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7阅读
  • 0回复

东莞侯山余氏·明·珍贵的历史文化-----【旧譜序】3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u1945194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6-22
宝安(东莞)余氏族谱序译文
%2\Pe 2Z  
6;!)^b  
宝安(即东莞)的余氏,是宋代朝散大夫、守工部尚书、集贤院学士、柱国、始兴郡开国公、谥忠襄余靖的后代。靖公先世福建人,五代时迁居于韶州的曲江。传三世,到太常博士余庆,开始因学问、道德显示于世上,到了靖公,继续因文章、政事著名于当时。靖公生三子,长子伯庄,任殿中丞;次子仲荀,任屯田员外郎;三子叔英,任太常寺大祝,都世上知名,由此,曲江的余、成为望族。三世孙名嗣昌,字之才,由曲江迁居宝安(即东莞),宝安有余氏,实在是由之才开始的。到现在,共有十世,都尊守于礼,忠诚于义,蓬勃发展为名家。有名叫余泰的,在邑中庠校读书,聪敏好学,非常忧心世系久远,先人的德业无所稽考,于是修族谱以留给后人。考核精详,不乱不谬,宗派非常清楚,足可以流传后世,他用心也是很勤了。他却不远数十里(译者按:陈琏作此序时是滁州知州,滁州距东莞绝不是“数十里”,“十”当为“千”之讹)要求我写篇序。我想:古代宗法消亡,族谱就兴起,自从晋朝宋代以来,朝廷曾设专官管理,到了宋代,庐陵欧阳氏、眉山苏氏、南丰曾氏曾经自己写族谱,以后仿效他们编族谱的,有很多姓。于是有知识的家中,无不有谱,何况出于靖公的后代,谱牒的编写,能够后于他人吗?以前我到京城述职,路经曲江,曾经焚香拜靖公祠,问及当地人士,都说靖公之族仍然兴盛。余泰以后到大地方参观,一定要拜靖公于曲江祠堂,会集同宗余氏,结合曲江余氏族谱继续编写,使做子孙的,应当继承先人的事业,继承先人的福荫,继续发扬下去而不衰落,这样就无愧于前人了。怎能只知道自己的来源就算了呢?就写下这篇序。 ywyg(8>zE  
时·明永乐三年春三月中旬,奉训大夫,前国子监,直隶滁州知州陈琏序 L+@X]O W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