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69阅读
  • 13回复

状元余复·蝉林祠·蓝田书院/余增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2-23
        “银瓶供砚照袍新,笔下千军自有神。第一唱名知是我,从来头上不容人。” AxJf\B8  
  随着福建海峡卫视《祖祠·杉洋余氏蝉林祠》的播出,状元余复以及他的这首《口占一绝》诗也就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TGPdi5Eq  
  公元1190年,南宋光宗皇帝赵惇43岁时方从他父亲的手中禅让而坐上皇帝的宝座,登基改元为“绍熙”,所以这元年科举也就特别隆重,选取的进士数量特别多,557名,仅少于乾道五年的592人。荣幸得中改元之年“龙飞榜”状元的不是别人,正是福建杉洋余氏十三世裔的余复,这次一同荣登正奏名进士的还有他的堂兄余天迪。 .dBW{|gN  
  余复字子叔,福建省古田县杉洋人氏,从小跟随游学授馆为生的父亲,沿着朱熹曾经留下过墨香的道路,来到长溪即今宁德一带。南宋朝廷以重文轻武为国策,“学校之设遍天下”,贫民学子也有就学的机会,在校的学童“日给官食”,可安心钻研学业。余复成年后,师从闽中名儒、理学家、宁德濂坑的张翰,学业有成。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中心南移杭州,福建学子赴杭州参加科举考试比较方便。故福建“有宋一代人才辈出”得中进士人数达到7144人(录《科举史话》),而杉洋的余复正是沾了天时地利这个光。 >GDN~'}^oz  
  余复的父亲余孔惠,娶妻何氏,一家人寄籍宁德。余孔惠在余复赴考前曾作诗一首勉励余复:“父子相传力学儒,常将笔砚代犁锄。汝今捧剑趋丹阙,我且安贫守旧庐。酒酌十分休酩酊,路行千里莫踌躇。来年二月花朝后,早寄平安及第书”(《余氏总谱志》)。从中可以看出余家当时的确是以笔代锄安贫乐道。所以过去有人故意诋毁余复,说他的父亲早殁,余复是母亲改嫁何家后生的遗腹子等等。甚而把“余家状元何家甥“歪曲成”余家状元何家生”,也的确曾骗过了一些不明底细的人。 xI=[=;L  
  过去还有一种古田宁德两县为了这个状元而争执不休的说法,其实也经不起推敲,古田县志找不出有关状元的记载。 cMt , 80  
  余复祖祠杉洋余氏蝉林祠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千年古祠,簪缨继世,人才济济。余复在《西庵时思楼记》中就说道“吾家自尚书而上,凡累代之祖,下而逮令凡十二世之孙,族属各有封识,其百世之泽也欤”。除了状元余复外,余氏蝉林祠后裔子孙中曾经荣耀地诞生过工部尚书宰相余靖、丞相余深、礼部尚书余象等一批决策朝廷大事的人物,还诞生过五十多名进士。 'UCF2 L  
  为什么一个家族仅生活在一个小小的村落里,历史上会如此人才辈出呢。这就必需从杉洋余氏族人对于子孙后代的培养以及历史对杉洋眷顾上进行一番探究了。 vn5]+-I  
  公元968年,杉洋余氏的第六代余仁椿,从永贞(现罗源)县令的位子上告老还乡后,倾尽一生积蓄,在村北创建蓝田书院,并且“留田七十余亩,岁入谷八十石”起名曰“油灯田”,专供子孙读书之用。这样,家族中不管贫富,能发奋读书的子弟都一视同仁地得到全家族的扶植,此举为余氏家族子孙后代的读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W{'tS{  
;(Qm<JAa  
a U*cwR  
  蓝田书院不但占尽风水地利,且两次天赐“先贤过化”。南宋淳熙十一年,名噪闽省的理学大师朱熹到此讲学,周边各地学子慕名云集,蓝田书院成为闽东的理学根据地,杉洋的读书人也因此寄志青云,文风鼎盛。十三年后,因“党祸”之灾,朱熹又再次来到这个偏僻的避风港。他的高弟古田的林用中、杉洋的余隅、余亮,以及跟随他左右的女婿黄干悉心保护与照顾,使他能安心养病讲学,潜心授徒著述。朱熹在此期间为蓝田书院写下《东斋志》,其中有言:“时庆元间避学禁,云集高弟十有八者于蓝田书院曰‘东斋’为础,分赴诸院施教,门人遍闽,邑东有余、李,邑西有黄、魏。诗礼传家,义方有素”(录《福建杉洋村落碑铭·记叙碑》)。 zTt6L6:u  
  “地经过化便是名山”,蓝田杉洋“自宋至今,守朱紫阳遗训”,“人文崇孝弟,家贫亦业儒”(录民国《古田县志》)。在朱熹莅临的前后十年间,除了余复高中状元外,杉洋就有余隅余亮叔侄,余仁椿六世孙余飞,仕瑜公六世孙余日严,以及余及、余昭攀、余宋兴等高中进士。 ?To r)>A'  
  自信“胸中造化饱星斗,笔下文字盘蛟螭”的余复当看到自己真的名列榜首之时,难抑心中喜悦,据说曾信口吟哦出文章开头的那首诗。有人说余复因了这首诗而得罪了天子,最后官职受到贬抑。仔细分析也不尽然,南宋科举是二月发榜,三月殿试,方才选中状元榜眼探花。余复名列榜首,诗也是当时吟的,如果受到告发,就不会在一个月后被点为状元了。实际的情况可以从《余氏总谱志》中找到答案:“余复,少从张翰,学精《周官》,绍熙元年对策大廷,光宗称其直而不讦,拔置第一”。是光宗皇帝看中他的刚正无私的品格才选拔为魁首的。至于说官职受到贬抑更是不了解宋朝的擢官之道,北宋时期,高中进士的一般都只授九品以下的官职,到了宋仁宗时,才有所优渥,但前三名者也只不过授予监丞、通判之类的小官(引自《中国历代选官制度》)。而余复即被授为宣议郎镇南节度佥判,六品官职,算是待遇不错了。八年后,宁宗召余复入国史馆任实录兼检讨,官至秘书省著作郎,著有《礼经类说》、《左氏纂类》等。至老“官归觅佳胜辟园构轩,以觞门生,咏终天年”(录民国《古田县志·人物传》)。因此余复因诗惹祸实乃空穴来风,不大可信。 &mvC<_1n  
  纵观中国历史上,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产生状元880多名,但真正能够名垂青史的屈指可数。唐有王维的诗,柳公权的字,宋有张孝祥的词,清有翁同龢的胆,既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也有秦桧的卖国求荣遗臭万年。真正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没有多少了,可见状元也不是神,只不过是读书人的一种奋斗榜样,精神淬励罢了。杉洋三姓三大祠堂的正厅,有设置独特的“功名石”。当族人中有高中状元回到祠堂祭拜祖先时,这“功名石”方才打开,而蝉林祠能够享此殊荣的仅余复一人。当年老祖宗预设此石饱含对自己家族子孙期盼与鞭策,用心良苦。 SfwAMNCe  
  翻开杉洋《余氏总谱志》,我们还可以查阅到余复其他情况,他的墓在宁德九都贵村金璋山下奥坪,但至今尚无法找到,而宁德旧街当年也曾建树的状元街牌坊也早已了无痕迹了。只有余复在初任洪州佥判时他在蓝田诸族人为其饯行席上说的一通话犹掷地有声:“虽云鹤岭之奇,实种蓝田之玉,银河派别,岂非无源?” Yf(QU`w_  
%,*{hhfu  
资料来源:http://www.ndwww.cn/news/xinde/tms/201011/166137.html 作者:余增福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2-05-29 15:3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給余鈺兄加分肯定!!! 2012-11-17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政乐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2-24
关注过此祠,的确是天下仅有的千年名祠。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3-06
  
我是潮汕人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3-23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5-15
)$B+ 3f  
3\n{,Q  
杉洋蝉林祠:闽东第一状元余复翰墨留香 qb4;l\SfT  
2011-11-29 09:34:23   来源:闽东日报   评论:(http://www.nd.chinanews.com/News/qxxw/jc/20111129/261917.html#comment_iframe)条评论
n[Iu!v\/*  
r.b6E%D  
q#&#*6 )B  
\TB%N1^  
@JEmybu  
  (记者 潘峻松 文/图) nRB>[lG  
  家·志 P5}[*k%DQw  
  古田杉洋古称“蓝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村落。蓝田溪从村边缓缓流过,为敖江之源。据史料记载,欧阳修、王安石等唐宋大家与蓝田名士有过深交,朱熹曾流寓这里并设书院讲学。距杉洋镇西北3公里的狮岩山麓有座气势恢宏,巍峨壮观的余氏蝉林祠,始建于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该祠坐北向南,木构建筑,占地1321.8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华表门亭、下游廊、前天井、中在厅、后天井、祖祠厅。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双坡顶,风火墙。祠门两旁对联为:“狮嶂钟灵持厚,蝉林流泽孔长”。大门内有华表门亭,门上有如意斗拱,层层出挑以承托屋檐,中间挂一竖匾“状元及第”,坊亭匾额为“蝉林祠文物馆”,文物馆共有馆藏文物300多件。祠堂的主祠厅正殿内有楷书:“檀樾主尚书堂”六字大匾牌。宗祠内的横梁上悬挂有状元及第、文魁、武魁、进士等古牌匾20多块。厅内柱上分别保留有古代楹联趣对24副,整体建筑保存完好。祠前百余平方米的旗杆左右竖立着数十副历代科名旗杆石碣,是蝉林祠世代簪缨,人才蔚起的见证。走进朱红色大门,二进的科名阁上高悬“状元及第”的华带牌,是宋淳熙元年的闽东第一位,也是当朝全国第一状元及第的蝉林祠第九世孙余复的荣誉匾。祠内收藏的余氏家谱,记载着这位状元郎的事迹。 5o| !f  
  高中“龙飞”金榜 宋皇钦点赐诗 Gr"7w[|+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农历三月,都城临安街头放出金榜,新科高中的状元郎披红挂彩,意气风发骑在高头大马上,百姓涌上街头,为的是争相一睹状元的风采。这年光宗赵惇刚刚坐上皇帝的宝座,已经年届43岁,登基改元为“绍熙”,心中自然分外高兴,所以元年科举也就特别隆重,选取的进士也特别多,共有557名。宋朝凡改元之年殿试擢中状元者,不以状元姓名放榜,而是冠曰“龙飞”,较常科尤为荣耀。而今天享受殊荣,得中“龙飞榜”状元的不是别人,正是福建杉洋余氏十三世孙余复。 StZRc\k  
  余复,福建宁德(蕉城区)人,字子叔。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卒年不详。余复精于《周官》,学识渊博。这一年余复高中进士及第,光宗皇帝召见他,在朝中亲自对他进行考察。但见余复言谈直率,且不攻击别人之短,光宗非常满意,将他钦点为第—甲第一名,并当场赐诗一首:“临轩策士岂徒然,嗣守不基务得贤。尔吐忠言摅素蕴,我縻好爵副详延。爱民忧国毋终怠,厚泽深仁赖广宣。赐宴琼林修故事,朕心期待见诗篇。”余复感激之余,即兴口占《和御赐登第诗》:“风虎云龙岂偶然,信知盛世士多贤。虞庠教育蒙深泽,汉殿咨询愧首延。释褐遽沾琼宴宠,赐诗齐听玉音宣。爱君忧国平生志,敢负周王宴乐篇。”余复先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佥判,即知州的文书助理。在任期间体恤民情,办事认真,爱民如子,兴农田水利,修名胜古迹。不久由于政绩优异,朝廷调任余复诰封宣义郎佥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替王孝恭到任成资阙。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宁宗赵扩即位,将余复升调入史馆,兼实录检讨。不久,余复上奏朝廷辞官回到了宁德故里。余复先后著有《礼经类说》、《左氏纂类》及《祭礼》十四卷;《风集渚》、《余状元集》等诗集(失传),多不传世。现存清乾隆李拔纂修的《福宁府志》载有余复中状元之时的两篇谢表。清乾隆版《宁德县志》刊载余复所作的一些诗,大多颂咏宁德风光秀色及本邑寺观等。余复逝世后葬于九都明坑余家山。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5-15
  隶书造诣深 独领一席之地 SfZ=%6b7  
  关于余复生平的记载为数不多,然而在有限的史料中,清晰地证实了这位状元郎书法造诣颇高,尤其在隶书方面,堪称独领一席之地。在蝉林祠现存的还有余复的一幅隶书《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宋代书法以行草书的成就最高,楷书次之,篆、隶几成绝响。如果说篆书尚可举余铉、梦英、郭忠恕、唐英、苏唐卿、仁钦、王寿卿、朱济道、董夏等数人,隶书在南、北宋的320年间,几乎找不到可举之人、可举之碑。至于墨迹就更为罕见,故此,余复隶书墨迹就更显珍贵。 LN.Bd,  
  余复隶书《题燕文贵秋山萧寺图》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为:“浔阳江山山如绣,挟策追游忆往年。柿叶霜黄秋满壑,芙蓉波冷月临川。钓舟个个来沙曲,梵宇层层倚树颠。白发田园归计晚,断肠西望夕晖边。”款署“钟陵余复”,钤白文印“复庵”。宋代隶书受唐人隶书整饬肃穆风格的影响,用笔技法带有明显的楷书倾向,余复隶书亦未能脱出时代所囿。此题诗颇有初唐隶书名家殷仲容的遗风,用笔富有劲直精微的特色,即起笔在纸上的书写意味很浓,往往是露锋直入或侧入,然后再作藏锋动作;这种用笔显然是初唐一些书家如薛稷、冯承素等写楷书或行书的笔法。而在铺毫时,则大都作匀速、匀力运动,使笔毫平铺着力,提按幅度甚小。收笔之前或顿或提,速度放缓而十分经意,故虽是露锋仍不失凝重。结字多用排叠法,布白匀称,取横势,略具方整,因字立形的原则仍在调整着整体中的变化。转折处因多提毫另起,而少用圆转,使字的造型方整感得到强化。如:“叶、秋、临、肠”诸字刻意整肃,使字的结构有平板之弊,削弱了隶书的古朴意蕴。好在作者的学养较好,使整个题诗的品位尚不致于落入俗格。宋代隶书在整个书法史与隶书的发展变迁史中,地位不高,然则不可或缺。因而余复的隶书尚能为宋代隶书争得一席之地。 *H%0Gsk  
  如今,蝉林祠已修缮一新,祠内金碧辉煌,祠外景色清幽,虽然不到旅游旺季,但这里已引来许多游客。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开发,这里已成为集自然、生态、农业、文化景观及保健中心于一体的休闲保健农庄。 vz yNc'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5-15
  景·雅
w8 ?Pb$Fe  
  千年古刹极乐寺 mJ0}DJiX$  
  坐落于翠屏湖畔的极乐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明天顺年间重修,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毁于倭寇。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建法堂山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建方丈室。这里曾经是历史上“福建事变”十九路军抵御蒋军的指挥部,1932年毁于战火,1937年经爱国高僧圆瑛法师(中国第一任佛教协会会长,古田平湖人)募缘重建。寺内有放生池、大雄宝殿、藏经阁、斋堂、地藏殿、方丈室和新建的圆瑛法师纪念堂等。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寺门有林森题的“极乐寺”三字,两旁有“得到此中真极乐,不知何处是西天”对联,为圆瑛法师墨迹。大殿门顶悬挂当代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极乐寺”牌匾,寺内藏有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三尊佛门中罕见的古铜佛像和一尊由缅甸佛教届领袖于本世纪初赠送的白玉释加牟尼佛像,镌刻精致,保存完好。
=7 Jy  
  闽东第一泉廖厝温泉 $Cz1C  
  廖厝温泉位于古田县卓洋乡廖厝村,距乡政府所在地18公里,位于鹤塘、卓洋、闽侯廷坪三个乡镇的交汇处,是目前闽东首个大型天然温泉,有“闽东第一泉”的美称。“廖厝温泉”四周群山环境,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风景秀美,气候宜人,是休闲的好去处。温泉出于河谷中,是深层地下水受地热增温后,沿断层裂隙上升而冒出热水。温泉冲浴,让人有种“温泉水滑洗凝脂”的感觉,在这里淋浴,令人流连忘返。经化学分析表明,该温泉PH值为8.4。温泉日出泉量达800吨左右,水温39℃~90℃,属中温泉,清澈透明,具有硫磺味。沐浴温泉可治疾病,健康身心,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慕名而来。
GXT]K>LA  
  古田第二高峰高岗草场 Z{Vxr*9oO  
  古田高岗风景区位于闽东古田县泮洋乡境内,主峰海拔1487米,为古田第二高峰。高岗草场连片面积达5000多亩,属南方罕见的高山草原之一。这里有着宽阔的草原,加之成群的悠闲牛羊,令游客顿觉心驰神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尤其是每年的四五月份,满山盛开的杜鹃花更是一大奇景,身处这花的海洋中,又独具一番滋味。在高岗,除了可领略高山草原风光之外,还有金龟拜佛、仙人洞、万山红遍、坐顶观涛等自然景观,是富有特色的良好旅游资源。 Ef2Y l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5-15
  食·尚
Mal<iNN  
  平湖豆腐羹 {|z#70  
  豆腐,是市民熟悉和喜爱的一道食品,而且还有这样的传说,在出远门做客或乔迁新居吃第一餐饭时,一定要吃一碗当地的豆腐汤,才不会水土不服。在古田县平湖乡一带,民间就有一个惯例,凡宴请远道而来的亲朋、挚友,宴席上出的第一道菜,必须是豆腐羹,以表示祝愿宾客早服水土,健康愉快。其烹调特点是:力求清爽,只用水浸香菇作配料,以虾油、味精作佐料,少放油,上席时,在碗面撒上葱花,吃起来,令人感到清爽适口。平湖豆腐羹口感特别好,软嫩鲜滑,别有风味。至于吃当地豆腐可以服水土的这种说法,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但豆腐的确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除了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外,还具有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等作用。
{-HDkG' 8  
  七星鱼丸 s _~IZ%+<.  
  古田人对鱼丸情有独钟。一般用鳗鱼、马鲛等鱼肉捣成泥糊状,调拌优质薯粉为皮,用精肉、虾仁等作馅,捏成丸子。煮熟后泡以美味高汤,加上葱花,浮于汤面,称“七星鱼丸”。它具有色泽洁白、质有弹性、肉馅香松、口味清爽等特点,素负盛名。据说这七星鱼丸是海上渔妇所创,被一出洋经商的商人学到手,返回福州后如法炮制,开了家“七星小食店”,独家经营“鱼丸汤”。后有一位进京赴考的举人进店就餐,食鱼丸后啧啧称奇,口占一诗曰:“点点星斗布夜空,玉露甘香游客迷;南疆虽有千秋饮,难得七星沁诗脾。”店主将诗裱于店堂上,从此食客盈门,生意日渐兴隆。“七星鱼丸”因此诗而得名。
A;,Dg=FL/  
  古田火麒麟 34z+INkX  
  古田火麒麟,是酒席上的甜食,取名颇奇异,吃法也很新颖,可谓闽东一绝。其制作方法是将槟榔芋去皮,煮熟,碾成芋泥。然后加入猪油、白糖和炒过的黑芝麻,把芋泥盛到圆盘里,将它堆得高高的,像一座小山丘。最后,把用开水浸泡的红枣,去核,枣肉向下,枣皮朝上,有规则地散贴在芋泥上。特产当这盘甜食端到酒席上时,如一座银灰色的小山丘上杜鹃花盛开,热气腾腾的散发出扑鼻的芝麻香味。主人举一小杯烧酒,在“山腰”以下部位徐徐浇上一圈,上菜者擦一根火柴把烧酒占燃。顿时,盘上烧成一座火焰山。宾客们举起筷子,就着烧酒点燃的火光,从“山顶”上吃起。特产吃过“火麒麟”的人都说,这盘点心味道很美,而且口味前后不同,越吃越香。开头的几口吃起来甜丝丝、香喷喷的,柔软而不腻。吃到盘底部时,经烧酒烤过的芋泥,则酥脆可口。
+Qs!Nhsq  
  龙凤羹 !{(ls<  
  龙凤羹是古田县城乡隆重、丰盛的酒宴上常见的一道名菜。传说从前古田有个员外六十大寿时,长女备了“熊掌席”,次女备了“燕窝席”,唯有三姑娘家穷,为办不起酒席发愁。一日,她丈夫在捞鱼虾时,捉到了一条足有二斤重的蛇。三姑娘看了看笼里养的鸡,高兴地对丈夫说:“有了,我们备“龙凤席”去祝寿”。祝寿的这一天,她向来宾报菜名说:“小女无能,只备“龙凤吉祥”一盆,以表孝心。”说罢,掀起盆盖,只见盆中凤凰昂首而立,满盆香味扑鼻的汤水内,有条伸着四爪的蟠龙。宾客们齐声喝采“龙凤羹,果然美妙!”从此,龙凤羹就成为古田城乡的名菜,其制作方法是:宰一只公鸡,去毛和内脏,切下鸡爪,用篾签插入鸡颈和鸡身,使鸡头昂起。再剥一条蛇,去皮,除内脏蜷蟠起来,用大盆将蛇置于盆底,首尾部位塞个鸡爪,再将整只鸡置于盆中,放在蒸笼上用猛火炖熟。取出后,加上少许精盐、味精、黄酒,即可上席。特产“龙凤羹”不仅名字高贵,食用时也别有风味,鸡肉细嫩,蛇肉鲜美,两者合在一起清炖,只加盐少许,无酸、辣、甜的刺激,真正能品尝到鸡肉和蛇肉鲜美的原味。
离线余圣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7-30
楼主比我还 了解我家乡啊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8-18
感謝分享,尤其是食的部份,看了讓人食指大動!!!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