的,他二话没说就充当起了我的司机。第二天天还下着大雪呢,他开着车把我送到一个叫宋京的小山村。” in<}fAro6  
    就是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余君方找到了萝蔓余氏宗谱, “这是整个淳安最早的一部余氏宗谱,就是在全国也算是比较早的了。我全都拍下来了,慢慢整理,慢慢研究。” ~]BMrgn  
    “淳安之行还是相当惊险的,我在回来路上,乘坐的中巴车遭遇车祸,车子在地上翻了两番,所幸人没受什么伤。”现在回忆起那场车祸,余君方仍心有余悸。 m*Lo|F  
    在余君方20多年的寻根之旅中,总是有惊喜,有快乐,有期盼,有感动,有欣慰,有无奈,有遗憾…… 4,G w#@  
    余君方说,现在宁波余氏家族散居各地,他想用几年时间把完整的余氏宗谱修订出来。如果有可能,他还想修一本全国的。当然,余君方修的宗谱里,将打破昔日只有男性入谱的惯例。他说:“我要把女性族人也列入其中,让女性也在余氏家族中找到她们的位置。”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4-08-24 23:29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9-27
其勇可嘉!!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9-28
余勇可贾 !!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9-30
余君方先生是我辈学习之楷模!如果各地能够出现象余君方先生这样的人才和热情,我中国余氏历史文化一定有希望了.
我是潮汕人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3-17
要是余君方先生来imyu就好了哦 tK%c@gGU9  
估计他手上可能有余天锡的世系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04-28
余君方20余年漫漫修谱路 #/WAzYt{  
  “修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余君方沉吟片刻,缓缓地吐出这几个字。 2a[9h #  
  余君方,1956年出生,现为一家园林公司的总经理,更多的时候,他从事着宁波余氏宗谱的修订工作。 R [9w  
  他介绍说,从最早萌生编修家谱的念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多年”。而这20余年里,余君方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摸清宁波余氏的发展脉络上。在他看来,“这才是修订家谱的重头戏”。 sb'p-Mj  
  余君方从房间拿出几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他这些年搜集的一些资料。 rl|Q)A{  
  修订宗谱缘于内心的一份好奇 k!13=Gh  
  余君方小时候住在奉化泰桥村一幢老式的小楼里。泰桥村不大,有余、葛、赵、何四大姓氏。余姓在村里算是大姓,有50多户人家。 nW&$~d  
  “我们祖上留下了一本《泰桥余氏宗谱》。”余君方告诉记者,《泰桥余氏宗谱》最早编修于清朝光绪年间,30年一修。“1947年重修宗谱时,我父亲也参与其中。宗谱修完后,制作了4本留存,其中一本就到了父亲手上。” r~[B _f!  
  多年后的一天,父亲把余君方叫到身边,郑重其事地把《泰桥余氏宗谱》交到他手上,并告诉他:“我就两个儿子,你比你哥哥有文化,好好保管这个。” E$T(Qu<-  
  余君方完完整整地把宗谱翻了一遍,并由此萌生了寻根的念头。“宗谱上有记载,我们村的余氏其实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从余家坝搬迁过来的。那余家坝又是什么情况?我为什么不去余家坝看看?”这个念头如一束火花照亮了他的心。 _m7c o :  
  余姚桐下湖是宁波余氏的发源地 ]Wy.R6  
  “越到后来,我越发现寻根整件事越来越有趣了。要知道,一本宗谱不仅是家族的演变史,更是一部地方史,从中你能掌握一个地方的历史沿革、人文脉络。”这20余年里,余君方走了很多地方,查阅了很多余氏家谱,以寻找先人迁徙的足迹。 5Jw"{V?Ak  
  据余君方考证,桐下湖(现在余姚东南街道殷家湾一带)是宁波最早的余姓先祖发脉地。“这一脉是从隋唐时期迁入的。”余君方告诉记者,当时因为战乱,在朝廷做官的余家祖先就辞官回家。“余氏原是新安江人,为避灾祸,就在桐下湖这个地方定居了下来。”宁波其他余氏分支基本上都出自这一脉。“这可以用一副对联来概括:‘浙水家声远,桐湖脉派长。’可以说,宁波百分之八九十的余姓人都是一个族的,血脉相通。” \^m.dIPdO  
  余君方说,如果只是着眼于重修《泰桥余氏宗谱》,“那就相对比较简单了。”但他的目标不在于此,他告诉记者,余姓在宁波大概有10万人,这些余氏家族散居各地,他想再花几年时间把完整的宁波余氏宗谱修订出来。 tGqQJT#mr7  
  祖训作为传统文化可影响后世 k -]xSKG  
  宁波余氏贤达很多,古有“尚书兄弟”余天锡、余天任,户部尚书余有丁,榜眼通政使余本,太常寺少卿余寅等人,史书上或多或少有些记载。在现代,最有知名度的大概算是文学大家余秋雨了。 qSR? ,G  
  东钱湖“梅湖余氏”是南宋尚书余天任之直系后裔。余君方说,梅湖余氏宗谱上的堂名是“四本堂”,即“读书,起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这是宁波余家祖训的典型代表”。 V^ Y*xZ  
  “太常寺少卿余寅恪守祖训,在担任工部主事期间,为官清廉。晚年告老还乡时,就带了几箱书。后来朝廷内外都流传出‘余水部,真如水’的赞誉。”在余君方看来,尽管现在余家人已经很少提及祖训的内容,但其实,“祖训早就深深地铭刻在余家人的心中,流淌在余家人的血液中。” (L:`o jiU  
  修谱可让更多的后人知道家族历史 x57'Cg \  
  这些年,余君方为修家谱之事,奔波忙碌。谈及这些年的艰辛与付出时,他很坦然:“我只想把余家人的历史写下来,让后代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把余家的根脉延续下去。” tPzM7 n|  
  而更让余君方欣慰的是,宁波的余家人因为修谱之事,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而这正是他乐于看到的现象。 tNYJQ  
  采访那天,余君方刚参加完在象山举办的第四届余氏宗亲联谊会,“这次来的余家人足足有400多位。” :;<\5Oy ^  
  这次聚会,也让余君方一直盘桓在脑海中的一个想法逐渐成熟,“我们计划成立一个基金会,去帮助一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余家人。” wYa0hNd  
  在余君方看来,一个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细胞,“修订家谱,不仅是记录一个家族的变迁史,对于增强家族凝聚力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TXx'7[  
ujow?$&  
摘自宁波晚报数字版 2013。3 。31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