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83阅读
  • 2回复

彝家大宅门——毕节大屯余氏土司庄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3-16
W`u[h0\c  
    在毕节市东北100千米处的龙场大屯村,深藏着一座阔绰的庄园,它就是彝族扯勒部余氏家族的大宅院。庄园依山而建,前低后高,像是安放在山间的一张太师椅,占地5 000平方米。四周围有高大的砖墙,还耸立着6座大碉堡。碉堡高8-10米,当年有头扎英雄结、身披“擦尔瓦”(披毡)的武士守卫,戒备极其森严。这个彝族土司的大屯庄园,已有400多年历史,现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o<|P9#(U"  
#N`~xZ|$  
    偌大一个院落,由左、中、右三列房组成,每列各有三进,它们各自独立而又互相连通,宛如一座城堡。堡中的建筑,类似江南庭院,房屋错落有致,回廊勾通,有天井、花园、鱼池,又像是一个书香人家的宅院。 L{8xlx`  
(G[ *|6m  
    从正中一路走进去,迎面是一个高约两米的石台基,上面建有面宽五间的大堂,一楼一底,楼上为藏砚楼,前、后、右三面都以回廊相通。升堂入室,可达二堂,而正堂建在第三进,后面有三级花坛,种植各种花木。看来,这里是当年土司的公堂,土司坐在堂上处理事务,颇为威风。 D"a~ #^  
'LE =6{#  
    左边一路也是三进,前面是达官贵人的轿厅,中间是迎来送往的客厅,客厅后面为花园,供奉祖先的祠堂就设在里面。客厅题为″幪雅堂″,陈设典雅,挂着许多书画。花园名为“亦园”,也很精巧,内有双环鱼池,两侧是长方形的花坛,池上有称为“吴王靠”的廊桥,闲暇时可坐在桥上观鱼赏花。 `0Oh_8"  
6I4oi@hZz  
    右边的一路大概是土司家眷的住地吧!主体建筑为“时园”,园中有三个花池,那座形如阁楼的房子,上下两层,四周都有栏杆,是太太小姐的绣楼。围绕生活需要,建有客房、仓库、碾房等建筑。 Y\$ySvZ0  
}#&#^ B#?O  
    这个大宅院的主人,原来是四川永宁(今叙永)土司的后裔。那永宁土司曾经风光一时,掌管着赤水河两岸大片土地和人民,世代为官,犹如霸占一方的土皇帝。到了明末天启年间,永宁宣抚司宣抚使奢崇明,与水西(今毕节地区)的土官安邦彦联合起来,共同起兵反明,史称“奢安事件”。彝族自来尚武,兵强马壮,一时间军威大震,发兵围攻贵州省城贵阳,又去攻打四川省会成都,闹得朱家天子不得安宁。明廷调集几省兵马,用了几年时间才将这次战乱平息。奢崇明被杀,参加反明的儿子、家属自然也受牵连。他管辖的地盘收归国有,由朝廷派官治理。永宁土司衰败,又是朝廷钦犯,所以子孙都只好隐姓埋名,逃往四方。奢崇明的第三子奢辰改名为余保寿,他在清朝初年归顺新的朝廷,被安置到龙场的卧龙河居住。他的第三子不知为何又改姓张,取名张翔,于康熙年间来到大屯,成了这个庄园的第一代主人。 E.Jkf\  
Ir qZi1  
    张氏传了六代,到第七代时复改称余氏。也许是家道中落,也许是不愿再卷入复杂的政治斗争,从第七代余家驹开始,便隐居不出,以诗书传家,于是培养出一代又一代诗人,形成了一个彝族诗人群。余家驹,字白庵,曾为道光年间的贡生,但他无心做官,隐居家中,以诗酒为乐,著有《时园诗草》二卷,以诗歌来描写乌蒙山区奇险的山水,吟咏彝家的风土人情。他的诗,“雄观浩荡”,别开生面,他的《时园诗草》大概就是在那个被祢为“时园”的庭院中写出来的吧! YLiSbLz1  
i;_tI#:A  
    余家驹之子名叫余珍,字子儒,号宝斋,彝名叫做龙灼。他本有一番创建功业的抱负,做过土千总,但郁郁不得志,闲坐家中品茗做诗,40岁便死去了。他的堂弟余昭,字子懋,号德斋,别号大山,彝名叫做龙补。他自幼学习诗文,著有《大山诗草》三卷,《叙永厅志》四卷,还著有《德斋杂著》和《有我轩赋稿》。他的妻子安履贞,原是乌撒土目之女,能诗善画,被誉为“乌撒奇女”,也著有《园灵阁遗草》的诗集。其子余一仪也习诗文,但不幸早逝。 9Ru8~R/\  
F)'.g d  
    到了清末民初,余氏家族又遭一次劫难。第十一代余若惶在四川,因受永宁道员赵尔丰陷害,关进大狱,殃及余家。他的弟弟余若琮,号达父,自幼受着诗文的熏陶,在祖母安履贞的培养下学业大进,可是兄长犯了罪,不得已,便带着两个侄子逃往日本。他在日本考入大学学习法律,与贵州辛亥革命领导人平刚结为挚友。回国后曾在北京开设律师事务所,又兼任政法学校教员,一度出任贵州大理分院刑庭庭长,是彝族的第一个律师和法官。晚年回到家中,研究历史,创作诗文,著有《雅堂诗集》十四卷,《罂石精舍文集》四卷,《蠖庵拾尘录》二卷,还著有《且兰考》和《且兰野史》。 UHTvCc  
b"#WxgaF  
    彝家大宅门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由土司一变而为书香人家,又在清末民初发生一次变故,出了几个留学生,还出了余达父这样的人物。彝族大宅门记录了余氏家族几百年的沧桑,反映了彝族土司的兴衰起伏,演绎出许多故事,是彝族社会从明末到民国年间急剧变化的历史见证,值得到那里一游。 \ywXi~+kUv  
SBIj<Yy]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3-11-18 16:23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2-06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5-24
余音绕梁:彝家大宅门
这座庄园,稀奇的不是建筑,还有这座建筑里诞生的诗歌,以及吟唱这些诗歌的余氏几代人悲欢离合的传奇。 y?a Acn$  
$} =krz:r  
@g$Gti  
`^FGwx@  
大屯土司庄园全景 (h5'9r  
l#H#+*F  
hDcEGU_  
中路门厅大堂 _&j}<K$- (  
Lv'D^'I  
T:IW%?M  
右路建筑东花园之绣楼 HKqwE=NZ  
(A?H1 9  
8}FzZ?DRy  
大屯土司庄园花墙 eOXHQjuj  
9$Xu,y  
C":o/;,1  
庭园深深 u6MzRC  
 -Y H<  
c{&*w")J  
左路建筑之西花园 2con[!U  
qR8u$2}NY  
S=nP[s  
中路建筑之二堂
:OkT? (i  
]b=P=  
  我两次到过大屯土司庄园。第一次是去采访。钱伟长和他的夫人到三官寨调研,两位老人家怜悯当地的贪困,认领10个孩子,从工资挤出钱来扶助他们读完小学。钱夫人病重中希望能看到孩子们最后一面,要了一张他们的合影,照片好像就是在大屯土司庄园的前院坝里拍的。第二次是陪龚琳娜采风,当时贵州电视台给她做专题。 y8 KX<2s1  
n f.wCtf].  
  而事实上,大屯土司庄园,我早在毕节报及有关的文物资料里见过了。那张黑白的大屯土司庄园的照片灰白模糊,让人感觉它历史悠远,但感觉不到它的辉煌。 cI=r+ OGk*  
-YjA+XP  
  我对大屯土司庄园最真切的感知,我更以为其不是庄园,而是余家大院,是余氏的大宅门。第一次去,爬上大箐山麓一个高过庄园的坡顶,想一眺全貌,忽然间,山风送来了连绵的雾嶂,将它严严实实遮蔽起来,只是庄前左侧的碉楼巍峨在云雾之间。沿着泥泞的黄泥路接近它,禁严的院墙是大块的方砖砌的,起台的地方,像徽式建筑,盖了黛色的筒瓦当。庄园的门厅,威严地四平八稳地座在一块高地上,它的正面,匍匐着青石板铺就的大院坝,它的基础有三米高,半月形如意踏跺的正中又是垂带踏跺,共有九级。这座末代土司的大宅院,坐南朝北,分中、左、右三路,三进连跨殿堂,殿堂之间,由院坝或内墙间隔隔断和连接,结构别致,庄重肃穆,仿的是苏皖风格,而柱石及窗棂等处的雕花,图案多为虎头云纹,则是彝家特色。说其仿日本唐昭提寺,是因为余达父曾留学日本,是某些人的牵强意会。 [b/k3&O'  
e+]6OV&+  
  说余家的这个“大宅门”修建于同治年间是不确切的,这座庄园至少在嘉庆年间就有了。余氏系彝族“六祖”分支的恒部后裔即扯勒部,居黔蜀毗连的赤水河两岸,因拓地广远,雄长诸蛮,其势骎骎,峒瑶溪苗,概归屈服,元末遂为宣抚土司。明末天启、崇祯年间,奢崇明反明兵败,其子奢震,改姓为余,隐迹遁世,潜居水潦。余昭为八世孙。余昭生于道光丁亥年,年十六失怙,随伯父白庵公住大屯。这位白庵公,性情旷逸,与人和平。常手一编,长吟短咏,随挈一壶,自斟自饮。工画山水,奔放如诗。尤喜种花,时园中一草一木,皆手泽所植。余达父生于1870年,正是同治八年,自幼过继给伯父余象仪为嗣。光绪庚寅年(1890年),毕节学生员,光绪丙午春(1906年),其兄得罪永宁道赵尔丰被判永远监禁,为避株连,余达父率侄儿及子负笈东渡,留学日本,入江户和佛法律大学攻法律,并支持两个侄子参加孙中山同盟会活动。在日本五年,余达父学成归国,秋试中政法科举人。然而,旋丁母忧,南归故里。余达父秉性刚正,辛亥革命后,被选为贵州省立法院议员。滇军入黔颠覆革命后,他弃官入滇,旅游数载,遁归乡里,从事著述。在老家这段日子他是过得很凄苦的。我推测,如果他完善了庄园的话,重点工程应该是“亦园”。亦园,也是西花园,是左路建筑的主体,整块长形条石立的门柱,有联,曰:莺花日办三春课,风月天生一稚人。行书,据称是余达父自撰的。前堂木瓦结构,便是余达父钟爱的雅堂,名字是他自己取的。他的好友葛正父尝以矜露二字“规余”,他认为矜露积善不深,“爰取以从心深遂之义,顾其读书堂曰雅堂”,“所以自警,且志不忘良友之箴,而抑余之深心”。在“雅堂”,他读书研史吟诗著述,有《雅堂诗集》14卷、《且兰考》、《且兰野史》、《蠖庵拾尘录》、《罂石精舍文集》等。这个时候,他的家道应该已经开始中落了。怡然中他被愁结和郁闷缠绕。他最惬意的应该是在莲花池的翠微阁上纳凉了,他这样写道:“一径入幽篁,苍苔比砌长。蛛丝迷古壁,鸿爪认前芳。我本无中热,谁同憩晚凉。桐阴临水处,鱼子比人忙。”龚琳娜拍专题片的时候,就是在“翠微阁”拍的,说到动情处她的泪水抑制不住的往下淌。她感慨这些年来为音乐一路拼打的辛苦。当然,她不知道,若干年前,一位彝族诗翁,也就是这个庄园主事的“余二爷”拈须吟诗,面对莲花池也有着颇多的感伤。还有二首诗,一首《中秋日》:“才是中秋节,菊花已半开。去年忆今日,射策逐群才。不上考功第,翻营避债台。荒园寒桔柚,笑我赋归来。”一首《亦园午睡》:“午睡醒来树影长,竹槐幽映榻生凉。池低露洗静荷媚,窗破风回枯桂香。地僻应无熟客到,林深间有寒云藏。我身未合烟霞老,鲈他年爱此乡。”他的晚景是挺凄凉的。后来又一病不起,在床上躺了三年,稍好后,他又到贵阳,1934年殁于贵阳寄寓,享年64岁,在周素园等故交的帮助下归葬大屯故里。白庵公也是64岁辞世。 " beQZG  
Khe!g1=&X  
  《叙永厅里合志》称“余氏一门,恒殚心典籍,博雅好古,一洗三川之陋”,“(余)家驹,字白庵,作诗有奇气,传嬗赓续”,留世的有《时园诗草》。家驹之子余珍也有诗集《四馀诗草》传世。余昭著有《大山诗集》,其妻安履贞亦能诗,著《园灵阁诗集》,皆卓然可观。从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长任上退休的余宏模,是现代余氏后裔的代表。他是西南著名的彝族彝学学者,也是位诗人,著有《一泓诗草》。可谓余氏一脉,诗词相传。有人赞叹:“《时园诗草》首名扬,旋有《四馀》发异香。艺萃《大山》尤隽永,《园美》丽卉益芬芳。《松山课士》标双秀,《雅堂诗》号特强。屡世华章流誉远,《一泓》将更跨重洋。”诚哉斯言,大屯土司庄园的建筑,是气势恢宏的凝固的诗,世代相传的诗词歌赋以及秉持的沉雄浩荡、语带烟霞、不染尘氛、遗世独立的精神更是伴随时光,辉耀着被诗歌浸染的建筑。这座庄园,稀奇的不是建筑,还有这座建筑里诞生的诗歌,以及吟唱这些诗歌的余氏几代人悲欢离合的传奇。 {w8 NN-n  
H%1$,]F  
  余宏模曾经回到大屯,但他已经不能在庄园里歇上一晚,夜宿三官寨:“茅屋向阳迎曙开,绿荫着地满庭阶。枝头黄雀邀朋去,檐下雏鸡寻食来。”对于庄园,他是一名参观者:“残碉古堡犹阴森,一入庭园曲径深。雅堂前阶露冷,时园桥畔古木春。檐下依稀觅燕巢,枝头恍忽听莺声。竹韵松风吟夜月,清声沁腑醒诗魂。” 4:sjH.u<  
NB7Y{) w  
  大屯土司庄园作为全国保存完好的彝族土司庄园,198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场大火曾经烧毁了中路门厅大堂和西路的“亦园”,政府拨了专款,在1994年重建。“亦园”里一棵紫薇高大独立,繁花似锦。我凝视被雨水洗濯的荷花池上的“翠微阁”,努力想像余达父手持一编,拈须吟诵的模样,诺大的庄园,感觉有一些暖意,将我原来从《尘埃落定》牵引冥想的沉腐凝霉推开。阳光透过云层,洒在翠微阁的青瓦与狗尾巴草上。蝉叫得正欢。 >;#=gM  
';G1A  
links: http://www.bjrb.cn/news/newsview.asp?id=30203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2-06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