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8阅读
  • 4回复

江南余氏何以漂泊齐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旗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7-17
临朐余氏百年沧桑 $}*bZ~  
a*oqhOTQ  
张铭璇 vfn _Nq;  
KO~_  
3kc.U  
临朐余氏祖籍江南婺源,古属安徽,今属江西。其鼻祖余道潜,字希隐,号车窗,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自安徽桐城乔迁婺源县沱川乡篁村,以其村立于宋代程朱“理学渊源”之地,故名村曰:“理源”,后称“理坑”。由于村落地处篁林之中,故又称作篁村。 PqhR^re0.  
6w )mo)<X  
余道潜乃宋朝进士,曾任江浙桐庐县主簿;宋高宗时卒于家中,葬于程家湾篁竹坳一处“渴马饮泉”状风水宝地,孺人张氏墓亦在其侧。 V5ySOgzw,  
+kMVl_` V  
此乃婺源县沱川余氏之一世先祖。其后人丁兴旺,文达显贵,代不乏人。自南宋,迄明清,共出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知名文人92人,余氏著作达333种、582卷,其中5种、共78卷被收入《四库全书》。仅明末百余年间,余氏就出了七名进士。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记载:余棐中明嘉靖五年(1526)第三甲第一名进士;余一龙中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第三甲第212名进士;余懋学中明隆庆二年(1568)第三甲第252名进士;余启元中明万历二年(1574)第三甲第128名进士;余懋衡中明万历二十年(1592)第三甲第210名进士;余懋孳中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第三甲第101名进士;余自怡中明崇祯元年(1628)第三甲第165名进士。 sghQ!ux  
qt.G_fOz  
其中余懋衡为余氏第十七世孙,其名始称懋球,又名懋时,字持国,号少原,谥号:文庄,生于明嘉靖辛酉(1561)年正月初十日,32岁时中进士,初仕永新知县,后升监察御史,历官大理寺右侍丞、大理寺左少卿、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尚书等职,曾在北京首善书院主讲“程朱理学”,听众多达五千余人。天启四年(1624)奸党张讷丑诋毁讲学诸臣。余懋衡被诬削职。崇祯元年(1628)冤情昭雪,追叙其功,复其原职,御赐金帛。崇祯二年(1629)正月十一日寿终正寝于沱川故居,御赐祭葬,仪制煌煌,殊荣嘉誉,声震婺源。夫人江氏乃旃坑村、广州府同知江潮阳之女,诰封淑人。 MPtn$@  
~$bkWb*RJ  
其八世孙余元术,字含章,以监生资格敕赠儒林郎,晋赠奉直大夫,落籍山东省东昌府(聊城),其子凡三,曰:逢瑗、逢珽、逢璨,实为余懋衡之九世云孙。 3Y L  
xYgG  
余逢璨,字润堂,号示玉,生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十一月廿七日。咸丰年间,捻军袭掠聊城。余逢璨率领乡兵守护城垣,严稽奸宄。捻匪宋景诗阳为归城,阴怀反策;逢璨拟以计诛之,因办团御匪之功荣获朝廷奖叙,于同治六年(1867)奖授湖北黄陂滠口巡检。《婺源县志》卷二十四“人物五·宦绩”记载,余逢璨“履任后察民疾苦,其俗尚溺女,璨出赀广建育婴堂,并撰《溺女惨报传奇》以警众;奉公守法,不避权贵,上游雅重之。旋摄黄陂县事,兴利除弊,舆颂翕然。年七十五,卒于任所。”时值清光绪辛卯(1891)年七月十六日。其室王氏,乃山东、安徽按察使王成功孙女,例封“安人”,晋封“宜人”。随夫任所时,寇警甚急,夫守职不去,众请宜人劝之,王氏答曰:“宁随夫死,不劝夫走!”临危不惧,尽职尽责,可见余公宦绩不无贤内襄助之功也。   X:un4B}O  
5 aT>8@$Z^  
其子培乾生于道光癸卯(1843)年十一月十五日,自幼饱读诗书,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考中举人,官青州府临朐县儒学训导,遂携眷属迁居临朐县。临朐县衙位于朐城北关“古骈”门内侧,前为县衙官厅大堂,后为知县、县丞、主簿及教谕、训导官宅。当余培乾就职临朐时,前任官员年迈卸任,落籍未走。余培乾难以入住训导官宅,只好到朐城南门外僦用民房安顿眷属。本来余训导为官临朐,自忖十年八年就可调迁,也没准备买地建宅以长住。岂料清朝灭亡,改朝换代,这些清朝官员也就各在其任,自行停职;加之他年届七旬,只好利用平素的节支攒俸,在朐阳门外左首购置宅基,自建私宅。 l\?HeVk^  
cIm_~HH  
其子铭樾幼读私塾,及长,清廷已经废除科举,入世无门,遂至河南某县衙之中做师爷,为衙属子弟讲授课业。民国肇启,余铭樾受聘为临朐县财政局长,后称第三科科长。为了养家糊口,余铭樾到瀰河岸边买地二亩,耕种自食。1939年的日伪时期,余铭樾力避伪职之嫌,辞职隐居;萧子湘仰其名望才高,数次登门敦请。余铭樾不慕名利,逃往济南,投亲而居,以躲伪职之逼。此间,闲暇无聊,惟以研读医书为乐。日伪结束,国共两党重开战局。余铭樾不敢介入党阀之争,只好隐居家中,自耕私田,养家度日;平素则以所读医书为邻人代开中药方,竟能药到病除,济世甚众,人称“中医余先生”。其方因人而异,贫寒农户求诊,多是平常贱药;达官显贵求诊,则是名贵药材。余先生开方济众,并不收费,也不卖药,全属义诊。即使他自身得病、中风不语时,面对病人哭求,仍去翻书找方,让人代开,因此余先生在朐城内外则有“好人”之称。 _D{V(c<WD  
^tw\F7  
1947年7月“临朐战役”之中,国共两党部队争夺临朐县城,军兵放火,烧毁民房。位于县城南门外的余氏私宅殃及兵燹,余氏先人的官服、玉带、古书悉焚成烬!幸有一南方籍国民党军官怜惜余氏官宅,率兵阻止战火蔓延,方才保住余家正厅瓦房及厅内所挂吏部尚书余懋衡等官像。 \A{ [2  
@scy v@5)F  
1948年以后,余铭樾先生曾以“开明士绅”的身份,受到时任中共临朐县委书记高奋的宴请;1949年10月1日,余铭樾先生又以“知名人士”的身份,应邀参加临朐县的“国庆典礼”,坐上了三官庙前的主席台首席。五十年代初,余家贫寒粮荒,巨佩之县长派人送来玉米以济无米之炊。 3 N5un`K7  
J'Z!`R|  
余铭樾先生一生做人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与世无争,恭让温良,所以才有“三朝好人”之誉;子女有七:子荣勋、荣熙,女荣照、荣晖、荣炬等。 g!#M0  
e[Tu.$f-  
1967年,“文革”、“破四旧”时期,余氏珍藏的明代吏部尚书余懋衡等官像被临朐城南关村“造反派”全部烧毁。余氏昆仲颇受压抑,在“漏网地主”、“漏网反革命”的政治帽子下遭到无辜批斗。家族历史的辉煌,在那个“文化革命”年代也被看成是家族的耻辱和污点,尤其是在“以阶级成份推荐上大学”的年代,余氏兄弟姊妹均因“官僚家庭”而被剥夺读书的机会。直到1977年改革招生制度以后,余氏子孙才取得了平等待遇,学业有成,硕果颇丰,博硕相连,官至正厅。 /K@_O\+;Q  
EJ%Kr$51K  
枯木逢春,梅开二度!婺源余氏历尽百年沧桑,辗转于东昌、青州二府之间,以仁慈宽厚之心,惠及邑人,德被邻里,应验了那句古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 2j*+^&M/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4-05-08 07:02重新编辑 ]
2条评分威望+25
thinfo 威望 +20 谢谢提供资料! 2012-07-20
余保 威望 +5 谢谢余策旗宗亲提供如此珍贵的家族资料! 2012-07-17
离线余保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7-17
谢谢余策旗宗亲提供如此珍贵的家族资料!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7-19
不知道临朐有多少余姓啊?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8-17
人口遷移的原因有很多:如戰亂,外地經商,工作,.在他鄉娶妻生子(如先父),我認為,與其說漂泊,不如說是余氏家族力量的延伸 ,余氏家族能從百家姓排名第90位晉升到全國第51位(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其實是好事一件!!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4-05-09

余氏讳荣照老太君祭文  

余氏讳荣照老太君祭文

唯    公元二零一三年九月二十九日,时值癸巳,八月廿五,陈府余氏讳荣照老太君寿终内寝,吾等不胜悲恸!特撰祭文,敬献灵前,其文曰:

江南望族,婺源余氏,明清科举,蝉联甲第。
为官东昌,转任朐邑,训导儒学,授业庠序。
晚清鼎革,民国肇启,余公挂冠,朐阳隐逸,
买地置产,耕读课子,幼承家学,毋论男女,
伊为姊长,既孝且弟,步入社会,卓显才艺,
教书育人,遍地桃李,身正言直,坚持正义。
课子有成,光耀门闾,陈府增辉,功推余氏,
大埠山椒,见证历历。吉人天相,千寿不已。
世事代谢,沧桑更替。星沉宝婺,驾返瑶池;
悲催鹤唳,月冷鹃啼。八歧山雨,犹如血祭;
石河涛声,似诉哀戚!呜呼哀哉,尚飨于斯。
张铭璇敬诵谨祭
于二0一三年十月一日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