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77阅读
  • 3回复

寻找同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imothy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6
我们这支的班派字辈是连步登庭,承家开国,仁文大君,俊仕贤哲,永少宗传,克光祖德,听老人说,明朝时从麻城那边迁移了很多人到应山,我们的先祖就是那时迁来应山的。据说麻城也是中转站,就是老人口中的麻城过籍,据有家谱记载的,先祖都是从江西筷子巷那里过来的,还说我们的小脚趾头都是二块,是被朱元璋的马踩的,来这里的有没有相同班派字辈的?
[ 此帖被tryone在2008-11-22 23:08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威望+15
台灣余氏 威望 +5 給庭武兄加分鼓勵!!! 2013-01-02
thinfo 威望 +10 谢谢提供字辈资料! 2008-10-26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timoth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1-02
关于“麻城过籍”的探考(一) 0BkV/v1Uc  
广水市(原应山县)绝大多数人都是由“麻城过籍”而来此地的。“麻城过籍”之说,民间流传甚广,人云亦云,代代 ZeasYSo4P  
相传。关于“麻城过籍”的问题并无史料记载。因此这是一个很难搞清的问题。下面我根据传说和族谱资料就这个问 qUhRu>   
题进行一番探讨和考证。 J."{<&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的张国雄教授在其所著的《中国历史上移民的主要流向和分期》中说:“??????,当明朝政 5IMSNGS  
府有组织地进行上述移民时,以今湖南、湖北为轴心,也在开展着一场声势浩大的移民运动。民间广为流传的‘江 P`s(kIe  
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民谚就是对它的称誉。一个‘填’字突出了它的地位。由于这场移民运动的主体为社会下层民 X<Za9  
众,迁入地也非京畿重地和重要边陲,故《明史》、《明实录》等官方文献对其严重阙载。族谱和地方志成了我们 ){Z  
认识这场移民运动的主要依据。”广水广为流传的“麻城过籍”,就是属于“江西填湖广”这场移民运动。因此“麻城过 #dJ 2Q_2  
籍”在明史里同样没有记载,要研究它,也只有借助各姓族谱和地方志的记载。除此别无它途。 [J\DB)V/  
据1990年《应山县志》记载:“明洪武年间,因‘经元末之战,此盖战场也,戎马蹂踏,化为兵火之墟,而无复畛之 G_oX5:J*  
迹’(清同治《应山县志》),境内几无人烟。据本县流传的族谱所载,其始祖均于明朝上中叶由外地迁入,大部 |paP<$  
分为麻城移民,他们插草为标,划地结庐,劈山开田筑园树桑,认贡纳赋,子孙繁衍至今。民间所谓‘麻城过籍’, iV)ac\  
即由此而来。”这里所谓的“麻城过籍”,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移民,也就是从麻城移民到应山。 q@Kk\m  
关于“麻城过籍”有的说得更详细。据传说,元末农民大起义后出现了群雄割据、相互征伐的局面,中原地区成了反复 n!.2aq  
争夺的战场,应山(今广水市)亦在其中,三关一带不是人杀过来, 就是马踏过去,没有成块的田园,完整的房 .:0M+Jr"  
屋,一片荒芜。据《熊氏族谱》载,朱元璋扫平天下后,于洪武初年巡视湖广,朱元璋驻在宝林寺,见四乡无人烟 sMi{"`37  
,粮草缺乏,便下旨到江西移民。就保留下来的姓氏族谱看,应山现有十之八九的姓氏,均为明朝初年至明朝中叶 &tBA^igXK  
从江西、安徽、麻城过来的移民,而以麻城移民为多,所谓“麻城过籍”便由此而来。 u(9X  
我们在这里需要探讨和考证的是,麻城在什么地方。有人说是湖北“麻城”,有人说是江西“麻城”。如,根据上述《 B T7Id  
熊氏族谱》所载,江西、安徽、麻城是并列关系,这三者中,江西是江西,安徽是安徽,麻城是麻城,从这一分析 lwsbm D  
中可以看出:这里的“麻城”显然是指湖北的麻城。但是持“江西麻城”的也大有人在,如一九八四年,正值编写《应 a%n'%*0  
山县志》之时,我与编写《应山县志》主笔陈国贵老先生交谈过“麻城过籍”的问题,我问他,都说应山人大多数人 {bTeAfbf]  
都是麻城过籍来到这里的,那么麻城究竟在什么地方呢?陈国贵老先生说,据他所知,这个麻城在江西,但他并未 cj^bh  
给我讲出具体证据。我想陈国贵老先生参与编写《应山县志》,肯定对此有所研究,掌握了一定的依据,绝非凭空 $nFAu}%C  
臆断。又如舒飞廉(本名郑保纯)的小说《飞廉的村庄》写到关于“麻城过籍”的问题,孩子们“一边唱着:‘天上满 6H6Law!)  
天星,地下闯麻城,麻城闯不破,是个孬家伙。’这个游戏可能也只有飞廉的村庄一带才会有吧。几百年前,本地 BK*UR+,  
的居民由江西麻城一带迁居过来,当地地方志上称之为“麻城过籍”,留在小孩们的谣曲中的,想必就是当年艰难的 !OQuEJR  
回忆吧。”舒飞廉的村庄在哪里?他自已说飞廉的村庄离肖港八华里,离云梦县城三十华里,离孝感县城三十华里 p|s2G~0<  
,离武汉一百里。离京广铁路四华里,离京珠高速公路五华里。从这里可以看出飞廉的村庄就在今天的孝昌县,孝 .)0gz!Z  
昌、广水(原应山县)相毗邻。因此可以推断,广水人所说的“麻城过籍”与孝昌人所说的“麻城过籍”当属一个概念 YR8QO-7 .)  
。读到《飞廉的村庄》中孩子们唱的童谣,不由得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在广水同样有这种童谣,只是稍有不同  2+Vp'5>&  
。这种童谣的歌唱是伴随着一种游戏一起进行的,这种游戏叫做《撞麻城》。小时候,我们经常做这种游戏。七、 }Oh5Nm)  
八上十个小伙伴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圆圈中间站着一个人,用力撞圈突围,边撞边唱:“天上满天星,地下撞麻 CL )%p"[x  
城,麻城撞不过,是个坏家伙。”如果撞破圆圈,撞圈人就是胜利者。下一个撞圈人就临到手拉不紧而被撞开的口 '1lx{U zD  
子两个人任选一人。舒飞廉提到的麻城在江西,而且还说当地地方志上写着。舒飞廉的说法与陈国贵老先生的说法 s1v{~xP  
是一致的。我企图通过在网上江西地图查找江西麻城,结果是徒劳一场,在网上根本找不到所谓的“江西麻城”。 :g/{(#E@Z  
后来我又在网上搜索“麻城过籍”,荆楚网一网友的帖子说:“所谓‘麻城过籍’者,乃江西填湖广移民在麻城浅居后移 nT)~w s  
居他地者也,非作者所言孝感邑人也!”这里所说的“麻城浅居”,就是在麻城住较短的时间,然后再移居到其他的地 o` 2 5  
方。这位网友所说的“麻城”显然是“湖北麻城”。我觉得这一说法也有一定道理。比喻,上面所说的安徽移民来孝昌 pM,#wYL  
、广水(原应山县)一带,必经湖北麻城,这是肯定无疑的。因此,这些安徽移民在长途跋涉中,先在湖北麻城浅 % ghJ*iHR  
居一时,稍作安顿、歇息再移居他地,这是顺理成章的。 1ME|G"$;  
另据孝感、花园等地的《潘氏族谱》记载,其八十七世祖潘仕美“邑庠生,南皋贤良方正,擢任黄州通判,宦寓湖 0;'j!`l9  
北黄州府麻城县潘家塘,迁居汉阳府孝感县親民會潞东甲凤凰山麓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坐东向西,即今大屋湾是 ;k-g _{M  
也。”这里所记载的南皋,查阅《潘氏族谱》,原文是这样的:“七十四世祖潘源同两弟迁武宁去县十里南皋,宋庆 PZ~`O  
历四年甲申于南皋建祠修谱,自撰序文。”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南皋在武宁,武宁在江西。据考证,汉阳府孝感 ]Pz|Oi+]  
县親民會潞东甲凤凰山麓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今属孝昌县周巷青山口潘冲村辖。八十九世祖潘道清再由汉阳府孝 Ug%<b  
感親民會潞东甲凤凰山麓潘家砦潘家畈大屋湾,迁应邑(今广水市)太平镇,后分支栗林店、龙泉等地。因此,广 Jx)~kK  
水市(原应山县)潘氏是由江西武宁南皋而湖北麻城潘家塘而孝昌周巷青山口潘冲村而广水市(原应山县)太平镇 $b&BH'*'~  
而广水市龙泉潘家畈。简言之,潘氏先祖的迁徙路线是:江西武宁而湖北麻城而孝昌(原属孝感)而广水。因此所 cu) @P0I  
说的“麻城过籍”的“麻城”当属湖北麻城。 v#{G8'+%  
根据以上所述材料,也可能有两个“麻城”,一为江西“麻城”,二为湖北“麻城”。湖北有“麻城”,这是肯定无疑的,江 9;}L{yve  
西有无“麻城”,目前尚无定论。这需要进一步考证。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timothy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1-02
关于“麻城过籍”的探考(二) 0{U]STj  
无论是传说,还是各姓氏的族谱记载,都说广水市(原应山县)绝大多数人是由“麻城过籍”来到此地的。但“麻城” .&* ({UM  
究竟在什么地方,众说纷云,争论不休。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麻城过籍”的探考(一)》的文章 Eb4< 26A  
发表在中国家谱网、潘氏宗亲网、中国广水网上,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以期抛砖引玉。 !"o1ve`{  
“麻城过籍”中的“麻城”究竟在湖北,还是在江西,这是需要考证的关键问题。最近我在阅读《应山县志》第91页《 ^=-*L 3f  
应山县部分族谱所载人口流动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时发现,县志采用了张、顔、汪、魏、李、熊、明 I49=ozPP  
、杜、袁、喻、韩、易、郝、胡等十四个姓氏的族谱资料。《一览表》分列以下八项:①谱名、②修谱时间、③原 FzsS~C$wH{  
籍、④迁入时间、⑤先祖居地、⑥迁入缘由、⑦主要聚居地、⑧分支移民流向。 Gr"2G,,VI  
在“原籍”一栏内,张、魏、熊、袁、喻、易、胡等七大姓氏族谱均记载为“麻城”,“麻城”二字前没有任何限制词; ~3*ZG  
李、韩二姓氏族谱记载为“湖北麻城”,“麻城”二字前用了“湖北”二字进行限制;顔、郝二姓族谱记载为“江西”;只有 +^]PBMM1w  
《汪姓族谱》记载为“安徽休宁”,明姓族谱记载为“兴国州(阳新县)。上述资料表明,十四个姓氏, 有七个姓氏 CpP$HrQ  
来自前面无限制词的“麻城”,有二个姓氏来自“湖北麻城”。《应山县志》在引用族谱资料时,前面未加限制词的“麻 DY+8m8!4H  
城”和前面加了限制词“湖北”的“麻城”显然是有区别的。如果没有区别,就不需要如此处理这些资料。后者“湖北麻 40l#'< y;  
城”说得清清楚楚,因湖北确有“麻城”,这就没有什么争议了。而前面未加限制词的“麻城”显然非湖北“麻城”,而是 *{D:1S  
所谓的江西“麻城”了。江西有无“麻城”呢?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我最近在收集、整理周边县市潘氏宗谱资料时发现 [#3Cg%V  
江西省确实有个叫“麻城”的地方。这些族谱资料都可以作为“江西麻城”的佐证材料。这些族谱资料是: ;Cp/2A}Xx  
资料1、湖北省云梦县潘家窑潘氏支谱记载“道本公,佐林公之幼子,季孙公八十七世孙,妣张氏,子三:应佐、应 o"+ &^  
书、应太。公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由江西德安府麻城筷子街与其兄弟过籍荆楚德安府云梦泽居住。公居潘 nD?M;XN  
家窑,为潘家窑之始祖。” ZZ.0'   
资料2、湖北省原孝感县(今孝南区)潘家庙潘氏支谱记载:洪公,信卿公之子,系季孙公八十九世孙,妣氏张老 nY5n%>8  
孺人,子一:章。公于弘治五年(公元1488年),由江西麻城筷子街迁汉阳府孝感县广阳乡新安村居住。 m*Lv,yw %a  
资料3、湖北省汉川县潘氏支谱载:伯矶公,锦公之子,以文公之孙,季孙公八十七世裔,公生于元至正八年(公 t%YX-@  
元1348年),卒于明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公与妣倪氏俱葬于大松湖汈咀,即汉川县北门霍城村正西约一公 `\u),$  
里半,公原籍江西德安县筷子街。” /*p?UW<*4  
从以上引述的三条资料看,资料1和资料2都提到“麻城筷子街”。资料1告诉我们,“麻城筷子街”隶属于“江西德安府” yW=hnV{  
;资料2告诉我们,“麻城筷子街”隶属于“江西”,没有提及“德安府”;资料3没有提及“麻城”,但它告诉我们,“筷子 ujHzG}2z  
街”在“江西德安县”。综合分析这三条资料传出的信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江西确有一个叫做“麻城”的地方, `q{'_\gVt(  
它的具体地点在江西德安,而且,这里有一个小集镇叫“筷子街”。 K}*p(1$u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悠悠的岁月时空里,在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中,“湖北”与“江西”的区别渐渐被人们淡忘 :x5o3xE  
了、模糊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剩下“麻城过籍”四个字。至于是哪个“麻城”,那就不甚明白了。“湖北麻城”是一 7/$Z7J!k  
个县,“江西麻城”是个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所以“湖北麻城”的名气远远大于“江西麻城”。再者,我们广水市(原应 jE5 9h  
山县)地处湖北,因此邑人只知此“麻城”(湖北),不知彼“麻城”(江西)。所以过去一谈起“麻城过籍”,人们就 n_ NG~ /x  
以为是“湖北麻城”,根本不知还有“江西麻城”。如果没有上述族谱资料的文字记载作为证据,那么“麻城过籍”将永 52R.L9Ai  
远是一个难以澄清的迷。 ?@BaBU:o`F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明白,“麻城过籍”这一概念中的“麻城”,其实应该包括“湖北麻城”和“江西麻城”。而且由“江西 #UnO~IE.m$  
麻城”过籍到广水市(原应山县)的移民占大多数,《应山县志》提供的放族谱资料就可说明这个问题,十四个姓 Ox1QP2t6Y  
氏,来自湖北麻城的只有二个姓氏,而来自“江西麻城”的就有七个姓氏,还有二个姓氏来自江西其他地方。历史上“ @{GxQzo  
江西填湖广”的说法,也足以说明由江西迁入广水(原应山)的移民占大多数。这就是我们探考“麻城过籍”所得出的 T{xo_u{Q  
结论。 C^v -&*v  
在探考“麻城过籍”问题时所引用的族谱资料,还给我们解开了另外一个迷。我广水龙泉潘氏一直传说:“麻城筷子岭 mP+yjRw  
是我潘氏祖居地”。过去,我们总以为“筷子岭”就在湖北麻城。而上述各地潘氏族谱资料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筷 :@'0)7  
子岭”在江西德安麻城。而非湖北麻城。愚以为广水龙泉潘氏所说的“筷子岭”就是上述族谱资料所说的“筷子街”。对 tdK^X1  
这个问题我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麻城筷子岭是我潘氏先祖居居地》。在这篇拙文里,还谈到河南信 k(Xv&Zn  
阳大庙畈潘氏称之为“筷子岗”,河南罗山潘新店潘氏则称之为“筷子巷”。窃以为:筷子岭、筷子岗、筷子巷、筷子 l+qtA~V&2  
街,实质上是指同一个地方,因为无论是岭,还是岗、巷、街。都没有离开“筷子”二字。只是在漫长的岁月里,人 -\v8i.w0  
们凭口耳相传,而产生差异罢了。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1-02
給庭武兄加分鼓勵!!!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