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5阅读
  • 2回复

[其它](诗评)范水模山不了情——《山水行吟》阅读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6-29
                                                                                   范水模山不了情 ]b!n ;{5  
                                ——《山水行吟》阅读散记  pUb1#=  
                                                     余国民 _!@:@e)yB{  
VTM* 1uXS>  
    旅游,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从城郊野外,到异域他乡,从身背行囊,到手拉包箱,远远近近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常常会给人带来别样的感受。山水之乐,行旅之思,催生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词,或曰旅游散文和旅游诗词。这不,刚从泰新马游山玩水归来,征尘方洗,友人就交给我一摞稿子,说是皮兴华老先生请他代为转交的,嘱我写点什么。我展开一看,原来正是老先生谋划已久的山水诗集《山水行吟》的打印稿。 VP~2F E  
Og/aTR<;=  
    由这本诗稿的名称,我想到了山水诗。 O -1O@:}c  
Q'/sP 5Pj  
    山水诗,顾名思义,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何以见得呢?朱熹解释说:“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论语章句集注》)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与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了乐水乐山的情怀,此乃人之常情。我国是山水的大国,也是山水诗的大国。在先秦时期,《诗经》《楚辞》中就留下了一些描写山水风景的佳句,像“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像“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惜乎有句无篇。直到汉末,曹操写了著名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里的“沧海”“山岛”成为诗中主要的审美对象,这便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山水诗的写作成为一种时尚,是在东晋时期。当时,王羲之和一些名士,以修禊为由,聚集浙江绍兴之兰亭,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曲水流觞,当场写下了不少模山范水、畅叙幽情的诗篇,后来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序,影响深远。看来,浙江绍兴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一方难得的胜地,也是山水诗的发源地。晋末宋初,谢灵运长期优游于名山胜水,写有大量的山水诗,留有不少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等等,谢灵运的山水诗,如同一幅幅精致的山水画,成为我国第一位山水诗人。及至盛唐,王维和孟浩然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开宗立派,蔚为大观。 s)a-ky(  
wtY)(k a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在旅行的过程中,旅行者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里,看看奇山,摸摸怪石,闻闻花香,听听水啸,耳目得到濡染,身心得到放松,性情得到怡养。好的山水诗,诗中有画,能把山水状貌的声色之美点染出来,使读者身临其境,和旅行者一样,领略到自然之美,获得愉悦的审美感受。与山水亲近,还可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我看来,好的山水诗,不仅仅客观地描摹山水,还要有文化的内涵,或者由表及里,发掘山水的意蕴,或者借题发挥,表达独特的感悟。古往今来,一些诗文大家大抵都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其实,“万卷书”和“万里路”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万里路”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人无法遍览世界各地的名山大川,正好可以通过阅读山水诗,去作一番卧游,在欣赏美丽的山水风光的同时,感知人文精神。好的山水诗还应该表达诗人深刻的人生体验,使读者获得心灵的濡养和哲理的启迪。正如苏东坡诗咏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善状眼前之景,又妙寄物外之理。 7~e,"^>T  
D_DwP$wSo  
    皮兴华先生是一位年近八旬的退休干部,一位热心的旅行者,同时也是一位热爱山水的民间诗人。在将近八十年的人生之旅中,他从家乡的白雉山脚下,从门口塘边起步,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的山山水水,从北国京城到港澳诸岛,从巴山蜀水到东海之滨,一边行走,一边吟唱,写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当然,写得最多的,自然还是家乡的山水,白雉山、桃花山、五卦山,碧石湖、洋澜湖、梁子湖,都在诗人的笔下,留下了热情洋溢的吟咏。比如《白雉山灵鹫禅寺》:“僻地纯阳紫翠重,烟云四合绕芙蓉。仙台夜洒三更雨,佛寺时闻一暮钟。才听半崖孤鸟噪,又观双涧数花丛。添来霁色岚光染,日落枫林隐隐红。”此首写山色,色彩明丽,动静结合,描写了白雉山上灵鹫禅寺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据说,诗人的家乡一带,自古以来,就有四座名山,分别是东方、白雉、五卦、天台;有两大景观,即雉山烟雨、凤岭松风。对此,诗人挥洒彩笔,纵情放歌。再比如《石碧山水月宫》:“雨细风斜面带妍,偕同挚友渡津船。帆迎香客来还去,橹破寒波散复原。小鲤群群游水月,髙朋句句话诗篇。蓬莱岛醉三春梦,一目湖光万里天。”此首写湖光,帆影飘摇,锦鳞游泳,髙朋咏诗,香客还愿,一派融和气象,怎不令人陶醉?我在想,诗人满腔热情不遗余力地描绘家乡的山水,歌唱家乡的风物,一片赤子之心,的确难能可贵。这对于宣传家乡,扩大其知名度,繁荣旅游事业,发展地域经济,实在是一件功莫大焉的好事。 ]#)(D-i  
da7"Q{f+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皮兴华先生与同仁们一道,创建了白雉山诗词书画社。这是一个乡镇级的文艺社团,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里,筚路蓝缕,其艰辛与坎坷应该是不难想象的。十年来,他带领他的团队,争取领导,开展活动,立足家乡,面向全国,修改稿件,筹措资金,出版刊物,奉献社会,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甘当路石,培养新人,无异于一面鲜红的旗帜,为传承古典诗词,传播先进文化,繁荣文艺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记得当代大诗人臧克家曾有一首《老黄牛》的诗作:“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诗中刻画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的形象,赞扬了不辞辛苦、辛勤劳作的老黄牛的精神。我忽发奇想,借臧克家的这首诗,送给皮兴华老先生,用以比拟皮老先生的孜孜不倦负重前行的精神,不知诸君以为然否?
Wigt TAh4  
J\L'HIs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语)个体的生命充其量不过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而山水在焉。时过境迁,曾经的风景,你是否能回忆起深情的一瞥?而山水诗在焉。山水诗是诗歌的百花园中一朵永不褪色的艺术之花,需要诗人、词家不断注入大量的心血与智慧,也需要旅行者和读者辛勤的浇灌与细心的呵护。 oMQ4q{&|  
; llPM`)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6-30
山水照片: p<L7qwOii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余辅台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7-07
散记精彩,图片清晰。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