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79阅读
  • 1回复

关于余三胜的考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15
关键词: 余三胜
资料来源: http://www.dbs01.net/ShowPost.asp?ThreadID=32796 罗田锦绣天堂论坛资料 /'ccFm2  
原文来自: 《东方收藏》:《昭代箫韵》或是最早的戏剧人物舞台装画像 2010年第8期(总第11期) 作者:北京 王洪续 4C\>JGZvq  
c=p`5sN)  
SSEK9UX  
{EE/3e@  
AIgJ,=9K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罗田余斌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17
                                                           名载伶史 艺术世家 vQf'lEFk  
                                 ——余三胜 余紫云 余叔岩 传略 `s74g0h  
余三胜(1802—1866)原名开龙,字起云,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人,京剧表演艺术家,创始人之一。 HRS|VC$tz  
清朝嘉庆七年余三胜出生在九资河镇七娘山麓上余家垸一户贫苦人家。幼学汉戏,工老生。清嘉庆末年赴天津加入“群雅轩”票房,道光初年入北京“春台班”后成为春台班台柱,至道光中期,蜚声梨园。 qZRx,^gd  
三胜公精文墨,善口才,文武兼长,富於创新,在徽汉合流形成京剧的过程中,首将徽调皮黄和汉调皮黄相结合,并吸收昆曲梆子的演唱特点,创作皮黄唱腔,又揉西皮、二黄、“花腔”为一体,创制二黄反调。在念白上,将汉调基本语音与京徽语音相结合,成为京剧的奠基人之一。 +<&\*VR  
三胜公善於以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并把青衣小腔溶於老生唱腔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后辈所仿效。时与程长庚、张二奎并称“老生三杰”“三鼎甲”《都门杂咏》有诗云:“时下黄腔似喊雷,当年昆弋话无媒,而今倚重余三胜,年少争传张二奎。”天津第一代塑艺人张明山塑造余三胜饰《黄鹤楼》中刘备泥塑一座,被京剧界尊为“祖师爷”。《中国京剧史人物篇》将余三胜列为生行演员第一位。其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空城计》、《捉放曹》、《黄鹤楼》、《摔琴》、《碰碑》、《战樊城》、《取成都》、《桑园寄子》等。尤以《定军山》、《卖马》著称,同治五年病逝於天津。 H{|a+  
余紫云(1855—1911)谱名科荣,字砚芳(艳芳)。余三胜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幼年师事梅巧玲(梅兰芳祖父),习京剧青衣兼花旦。后成为四喜考班名主角。15岁主演《祭江》、《教子》、《祭塔》以“湘裙罗袖、红蕖出绿水”的美喻而蜚声京华。 ,])@?TJb@  
年过三十,名声愈著,同行们尊他为“青衣泰斗”观众评他为“艺品先声”。有《梨园竹枝词》云,“衣香鬓影费绯徊,不听清声不肯来,观众席中人上万,心花都为紫云开”。 Y68`B"3  
清人沈蓉圃将他饰的王宝钏,画为《同光名伶十三艳》的画像之一,至今仍被珍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所。 3$f%{~3  
科荣公,宣统三年病逝於北京。 1lRqjnzve&  
余叔岩(1890—1943)余紫云之子,谱名第祺,字小云。京剧表演艺术家,谭派和余派传人。 it!i'lG  
叔岩公幼承家学,习文武老生。少年时以“小小余三胜”艺名演出《捉放曹》、《当锏卖马》等剧;崭露头角,继而誉满天津。 ]RHR>=;  
青年时期,嗓音曾一败不振,一度休养息演。后得其岳父陈德霖贤助,受前辈名家钱金福、王长林指导,尤其是自拜谭鑫培为师后,其表演艺术大有长进。 5xW)nEV  
民国四年,叔岩公重新登台,此时能演出一二百出新的剧目,他继承师长、祖父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十分注意细节的刻画,对他人难於处理的身段动作、发音方法、演唱技巧、吐字行腔诸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创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谭派和余派的主要传人。 =!NYvwg6;o  
叔岩公演出态度严肃,反对同行相轻,互相排挤的旧习。倡导演出中通力合作,互相帮衬的良好作风,为后学者树立了典范。其代表剧目有《战樊城》、《长亭会》、《搜孤救孤》、《盗宗卷》、《武家坡》、《二进宫》、《奇冤报》等。弟子有杨宝忠、谭富英、孟小冬、李少春等。 CaNZScnZ  
民国二十年,叔岩公与梅兰芳发起组织“国剧学会”团结社会各界名流,京剧爱好者,京剧和昆剧艺人,并附设“国剧传习所”招收学员70余名,为京剧艺术理论的研究及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民国二十四年后因疾病缠身,不常演出,只灌制了十八张半唱片,给京剧声腔留下了珍贵的资料,民国三十二年病逝於北京。 J)(H-xvV  
此外,余三胜弟余四胜工副旦,余叔岩弟余卓夫工老生。祖孙三代有五人名载国剧史册,堪称艺术世家。 Y.rHl4  
IBl}.o&]B#  
                                             余继林整理 YlOYgr^  
(omdmT%D  
                                                  二零零五年九月十二日 Y">tfLIL_  
良善开科地,登本世源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