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46阅读
  • 18回复

安徽省六安金寨燕子河文店村“天逊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大俊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5-26
— 本帖被 washington 执行合并操作(2013-12-04) —
在魏魏的大别山,雄伟的天堂寨,响洪店水库的上游湄河流域,居住着一支勤劳而勇敢的氏族——从江西瓦宵坝迁来的余氏裔孙,在此生存繁衍了三百余年。并在六安金寨燕子河文店村修建了“天逊祠”。 :z!N_]t  
$rh{f<  
这座祠堂距今近两百年了,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著名的五星县起义暴动的总指挥部,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椐地的第一所列宁小学,(现在依然是金寨县的第一红军小学,[新建在祠堂右侧])。文革时期,毁掉了祠堂所有的内部设施,所藏古藉宗谱悉数烧毁。不幸之万幸,祠堂主体犹在,早在2006年,在余良功,余玉振,余有来等宗亲的主持下。阖族捐款集资,进行了室内维修。使之成为湄河余氏子孙,祭奠祖先,家族联宜,族内文化信息交流等活动场所。 ~$8t/c  
c_fx,; ;  
祠堂乃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门头“余氏宗祠”四个大字。古朴端庄,浑厚有力。还有原始的“列宁小学”牌匾依稀在目。当年的石狮。石鼓。早已不知去向。所以门前显得空荡……祠堂一进三重三天,第一重中间为大厅左右是餐厅,第二重右为厨房,左是保管室,第三重是大殿正中是神龛。我祖的栖息之所,一座座祖宗牌位,庄严肃穆。神龛的两侧是自由余起的繁衍示意图。大殿的两边墙壁悬挂着一块块大理石碑,上刻余氏家规,家训。祠堂管理等规章制度,余氏名人贤达,功德碑文…… 9N[PZD  
(1pxQ%yEA  
我来到天逊祠,不由得产生对我祖的赞叹!这座祖祠历时两百年,经历了战乱和十年的动乱,几经兴衰而得以保存,这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每年的十月初一,大多湄河子孙会聚集在这里,缅怀祖先的恩德,追忆先人的功绩,畅叙家族之情感,交流我族发展之信息。亲情的纽带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fq.ui3lP)  
在魏魏的大别山,雄伟的天堂寨,响洪店水库的上游湄河流域,居住着一支勤劳而勇敢的氏族,___从江西瓦宵坝迁来的余氏裔孙,在此生存繁衍了三百余年.并在六安,金寨,燕子河,文店村修建了"天逊祠".这座祠堂距今近两百年了,经历了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著名的五星县起义暴动的总指挥部,也是鄂豫皖革命根椐地的第一所列宁小学,(现在依然是金寨县的第一红军小学,[新建在祠堂右侧]).文革时期,毁掉了祠堂所有的内部设施,所藏古藉宗谱悉数烧毁.不幸之万幸.祠堂主体犹在,早在2006年,在余良功,余玉振,余有来等宗亲的主持下.阖族捐款集资,进行了室内维修.使之成为湄河余氏子孙,祭奠祖先,家族联宜.族内文化信息交流等活动场所,祠堂乃砖木结构,青砖灰瓦,门头"余氏宗祠"四个大字.古朴端庄,浑厚有力.还有原始的"列宁小学"牌匾依稀在目.当年的石狮.石鼓.早已不知去向.所以门前显得空荡..祠堂一进三重.三天井第一重中间为大厅左右是餐厅,第二重右为厨房,左是保管室,第三重是大殿正中是神龛.我祖的栖息之所,一座座祖宗牌位,庄严肃穆..神龛的两侧是自由余起的繁衍示意图.大殿的两边墙壁悬挂着一块块大理石碑,上刻余氏家规,家训.祠堂管理等规章制度.余氏名人贤达,功德碑文....我来到天逊祠.不由得产生对我祖的赞叹!这座祖祠历时两百年,经历了战乱.和十年的动乱,几经兴衰而得以保存.这是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每年的十月初一.大多湄河子孙会聚集在这里,缅怀祖先的恩德,追忆先人的功绩.畅叙家族之情感.交流我族发展之信息.亲情的纽带把我们的心紧紧连在一起.以上由余钰稍做修改,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H?~|Uj 6  
)Qe4J0.  
2Qqk?;^ 1  
图片资料来源:《承德晚报·教育周刊》七一特刊  2011年7月1日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2条评分威望+2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5-29
thinfo 威望 +20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5-26
余大俊
离线闲云野鹤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6-04-25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6-04-18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6-04-15
2015年,天逊祠余氏宗亲集资对祠堂做了第二次简单维修,中间改为大厅,可容纳近千人参与祭祀活动,厚重为祖宗栖息之所,改建了厨房,保管室,办公室,家族活动较为方便了,但是要保护这座古祠,任重道远!
余大俊
离线余有刚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6-04-15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12-04
古迹新貌
   天逊祠前殿,中殿的古转楼,历时二百年保存完好,这楼上是过去交通不发达时,远道来祠祭祀,修谱,联谊时,宗亲住的地方,作为红军小学时,为教师宿舍,拍摄电视时政府维修的栏杆,粉刷的油漆,现已经斑驳,亟待维修。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余大俊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12-03
古迹新貌
    天逊祠前殿的左右厢房,是两间非常朴素的餐厅,一次可以开饭三十桌,即使这样,每年十月初一祭祀庆典,还要分三次下饭,才能使所有宗亲,就餐完毕,图为远道而来的宗亲优先用餐。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余大俊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12-03
古迹新貌
天逊祠的厨房,我视公房为远道而来参加祭祀庆典的宗亲准备好丰盛的午餐。这是按大别山习俗招待贵客“十大碗”主菜中的第六碗:“木耳炒肉片”。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余大俊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11-21
古迹新貌
六霍天逊祠的外景.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余大俊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11-10
古迹新貌
    宗亲们看到的这座 Ie>)U)/$  
祠堂,距今快有两百 ^+cf  
年了192几年除了余 3e$&rpv  
氏每年大祭外,被余, {'8a' 9\  
刘等当地士绅用来 rJK3;d?E  
办学,使之成为著名 E7^r3#s  
的六霍暴动的策源地 :i+Tf~k{  
成功后便成为全国第 3B95t-  
二所红军小学,2006 n *|F=fl  
年教学楼建成,政府把 D]resk  
天逊祠归还于氏,因保 !u@e^J{Ao  
存完好,族人略加维修 }; !S2+  
,用作家族祭祀场所, <m"Zk k  
因为东西包厢被毁,中殿 <)+9PV<w  
被用作厨房和储藏室,故 ]cLO-A  
大多数参加祭祀庆典的人 p7}x gUxX  
只能坐在前殿,所以不管 ,Hn{nVU1R=  
怎么拍摄都看不到全景。 <[Ae 0UK  
这是一件美中不足的憾事。 @#$5_uU8\(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余大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