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92阅读
  • 6回复

湖南平江余氏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恒古居士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1-18
— 本帖被 thinfo 从 学术研究 移动到本区(2013-01-21) —
平江余氏探源
钦公四十一世裔孙  万根
'h=2_%l@Y  
    五代后汉乾年间,木瓜余氏始祖余裴始迁平江。宋元明清之际,其余数支又相继迁入。从此,余姓在平江分布渐次广泛,人口日益增多,经过一千多年的繁衍生息,成为平江望族。 kRPg^Fw"Vw  
    因为平江余氏分多次迁入,时间跨度长,来源不一,致使现在很多的余姓子孙不知道自己根在哪里,源出何方?为追根溯源,探究余氏在平江的迁徒与流布,使我族后辈能明其梗概,知其大略,笔者经过查阅家族资料,走访族中长老,不揣浅陋,写作本文,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h='=uj8o5  
一、平江首姓 a/fYD2uNo  
    话说清朝光绪年间,在湖南平江县境,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平江自古四姓大(音tai),
余蛮子带兵打海外。
张岳龄,李次青,
七篇文字钟昌勤。
P $S P4F  
    歌谣朗朗上口,至今平江上了年纪的老人,大多仍能脱口而出。歌谣中唱到的余蛮子、李次青等人,均为当时人中翘楚,在平江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如李次青号称“江南才子”、“神对李”,是清末重臣曾国藩的重要幕僚之一,官至贵州布政使;张岳龄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官至福建按察使;钟昌勤系咸丰庚午科进士,官至道员,加盐运使衔,与李元度、张岳龄等一样,因战功诰授荣禄大夫,封赠一品,王先谦先生曾为之作传。 cO9Aw!  
而歌谣中排在首位的,则是湘军猛将、统领老湘营虎字全军,跟随曾、左剿灭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回民起义、阿古柏叛乱,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大片国土,镇守辽东抗击日寇,立下无数战功的余虎恩将军! a$m?if=  
    余虎恩,平江人称“余蛮子”。因其作战勇猛,谋略兼备,由营哨一级的小官累迁至总兵(相当于今天的军分区司令)、提督(相当于今天的军区司令,为清代地方武官的最高级别职位),赏穿黄马褂,援二等男爵。有清一代,平江得授爵位者,仅余虎恩一人,时人尊称 “爵帅”!六十岁生日,还得到慈禧太后亲书“寿”字致贺。种种待遇,可谓备及恩宠。 *Q?HaG|S  
    上述民谣之所以能流转久远,除了余虎恩历次领兵平乱,抗御外侮,激起民众的崇敬之情外,我认为至少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平江余姓人口众多。全县余姓人口超过4万人,占平江人口总数的4%以上;二是平江余姓分布广泛。东、南、西、北四乡外,附近县市也有分布;三是平江余姓英才辈出。据统计,清代平江共九名进士,其中余姓二人,分别是余宗训、余维翰;举人73名,其中余姓7人,分别是余远骥、余远维、余宗训、余士镜、余泽江、余益甲、余维翰。文至道、府、县,武至总兵、副将、偏将者,指不胜屈。平江余氏之人文渊薮,确为一时之盛,邑中俱姓,罕有出其右者!故在乡人眼中,将余姓列为四姓之首,应该说是理所当然、毫无疑义的。 \\JXY*DA:+  
二、余姓溯源 da@ .J9  
    余姓在《百家姓》中列第41位,人口较多,目前全国余姓总人口约660余万,排全国各姓族人口总数第51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4%。其中,湖南约28万人,排名全省第50位,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北一带,如岳阳、常德、长沙、益阳、怀化、冷水江、株洲等地,其他地区分布较少。 }=gGs  
在平江,余姓总人口达4万余人,仅次于李、吴、陈、张、方等五个姓氏,居平江各姓氏人口总数第六位。 XJ9>a-{  
关于余姓来源,主要有四种说法: H'2 =yhtVh  
    1、春秋时秦由余之后。由余,一作繇余,系罕之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其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逃到西戎,并在西戎为官。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从而使秦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孙遂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由氏和余氏,故后世又有“天下由余是一家”的说法。此外,还有“余佘系出一源,两姓谊属弟兄”的传说。限于篇幅,不作祥述。 Alz#zBGb  
    由余曾提出“仁义”学说。学术界一般认为,“仁义”一词出现于孔子之后。然而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由余就提出了这一治国论说,早于孔子和孟子。 G`jhzG  
    2、据《姓考》所载,相传出自夏禹之有余氏。 z5I<,[`  
    3、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所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也。 Dts:$PlCk  
    4、由他族和他姓改姓而来。如云南镇雄县余姓,原复姓铁木,有诗为证:余本元朝宰相家,洪兵赶散入西涯……前传诗句词如此,后嗣相逢系本家(见《镇雄余氏总谱》);另僳僳族以鱼为图腾的挖饶时氏族,汉姓为余;羌族余约志房名,后改为余;四川、甘肃一带白马藏族之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汉姓为余;锡伯族余木尔其氏汉姓为余;其他如苗、彝、布依、满、土家、白、保安、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sp%7iNs  
    虽说余姓来源多样,但全国余姓人口,绝大部分还是属于第一种,即由余之后。《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由余下传30世至钦。钦公,唐玄宗时太常博士,官至集贤院学士。钦生杲,杲生膺,膺生庸,庸生,迁居安徽休宁。生良、从、衮。良之后庠公居江西洪州分宁,良公为分宁始祖;从公,字韶仲,五代时自安徽休宁徙居广东韶州府之曲江县,是为曲江始祖;衮之后京公居浙江钱塘,为钱塘始祖。自此之后,良、从、衮三公后代枝繁叶茂,遍布天下。因而当世余氏,大多不外分宁、曲江、钱塘三系。 ~X/T6(n$  
三、平江余姓的东流与西布 7Do)++t  
    平江古称罗子国,秦置罗县,先后数次改名汉昌县、吴昌县、昌江县等,后唐同光元年,始称平江县。居湘东北湘鄂赣边境,面积4125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105万人。 dx^3(#B  
    笔者作为余氏后裔,对平江余姓的流布素感兴趣。为探流溯源,理清平江余姓的来龙去脉,特意借阅了各祠族谱,以期一探究竟。 kHO\#fF<  
从掌握的资料来看,平江余姓主要有六支。按迁入平江的年代,分列如下: N|DY)W  
    1木瓜余  尊良公为始祖。余良,唐时人,字临仲,初名咸,自歙徙居江西分宁。四世裴公,字季夫,一字景度,五代后汉乾3年(公元950年),自江西长茅夜合山分户迁往平江木瓜,是为木瓜余氏,余裴为该支迁平始祖。其后代主要分布在东乡木金一带。其祠堂在今木金乡木瓜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五年(1783年),占地面积2810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前八字门楼、大门、东西厢房、亭子、正堂五个部分组成。屋顶的蓝色琉璃瓦顶的三层六角亭是整个家庙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2002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v[x`I;  
    2白雨湖余  尊钦公为始祖。五世从公(良公之弟),字韶仲,五代时自安徽休宁徙居韶州府之曲江县。传五世至仲荀公,迁江西吉水,其长子嗣昌迁居新喻。嗣昌生元吉,字元之,南宋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自江西新喻迁往平江三市白雨湖(白尔村),是为白雨湖余氏,余元吉为该支迁平始祖。其后代世居三市、三阳、安定等乡镇。其祠堂在三市镇白尔村,该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后于道光、光绪间两次扩建,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颇具规模。2011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sEoS|"  
    3渡头余  尊良公为始祖。元泰定2年(公元1325年),良公第十三世孙名卿自江西临川迁往平江爽口,是为渡头余氏,余名卿为该支迁平始祖。其后代主要居住在三市、安定、城关,伍市、加义亦有分布。其祠堂原在三市镇渡头村境内,文革中被拆毁。 ^/c|s!U^  
    4田岩余  始祖钦公。五世从公,自休宁徙居广东韶州曲江县。二十九世文卿公,字攀龙,又字纯睦,号廷相,清康熙49年(1710)由广东大埔县昆仑村迁居湖南平江县南乡田岩里,是为田岩余氏,余文卿为该支迁平始祖。其后代世居加义、献钟一带。清咸丰4年(1854)始修族谱,光绪15年(1889)、1912年、1938年续修。其祠堂在…… V1ug.Jv^  
    5坳头余  始祖良公。约两宋之际,余裴弟余融之五世孙余遇迁居平江瑚佩,是为坳头余氏,余遇为该支迁平始祖。其后代世居童市、三墩之坳头、车田、蓝家源等处,人数较少。清中期嘉庆起,始与碧潭祠合修族谱。  *q^'%'  
    6碧潭余  木瓜余迁平始祖余裴下传七世至琏、兄弟分支,迁华容,不可考;琏裔世居木瓜;,字国珍,由木瓜徙居碧潭,公为碧潭余始祖。又下传九代至胜,胜生三子高、斌、,衍为碧潭三大房。其后代世居城关、瓮江等处,因人口众多,分立一祠。后坳头融公一支与碧潭合祠修谱,碧潭余氏遂分为高、斌、、融四大房。其祠堂在县城关镇,文革中拆毁。 _7Z$"  
以上六支为平江余氏大略,考其始末,不外良从二公之后。其中,白雨湖、田岩两支为曲江始祖从公后裔,其余四支,均为分宁始祖良公后裔(即长茅余氏)。当然,除此之外,也还有不属此系的,但因人数较少,故未列入本文讨论范畴。 !54%}x)3  
    为了直观地说明问题,根据各祠族谱,将平江余姓各支迁徙、繁衍的大致情况,统一以良、从、衮三公为一世,制作平江余氏家族树于后,以便大家互为对照,一目了然,迅速明了自己本支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各支的远近亲疏关系。 As"'KR  
^#G>P0mG%  
a@%FwfIu  
}%VHBkuc  
四、世次考 !XK p_v  
    如上所述,自第一支余姓(木瓜余裴)迁入平江以来,迄今已一千多年。此后,随着其余各支的相继迁入、繁衍、发展,目前平江余姓总人口超过了4万人,成为平江人数较多的姓氏之一。 .9`.\v6R  
    由于年代久远,迁徒频繁,要准确考证平江余氏一族的全部历史,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余氏各祠均修有族谱,但由于民间修谱的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约始于唐代,起初只在豪富之家盛行。族谱的形制,也是在得到苏轼、欧阳修等文豪大宦的参与后,才最终定型,主要有两种模式,即俗称的“苏式”和“欧式”。直到明代,大规模的修谱活动,才在民间展开。并约定俗成,每届满三十年,即续修一次。明代之前的迁徒流转,主要依靠的还是先祖间代代口耳相传,其中谬误,不问可知。 }@x0@sI9  
    要查考世次,必须说到派行。所谓派行,也称派语、辈分诗、行辈、班派等等,即一族一姓在修谱时选用一些吉祥字作为辈份用字,文字不能重复,以诗歌的形式固定下来,组成几句(一般是四句或八句)四言、五言或七言诗,读之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用于体现宗族关系,明确世系次第。避免出现不同辈分取名雷同的弊端,从而造成尊卑长幼不分的现象。因而,派语是一个家族成员取名的依据,直接反映出家族内部不同辈份成员之间的关系。历史上各个姓氏对于派语都秘不外传,只在本姓本宗互相联系时使用,以明长幼尊卑。 `/0FXb 8h  
    根据现有的族谱资料,上述六支(因坳头余与碧潭余合祠修谱,故实际上只有五支)平江余姓的派语分别是: k&9 b&-=fk  
    1、木瓜余氏宗谱派语  光绪丁未参改嘉庆甲子、光绪丙子原派:久光昌治本,家修定贤从。德教传经盛,先声学道成。忠孝诒模永,诗书启绪宏。济时崇大业,显达庆升平。 A6-JV8^  
    其支繁衍最快者,已经到了四十一世“从”字派。 d~qDQ6!  
    2、白雨湖余氏派语:万德正大思,嘉式文学晖。才华昌厚泽,忠孝瑞族吉。 :[,n`0lH  
    其支已传至三十六世“族”字派。 si)920?E&  
    3、渡头余氏派语:有德自扬,益世光长。洪源衍庆,汉昌贻芳。正谊明道,饬纪敦常。绍承先代,济美书香。 + -U7ogs  
    4、碧潭余氏派语  老派语:宗祖文明远,泽政本家修。贤能崇德教,经学绍先。新派语(1992年壬辰续修审定):诗书昌道义,科技振中华。碧潭秋月印,世代献丹心。 7Qz Uw  
    5、田岩余氏派语  奕世魁元定,荣华耀国光,多文崇美富,积善兆嘉祥,道学宗传广,谦恭益受长,克生忠孝士,景运庆明良。 |[C3_'X  
    综上可知,余姓迁平前后,各支繁衍速度不一。繁衍最快的碧潭支,已经到了第四十三世;最慢的白雨湖支,尚在第三十六世,两者相差八代。以25年左右为一代计算,差了将近二百年。这中间,既有繁衍速度之差异,也有族谱记载之讹误。这就需要有心人通过挖掘、查找各种证据来进行梳理、纠错,尽量还原史实。 *V5R[   
五、平江余姓人物 98G>I(Cw%  
    自第一支余姓迁入平江以来,平江余氏志士名人层出不穷,代有人才,不胜枚举。远者如宋代余宏孙,明代余大淳。近代平江余氏更是声名鹊起、英才辈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等各方面都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人物。下面,择其社会影响较大者,按年代作简要介绍如下: <!R~G-D#_T  
    余宏孙(?~?)  平江人,宋代举人,著名诗人,有诗词选入《全宋诗》。 G|v{[>tr  
    其一:《和通山尹张松坡梦游庐山吟》
我行匡庐鬓青青,往往大醉琵琶亭。
归来老我二十载,惟有梦寐劳神形。
有时遍历开先寺,老僧禅定齁齁睡。
有时经过五柳家,秫香酒熟邀人醉。
恍兮惚兮真若飞,高泊天地坐忘归。
晴云漠漠披絮帽,白鹤冉冉来羽衣。
方将餐霞炼颜色,觉来无失亦无得。
何当整理下泽车,共逐双凫访真迹。
L3,p8-d9Z  
    其二:《和余天开见寄》
春树君今吟渭北,林塘我已卜溪西。
赏心乐事优游处,花自飞飞鸟自啼。
?(4 =:o  
    诗歌表现了诗人悠游林下、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读来令人神往! g7rn|<6FI  
    余嘉宾(?~?)碧潭支祠。字云孙,元代平江人,至正七年(1347)举于乡,天历己丑成进士。官翰林院判,终御史。有《明诚录》、《云孙诗集》等传世。 w>J|416  
    余大淳(正德壬申~万历乙巳)  碧潭支祠。字天民,号龙潭,明代平江人,嘉靖万历间在世。由岁贡出仕,历任浔州、云南二府通判,升授云南知府。明隆庆三年(1569年),与邱万琼同纂《平江县志》八卷。另有《龙潭漫稿》传世。 Rra<MOR  
    余大乾(?~?)  碧潭支祠。字健之,又字石潭,明代平江人。弱冠食廪气?,入太学,诸生,有学行,名重公卿,乡人私谥温靖先生。旧祀乡贤祠,有《石潭存稿》传世,事迹入《通志》。
    余远骥(乾隆31年~道光19年)  碧潭支祠。字呈卿,一字罕群,别号北坪,平江窍塘枫树段人。清乾隆壬子科举人,官当涂知县,调黟县。与兄远騋、弟远骐倡修三市大陂堰,又新建狮子岩宝塔,以镇水口。著有《敦艮堂文稿》、《敦艮堂诗稿》及《考祥会要》八卷等传世。
5L'X3g  
    余远骐(乾隆32年丁亥~道光13年癸巳)  碧潭支祠。远骥弟,字达衢,又字翼庵,清例贡生。慷慨捐资修寺院、学堂,建城西宝塔,费银3000余两。五十岁修大衍桥,六十岁修甲子桥。又捐修三市大陂堰,可灌溉良田3万余亩,造福一方百姓。被举孝廉方正。 F$F,I,$ "  
    余宗训(乾隆丙申道光)  白雨支祠。字尹谟,一字莘田,由廪膳生应嘉庆己卯科举人,庚辰会试挑取国史馆校录,道光癸未科(1823)会试中式,赐进士出身。选任永顺府教援,升用知县,入郡县志及《湖南通志》。 $i;%n1VBg  
    余士镜(1798~1877)  渡头支祠。名庞,字考吾,号月潭,平江县三市镇人。清府学廪生,道光壬辰科举人,先后任善化县教谕,四川大竹、广东乳源、甘肃渭源、新疆绥来、阜康等县知县,累官到五品,任云南昆阳州知州,皇帝亲授《圣旨诰封大夫第》大门竖匾。余士镜出身于仕宦世家,当政时平乱安民,尤注重桑蚕农牧,曾在故里——保丰村金沙洲遍种桑树百余亩,示范推广,对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有益。任甘肃渭源知县时,三修渭水,根除水患,鼓励农耕,于是“青浮陇麦,绿遍田桑”,民有生计,遂有“万民之生佛,兆姓之众母”之口碑。67岁辞官还乡,专心藏书授业,主讲天岳书院,被李元度、钟昌勤推举为耆宿九老会会长,寿近八旬,一堂五代,暮岁著有《骑牛入关纪事口占》、《道岩观续宋九老题句》、《晚香草堂诗集》等抒情咏志,以终余年。 JmjqA Dex  
    余泽江(嘉庆戊午~同治己丑)  碧潭支祠。字汇百,号南川。道光己亥科举人,拣选知县,加五品衔,例赠奉政大夫。掌教昌江书院,前后七年。 O4dJ> O  
    余锡蕃(?~?)  白雨支祠。一字捷三, 今平江三市镇黄金村人。国学生,任官贵州兴义府知府,著有《四书音义辩伪》四卷等传世。事迹入《湖南通志》、《平江县志》封典类。 7j| ^ZuI+  
    余云焕(道光甲午~民国癸巳)  白雨支祠。锡蕃五子,字凤笙,晚号味蔬山人。诸生,工诗能文,官四川知县,署普安直隶厅同知,晋贵州遵义、兴义知府,有《白雨湖庄诗钞》四卷(清光绪元年刻本)、《味蔬诗话》四卷(清光绪三十四年,思南府署木活字本)、《隐居放言》四卷、《冗园楹联》四卷、文集四卷、笔记四卷等传世。 -|YG**i/  
    光绪年间,他在任兴义知府时,为了表明廉政的心迹,曾经在衙门大堂上撰写了一首通俗易懂、广为传诵的对联:
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
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
LVP2jTz  
    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更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也就是说不仅要廉政,还要勤政,要造福于民,有功于民。此联虽为封建官吏所作,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q#C_"  
    余虎恩(1836~1905)  白雨支祠。字华南,号勋臣,出生于平江县三阳乡白若村。少孤贫,喜读书。清咸丰四年(1854)以武童投入湘军,追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军,累官至副将。同治初,从刘松山征捻,因功擢总兵,晋提督,赐号精勇巴图鲁,赏穿黄马褂,予云骑尉、骑都尉世职。后余虎恩跟随左宗棠同新疆分裂势力作战, “每战辄以平勇为先锋”,经历四年时间、大小三百余战,终于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余虎恩一生身受重伤27处,论功授建威将军,位极武官一品。光绪十七年,出统湘军,驻岳州,以能捕盗名,并二世职为二等男爵。二十六年,授喀什噶尔提督。光绪三十一年,创发,卒於家,附祀左宗棠、刘松山祠。《清史稿》有传。 '_oWpzpe  
    余维翰(~)  碧潭支祠。又名谷荪,字屋舟,派名家晖,平江三市爽口人。十三岁中秀才,光绪癸卯科举人,二十五岁登光绪甲辰科进士。先后任过清朝文史督修,湖北竹山、来凤、利川三县知事,湖南靖县、岳阳知事,武汉大学教授,长沙师范教师,国民党行政院长谭延凯秘书。也是毛泽东在长沙师范读书时的语文老师,解放初,毛泽东还专门派人寻访过他的这位语文教师。余维翰还兼任过地方检察厅检察官,有“余青天”之誉;尤以禁烟成绩突出,曾受国务院表彰。余维翰热心家乡水利建设,民国十五年捐资维修大陂堰,开石圳40余丈,使当地大片农田受益。著作有《半韪屋文钞》、《半韪屋诗抄》、《袖珍诗集》、《太平天国野史》二卷、《福石山庄夜话》四卷、《福石山庄诗话》七十三卷、《福石山庄联话》四卷等传世。 |mvY=t %  
    余世熙(同治三年~?)  渡头支祠。字明,号文岑,附贡生。平江县三市镇人。先后任驻日本神户兼大阪领事,大使馆参赞;驻法、比、意国二等参赞;驻把东领事;驻北波罗洲总领事;驻挪威一等秘书、代办使事加参事衔,以道员补用,加二品衔。 m[n=t5~  
    余辉焘(1880~1954)  碧潭支祠。字翕耽,又字铭新,派名家融,平江县三市镇人。清法政科举人,湖南优级师范学校毕业,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历任郴州、开封、青岛、泰安、天津、河北高等法院等法律推事、审判厅厅长、检察官等职。抗日战争初任天津高等法庭庭长。北京论陷后,留日故友诱劝其为日本侵略者效力,他大义凛然,弃职返乡。 )B'&XLK  
余翕耽酷爱藏书,收藏有清文渊阁本《古今图书集成》凡60汇编,32典,6119部,1万卷,商务印书馆版《四部丛书》初稿504种,及《丛书集成》、《万有文库》等其他书刊3万余册。民国26年自天津起运,历时4载始运回平江。1950年由县政府接收,存文化馆。“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被烧毁损坏,仅存1.29万册,今藏平江县图书馆。 ]t0]fb[J  
    余贲民(1888~1933)  碧潭支祠。另名楚龙,平江县城关镇迎瑞村人。1909年考入湖南49标军官学堂,毕业后任连长,参加辛亥革命。因负伤退伍,凌容众邀请他到启明师范任园艺部主任。1922年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平江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26年,余贲民赴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毕业后,根据党的指示,担任平江县团防局局长。8月中旬,余贲民率部配合北伐军叶挺独立团打下了平江城。 _[F(8Q x"  
1927年,余贲民任平江工农义勇队大队长,率部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他任前委委员、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兼第三团团长。1928年5月,被任命为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财政部长,不久调任红军后方医院院长。1930年7月,他奉命回到湘鄂边区开展武装斗争,任湘鄂赣红军军政学校校长,将300余名学员培养成为红军的优秀军政干部。 +guCTGD:  
    1932年,余贲民调任湘鄂赣省委军事部长,负责领导地方武装的建设和作战。同年12月,在掩护省委机关突围转移途中受伤。 1933年4月9日,余贲民因伤势恶化逝世,时年45岁。 TP3KT)  
    余韶(1891~1962)  白雨支祠。字斐生,一字述虞,平江县三市镇白雨村人。中央陆军大学毕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四十九标当兵,参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及护国、护法诸役。1924年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程潜部团长,参加东征陈炯明之役。1926年参加北伐,后历任第五师参谋长、第三十六军少将参谋长、第九十六师师长。参加广西昆仑山及缅甸密支那之战。1942年任杜聿明集团军中将副军长,1945年2月,免职闲居。后被任命为国防部部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湖南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ak1?MKV.  
    余贤立(1895~1941)  木瓜支祠。字庚尧,平江县木金乡下江村人。1919年8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步兵科学习。1923年8月,毕业分配到湘军任职。 qh9d .Q+n  
    1930年,任过逆军第四路军何键部第15师王东原45旅团长,奉命驻扎平江县城。同年5月,该团被彭德怀的红五军围歼,其率残部突围。之后,入中央陆军大学第10期学习。 uvG' Kx  
    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革命军第19师55旅副旅长。1937年5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之后,任第21军唐式遵部参谋长。 l(A)Gd5>  
    1941年,在军中逝世,时年50岁。 fM/~k>wl  
    余洒度(19041934)  平江县浊水人,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黄埔支部组织干事。1925年毕业留校政治部工作。1926年6月,任黄埔同学会宣传科科长。1927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与团长卢德铭等决定响应。后因未追上起义部队,率部开赴江西修水,与奉命赴南昌参加起义的平江、浏阳工农义勇队合编为江西省防军第一军第一师,其任师长。 S$N!Dj@e;  
同年9月8日,部队改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继任师长,率部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胜利后,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离开起义部队。1929年10月辗转来到上海,因对革命悲观失望,在上海参加了谭平山、章伯钧等组织的中华革命党,并脱离党组织。1931年8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后投入蒋介石阵营。1933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十一军政训处处长。 WU$l@:Yo  
    1934年,其一胞弟因私携余洒度的手枪走私贩卖吗啡,被北平宪兵第三团团长蒋孝先抓获并检举余洒度走私贩毒,被蒋介石亲自下令枪决,时年30岁。 $ U=j<^R}a  
    余本健 (1898~1940)  平江县三市镇人,裁缝工人出身。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5月赴广州入第四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返回平江,成立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任书记。1926年秋,被选为平江县农民协会委员长。领导发动全县农民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建立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率农民武装参加秋收暴动,指挥进行第二、三次平江扑城斗争。1928年2月湖南工农革命军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成立,任总队长。3月成立平江暴动总指挥部,任总指挥。率全县20余万农民举行了第四次平江扑城斗争,沉重打击了反动势力。7月任中共平江特委委员,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指定为中共湘鄂赣边特委军委书记,同彭德怀、黄公略统一领导红五军和地方武装斗争。红五军转移去井冈山后,同黄公略领导开展湘鄂赣边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40年被杀害。 -kk0zg &|i  
    余光文(1902~1985)  白雨支祠。少将,平江县三市镇碛江村人。从小当长工。1925年参加平江农民自卫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平江东1区苏维埃政府保卫队长、湘鄂赣独立2师机枪连特派员、指导员、红6军团18师54团特派员、18师特派员、红6军团保卫局副局长、红6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湘赣、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锄奸部部长。1944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管理处处长。建国后,历任公安部办公厅副主任、18局局长,军事科学院院务部部长、副秘书长。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1985年去世。 G!)Q"+  
    余佩弦(1908-1995)  又名余卓成,一字孜橛,平江县三市镇白雨村人,余韶之子。第四路军干部教导总队高级军官研究班毕业,湖南大学预科修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58军上校战术教官、少将高参等职。 gWD46+A){  
    1949年8月,在其父亲余韶将军的带领下,参与了李济深先生组织的迎接湖南和平起义工作。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组织了一批平江原国民党地方武装人员起义、投诚,并将其在平江经营的“利康”米厂移交给县人民政府,为迎接平江解放做了一些积极而有益的工作。 4^Ke? ;v  
    1951年,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迁居香港。 ;,lFocGv  
    1995年11月,在香港逝世,享年88岁。 ?zuKVi? I  
    余  伟(1910-1983)  木瓜支祠。女,平江县木金乡人,副军级干部。1927年9月参加革命,先后任乡农协会妇女代表,妇女会委员长,游击队小组长。1930年4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游击小组长、女工部部长,省工会妇女部部长,中央党校学员、政治指导员、协理员,东北军大女生大队大队长、军大组织科副科长,步校直供科科长等职。 =odKi"-6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公安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vw6>eT  
    余导成(1912~1936)  白雨支祠。原名余舜贻,又名导群,平江县三阳乡白若村人。1930年4月从长沙回到平江,参加赤卫队,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梅团区委宣传委员。1931年调岳阳四区任区委书记,在家乡参与组建游击队,后率队参加红军,任湘鄂赣边独立二师二大队副大队长。1932年随部队开往江西整编,1933年任红十八军五十四师政治部青年科干事、科长,参加巩固发展湘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任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三团政委。同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后参加湘西攻势作战和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各次反“围剿”作战。10月,红军开始长征,他率部到达永顺县龙家寨,与围追敌人辗转作战,抓住战机,重创敌人。 +'/C(5y)0X  
    1935年初,余导成任红二军团第六师政委。率部参加桑植县陈家河、永顺县桃子溪等战斗。6月13日率部参加在湖北咸丰忠堡歼敌一个师另一个旅的战斗,活捉了敌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自己因身负重伤,转移到湖南龙山治疗,因伤势过重牺牲,年仅24岁。 gNJdP!(t  
    余 非(1912~2001)  碧潭支祠。开国少将,又名余镜波,平江县汉昌镇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师政治部组织干事、青年科科长,团宣传队长、俱乐部主任,红四方面军前总政治部文娱科长,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参加了中央根据地一至五次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团政治委员,旅供给部政治委员,参加了守卫黄河和山西等地的游击战以及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旅副政治委员、处长等职,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司令部航空处处长、西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武汉军区空军政治委员等职。他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党的七大候补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MTip4L W9  
    除了历史上的余姓名人外,在平江的当代才俊中,余姓子弟也不甘人后,比较突出的有: cd|/ 4L 6  
    余龙文  平江县三市镇渡头村人,1984年6月毕业于平江第一中学,当年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化工系,1995年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团中央工作,曾任团中央青工部企业家工作处处长,兼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2002年任广西北海市副市长,2004年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招商局副局长,2009年任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办公厅主任。 "$/1.SX;]  
    余含兮  湖南平江人,1976出生,现居北京,中国美协会员,职业画家。毕业于平江政协学校美术专业,199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全国性展览并获奖,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是我国油画界很有发展前途的后起之秀。 O"X:3srJ`  
    以上所举仅仅是部分平江余姓著名人物。限于篇幅,还有更多的余姓精英没有一一介绍。特别是现当代,平江余姓又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他们既有军政界的娇子,也有成功的商人,还有在文化、教育、科技界享有盛誉的学者名流。他们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明星,光彩煜煜点缀在平江历史的天空,把平江妆扮得光彩照人,也创造了我平江余氏辉煌的家族文化!当然,还有更多的普普通通的余姓子孙,在为建设家乡、光耀家族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iR"6VO  
六、结语 \.'[!GE*c  
    平江山川富饶、物产丰盛,历来被称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之处所。特别自咸同军兴以降,平江人文蔚起,涌现出了很多高官将领、豪杰之士,乃至成为闻名全国的“将军县”。而我们余氏子弟,在上演的每一幕历史活剧中,都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某些时段,甚至还足以影响中国历史的进程,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余氏子孙骄傲和自豪的! Wecxx^vtv6  
    时间踏着它固有的脚步匆匆前行。当历史远去,我们回眸余氏历代先贤的伟岸背影,留下的不应该只是感叹,还应该有深深的思索:我们要探究平江余氏群英荟萃的形成原因、我们要思索怎样光大平江余氏家族文化、我们要探讨建立余姓后起俊秀通达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之成为我们后人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和精神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推动家族发展,延续我族辉煌,共创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 GTL_w  
    由于本人学识不足,水平有限,加上资料不全,考证不细,文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前辈宗亲及方家批评指正。 UhJ{MUH`  
~0h@p4  
[ 此帖被恒古居士在2013-01-18 11:43重新编辑 ]
4条评分威望+110
余策忠 威望 +50 感谢你提供的资料! 2013-10-20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1-21
余保 威望 +5 还有万根家门加入家族网站!感谢您分享的族谱资料! 2013-01-21
thinfo 威望 +50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1-21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离线余保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1-21
还有万根家门加入家族网站!感谢您分享的族谱资料!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1-21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10-14
1、春秋时秦由余之后。由余,一作繇余,系罕之三十七世孙(轩辕黄帝之五世孙夏禹,其三子少康氏,又名罕,封于无余,为无余王,余氏即由此始),春秋时天水人。由余的祖先原为晋国人,因避乱逃到西戎,并在西戎为官。后来,由余奉命出使秦国。他见秦穆公贤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国,被秦穆公任为上卿(即宰相),为秦穆公出谋划策,帮助秦国攻伐西戎,一举攻伐锦诸戎、绲戎、翟戎、义渠等十二个戎国,从而使秦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孙遂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由氏和余氏,故后世又有“天下由余是一家”的说法。此外,还有“余佘系出一源,两姓谊属弟兄”的传说。限于篇幅,不作祥述。 z9AX8k(B6  
    因全文多为网络摘录,暂不作详细评述。但对于大谬之处,不说不快矣,以罔(蒙蔽,诬)后世子孙。 [e.`M{(TB  
    上段文字我以三种颜色区分,第一区,为姒姓余起源。第二区,为姬姓余起源。第一区和第二区明显是矛盾的,前句 余氏即由此始 ,后段由余的子孙遂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为由氏和余氏,在一段起源里怎么会有两个余氏起源的说法,看来原文的作者也是东拼西凑而就。第三区,看来是万根兄的大作,“天下由余是一家”  第一次听说,由余 本来就是一个人(家)何来二家。后世对自己的祖先的名讳是很敬畏的,不会时常挂在嘴边,拿来说事。第二,“余佘系出一源” 也有误,佘氏出自余氏为正解而非“系出一源”,会让人理解余佘无“隶属”关系。其三, 两姓谊属弟”句,两姓应为两氏,“谊”字实为宜所误。 gY-}!9kW]  
http://baike.so.com/doc/5972980.html &s.-p_4w^D  
:NwFJc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季乐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10-14
史记关于由余的身世记载只廖廖数语,只说“其先晋人,亡入戎”,搞明白什么是“晋人”,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10-16
相传,其远祖黄帝数传至周武王,有子叔虞,被封于唐,后来其子又移封于晋,为晋侯。叔虞裔孙晋哀侯,生子由余,避乱于西戎。后来出使秦国,见秦穆公,深为折服,遂拜为上卿。秦穆公有了由余的辅佐,一举灭掉西戎十二国。成为西方盟主。由余去世以后,他的子孙便以余为姓,以示出自这位名贤之后,并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祖先。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10-20
若说由余是大禹后裔罕所封之顾余侯后裔,那么秦代由余是如何逃到西戎的?要说逃到福建或海外孤岛,尚不意外。春秋时期一个封地在浙江的罕之后裔如要逃难,应该逃入南方之尚未开发的深山密林地区,缘何要舍近求远?再者,有些说由余有功,封邑下邳,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既然有功,何以不予以实封陕甘地区或关中平原,却给你封到不是自己国土的下邳?不合理吧?稍作思考即知不可靠。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