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51阅读
  • 3回复

中华余氏家族概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席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4
— 本帖被 余广孝 设置为精华(2008-12-20) —
第一章 中华余姓家族概述 Su$18a"Bc  
h=uiC&B  
ev~dsk6k  
q >Q:X3  
第一节 余姓追根溯源 ~%olCxfO  
qFvg}}^y  
hB|H9+  
^L>MZA ?  
余姓主要由三大来源组成: 姒姓、隗姓和外族的改姓。 eXj\DjttG}  
<_##YSGh,  
一、第一支源自姒姓 tebWj>+1c  
$=e&q  
公元前2070元年禹继承舜的帝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封建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姒姓。夏朝传十四世,十七王,曾先后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东)、斟鄩(即今河南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东北)等地。至夏王桀时,于公元前1600年为商汤所灭,汤放桀于南巢,今安徽巢湖市北,子孙以禹时国号夏后氏为姓。夏禹之后分封之国有繇余,也作由余,其后有余氏 hQgk.$g  
3::3r}g  
春秋时,晋人由余因避乱出逃到西戎为官,秦穆公闻其贤德大度,礼聘为相,由余为秦出谋划策,为“广地益国”、“西霸戎夷”立有大功,其后裔遂以其名氏,有由余、由、余三姓。按夏禹之后的由余国可能一直存在到商朝末 ,国处山西南部,其地被赤狄的留吁氏族所占领,以国名为名者逃亡西戎,后为秦穆公所用之由余,有可能为夏禹之后裔,或为赤狄留吁氏之族人,后者可能性更大。 =]_d pEEQ  
.ujs`9d_-  
二、第二支自隗姓 OqfhCNAY  
]jVIpGM  
余,春秋的小国,出赤狄部,其后裔以国为氏。狄,亦作翟,春秋前分布于河西、太行山一带的古民族,春秋时,逐渐东徒,活动于齐、鲁、晋、卫、宋、邢等国之间,与诸国有频繁的接触,因分布在北方的故称比狄,后分赤狄、白狄、长狄三部。赤狄分布在山西长治北,与普晋人杂居,包括东山皋落氏,     咎如、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部,春秋时其中一部分并入晋国。按:赤狄部余氏族,或留吁氏族,留吁人所居之地为夏禹后裔由余国的旧地,留吁实为由余的近音译而为。因此,中国的余姓起源于山西长治地区,其历史至少有3000年。 g|&.v2 '  
Yv#J`b@y  
三、第三支来自外姓 l>3M|js@/  
Z^/z  
我国余姓比其他姓氏更早地发生与周边民族的交流和融洽,出自山西正统的余姓其实是华夏族与狄族的混合群体。南北朝时期,余姓中又发生了外族基因的流入,主要发生在南方。南北朝陈朝时期,江西新奉的溪族有余姓,溪族为当时南方武陵蛮的一分支,我国南方的许多姓氏与其有关。元朝时由西域进入中原的人中也有以汉姓余为氏,成为泸州(今安徽合肥)的一支余姓。 hYP6z^  
E)&NP}k-P  
第二节 余姓郡望堂号 TnvHO_P,  
?J^IAF y  
}AMYU>YE=  
yBYuDfeZ  
郡望指(古时郡县制的行政区域)中的名门望族。堂号指望族所居厅堂的名号。余姓郡望主要有新安郡、下邳郡、吴兴郡等。 dyQ<UT  
\28b_,i+  
一、新安郡 7})!>p )  
{L-{Y<fke  
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洲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及江西婺源等地。隋时改歙州置郡,治所在休宁(今安徽休宁东万安),后移治歙县(今安徽歙县)。唐时复置歙州。 @ }zS/LO  
UijuJ(Tle  
二、下邳郡 $ sA~p_]  
z/P^-N>  
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盱眙和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清江市。南朝宋时改为郡。 >PTu*6Z  
8CnvvMf  
三、吴兴郡 eBYaq!t k  
{*ko=77$*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国,晋义熙初移今吴兴)。相当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t;e]L'z@:  
<4!&iU+;  
余姓又以“下邳”为其堂号。 o{-USUGj7  
zOu$H[  
第三节 余姓播衍分布 oVuj020  
n4r( Vg1GS  
Med"dHo7  
1Sc~Vb|>  
余姓立姓之后,一直活动在四川、陕西一带。秦汉以后,余氏族人东迁入居河南,后继续东迁于江淮地区,很快散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在安徽新安形成著名余姓大族。到了唐宋时期,余姓已遍布长江流域地区,尤其在闽赣浙江鄂地区发展迅猛,奠定了今天的余姓分布框架。 -I$txa/"|  
@Ozf}}#  
一、宋朝时期 nu<!2xs,  
%},S#5L3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余姓大约有8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二十位以后。余姓主要分布在在福建、湖北、广东、江苏等地。在宋朝以前余姓的主力基本上已南下了江南。 pvwnza1  
:c/=fWM%  
二、明朝时期 kA :;c}p  
q2U"k  
明朝时期(公元1368—1644年),余姓大约有5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8%,跃居为明朝第三十五位大姓。宋、元、明600余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余姓人口纯增长率为575%,余姓人口增长大大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净增加了46万。这数字偏差太大,可能与宋朝余姓的样本偏小有关。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29.2%)、浙江(24.4%)、福建(15.7%)、江苏(5.2%)、安徽(4.4%),这四省的余姓又集中了21%。江西为余姓第一大省,占江西大约占余姓总人口的69%;其次分布于湖北(6%)、四川(5.7%)、江苏占江西总人口的1.2%。宋、元、明期间,余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部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形成了赣浙闽为中心的余姓人口聚集区。 bg3jo1J  
md +`#-D\O  
三、当代  !+VN   
A kQFb2|ir  
当代余姓的人口已达492万,为全国第五十一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的余姓人口由54万增到500万,增长了9倍多。全国人口增长了13倍。余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1000多年以来余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广东、安徽 ,这三省市又集中了27%。四川为当代余姓第一大省, 居住了余姓总人口的17.6%,占省总人口的.7%。全国形成了西南川滇、南方广东、东南江西三块余姓聚集区。在最近的600年期间,余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西部、华中强劲地回迁,东南地区虽仍为余姓的主要聚集地,但人口比重已经向西漂移。 ]~ 8N  
Jz8#88cY  
四、当代余姓分布频率 ph'SS=!.  
YZtA:>;p  
余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云川大部、贵州西部、湖北、赣皖大部、广东中部、河南南部、江浙西部地区,每平方公里的余姓人口达到1.35人以上,中心地区在2.7人以上。余姓分布密度最高的(1.3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14.7%,余姓人口大约260.6万;0.45—1.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8.9余姓人口大约155万,不足0.4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66.4% ,余姓人口大约76.4%。 zyn =Xv@p  
GIl{wd  
余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表明:余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湖北、豫秦南部、皖赣大部、浙江西部、福建北部、云贵川大部、湖南北部、广东中部、广西西端地区,余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6%以 ,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6.7%;其他地区,此比例在0.3%以下,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67.2%,其中比例不足0.1%的地区占了国土面积的50%。 Vw@x  
zw:b7B]  
五、血型分布特征 Vx8.FNJh  
7uH{UpslJ  
余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169万,占34.4%;A型149万,占30.3%;B型132万,占26.8%;AB型42万,占8.5%。余姓总人口的492万。 |}Z"|-Z  
J-?(sjIX  
云川大部、贵州西部、湖北、赣皖大部、广东中部、河南南部、江浙西部地区是余姓最集中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4.7%,余姓260.6万,约占余姓总人口的53%。O型90.6%,A型81.4万,B型66.9万,AB型21.7万。 bv"({:x  
MNE)<vw>  
江浙闽大部、广东东部和中部、江西南部、湘黔大部、广西西部、云南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南、陕甘南部、河南中部、山东南部、山西西北和南部、新疆西北地区是余姓较常见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18.9%,余姓155万,约占余姓总人口的31.5%。O型54万,A型46.4万,B型41.6万,AB型13万。 O@&I.d$  
=v"{EmT[$  
其他地区是余姓人口较 少的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66.4%,余姓76.4万,约占余姓总人口的15.5%,O型24.4万,A型21.2万,B型23.5万,AB型7.3万。 teALd~;  
QNBzc {XB  
Ki\jiflc7  
`N,Jiw;bw  
第四节 余姓历史名人 6-}9m7#Y  
Pk2 "\y@q/  
RH'R6  
L1+cv;t  
余姓人丁兴旺,人才济济,这里列举一些代表人物略加叙述。 XRin~wz|S  
8ttw!x69)_  
一、古代(上古—1840年)名人 OMNdvrE*=O  
BJTljg( {o  
余象斗  明福建建安(今建瓯)人,字仰止,号三台山人。闽南书商,家藏珍本,从中精选,编印小说多种。中有《南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 、《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Su~`jRN $  
W3kilhZ  
余靖(1000—1064年) 北宋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本名希古,字安道。天圣进士。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被贬,谏官御史不敢言,他上书谏止,亦遭贬逐,由 此知名。庆历间,任右正言,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曾三次使辽,通晓契丹语。以作“蕃语诗”被贬。皇祜间起知桂州,助狄青击败依智高。英宗即位,知广州,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武溪集》。 x;/3_"$9>\  
b1"wQM9  
余端礼(1135—1201年) 南宋平衡州龙游(今浙江衢县东)人,字处恭。绍兴进士。历监察御史,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蜀师吴挺死,他奏请改变吴氏握蜀兵的局面,未被采纳。宁宗即位,进知枢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地年(1195),为右相,拟阻朝侘胄专擅,上言朝纲已坏,祸根已滋,然终为侘胄所制。次年,进左相,抑郁求退。出判潭州、庆元府。 c=CXj3  
lRq!|.C  
余天锡(?—1242年)  南宋庆元府昌国(今浙江定海)人,字纯父,一作淳父,号畏斋。嘉定进士。初为权相史弥远家塾师,知弥远欲废宁宗皇子赵   ,遂于民间访得赵与莒,荐与弥远,后即位为理宗。他亦由此贵显,历吏部尚书、同签书枢密院事。嘉熙三年(1239),进参加政事兼同知院事。未及拜相而卒。 Ig2VJs;  
nNr3'6lz  
余阙(1303—1358年)元唐   人,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元统进士。授泗洲同知,入为翰林应奉,转型部主事。旋弃官归,复召入为翰林修撰,与修辽、金、宋三史。历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出为湖广行省郎中,累迁浙东佥宪。至正十二年(1352),权淮西宣慰副使,守安庆。历都元帅、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十七年秋,拜淮南主行左丞。次年初,天完红巾军将赵普胜、陈友谅合兵攻安庆,城破自杀。有《青阳集》。 ?T"crX  
0%GWc}o  
余子俊(1429—1489年) 明四川青神人,字士英。景泰进士。官户部主事、员外郎,在部十年,以廉著称。出任延缓巡抚,力主沿边筑墙建堡,为久远之计。成化十二年(1476)移抚陕西,于西安开渠,经汉故城以达渭水,人称余公渠。又于泾阳凿山引水,溉田千顷;通南山道直抵汉中,以便行旅。后官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总督大同,宣府军务。 .0 K8h:I  
xHmc8G$zu  
余祐(1465—1528年) 明 江西鄱阳(今波阳)人,字子积,号斋。弘治进士。程朱派理学家胡居仁弟子。为南京刑部员外郎,因事忤宦官刘瑾,落职。瑾诛,起为福州知府,迁山东副使、补徐州兵备副使,为中官王敬所诬下狱,后谪南宁府同知,迁韶州知府。嘉靖初,终官云南布政使。为学墨守师说,在狱中作《性书》三卷。 4C$,X!kzF  
gV c[`( @h  
余曰德(1514—1583年) 明江西南昌人,初名应举,家德甫,号午渠。嘉靖进士,官刑部郎中,出为福建按察司副使。与魏裳、汪道昆、张佳胤、张九一并称“后五子”。有《余德甫集》、《午渠集》。 aVlHY E  
UTz;Sw?~hw  
余有丁(1527—1584年) 明浙江鄞县人,字丙仲,号同麓。嘉靖进士,授编修。万历十年(1582),晋礼站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寻加户部尚书。有《文敏公集》。 @UA>6F  
mMR[(  
余继登(1544—1660年) 明交河(今属河北)人,字世用,号云衢。万历进士。万历中以礼部左侍郎摄部事,请罢一切诛求开采害民事项,又请停矿税,撤中官。累疏不纳,屡辞不许。著《典故纪闻》,有《淡然轩集》。 T"z!S0I  
Kfi A 7W  
余应桂(1580—1649年) 明末江西都昌人,字二 矶。万历进士。崇祯四年(1631)授御史。七年,出任湖广巡按,后为巡抚,镇压农民军。受杨嗣昌、熊文灿诋诬,被逮下狱。十六年,起为兵部右待郎,出代孙传庭总督陕西军务,行至山西,徘徊不前,被革职。顺治五年(1648),起兵都昌反清,败绩落星湖。清兵攻破都昌,被俘杀。 _^B+Xo@E-  
>TE&myZ?*  
余腾蛟(1701—?)   清江西武宁人。乾隆进士。授刑部山东司额外主事。旋以威逼私债革职。回籍后曾与修县志。乾隆二十六年(1761),被诬所著诗词讥朝廷下狱。后高宗以其并非谤悖逆而免议。为清代文字狱之一。 /swTn1<Y  
%l,Xt"nS#  
余保纯  清江苏武进人,字冰怀。嘉庆进士。道光十九年(1839)随林则徐办理禁烟。二十一年任广州知府。四月受奕山之命,向义律乞和。旋率南海、番禺县令赶赴三元里,驱散民众,为英军解围,激起民愤,清政府迫于公论,将其撤职。 :+YFO.7  
6Hz=VhQrN  
余国柱  清大冶(今属湖北)人,字两石。顺治进士,授兖州推官,转户部主事。康熙十五年(1676),考授户科给事中,后历任左副都御史,江宁巡抚,因迎合权臣相珠,累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时人称“余秦桧”。明珠事发,他亦被夺官,出都后又在江宁(今南京)治第宅,营生计,为给事中何金兰所     ,命逐回原籍,卒于家。 3RD Q{&J:  
:{sX8U%  
余诚格 清末安徽望江人,字寿平。光绪进士。累官至陕西巡抚。宣统三年(1911)八月调入任湖南巡抚后,严密监视新军与革命党人活动,武昌起义后湖南响奕,他化装逃脱,后不详。 Z/0M9 Q%  
.8,lhcpY  
二、近代(1840—1918年)名人 =IUTU4!]  
|OC6yN *P)  
余步云(?—1843年) 清四川广东人,字紫松。行伍出身。道光二十年(1840)任浙江提督。次年驻防镇海。英军再犯定海时,不予应援,致总兵葛云飞等战死,定海失陷。英舰入侵镇海时,悬白旗,弃炮台,溃逃宁波,再逃上虞,被革职解京,处死。 L 0|u^J  
Q=+KnE=h  
余治(1809—1874年) 清末江苏无锡人。字翼廷,号莲村、晦斋、寄云山人。曾协助官府镇压江阴等地农民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编有京剧多种,辑成《庶几堂今乐》。另著有诗文集《尊小学斋集》。 (j'[t  
[1s B  
余昭常 (?—1911年) 清末湖南浏阳人,字华禄。早年曾为木商,活动于长江一带,交结革命志士。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后,参加长沙光复之役。旋被任为西路招讨副使,随西路招讨使杨任赴常德。旋被清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陛杀害。 j/9'L^]  
En[cg  
余既成(?—1911年) 清末广东铙平人,名丑。会党首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香港加入同盟会。次年参加发动黄冈起义,攻占黄冈城。旋率军援并洲,战不利,退走香港,被捕入狱。次年获释,赴新加坡,充孙中山护卫。辛亥革命时返广东,与许雪秋等交复铙平、惠来、大埔诸县,拟训练军队参加北伐。因卫兵手松走火身死。 :#+VH_%N  
h'wI/Z_'  
余栋臣(约1842—1912年) 四川大足人。以挑煤为业,清光绪十六年(1890)为反对外国教会侵略,在大足龙水镇组织群众,竖旗起义。失败后退西山。二十四年招募兵卒,铸造武器,再度起义。北攻铜梁、安岳,南攻永川、江津、东攻重庆,西攻内江。远近三十余州县纷纷响应。湖北施南、宜昌等地也先后暴动。在清军镇压下,再退西山,遭围困。次年初,下山请降,被囚成都,辛亥革命后,获释。 GUMO;rZs  
=n9|r.\&uJ  
余芝卿(1874—1941年) 浙江宁波人,号茂芳。早年充掮客、跑街、开设钱庄,失败后避往日本。归国后,在上海开设和昌盛东洋庄,在日本大阪开设鸿茂祥坐庄。1928年创办大中华橡胶厂。抗日战争期间,日商曾威胁利诱大中华厂与之合作,遭拒绝。 aQcJjF5x  
<D=U=5  
余岩(1879—1954年) 浙江镇海(今宁波)人。字云岫。1901年入南浔浔公学学习。1961年毕业于日本大阪医科大学。回国后,曾任上海医师公会第一任会长,国民党政府内政部卫生专门委员会委员、医学教育委员会顾问,中国医药研究所所长。建国后,历任全国卫生科学研究委员会中医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华自然科学专门会联合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1925年赴日本出席远东热带病学会,指出唐时《崔氏别录》载有瘰疬同结核病同源学说比欧州早一千多年。1932年研制成用中药配制的止痛消炎膏。一生整理、研究过许多中医古籍。著有《中国古代疾病名候疏义》。 \=i>}Sg  
U@DIO/C,m`  
余日章(1882—1936年) 湖北蒲圻人,生于鄂州(今武昌)。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于上海圣翰书院。三十四年赴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教育学,宣统二年(1910)回国,任武昌文华大学附中校长。辛亥革命后组织红十字会,任总干事,并任黎元洪英文秘书及军政府外交部交涉局局长。1912年加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1916年起任总干事,曾兼任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主张改良主义,提出“人格救国论”,认为,只有信奉基督,修身齐家,才能富强国家。 tK0?9M.)  
E{|j  
余嘉锡(1884—1955年)教授。湖南武陵(今常德)人。字季豫。清末举人,曾任吏部文选司主事。辛亥革命后,在常德师范学堂任教。1928年后任北京大学、辅任大学讲师、1931年后辅任大学教授、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辅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专门委员。专于文献目录学、中国古代史的教学和研究。著有《目录学发微》、《四库提前要辨证》、《世说新语笺疏》,有《余嘉锡论学杂著》等。 O\8_;Gc;  
oF8#gn_  
余亚农(1887—1959年)安徽寿州(今寿县)人。保定陆军军校肄业。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参加讨袁之役。后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方振武部旅长、师长。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任国民党政府豫皖边区第一路军司令。1933年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预备队司令,同年参加了福建事变。1937年任皖北抗日人民自卫军第五路指挥官。1939年后离职从商。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皖北行署监委副主任,安徽省副省长,安徽省第一、二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安徽省委主任委员。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PB&`%7  
z q _*)V  
余叔岩(1890—1943年)湖北罗田人,生于北京,原名第祺。京剧演员余三胜之孙。演京剧老生。幼从关联奎学艺。初以“小小余三胜”艺名在天津演唱,倒嗓后回北京拜谭鑫培为师,并加入春阳友会票房。1915年重行登台,1917年谭鑫培去世,便为“谭派”主要传人。继承了唱做并重、文武兼长的艺术特点,世称“余派”。擅演《问樵闹府》、《盗宗卷》、《战太平》、《定军山》等剧。 dJ#mk5= "  
%dw@;IZ#8{  
余汉谋(1896—1981) 广东高要人。字幄奇。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曾任国民党政府军师、军长,第四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总司令,广州缓靖公署主任。到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 ef*Vs  
<xv@us7  
余井塘(1896—1985年)江苏兴化人,原名愉,复旦大学毕业。留学美国,获衣阿华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25年回国,曾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到台湾后,历任台湾“内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H3Ls~R  
> yk2  
余青松(1897—1978年) 天体物理学家。福建厦门人。早年就读于清华学堂。1918年赴美国留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厦门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所长,创建紫金山天文台和凤凰山天文台。曾任中国天文学会会长。1941年在桂林、重庆从事仪器研制工作。1947年后在加拿大和美国工作。1955年后任美国胡德学院教授、威廉斯天文台台长。曾当选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员。早期对恒星光谱有研究。发表《天鹅座CG星的光变曲线和轨道》、《恒星光谱的光度研究》等论文多篇,绘制星图多幅。 7|bzopLJk  
 <m7m  
余际唐(1888—1964年)四川荣昌人。字蕴兰。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参加同盟会。后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参加了讨袁、护国、护法诸役。曾任川军师、军长。1925年被蒋介石囚禁于虎门,释放后参加反蒋活动。1937年后在四川经营矿业。建国后,历任川东行署副方任兼工业厅厅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员、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员。 J B[n]|  
+J [<zxh\  
余天云(?—1936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排、连、营长、鄂豫皖红军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第三十军军长、第三十一军军长。1935年入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后在四川丹巴渡河时牺牲。 ]l/ PyX  
xw2dNJL  
余心清(1898—1966年)安徽合肥人。1920年毕业于南京神学院。1927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行政系。曾任冯玉祥部开封训政学院院长、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务处处长。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经济委员会代主席。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训政处处长、第十一战区政治设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44年参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7年9月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49年获释。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典礼局局长、政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国家民委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务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政协第一至四届副主席、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委员和第三、四届中央常委。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在蒋牢中》。 M it3q  
,r_%p<lOFu  
余家菊(1898—1976年)湖北黄陂人。字景陶。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19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赴英国,先后入伦敦大学和和爱丁堡大学。1924年回国,任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系主任。1925年任《醒狮周刊》教育副刊编辑。同年加入中国青年党,并与李璜等发起义成立中国青年党第一届中央委员。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935年任中国大学系主任。1938年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6年后任国民党政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1949年去台湾。著有《国家主义概论》、《中国教育史要》。 8=kIN-l_  
; ,9:1.L  
余炽昌(1899—1977年)教授。浙江绍兴人。1923年毕业于唐山大学土木工程系。1926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程硕士学位。曾任东北大学、北洋工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教授、教务长、工学院院长。建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中南土木建筑学院、湖南工学院、长沙铁道学院教授、副院长,铁道部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专于桥梁工程木结构。 b';oFUU>Q  
"WF@T  
余益庵(1900—1979年)湖北枣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师党代表、中共襄枣宜县委书记、随枣地委书记、新四军第五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信南专署专员。参加了中原突围。后任陕南第三专署专员。建国后,历任襄阳专署专员、湖北省民政厅厅长、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主任、湖北省第三、四届政协副主席。是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M1HGXdN*B  
U,Q  
余介石(1901—1968年)数学家。安徽黟县人。原名慰慈。字竹平。1923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数学系。曾任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毕业从事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尤长于编写数学教科书。一生编译大、中学数学教材及参考书籍四十余部。五十年代创造速成珠算法。著有《数学通论》、《经济计算教程》等。 u,~/oTg O  
>}H3V]  
余光文(1902—1985年)湖南平江人。1925年参加平江农民自卫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议。曾任中国工农红十军第六军团师特派员、军团保卫局副局长、第六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后,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任晋察冀军区管理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局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院顾问。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62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Z7Ji  
&*j# [6  
余俊贤(1902—     )广东平远人。中山大学毕业。1927年赴印度尼西亚从事侨务工作。曾任印尼《民国日报》总编辑。1929年回国。后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海外组织科科长、国民党政府侨务委员会常委兼教处处长、国民党广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国民党政府监察委员。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监察院”院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总统府”资政。 JavSR1_  
T/$hN hQK  
余登发(1904—1989年) 台湾高雄人。台湾商业专科学校毕业。抗日战争胜利后,任高雄县里长、乡长。1947年后任高雄县水利委员会主任委员。1960年任高雄县长。1963年、1979年曾两度被台湾当局逮捕判刑。 b=PB"-  
|V-)3 #c  
余本(1905—   )油画家。广东新宁人(今台山)人。1932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省立安德里奥艺术院油画系。1936年回国后在香港以卖画,教书为生。建国后,历任广东省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和广东分会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有《余本画册》。 hqc)Ydg_%  
L %20tm  
余光生(1906—1978年)浙江镇海(今宁波)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系。次年赴美国,在密歇根大学研究院学习。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纽约先锋报》编辑,美洲华侨大同盟执行委员、书记。1940年回国。后任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总编辑,新华通讯社代社长,东北铁路总局局长、中长铁路理事会主席。建国后,历任齐齐哈尔铁路局、哈尔滨铁路局局长、铁道副部长。 VMl)_M:'  
D` abVf  
余品轩(1906—1981年)安徽六安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第九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营长、副团长、冀南中区分区政委、中原军区旅副政委、河南军区分区副政委。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分区司令员、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IwfiI3y  
krecUpo  
余冠英(1906—    ) 文学史家。江苏扬州人。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科。曾在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届理事。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史研究。著有论文集《汉魏六朝诗论丛》、编有《诗经选》、《乐府诗选》、《汉魏六朝诗选》、《三曹诗选》等。 ><w=  
@QbTO'UzK`  
余仲奎(1906—  )教授。广东新宁人(今台山)人。1929年毕业于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次年获该校科学硕士学位。曾任中央大学教授,航空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代院长。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华南工学院教授、材料科学院研究所副所长。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从事航空器材、金属材 料、材料热处理及彩色金相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8)V6yKGO  
(( {4)5}  
余瑞璜(1906年—   )物理学家。江西宜黄人。192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37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39年回国。曾任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教授,吉林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和吉林省委第一、六、七届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 xC YL3hl  
Q}|QgN  
余洪远(1907—1991年)陕西西乡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川陕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巴州县委、川陕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金川省委军事部部长。参了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中共汉南特委书记。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6年后,任太行军区旅政委、第四兵团军政治部主任。参了淮海、渡江、广东、广西等战役。1952年后,历任西南军区炮兵副政委,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顾问,四川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是  中共七大代表、第三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w<jlE8u  
pa2cM%48  
余国桢(1909—1934年)四川资阳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处任共青团川南特委书记。曾在自流井领导工人大罢工,后到宜宾开展农民运动。1930任共青团川东特委书记。1933年回成都,任共青团四川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领导四川学生运动。后被四川军阀刘 湘逮捕杀害。           VhX~sJ1%Gp  
uS&NRf9A  
余先觉(1909—   )教授。湖南长沙人。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1949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生物系遗传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_su$]s  
OE[N$,4I*  
余振(1909—    )文学翻译家 。山西崞县(今原平)人。原名李毓珍,笔名孟星等。1935年毕业于北平大学俄文经济系。曾任西北大学副教授,山西大学、兰州大学教授。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 盟。建国后,历任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辞海》编辑所编审,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苏 联文学研究会理事。 'bx$}w N  
5/C#*%EH'  
余皓(1910—   )土壤学、岩矿分析学家。江苏阜宁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业化学系。1938年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技师兼土壤及岩矿分析室负责人。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心分析室主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心分析室主任、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矿分析测试委员会名誉主任。曾对广州、杭县、松潘草地等地区的土壤做了调查研究。建国后主要从岩矿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是我国最早进行实验地球化学研究的科学家之一。 nEbJ,#>Z  
h?+bW'm  
余茂勋(1911—1973年)烟草专家。浙江鄞县人。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1945年至1946年入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曾任山东、四川烟草改良场技师、南京烟草改进处副处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农林局工程师、原料研究室主任。毕生从事烟草生产及初加工技术的研究。 A-5'OI  
]}HuK#  
余成斌(1911—1978年) 河南固始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固始县独立团副团长、川陕省保卫局秘书长、第四方面军师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政治部科长,翼南军区组织部部长、晋翼鲁豫军区纵队政治部副主任、桐柏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司令员、粤西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sJB::6+1(|  
Kfk/pYMDq  
余修(1911—1984年)山东济南人。原名鲁广益。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曾任延安行政学院教育处处长、新华总社秘书、中共渤海区委秘书长、华东大学教务长。建国后,历任山东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共山东省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 /.<2I  
$pGdGV\H  
余纪一(1911—     )安徽黟县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曾任中共黟休祁中心县委书记、皖南特委统战部部长、盱眙县委书记、盱眙县县长、中共皖浙赣工委代书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浙江省第一至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KNtIX\G  
3gNVnmZG  
余纪忠(1911—  )江苏武进人。1932年毕业于中央大学 历史系。后赴英国伦敦大学经济学院学习。1937年回国。曾任中央军校第七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驻东北特派员、东北行辕新闻处处长兼中苏日报社社长。1949年到台湾。先后创办《征信新闻》、《时报周刊》、《工商时报》和时报出版公司。1982年在美国创办美洲版《中国时报》。曾任台湾《中国时报》、《工商时报》董事长。是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党委。 G~fM!F0   
)%D>U  
余非(1911—    )湖南平江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师青年科科长、第四方面军军宣传部部长。参 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团政委、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旅供给部政委、晋翼鲁豫军区旅副政委、第二野战军区司令军政处处长。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航空处处长、军区空军政委。是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A1{kR3  
2c4x=%  
余立金(1913—1978年)湖北大冶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鄂东南独立第三师连指导员,第六军团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参了湘鄂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6年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1938年后,任新四军组织部副部长、教导总队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副主任兼旅政委、准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第三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政委,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政委,空军第二政委。是中共八大、十一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O.1HEr  
[d}AlG!  
余克勤(1913—1988年)河南固始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十五军排长、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连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抗大一分校营长,翼鲁豫军区团长、副旅长。参加了济南、淮海战役。建国后,任平原省军区分区司令员、副军长。195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第八步兵学校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M9scZuj  
Kfl#78$d  
余嗣贵(1913—    )安徽金寨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第四方面军连指导员、附属医院教导员。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营教导员,翼中军区、新四军第五师团政委。参加了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翼中五一反“扫荡”和中原突围。建国后,历任河南军区分区副政委、河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顾问。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bJ#]Xm(]D  
/ Hg/)  
余明(1914—1990年)安徽金寨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和三年游击战争。后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团政治部主任,第二师团政委、第七师旅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师副政委、政委。参加了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福州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副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Yl#|+xYA5[  
-IF3'VG  
余秋里(1914—    ) 江西吉安人。1929年参加吉安农民暴动和区赤卫大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吉安赤卫大队中队长、湘赣省工农检查委员会委员、红军大学第四分校连指导员、第二军团团政委。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长征中率团担任前卫,在威宁县掩护第二军团西式进的作战中身负重伤,截去左臂。1936进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巡视团主任,八路一二O师支队政委、团政委、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参与了翼中平原游击战和开辟晋绥第六分区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旅政委。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西北的重大战役。1949年后,任青海军区副主席、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委、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解放军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1958年后任石油的开发工作。1964年后历任国家计委第一副主任、主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1977年后当选为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 处书记。1982年后任国务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总政治部主任。1987年当选为中顾委常委。是中共七大代表、第九、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zIE{U  
GL<u#[  
余宗彦(1914—     ) 浙江诸暨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先后入延安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曾任《解 放》周刊、延安《晋察翼报》编辑,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法律宪法委员会研究员。建国后,历任人民铁道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通讯社铁道分社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委、宣传部部长,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理。著有《保甲制度研究》。  o<Z  
znxP.=GB   
余述生(1915—    )河南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十一军政治部组织干事、雅安独立团政委。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团组织股股长、前方指挥部供给部政治部主任、一二九师供给部副政委,晋鲁豫军区供给部副政委、卫生部政委、第十八兵团组织部部长。参加了夜袭阳阴堡、百团大战和太原、扶眉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四川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是中共十一大代表、中纪委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fj5$T-Z  
H/?@UJ5m  
余光茂(1915—   )江西崇义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连指导员。参加了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营教导员、第四纵队团政委、华东野战军师长。参加了黄桥、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军副参谋长。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历任副军长、军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QcQ.b  
xB<^ar  
余新福(1917—1987年)机械专家。湖北蒲析人。1939年毕业于沪 江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曾任美国泰勒飞机制造厂、康佛飞机制造厂、北美飞机制造厂工程师。1947年回国,任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工程师。1949年11月在香港随两航公司起义。后历任北京民航局工程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教授。九三学社社员。四十年代在美国参加了世界第一架XC—99240座巨型客机的飞行规范的制定工作,并改进机尾设计,解决喷气式战斗机的“蛇行”飞行问题。后从事材料力学、结构疲劳强度研究尤深。 -\dcs?  
(Q4hm]<  
余潜(1917—1991年)河南滑县人。原名于焕堂。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和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学习。后任新四军豫鄂独立支队教导员、第五师团政治处主任,抗大十分校政治部主任,鄂皖边区指挥部副政委、中原军区旅政治部主任,晋翼鲁豫野战军旅政治部主任。1947年进军大别山,因巩固部队成绩显著,立大功。后任江汉军区旅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第二十一步兵学校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速成系主任,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主任,四川省军区政委,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1961年晋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mN&B|KWU  
ZCC T  
余友泰(1917—    )农业机械专家。江苏扬州人。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艺系。1947年获美国衣阿华大学理学硕士学位。曾任上海机械农垦处技术专员。建国后,历任东北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院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二届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50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JOUZ"^v  
^1mnw@04  
余建亭(1918—   )江西新建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股长、军事工业局科长,中共富裕、讷河县委书记,陈云秘书。建国后,历任东北纺织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国家计委工业生产综合计划局、重工业计划局局长,轻工业部副部长、纪检组组长,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是中纪委委员。 b2 5.CGF  
L4t( Y7  
三、现代(1919—1949年)名人 \WPy9kRU  
r"&uW !~0  
余立(1920—    )江苏泰兴人。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山东青年中学教导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国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高教研究》主编。长期从事高等教育领导工作,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编《大学管理概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程》、《现代教育思想引论》、合著《高等教育理论研究》。 yE_T#FN  
4L_AhX7  
余仁(1920—   )山东黄县(今龙口)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胶东分校政治指导员、胶东建设学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建国后,历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华东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代理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华东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是华东化工学院主要创建人之一。 Z/e^G f#i  
Q79WGW  
余承业(1920—    )机械制造工程专家。浙江温州人。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1945年留学英国。1947年回国。建国后,历任南京航空学院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航空学会第一至三届理事,江苏省航空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加工学会第四届理事长。长期从事机械制造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OD6dMql  
"BA&  
余家荣(1920—   )教授。湖北武汉人。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数学系。195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获国家数学科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任武汉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专于复变函数研究。编有《复变函数》。 r*kz`cJ  
t;b1<TLn0  
余湛(1921—1992年)安徽英山(今属湖北)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军委二局研究员、股长、东北军区二局科长,中央军委工程学校办公室主任。1950年后,历任驻波兰大使馆一等秘书,参赞,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副司长、司长,外交部副部长,中苏边界谈判代表团团长,驻加拿大大使。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6d'/D#J  
z0 J:"M  
余国琮(1922—     )教授。广东广州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工系。1946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教授、化工系主任,天津大学教授、化工系副主任、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工学会第三十二、三十三届常务理事,天津市化工机械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民进第七届中央常委、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8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xMA2S*%ca  
"Z#MR`;&29  
余明(1922—   )直隶(今河北)饶阳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休宁县委书记、皖南军区团政委。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团政委。回国后,历任铁道兵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交政治部副主任,中共榆林、咸阳地委第一书 记,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部长,陕西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50^CILKo7  
=zRjb>  
余振中(1925—   )浙江余姚人。曾任上海南市火柴厂经理、全昌火柴厂经理。建国后,历任秦皇岛市梗片厂、造纸厂厂长,民建河北省委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工商联副主任委员,河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 \79aG3MyK  
fO}Y$y\q  
余致泉(1916—1977)江西吉水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六军团连长。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一二O师营长、副团长,东北野战军等战役。1951年后,任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毕业于军事学校。历任师长,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后勤部部长。1964年晋为少将。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5:3 =F>ao  
6BObV/S Jg  
余绳武(1926—    )历史学家。江苏扬州人。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近代中外关系史的研究。主编《沙俄侵华史》,参加编写《帝国主义侵华史》。 TL@{yJ;s  
0kL tL!3  
余活力(1930—  )云南石屏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南人民自卫军第二纵队军政干部学校直属中队指导员。建国后,历任中共景东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书记,楚雄彝族自治州州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员会书记,云南省第六、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8W!h`1  
TN.&FDqC9  
余焕春(1935—   )安徽黟县人。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历任九江市政法办公室秘书,《人民日报》编辑、记者、总编室主任、编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人民政协报》编委会委员,《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海外版主编。1985年参与筹办《人民日报》海外版。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ILT.yxV  
Am)XbN')1  
余秋雨(1946—   )戏剧理论家。浙江余姚人。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助教、讲师、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特邀研究员,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顾问。从事戏剧美学、艺术理论和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和教学。著有《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概述》、《艺术创造工程》、《戏剧理论史稿》等。1984年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 ^vr`t9EE  
8\rHSsP  
第五节 余姓家史族谱 2w67 >w\  
v`9n'+h-c6  
'E~[I"0  
ompkDl\E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史  、家世,也可称为家庭档案。家谱包含了诸如姓氏源流、世系演变、人口增减、支脉迁徙、家族文化、风俗习惯、社会变故,以及族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等。其内容丰富多彩,即是“一家一族之史”,也是本家族的百科全书。国史、方志、家谱是构成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将目前海内外官国家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收藏中国《余氏家谱》的情况择要介绍于后,以利余氏族人寻根问祖。 ^FN(wvqb8  
exL<cN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安徽徽州地区博物馆(明)余瑗篡修 明正德三年(1508)刻本 J;cTEB  
tO]` I-  
江苏盱眙·丰源余氏族谱四十六卷首一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余建五  余仲元等重修  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刊本十四册 ( mKuFz7  
pt+[BF6P  
江苏盱眙·丰源余氏族谱四十二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余逢元等修 清道光八年(1828)木活字本二十册 Wf>scl `s  
o `N /w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 (清)余樊修  清道光十年(1830年)永言堂刊本四册 ]EZiPW-uy  
V,qc[*_3  
浙江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藏地:吉林大学 (清)余景翰 篡修 清咸丰二年(1852)永丰堂活字本四册 ?#0|A?U  
y}t1r |p  
浙江鄞县·鄞东余氏家谱十二卷 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管所 (清)余意乾 余德淇篡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锦乐堂木活字本 四册 6@[7  
 rr=e  
浙江鄞县·鄞东余氏家谱十五卷首一卷 藏地:浙江图书馆 (民国)余光纹修 李向荣篡石聘玉编辑 1928军锦乐堂木活字本六册 n6Qsug$z  
qu:nV"~_  
浙江鄞县·鄞东余氏宗谱十卷 藏地:浙江宁波天一阁文管所(存卷4—7) 1930年锦乐堂木活字本 "bC1dl<  
~l@ h  
浙江象山·峰北余氏家谱一卷 藏地:浙江象山文化管理委员会(民国)郑敬之重修 1919年钞本 %2jRJ  
~DYv6-p%  
浙江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 藏地:浙江长兴煤山乡 (民国)余树南主修 余福豪协修 1944年致和堂木刻本 _sGmkJi]  
e: aa  
浙江绍兴·会稽余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日本、美国 (清)余肇杞 余乾行等重修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明德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r$ 8 ^K\oF  
;qN;oSK  
浙江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 藏地:美国 (清)余圣 余蕃祚等修 清光绪三十年(1904)敦睦堂刊本 四册 Lq6R_ud p  
W Y]   
浙江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目弓乡山明村(民国)黄共续修 1922年木刻本 5Y(<T~  
'OTQiI^t=  
浙江·常山里方山余氏重修族谱四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招贤乡里方山村 (民国)余元贞 余元享重修 1926年木刻本 F!_8?=|  
l{o,"P"  
浙江常山·定阳黄岗余氏宗谱二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黄岗村 1926年木刻本 `]7==c #Y  
SYE+A`a  
浙江常山·萝蔓塘余氏宗谱卷  藏地:浙江常山县狮子口乡塘底村(共四部) (民国)徐樊续修 1931年木刻本 h0O t>e"  
-Lhq.Q*a  
浙江仙居·乐安余氏宗谱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2)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木活字本 YWFq&II|Z  
ZccvZl ;b  
浙江黄严·芦洋余氏宗谱  藏地:浙江临海县博物馆(存卷首) 民国间稿本 #PkZi(k hv  
U EjP`  
安徽徽州·新安余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清)余克制篡修 清光绪二十年(1876)敦睦堂手写本 一册 %vil ~NU  
vc0LV'lmg  
安徽徽州·新安余氏家谱   藏地:福建图书馆(存卷9)(民国)余日院修 1945年刻本 M>_vsI^I'  
Z%Fc -KVt  
安徽休宁·余氏族谱三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余家修修 清光绪二十四年(1989)石印本十四册 Zz1nXUZ  
Y b=77(Q V  
安徽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二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 (清)余谊亲编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Nq%ir8hE  
H$+@O-  
安徽·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藏地:上海图书馆(缺卷首)刻本 Mg~4) DW]  
?<`oKBn  
安徽舒城·龙舒余氏家谱十二卷 藏地:人民大学 辽宁大连市图书馆(缺卷1—14) 日本、美国 (清)余绍瑞 余思聪等编修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敦睦堂活字本十二册 <5? pa3  
r'`7}@H*  
福建建阳·书林余氏重修宗谱不分卷  藏地:福建图书馆 福建师大 (清)余振豪等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新安堂刊本十二册 m"T}em#   
*a\6X( ~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钞本一册 Q~tXT_  
,3!$mQL=  
江西·婺源沱川余氏族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明)余懋学撰 余光治辑  清钞本 一册 [}YUi>NGA  
}DXG;L  
江西·婺源 长溪余氏族谱二卷 藏地:安徽图书馆(存卷首) (清)余章耀等编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木刻本 D8<C7  
0|RofL&o  
江西婺源·长溪余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北京图书馆 (民国)余有横等修 1929年宝善常活字本 四册 fO$){(]^  
1vxRhS&FY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    藏地:江西档案馆(存卷9、10) 木活字本 "~5cz0 H3v  
V2ih/mh   
湖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藏地:湖北新洲县余集乡余集村 (民国)余希纯等续修  1947年木刻本 ]:Gy]qkO  
W!wof- 1  
湖南·湘阴览渡余氏谱十六卷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图书馆(存卷首1—8) 民国二十年(1931)木活字本  d 2d-Mk  
tL$,]I$1+  
湖南·汉寿余氏续修族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 藏地:湖南图书馆(存卷首1—15、19—21末) (民国)余烈炳 余谟智等修 1920年活字本 '9zW#b  
|n/;x$Cb  
广东·余氏族谱三十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二部)中山大学 美国(清)余振新 余泽深等编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修 1912年石印本 1ysfpX{=  
?> }p'{I  
广东·守籍房余氏家谱不分卷   藏地:美国 (民国)余章彦编 (民国)1935年香港永新印务公司铅印本 一册 z2iMpZ  
c!ZZMC s  
广东·下邳余氏源流本房世系谱四卷一首一卷 藏地:广东中山图书馆美国 (民国)余章彦编 1936年香港永新印务公司铅印本 ^OKm (  
A0<g8pv  
广东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藏地:南开大学 (清)余有璋等纂修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木刻本四册 DyN[Yp|V  
gADf9x"b  
广东乳源·余氏族谱十卷  藏地:河北大学 (清)余衍箕 余大林等合修 清光绪七年(1881)凌云书院木刻本 十册 MJ JC6:  
5p#0K@`n/  
福建长乐·余氏世谱不分卷  藏地:台湾(清)余国纲纂修 清同治元年(1862)钞本  二册 uppa`addK  
$5i\D rs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  藏地:四川长寿县沙石乡场上村四川长寿县葛兰乡先桂树 (民国)余绣宇修 1942年写本 ';3>rv_  
M7/5e3  
四川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藏地:四川图书馆 (民国)余懋昭 余锡朋等纂修 1913年木活本 四册 Xex7Lr&  
jWUrw  
四川宣汉·余氏宗谱一卷  藏地:四川宣汉县档案馆 民国间手钞本 ?ES{t4"  
JPDxzp  
第六节 余姓典故传说 &MX&5@ Vu  
&b@_ah+f  
t%mi#Gh(  
()|e xWW  
东周春秋时,在秦国有一位功名显赫的大臣名叫由余。由余起初为晋国人,因为逃避宫廷内乱而到了西北边区的戎国,后来又被秦缪公(即秦穆公)设计说降,在秦国做宫,为秦缪公实现称霸西北大业立下大功,取得显赫功名。欲知余姓之来历,还要从由余在晋国开始说起。 d[h=<?E5  
3mo<O}}  
晋国献公时,献公有三个儿子:太子申生,次子重耳,三子夷吾,由于他们兄弟三人的生母早逝,献公又娶骊姬为妻。重耳青年时,俠肝义胆,习文弄武,身边集聚了数位 贤士,较为有名的人赵衰、狐偃、先轸、魏武子、由余等。重耳34岁那年,继母骊姬欲立她自己的亲生儿子为太子,便谗言说服献公,献公就杀死了太子申生。重耳和弟弟夷吾害怕有杀身之祸,便分头逃跑,夷吾逃到了屈城。重耳则带领贤士逃到翟城,由余当时没有及时跟上重耳出逃,留在晋国。献公派履    趣寻找重耳的下落,并四处搜捕重耳的好友。这一日,由余被晋兵抓捕,履    趣 毒打由余逼其说出重耳的下落,由余虽然知道重耳已逃到翟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又派履   趣到翟城追杀重耳,重耳与由余等众贤士又一起逃到重耳生母的娘家狄国。 ^X#)'\T  
@u+LF]MY  
在狄国,由余和其他几位贤士都左右不离重耳,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如何回晋国之事。不久,献公死,晋国的忠臣里克杀掉了预谋继位的奚齐、悼子,然后去狄国迎接重耳回晋国继位。由余、赵衰这时对重耳说:“你是太子申生之弟,申生早死,继承王位必然是你,早晚回去晋国公族都会认可,但现在是晋国内乱之时,回去可能会遇到灾难,不如等等再说”。于是重耳谢绝了里克,里克回晋国后又迎立重耳的弟弟吾为君,是为晋惠公。重耳看到夷吾代自己继位,心中也是不快,有些言语被传到晋国,晋惠公夷吾得知重耳身边有诸多贤人智士,认为重耳将来一定会推翻自己自立为王,便派履     趣去狄国刺杀重耳。赵衰和由余得知后忙对重耳说:“晋国刺客在暗处,我们在明处,防不胜防。不如我们连夜离开狄国。”重耳问:“还往何处去?”赵衰说:“齐恒公好善,志在霸业,收恤诸侯,今管仲、隰朋又死亡,此时,齐恒公急需贤人辅佐,我们可以到齐国去。”由余说:“如果我们一同出城去齐国,人多不便隐蔽,必然会走漏风声,晋国刺客就会朝我们的方向向西北追赶,你们一行再速往齐国,一路便会平安无事”。重耳采纳了由余的意见,并分头各自行动。 s {*rBX8N  
HA c"&#pG  
由余带领几位下士,一路时隐时现,引诱晋国刺客随他们追奔了300多里,由余遂又甩掉了刺客,逃避到了戎 国。由于一到戎国,便以晋国公族名义拜见戎国王,请求避难, 戎王也属侠义之人,他看到由余气度不凡,定能成大事,就收留了由余,并委任他为戎国使官的副官。由余在戎国尽职尽责,为扩大   国与其他周边国家的交往做了不少贡献,深受戎王的信任。 "X<V>q$0~c  
\V~B+e  
这一年,戎王听说秦国秦缪公是位贤君,意与秦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遂召见由余对其说:“寡人想派使者去秦国,了解春秦国的内政,寻求秦国的一些宝物,并建立友好的关系。你是否可以胜任?”由余说:“臣下能胜任”。戎王遂派由余出使秦国。 c @lF*"4  
iJZvVs',  
由余到达秦国后,进见秦缪公。秦缪公及内史廖陪同由余去观看王宫内宏伟的宝殿和高大的钱库粮仓,以显示秦国的富有强大。由余边看边说道:“使鬼为之,则劳神矣;使人为之,则苦民矣”。秦缪公听后感到奇怪,问道:“我大周以诗书礼乐法度为重,然而还时有内乱,今你戎国没有此诗书礼乐法度,那怎样治理?”由余笑了笑说:“此乃大周各诸侯动乱之根源。自先祖黄帝作礼乐法度,身体力行,才起到很小的效果。随后的数代,帝王日益骄淫,失去法度专用于监治下人。因此,百姓都期望君王多施民以仁义,由于统治者和百姓之间上下争怨而开始互相残杀,民反夺取王位者数不胜数,以致灭宗绝后。我戎国则不然,上含淳德以施恩其下,下怀忠信以待奉其上,国之政权犹如一人之治,所以天下感觉不到王侯在治民,这才是圣人之治。”事后秦缪公专门找到内史廖问道:“听说,‘邻国有圣人,乃敌国之忧患’,今戎国的由余是位贤臣,寡人十分担心。我们有什么办法吗?”内史廖说:“ 戎国的国王住在偏远的西域,很少知道大周王朝的文明,我们可以送给戎王一批歌妓、美女,让戎王享乐,以夺其志,再将由余留在我秦国,让他过期不能回戎国,戎王必怪罪于他,并会怀疑他,君臣之间有隔阂,我们便可以将由余说降过来,且戎王喜好美女、歌舞、器乐,必懈怠于国政。”秦缪公听后说:“好注意!”然后秦缪公对由余厚礼相待,经常与由余席地而座,促膝谈心,询问戎国的地形和兵势情况。另派内史廖带16名歌妓美女及器乐出使戎国,戎王非常高兴的接受了秦国的珍贵礼物,从此整天沉迷于歌舞美女之中,不事国政。秦缪公认为时机已到,便放由余回秦缪公又派使者到戎国私下邀请由余到秦国做官,由余看到在戎国不能成就大业,便投奔秦国。秦缪公封之以高官,施之以君礼。 F`;q9<NYRW  
7LaRFL.,kO  
秦缪公三十五年,秦缪公准备争夺西域之地,便向由余请教讨戎国如何才能取胜,由余将其在  国所了解的朝政、臣将、兵势、地形等告诉了秦缪公,并谈了讨伐戎国的谋略,秦缪公听后大喜,嘉奖由余。秦缪公三十七年,秦缪公派由余任军师率兵攻打戎国,戎国大败,数月之后便被秦军占领。由余率兵乘胜追击,将戎国周边的12个小国全部占领,将秦国的疆域扩大到千里之外,。秦国于是称霸于西域,周朝天子派使者召公来到秦国祝贺,并赐秦缪公以金鼓。秦缪公深知秦国称霸全靠由余之谋,便召集文臣武将进行封赏。秦缪公坐大殿上,亲自宣读诏书:“由余事秦多年,功德无量,以其智谋讨伐戎国,连战连捷,为我秦国称霸西北立下大功。今封由余为秦国上卿,列为公族,封渭邑为食邑,准其世代承袭; 另封由余之子源为内史,并赐源以其父名为姓,姓余、以纪念由余之功德。”由余及儿子源跪倒拜谢:“谢君王恩德。”众臣将欢呼,祝贺由余受封为上卿和其子源得姓余氏。 shLMj)7!  
_+}o/449  
两年后,秦缪公病逝,葬于雍地(今陕西凤翔),太子罂代继位,是为秦康公。秦康会遵父遗嘱,为缪公举行盛大葬礼,陪葬者177人,秦国的三位陶俑等也随葬之。秦国的三位良臣:奄息、仲行、针虎亦在其中,还有青铜器、鼎、锊、壶、玉佩、剑戈、车、马、陶俑等也随葬之。秦国臣民中的人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尤其是与三位良臣有交情的人非常痛惜,由于陪葬引起他们对缪公的不满。余源作为内史,对此感到义愤填膺,同时由于阻止不了这次陪葬,遂愤书作诗,以示对此罪行的反抗和对三位良臣的悼念—— E?&YcVA  
~Y1nU-  
黄鸟鸣鸣在哀唱,飞出丛林到山岗。 P(\x. d:  
D3tcwjXoW_  
谁人去陪秦缪公,奄息仲行都陪葬。 ,=pn}\ R  
'8 ^cl:X  
大型墓葬为王公,臣子奴仆须服从。 WK#c* rsij  
A/Sj>Y1j  
都说死后鬼主宰,再享几度福与荣。 ErQGVE;zk  
9+Wf*:*EW  
奄息仲行是良臣,为尽忠义被葬身。 H-% B<7  
y :QnK0  
走近他们的墓地,使人战栗阴森森。 s?9`dv} P  
5sB~.z@  
苍天啊—苍天, 为何要埋这好人。 Kciz^)'Z  
F:Yp1Wrb<  
如能赎回良臣命,替他百死也无恨。 ~'Korxa  
FW4#/H  
黄鸟鸣鸣在哀伤,再次飞到桑树上。 ~T=a]V  
%y+v0.aWH+  
谁人去陪秦缪公,他是子车氏针虎。 }?6gj%$c  
dFk$rr>q  
贵族生前修墓忙。奴隶随时要陪葬。 ?0d#O_la3  
s[t?At->  
虽然都是世上人,生生死死不一样。 C)&BtiUN/  
=BO>Bi&&  
子车氏针虎是英雄,身经百战立奇功。 3oPyh $*  
=AX"'q  
来到墓地寻故人,却见不到他身影。 cJ'OqV F  
9bUFxSH  
苍天啊—苍天, 陪葬何时才能停。 4V'HPD>=V  
;esOe\z jE  
如能替换这个良臣,让我百死那也行。 8-x)8B  
1条评分
thinfo 威望 +20 感谢你提供的资料.比较系 .. 2008-12-14
离线mike123456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2-14
哎,我们上面说四川余氏族人最多,但是是最分散的地方,不好寻根源 hidQOh  
族谱很少
四川遂宁余氏:...明和知元良,文思天安定,华国永开昌..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2-20
太好了,大家要好好的看呀
我是潮汕人
离线苏浅雪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1-19
四川啊~~~~ @^,q/%;  
我在重庆的~ 1 .3#PdMR,  
也是不知道啊~ (,|,j(=]  
我们那里还有个余家坡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