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1阅读
  • 11回复

[新人报道]陕西西安红庙河余氏家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好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 本帖被 thinfo 从 新人报到 移动到本区(2019-01-16) —
我是陕西省柞水县红庙河余氏第十九世孙-余方知、中专文化程度、主任医师,现已退休。
3条评分威望+25
台灣余氏 威望 +5 熱烈歡迎,補加分鼓勵!!! 2015-04-27
兰花斋主人 威望 +10 新人报道加分! 2011-10-12
thinfo 威望 +10 感谢您对家族网站的关注,欢迎您加入家族网站! 2011-10-12
知音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10-12
感谢您对家族网站的关注,欢迎您加入家族网站!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10-12
欢迎,希望常来看看,介绍下你们家族历史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夕水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11-18
四十年前的中专生是高级知识分子,不像现在,大学生贬值了。 CS7b3p!I  
请问:六房良性、八房良理、十房良瑾出自哪个派系??? jeu'K vhe  
.z>/A /&+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11-21
陕西柞水县营盘镇红庙余氏始祖余国才,湖北黄冈县人,乾隆年间迁居柞水县,是当地清朝余氏望族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夕水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3-21
柞水县营盘镇余氏宗源 mCn:{G8+  
摘自柞水县政协网http://sxzszx.gov.cn/zxwenhua/html/302.html tW!*W?  
柞水县营盘镇余氏,得姓于秦相国,祖籍安徽歙县。清乾隆年间,余光春一担挑二子烈文、烈武由湖北黄岗迁柞水老林红庙河安家定居,耕读传家。至今已历时250余年繁衍12代,达600余户3000余人,云集乾佑河沿线的老林、营盘、蛟沟口、东沟口、大耳树、车家河、乾佑镇,出省出国者屡见。世代才子辈出,贤士达官众多。尤以余良理、余良瑾、余宗儒门下,人财两旺,有一门八子八生员,八女八贤才之美誉。仅乾佑河流域(柞水境内)就有硕士以上学历7人,教授3人。县团级干部4人,科级干部3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W$7H "tg  
  余家祠堂设在营盘红庙河,湖广建筑风格,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展现了当年名门望族之繁盛景象。有受过皇封的金顶绶带,诰命夫人碑文。历史遗迹有建于秦岭巅峰的“余家寨”,有为行善事,在东西沟口交接地修建的“观世音菩萨大红庙”遗址(庙于1957年被洪水冲毁。)有徽派建筑风格的镂空雕花全木结构的四合院,有芦才沟口的拱背桥(原名万安桥),有红庙河、猴儿砭后山珠槽两处石雕墓碑古墓葬群等皆俱有研究价值的史代文物。 Ne;0fk O  
  〔宗谱续修〕余氏老谱文革期间被毁。现公推宗儒公五女余方侠搜集整理编纂新谱,方侠不负众望充分利用节假日访先辈,查墓碑,现已理清族系宗支及历史渊源,理顺了支系梗概。一部完整记录名门望族200余年间繁衍生息活动的大型族谱出自一位才女笔下实属罕见。 HS*Y%*  
  辈序派行:恒一承先烈    元良笃世宗 DBGU:V,85  
       方正膺宾念    勤朝建懋功 b{&'r~  
       英俊开昌远    丕基裕后坤 3_9CREZCl  
       聿休培祖德    闻达振家声 } tBw<7fe  
a;Pn.@NVq  
SXe1Q8;  
离线余夕水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3-21
柞水县红岩寺镇大沙窝余氏宗源 PXJ7Ek*/  
摘自柞水县政协网http://sxzszx.gov.cn/zxwenhua/html/302.html >nih:5J,ja  
       余氏渊源流长,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据《余氏宗谱》记载“相秦成霸显烈于由余,以王父之姓为得姓之始……”,秦汉以后,余姓族人迁居江南,主要繁衍于今安徽。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下邳一带望族。唐代以后,余姓迅速繁衍壮大,宋代余姓基本上遍布全国,而且人才济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大槐树移民署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等地。 wD{c$TJ?{F  
  余氏宗谱始创于明崇祯16年(1643),并经历了数次修谱,因文革破“四旧”族谱多被毁失,幸存的唯一旧谱是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第三次修编的家谱,该谱共分十二卷,有国朝封诰、诏敕旧图、族谱宗派、历朝仕籍、前谱序跋、凡例家规、修谱名氏、重修序跋、领谱字号、世系总图等部分组成。族谱宗派上索自周至唐代共八十四世,宋至元代共二十四世,明至清乾隆年间历十四世,派辈序是:总、真、振、仲、胜、伯、海、广、千、尚、万、世、允、思。 J>nBTY,_<  
  柞水县红岩寺余氏家族,原籍安徽省(时称江南省安庆府)潜山县,属下邳支系。清嘉庆年间,余应忠支下余宏光迁陕西省山阳县洞峪河大庙沟,后余宏捷支下余昌盈迁今柞水县红岩寺镇大沙窝宝东山下井家沟(时属蓝田县)、柞水县丰北河乡北河,经历十代人发展至今。其派辈新序为: (*Q:'2e  
       士应宏昌运    贤良永锡芳 [ >\|QS|  
       英才成大志    盛烈在经邦 dY~z6bT  
       俊秀常为善    声名定显扬 \#B<'J9.`  
       功勋光国典    世德发祥长 |m ?ZE:  
  本支户族现有120余户600余人,主要集中居住在红岩寺镇的大沙窝、六扇磨、花红沟、红岩寺街道,丰北河乡的北河,小岭镇的罗庄,下梁镇的西川和县城等地。 ?8GS*I  
&g^*ep~|#  
离线余夕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3-21
柞水县红岩寺镇余家湾余氏宗源 'Be'!9K*d  
摘自柞水县政协网http://sxzszx.gov.cn/zxwenhua/html/302.html "S%t\  
  〔氏族源流〕红岩寺余氏支族最早起源于江苏省郅县县令,故而有“余氏下郅”之称。红岩寺镇余家湾余氏家族原籍江南安庆府宿松县城东十里铺,堂号“安庆宗堂”。此地属鱼米之乡,祖先陵园墓地的四周全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由于常年耕种水稻,蚂蝗咬人忍受不了,多数人患吸血虫病,不少人因疫情蔓延而死亡。为避病疫缠身,祖先离别故土,西进来到陕西省秦岭南麓的长安县(今柞水县)红岩寺街南3里处安居,后得地名余家湾。据老人们传说,祖先自江南上陕西时,出门不远就捡到发馍一个,当时有人就说“发馍要发,此出必发”的吉祥口奉。 G-Tmk7m  
  〔迁徙发展〕本族迁陕始祖是一名大力士,常年做粮食贩运生意,肩挑8斗稻谷,吆着毛驴驮粮,历经数十年劳累奔波,渐渐发了大财。据说发财的传家宝就是一根大扁担,每逢过年,将大扁担用红绫子一包,放在神龛上供奉,此扁担至今保留无损。祖先发财之后,在余家湾建造了一座“四水归堂”的四合院,前厅3间,后堂3间,左右两侧厢房4间,院内四面全是木雕格子门窗,有飞禽走兽和花草图案,四周有麒麟狮子羊鹿白鹤雕塑。前厅3间是通梁没有隔墙,没有楼板,雕梁画栋,正门有屏风8扇,正中有大牌匾一块,上刻“孝第忠信”四个大金字,牌匾落款“立于清朝道光辛卯年桂月谷旦日”。后堂是祠堂,设有神楼一座,木雕二龙戏珠图案,工艺十分精致,可惜神楼焚毁于“文革”红卫兵之手。据长辈说,每逢佳节喜庆时,从门楼至大门到后堂,共挂6对红纱彩灯,象征六合同春之意。 Mn.,?IF`K  
  〔余氏派行〕据家谱记载,余氏派行为: @yaFN>w  
        铉肆开派    玉瑞金祥 }9'`3vsJ  
        思荣应有    世代克昌 _8VP'S=  
        修道定达    作德必扬 >M,oyM" s  
        才超俊严    品重贤良 h4? x_"V"  
        建功广大    贻泽优长 afEa@et'  
        和声名盛    显旭家邦 ~7P)$[  
  余氏迁陕大约有200年左右,自“世代克昌,修道定达,作德必扬”派行繁衍共有10代,40余户,200余人 4>hHUz[_  
1条评分威望+5
余保 威望 +5 谢谢提供资料! 2012-03-21
离线余保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3-21
谢谢提供资料!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11-04
方知兄您好:今天是您的生日,祝您生日快樂!!!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