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23阅读
  • 11回复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余氏家门求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庆纲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5-15
— 本帖被 余良彪 执行合并操作(2012-05-21) —
我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余氏家门,但一直不知其家门的宗支源流,上一辈的人也不清楚,也从未看过家谱,有知道迁涉到江西建昌府的分支,望不吝赐教!谢谢各位家门
离线yyzszh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5-21
庆纲兄弟提供的信息大少了,只知道你是南城县的(古建昌府),你还应该多提供一点信息,比方:“到南城的始迁祖是谁、什么地方、什么年代迁入南城的,南城有多少余姓人等等。”你可以问一问其他的余姓老人特别是你本支的老人,如有信息可提供到网上来大家帮你找。
离线余庆纲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5-21
据我在网上查证的资料,唐开元年间余钦之子余让任四川太守,由四川峨眉迁江西饶州(今江西上饶)白塔,一世祖仲伦自上饶余干白塔迁居南城(古建昌府)丰源。
离线余庆纲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5-21
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余氏家门求助?
我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余氏家门,但一直不知其家门的宗支源流,上一辈的人也不清楚,也从未看过家谱,最近,据我在网上查证的资料,唐开元年间余钦之子余让任四川太守,由四川峨眉迁江西饶州(今江西上饶)白塔,一世祖仲伦自上饶余干白塔迁居南城(古建昌府)丰源,南城始祖可能是余仲伦公,不知是否正确,具体的源支流派如何,请大家赐教!
离线余国锋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10-07
离线yuweiyang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12-02
南城始祖,能不能查到是 建公?我们支谱谱序上写“祖东鹏公乃南城祖建公裔”
旭礼自执东德思学国启振加兴世宏忠孝扬名远
离线yuweiyang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12-28
回 余庆纲 的帖子
余庆纲:我是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古称建昌府)余氏家门,但一直不知其家门的宗支源流,上一辈的人也不清楚,也从未看过家谱,最近,据我在网上查证的资料,唐开元年间余钦之子余让任四川太守, .. (2012-05-21 13:33) 
[%^0L~:  
仲伦公(余裳)三兄弟都是迁南城,裳、赏迁南城丰源、党迁南城横村。
旭礼自执东德思学国启振加兴世宏忠孝扬名远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7-03-23
让公后裔!我知道
包坊余氏
离线smjlyzf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7-04-05
余伟扬:你的父辈和祖父辈的字辈是什么可以告诉我吗?我的孩子和你有点相似是伟字辈,我是正字辈,我的父亲是天字辈,我的祖父是益字辈,曾祖父觀字辈,也是江西南城外迁的,抗战前原家住地址为江西南城河东。 A:4&XRYZY  
离线smjlyzf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7-04-05
余 姓 3me&isKL  
第一节 源流 OXl0R{4  
一、渊源 T#:b  
余姓出源有五处: p<mBC2!%  
(一)余氏出自姬姓。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据有关谱籍记载:后稷数传至周武王,其子叔虞被封于唐。叔虞子燮封为晋侯。再传至晋哀公,其子由余,目睹朝政紊乱,遂远走西戎,而后入秦,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其后裔遂以名为氏。宋真宗咸平二年(1999年),礼部尚书余奭向宋真宗进《呈谱表》也说: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由余以伐戎之策《兵法六篇》献秦穆公。“秦穆公则用由余之谋,伐戎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由余是余氏得姓始祖, “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见《风俗通》) A@Zqh<,Ud  
(二)余氏出自姒姓,为夏禹小儿子姒罕,封姓为余氏。据《姓考》所载,相传夏禹之后有余氏。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姓姒,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其后代相传为余氏。禹妻是绍兴涂山之女,禹封小儿子姓余,有纪念妻子之意。 FI$ -."F  
(三)余氏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9s7TLT k  
(四)余氏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据《余氏总谱》载:云南镇雄县余姓,系铁木复姓所改。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五)少数民族余姓。 ; bHS^  
1、 傈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 O0_RW`69  
    2、 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 ^qVBgBPb  
    3、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 KW ZEi?  
    4、 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 d0Ubt  
    5、此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余姓。 @Cx goX^  
不过,大多余姓把由余当着得姓的血缘始祖。 yc`3)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省风翔东南),因此一般都认为余氏发源干陕、甘一带。由余的后裔也繁衍于这一带。秦汉以后,余氏后裔开始东迁,迁至青、豫、兖等州。西汉时,余氏后裔迁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东汉顺帝元年(136年),居下邳郡的由余后裔余珠杰官拜平虏将军,并被加封东骑将军,发殿成为下邳的旺族世家。余珠杰的裔孙余祯因佐汉光武有功,被封为新安侯;其后蕃衍于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汉朝以后,余祯的部分后裔徙迁蜀瓘口峨眉州(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三国时,余氏后裔迁徙江浙,散播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带,形成一支强大的郡望“吴兴”的余姓子民。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是新安郡(今浙江省淳安以西,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一带的望族。所以,余氏有:“秦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之说。(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 O~$|Wk  
东晋明帝时,因余姓忌讳,于太宁元年(323年)奉命敕改为佘。直至唐代,国宁监余泳上秦唐肃宗,才于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准予复姓为余。因此,余、佘两姓可谓同源一脉。同时“永嘉之乱”后,由于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余氏后裔继续大举南迁。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进入湖北、湖南等地。南北时,余氏出了一位以孝行著称的人物。他就是余齐民。据沈约的《宋书•孝义》载:“余齐民,晋陵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也。少有孝行,为邑书吏。父殖,大明二年,在家病亡,家人以父病报之。信未至,齐民谓人曰:‘比者肉痛心烦,有若割截,居常遑骇,必有异故。’信寻至,便归,四百余里,一日而至。至门,方详父死,号踊恸绝,良久乃苏。问母:‘父所遗言。’母曰:‘汝父临终,恨不见汝。’曰:‘相见何难。’于是号叫殡所,须臾便绝。”地方行政长官将他的事迹向上奏报。上司认为:“收贤旌善,万代无殊,心至自天,古今岂异。齐民至性由中,情非外感,淳情凝至,深心天彻,跪讯遗旨,一恸殒亡。虽迹异参、柴,而诚均丘、赵。方今圣务彪被,移革华夏,实乃风淳以礼,治本惟孝,灵祥归应,其道先彰。齐民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闾表墓,允出在兹。”于是,余齐民的故乡改名为孝义里,,有关部门还“蠲租布,赐其母谷百斛。” 2 J3/Eu  
唐初,有余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元光入闽,落籍福建。唐开元八年(720年),余钦出任太常博士。余钦为唐目录学家,初官为四门直讲,唐开元六年受秘书监马怀素之聘,任修书学士。他与韦述、毋煚治总辑和史部图书,于开元九年十一月,修成唐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群书四部录》200卷。书目修成后,余钦擢升集贤院学士。据余氏族谱的有庆资料载,余钦是“由闽徙江南徽州之休宁官昭武都尉。”他的儿子余让曾在四川任太守,后由四川峨眉迁江西饶州白塔。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因避安史之乱,余焕随其父余青由江西饶州鄱阳迁徙福建建阳,随后迁居福建上杭、古田杉洋开基。唐广明元年(880年)起,四川峨眉州的余氏后裔为避战乱,逃徙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抚州(今江西省临川市)、盱江建昌路(今江西省南城县)。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陷建州(建欧)时,居于建阳的余镐避居莆田,后耕隐壶山以终;原居福建同安的余渊海因避黄巢兵从同安迁居邵武,后又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省)武溪。余渊海成了余姓入粤的始祖。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兵陷长安后,世居新安江畔休宁县的良、从、衮余氏三兄弟,分别徙居于分宁(江西修水)、韶州曲江(广东韶关)、杭州之钱塘(浙江杭州)。他们后裔又有迁江西之奉新、临川、广东省之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勋死于兵变后,时为长公主附马的余良的曾孙余烈,挈妇将雏,避走湖北广济双城铎白免山“隐居野处,繁衍生息”,成为广济的始祖。 CvEIcm=t  
至宋代,余姓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地。而且余姓后裔也人才辈出。北宋仁宗时,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的曲江(今属广东省)人余靖名动朝野。他以敢直言著称。余靖(1000-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宋天圣二年(1024年),余靖中进士,初为赣县尉,后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景祐二年(1035年),天圣年间(年),范仲淹被贬。朝野百官不敢替范仲淹辩护。余靖挺身而出,为范仲淹说话;结果,他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庆历三年(1043年),余靖任右正言,与欧阳修、王素、蔡襄一起被擢为谏官。他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曾三次出使辽国,后因用契丹语做诗被人弹劾,贬出返乡。皇佑四年(1052年)侬智高造反,余靖被任命为广南四路(即今广西)经略安抚史剿灭侬智高,并且解决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他随及被授尚书左丞知广州。余靖在南海做官十年,离任时不带走南海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余靖病逝。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广东百姓修建一座“八贤堂”,将余靖列为“八贤”之一。故余氏也有一个堂号称“八贤堂”。南宋理宗时(1225-1264年),浙江舟山的余氏的“忠惠堂”,成为江南余姓中昌盛的一支。其始祖为余天赐。余天赐(1180-1241年),字纯父,号畏斋,昌国县甬东村监桥(今浙江省舟山市城关镇蓬莱新村)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任宰相府幕僚。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宋宁宗立弟弟沂王赵抦的儿子赵贵和立为皇子,改名赵竑。宰相史弥远与皇子赵竑,想废立。他密嘱与他有世交之谊的余天赐物色皇族子弟入宫。是年,余天赐自临安(今杭州)回乡,在越州(绍兴)找到了宋太祖的十世孙赵与莒、赵与芮兄弟。次年,史弥远秘密将赵与莒接至庆元(今宁波),命余天锡的母朱氏教他学习宫廷礼节。同年八月,史弥远设法将赵与莒入宫任秉义郎,不久封为济国公。嘉定十七年宋宁宗病重时,史弥远矫诏封赵竑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立赵与莒为皇子。宁宗逝世后,赵与莒即位,改元宝庆,是为理宗。余天赐因拥立赵与莒有功,擢升十分快,嘉熙二年(1238)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嘉熙四年又授资政殿学士,后又被封为奉化郡公。他的母亲朱氏被封为周楚国夫人;他的弟弟余天任为兵部尚书。淳佑元年(1241),余天赐逝世后被谥为“忠惠”。浙江余氏以“忠惠”为堂号,成了江浙一带显赫的名门旺族。 S,avvY.U\  
明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因此,余氏后裔遍及全国各地,得以繁衍发展。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七省最多余姓,约占全国余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七。 9`"#OQPn1  
清代,福建省余姓迁至台湾,此后又有移居海外者,开始繁衍至海外各地。 ?| 6sTu!  
二、入明与定居 Y7I\<JG<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郡望下邳的余珠杰从徐州徙居浙江余杭。三国蜀汉景耀四年(136年),他的第四世孙余永华入闽居延平,后迁居将乐东街,后又迁徙沙县竹溪坊。至宋代,余荣从沙县迁居清流县明溪镇;其后裔播迁明溪胡坊眉溪。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明溪余氏后裔卜居清流县永德里高城,宋末元初又从高城迁居宁化泉上里上畲,转徙明溪夏坊箭竹坑。(见宁化水茜《下邳郡余氏族谱》) iE_[]Vgc  
唐初,随陈元光入闽并落籍福建的余氏族人迁徙三明境域。 ;+#Nb/M  
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原居福州的余珠杰第六十八世孙余兴祖迁居明溪柳杨里白叶乡。余兴祖有3个儿子:长子余宣忠迁居福建顺昌,次子余思恕迁居将乐,三子余克仁于宋雍熙二年(985年)迁居将乐光明雉鸟窠中穴。(见宁化湖村《新安郡余氏族谱》) 3u+i  
南宋淳祐十年(1251年),尤溪县上井的余寿迁居文江坂(今大田文江)。 S;D]ym  
南宋时,余煌自安徽芜湖迁怕武昌;其三世孙余德安从武昌迁居宁化龙下里余家庄。(见万芳珍《唐宋元间宁化的江西移民》) >El]5M7h7  
南宋时期,余祯的后裔余师忠(字志朝)从江西南城县丰源里经建宁县辗转迁入将乐县光明团下墟村(今光明村)定居,成为将乐余氏的开基祖。余师忠的重孙余德庆的7个儿子以及长孙、次孙、三孙共10房,除次子余四二一房留居光明外,其余各房派相继迁播全县各和他地。其中,次子余四二(德房派)外迁泰宁县梅口镇西元村。第五子余四五(远房派)先后徙迁泰宁县下渠乡上衢渠村、南会村。第七子余四七(孙房派)外迁明溪县盖阳、湄溪等32个村,沙县竹溪坊村,永安上坪九龙村,清流县清口、塘背、嵩溪、嵩口、高地、余坊、老寨、黄柏洋等村,宁化县廖家坪、下渡、半溪、水茜、武层等村。长孙余四八(世房派)徙迁泰宁县新桥乡上际村、上坪村,梅口乡梅口村,大布乡显口村溪江边自然村、际头村,大田乡及泰宁县城;建宁县溪源乡水源村、深溪村、武调村。次孙余四九(泽房派)外迁明溪县盖阳镇白叶村,胡坊乡下坊村、宗溪村、鳌坑村,枫溪乡枫溪村、华山村。第三孙余四十(长房派)外迁泰宁县朱口镇余家岭村、石网村。 I_N:j,Mx  
宋末,江西南丰余姓迁入建宁县里心镇;另一支建宁余姓是由将乐经泰宁迁入建宁城关的。 ^SsnCn-e  
明初,余应永为为避世乱从将乐白蓬移居永安上坪九龙村的余荆山。余应永为永安余氏始祖。据永安上坪九龙余荆山《余氏族谱》载,余应永为“八贤堂”余靖的第九世孙。洪武年间(1368-1398年),余应永的裔孙余云霄从永安上坪余荆山迁永安仓坪(今联合村);其后裔移居永安曹远镇陈坑村。 W2zG"Q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溪余姓迁居宁化上谢。 ]l+<-  
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余福从将乐光明乡雉鸟窠迁居泰宁大田。余福为泰宁余姓开基始祖。 Qnt9x,1m_  
三、迁移 @3=q9ftm  
元代始,将乐余德庆后裔陆续外迁各地;其中,次子余四二(德房派)后裔外迁顺昌县余墩村,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和桂林乡余家坊村。第五子余四五(远房派)后裔先后徙迁顺昌县漠武村、元坑村、东溪村、红星村、郑坊村、新元村,第七子余四七(孙房派)后裔连城县姑田、冯口、上余、下余等村。 1w7XM0SHcn  
明代,宁化上谢余氏后裔迁徙江西石城、宁都等地。明溪余善广迁居顺昌、余光迁居广州。永安余云霄的后裔迁福建居建阳。 d<HO~+9  
清中叶,有建宁余氏后裔迁居往浙江、河北。 ^w"hA;  
民国末期,永安余云霄的后裔余华郎(字璞)移居台湾。 v,z~#$T&  
第二节 分布 _5(1T%K)  
一、三明市区 VlSM/y5  
二、明溪县 w Jp1Fl~  
三、永安市 pFZ$z?lI  
永安有余姓人口3201人,主要分布在上坪乡的合群、联合、九龙村,曹远镇的虾蛤(今霞鹤)、汶州村,西洋镇的下螺村,洪田镇的磉溪村,罗坊乡半村村,贡川镇集凤村以及燕西街道文龙村等地。 zxD=q5in  
四、清流县 XP:fL NpQ  
五、宁化县 >9i>A:  
六、大田县 \*qradgx$  
七、尤溪县 d#$Pf=}  
八、沙县 L:mE)Xq2  
九、将乐县 x _d   
将乐县余姓人口有6053人;其主要分布地有:将乐城关,金华社区,银华社区,安仁乡的余坑村、上际村、伍宿村良坊自然村,水南镇三班、溪南、新兴、渡头,漠源乡的湖管村、漠源村,光明乡的永吉村各坑、坑头自然村、葛布村阳坊自然村、界源村界源、里阳厝源、外阳厝源自然村、渠许村洋源、源头、黄岚、半岭、禊俚村禊俚、东坑自然村,万安镇的万安村、孙坊村、坊头村、高坊村、良坊村、吴厝地村,黄潭镇的洋泊村、将溪村邹洲、坑塘自然村和大坪村、黄潭村、上峰村上峰、下峰、西溪、源俚村、大言村串坑,古镛镇的桃村勘头、溪口自然村、洋坊村上洋坊、下洋坊、长坑、张公村当溪自然村,白莲镇的白莲村沙洲、余家自然村、龙栖山余家坪、村头村村头、小溪、寺边、小王村营华,余坊乡的余坊村、隆兴村、周厝村、朱岭头村里岚、外岚等自然村、余源村,南口乡的东坑村大坪垄、余山坊等自然村、蛟湖村余布自然村,大源乡的大源村水尾自然村、西田村、将王坑村吴坊自然村、长甲村,高唐镇的班州村、高唐村、常口村,万全乡常安村常溪自然村等13个乡镇68个自然村和5个社区。 8'b ZR]  
从将乐县光明村迁到周边10个县(市)的余师忠后裔居住地有77个自然村。 Eyk:pnKJb  
十、泰宁县 J(maJuY  
泰宁县有余姓人口249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4%;主要分布的开善余元、池潭、洋坑、洋山、下渠大湖、大布显口。 +Zr~mwM=x  
十一、建宁县 dn?'06TD  
建宁县有余姓人口约3000人,主要分布在里心镇、溪源乡、城关各约有1000人。 t l7:L>  
第三节 谱牒 %hZX XpuO  
一、宋及宋以前 >=:mtcph  
二、明、清及民国 @p^EXc*|  
将乐光明《余氏族谱》 `'3 De(  
将乐光明《余氏族谱》始修于明初,清代和民国时期续修3次,最后一次续修是2003年。最后一次修谱时,该族谱的世系录中把余师忠在各地的后裔都收录进谱。 89{;R  
胡管、余坊、余源等余氏聚居村均修有本房派的族谱。 QHUFS{G ]  
永安上坪、文龙《余氏族谱》 "cly99t  
永安上坪、文龙《余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末时,该谱进行过二修民国10年(1922年)由其后裔余壮云主持进地三修,余崇柏为之作序。族谱包含世系、世录、源流、谱序、族规、村赠、赞颂、忠孝节义、名宦乡贤、联集墓誌、祀田、祠图等内容,共四卷。2004年,该谱进行了四修。 n c~JAT# '  
永安贡川《余氏家谱》 *3@8,~_tp  
永安贡川《余氏家谱》始修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该谱进行过二修;民国25(1936年)进行三修。 WS.g` %  
建宁《余氏族谱》 SK@ p0:  
建宁《余氏族谱》始修于何时无考。民国34年(1945年),该谱由余氏后裔余永韶作序进行七修。 7^M$u\a)U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Z(R0IW  
建宁《永安余氏族谱》 =ONM#DxH  
1996年在余心镇,由余氏后裔第二十六世孙余新全作序重新编修族谱;定名为《永安余氏族谱》。该谱共10册,约20万字,主要记录祖产山场、名人传记、列祖画像、墓志、仕宦录、各房子孙名录等,但旧谱的序资料不全。 S*J\YcqSC  
第四节 文物 !T ,=kh  
一、祠庙 $""k Z  
将乐光明“余氏宗祠” kv+^U^WoU  
将乐光明“余氏宗祠”始修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该祠有上、中、下三厅和两个天井,厅两侧对称厢房10橺。后几经修葺,仅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就耗资2000余元。新中国成立后,该祠一度改为粮仓。20世纪80年代中期,光明街扩建,这座祠堂中、下厅拆除,仅剩上厅。1991年10月至1992年底,对剩下的祠堂重修,至今完好。 L;{{P7  
永安余荆山余氏家祠 0_+ & [g}  
永安余荆山余氏家祠座落在仓坪,修建时间不详。 Vmh$c*TE  
永安贡川镇余氏家祠 Ef ?|0Gm  
永安贡川镇余氏家祠座落在堡南,修建时间不详。 OU#p^ 5K  
永安文龙“燕翼堂”、“孝友堂” hmG8 {h/  
永安文龙“燕翼堂”、“孝友堂”座落于燕西街道文龙村,均为余姓宗族祭祀场所。该祠建于明代,分别由余震忠、余明文建造,后来有过多次修葺。 _29wQn@]  
建成宁县里心“余氏家庙” U@n5:d=  
建成宁县里心镇现存“余氏家庙”一座,始修时间不详,1996年曾修缮过,其门楼、提字较有特色。 kw gLK@@%1  
二、墓葬 {[Y7h}7  
永安上坪余应永墓 L+ XAbL)  
永安上坪乡余荆山始祖余应永墓位于本里山前头坑口。 .8%b;b  
三、其他 IhZn  
永安燕西文龙村的“復兴堡” ElDeXLr'  
永安燕西文龙村的“復兴堡”建于清朝,为永安市级保护文物。 Q 3^h  
三、其他 Kz/,V6H:  
将乐龙龟桥 d6JW"  
将乐龙龟桥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龙荫都(现白莲镇村头村和龙栖山一带)将乐余氏后裔余元胜捐款修建。 UA2KY}pz5  
将乐万全桥 n=F rv*"Z  
将乐竹舟村万全桥修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将乐余氏后裔余盛先捐资修建。 p=E#!cn3  
将乐永兴桥、横山完桥。 *) T"-}F  
将乐张源村的永兴桥、横山完桥修于明弘治四年(1492年),由余盛先捐资修建。 DmPsE6G}  
第五节 人物 *>mjUT}cP  
一、古代 6S_mfWsi  
余思复 `O0Qtq.  
余思复,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乐县余源村人。他少年勤奋学习,成人后以诗文自娱。江西桐城钱饮光、宁都魏永叔、福建宁化县李元仲看重他的才学。魏永叔称赞余思复“其诗甚古,奇崛不驯之气,皆出之卒然,自是古人佳处”。清康熙八年(1669年),他云游全国各地。在京城,御史笪重光欣赏他的诗文,召见他。京诚名士施闰章、王时敏与他相会,“皆恨相见晚”。王时敏之子王史藻作诗赞誉他。余思复的书法造诣也很深,风格与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武相似,讲求笔致墨韵,风格清润。“于率易中得秀色”。他在江苏太仓县隆福寺留下不少书法作品。许多古刹名寺邀他书写联牌、匾额或条幅。此外,他乐于助人,而且总是“金尽乃己”。他病逝故乡,享年80岁。遗作有《中邨逸稿》、《吴游草》、《山居集》等。 0,0Z!-Y  
余泰 PlS)Zv3  
余泰,明代将乐水南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举。他任广东兴宁县知县时,对民间诉诸官府10余年都未了结的积案进行查访和裁决。他还考证宋朝兴宁县令颜衮和主薄徐千以身殉职的史实,收录县志,兴建祠堂,亲率百姓祭祀。该县县学生员薛绪、王天兴被人诬告入狱。余泰知情后竭力为他们申辩,终使两人无罪获释。晚年,余泰卸任回故里,闭门著书,著有《春庵集》。他享年72岁。 32SkxcfrCK  
余重谟 T$R#d&t  
余重谟(生卒不详),明代将乐县人,集书、画、诗、棋于一身,为明末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尊崇苏轼、朱熹,擅长飞白,大者如盖;楷书亦精,似祝枝山、陈白沙;墨迹流传国内,为人们珍视,争相收藏。尤其他的画相当精妙,墨竹造诣很深。余重谟还侠情义胆,家虽不富,却乐于帮助朋友。当有朋友来访时,他往往旷日陪伴,流通不倦。泰宁江日彩未及第时,家境贫寒。余重谟特意筹资为江日彩盖房,并同他一起研习诗文,同窗10载。余重谟享年89岁。 |gu@b~8  
余震忠 6fI2y4yEz  
余震忠,永安文龙人,曾任江西赣州府经历、广西梧州通判、江西石城县知县。 hHVAN3e  
余孔徽,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 @sZ7Ka  
余志高,仓坪人,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 ]S@T|08b  
余鸿森,仓坪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武举人,官至将乐千总。 XXA'B{@Y)  
二、现代  WTl0}wi  
余永富 <D)@;A  
余永富(1896-1934年),建宁里心余家人。余永富自幼从宜黄戏艺人学艺,有一手演奏本事。民国19年(1930年),余永富参加红军后,利用其特长自编自演节目,宣传革命。民国23年,余永富被派回里心工作时,不幸被捕。国民党保安团对其严刑拷打,但余永富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后被保安团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K9RV4M5  
余绍培 I{U|'a  
余绍培(?-1995年),永安文龙人,国民党黄埔军校十二期学员,曾任国民党军副团长,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95年病逝于故里。 0]'  2i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