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1阅读
  • 3回复

余峰:“天下余氏源于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taxg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2-28
— 本帖被 washington 执行合并操作(2013-03-25) —
认祖归宗                 @$L|   
                    余峰:“天下余氏源于商”(一)                 1JdMw$H  
2013-02-05 06:45
■策划/张浩哲
文/晚报首席记者 蒋友胜 图/京九晚报首席记者 魏文慧
Anpp`>}N  
N?#L{Yt  
余氏家谱
c+7I  
bivo7_  
余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jpRv<X|,  
ubsv\[:C  
【阅读提示】 &U=_:]/  
在我们商丘古城里,流传着“八大家”的说法:“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在后头。”是说在明清时期,古城有沈姓、宋姓、侯姓、叶姓、余姓、刘姓、高姓、杨姓八个大的家族。由此可见,余姓,在我们商丘,曾经是大姓。 TNeL%s?B3  
|HJ`uGN<b  
考究余姓,也是我国古老姓氏之一,源流较多。宁陵县华堡乡邱庄村的古稀老人余峰,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对余氏源流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天下余氏源于商。我们商丘,才是天下余氏真正的、最早的起源地。 fpjFO&ML  
|a /cw"  
余氏的十二源流 *!Gb_!98  
`'mRGz7t  
余姓是中国较古老的姓氏之一,正因其古老,才在以后的发展中,融入了很多支流,成为多源流姓氏之一。一般的说法,余氏有十二个源流。宁陵县华堡乡邱庄村余峰,经过自己多年的研究,不但将余氏的十二个源流归纳总结得一清二楚,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天下余氏源于商。 i?#U>0!  
源流一,源于姬姓。此源流为余氏主流。此源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御医由余之后,承袭以先祖名字为氏的立姓习俗。春秋时期,秦国有个宫廷御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国人,避乱迁于西戎。传至由余,在西戎为官,世居歙州(今安徽黄山歙县),成为新安大族。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嬴任好贤德之士,胸怀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由余在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征伐西戎之计。周襄王三十年(公元前623年),秦穆公采用由余之计,率军先攻占北地郡和陇西地区,割裂了西戎诸部落之间的联系,之后逐个击破,灭西戎十四国,拓地千里,使秦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西方霸主。秦穆公因由余之功,赐封其为秦国上大夫。由余的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一部分称余氏,一部分称由氏。所以,现在说由、余二氏同宗同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现在,很多余氏祖谱敬奉的得姓始祖,就是由余。 7~P!Z=m^^f  
FcOrA3tt  
源流二,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小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中记载:“传夏禹之后有余氏。”按史书的记载,大禹生有三子,大儿子启,赐姓为姒。小儿子叫罕,赐姓为余,其后代相传为余氏。大禹之妻是涂山之女,大禹赐小儿子为余氏,有纪念妻子之意。在上古时代,“余”字与“涂”字通假。 /z)8k4  
姒罕的后裔子孙,以先祖赐姓为氏,称余氏,这是我国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传说,至殷商末期,余氏家族是姬姓周族人的主要敌对势力之一,显然,姒姓余氏之源要早于姬姓余氏。 6OQ\f,h@  
(V/! 0Lj  
源流三,源于赤狄族。出自秦、汉时期赤狄族隗姓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国语》记载:“潞、洛、甲、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赤狄隗姓部族,原为周王朝时期生活在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晋、卫、鲁、邢各诸侯国之间,后逐渐同华夏族通婚,由余、潞、洛、甲、满五个主要的氏族部落组成。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晋国为了争霸中原,排除西北部的威胁,开始持续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在晋国与赤狄之间著名的“太原之战”中,赤狄满、洛氏、余氏部落也被晋国所灭。至此,赤狄隗姓族群基本上被晋国所吞灭,赤狄族人大多沦融于晋国,成为晋国臣民。 Ur""&@  
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即隗氏、潞(路)氏、洛氏、甲氏、余氏、满氏,世代相传至今。 OQyZ'  
O7,:-5h0  
源流四,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匈奴梼余部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梼余,原来是汉朝时期匈奴民族所居住的地区,有著名的梼余山,匈奴中有梼余部,当以该山名为姓氏,或以该部落名称命山名。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率汉军展开了对匈奴的战略攻势。在著名的“河西战役”结束后,霍去病被汉武帝封赏,划定一千七百户增封骠骑将军。这位少年将军只休息了一年多,又进行了赫赫有名的“漠北战役”。 L>57eF)7  
匈奴梼余部在此次战役中成为被强制内迁的部落,后该氏族部落逐渐汉化,族人中有取原居地名称为汉姓者,称余氏。 !#WJ(zSq  
eN<?rVZl  
源流五,源于蒙古族,为传说的“铁改余氏”。元朝有蒙古族钦察人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其始祖为元朝武平王东路蒙古元帅不花铁木耳,其侄燕铁木耳,撒敦,侄孙唐其势均为元朝丞相。不花铁木耳共生九子一女,元顺帝继位后,受到太师伯颜势力的打击而返回江南封地,元朝末期为躲避红巾军起义而逃到庐州(今安徽合肥),其一部分后代取玉字谐音更姓为余或俞,其扈从和家丁则更姓为于,统称为“铁改余氏”,今后裔广泛分布在中国西南部、中南、东南部各地,人数甚众。 4&`d$K  
).$kp2IN  
源流六,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古蜀国褒余之道,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褒余,亦称褒斜,著名的古蜀地名称,在史料《汉阳厥碑》中记载:“褒斜作褒余。”是秦、汉之际古蜀国各族部落的集聚地之一。褒余之所以著名,并不是因为其为古代蜀国的世居地,而是因为那里有一条非常古老的栈道,是从远古的夏、商时期即由劳动人民不懈开凿、直至汉朝初期方始完工的一条古老栈道。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时期称“褒余之道”,汉朝时期称“褒斜栈道”。李白在著名的《蜀道难》中对褒余栈道有明确的描述。 %-NG eN8  
H<`7){iG  
世代居于褒余栈道沿途之民众工匠、驿站官吏、商家栈伙等,皆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褒余氏、褒斜氏,后简化为单姓褒氏、余氏、斜氏。 \Q,5Ne'o  
T\T>\&nY+|  
源流七,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 氏族略 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尼玛哈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尼漫古不姓氏、金国时期为尼庞古部,以部为氏,汉意“鱼”,世居辽阳(今辽宁辽阳),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余氏、俞氏、于氏、胜氏等;满族裕瑚噜氏,以地为氏,世居虎尔哈(今黑龙江黑河对岸俄罗斯地区)、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安楚拉库(今吉林安图松花江上游二道河一带)、长白山、裕瑚鲁(今黑龙江右岸俄罗斯耶拉布加),后多冠汉姓为余氏、玉氏、裕氏、于氏、娄氏等。 ')E4N+h/  
=,W~^<\"  
源流八,源于傈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傈僳族中的挖饶时氏族,自古以鱼为图腾,后在明朝时期的改途归流运动中取谐音汉姓为余氏。 G\S_e7$ /  
}cI _$  
源流九,源于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羌族中的余约氏族,后在明朝时期的改途归流运动中为志房名,改为汉姓余氏。 DYL\=ya1  
Csx??T_>r  
源流十,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锡伯族余木尔其氏,世居黑龙江流域,在清朝中叶被编入索伦部,迁驻新疆伊犁地区,后冠汉姓为余氏。 ]=0$-ImQ@x  
>U[YSsFt6  
源流十一,源于古氐族,出自唐朝时期白马氐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四川、甘肃一带的白马藏族,原为东汉末期至唐朝时期的白马氐族之后裔,其中的严茹氏,热则氏、陪茹氏等部落,后多改汉姓为余氏。 gS ^Y?  
j2,w1f}T  
源流十二,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彝族、布依族、土家族、白族、保安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余氏族人分布。 JAcNjzL  
&<S]=\  
天下余氏源于商 I)cA:Ip  
&dI;o$t  
余峰研究认为,余氏还有重要的一个源流,就是源于古老的虞国和栗城。现在,天下很多余氏支脉,都能与虞国和栗城联系起来。所以说,天下余氏源于商。 3r,^is  
RkXW(T`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有一段历史称“少康中兴”,其主要事件就发生在古称纶城,即现在的虞城县利民镇境内。 [+Y;w`;Fq  
dW>$C_`?  
夏启死后,他的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昏庸,不事朝政,专爱打猎。有一次,太康在洛水南岸打猎,结果被夷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后羿带兵堵截,难以归还。太康流亡,后羿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为王。仲康死后,后羿将仲康的儿子相撵走,夺取了夏朝的王位。后来,后羿被亲信寒浞所杀。寒浞杀后羿夺了王位后,又派儿子浇将被后羿撵走的相杀死。相死时,其妻子后缗已怀孕在身,见相被杀,她就从城墙的一个洞中逃了出来。后缗后来生了一个儿子,这个相的遗腹子就是少康。 [}bPkD  
Pi:=0,"XOp  
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部落做了牧正,也就是主管畜牧的官。寒浞和浇听说消息后,又派人前去加害。少康得到消息后逃到有虞国(今虞城)。有虞国的国王叫虞思,他封少康为庖正,就是掌管膳食的官,并把纶分封给他去治理。就是在有虞国做庖正时,少康发明了酒。少康以纶地为基础,积蓄力量,后消灭了浇和寒浞,重新夺回政权,恢复了夏启后裔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AIa#t#8${  
:*{\oqFn~$  
为了加强统治,少康分封族人治理各地。少康将次子无余分封到越,建越国。后来,越国被灭后,其子孙移居东南沿海各地,有很多以祖名“无余”中的余为姓。 P_3U4J  
j8"2K^h=  
夏朝被商汤灭后,少康后裔淳维逃到北方,其后代繁衍成为匈奴。其中一部分在汉化时又恢复姓“余”。 b5Pakz=jNM  
@ag*zl  
余峰说,无论从余氏家族认可的最早起源“姒”姓(大禹之后)来说,还是从“少康中兴”说起,商丘都是大禹后裔的重要活动地和建都地,所以说,“天下余氏源于商”,是有史可鉴的。 '+{dr\nJ  
iNAaTU  
如果您的先祖在商丘,如果您的先祖在很久以前迁至商丘,或者您的姓氏和商丘有着很深的渊源,或者您有“认祖归宗”的愿望……您可直接撰稿给我们,把您的家史娓娓道来。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我们将派记者前去采访。 _z3YB  
fCxF3m(O  
投稿邮箱:zhangyinglwm@sina.com HGjGV]N5  
热线电话:15603706962
eZWR)+aq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3条评分威望+30
thinfo 威望 +20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3-01
余保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你的族谱资料! 2013-03-01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3-01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3-01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离线余保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3-01
感谢您分享你的族谱资料!
离线一抹浮云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3-02
余峰:“天下余氏源于商”(二)
eOb`uyi  
U!5@$Fu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xv:?n^yt.[  
7I|%GA_  
:QVGY^c  
  余峰展示余氏家谱。 qEAF!iB]L  
l;.BlHyu  
~K9U0ypH  
  兵部尚书余玠画像 $c}0L0  
=CoT{LRQ_  
f2wW2]Fg  
  开国公画像 *3$,f>W^  
8|({ _Z  
  余氏名人辈出 /<0D E22  
  余氏家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我们睢阳余氏的始祖余克,就是一位战功显赫的明朝开国战将。余克年轻时跟随朱元璋征战,并立下战功。朱元璋特赐其名为余安,官三千户侯,昭信校尉。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余克调睢阳卫,统领千旗,并定居睢阳,为睢阳余氏始祖。历史上,余氏名人还有很多,余峰专门将其中的40人单独摘录,集结成册。在这里,记者列举其中有代表性的4人。 I*}#nY0+  
  杜甫曾专程探望的清吏余懃。余懃(681年—753年),字南涧,江西余干大慈南乡(今余干古埠南塘村)人。历任节度使、左厢兵马使、持节刺史、工部尚书兼御使大夫,最后勋封上柱国。余懃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传说他在深夜读书时为了防止打瞌睡,常以牧童的独脚凳当坐具。每当睡意袭来,独脚凳失去平衡,把他摔醒,便继续苦读。工夫不负有心人,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一说是神龙二年)余懃考中进士。次年,余懃任饶州右教练使,寻访山水时来到余干大慈乡南塘一带,发现此地层峦曲水,修竹茂林,风景很好,便决定在此定居。余懃居官期间,清正廉明,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深受百姓的敬仰。 >K :"[?  
  天宝四年(745年),余懃年迈不仕,以玄宗所赐安车轻骑,遍游天下,后回到余干南塘。南塘附近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当时有所谓“八景”,分别为:前溪夜月,掩映双桥,东岭朝曦,南山横瑟,北陂部鼓,梵阁鸣钟,高石悬岩,洞门鸟噪。余懃曾写下《咏南塘八景》一诗:“南塘胜地古今称,古樟乔枝耸翠青。铁岭朝云云淡淡,金山夜月月明明。鸡笼精舍回光影,龙窟香泉水吐清。黄畈农歌时作息,青岗伐木斧丁丁。”据《南塘余氏宗谱》记载,天宝年间,杜甫曾专程到余干,探望余懃,并一同游览观赏当地的美丽田园风光。 _sVs6AJ  
  与欧阳修等人并称“四谏”的余靖。余靖(1000年—1064年),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唯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写诗被弹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为“八贤”之一。 ` l2q G#  
  南宋名将余玠。余玠,出生年月不详,卒于1253年,字义夫,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侨居蕲州(治所在今湖北蕲春东北),南宋名将。嘉熙年间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赴援安丰,败蒙古军,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从淳祐三年到四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36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今四川乐山)的蒙古军,任兵部尚书。宝祐元年(1253年),宋廷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突然死去。余玠领导的抗蒙山城防御体系(特别是钓鱼城堡垒)成功阻止蒙军第三次西征,使宋室延续20余年,缓解了蒙军对欧、亚、非等地的威胁,在世界史上占据着重要一页。 |a{]P=<q  
  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并称“梨园三鼎甲”的余三胜。余三胜,湖北罗田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余三胜于道光初年进京搭徽班演唱,他对老生唱腔颇多创造,当时,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并称“梨园三鼎甲”。在前三鼎甲中,从唱腔来看,数余三胜的最多,后来作出划时代贡献的谭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余三胜的唱腔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余三胜的后人里,其子余紫云是著名的旦角,为“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其孙余叔岩是著名的老生,并积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世称“余派”。 Hc]1mM  
  在当代,余氏名人有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余秋里、著名文学家余光中、文艺名人余秋雨等。 hyiMOa  
  商丘余氏三源头 N@6OQ:,[F  
  余峰认为,商丘余氏古居睢阳,虽然迁徙地有异,便同根同源。据商丘余氏宗谱记载,商丘余氏有三个迁入源头。 B#"|5  
  一是自江西浮梁迁入。 JGcD{RU|  
  据余峰介绍,《睢阳余氏家谱》自明清以来,已经修撰6次,分别在万历三十四年、雍正二年、道光四年、光绪十六年、1944年和1986年。据《睢阳余氏家谱》记载,这一系余氏的上祖为余林,元末明初时居江西饶州府浮梁。后来,这一系余氏发展为6房,分别为智、仁、信、义、中、和。这就是这一系余氏的“6房”源头。后来,这一系余氏的余克,随明太祖征战有功,赐名余安,于洪武二十二年调睢阳城,并在睢县、宁陵、杞县周边领封地千顷,安家在睢县县城东15里的余屯。 ~AanU1U<  
  历史上,睢阳余氏6次修谱,均是在睢县尤吉屯乡余屯村。目前,这一系余氏,称为睢阳余氏,在商丘人数最多,散居商丘各地。 m SzpRa  
  二是自湖北枣阳迁入。 `QdQ?9x{F  
  在柘城县远襄镇有一个余老家,余氏宗亲很多。据当地的祖谱记载,该支余氏自湖北省枣阳迁入柘城。枣阳余氏,在历史上是枣阳望族,出了很多名人。这一系余氏迁到余老家后,兴盛繁衍,族人已经散居柘城各地。 K3:|Tc(  
  三是自山西“大槐树”下迁入。 fu<2t$Cn>  
  明洪武年间,朝廷曾大举将山西一带居民迁移到受黄河泛滥影响严重的中原地带。现在宁陵县南部一带的余氏,就是当时迁入的。这一系余氏,先迁到睢阳区贾楼一带,后迁到宁陵县程楼乡的余庄,余庄后改名为沟厢村。现在,在贾楼西南,有余家坟。 W Gw!Y1wq  
  冀天下余氏来商 Hp}  
  余峰说,总之,商丘余氏是商丘一支古老的姓氏,曾是商丘望族,商丘古城里原有“沈宋侯、叶余刘,还有高杨在后头”的姓氏谚语,就能说明余氏在商丘的地位。现在的商丘余氏,更有责任弘扬家族文化,为建设美丽商丘贡献力量和智慧。 ; ,=h59`  
  如何团结余氏宗亲,弘扬余氏家族文化呢?余峰说,睢阳余氏第六次续谱在1986年,至今已经27年,睢阳余氏和商丘所有的余氏家族理应进行第七次续谱。通过第七次续谱,将豫东一带的余氏全部统一起来,并成立余氏宗亲会,往后定期召开宗亲大会,建立余氏家族常务理事会,为余氏家族在商丘的发展作出贡献。 b"M`@';+  
  为了第七次续谱,余峰做了大量研究工作。他根据“五行相克”的传统文化,为余氏家族续了100 个“辈” 字。余峰说,余氏从13世到42世,已经有“辈”字,并在实行。但42世以后,还没有统一的“辈”字,不再利用余氏宗亲的家族传承和文化传承。为此,他研究了我国很多余氏分支的“辈”字,在确保后“辈”字与前“辈”字不重复的前提下,按“五行相克”的传统文化,从43世“辈”字续到了142世“辈”字。 b"nG-0JR  
  余峰说:天下余氏源于商。希望有一天,天下余氏能齐聚三商之源,寻根谒祖,振兴余氏宗亲文化,为商丘的发展献策献力。 $iqi:vY  
  如果您的先祖在商丘,如果您的先祖在很久以前迁至商丘,或者您的姓氏和商丘有着很深的渊源,或者您有“认祖归宗”的愿望……您可直接撰稿给我们,把您的家史娓娓道来。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我们将派记者前去采访。 ?#m<\]S<  
  投稿邮箱:zhangyinglwm@sina.com a,~D+s;^  
  热线电话:15565879881 3X$Q,  
wI! +L&Q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