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7阅读
  • 6回复

东莞侯山余氏·明·珍贵的历史文化-----【余氏祠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u1945194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1
— 本帖被 thinfo 执行合并操作(2011-06-21) —
明·《余氏祠堂记》译文
u&wiGwF[  
进士、中宪大夫、知柳州府、前户部尚书郎邑人陈嘉言撰文并书篆 qY 4#V k  
创建祠堂,自古以来,为人崇尚。宋代的朱熹所作的《家礼》说:“君子将要建造住宅之时,必先建造祠堂,祠堂建造在住宅大厅之东,用来供奉先世的神主,使尊卑的神主排列有序。”参拜祭祀的仪式朱子说得又详细,又完备了。这大概是想人们尽他尊敬祖宗的心意,追报远本的正当行为啊。不是世家的贤德子孙,谁能讲究这些并且实行呢? vM_:&j_?``  
侯山的余氏,是我县的望族,世系出自曲江,是宋代朝奉大夫、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柱国、始兴郡开国公谥忠襄余靖之后。忠襄次子名叫仲荀,字师珉,升为山东布政。仲荀之子名叫嗣昌,字之才,携母粟氏夫人迁居东莞紫泥巷,开始定居入莞籍,推究自己的来源,就把忠襄公为一世祖,布政公为二世祖。之才生子七人,有后代的存在三人,叫做仁的,是次子,递传到七世祖,有名叫德新的,号竹轩,由祖居紫泥巷徙居侯山,创造基业,设置祭田,供奉祖宗。祭祀祖宗虽有田产,但祠堂还没有建立。又传到第十世孙叫泰的,读书学宫,又入国子监读书,虽然曾经写了族谱,但祠堂仍未建造。余泰之子叫绍先,是忠襄公的十一世孙。有一日绍先招集全族年老、年轻的族人商量说:“我们余氏,从先世忠襄公传到今天,差不多十五世,宗族繁衍,子孙众多,这都是我们祖宗积累功德做成的。现在建祠堂,尽子孙尊敬祖宗之心,行追报远本之义。本人以为仿效朱子的《家礼》就好了。众人答应,如出一口。绍先带头捐出地皮一块,在他住宅大厅之东,以为建祠之址。族人各捐自己的资财,于是集合工人,购买材料,用十二世孙允中、旭、瓒、玮,十三世孙瑫责任建祠的事。各人都尽力去做,开始兴工于成化辛卯(成化七年,1471)十月,落成于壬辰(成化八年,1472)二月,室、堂、厨、库,规模制度,都很适宜,又建围墙,又筑雄壮的门楼,真是所谓美轮美奂了。自此之后,在每年冬至之日,祭祀始祖;立春之日,祭祀先祖。族中人的迁移,男丁的出世,必告之先人;每月的初一、十五,一定参拜祖先,祭祀的器具,祭祀时族人穿的服色,都依制度,尊卑排列有次序,全部遵依《家礼》的规定。余氏的子孙,尽力在这方面,可以说孝而且贤了。 Pz$R(TV  
但是,祠堂的建立,是用它来报本,报本的途径,首先是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作为余氏的子孙,在这祠堂里祭祀祖宗,得祖宗的福荫,分受祭祠的胙肉,应当想想:“我的一世祖忠襄公、二世祖布政公,都是前朝的名臣,流芳于后世,我作为子孙,应当各自勉励,来继续祖宗的光荣,给余氏增加荣誉。”难道不是这样吗? y^o@"IYu3  
现在由于余瑫带着他们的世系及祖宗的事迹,和我的表亲曾任辽地县令的余满、绍先之子余琱,来请我作祠堂记,我就写这篇《余氏祠堂记》,叙述建祠的年月,并给余氏子孙勉励。 NWxUn.Gy9  
KD^N)&k^Kp  
弘治元年(1488)岁次戊申正月吉日
1条评分威望+50
thinfo 威望 +50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1-06-21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21
东莞侯山余氏·明·珍贵的历史文化-----【余氏祠堂记】2
明·余氏新建祠堂记译文
5@BBo eG  
WILMH`  
余氏先世为福建人,五代十国时,迁居韶州的曲江,到了襄公余靖,因豪杰之才,崛起于宋朝,为“四諌”之一。他的文章和政绩,显赫光辉,于是,曲江的余氏,便成为望族。以后,于孙渐渐蕃衍。三世孙名嗣昌,字之才,开始迁居我们东莞城的紫泥巷。居住了四代,有叫德新的,再迁东莞的侯山,子孙比曲江更为盛大,这是襄公的遗下的福泽所达到的。做子孙的,应该怎样报答呢?继承延续,不使衰落就是了,按时春秋祭祀纪念先人就是了。 $\U 4hHOo  
但是,曲江有祠堂,祭祀就有地方,居住在曲江的,都可以伸张他们的正义,尽他们报答祖先的诚心。这时侯山的祠堂还未建,祭祀没有地方,这些居住在侯山的余氏子孙,即使想兴起江河不忘其源,树木不忘其本的心意,尽他们报答祖先的诚心,从哪里可以得到这一门路呢?因此这些文质彬彬、人才济济的余氏子孙,都是出自余襄公,等到问他,却往往不知道余襄公是什么人。唉,姓余的尚且不知道余襄公是什么人,何况非余姓之人,隔着溪流,越过道路,怎能知道襄公是什么人呢?襄公七世孙叫余金,开始制定了《祭思约》;十世孙叫余泰,开始重修族谱,并写了“孝思”一匾挂在堂上,曾经有志建祠堂,但能力不及。余泰的儿子绍先,自幼异于常人,读书羡慕正义之事,于是继承父亲的心愿,把尊祖敬宗为第一要务。经常感慨于春秋之日无处可以祭祀祖先。一日,招集宗族,讲出想建祠堂之意,众乡亲都以为可行。绍先就捐出自己的土地一区,地在自己住宅的东面,后有黄旗山,面向罗浮山,西湖为襟,龙潭为带,左有铜岭而右有鱼山,真正是名胜之地,足可以安顿襄公的灵位,来尽子孙孝思的心意啊。于是在全族中已成家的募资,各人根据他的家境捐赠资金,并将祭田的租金注入,选择一位贤德而有才能的人负责建祠之事。于是集木材,聚砖石,平整土地,打稳基础,动工于成化七年辛卯(1471)十月十三日,落成于成化八年壬辰(1472)二月。厅堂、寝室(放神主的地方)、门户、阶级,都以《家礼》所载为标准。又用灰来装修,用画为装饰,规模壮丽,美轮美奂。竖木为襄公神主,以嗣昌、德新为配。大家都选出十一世孙余旭为宗子,主持春秋祭祀事宜。 (R("H/6xs  
绍先立心为公,也是非常贤德啊!《诗经》说:“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传》说:“善继善述”。绍先有这种境界。从此,凡是为余氏后代的,千百个世代可以在这里祭祀祖先,余氏的祖先可以在这里享受后代的祭祀,余氏族人可以在这里聚集,族人婚嫁可以在这里告之先人。余氏之族,无论老幼尊卑,无不知道自己是襄公余靖之后。即使是其他地方姓余的,往来拜祭,也无不知道自己是襄公余靖的流派。而且可以使余氏子孙踏进这所祠堂,瞻仰祖先神主,翻开族谱,了解襄公余靖当时的事迹,假如他们的精神得到勉励,认识到在这圣明的年代,一定要建功立业,这样才不给襄公耻辱,岂不是很伟大吗? VB*oGG  
云山刘景端先生,是余氏的女婿,他在这春祭的日子,率领和余氏有瓜葛的外戚,携带酒菜来庆贺余氏宗祠的落成,刘先生叫我林球写这篇《余氏新建祠堂记》。我的祖母,是襄公十一世孙,那么我距离襄公是十三世了。我将要出外读书,为时代所用。我不知什么幸运,在四百馀年之后,能够接近襄公的遗风,所以不推辞把这篇记写在祭祀襄公的祠堂内,作为给余氏子孙的庆贺。 XY3v_5~/1F  
O*FUTZd(J  
成化丁酉三月良辰,余襄公十三世外孙林球拜书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6-21
东莞侯山余氏·明·珍贵的历史文化-----【余氏孝思堂记】1
余氏孝思堂记译文
PV'x+bN5  
(C-{B[Y  
我曾听说,士君子远大的理想能够实现,推行自己的政见,刚正而获得美誉,照耀史册,他的德泽,普遍地留给后世,使千年以后,子孙能继承他的精神财富,沿着他的足迹前进,这样的后人,是值得称赞的。所以《诗经》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传》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按余襄公家本南粤韶州的始兴人。在赵宋,有辉煌的业绩。下传六世,有孙叫竹轩先生的,迁居东莞。十世孙余泰,字景亨,思慕祖先,于是在侯山建筑一室,匾额称为“孝思”。今年秋天,他准备好详细的原委,往惠阳拜见教育官龙表俊,请我作一篇《孝思堂记》。 QdH\LL^8R4  
啊,孝子顺孙,不忘先世的光辉德业,想日常能接近它,心中铭记它,所以建堂来表达他的孝思。何况孝是各种品行的基础。如果只是孝,但不记住前人所建立的伟大勋业,作为子孙,就没有什么可以激励他的意志了。这样,很少能保持他的家声的。我想余氏一门老老幼幼,常在惠风和畅的朝晨,明月朗照的晚上,踏上这所整齐洁净的孝思堂,想起余襄公的勋业德泽,春秋祭祀,有规定的日子;墓田荒废,想及耕耘,祠虽然在曲江故家,但堂建于侯山胜地,虽然相隔数百里之遥,但思念襄公仍然是很近的。所以现在余氏子孙众多,吉庆延绵,自然无愧于先世。事情大概都是这样:不要在事前夸口,这样做,即使做出盛事,也不会传扬的;不要在人家做出成绩之后再去做,这样做,即使做出好事,也不会是显著的。(需要的是于实事,有独立见解,景亨这样建孝思堂,是最恰当的了。)现在我的景亨是余襄公的后代,资质优异而且好学,气度闲雅,言语温和。《传》说:“公侯子孙,必复其始。”怎么知道景亨以后不飞黄腾踏,被朝廷所用呢?被广大人民寄以很大的期望呢?景亨一定能够辅助君王达到尧舜之治,一定能够给人民得到恩泽如尧舜之时。辉煌照耀,振起于后,不仅仅是表达孝思于这所厅堂,而且是符合做襄公子孙的条件。 42_`+Vt]d7  
建这堂的时候,来不及议论,于是写了这篇记,作为对余襄公后人的勉励。 Pk{_(ybaY  
`5cKA;j>b  
明洪武壬午,岁乡贡进士、惠州府归善县儒学教谕庐陵周鼎书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6-21
东莞侯山余氏·明·珍贵的历史文化-----【余氏孝思堂记】2
余氏孝思堂记译文
H(R1o~  
Ozw;(fDaU  
我曾听说,士君子远大的理想能够实现,推行自己的政见,刚正而获得美誉,照耀史册,他的德泽,普遍地留给后世,使千年以后,子孙能继承他的精神财富,沿着他的足迹前进,这样的后人,是值得称赞的。所以《诗经》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传》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按余襄公家本南粤韶州的始兴人。在赵宋,有辉煌的业绩。下传六世,有孙叫竹轩先生的,迁居东莞。十世孙余泰,字景亨,思慕祖先,于是在侯山建筑一室,匾额称为“孝思”。今年秋天,他准备好详细的原委,往惠阳拜见教育官龙表俊,请我作一篇《孝思堂记》。 SHvq.lYJ  
啊,孝子顺孙,不忘先世的光辉德业,想日常能接近它,心中铭记它,所以建堂来表达他的孝思。何况孝是各种品行的基础。如果只是孝,但不记住前人所建立的伟大勋业,作为子孙,就没有什么可以激励他的意志了。这样,很少能保持他的家声的。我想余氏一门老老幼幼,常在惠风和畅的朝晨,明月朗照的晚上,踏上这所整齐洁净的孝思堂,想起余襄公的勋业德泽,春秋祭祀,有规定的日子;墓田荒废,想及耕耘,祠虽然在曲江故家,但堂建于侯山胜地,虽然相隔数百里之遥,但思念襄公仍然是很近的。所以现在余氏子孙众多,吉庆延绵,自然无愧于先世。事情大概都是这样:不要在事前夸口,这样做,即使做出盛事,也不会传扬的;不要在人家做出成绩之后再去做,这样做,即使做出好事,也不会是显著的。(需要的是于实事,有独立见解,景亨这样建孝思堂,是最恰当的了。)现在我的景亨是余襄公的后代,资质优异而且好学,气度闲雅,言语温和。《传》说:“公侯子孙,必复其始。”怎么知道景亨以后不飞黄腾踏,被朝廷所用呢?被广大人民寄以很大的期望呢?景亨一定能够辅助君王达到尧舜之治,一定能够给人民得到恩泽如尧舜之时。辉煌照耀,振起于后,不仅仅是表达孝思于这所厅堂,而且是符合做襄公子孙的条件。 B268e  
建这堂的时候,来不及议论,于是写了这篇记,作为对余襄公后人的勉励。 )i~cr2Hk  
P7J>+cm  
明洪武壬午,岁乡贡进士、惠州府归善县儒学教谕庐陵周鼎书 b_,|>U  
离线余齐平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22
离线余子堅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4-10-06
請問陈嘉言撰文的《余氏祠堂记》可有原文版本嗎?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5-04-13
余氏新建祠堂记====有新即有旧====旧在何方?===旧祠方位就在文中==========余氏外孙林球写作高明、侯山余氏是否有悟性====旧祠方位-----忱黄旗而面罗浮、襟西湖而带龙潭丶左铜岭而右鱼山0====注:带龙潭-----东江石龙。铜岭----即是花塔岭。鱼山----即是鯉魚山。这是旧祠堂的方位。=====新祠堂方位===有对联上、下联[乾、巽]第一个字、定下已区分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