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74阅读
  • 20回复

[族谱知识]您的郡望堂号还记得吗?本家的特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24808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1-20
— 本帖被 thinfo 从 宗支源流 移动到本区(2012-01-21) —
"Q<MS'a  
郡望 bcyzhK=  
郡望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无论是研究中国的姓氏文化,还是进行寻根问祖,都离不开每个姓氏的郡望。 e.C)jv6qr  
  "郡望"有一个现在人们不大熟悉,但在隋唐中世纪时期非常流行的叫法,称作"姓望"。 "Q0@/bYq  
  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建置、行政区划。郡的设置开始于先秦,盛誉于汉魏六朝时期,唐朝以后逐渐被废除,宋代以后就彻底不见郡的设置。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分为36个郡,西汉继承秦制,又将全国分为103郡。 \bF{-"7.  
  "望"就是"望族",指有声望的姓氏大族,显贵的为世人所仰望的姓氏。 XSDpRo  
  所谓"郡望",有两层含义。其最初的含义,就是指一个郡中的望族。这些宗族世代聚族而居,人才辈出,冠盖连绵,门第高贵,家世显赫,为当地郡人所敬重和仰望,亦名闻天下,为世所称颂。一个郡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望族。敦煌出士文献中就有多种"天下郡望氏族谱",即按州郡记录每郡的望族。宋代的地理学著作《太平寰宇记》中,也在每郡之下记录该郡的望族大姓。 |>Vb9:q9Po  
  后来,郡望又有了另一层的含义,就是指一个家族的根源和发源地。一个姓氏或家族的郡望,就是指这个姓氏或家族所发源的某个郡。因此,当郡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已经消失的时候,郡望却能一直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成为各姓各族寻根的依据。 m*pJBZxd  
  郡望有2个功能,一是社会的功能,即通过郡望来标明出身,为人们通婚姻、入仕途提供参考;另一个是宗族的功能,即为人们寻祖问根,联宗认亲提供参考。 Z r8*et  
  郡望之称,始于东汉末年,盛于魏晋隋唐时,至今仍在华人世界中沿用不变。 h\o.&6sd  
  各姓的郡望,其形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在郡望的兴起阶段,也就是汉魏时期,一个姓氏大都只有很少几个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姓氏的郡望都有所增加。隋唐时期的郡望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许多新的郡望兴起的同时,一些魏晋六朝时期的旧郡望渐渐被人抛弃不用。宋朝时期,各姓的郡望基本上都是迅速减少,其实是各个姓氏都在由许多分散的郡望逐渐统一到某一个著名的郡望上来。因此,宋代以后,绝大部分中国的姓氏都只剩下一个统一的郡望。此后近千年来,中国各姓的郡望情况,就基本都没有多少变化了。 d~H`CrQE*  
堂号 t!XwW$@  
堂号和郡望一样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的特有范畴。也是中国人进行寻根问祖时不可不先熟悉的一个概念。 sT)CxOV  
  在旧时中国各姓祠堂正门上方,往往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 "XX堂"。在海外宗亲社团和各姓联谊会所,也往往挂有写着"XX堂"的灯笼和牌匾。这就是中国人的堂号。 %Zi} MPx  
  堂号是什么?简单地说,堂号就是祠堂的名称、称号。 0;k# *#w  
  祠堂又称为家庙,是中国人供奉祖先神位、祭祀祖先神灵、举办宗族事务的公共场所。 u_enqC3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祖先崇拜传统的一个民族。在每个家族中,往往都有一个场所来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所以,旧时的每个家族都会有本家族的祠堂,并给它取一个名号,目的是让子孙们每提起自家的堂号,就会知道本族的来源,记起祖先的功德。 ]DcFySyv  
  俗话说,树大分杈。随着生命的传递、繁衍,家族就会不断扩大。扩大的结果是一些家族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这些新形成的宗族和分支,往往又会建立新的祠堂,来供奉最亲近的祖先。于是,由一个祠堂又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因此,象族谱有总谱、支谱一样,祠堂也就有总祠、支祠、分祠之分,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所谓大堂祠和小祠堂。 h0$iOE  
  堂号不仅仅是用在祠堂,还多用在族谱、店铺、书斋及厅堂、礼簿等处;也有用在生活器具上的,如在斗、口袋、钱袋、灯笼等上面大书堂号,以标明姓氏及族别。凡看重自己的姓氏和族属的人,都不会忘记本族世代相传的堂号。不仅汉族,许多迁居内地的其它少数民族,如匈奴的呼延氏(太原堂)、回纥族的爱氏(西河堂)、蠕蠕族的苕氏(河内堂)等少数民族,内迁后接受了汉文化,也有以其繁衍地的郡名或祖上业绩之典故作堂号的。 C]6O!Pb0  
  历来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Em^(&  
  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在于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如果说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那么堂号就比郡望堂低一级的宗族标志。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却大都不能用作郡望。一个姓的堂号要比郡望多得多,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郡望在宋代以后就开始走向统一和固定,但堂号却随着宗族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增加。 @dK Tx#gZ  
  各姓的堂号虽然很多,但也不是随便乱取的。各一个家族的堂号,往往都有其非常深刻的含意。根据取名的依据和其用意不同,堂号又可以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7dWS  
  以地名作堂号:许多宗族喜欢以他们的发源地来作为自己的堂号,这在各姓中都是一样。如王姓的"太原堂"、"琅邪堂",李姓的"陇西堂",刘姓的"彭城堂"、"中山堂"。这些堂号,使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家族是从哪里发源来的。 A^g(k5M*  
  以宗族典故作堂号:这类取堂号的方法,在各姓中都非常流行,也非常有意思。一个堂名,就是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必须是有关本姓祖先的,而不是讲的他姓人物。如王姓的"三槐堂"、刘姓的"藜照堂"、吴姓的"三让堂"。这些故事,往往都极富有教育意义,能使族人缅怀先祖,激励斗志,奋发图强。 LVGe]lD  
  以道德伦理作堂号:这种取堂名的方法,是将一些教育族人劝善惩的词语作为祠堂名称。这类堂号在各姓氏中也比较普遍,而且往往各姓共用。如"敦厚堂"、"敦睦堂"、"敬本堂",几乎各姓都有。因为中国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全民族共有的,非一姓所有,因此这一类的堂名除了通常的道德鼓吹外,事实上没有什么特别深刻的含意。 'L'R9&o<X  
  以祖先名号作为堂号:这种堂号在各姓中也都常见,但相对要少于前几种。其方法是将某一祖先的某种有特殊含义的称号或者居住地,作为本族的祠堂,如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后裔的"伏波堂"、唐代大诗人香山居士白居易后裔的"香山堂"、宋代学者屏山先生刘子翚后裔的"屏山堂"。 sRs>"zAg  
  堂号是宗法社会的产物,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传统社会的终结,祠堂在中国大陆不是成了历史,就是成了文物,因此,新的堂号不可能再产生,但是,旧有的堂号却仍然留在各姓各族人们的记忆中。 @JMiO^  
  近年来,随着中国政府的开放改革和全球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许多大陆宗祠被恢复,族谱被续修,因此,堂号再一次被人们抬了出来。不过,今天的堂号,已经没有了宗族主义的负面作用,有的只是给人们寻根问祖、缅怀先祖、激励后人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对于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于早日实现统一大业,堂号都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5-08
离线524808471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1-20
族谱上都有的,本家是“中宣堂、武威郡”
离线余辅台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1-30
        “真人不露相”。不知如何称呼您?我是笫106个阅读您提供的资料文章。谢谢您! y]im Z4{/  
  本人是下邳郡,系杉阳开基始祖焕公之后裔。具体情况,将另行上网。
离线790214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2-06
现在只有老人在行动,年轻人无所谓了。
离线余世斌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4-27
我是河南信阳长台关余氏后人,族谱记载是明洪武三年从江西南昌府新建县迁入真阳再迁信阳。族谱记载新建县境东南有十八大庄,每庄具有千百烟户,祖茔地长白茅,草长丈余,故云长茅余家。跟网上查阅的修水县长茅余不一致。还有就是修水县是从新建县分离出来的,如果是这样那就有可能老祖宗记载有误了,要修正族谱。再就是在网上还看到湖北红安、麻城也称新建县。他们也成自己是新建长茅余。哈哈 有些搞不懂了。请余氏高人指点,本人邮箱:ysb1967@foxmail、com {$Gd2g O  
离线kevinyu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5-02
我是新安堂的
离线雨虹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5-02
我家是吏部堂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8-26
我是浙江開化,成美堂!!!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52480847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9-30
各本家,中秋好!中秋好象余氏是不过节,如果和蒙古族有关。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9-30
回 8楼(524808471) 的帖子
524808471:各本家,中秋好!中秋好象余氏是不过节,如果和蒙古族有关。 (2012-09-30 08:06) 
Bx%=EN5.  
中秋节是中华传统节日,这个和余氏也没有直接关系,是大家共同的节日。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