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10阅读
  • 4回复

《三明姓氏考略》:第十六章 余 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3
第十六章 余 姓 8q7b_Pq1U  
93hxSRw  
"kFg  
Oow2>F%_#  
第一节 源流 <a+Z;>  
Tm?#M&'  
Aiea\j Bv  
Y6d@h? ht  
一、渊源 as=LIw}Q4  
;*&-C9b  
余姓出源有五: cCc( fF*^  
N}YkMJy  
(一)余氏出自姬姓。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的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据有关谱籍记载:后稷数传至周武王,其子叔虞被封于唐。叔虞子燮封为晋侯。再传至晋哀公,其子由余,目睹朝政紊乱,遂远走西戎,而后入秦,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其后裔遂以名为氏。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礼部尚书余奭向宋真宗进《呈谱表》也说:秦穆公三十七年(公元前623年),由余以伐戎之策《兵法六篇》献秦穆公。“秦穆公则用由余之谋,伐戎王,益国十二,拓地千里,遂霸西戎。”由余是余氏得姓始祖, “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见《风俗通》) WMg~Y"W  
b>9>uC@J15  
(二)余氏出自姒姓,为夏禹小儿子姒罕,封姓为余氏。据《姓考》所载,相传夏禹之后有余氏。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姓姒,小儿子叫罕,封姓为余,其后代相传为余氏。禹妻是绍兴涂山之女,禹封小儿子姓余,有纪念妻子之意。 ws^ np  
<b<j=_3  
(三)余氏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H 7 ^/q7  
9]@!S|1  
(四)余氏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据《余氏总谱》载:云南镇雄县余姓,系铁木复姓所改。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fejPh  
/JU.?M35  
(五)少数民族余姓。 c_l"I9M#r  
f'3$9x  
1、 傈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 y$R_.KbO  
    2、 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 -RK- Fu<e  
    3、 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 LB?u8>a' I  
    4、 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 ps DetP  
    5、此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余姓。 >~+ELVB&  
wJY'  
@49S`  
%3''}Y5  
不过,大多余姓把由余当着得姓的血缘始祖。 ^&Y#)II  
,U dVNA  
春秋时的秦国,建都于雍(今陕西省风翔东南),因此一般都认为余氏发源干陕、甘一带。由余的后裔也繁衍于这一带。秦汉以后,余氏后裔开始东迁,迁至青、豫、兖等州。西汉时,余氏后裔迁居下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东汉顺帝元年(136年),居下邳郡的由余后裔余珠杰官拜平虏将军,并被加封东骑将军,发殿成为下邳的旺族世家。余珠杰的裔孙余祯因佐汉光武有功,被封为新安侯;其后蕃衍于歙州新安(今安徽歙县),成为当地名门望族。汉朝以后,余祯的部分后裔徙迁蜀瓘口峨眉州(今四川省峨眉山市)。三国时,余氏后裔迁徙江浙,散播今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带,形成一支强大的郡望“吴兴”的余姓子民。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是新安郡(今浙江省淳安以西,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一带的望族。所以,余氏有:“秦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之说。(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 jsi!fx2Rm  
3>VL}Ui}  
东晋明帝时,因余姓忌讳,于太宁元年(323年)奉命敕改为佘。直至唐代,国宁监余泳上秦唐肃宗,才于上元二年(761年)二月准予复姓为余。因此,余、佘两姓可谓同源一脉。同时“永嘉之乱”后,由于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余氏后裔继续大举南迁。其中有一部余姓族人进入湖北、湖南等地。南北时,余氏出了一位以孝行著称的人物。他就是余齐民。据沈约的《宋书·孝义》载:“余齐民,晋陵晋陵(今江苏省常州)人也。少有孝行,为邑书吏。父殖,大明二年,在家病亡,家人以父病报之。信未至,齐民谓人曰:‘比者肉痛心烦,有若割截,居常遑骇,必有异故。’信寻至,便归,四百余里,一日而至。至门,方详父死,号踊恸绝,良久乃苏。问母:‘父所遗言。’母曰:‘汝父临终,恨不见汝。’曰:‘相见何难。’于是号叫殡所,须臾便绝。”地方行政长官将他的事迹向上奏报。上司认为:“收贤旌善,万代无殊,心至自天,古今岂异。齐民至性由中,情非外感,淳情凝至,深心天彻,跪讯遗旨,一恸殒亡。虽迹异参、柴,而诚均丘、赵。方今圣务彪被,移革华夏,实乃风淳以礼,治本惟孝,灵祥归应,其道先彰。齐民越自氓隶,行贯生品,旌闾表墓,允出在兹。”于是,余齐民的故乡改名为孝义里,,有关部门还“蠲租布,赐其母谷百斛。” %sQ^.` 2  
q;)JISf.  
唐初,有余氏族人自河南固始随陈元光入闽,落籍福建。唐开元八年(720年),余钦出任太常博士。余钦为唐目录学家,初官为四门直讲,唐开元六年受秘书监马怀素之聘,任修书学士。他与韦述、毋煚治总辑和史部图书,于开元九年十一月,修成唐代最大的一部官修目录——《群书四部录》200卷。书目修成后,余钦擢升集贤院学士。据余氏族谱的有庆资料载,余钦是“由闽徙江南徽州之休宁官昭武都尉。”他的儿子余让曾在四川任太守,后由四川峨眉迁江西饶州白塔。唐天宝年间(742-755年)因避安史之乱,余焕随其父余青由江西饶州鄱阳迁徙福建建阳,随后迁居福建上杭、古田杉洋开基。唐广明元年(880年)起,四川峨眉州的余氏后裔为避战乱,逃徙饶州(今江西省上饶市)、抚州(今江西省临川市)、盱江建昌路(今江西省南城县)。唐乾符五年(878年),黄巢起义军攻陷建州(建欧)时,居于建阳的余镐避居莆田,后耕隐壶山以终;原居福建同安的余渊海因避黄巢兵从同安迁居邵武,后又转入韶州曲江县(今属广东省)武溪。余渊海成了余姓入粤的始祖。唐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兵陷长安后,世居新安江畔休宁县的良、从、衮余氏三兄弟,分别徙居于分宁(江西修水)、韶州曲江(广东韶关)、杭州之钱塘(浙江杭州)。他们后裔又有迁江西之奉新、临川、广东省之五华、梅州、大埔、平远、海丰等地者。后唐同光四年(926年)四月李存勋死于兵变后,时为长公主附马的余良的曾孙余烈,挈妇将雏,避走湖北广济双城铎白免山“隐居野处,繁衍生息”,成为广济的始祖。 mUF,@>o  
K:30_l<  
至宋代,余姓基本涵盖了全国各地。而且余姓后裔也人才辈出。北宋仁宗时,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的曲江(今属广东省)人余靖名动朝野。他以敢直言著称。余靖(1000-1064年),字安道,号武溪。宋天圣二年(1024年),余靖中进士,初为赣县尉,后到京任秘书监,负责掌管典籍文书,入崇文馆主持校勘《史记》、《汉书》、《后汉书》,并写出了《三史勘误》四十卷。景祐二年(1035年),天圣年间(年),范仲淹被贬。朝野百官不敢替范仲淹辩护。余靖挺身而出,为范仲淹说话;结果,他与尹洙、欧阳修一同被贬。庆历三年(1043年),余靖任右正言,与欧阳修、王素、蔡襄一起被擢为谏官。他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曾三次出使辽国,后因用契丹语做诗被人弹劾,贬出返乡。皇佑四年(1052年)侬智高造反,余靖被任命为广南四路(即今广西)经略安抚史剿灭侬智高,并且解决了交趾(今越南北部)入侵事件。他随及被授尚书左丞知广州。余靖在南海做官十年,离任时不带走南海一物,因此以“风采清华”称颂于世。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余靖病逝。英宗念其辅先皇有功,谥号“襄”,后人称他为余襄公。广东百姓修建一座“八贤堂”,将余靖列为“八贤”之一。故余氏也有一个堂号称“八贤堂”。南宋理宗时(1225-1264年),浙江舟山的余氏的“忠惠堂”,成为江南余姓中昌盛的一支。其始祖为余天赐。余天赐(1180-1241年),字纯父,号畏斋,昌国县甬东村监桥(今浙江省舟山市城关镇蓬莱新村)人,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进士,任宰相府幕僚。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宋宁宗立弟弟沂王赵抦的儿子赵贵和立为皇子,改名赵竑。宰相史弥远与皇子赵竑,想废立。他密嘱与他有世交之谊的余天赐物色皇族子弟入宫。是年,余天赐自临安(今杭州)回乡,在越州(绍兴)找到了宋太祖的十世孙赵与莒、赵与芮兄弟。次年,史弥远秘密将赵与莒接至庆元(今宁波),命余天锡的母朱氏教他学习宫廷礼节。同年八月,史弥远设法将赵与莒入宫任秉义郎,不久封为济国公。嘉定十七年宋宁宗病重时,史弥远矫诏封赵竑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立赵与莒为皇子。宁宗逝世后,赵与莒即位,改元宝庆,是为理宗。余天赐因拥立赵与莒有功,擢升十分快,嘉熙二年(1238)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嘉熙四年又授资政殿学士,后又被封为奉化郡公。他的母亲朱氏被封为周楚国夫人;他的弟弟余天任为兵部尚书。淳佑元年(1241),余天赐逝世后被谥为“忠惠”。浙江余氏以“忠惠”为堂号,成了江浙一带显赫的名门旺族。 tT?cBg{  
RF0HjgP  
明洪武年间,余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河北、安徽等地。 o`N  9!M  
ZoZ| M a  
清代,福建、广东等沿海余姓族人开始迁徙至台湾。如清初,福建安溪县长埔乡来苏里的余姓迁居台湾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广东嘉应州镇平县(现蕉岭)北角埔文居乡黄田头大下屋的余相简携妻和二子二女入台。余姓在台湾姓氏人口中列第40位,入台余姓多集中居于台北、北县、高雄、台南、新竹、苗栗、基隆、桃园、屏东、南投、彰化、云林等地。其中以台北市余姓人口最多,北县次之。 &m:uO^-D  
Sa;qW3dt3E  
如今,余氏后裔遍及全国各地;其主要郡望地有:新安、下邳、吴兴。主要堂号有:清严、忠惠、八贤、下邳、敬义、敦睦、亲睦、敦本、四谏堂、风采、绍贤、永言、丰乐、端本、维新、锦乐、致和、明德、雍肃、笃亲、宝善等。余姓在全国姓氏人口中列第40位,约550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0.43%;又以四川、广东、江西、云南、河南、湖北、安徽7省最多,约占全国余姓总人口的77%。 L<{i ,'M  
.$)  
二、入明与定居 L"Olwwmk  
`t'W2X  
东汉永和元年(136年),郡望下邳的余珠杰从徐州徙居浙江余杭。三国蜀汉景耀四年(136年),他的第四世孙余永华入闽居延平,后迁居将乐东街,又迁徙沙县竹溪坊。至宋代,余荣从沙县迁居清流县明溪镇;其后裔播迁明溪胡坊眉溪。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明溪余氏后裔卜居清流县永德里高城,宋末元初,其后裔余胜宝又从清流高城迁居宁化泉上里上畲,转徙明溪夏坊箭竹坑。(见宁化水茜《下邳郡余氏族谱》) e|WJQd4+S  
H6 HVu |  
唐初,随陈元光入闽并落籍福建的余氏族人迁徙三明境域。 XtSkh] #z!  
\WB<86+z  
五代十国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余福官的第四子余廿三与第五子余廿四(有谱载入尤溪时间为南宋开禧元年)从仙游县迁居尤溪新阳镇五十都“万人庄”(今镇卫生院所在地)。数年后,余廿三又携后裔迁居今大田县文江乡。余廿四转徙至尤溪新阳的房踝口(上井村境内西洋厝后门头边上),为余姓入尤溪新阳开基始祖。余廿四有四子:长子余卅一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由房踝口迁至一井村龙身崙,建“种德堂”。次子余卅二开基管前镇南华山。第三子余卅三开基大田县广平镇万宅。第四子余卅七开基尤溪五十都洋头院后(今龙益村);其后裔余原益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开基龙益村,建“龙溪堂”。如今,新阳余姓约有3200人,分布在上井村,林尾村太平桥、林尾洋,龙益村龙钱,溪坂村,碗厂村,双鲤村、文山村回窑峡等地。 |kV*Jc k  
s6.M\^  
北宋乾德年间(963-968年),原居福州的余珠杰第六十八世孙余兴祖迁居明溪柳杨里白叶乡。余兴祖有3个儿子:长子余宣忠迁居福建顺昌,次子余思恕迁居将乐,三子余克仁于宋雍熙二年(985年)迁居将乐光明雉鸟窠中穴。(见宁化湖村《新安郡余氏族谱》) f-G :uI_  
e-#BDN(O  
南宋淳祐十年(1251年),尤溪县上井的余寿迁居文江坂(今大田文江)。 =Bhe'.]QSx  
.ndCfdy~  
南宋时,余煌自安徽芜湖迁怕武昌;其三世孙余德安从武昌迁居宁化龙下里余家庄。(见万芳珍《唐宋元间宁化的江西移民》) n+q!l&&  
_zn.K&I-*k  
南宋时期,余祯的后裔余师忠(字志朝)从江西南城县丰源里经建宁县辗转迁入将乐县光明团下墟村(今光明村)定居,成为将乐余氏的开基祖。余师忠的重孙余德庆的7个儿子以及长孙、次孙、三孙共10房,除次子余四二一房留居光明外,其余各房派相继迁播全县各和他地。其中,次子余四二(德房派)外迁泰宁县梅口镇西元村。第五子余四五(远房派)先后徙迁泰宁县下渠乡上衢渠村、南会村。第七子余四七(孙房派)外迁明溪县盖阳、湄溪等32个村,沙县竹溪坊村,永安上坪九龙村,清流县清口、塘背、嵩溪、嵩口、高地、余坊、老寨、黄柏洋等村,宁化县廖家坪、下渡、半溪、水茜、武层等村。长孙余四八(世房派)徙迁泰宁县新桥乡上际村、上坪村,梅口乡梅口村,大布乡显口村溪江边自然村、际头村,大田乡及泰宁县城;建宁县溪源乡水源村、深溪村、武调村。次孙余四九(泽房派)外迁明溪县盖阳镇白叶村,胡坊乡下坊村、宗溪村、鳌坑村,枫溪乡枫溪村、华山村。第三孙余四十(长房派)外迁泰宁县朱口镇余家岭村、石网村。 @ljA  
IIF] /Ek]  
宋末,江西南丰余姓迁入建宁县里心镇;另一支建宁余姓是由将乐经泰宁迁入建宁城关的。 Zrk4*/ VY  
]X5 9  
明初,余应永为为避世乱从将乐白蓬移居永安上坪九龙村的余荆山。余应永为永安余氏始祖。据永安上坪九龙余荆山《余氏族谱》载,余应永为“八贤堂”余靖的第九世孙。洪武年间(1368-1398年),余应永的裔孙余云霄从永安上坪余荆山迁永安仓坪(今联合村);其后裔移居永安曹远镇陈坑村。 Xr$J9*Jk-  
B9$jSD  
明洪武五年(1372年),余伯六从尤溪新阳上井迁居尤溪管前村,为管前余氏开基始祖。如今,管前余姓有近800人 ,主要分布在管前,南华两村。明成化六年(1470年),余富七从尤溪县新阳的上井迁徒至尤溪四都大坑村尾(今西城镇凤元村前洋村尾坊)。 `c5"d  
g Vv>9W('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溪余姓迁居宁化上谢。 -tHU6s,  
S=<}:#;u0  
明永乐七年(1409年),余钟孙从大田县广平村迁居尤溪二都梨木臭坑头(也称琼瑶村,即今坑头村)。据尤溪八字桥坑头村《大五公房谱》载:“先公择处琼瑶村,势阻宅幽今古存。仰觅坑头藏石室,俯瞰圳尾隐山门。丰岭修竹非常翠,秀涧微苔别样痕。日月东升临水口,梨溪里内小乾坤。” 八字桥坑头余姓有2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坑头村。  TYmP)  
!QHFg-=7  
明正统四年(1439年),余绍七从大田县四十五都(现大田县广平镇万宅村坑咙头)迁居尤溪梅仙九都上董山太形;越十多世后迁居小蕉立祖。 pP?MWe Eg  
2`>ToWN!  
明弘治十六年(1504年)余福从将乐光明乡雉鸟窠迁居泰宁大田。余福为泰宁余姓开基始祖。 p|jV{P  
=aj/,Q]  
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尤溪梅仙镇梅营村澎坑余氏迁居尤溪联合的岭头村坑底。 pUq1|)g  
, GY h9  
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福建上杭县余氏迁民沙县的龙慈村。 C\nhqkn  
{Jx4xpvPo  
清嘉庆五年(1800年),余长演从永春二十都洋上乡迁居尤溪联合的联南村。 VUYmz)m5  
Zh*u(rO  
清光绪六年(1880年),余晋铨从尤溪县八字桥乡坑头迁居沙县的大洛镇高坑洋村。 Bj}^\Pc;}  
'|*?*6q  
三、迁移 )m{Ye0!RD  
x-<)\L&  
元代始,将乐余德庆后裔陆续外迁各地;其中,次子余四二(德房派)后裔外迁顺昌县余墩村,邵武市和平镇和平村和桂林乡余家坊村。第五子余四五(远房派)后裔先后徙迁顺昌县漠武村、元坑村、东溪村、红星村、郑坊村、新元村,第七子余四七(孙房派)后裔连城县姑田、冯口、上余、下余等村。 ^;maotHn  
;VNMD 6H  
明代,宁化上谢余氏后裔迁徙江西石城、宁都等地。明溪余善广迁居顺昌、余光迁居广州。永安余云霄的后裔迁福建居建阳。 Da:unVbU  
>sjhA|gXk  
清中叶,有建宁余氏后裔迁居往浙江、河北。 ,H2D  
PN<C=gAe  
民国末期,永安余云霄的后裔余华郎(字璞)移居台湾。 saAxGG  
`^Eae  
0lsXCr_X  
l?DJJ|>O  
第二节 分布 *;U'[H3Q  
@@g\2Gs  
Enq|Y$qm  
/.eeO k  
余姓在三明市姓氏人口中列第16位,共有4781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8%。以尤溪县余姓人口最多,有9215人,占全市余姓总人口的19.27%。其他依次为:将乐县7492人,大田县5735人,建宁县5063人,三明市区4288人,永安市3231人,宁化县3123人,泰宁县2757人,沙县2399人,明溪县2301人,清流县2213人。 Lru-u:  
#4h+j%y[H  
一、三明市区 Grz 3{U  
"SoHt]%#  
三明市区有余姓人口4288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1%;其中,三元区有余姓人口2313人,分布于城关街道281人,白沙街道195人,富兴堡街道205人,荆西街道3人,岩前镇51人,莘口镇861人,中村乡555人,城东乡160人;梅列区有余姓人口1975人,分布于列东街道850人,列西街道294人,徐碧街道198人,陈大镇71人,洋溪乡562人。 0l#)fJo  
w$5A|%Y+V}  
二、明溪县 /<3<. ~  
m:O(+Fl  
明溪县有余姓人口230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9%;其主要分布在胡坊眉溪、夏坊箭竹坑、含溪等地。具体分布为:城关(含雪峰镇)315人,瀚仙镇48人,胡坊镇410人,沙溪乡14人,夏阳乡35人,盖洋镇663人,夏坊乡251人,枫溪乡457人。 tNmy& nsA  
6ZqgY1  
三、永安市 Y/8K;U|  
VnJMmMM  
永安有余姓人口323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1%;其主要分布在上坪乡的合群、联合、九龙村,曹远镇的虾蛤(今霞鹤)、汶州村,西洋镇的下螺村,洪田镇的磉溪村,罗坊乡半村村,贡川镇集凤村以及燕西街道文龙村等地。 dd7 =)XT+  
b}zBn8l  
四、清流县 w3D]~&]  
~%|G+m>  
清流县有余姓人口221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0%;具体分布为:龙津镇260人,嵩溪镇1538人,嵩口镇151人,林畲乡84人,灵地镇7人,沙芜乡2人,田源乡5人,温郊乡70人,余朋乡9人,里田乡7人,李家乡11人,赖坊乡11人,邓家乡10人,长校镇10人,东华乡38人。 =ziy`#fm,  
f!-Sz/c#  
五、宁化县 3On JWuVfZ  
dTD5(}+J  
宁化县有余姓人口31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0%;其主要分布在城区、济村、湖村、泉上、方田、中沙、水茜、安远等地。 K:qOoY  
D?+ RJs  
六、大田县 `h;}3r#R{  
?'~;Q)  
大田县余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三位,有573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7%;分布在全县的3个乡镇的12个村庄,其中百人以上的村庄有7个。全县余姓人口最多的村庄为文江乡的琼口村,有1357人。全县余姓人口具体分布为:城区742人,文江乡3573人均溪镇51人,广平镇1530人。 a0zG(7.D  
m(3);)d  
七、尤溪县 )Ul&1UYA  
TSyzdnMvz  
尤溪县余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一位,有921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0%;具体分布为:城关镇731人,梅仙镇610人,台溪乡351人,管前镇785人,八字桥乡1898人,联合乡198人,新阳镇3213人,洋中镇43人,西城镇1281人,中仙乡18人,溪尾乡10人,汤川乡4人,坂面乡37人,西滨镇(含尤溪口)36人。 L+Nsi~YVq  
S_!R^^ySG9  
八、沙县 $u,G Vq~  
`Wwh`]#"~d  
沙县有余姓人口239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99%;具体分布为:凤岗街道975人,虬江街道326人,夏茂镇238人,高砂镇131人,高桥镇182人,大洛镇285人,其余乡镇均不足百人。其中,凤岗街道的城区、根坑村弓坑,虬江街道的水南村、茶丰峡村、城南社区,夏茂镇的洋邦村银溪,高砂镇的龙慈主村、小坑、廷坑,高桥镇的上里村、官庄村,大洛镇的高坑洋村、张田村都是余姓人口主要的居住地。 2<.Vv\ =  
L9'-  
九、将乐县 $WD +Q@6  
4O Zy&,  
将乐县余姓人口列全市各县(市、区)的第二位,有7492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46%;其主要分布地有:将乐城关,金华社区,银华社区,安仁乡的余坑村、上际村、伍宿村良坊自然村,水南镇三班、溪南、新兴、渡头,漠源乡的湖管村、漠源村,光明乡的永吉村各坑、坑头自然村、葛布村阳坊自然村、界源村界源、里阳厝源、外阳厝源自然村、渠许村洋源、源头、黄岚、半岭、禊俚村禊俚、东坑自然村,万安镇的万安村、孙坊村、坊头村、高坊村、良坊村、吴厝地村,黄潭镇的洋泊村、将溪村邹洲、坑塘自然村和大坪村、黄潭村、上峰村上峰、下峰、西溪、源俚村、大言村串坑,古镛镇的桃村勘头、溪口自然村、洋坊村上洋坊、下洋坊、长坑、张公村当溪自然村,白莲镇的白莲村沙洲、余家自然村、龙栖山余家坪、村头村村头、小溪、寺边、小王村营华,余坊乡的余坊村、隆兴村、周厝村、朱岭头村里岚、外岚等自然村、余源村,南口乡的东坑村大坪垄、余山坊等自然村、蛟湖村余布自然村,大源乡的大源村水尾自然村、西田村、将王坑村吴坊自然村、长甲村,高唐镇的班州村、高唐村、常口村,万全乡常安村常溪自然村等13个乡镇68个自然村和5个社区。其具体分布为:古墉镇978人,高唐镇282人,光明乡900人,漠源乡488人,南口乡351人,白莲镇809人,黄潭镇710人,万全乡230人,万安镇570人,安仁乡778人,大源乡363人,水南镇215人。 9_` 3IJ  
h=wf>^l  
十、泰宁县 0kz7 >v  
Kk56/(_S  
泰宁县有余姓人口275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6%;其主要分布在开善余元、池潭、洋坑、洋山、下渠大湖、大布显口等地。具体分布为:杉城镇637人,朱口镇291人,上青乡35人,新桥乡329人,大田乡153人,下渠乡421人,开善乡515人,梅口乡114人,大龙乡262人。 4jD\]Q="1  
z+2u-jG  
十一、建宁县 8s&2gn1  
EXH!glR[$  
余姓为建宁县的第七大姓,有人口506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48%;其分布在里心有1543人,黄埠有1054人,溪源有734人,濉城有480人,客坊有414人,溪口有370人,黄坊有199人,伊家有105人,金溪有89人,均口有75人。 -<12~HKK::  
7a27^b  
!c v6 #:  
FW5*_%J  
第三节 谱牒 .Lp Nm'=R  
qL u8!|QT  
K7y!s :rg!  
/ N*HE  
一、宋及宋以前 b"*mi  
CAA tco5  
尤溪八字桥坑头《大五公房谱》 `S uS)RhA)  
V7Vbl?*n  
尤溪八字桥坑头《大五公房谱》最早称之为《琼瑶族谱》,始编纂于宋代,由余七大主持编修。清代时,余雨化主持编修了历代统谱著,详细记录了世系图、各地宅源流、灾变和迁移等。清乾隆五十六年(年),王春重修统谱;增补世系图。民国11年(1922年),由余光星主持重修。1996年,由余孔梅、余唐益、余世杰、余世家、余澄清等人主持重修;其内容包括源流、谱序、族规、家法、历代名人、世系图、世传、坟图等。 ~pDRF(  
5&G Q=m  
二、明、清及民国 a 5~G  
8ItCfbqa6  
将乐光明《余氏族谱》 4O5n6~24  
,E n(gm  
将乐光明《余氏族谱》始修于明初,清代和民国时期续修3次,最后一次续修是2003年。最后一次修谱时,该族谱的世系录中把余师忠在各地的后裔都收录进谱。 c,{&  
=DQdPA\K  
将乐县的胡管、余坊、余源等余氏聚居村均修有本房派的族谱。 ] k3GFPw  
S>vVjq?~l(  
尤溪新阳上井《余氏族谱》 945 |MQPn  
%Hl:nT2M  
尤溪新阳上井《余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因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上井村遭土匪抢劫,余姓族人将族谱埋于地下,而而遗失。后有过重修族牒,可惜在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上井村余氏宗祠遭火灾,匾录谱谍都被烧毁。现存族谱是1989年由第四十一代裔孙余起鹏编修的;2005年进行过续修。 (<g;-pZH%  
pRDON)$  
尤溪管前《余氏族谱》 *BP\6"X  
EnsNO_"e|  
尤溪管前《余氏族谱》始修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余起元、余起夫主持编修;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余自奋,余必端重修。该谱共三卷300页,3.8万字。 ,& pF:ql F  
]Pg?(lr6)  
永安上坪、文龙《余氏族谱》 VES4x%r=  
vY+_tpuEH  
永安上坪、文龙《余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清末时,该谱进行过二修民国10年(1922年)由其后裔余壮云主持进地三修,余崇柏为之作序。族谱包含世系、世录、源流、谱序、族规、村赠、赞颂、忠孝节义、名宦乡贤、联集墓誌、祀田、祠图等内容,共四卷。2004年,该谱进行了四修。 "n2xn%t{  
>TJKH^7n  
永安贡川《余氏家谱》 $/U^/2)  
(HX[bG`  
永安贡川《余氏家谱》始修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该谱进行过二修;民国25(1936年)进行三修。 %n`iA7j$W  
NtP.)  
尤溪新阳龙益《余氏宗谱》 3~1lVU:  
2 DNzC7}e  
尤溪新阳龙益《余氏宗谱》始修于清代;2002年,由余春华续修。 %dWFg<< |  
FSZoT!  
建宁《余氏族谱》 `/j|Rb|eow  
~9'4w-Sy  
建宁《余氏族谱》始修于何时无考。民国34年(1945年),该谱由余氏后裔余永韶作序进行七修。 N(/<qv  
ydFhw}1>  
宁化县方田大罗村《余氏族谱》 # yRA. ;  
sTstc+w  
宁化县方田大罗村《余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至2002年共有过8次续修。该村现还保存有第2次续修的族谱。 GyM%vGl 3  
|[7$) $  
宁化水茜《余氏族谱》 S aq>o.  
W%ZU& YBc  
宁化水茜《余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至1990年共有过13次续修。 }Fe{s;  
=WRU<`\  
尤溪台溪福廷坑《余氏族谱》 . pEeR  
T.N7`  
尤溪台溪福廷坑《余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宋时,余焕公从四川峨眉山入闽居福州侯官县。南宋开禧元年(1205年),余二四从福州侯官迁居尤溪五十都旺人庄。 >gLy z2  
6Tmb@<I_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 d"a7{~l  
MpvA--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族谱》 g7yHhF>%X  
KA2B3\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族谱》始修于1991年,由余州茂、余承廉主持编修。该谱共320页,约6.8万字。 5E(P,!-.  
5-po>1g'  
建宁《永安余氏族谱》 Qt39H@c|z~  
W5g!`f  
1996年在余心镇,由余氏后裔第二十六世孙余新全作序重新编修族谱;定名为《永安余氏族谱》。该谱共10册,约20万字,主要记录祖产山场、名人传记、列祖画像、墓志、仕宦录、各房子孙名录等,但旧谱的序资料不全。 :HQ/vVw'"9  
9?6$ 2I  
尤溪梅仙小蕉村《余姓谱牒》 IGQ8-#=  
H:Le^WS  
尤溪梅仙小蕉村《余姓谱牒》始修于2000年,由龙云村吴步韩先生编修,余祥侣作序。该谱共173页。 -6>rR{z  
J6P Tkm}^  
)YnN9"8  
WLb7]rCTp  
第四节 文物 2Mp;/b!  
rK wkj)  
1uMdgrJRR  
*uR'eXW  
一、祠庙 vD t? N9  
> { Q2S  
尤溪新阳上井余氏宗祠 \&0NH=*^  
J%'|IwA  
尤溪新阳上井余氏宗祠,又称“种德堂”,位于尤溪新阳上井村境内的秤杆崎麓“仙人躺地吹箫”,坐坤兼未。门楼有7口池塘,意寓七个箫洞。该祠始建成于北宋咸平五年(1002年),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祖祠失火毁之一烬。该祠于清康熙二十九年按原样重建,1989年进行修缮。 fsoS!6h0k  
b._pG(o1  
将乐光明余氏宗祠 }<p%PyM  
-[z;y73]t  
将乐光明“余氏宗祠”始修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该祠有上、中、下三厅和两个天井,厅两侧对称厢房10橺。后几经修葺,仅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修就耗资2000余元。新中国成立后,该祠一度改为粮仓。20世纪80年代中期,光明街扩建,这座祠堂中、下厅拆除,仅剩上厅。1991年10月至1992年底,对剩下的祠堂重修,至今完好。 TQE_zOa:  
-VL3em|0  
宁化湖村余氏宗祠 Ex<0@Oz  
?]S*=6  
宁化湖村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湖村镇下埠村,始建于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民国28年(1939年)进行过重修。 5n<Efi]j  
WukD|BCC  
尤溪新阳龙益余氏宗祠 e([}dz  
p 4=^ UP  
尤溪新阳龙益余氏宗祠,又称“龙溪堂”,位于尤溪新阳龙益村洋头院后。该祠始建成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 -O\`G<s%  
b$hQB090  
尤溪八字桥坑头余氏祠堂 >5\rU[H>  
MOXDR  
尤溪八字桥坑头余氏祠堂,又称“琼瑶堂”,位于尤溪八字桥坑头村旧厝埕。该祠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余孙七主持修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祠堂主建筑物因火灾而烧毁,清末于原址建成原始式样。民国18年(1929年)由余连育为首召集族人重建现存三层楼房。1952年,由余连魁为首又修理加固添瓦彩绘屋顶。“文革”期间,该祠堂被拆毁屋脊彩绘部分,烧毁所有匾额。1993年,由余孔梅、余世光、余连德、余孔燕、余锦星为首又召集全族重修。该堂由一座三层木质结构楼房和一口池塘组成,共占地面积488.57平方米。 |,o!O39}>  
3vx?x39*Y  
永安文龙“燕翼堂”、“孝友堂” WlU5`NJl]2  
CQS34&G$a  
永安文龙“燕翼堂”、“孝友堂”座落于燕西街道文龙村,均为余姓宗族祭祀场所。该祠建于明代,分别由余震忠、余明文建造,后来有过多次修葺。 2|+**BxHD  
Gt'%:9r  
建成宁县里心“余氏家庙” ^8DC W`V  
tT'+3  
建成宁县里心镇现存“余氏家庙”一座,始修时间不详,1996年曾修缮过,其门楼、提字较有特色。 VHJOj  
in$Pk$ c  
宁化中沙余氏宗祠 Iq MXd K|  
52=?! JM  
宁化中沙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中沙乡廖家村,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2004年进行过重修。 zGF_ c9X  
[;%qxAB/_  
宁化水茜余家祠堂 &^9 2z:?  
ewN!7  
宁化水茜余家祠堂位于宁化县水茜乡上谢村,始建年代不详,1984年进行过重修。 ^h1EE=E"  
D=i)AZqMPp  
永安余荆山余氏家祠 0P_qtS  
Lj`MFZ  
永安余荆山余氏家祠座落在仓坪,修建时间不详。 wGr5V!  
*z&m=G\  
永安贡川镇余氏家祠 <?zn k8|  
s~V%eq("}  
永安贡川镇余氏家祠座落在堡南,修建时间不详。 ~;> psNy  
2B Dz \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祖祠 g?-HAk6  
a$-:F$z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祖祠位于尤溪西城凤元村尾隔多边,为土木结构,占地面积350平方米。该祠始建年代不详。 ksb.]P d.  
" b?1Yc-  
二、墓葬 yCC.j%@  
SY&)?~C  
永安上坪余应永墓 1T96W :   
wX7|a/|@  
永安上坪乡余荆山始祖余应永墓位于本里山前头坑口。 YI0ubB  
$;@L PE  
尤溪梅仙小蕉村余氏始祖余绍七墓 <S/`-/= 2  
KNH.4A  ,  
尤溪梅仙小蕉村余氏始祖余绍七墓葬于尤溪梅仙小蕉村董山花鹛跳界。 $mS] K!\  
)+!~xL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奠基祖余昌隆墓 {i}z|'!  
67916  
尤溪西城凤元余氏奠基祖余昌隆墓葬于尤溪西城凤元村后洋自然村罗家祖厝门后,占地面积约48平方米。 N|G=n9p  
;a]Lxx;-  
三、其他 F.nJX ZnJ  
Ib$*w)4:  
尤溪新阳上井夫人宫庙 YJioR4+q  
N{lj"C]L  
尤溪新阳上井夫人宫庙始建于北宋。为纪念陈靖姑为民办实事,上井村余姓族人的先祖从仙游随带陈靖姑塑像至开基地上井村,并建夫人宫庙。“文革”期间,该宫庙被拆除,1989年重建。 ]}K\&ho2  
vXdz?  
尤溪八字桥坑头灵峰寺 _;8aiZt|u  
@@!Mt~\  
尤溪八字桥坑头灵峰寺位于八字桥之南5公里处。灵峰院村内,四山围绕,竹木葱郁,风景优美。灵峰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重新鼎建。灵峰寺正堂三个单元,雕梁画栋,清净幽雅,供有清水祖师佛像和三宝佛像;左边建有饭堂宿舍,为僧人住舍。据《乡志》载,明正德皇帝游坑头灵峰寺时,曾赐圣旨金牌一块,字曰“万岁圣旨”,供放正堂中央。圣旨金牌于“文革”期间被毁坏。 yQ^k%hHa  
&}TfJ=gj  
永安燕西文龙村的“復兴堡” /3MTutM|<X  
mp^;8??;  
永安燕西文龙村的“復兴堡”建于清朝,为永安市级保护文物。 6$]p;}#  
?DN4j!/$  
将乐龙龟桥 qDOJ;> I  
Gi<ik~  
将乐龙龟桥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由龙荫都(现白莲镇村头村和龙栖山一带)将乐余氏后裔余元胜捐款修建。 0YMmWxV  
Jk$XL<t  
将乐万全桥 ?[[K6v}q{  
Y0kDHG  
将乐竹舟村万全桥修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将乐余氏后裔余盛先捐资修建。 VrV* -J'  
!P Cw-&  
将乐永兴桥、横山完桥。 qXHr"  
_$OhV#LKG  
将乐张源村的永兴桥、横山完桥修于明弘治四年(1492年),由余盛先捐资修建。 G\ twx ;  
'/gw`MJ  
sLx!Do$'  
bSW!2#~  
第五节 人物 >+v)^7c  
=2VM(GtK>  
}r&^*" 2=  
1>W|vOv"Z?  
一、古代 W,zlR5+Jk  
$CaF"5}?Ke  
余援 xz dqE  
JLT ^0wBB  
余援,沙县人,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 &Y"u*)bm  
YPAMf&jEF  
余辟 #RoGyrLo  
l]whL1N3  
余辟,尤溪新阳镇上井村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特奏名,曾任南昌府太守。 *a xOen  
U/E M(y  
余元泮 HK>!%t0S  
Hep]jxp+  
余元泮,大田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曾任将仕郎秘书省校书。 O3#4B!J$E  
+\G/j]3f  
余孝强 W:8_S%~d  
%qRbl4  
余孝强,大田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 zC6,m6Dv  
j}Lt"r2F  
余恁 PiXegh WH  
j?4k{?x  
余恁,建宁人,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 !'(bwbd  
to9 u%d8  
余延戈 qQ[&FjTO`  
J_]?.V*A  
余延戈,大田文江乡人,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授九江节度使统摄总管使。 5an#,vCn{  
{0F\Y+  
余绅 VnW]-P*:  
E#X1P #$pW  
余绅,泰宁人,南宋进士。 )| @'}k+  
KW|X\1H  
余完生 k/hE68<6i  
>7. $=y8b  
余完生,宋代大田人,以才荐授知县。 cN_e0;*Ua  
2 >G"A  
余念九 'p,QI>  
Z'p7I}-qr  
余念九,宋代清流人,曾任陕西团练副使。 pv8"E?9,k  
8t3@ Hi  
余元亢 v]+,kbT  
+Z[(s!  
余元亢,大田人,元大德四年(1300年)任池州録判。 5\/h3 i"I  
S?*pCJ0  
余成观 6?OH"!b2-}  
C(7uvQ  
余成观,大田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任漳州审理。 W _(  
4{H>V_9zs  
余朝凤 l9 RjxO.~U  
~L j[xP  
余朝凤,元代清流人,任陈友定先锋、贵州安庄卫关索岭守御千户。 >!:uVS  
@A6 P[r  
余隆 ^Z]1Z  
ka3Jqy4[  
余隆,建宁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曾任官吏部文选司员外郎。 qXO@FW]  
++ !BSQ e  
余靖 7kapa59  
g}nlb.b]{m  
余靖,字又安,建宁人,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曾任武定州知州、郑州知州。 & xOEp  
Sgp$B:  
余志 3>%oGbo  
_ S%3?Q  
余志,字志学,建宁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曾任刑部主政、广州通判、石阡知府。 L h"K"Uv  
E _d^&{j  
余泰 r}ZL{uWMW  
\d~sU,L;]  
余泰,明代将乐水南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中举。他任广东兴宁县知县时,对民间诉诸官府10余年都未了结的积案进行查访和裁决。他还考证宋朝兴宁县令颜衮和主薄徐千以身殉职的史实,收录县志,兴建祠堂,亲率百姓祭祀。该县县学生员薛绪、王天兴被人诬告入狱。余泰知情后竭力为他们申辩,终使两人无罪获释。晚年,余泰卸任回故里,闭门著书,著有《春庵集》。他享年72岁。 KDD_WXGt~  
&qfnCM0Y  
余春 /.!ytHw8  
NYopt?Xg  
余春,建宁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任铜仁推官、桂林判官。 VB x,q3.  
7P!<c/ E  
余宽 Bn>"lDf,  
Imi;EHW  
余宽,建宁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曾任淮府教授。 I9JiH,+  
f0UB? |  
余粟 J=QuZwt  
b5r.N1ms  
余粟,建宁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广西都司断事。 Aj| Gqw>  
.Pz( 0Y  
余魁 (N6 3k1M  
z@WuKRsi  
余魁,建宁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上林知县。 kGaK(^w  
vAeh#V~#  
余梦吕 IP)?dnwG  
9wR-0E )  
余梦吕,建宁人,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曾任麻阳知县。 ']'H8Y-M  
N*d )<8_  
余思复 EN OaC  
>G4EiJS  
余思复,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将乐县余源村人。他少年勤奋学习,成人后以诗文自娱。江西桐城钱饮光、宁都魏永叔、福建宁化县李元仲看重他的才学。魏永叔称赞余思复“其诗甚古,奇崛不驯之气,皆出之卒然,自是古人佳处”。清康熙八年(1669年),他云游全国各地。在京城,御史笪重光欣赏他的诗文,召见他。京诚名士施闰章、王时敏与他相会,“皆恨相见晚”。王时敏之子王史藻作诗赞誉他。余思复的书法造诣也很深,风格与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武相似,讲求笔致墨韵,风格清润。“于率易中得秀色”。他在江苏太仓县隆福寺留下不少书法作品。许多古刹名寺邀他书写联牌、匾额或条幅。此外,他乐于助人,而且总是“金尽乃己”。他病逝故乡,享年80岁。遗作有《中邨逸稿》、《吴游草》、《山居集》等。 ^F5Q(A  
>.P/fnvJ  
余有声 H.sYy-_]F  
(eTe`   
余有声,建宁人,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曾任河州判官。 +9 Uo<6}  
{J`]6ba  
余重谟 ~;m3i3D  
:/F=j;o  
余重谟(生卒不详),明代将乐县人,集书、画、诗、棋于一身,为明末著名书画家。他的书法尊崇苏轼、朱熹,擅长飞白,大者如盖;楷书亦精,似祝枝山、陈白沙;墨迹流传国内,为人们珍视,争相收藏。尤其他的画相当精妙,墨竹造诣很深。余重谟还侠情义胆,家虽不富,却乐于帮助朋友。当有朋友来访时,他往往旷日陪伴,流通不倦。泰宁江日彩未及第时,家境贫寒。余重谟特意筹资为江日彩盖房,并同他一起研习诗文,同窗10载。余重谟享年89岁。 {*/&`$0lH|  
x1g0_&F  
余震忠 $:{r#mM  
i_ha^mq3  
余震忠,明代永安文龙人,曾任江西赣州府经历、广西梧州通判、江西石城县知县。 5>E]C=maD  
z>\vYR$  
余积成 pzkl;"gK  
XI4le=^EM  
余积成,明代将乐人,曾任奉直大夫、广东儋州知州。 &#keI.,  
/S}4J"  
余润 /< OoZf+[  
fyRSg B00$  
余润,明代将乐人,曾任揭阳知县。 EWI2qaSnO  
2H h5gD|>  
余关 td}%reH  
12D>~#J  
余关,明代将乐人,曾任安陆州通判。 riy@n<Z4  
a9+l :c@  
余有为 L0sb[:'luz  
I%8>nMTJ  
余有为,明代将乐人,曾任信县知县。 Vr|sRvz  
2^V/>|W>w  
余化淳 u{Rgk:bn  
[v,Y-}wQ)  
余化淳,明代将乐人,曾任儋州知州。 r_p4pxs  
W%&[gDp  
余显 UtpK"U$XOU  
DJ]GM|?  
余显,明代沙县人,曾任定海卫知事。 0v"h /  
V 5  
余荀 fRow@DI\  
Iu=n$H  
余荀,明代泰宁人,曾任浙江瑞安知县。 T`Jj$Lue{  
k04CSzE"%  
余本纯 =]Vrl-a`^  
@qaK5  
余本纯,明代清流人,曾任永平知府。 H\[:uUK5\  
 0+P[0  
余瑶 :}[RDF?  
w<54mGMOLr  
余瑶,明代清流人,曾任青田知县。 B]C 9f  
NR@n%p  
余长祚 >i:h dcxe  
sfuA {c'v  
余长祚,明代清流人,曾任松阳知县。 I"Gr<?r  
FJYc*l  
余敬 hiM nU  
P!*G"^0<  
余敬,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光禄寺署丞。 PE7D)!d T  
 zG0191f  
余公茂 kTQvMa-X9D  
v[UrOT:  
余公茂,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递运所大使。 y))) {X  
}kK6"]Tj  
余湟 %Uz 5Ve  
; wpX  
余湟,明代清流人,岁贡,曾任饶州府教授。 `YinhO:Z  
u#c3T'E  
余回 mTsl"A>  
jwe^(U  
余回,明代清流人,曾任南京光禄寺署丞。 G+$A|'<`z  
Y4 <  
余子舒 yL#bZ9W }  
06dk K )`  
余子舒,明代清流人,曾任文林郎。 GF3"$?Cw  
3,QsB<9Is  
余振万 xMb)4cw}  
YjT7_|`(]  
余振万,明代清流人,曾任文林郎。 *s"dCc  
<![]=~z $  
余朋良 n&`=.[+A  
ZE!dg^-L  
余朋良,大田人,清顺治八年(1651年)进士。 .BWCGb2bH  
BaLvlB  
余敏修 ["N)=d|LS  
";&5@H|  
余敏修,字乃来,号钝庵,建宁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曾任新平知县、莒州知州。 zJ*|tw4  
f:=y)+@1My  
余敏绅 bpQ5B'9  
.5i\L OTd  
余敏绅,建宁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年)曾任观政礼部。 )YP"\E  
|6M:JI8  
余觉斯 GE2^v_  
({GN.pC(  
余觉斯,大田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进士。 iiWs]5  
o@&Hc bN^  
余敏绅 |;G9K`8  
{0&'XA=j  
余敏绅,建宁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进士。 f1hjU~nJ  
Ju0W  
余清福 7a,/DI2o  
"kS(b4^  
余清福(约1751~1810年),尤溪池田乡洋头村人。他自幼酷爱戏曲,拜江西某艺人为师,学江西弋阳皮黄腔的大腔戏。学成后,他在洋头村设馆组班教戏。有一次,余清福率其戏班往坂面古迹口附近乡村演出,过渡时翻船,戏班演员18人淹死。余清福只身脱险,自己感到无颜返乡,遂改投南阳尾(今池田乡南芹村)大腔戏班。因他技艺高超,赢得众人信赖,被公推为班主师傅。不久,他将南阳尾两个大腔戏班并为“庆隆班”。余清福后因倒嗓,改用小腔唱法。细音行腔与大腔的声腔韵味迥然不同,自成一家,人们称为小腔戏。余清福是小腔戏的创始人。余清福在庆隆班教演过《天缘配》、《万里侯》、《罗纱记》、《游龙戏凤》、《华容放曹》、《宝莲灯》等20多本戏。 0q@U>#  
u?ALZxj?  
余日昇 >ZE8EL  
.4t-5,7s%  
余日昇,大田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 I6jDRC0<  
l]bCt b%_  
余光超 K}r@O"6*\  
R*DQm  
余光超,清流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曾任山西和顺知县。 3 ;N+5*-  
O%$XgEJ8p  
余鸿森 _olhCLIR-  
4!I;U>b b  
余鸿森,永安仓坪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武举人,任将乐千总。 h=1cD\^|qw  
`;:zZ8*  
余必毓 ",pN.<F9O  
LK?V`J5wY  
余必毓,清代尤溪管前人,国学生, 授六品寇带。 P XH"%vVF  
I1TzPe  
余坤赐 <f')]  
6pKb!JJ  
余坤赐,字志元,号敬齐,清代尤溪管前人,进士。 e@GR[0~  
Za&.sg3RG  
余宏毅 l$:.bwXXO  
i;yr=S,a0/  
余宏毅,清代建宁人,曾任崖州州判。 Je5UVf3>2&  
LMV0:\>  
余廷瑞 +Yuy%VT  
$?dAO}f3O)  
余廷瑞,清代建宁人,曾任草场大使。 0%m}tfQ5  
l9 K 3E<g  
余馨 VHyP@JB  
Fe4QWB6\U  
余馨,清代建宁人,曾任经历。 wR"4slY_%  
(,J`!Y hS  
余梦夔 GisI/Ir[  
e<wRA["  
余梦夔,清代建宁人,曾任兵马司。 $J~~.PUXQ  
xr2ew%&o  
余友仁 !eoN  
)8c`o  
余友仁,清代建宁人,曾任鸿胪寺序班。 !lSxBr[dQ  
`0r=ND5.  
余用中 G-U%  
z.H*"r  
余用中,清代建宁人,曾任甘肃秦州经历。 Nk-biD/J  
Z\=].[,w4  
余茂先 8gap _qTo  
`_]Z#X&&h  
余茂先,清代建宁人,曾任台州府经历。  qO  
l`2X'sw[/  
余相秦 YJw9 d]  
pRtxyL"y  
余相秦,清代清流人,曾任将乐教谕候补知县。 a1p:~;f}[  
@18"o"c7j  
余光超 [L1pDICoy  
5y! 4ny _  
余光超,清代清流人,曾任山西和顺知县。 9<5SQ  
Ebp^-I9.d  
余士涟 PY: l  
"GP!]3t  
余士涟,清代将乐人,曾任千总。 BQv+9(:fQB  
* B,D#;6  
二、现代 W-%oj.BMA  
s z/7cLo  
余洪模 -UkP{x)S  
aksyr$d0V<  
余洪模,尤溪西城人,民国时曾任光泽县长。 s S8Z5k;  
>e*m8gm#  
余成天 T F&xiL^  
Ol:&cX3G  
余成天(1889~1934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21年(1932年)参加嵩溪区青阳乡赤卫队员,民国23年在嵩溪被民团杀害。 B;[{7J]  
oabc=N!7r  
余祥生 [wP;g'F  
d7qY(!&  
余祥生(1889~1934年),建宁县城关外河东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秘书,民国23年7月在家被国民党捕抓杀害。 vG O-a2Z  
{<iIL3\mC  
余奴奴仔 FGu:8`c9  
<",4O  
余奴奴仔(1892~1932年),建宁县里心张坑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游击队,翌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 YvE$fX=  
G`PSb<h\oc  
余四季 12DMb9_rp  
g4!zH};n  
余四季(1892~1932年),建宁县里心靖安街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革命,任乡农会主席,翌年5月被国民党抓去后杀害于甘家隘。 ym:^Y-^iV  
rc1EJ(c  
余炳财 余曾□ r<cyxR~  
rBa <s  
余炳财(1893年生,乡苏维埃肃反委员)、余曾□(1907年生,乡苏维埃主席)均为建宁县里心靖安街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革命,民国22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 sh[Yu  
, fFB.q"  
余永富 PF*<_p"j  
aAiSP+#  
余永富(1896~1934年),建宁里心余家人。余永富自幼从宜黄戏艺人学艺,有一手演奏本事。民国19年(1930年),余永富参加红军后,利用其特长自编自演节目,宣传革命。民国23年,余永富被派回里心工作时,不幸被捕。国民党保安团对其严刑拷打,但余永富宁死不屈,保守党的秘密,后被保安团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G$ XvxJ  
1O*5>dkX;%  
余细楮 db$Th=s[  
F2]v]]F!  
余细楮(1896~?年),建宁县城关器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f305yo  
v+f:VA  
余青面 <#<4A0:  
35B G&;C  
余青面(1898~1932年),建宁县里心里坊村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赤卫队,翌年在石城被国民党杀害。 2Un~ Iy  
_"_ W KlN  
余三仂 9YRoWb{y  
#\KSv Z  
余三仂(1901~1932年),建宁县溪源小坑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红军,同年12月在兴国战斗中牺牲。 dOh'9kk3  
l?v`kAMR  
余贵发 0KO_bF#EB=  
8aZuI|z  
余贵发(1902~1934年),建宁县溪源大湾村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肃反委员,民国23年6月被国民党关押监牢折磨致死。 |6w.m<p  
FJKW=1 =,  
余万女 9 X}F{!p~1  
fmZ5rmw!  
余万女(1903~1934年),女,清流东华乡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一区城北乡红军游击队,翌年正月初二被民团押至拔里泗州桥杀害。 #A<|&#hh  
IB:eyq-+  
余永富 tz0@csXV  
Fgq"d7`9@  
余永富(1903~1934年),建宁县里心余家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1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民国23年6月被国民党杀害。 7uG@ hL36  
&09z`* ,  
余运谦 -5,QrMM<  
'teToE<i  
余运谦(1904~?年),建宁县客坊大余坊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7月在宁都黄石馆战斗中失踪。 N^7Qn*qt[  
MMCac6;Aea  
余南斗子 余□鸡 jn vJ`7zFP  
-=BQVJ_dK{  
余南斗子(1904年生)、余□鸡(1910年生)均为建宁县里心余家村人,民国21年(1932年)9月参加红军,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ixF '-  
?"f\"N  
余翁子 +U/+iI>0  
.;j}:<  
余翁子(1905~?年),建宁县客坊桂阳街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红军,同年5月随红军出征后失踪。 =9$hZ c  
2g shiY8_  
余春生  fp!Ba  
,b;eU[!]  
余春生(1907~?年),建宁县溪源东溪村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游击队,同年12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wA%Oy,  
gP=(2EVE  
余清清仔 N-* ^V^V  
W*A-CkrO  
余清清仔(1911~1932年),建宁县客坊大余坊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翌年随红军去宁化县被保安团枪杀。 FPj j1U`C  
["l1\YCi  
余水旺 0I6[`*|SX  
|eS5~0<`  
余水旺(1912~1931年),建宁县溪源东溪村人,民国20年(1931年)5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分田委员,同年12月被国民党关押监狱折磨致死。 Q}ebw  
JMp>)*YS  
余太发 ;-SFK+)R"  
j2GO ZKy  
余太发(1912~1933年),建宁县客坊信周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游击队,为游击队队长,民国22年3月在大田战斗中牺牲。 ,S"a ,}8  
K/oC+Z;K  
余永生 .&Uu w  
6Y!hz7D  
余永生(1912~1933年),建宁县客坊信周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红军,民国22年在兴国战斗中牺牲。 z}I4m  
q5X \wz2N  
余振禄 余天生 余焕标 ]Z/<H P$#  
s>}ScJZK  
余振禄(1912年生)、余天生(1914年生)、余焕标(1918年生)均为建宁县里心人,民国20年(1931年)参加红军,民国22年8月随军出发后失踪。 /I[?TsXp  
Az +}[t  
余苍松 3+6s}u)  
2[WH8l+  
余苍松(1913~1933年),清流嵩溪镇人,民国21年(1932年)2月参加嵩溪区余坊乡少先队,任队长,翌年5月在余坊被民团余景光杀害于余坊田里。 Cx>iSx  
o(~QuHOp8>  
余天九 #R_IF&7  
m.ib#Y)y  
余天九(1913~1934年),建宁县溪源里源村人,民国22年(1933年)10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主席,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作战中被遇害。 b!W!Vvf^x  
[t^Z2a{  
余合先 N(<4nAE  
]MjQr0&M  
余合先(1913~1936年),清流嵩口镇人,民国22年(1933年)参加红军,民国25年在江西上饶县作战中牺牲。 32[lsU>1  
98u$5=Z' /  
余火明 #DMt<1#:  
P$E#C:=  
余火明(1913~?年),建宁县里心余家村人,民国20年(1931年)4月参加红军,民国22年4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KCR6@{@  
[d="94Ab  
余大曾□ hr9[$4'H  
$5XE'm  
余大曾□(1913~?年),建宁县里心竹山下人,民国22年(1933年)10月参加游击队,翌年5月随红军出发后失踪。 -nP y?>p"|  
gkDyWZG B  
余凤其 -ea":}/  
\A@Mlpe&t  
余凤其,泰宁水源上坪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任水源乡苏维埃农会副主席后转红三军团6师8团为战士,随军至广昌在战斗中牺牲。 F91'5D,u0  
&)4#0L4  
余金发 3 o=R_%r  
9$)I=Rpk =  
余金发,泰宁水源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为乡苏维埃调解员及通讯员,民国22年2月转入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kXw&*B-/  
'6Lw<#It  
余金宝 Li[ :L  
R5_xli%  
余金宝,泰宁水源人,民国20年(1931年)6月参加游击队,民国21年10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Pc"g  
0)=U:y.  
余承增 q]}fW)r  
z"[}Sk  
余承增,泰宁新桥人,民国21年(1932年)10月参加红军,民国23年8月在江西广昌高虎脑、万年亭、驿前战斗牺牲。 B.O &KRo  
%d3KE|&u  
余良福 ?<mxv"  
<$H-/~Y  
余良福,明溪枫溪乡人,华山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民国21年(1932年)在洋家寮牺牲。 ) ?L  
6;JlA})  
余进才 Dht,!LVb;  
2m! T .$  
余进才,明溪城关人,红七军通讯员,民国21年(1932年)在伍厝牺牲。 *3A`7usU  
s,~p}A%0  
余道兴 1-!q,q  
oZ CvEVUk  
余道兴,将乐古镛张公人,红军第三军团战士,民国21年(1932年)8月失踪。 OVy ZyZ#  
dc]D 8KX  
余枫衍 y,YK Mc  
-JMlk:~  
余枫衍,泰宁儒坊尾人,民国22年(1933年)1月参加红军,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L/D?+  
<"}Gvi  
余发节 D on8xk  
C=y[WsT  
余发节,将乐余坊人,将乐县游击队队员,民国22年(1933年)3月在余家村营许桥被国民党军杀害。 XH"-sZt  
5VLJ:I?0O  
余象能 O=A(x m#  
~8htg8CZ`  
余象能,明溪雪峰镇人,红军战士,民国22年(1933年)随红军出征后无音讯。 8'n xc#&  
fN h0?/3)  
余永兴 j/h>G,>T=  
/HiRbwQK#  
余永兴,明溪城关人,红军战士,民国23年(1934年)随军出征后无音讯。 kz UP   
/2&:sHWW  
余春生 -9(9LU2  
P_:~!+W,  
余春生,将乐万安高坊人,将乐县游击队队员,民国23年(1934年)2月在江西省一次战斗中牺牲。 {)c2#h  
%`F &,!d  
余炳刚 *$4EXwt'  
p3N/"t&>  
余炳刚(1919~1934年),建宁县客坊大余坊人,民国20年(1931年)3月参加红军,为红军排长,民国23年被国民觉杀害。 <%~`!n,t0  
HLa3lUo  
余祖高 Km=dId7]  
GW[g!6 6^  
余祖高(1922~1952年),建宁县里心严坪村人,1951年1月参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南平军分区战士,1952年5月去南平执行调枪任务时被淹死。 *nj={Ss&  
YaWZOuxm  
余有本 "; PW#VHC  
`ecIy_O3P&  
余有本(1949~1972年),尤溪团结乡东村人,1968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副排长,中共党员,1972年12月在河北唐山建房因房屋倒塌牺牲。 ,y'E#_cTgQ  
hS?pc<~`#  
余天勋 ry2ZVIFa  
feI%QnK)U  
余天勋(1957~1975年),尤溪新阳镇林尾村人,1974年1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崇安县844部队66分队战士,1975年10月在崇安武夷山翻车牺牲。 ,/XeG`vk  
h}T+M BA%  
余长顺 X*Qtbm,  
4=Wtv/ 3  
余长顺,泰宁梅口梅口村人,1975年1月入伍,为86391部队战士,荣获“模范共青团员一雷锋式战士”称号,立二等功,1978年12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 s.zfiJ  
W`qiPLk  
余明星 Y%i=u:}fm  
/|)VO?*D  
余明星,永安茅坪乡埔岭村人,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在中越边界自卫还击战中牺牲。 kwcH$w<I  
?tf/#5t}  
余绍培 6<uJ}3  
Qh0tU<jG  
余绍培(?~1995年),永安文龙人,国民党黄埔军校十二期学员,曾任国民党军副团长,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1995年病逝于故里。 RSK~<Y@]q{  
yX {CV7%O  
,vxxp]#5  
资料来源: http://linziyun.blog.hexun.com/26938041_d.html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3-23
很详细啊,从前面文章看,余氏自唐宋以后分支很多,余钦以前的余姓人物也不少,可见还有更多没有整理出来,这就造成了一种误解,似乎只有从良衮三支,我一直认为唐以前肯定还有很多分支流传,只是缺乏资料不能一一整理出来,看来所谓的由余世系有很多杜撰的成分,如果能把这么多支系串起来,不知道现存的资料能不能做到呢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3-23
这篇文章宗亲网论坛里以前发过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kevinyu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4-30
余必毓,清代尤溪管前人,国学生, 授六品寇带。 KDW=x4*p  
j}dev pO  
烦请家门提供相关寻根信息 开学必德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5-02
寇带应该是冠带吧
我是潮汕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