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64阅读
  • 0回复

[族谱知识]宗法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5-09
宗法制度也叫家族制度,其中心内容是指,一个家族只有嫡长子能够继承氏族名称和先人的爵位,是氏族延续的主干。其余诸子只能另立小宗作为氏族延续的旁支,这种家族制度其实就是权力和财产的继承制度。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必须遵守。宗法制度(家族制度)于西周时期正式建立,进入封建社会后,又以世为基础,衍生为儒家的伦理纲常之道,渗透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种关系中,进而形成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民族习惯和民族个性。而今天保存下来的一些古建筑,尤其是四合院的建筑形态,最为精确地反映了宗法(家族)制度控制下的家族结构特征。 a`!Jq'  
J usU5 e|  
祭祀祖先 <3;p>4gN  
b:dN )m  
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祭祖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对先辈的遗体、遗物或生前的居室、表示追思、祈求庇佑。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宗法制度的日益完善,祖先崇拜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祭祀祖先也有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和仪式。中国古人通过不断重复的祖先祭祀,达到敬宗收族的目的,并由此形成社会稳定的基础。祭祀祖先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U+Y(:  
2cMC ZuO  
1、建祖庙 6Tl6A>%s  
<tr]bCu}  
中国人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建筑物都叫“祖庙”,皇帝、王室、诸侯的祖庙称为“太庙”或“宗庙”,臣民的称为“家庙”或“宗祠”,南宋以后称做“祠堂”。 ![_x/F9  
$V~@w.-Z#  
2、修祠堂 s)^/3a  
p+d-7'?I  
特指中国臣民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活动的公共场所。又叫“家庙”。明朝以前,百姓只能在家里祭祖,不允许修建专门的家庙,所以民间祠堂出现的时间要比王室、皇帝的祖庙——太庙晚几个世纪。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和统宗祠。 ~7]V^tG  
4V+bE$Wu  
宗祠:是人们供奉和祭祀同族始祖的场所;支祠:是同族族人供奉和祭祀各支祠祖先的场所;家祠:也称家堂,是同族族人中各家各户供奉和祭祀各自直系祖先的场所。统宗祠:是几个县、十几个县甚至几十县个及世系先祖同宗族人,共同集资修建的供奉和祭祀本族鼻祖及世系先祖的场所。 f"MID6  
}icCp)b>v  
3、祭祖 _#8hgwf>  
n$i X6Cd  
在固定的时间,以特有的仪式,供奉拜祭祖先。通常都由族长或家长主持,祭祖的时间清明节是雷打不动的,就是海外游子,也要朝自己祖先所在方位朝拜,以示不忘祖宗。过年过节,农历7月半或家有喜庆也必须祭祖,流行于中原一带的祭祖形式,一般是祠堂供奉跪拜。各种各样的祭祖活动成为流行于各民族各地区的特殊节日。 6h:QSVfx  
\6b~$\~B  
4、修家谱 w~3X m{  
z:QDWH  
家谱亦称族谱,它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逐渐演变而来。它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包罗了家族的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法等内容。家谱名称繁多,还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联修谱)、金谱、支谱、房谱等叫法。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便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表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宗,励后人,以达到团结友善之目的,具有浓厚的亲和力,坚强的凝聚力。激励子孙爱祖国、爱家庭、爱家乡,奋发向上,为家兴起,为国争光。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