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3阅读
  • 18回复

如何利用工具书查考文史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5-29
文史学习离不开查考人物、地名、字词、年代、事物或一篇文章和一本书及其内容。查考当然离不开各类工具书。文史工具书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分为书目、索引、字典、辞典、年鉴、手册、年表、图谱、政书、类书和百科全书等类。先对定义如下: n,(sBOQ  
rU:`*b<  
书目是图书目录的简称。它是记录图书名称、作者、卷册、版本、定价,间或叙及学术源流、图书流传、内容得失和收藏情况的工具书。其范围不仅包括《四库全书总目》和《全国总书目》这种综合性书目,也包括《中国地方志综录》、《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红楼梦书录》等专题性书目。 =:Fc;n>c<K  
sf qL|8  
索引又称通检或引得,它是将书报中的内容编为条目,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专供人们检索的工具。概括而言有书籍索引,如《尚书通检》、《十三经索引》、《廿五史人名索引》;报刊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文学论文索引》。 N^G Mp,8  
r'r%w#=`t  
字典和辞典有时并为一类。总的说,它是解释字、词的声音、意义、用法和形体构造,间或叙及源流的工具书。我国古代没有字典、辞典之名,那时把解释字、词的书叫字书,旧的四部分类法中附属于“经部·小学类”。自清初敕编《康熙字典》,始有字典之专称;辞典或词典则更是后起的名词。所以说,字典和辞典可包括古代的《说文解字》、《尔雅》和《广韵》之属;也包括近代的《辞源》、《辞海》、《中华大字典》和《新华字典》之类;还包括《中国人名大辞典》和《中国地名大辞典》等专科性辞典。 O, wJR  
= `F(B  
年鉴是系统汇集年度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出版物。如《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 T^t# c  
gQg"j)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如《汉语方言调查手册》、《译名手册》。 0B/,/KX  
L|:`^M+^w  
年表是按年代顺序用表格形式编制的查考时间或大事的工具书。其中的纪年表供查考年代,如《中国历史纪年表》;历表可换算不同历法、纪年法的年、月、日,如《中西回史日历》;大事表则为查考大事及其年代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大事纪年》。 "Mn6U-  
?k&Vy  
图录是用图象表现事物的工具书,它既包括《世界地图》和《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各种地图,也包括《中国历史图谱》和《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等各种文物图录。 4N_R:B-V u  
f!uwzHA`?  
政书是文化史专著,它汇编历代或某一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方面的资料供人阅读和查考。如《通典》、《文献通考》、《唐会要》。 R6Km\N  
y<|7z99L  
类书是我国古代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有人也称它为百科全书,实际上面者之间是有区别的。类书是辑录群书中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述而不作,分类排比,以便寻检和征引,是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如《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 v5#j Z$<F  
x.!V^HQSN  
百科全书有综合性的,也有专科性的。前者是完备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汇编,搜集各科专门术语、重要名词,而加以详细的、系统的叙述和说明,各条目按字母或分门别类编排。后者所收条目则限于一个学科范围,只是较一般专科辞典为详备。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5-29
怎样查找书籍?
查找书籍,一定要利用书目。书目的种类很多。按照编制目的和用途,它可划分为登记书目、通报书目、参考书目、推荐书目四种基本类型。从内容范围划分,可分综合性书目、专科或专题书目。从收藏方面来分,有公藏书目、私家藏书目录。从编排方法来分,有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等等。有些书目,因为兼具多种性质,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以同时加它几种名称,如《全国总书目》是登记书目,又是综合性书目,也是书名和分类目录。总之,书目很复杂,名称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一般读者关心的是怎样查找书籍,重点在各类书目的具体应用,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下面试从六个方面加以介绍。 ^qvZXb  
ONB{_X?  
一、按时代顺序查考古今著述 >;aWz%-  
fZGX}T<)p-  
(1)查考先秦至清代著述,了解图书的流传经过,和研究古代学术发展概况等等,可以利用正史和《通志》、《文献通考》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以及历代其它官私书目。 G/y5H;<9M  
TM__I\+Q  
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是根据当时政府藏书并参考了其它官私书目而编成的综合性书目,又叫史志书目。自《汉书·艺文志》至《宋史·艺文志》,它们的编纂方法都是古今典籍一并收录,《明史·艺文志》则开始只记当代人的著述,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一点。《汉书·艺文志》依据刘歆《七略》,有叙有论,对于学术思想的演变有所揭示,《隋书·经籍志》仿其体例且有所补阙,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其它史志书目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方面都没有下功夫,遂使学术源流多不可考,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二点。《汉书·艺文志》沿袭《七略》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六略,是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六分法的代表作;《隋书·经籍志》分经、史、子、集四部,是四分法的代表作,其共同倾向是尊重儒家经典,这是编制体例上值得注意的第三点。 L Tm2G4+]  
yM6pd U]i  
商务印书馆1955年起重新排印《十史艺文经籍志》,已出《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艺文合志》、《补五代史艺文志》、《宋史艺文志》、《辽金元艺文志》、《明史艺文志》等七本,因为是新印的平装或精装本,书后有的还附编四角号码书名和著者索引,使用极为方便。现分别介绍如下: k$^UUo6  
>jDDQ@  
《汉书艺文志》,(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商务印书馆1955年印, 1965年重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目录文献。共分六略,收书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略有总序,每家之后有小序;对先秦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作了简明的叙述。 T= 80,  
"@^k)d$  
本书初版,根据《八史经籍志》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原本脱漏甚多,此次改排重印,都已校补,并加新式标点。书末附清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其中收集散佚书目有三百一十七部。自先秦至汉中叶止的古代书目,大致已包括在内。最后有书名人名索引。 .r=4pQ@#  
q^@Q"J =v  
《隋书经籍志》,(唐)长孙无忌等撰,商务印书馆1955年重印。本书收录梁、陈、齐、周、隋五代官私书目所载现存典籍,分四部四十七类,总计一万四千四百六十六种,八万九千六百六十六卷。亡佚书目,以夹注方式依类附入。各部、各类之末,仿照《汉书艺文志》体例,附以总序、小序,简要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对于唐以前古籍的品类、流变,主要靠本书的记载而略可考见其大概。 do hA0  
*xAqnk   
本书初版,据《八史经籍志》本排印,列入《丛书集成》。此次重印,据乾隆四年校刊的殿版二十四史本,并参考清章宗源、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校正脱误,全部标点重排。又节录清张鹏一《隋书经籍志补书目》作为附录,并编有书名和著者索引。 RXMISt3+{y  
93>jr<A  
《唐书经籍艺文合志》,(后晋)刘昀、(宋)欧阳修等撰,商务印书馆1956年出版。《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撰述的时代有先后,但著录的书有一大部分是相同的,为便于参考检查,商务把两志合为一编;合并时以旧志为主,分上下两栏,互相对照。又根据明嘉靖十七年闻人诠刊本和清乾隆四年武英殿刊本及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本作了互校。对《新唐书》也据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嘉祐刊本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明补刻宋刊本,校正了不少脱误。同时将罗士琳等撰写的《旧唐书校勘记》中的第二十八、二十九卷(即经籍志部分)作为附录,以便参阅,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综合索引。 G`D`Af/B  
b<[Or^X ]  
除汉志、隋志外,它是现存较完整的史志书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唐朝的著述和古书概况,以及古籍至唐代散佚的情形。 4/~E4"8  
_IHV7*u{;  
《宋史艺文志·补·附编》,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Vi$~-6n&  
yNJ B oar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1)元脱脱等修《宋史艺文志》;(2)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订《宋史艺文志补》;(3)宋时官修,清徐松、叶德辉、赵士炜辑考之书目五种,即《四库阙书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中兴馆阁书目》、《中兴馆阁续书目》、《宋国史艺文志》,作为附编。书后附四角号码综合索引。 #powub  
\A#41  
《辽金元史艺文志》,(清)倪灿、黄虞稷、钱大昕等撰,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 cGzPI +F  
:gibfk]C  
辽金元三史原先都没有纂修艺文志,商务印书馆把清人补撰的三朝史志书目如倪灿和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及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等十四种,汇为一编,分朝排列,末附索引,甚便检查。 1~_{$5[X?  
ibk6|pp  
《明史艺文志·补编·附编》,(清)黄虞稷原稿,王鸿 绪、张廷玉等删定;商务印书馆1955年出版,分上、下二册。 %3-y[f  
dt]-,Y  
清初黄虞稷在明史馆撰修艺文志,后因故离馆便将所编艺文志以《千顷堂书目》乏名刊行。黄氏书目,在明人书后附录宋辽金元人著作;王鸿绪删去宋辽金元部分及无卷数之著作,把它收入《明史》,张廷玉进呈的《明史》,其艺文志即采用王氏删定本。 &i6mW8l  
D_*WYV  
删定后的《明史艺文志》,颇多遗漏,故商务印书馆将清傅维鳞《明书经籍志》、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经籍考》、清乾隆中官修《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作为补编,又将明焦竑《国史经籍志》和清宋定国、谢星缠合编的《国史经籍志补》作为附编一并收入。这对于我们今天考查明人著作及明以前著作在明代的留存情况均有一定的帮助。另外,黄氏原著《千顷堂书目》(见《适园丛书》)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由于过去有些史书没有艺文志或经籍志,有的即使有,收编也不甚完备,后代学者撰写的补志,如姚振宗《汉书艺文志拾补》、《隋书经籍志考证》等等,都是极精密的好书,值得我们注意。开明书店所辑《二十五史补编》是专收史书的补表、补志的丛书,其中共收录三十二种艺文经籍补志,这是阅读和研究史志书目极其重要的参考资料。商务印书馆所印《十史艺文经籍志》已收录了一都分,但不完备。现将《二十五史补编》所收三十二种书目列名如下: 'G4ICtHQ  
LckK\`mh  
《汉艺文志考证》十卷,(宋)王应麟。 PiIpnoM  
《汉书艺文志拾补》六卷,(清)姚振宗。 q,|j]+9q  
《汉书艺文志条例》八卷首一卷,(清)姚振宗。 24*XL,  
《汉书艺文志举例》一卷,(民国)孙德谦。 l'.VKh\C  
《前汉书艺文志注》一卷,(清)刘光蕡。 u0c1:Uv#~e  
《补续汉书艺文志》一卷,(清)钱大昭。 k"zv~`i'  
《补后汉书艺文志》四卷,(清)侯康。 qi D@'Va\  
《补后汉书艺文志》十卷,(清)顾怀三。 L+i=VGm0  
《后汉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 L48_96  
《补后汉书艺文志》一卷考十卷,(民国)曾朴。 ZG8DIV\D7  
《补三国艺文志》四卷,(清)侯康。 FGmb<z 2p  
《三国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 )}Kf=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补遗一卷附录一卷刊误一卷,(民国)丁国钧撰,丁辰注并撰刊误。 `mJ6K&t$<  
《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 D'Df JwA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清)秦荣光。 Z=o2H Bm7  
《补晋书经籍志》四卷,(民国)吴士鉴。 ?GR"FmB(  
《补晋书艺文志》四卷,黄逢元。 z46~@y%k  
《补宋书艺文志》一卷,聂崇岐。 0 /U{p,r6`  
《补南齐书艺文志》四卷,陈述。 T:yE(OBf  
《隋书经籍志补》二卷,张鹏一。 7~.9=I'A  
《隋书经籍志考证》十三卷,(清)章宗源。 F{;((VboN  
《隋书经籍志考证》五十二卷首一卷,(清)姚振宗。 R!gEwTk  
《补南北史艺文志》三卷,徐崇。 <6 Uf.u`  
《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怀三。 p6!x=cW  
《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黄虞稷、倪灿撰,卢文弨录。 e=m42vIB-  
《西夏艺文志》一卷,(清)王仁俊。 12gU{VD  
《辽艺文志》一卷,(民国)缪荃孙。 @Qt{jI !  
《辽史艺文志补证》一卷,(清)王仁俊。 i2SR{e8:GF  
《补辽史艺文志》一卷,黄任恒。 {8bSB.?R  
《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 DT&@^$?  
《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清)倪灿撰,卢文弨录。 v_GUNRs  
《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 5M*:}*  
燕大引得编纂处编《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1933年出版,四册;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精装三册。这是利用史志书目的极有用的工具书。它将十五种艺文志和五部禁毁书目所收先秦至清末四万余种图书按书名和作者编成综合索引,依中国字庋撷法排列,并附笔划检字,甚便检查。现将二十种艺文志或书目列名如下: SSMHoJGm  
LyFN.2qw  
《汉书艺文志》一卷,(汉)班固(八史经籍志本)。 89(Q1R ?:  
《后汉艺文志》四卷,(清)姚振宗《适园丛书本)。 m^;f(IK5  
《三国艺文志》四卷,同上。 WCixKYq  
《补晋书艺文志》六卷,(清)文廷式(长沙铅印本)。 XVZ   
《隋书经籍志》四卷,(唐)长孙无忌等(八史经籍志本)。 gp.^~p]x  
《旧唐书经籍志》二卷,(后晋)刘昀等(同上)。 p H2Sbs:Tk  
《新唐书艺文志》四卷,(宋)欧阳修等(同上)。 E$p+}sP(C  
《补五代史艺文志》一卷,(清)顾怀三(广雅丛书本)。 Q>i^s@0  
《宋史艺文志》八卷,(元)托克托等(八史经籍志本)。 BLD gt~h#  
《宋史艺文志补》一卷,(清)卢文弨(同上)。 c9h6C  
《补辽金元艺文志》一卷,同上。 [ v*ju!  
《补三史艺文志》一卷,(清)金门诏(同上)。 sd|).;s}  
《补元史艺文志》四卷,(清)钱大昕(同上)。 97!;.f-  
《明史艺文志》四卷,(清)张廷玉等(同上)。 o?\?@H  
《清史稿艺文志》四卷,朱师辙等(清史稿本)。 fI|Nc  
《禁书总目》。 f ) L  
《全毁书目》。 92oFlEJ  
《抽毁书目》。 Otn1wBI  
《违碍书目》(咫进斋丛书本)。 fe_5LC"  
《征访明季遗书目》,(清)刘世瑗(国粹学报七卷八期)。 }Jj}%XxKs  
《通志》、《续通志》、《清朝通志》中的艺文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中的经籍考,也是根据历代官私书目、其中包括上述史志书目而编成,可以和《十史经籍志》合看。 KoT%Mfu  
f]sr RYSR  
此外,历代官私书目也可参考。由于多数官修书目已为史书和《通志》、《文献通考》等采用并已失传,这就更加显出上面两类书目的重要性。北宋王尧臣等编的《崇文总目》(有清人辑本)、清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都是有名的官私书目,可以参考;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以及清修《四库全书总目》等等,因下面还要专门介绍,这里就从略了。 ]3Sp W{=^(  
Yrq~5)%  
《贩书偶记》二十卷,初版于1936年,线装八册;中华书局1959年排印本,精装一册,末附四角号码书名人名索引。著者孙殿起原为北京旧书商,但他是个有心人,凡由他过眼经手的图书,都认真登记书名、卷数、作者姓名籍贯、版刻年代等等,日积月累编成此书。它收录的绝大部分是有清一代的著述,兼及辛亥革命以后迄于抗战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著作。这个书目有两大特点:第一,凡见于《四库全书》的一律不收,如有收录者必卷数、版本有异,故一向被看成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只是没有提要而已;第二,非单刻本不录,间或有在丛书中者,必定是初刻单行本;而《四库全书》以后新出书,本来就是单刻本居多,故又可与上海图书馆所编《中国丛书综录》配合看,对查找现存古籍甚有帮助。《贩书偶记》还收录一部分《四库全书》失收的明代人的著作,如卷六《诏令奏议类》下有:“《张文忠公奏对稿》二卷,明张居正撰,李卓吾评选,无刻书年月,约天启间刊。”此书不仅《四库》不收,其它各种书目亦未见著录,当为研究张居正、李贽的政治思想的重要材料之一。又有《贩书偶记续编》,为孙殿起遗稿,所收书有七、八千种,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将出版。 @-`*m+$U6  
('+d.F[109  
(2)查考民国初年至解放以来的著述,可利用下列书目: M x" \5i  
]\HvKCN}  
杨家骆《图书年鉴》,图书辞典馆1933年出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图书事业志;下册是1912—1933年间全国新书目录,分为总类、哲学、语文学、文学论著、创作文学、翻译文学、艺术论著、教育、自然科学、应用技术、社会科学、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等十四类,部分书目下有作者介绍和内容提要。 +D*Z_Yh6  
xxQ;xI0+]  
平心编《全国总书目》,上海生活书店1935年版。是书收录了1911—1935年间出版的新书约二万种,注明其作者(译者)、定价、出版者。书前有分类目,书后附主题索引、洲别国别索引、外国著者人名索引。其著录原则以当代人的著述、译作和单行本图书且尚在书店发售者为主,因此是一本查考1935年以前出版的旧平装书的主要工具书,目前尚无别的书目可以代替此书。 &_8 947  
X1_5KH  
《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编印。前书计正编四十四卷,线装二十四册,1933年出版;补编十二卷,线装六册,1936年出版。后书分正续编,正编计上下二册,1948年出版;续编一册,1951年出版。江苏国学图书馆即今南京图书馆的前身,创建于清末。上述书目由于该馆藏书丰富,著录完善,分类详细,又将线装、平装、丛书本和单行本图书统一编目等优点,一向受到重视,对于今天查考古籍和近代旧的平装书也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pT6$DB#  
;8 lfOMf  
《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37—1945)》,重庆市图书馆编,1957、1958年出版。此书分两辑,第一辑收书一一七五二种,第二辑收书五四八一种,合共一万七千余种。主要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上海、汉口、长沙、桂林、昆明、永安等地出版的图书,老解放区及沦陷区的出版物极少收录,是了解抗战时期国统区国书出版情况的极有用的工具书。 W\V.r$? v  
*lJxH8\  
《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1937.7—1949.10),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1961年编印。 ;722\y(Y  
dlnX_+((KC  
本书收录的图书,绝大部分是解放区、根据地的出版物,也收录了少数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某些进步书籍。这 对我们查找1937—1949年的革命文献提供了很大帮助。 a?oI>8*  
ZYNsHcTY  
查考解放后出版的新书、修订或重印的古旧书籍,主要利用新华书店及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的《全国总书目》,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图书期刊司编的《全国新书目》。 #4;wjcGWw  
]eV8b*d6  
《全国总书目》是具有图书年鉴性质的全国综合性目录。其主要作用是记录和反映每年全国各出版社公开出版和发行图书的基本情况,可供个人或出版发行部门参考,也可供图书馆补充图书和进行分类编目时作参考。《全国新书 目》最初按年按季出版,后按月出版,之后又改为旬刊。其特点是可以及时反映和报道我国出版事业的成就,借以全面了解我国文化科学发展的现状和便于对外文化交流。但过了若干年回过头来查考解放后的图书出版情况,不及《全国总书目》便利。已经出版的《全国总书目》有以下各本:1949—54年本、1955年本,由新华书店总店编辑出版;1956年本、1957年本、1958年本、1959年本(上、下册)、1960年本(开始内部发行)、1961年本、1962年本、1963年本、1964年本、1965年本,由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续编,中华书局按年度出版;1970年本、1972年本、1973年本、1974年本,由北京图书馆版本书库编,中华书局出版。这两种书目对于我国出版事业和目录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相辅而行。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5-29
二、如何查找现存古籍
历代史书和官私书目中记录的藏书和著述,由于战乱、水火灾患和反动统治阶级肆意禁毁或不加重视等原因,佚失甚多。所以从艺文志、经籍志或其它书目中查到的书籍, 今天不一定都找得到。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和各大型图书馆的古籍书目(包括善本书目),是查找现存古籍的主要工具书。 /_ajaz%  
YZJyk:H\  
自南宋俞鼎孙、俞经编《儒学警悟》,左圭辑刊《百川学海》开始,一直有人把许多重要或难得的典籍汇集刊印成各种丛书,以便于图书的流通、保存和利用。明清以来,此风大盛。不少有价值的古书,单刻本或传钞本已经散失了,往往赖丛书而保留至今。另外,有些丛书,如《丛书集成》、《四 部丛刊》、《四部备要》等等,收录的图书极为丰富,有些书又是选择善本加以排印或影印,极便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h!9ei6  
E&:,oG2M  
顾元庆《阳山顾氏文房》、胡维新《两京遗编》、沈节甫《纪录汇编》、程荣《汉魏丛书》、吴琯《古今■史》,都是明代的佳品。清代刻书事业进一步发展,丛书的汇集刊行也盛极一时,如卢见曾《雅雨堂丛书》出惠栋手,吴骞《拜经楼丛书》、毕沅《经训堂丛书》出江声、孙星衍、钱坫之手,孙星衍《岱南阁丛书》、《平津馆丛书》又出顾广圻之手,顾修《读画斋丛书》出鲍廷博之手,钱熙祚《守山阁丛书》出张文虎手,伍崇曜《粤雅堂丛书》出谭莹手,蒋凤藻《铁华馆丛书》出叶昌炽手,黎庶昌《古逸丛书》出杨守敬手,这些丛书或搜罗秘本,或校刻精善,为世所推重。 q- d:TMkc  
"5$B>S(Q  
顾修所辑的《汇刻书目》,是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共收丛书二六○种。以后随着丛书的发展,丛书目录也日益增多。但自上海图书馆《中国丛书综录》问世,其它目录基本上可被取代了。 El"Q'(:/U  
lsNd_7k  
《中国丛书综录》已出古籍部分三册。第一册,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第二册1961年出版,第三册1962年出版。它收编了全国四十一个主要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二七九七种(不包括“新学”和“佛学”),计子目七万多条,去其重复,得书三八八九一种,是清代以来最精善最完备的丛书目录,可以说我国古代书籍的极大部分都可由此查到;有些书原来就没有单刻本,或者原刻单行本已佚而只有丛书本,更是非查《综录》不可。 Q#zmf24W  
^pk7"l4Xm  
《综录》第一册为《总目分类目录》,分汇编和类编两部分。汇编又分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具有联合目录的性质,极便读者索书。又有《丛书书名索引》,检索所有丛书书名和各丛书中包括数种著作的子目书名;索引上的号码,正体字是《总目分类目录》的页码,斜体字是《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的顺序号。第二册是根据《总目分类目录》所收二七九七种丛书中七万多条子目编成的《子目分类目录》,它以子目为单位,采用四部分类,部下又析为类、属。熟悉四部分类的人可以直接查检此书。第三册为《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专供检索第二册《子目分类目录》之用。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查第三册,根据查出的页码,再翻到第二册,便知某书卷数、作者和收入何种丛书中,然后又查第一册了解此丛书的收藏单位,以便前往借阅。 7. ;3e@s  
~ W]TD@w  
此书对于我们今天查找古籍实是起到指南针的作用,值得向读者推荐。 z2>lI9D4V  
*-p}z@8  
随便举一个例: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藏有一部《徐霞客游记》(残本),极为珍贵。上有莫绳孙影山草堂图记。查各种专门查考人名的工具书,都无法知道莫绳孙究系何许人?一翻《中国丛书综录》,便见咸丰时目录学家莫友芝撰《影山草堂六种》,其中有二种书是同治年间莫绳孙所刊。只此便得到一个线索,使我们知道《影山草堂》为莫氏书室名,莫绳孙当是莫友芝的后人(绳孙、绳武等均为莫友芝之子)。这说明《综录》有着多方面的作用。 /&94 eC  
b|W=pSTY  
商务印书馆编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编的《四部备要》,是解放前出版的三部规模很大的丛书。这三种丛书都有目录。《四部丛刊书录》、《四部备要书目提要》是版本记录和解题的书目,留待后面再作介绍。这里讲一讲《丛书集成初编目录》的用处。 cExS7~*  
&:) Wh[  
商务印书馆早在1935—37年间,将一百部较重要的丛书所收四一○七种图书,排印或影印成“丛书之丛书”,定名 为《丛书集成(初编)》。由于此书一般大型和中型图书馆都收藏,被它所收录的图书,或系难得的秘本,或出名家之手,校刻精善,又印成三九九九册小的平装本,翻阅很方便,所以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如宋代有名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二百卷,宋刊本国内久佚不存,《四库》著录据浙江汪氏所进钞本,缺江南西道七卷(一一三至一一九),乾嘉间江西万氏、乐氏面刊本更缺河南道第四这一卷。光绪七年(1881年)黎庶昌出使日本,受杨守敬委托向日本借得宋椠残本影印了《太平寰宇记》六卷(一一三至一一八),收入黎编杨校《古逸丛书》中,《丛书集成(初编)》即予以收录。类似的例子很多,这说明一些不易得到的古书,往往在该丛书中可以找到。而1960年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重新编印的《丛书集成初编目录》,可以直接查到三九九九册书的顺序号,读者应加利用。又《丛书集成》中排印本错字较多,断句也有错误,影印本据善本印制,较排印本优良,读者亦需注意。 @;RXLq/8  
wAW5 Z0D  
前面提到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总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现存书目》,也可供查找现存古籍之用。《总目》的特点是:(1)既收了单刻本,(2)也收了丛书本,而丛书中的子目是与单刻本混列的。所以它既具有《丛书综录》之长(只是收书不及《综录》齐全),又补了《综录》之缺(《综录》不收单刻本)。但《现存书目》没有把丛书子目混列在内,已失去线装本《总目》之所长。 ixD)VcD-f  
p.?rey<%  
解放后全国各藏书单位编印了许多书目,对于我们查找和利用现存古籍及其它藏书,是又一种重要而且是更为直接的工具书。仅以复旦大学图书馆为例:1956年至1959年,先后编印了《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简目初稿》一至六册,1960年又续编《补编》一册,对教学科研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9-*uPK]m9  
]GQG~ H^  
其他图书馆编印的书目,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960年编印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书目》上册(经部、初稿附书名索引》,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1957年编印的《华东师范大学古籍书目第一种》等等,实在举不胜举,读者可根据需要,找就近藏书单位的目录加以利用。 V 6reqEh  
hZ  
顺便说一下,由于一些大型图书馆的藏书极为丰富,特别是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单位,藏书多达几百万册,不可能全部及时编印书目。已经出版的书目,即使偏重古籍方面,往往也只是藏书中的一小部分,因此,要了解全部古籍(包括平装书流传和收藏情况),还必须查他们编制的目录卡。目录卡一般分书名卡、作者卡、分类卡等类型,读者可从不同角度查找自己需要的图书,这是没有刊印成册的工具书,也叫“卡片式书目”,其特点是完整和及时反映各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应特别加以重视。另有《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分类目录》,日本荒松雄等编,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73年版。书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丛书部、新学部六大类。该所藏书丰富,可供查找日本收藏我国古籍之用。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5-29
三、查古籍的版本、内容及其评价
有些古书,不管是否准备借来阅读,如果想先了解一下它的版刻、源流、文字异同、著述体例、内容得失和作者生平等等,可查清乾隆时纪昀等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解题书目,有些知见书目或关于图书的序跋题记亦可供利用。 e)? .r9pA;  
(m(JK^  
“四库全书”收书三千多种,叫做“著录书”,另有六千多种没有收进去,但列有书目,叫做“存目书”;两类书共计一万余种,每一部书都写一篇提要,合起来就成为两百卷的《四库全书总目》。可以说,我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基本上都被收录,因此它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比较有系统的研究古典文献的重要工具书。 .2Elr(&*h  
x,pjpx  
由于《总目》卷帙浩繁,不便翻检,又另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除了不收存目以外,提要也删繁就简,仅占原有篇幅的十分之一。鲁迅先生指出《简明目录》“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这对我们辩证地看待《总目》及《简明目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一方面,该书的立场、观点,包括治学方法上陷入琐屑的字句考证等缺点,读者使用时应予注意;另方面,参加编写提要的人象戴震、邵晋涵、周永年、姚鼐等等,都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他们对于书籍的批评考订,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其中不乏独到的见解,因此又很有参考价值。 }?_?V&K|  
yfjWbW  
中华书局1965年新印本《四库全书总目》(精装一册),补录了《四库撤燬书提要》,又将阮元等《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作为附录予以收编,书后且附有四角号码书名及著者索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也编有索引,极便使用。原燕大引得编纂处编印的《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可作为检索大东书局本及其它版本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用。 WH@,kH@  
+RMSA^  
由邵懿辰撰邵章续录的《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阮元撰傅以礼重编的《四库未收书目提要》,胡玉缙撰王欣夫辑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等等,对《总目》或《简明目录》作了补阙、匡谬的工作,杨家骆予以重新编排,使它成为易于查找的辞典形式即《四库全书大辞典》、《四库全书学典》,都可以作为阅读和使用四库目录的重要参考材料。 pis`$_kmwV  
IT7wT+  
《四库简明目当标注》二十卷,撰于咸丰时,中华书局1959年出增订本,题为《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是书对《四库简明目录》著录的书籍(包括其它书籍)加以批注,标明撰者、卷数和各种版本,并将王懿荣、孙诒让、黄绍箕诸家 有关版的批注,逐条移录于各书之后的附录中,它和莫友芝的《燬亭知见传本书目》是两部版本目录学的重要工具书。古书经过辗转传钞翻刻,往往讹误很多,必须取不同版本比勘校订。后出的关于查检版本的书目,多数抄自邵、莫二目;张之洞原著、范希曾补正的《书目答问补正》,中华书局1963年新印,有所补阙,值得参考。 g._]8{K  
"R1NG?; q  
解题书目、知见书目和题跋鉴赏一类书目,都可解决版本方面的问题。除上述已举出的几种重要书目外,他如《遂初堂书目》、《得月楼书目》、《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述古堂书目》、《天禄琳琅书目》、以及《士礼居题跋记》、《荛圃藏书题识》、《思适斋题跋》、《绛云楼题跋》、《海源阁楹书隅录》、《善本书室藏书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皕宋楼藏书志》等,均可资参证。 s_OF(o  
{JO  
胡玉缙撰、王欣夫辑,中华书局1962年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上、下册),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作了不少匡谬补阙的工作,余嘉锡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四库提要辨证》(精装一册,平装分为三册),也对《总目》中的讹误与遗失之处作了辨证与考订,都可供阅读和使用四库目录时参考。 vrhT<+q  
r6MMCJ|G  
《四库全书总目》为解题式书目的代表作。先出的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后出的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李慈铭的《越缦堂读书记》等书,或撰提要,或写题识和考证,体例大致相近,均是查考古籍版刻、内容等极为有用的工具书。 :uq\+(9  
J6s`'gFns  
宋晁公武著《郡斋读书志》,商务印书馆影印宋本,收入《续古逸丛书》、《四部丛刊》三编和《万有文库》二集。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有武英殿聚珍本、江苏书局本、《万有文库》本、《丛书集成》本。这是两部最早的私人藏书题跋。元马端临著《文献通考·经籍考》,即以晁、陈二目为主要依据;后世把目录学称为晁陈之学,更足见他们在目录学上的贡献。可惜二书未加整理重印,使用不甚方便。 uD$u2  
i&Tbz!  
《郑堂读书记》(附补逸),清周中孚撰,商务印书馆1940年初版,1959年重印时改正了排印的错误,并补刊总目,末又增附书名和著者索引。全书精装三册。它是仿《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而编写,分经、史、子、集四部,约计四十一类,共收书四千余种。其评论著者得失、考辨古书真伪等,均甚邃密。 7a =gH2]&  
e#L8X {f  
《越缦堂读书记》,清李慈铭著,由云龙辑,商务印书馆 1959年出版,精装二册。是书所记各书,都是作者真正读过的,非转钞他人以讹传讹者可比,又能考订一些史书讹舛疏失,其中不乏创见,参考价值实在《郑堂读书记》之上。但其中也不乏儒家的陈腐观点,特别是李之日记是立意给后人看的,有很多做作的地方。鲁迅曾指出其缺点:“一是钞上谕,大概是受了何焯的故事的影响的,他提防有一天要蒙‘御览’。二是许多墨涂,写了尚且涂去,该有许多不写的吧?三是早给人家看、钞,自以为一部著作了。我觉得从中看不见李慈铭的心,却时时看到了一些做作,仿佛受了欺骗。”(见《三闲集·怎么写》) #zv3b[@  
=w_Ype`  
旧的解题、题跋数量很多,散见各书,检查极难。丁福保等收集晁、陈以来各种读书志、藏书志、题跋及散见各文集中之序跋、书后等达二千余卷,著录之书约二万种,编成一部古籍解题的汇编式书目《四部书目总录》,未刊行。解放后由周云青重新整理,改名《四部总录》,由商务印书馆分编出版,已出医药、天文、算法、艺术四编(线装本),书后有书名人名索引。又《四部丛刊书录》是版本记录式的书目,《四部备要书目提要》是解题式书目,对了解见收于《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两种大型丛书中的图书很有帮助。 ??-[eB.  
:j9l"5"  
此外,如王念孙著《读书杂志》,王引之著《经义述闻》,专门考订古书文字之颠倒、夺误,有时亦解释词义,这是考订书目中的代表作。王氏父子是清代有名的学者,治学谨严,精通声韵训诂,上述两书,读古书时宜加参考。 M)J5;^["  
v}}F,c(f  
这里简单的再讲一讲善本书的问题。善本之名,最早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从民间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当时无印本,所以叫“善书”。宋代以来,学者议论“善本”及其界说渐多。清张之洞认为:“善本非纸白板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缺之本也。害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缺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钞)。”张氏关于善本的定义基本上是可取的。钱塘丁丙的《善本书室藏书志》编辑条例列举构成善本条件有四点,对张氏又有所补充。宋元刻本,今天来说都是极其难得的善本。明末书坊粗制滥造,所以清代藏书家多以嘉靖为断限,对万历以后则选取极为严格,是有一定道理的。明姑苏丛书堂吴氏、四明天一阁范氏二家之书,多半是钞本;清小山堂赵氏、知不足斋鲍氏、振绮堂汪氏,多影钞宋元精本。以上各家之书,善本居多。校勘之学,乾嘉达于极盛,凡出仁和卢抱经、吴县黄荛圃、阳湖孙星衍等人之手,补脱文,正误字,其书尤为精审,当然应是善本。总之,不能单以时间为断;清代精校精刻及抄本之善者,均可列为善本。 ="1Ind@w!  
 <$A  
读者要想知道传世古书而于普通书目查不到时,应知利用善本书目。 vjbASFF0=  
}Sm(]y  
清莫友芝撰、莫绳孙编《宋元旧本经眼录》,同治十二年独山莫氏《影山草堂六种》本,为旧善本书目之最有名者。但旧的读书志、藏书志、善本书目,仅能供研讨图书版本时作参考,对今天要查阅利用善本书则意义不大,因为那里提及的书往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则已经佚失;而传世者又多半已入各公家图书馆,少量流散于私人,亦辗转易手。我们要查阅善本书,主要得查近代以来各大中型图书馆的藏书目录,例如:《故宫善本书目》,张允亮编,1934年故宫博物院铅印本;《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四卷,赵万里编,1933年北平图书馆木刻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八卷,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北京大学图书馆1958年铅印本;《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版;《复旦大学图书馆善本书目》,1959年编印。 7X`g,b!  
: Xda1S  
有些图书馆没有编善本目录,或编目后又搜集到新的善本,读者可径向有关单位查阅。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5-29
四、查禁书、伪书
(1)查禁书的工具书,有《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以及国民党查禁书目多种。 k<z )WNBf  
l&[O  
秦始皇时下令烧毁儒家经典和六国史记,是古代统治阶级禁毁图书的典型事例。东汉王充的《论衡》一书,蔡邕要躲在纱帐里读,虽不见明令禁止,亦可见该书不受统治者所欢迎。刘宋、隋、唐、宋、元各代,皆有禁书之令。清雍正时屡兴文字狱,禁书甚多。乾隆时为了遏制反清的民族意识,利用纂修《四库全书》之便,曾下令查禁和销毁一部分图书。乾隆三十九年八月诏书中说得明白:“明季末造,野史甚多,其间毁誉任意,传闻异辞,必有诋触本朝之语,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断不宜置之不办。”据有人统计,当时在于销毁之列者,竟达三千余种,六七万部以上,种数几乎与收入四库者相近。《清代禁毁书目(补遗)》为清姚觐元编、邓实补遗,包括全毁书目、抽毁书目、禁书总目与补遗,它和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录》同是查考清代禁毁书籍的主要工具书。商务印书馆1957年出版二书的合订本,且附书名人名索引,使用极为方便。 hy9\57_#  
(xycJ`N  
吴慰祖校订、商务印书馆1960年出版的《四库采进书目》(原名《各省进呈书目》),亦可参考。因为《四库采进书目》中所列进呈的书,都在《四库提要》成书以前,所以许多禁毁的书尚能编入目录,关于书名、卷数、本数、作者、籍贯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可以补正清代禁毁书目所未备。 pt?bWyKG  
$Ph|e)p  
王晓传辑录、作家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分中央法令、地方法令、社会舆论、因果报应四编,附录几种被禁毁的“淫词小说”书目。这是查考元明清禁毁小说、戏曲的有用工具书。 *9 {PEx  
7Y lchmd  
国民党反动派发布的许多禁书目录(见收于张静庐辑注、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诸编),这是反动政府实行法西斯的文化专制主义的罪证,也可因此考见若干革命和进步书刊。但其中也包括一些反革命的国家主义派和托派出版的书刊,应予注意。 qyb?49I  
_=r6=.  
(2)查伪书的工具书。 Xc ++b|k  
rCEyQ)R_}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其二三策而已。”这便是最早怀疑古书的一种记载。西汉末年学术界起了今古文之争,使辨伪的风气大为滋长。《汉书·艺文志》依刘氏体例,于一部分书后加注“似伪托也”,这是辨伪工作在目录学上的正式反映。唐刘知几著《疑古》、《惑经》等篇,直接攻击五经和上古之书真伪不分、贻惑后世,是魏晋以来辨伪学衰微已久之后发表的非常大胆的见解。此后柳宗元断定部分子书为伪书,赵匡、啖助对《春秋》的研究已不墨守师法,使辨伪风气继续保持下去。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司马光,南宋朱熹、叶适等人,都重视自由研究,对经书和诸子百家大胆怀疑,成绩又超过前代。如王安石否定《春秋》、司马光之怀疑《孟子》,可算是很突出的例子。明宋濂、梅鷟等在辨伪方面也有一定的成绩,而胡应麟著《四部正讹》是第一部辨伪专著。胡氏所辨古书意见虽不一定正确,仅可供参考,但在理论分析方面有深刻的见解,确定了许多原理原则,使辨伪学正式成为一种学问。清阎若璩、惠栋之否定《古文尚书》,胡渭之否定宋代《易》学,均很有名。此外,万斯同的《群书疑辨》,姚际恒的《古今伪书考》,崔述的《考信录》,直到顾颉刚等编的《古史辨》、张心澂的《伪书通考》等等,都是重要的辨伪书。梁启超在清华研究院开讲古书辨伪问题,其学生周传儒、姚名达、吴其昌整理笔记,用语体编写成《古书真伪及其年代》一书,由中华书局于1955年出版,尤便初学。张舜徽在《中国历史要籍介绍》中认为该书“所举条例很清晰,而论证很平实,初学辨识伪书,必由此入门”。 xh-o}8*n"  
Bg=wKwc8  
《古书真伪及其年代》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有五章,即辨伪及考证年代的必要、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来历、辨伪学的发达、辨别伪书及考证年代的方法、伪书的分别评价。分论则分别讨论十三经(易、书、诗、三礼、春秋及三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的真伪及成书年代,附论子书五种(本草、素问、灵枢、甲乙经、阴符经)。总之,这是一部辨伪学方面的理论性专著,也涉及不少古书的真伪或成书年代问题,又提出伪书不伪论,即伪书的作者和年代虽是伪托的,但伪书是客观存在,也反映了著述当时的社会情况等,见解精辟,值得读者首先加以重视。 Z9E\,Ly  
te`$%NRl  
张心澂编《伪书通考》,商务印书馆1939年初版,1954年新版,1957年又出修订本,分上下两册,附有四角号码书名索引。这是一部近乎总结性的辨伪书目,把前人关于辨伪的专著和论文,以及一些分散在各方面的考订成果,收集起来,间附编者按语,辨及之书共达一一○四部之多,极有参考价值。 K`eCDvlH  
n6=By|jRh  
顾颉刚编《辨伪丛刊》,北平朴社1933年分册出版,中华书局1955年重版,合订一册,改名《古籍考辨丛刊第一辑》。计收古代辨伪著作十种,分三类:(1)通论四种,即张西堂辑《唐人辨伪集语》、白寿彝辑《朱熹辨伪书语》、明胡应麟著《四部正讹》、清姚际恒著《古今伪书考》;(2)经学三种,宋王柏著《诗疑》、顾颉刚辑《书序辨》、清刘逢禄著《左氏春秋考证》;子学三种,赵贞信辑《论语辨》、宋高似孙著《子略》、明宋濂著《诸子辨》。 `cn#B BV  
?PxP% $hS  
又顾颉刚、罗根泽等编著并由朴社分册出版的《古史辨》,收编当代人关于辨伪方面的论文,张舜徽《中国历史要籍介绍》谓“此书集疑古之大成。顾氏在考史方面,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见解,认为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虽所考证甚多穿凿,而识解颇新颖。学者可参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5-29
五、查地方文献
查地方文献,可利用地方文献书目。地方文献书目反映一个地区的著述情况,是研究地区文化发展的有用工具书。 R^fPIv`q  
@4C% +-  
此类著作,始于北齐、北周之间。如宋孝王《关东风俗传》,虽兼具传记、方志之体制,然专录一方人士之著作,实开后世方志著录书目之风气。专撰一书以述一方著作者,始于明万历间祁承■之《两浙著作考》等,惜无传本。传世者当推明末曹学佺之《蜀中著作记》。曹氏曾任四川按察使,熟于四川文献,其书凡十二卷,见《千顷堂书目》;残本四 卷,见《图书馆学季刊》第三卷。 =%O6:YM   
)q4[zv9  
各省通志和府州县志,其中有仿宋高似孙《剡录》之体例,兼收著述,名为《艺文志》或《经籍志》,读者可根据这个线索,找有关方志查检。(近人李濂堂撰《方志艺文志汇目》,颇便寻检,见《图书馆学季刊》七卷二期)。 R w\gTo  
gVuFHHeUz  
清代以来至解放前,私家撰述之地方文献目录,多出当地知名学者之手,收书丰富,著录详实,考订精审,别有特色。如:徐世昌《清畿辅书征》四十一卷,天津徐氏刊本,收清代河北人士著作四千余种;金毓黻《辽海书征》六卷,1942年辽阳金氏石印本;清金武祥《江阴艺文志》二卷,粟香室丛书本;张骥编《清代毗陵书目》,常州旅沪同乡会1944年印,收清代武进、阳湖两县人著作三千种左右;丁祖荫《常熟艺文志》一卷,民国排印本;孙祖基《无锡先哲遗书书目》,1941年无锡孙氏玉鉴堂铅印本;清姚福均《海虞艺文志》六卷,光绪二十三年刊本;清吴庆坻《杭州艺文志》十卷,光绪三十四年长沙刊本;清孙诒让《温州经籍志》三十六卷,仿马端临《文献通考》、朱彝尊《经义考》体例,全录各书之序跋,每书之后间加按语考证,1921年浙江书局刊本;项元勋《台州经籍志》四十卷,浙江图书馆活字本,收隋至近代台州人士著作四千余种,取材丰富,考订颇精;胡宗楙《金华经籍志》二十七卷,富于条理,1925年梦选楼刊本;陈准《山左先喆遗书提要》,瑞安仿古印书局排印本;陆惟鎏《平湖经籍志》八卷,1938年平湖陆氏求是斋刊本;清郑元庆《湖录经籍考》六卷,1920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刊吴兴丛书本;李权《钟祥艺文志》二卷,钟祥李氏活字本;清张宗泰《中州集略》六卷,1929年张汸铅印本,收汉至元各代河南人士文学作品四四五部;《中州艺文录》四十二卷,1935年经川图书馆刊本,收河南各县明清两代一八七四人之著作;蒙启鹏《广西近代经籍志》七卷,1934年南宁蒙氏铅印本;方树梅《明清滇人著述书目》,1944年云南大学出版。 RP|`HkP-2  
IPpN@  
解放后一些图书馆所编地方文献目录,因可直接据以找来阅读,尤为重要。如安徽省图书馆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1961年出版《安徽文献书目》,收录安徽历代作者约千七百人的近四千种著述,按时代顺序排列。如欲查考春秋战国时管子学派、汉魏时曹氏父子和清代桐城派方苞、姚鼐以及戴名世、戴震等人的作品,都可参考这个目录。不过,此目虽为安徽省图书馆、博物馆和安庆、桐城、歙县等图书馆五个单位的联合书目,却限于馆藏,收录仍然不够完备,所以应参考其他大型图书馆书目予以增补。此外,青岛市图书馆1956年编印的《馆藏明清两代山东人著作书目》,南京博物院1957年编印的《前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藏南京文献目录、南京掌故书目》,甘肃省图书馆等1957年编印的《兰州各图书馆馆臧西北文献联合书目》,北京图书馆和首都图书馆主编、全国图书联合目录编辑组1959年出版的《北京地方文献联合目录》等等,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书。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5-29
六、按专科查找书籍
查找文史书籍,除了前面介绍的各类综合性书目可以利用外,还有不少专科或专题书目可供利用。这些目录的使用价值很高,对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更能提供直接的帮助。但这些书目,内部编印而尚未正式出版的居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可能全部详细介绍,只能就正式出版的大部头的工具书或少数较重要的自己编印的目录略予提示。冯秉文编、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的《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和各图书馆编的参考工具书目,是目录的目录,希望读者根据这种目录按图索骥,找自己需要的专科或专题书目分别加以利用。 QWYJ *  
bAMdI 5Zk?  
(1)哲学社会科学总类图书 (<9u-HF#  
?@86P|19  
有山东师范学院图书馆1956年编《社会科学图书目录》(油印二册),沈阳农学院图书馆1956年编《馆藏总类、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目录》(油印一册),山东省图书馆1957年编《馆藏社会科学图书目录(中文平装书目第6种)》(铅印一册)和《馆藏社会科学图书目录(中文平装旧书)》(计划出 版,铅印),沈阳农学院图书馆1956年编《馆藏语文、文学、艺术、史地图书目录》(油印一册)等等。 <5051U Eu  
h376Be{P  
另有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编译、三联书店1956年出版的 《外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目录(1946—1955年)》,共收入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三九九四种。分哲学、宗教、无神类,政治类,经济类,国际问题类,历史类,地理类,其他类等七个类别。 CU0YIL  
RA 6w}:sq7  
《西方名著提要——哲学·社会科学部分》,(英)汉默顿编,何宁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出版。每书前有译者所撰作者小传及书籍解题。 :ws<-Qy  
P%n>Tg80M  
(2)哲学和宗教书籍 -9?]IIVb  
;'1d1\wiDQ  
查哲学书籍:主要有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版本图书馆编辑、1958年出版的《哲学书籍目录(1949.10—1957.12)》。另据冯文秉《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专科性书目“哲学”栏列有目录三十余种,读者可径自参考。 DlJo^|5  
lOp`m8_=  
查宗教书籍:晋释道安的《综理众经目录》,正式奠定佛经目录之基础,但已佚。其后僧佑据以增辑《出三藏记集》,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佛经目录。此后佛经目录代有选辑,至唐智昇《开元释教录》最称完备。宋、元以后,《大藏》刊版多依智昇《开元释教录》为部次,部卷纵有出入,无关大体。 3so %gvY.'  
DmcZta8n]  
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于1933年出版《佛藏子目引得》三册,是综合日本1881—1885年弘教书院刊大藏经、1902—1905年藏经书院刊大藏经、1905—1912年藏经书院刊续藏经、1922—1933年大正一切经刊行会刊行大藏经而编成(以大正本为主,其他三种为辅)。引得分三种:撰译者引得,梵音引得,经品名引得。 ~TtiO#,t  
"@n%Z  
按历代撰译之佛教经典,基本上汇集于《大藏》、《续藏》之中,所以有此引得,极便检索。 O/LXdz0B  
F0# 'WfM#  
又北宋徽宗时释惟白撰《大藏经纲目指要录》,是一部极为详细的解题书目,所录之书多至一千零四十九种,《大藏》所收,大半已在;另有清原居士王古撰《大藏圣教法宝标目》,亦为简明之解题书目。明末清初释智旭撰《阅藏知津》,在分类上有所改进。佛学典籍浩繁,译文又甚隐晦,初涉佛学者,宜先读这类解题目录。这方面,陈垣《中国佛教史籍概论》(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对读者尤有帮助。 :6dxtl/{b:  
=~gvZV-<  
我国战国时就有老、庄“清静无为”之说,司马谈谓之道德家。汉初好黄老之学,但尚未成宗教。后缘佛教传入,东汉末年张陵创为五斗米道,晋葛洪又在理论上加以充实,逐渐形成道教;元魏太武帝宠用道士寇谦之,道教因而大盛。此后,刘宋明帝,唐高宗、玄宗、武宗,宋真宗、徽宗等先后加以崇扬,遂使道教之势力,与佛教及中国传统之儒家鼎足而三;汇集道家经典之《道藏》,亦于宋代完成刊版。刘宋陆修静首撰《灵宝经目》,是为我国第一部道经总目。此后不断有人续修。唐开元中,列道教书籍为藏目,曰《三洞琼纲》,总三七四四卷,其后残缺。宋初遣官校定,得七千余卷;徐铉讐校,去其重复,得三七三○卷;大中祥符中,命王钦若依照旧目刊补,得洞真部六二○卷,洞玄部一○一三卷,洞神部一七二卷,太真部一四七○卷,太平部一九二卷,太清部五七六卷,正一部三七○卷。凡四四一三卷。元代兴佛灭道,焚毁《道藏》经书。明英宗正统年间重辑《道藏》,神宗万历时又辑《续道藏》,存版于清光绪二十六年为八国联军烧毁。1923年起商务印书馆据北京白云观藏明本影印《道藏》,凡一千一百二十册,这是道经的总汇。 f QFk+C  
d-%hjy3N  
翁独健编、燕大引得编纂处1935年出版的《道藏子目引得》,除《道藏》外,兼收《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二书,引得分四种:分类,经名,撰人,史传(史传引得乃道藏中仙道传记之引得)。这是查检道经之重要工具书。又陈国符《道藏源流考》上下册,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也可以参考。天主教传入较晚,明清之际有韩霖、张赓撰《道学家传》,于各教士传后列举其所著译之书名,附刊于《圣教信教》。瞿颖山《清吟阁书目》有《耶稣会士著述目》一书,清末王韬重撰时改名《泰西著述考》,录明末清初西洋来华教士之著述甚详。以上皆早期天主教之目录。此后,上海土山湾慈母堂印书馆、北平西什库天主堂遣使会印刷馆都曾编制目录。 &5;"#:ORcK  
*WZA9G#V5  
基督教输入更晚,但亦有译著目录汇刊,如《中华基督教文字索引》(1867年出版)。此后,1907年季理斐、1918年雷振华、1939年李培廷均有续编,可供查考。 iow"n$/  
XP}<N&j  
除以上宗教专科书目外,各综合性的书目也都收有宗教书籍,希读者注意。 ykJ>*z  
m[2gdJK  
(3)语言文字:这方面的书目很多,这里仅就甲骨、金石文字和其他较重要的几种语文书目开列于下,以见一斑。 《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编,中华书局1952年出 版。是书为纪念甲骨文发现的五十周年而作,辑录自1899年至1949年这五十年中有关甲骨学的中、日、英、法、德、俄各种文字的专书书目和论文篇目,共计八七六种,分类编纂,详注出版时期及版本出处。后附著者、篇名、编年三种索引,极便检查。编者是专治甲骨学商代史的著名学者,这本目录搜罗完备,分类详细,是研究甲骨学及古代史、古文字学方面的一本很有用的工具书。 1Ws9WU  
p}P-6&k,U  
《殷虚卜辞综述》(附录甲骨文论著简目),陈梦家编,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此书是研究安阳出土殷代卜辞的专著。正文二十章外,有附录共分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便是《甲骨文论著筒目》。这个目录分总论、文字、文法、断代、年代、历法天象、方国地理、先公先王、礼制、宗庙、农业、历史社会等类,颇便查检。附录第三部分为《甲骨著录简表》,亦可参考。 r<\u6jF  
,u m|1dh  
又邵子风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石印本《甲骨书录解题》五卷,编著时间虽较早,但有解题,值得注意。 [hs ds\  
b Zt3|  
《金石书录目》,容媛著,1930年前中央研究院排印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排印本。全书分十类:总类,金类,钱币类,玺印类,石类,玉类,甲骨类,匋类,竹木类,地志类。原书十卷,附方志中金石志目、金石丛书目各一卷。后有按朝代排列之人名通检和笔划书名通检。 8Y?;x}  
Mihg:  
朱彝尊著《经义考》三百卷,是上古到清初的经学著作总目录。其中小学类只收《尔雅》,未收文字、音韵。翁方纲《经义考补正》十二卷,补正一○八八条(二书有《丛书集成》本)。谢启昆又著《小学考》五十卷,嘉庆二十一年树经堂原刻本,咸丰二年重刊本,浙江书局刻本,光绪十五年石印本。《经义考》不收文字、音韵,此书专为补其缺陷而编。 I:.s_8mH}  
j.YA 2mr  
《说文书目》,丁福保编,医学书局1924年排印本。此目收书五百余种,注明版本,间附按语。 KSL`W2}  
/O9EQPm(  
《语言文字学书目(1—2辑)》,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图书资料室编。第一辑1955年印,收书一四○○种;第二辑1957年印,收书一八七○种。 W8<%[-r  
YS ][n_  
《馆藏文化教育、语文图书目录》(中文平装旧书),山东省图书馆编,1957年出版,收书三四二种。  @8 6f  
n*$ g]G$  
(4)文学艺术:关于文学艺术的书目,正式出版的、内部编印的都很多,现择要介绍几种。 Ls%MGs9PI  
CWlw0 X  
《曲海总目提要》四十六卷,清初人著,董康校订,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据上海大东书局1928年排印线装本重印,精装上、中、下三册,书后附有笔划书名索引。 ]?*wbxU0  
xA/D'  
这是一部解题式书目,共著录六八四个戏曲。提要叙述了这些戏曲的故事情节,有的还考证了有关史实,是研究古典戏曲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l\mPHA23  
HhpDR  
《曲海总目提要补编》二卷,北婴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Ef%@  
 eIlva?  
此书从各种不同传本的《传奇汇考》里,辑录了《曲海总目提要》所遗漏的(或文字不同的)提要七十二篇,并对《提要》作了补充和修正,书后附剧目索引,甚便查检。 ZEQEx]Y  
:svq E+2  
《中国古典戏曲总录》,中国戏曲研究院主编,1957年作家出版社等单位陆续出版。总录计划编印八编:一、宋金元杂剧院本全目;二、宋元戏文全目;三、元代杂剧全目;四、明代杂剧全目;五、明代传奇全目;六、清代杂剧全目;七、清代传奇全目;八、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书目。已经出版的有傅惜华编《元代杂剧全目》、《明代杂剧全目》、《明代传奇全目》三种。书后附“引用书籍解题”、“作家名号索引”和“杂剧名目索引”。 U17d>]ka  
?(PKeq6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十卷,孙楷第著,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iwq!w6+  
2|,VqVb  
此书原版于1932年,这次重印作了必要的修订。所收以语体旧小说为主,计已佚未见及现存诸书共八百余种,对各书版本、概要均有叙述。书后有书名索引、著者姓名及别号索引。 s.#`&Sd>  
L-Lvp%%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六卷,孙楷第著,1932年初版,1953年上海杂志公司出新版本,有所删节。 G B^Br6  
@d_M@\r=j  
此书是作者东渡日本进行调查搜集后编成的小说书目。各目都有提要,述及版本、题识、序跋、校勘、收藏等,并附录《大连图书馆所见中国小说书目》。 K@2),(z  
I'Hf{Erw  
《晚清戏曲小说目》,阿英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此书收录完备,对查考晚清戏曲、小说极为有用。 DH=hH&[e(d  
@CoIaUVP  
《中国现代作家著作目录》,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大众日报社1962年印。 "tZe>>I  
AX INThJ  
本书收中国现代作家二八六人,按姓氏笔划为序;其著作(包括翻译的作品)一律以1960年以前正式出版者为限,仅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概不著录。 \wZe] G%S  
;a/E42eN;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著作联合目录》(1918—1963年),武汉地区七单位编,1964年铅印本。 `^vE9nW 7  
`L zPotz  
本书为配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需要,以及充分利用武汉地区所藏有关书籍而编成。所收作品以中文专集为限,计收从事小说、诗歌、散文、戏曲、说唱文学等写作的作家共二百九十人。七个藏书单位是:华中师院、武汉大学、武汉师院、中央民族学院分院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及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资料室。  G*m 0\  
3Vwh|1?  
关于一位作家或一部文学名著的研究书目也很多,可根据需要查冯秉文的《全国图书馆书目汇编》或各图书馆的参考工具书目录。 H}!r|nG  
K'bP@y_cq  
《鲁迅研究资料编目》,沈鹏年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8年出版。 ZNoDFf*h  
Y73C5.dNcE  
这本目录共分三辑:上辑为鲁迅著译及有关书目623种;中辑为有关鲁迅著译的一些原始资料目录,包括鲁迅著译最初刊出处的报刊杂志简录,鲁迅的名、号、笔名录,鲁迅的手稿抄本简录等;下辑是关于鲁迅的研究资料系年目录,共收研究鲁迅的专著五五八种、论文二千三百篇。 *|0 -~u%q  
2T35{Q!=F  
《红楼梦书录》,一粟编,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 f 2.HF@  
,hVli/  
这是一部专书的学术书目,收录了《红楼梦》问世以来直到1954年10月为止的有关作品约九百种,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方便。 O?2DQY?jT  
Tx D#9]Q`  
此外,虞复编、朝花美术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历代中国画学著述录目》,中国音乐院音乐研究所编、音乐出版社196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音乐书目》(初稿),以及其它有关艺术方面的专题书目,也极为有用。 L_T5nD^D  
wj,=$RX  
(5)史地及其它: Xhm c6?  
CrLrw T  
《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1949—1973),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合编,1973年11月印。 ;+%rw2Z,B  
se)TzI^]b@  
这是为配合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和本单位藏书编成。计收编1949年10月至1973年6月出版和重印的有关中国古代史图书两千余种,按性质和时间顺序分别排列。 D~m*!w*  
kmW4:EA%  
这本书目和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1975年编印的《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相配合,能够迅速反映关于古代史目前的研究状况和水平,极为有用。 x:Y1P:  
V!Uc(  
《增订晚明史籍考》,谢国桢编著,中华书局1964年据北平图书馆1933年版增订重印。 L0,'mS  
5! {D!  
此书主要收明万历、崇祯至清康熙平定三藩事件期间所有野史稗乘,撰为提要。提要首录原书序跋、凡例,按时代排列,后加编者按语。其特点是收罗材料极为丰富,但难免有错误之处。末附读书所收书名、丛书名、著者名、著者别名等四角号码综合索引,极便检索。 ]^E?;1$f?  
0J9x9j`&j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二所编,科学出版社于1957年出版的《史记研究的资料和论文索引》;贺次君著,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的《史记书录》;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编,1955年石印本《司马迁著作及其研究资料目录》;北京图书馆参考研究组1956年编印的《馆藏史记书目》;复旦大学中文系资料室1956年编印的《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参考资料篇目索引》等等,都为我们研究大史学家司马迁及其《史记》提供了方便。 iS^QTuk3%  
[n@] r2g)3  
查考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书籍,可利用复旦大学图书馆、历史系资料室1972年8月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书目》(1949—1965.5)。此书根据复旦馆藏并参考《全国总书目》和其它书目而编成,对于了解解放后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和出版情况,查找这方面的专著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1962年铅印本《中国近代史参考书目初编》,收录关于中国近代史方面的中外文参考书甚多,也是很有用的工具书。 pi(m7Ci"  
XFl 6M~ c  
又下列九种书目,也是查找中国近代史方面有关图书资料的重要目录: j2k"cmsKh  
O- wzz  
齐思和编《鸦片战争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之后)。 9up3[F$  
张秀民编《太平天国资料目录》(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附录)。 6ujW Nf  
中国史学会主编《捻军资料丛刊征引书目》(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 E .h*g8bXe  
中国史学会主编《洋务运动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洋务运动》附录)。 0GLM(JmK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法战争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法战争》一书之前)。 X$ D6Ey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日战争资料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中日战争》附录)。 4eu O1=  
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戊戌变法》附录)。 kZ~~/?B  
中国史学会主编《义和团书目解题》(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义和团》一书之后)。 ~*7]r`6\@  
柴德赓等编《辛亥革命征引书目、参考书目》(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辛亥革命》附录)。 \V:^h [ad  
邓衍林编《中国边疆图籍录》,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这是查考我国历代有关边疆图书资料的重要工具书。 DG/Pb)%Y  
K3C<{#r  
此书收录我国边疆史地资料及各民族地区的文献记载(包括专著和舆图)近万种,先依地区再以时代先后为序。西夏、契丹、辽、金、元及明代边墙与倭寇史料,皆列为专目,书后有书名、著者索引。 -Za/p@gM  
V&i;\9  
王庸编《中国地理图集丛考》,商务印书馆1947年初版,1964年修订重印,这主要是查明代边疆海防方面有关图书的工具书。 E`q_bn  
6~{C.No}  
此书分甲乙两编,甲编包括明代总舆图汇考,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明代海防图籍录,都是关于明代的图籍考录。乙编包括中国地理学史订补,中国历史上地图与军政之关系,中国历史上的土地疆域图等。最后附录明代倭寇史籍志目。 b6[j%(   
)"LJ hLg  
福建省图书馆1972年编印的《台湾、琉球资料联合目录》、1973年编印的《我国南海诸岛资料联合目录》,福建师范大学1974年编印的《东西南沙群岛目录及重要资料选辑》,可供我们查考台湾及南海岛屿资料之用。 neh(<>  
]9L oZ)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1973年编印的《东北地区民族历史地理文献目录》(内部资料),除收录中国、朝鲜、日本和西文文献外,还收编了中、日文报刊上发表的部分论文资料,可供查找我国东北地区的历史、考古、民族、地理方面的图书资料之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分院历史研究所等1961年编印的《蒙古史研究图书目录(汉籍部分)》,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等1962年编印的《新疆研究参考书目(中文之部)》,方国瑜编、云南大学1957年印《云南民族史史料目录解题》,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59年编印的《有关西藏的图书目录》,也都是查考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历史极为有用的工具书。 BY*Q_Et  
'S~5"6r  
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初版1958年增订重印的《中国地方志综录》,张国淦编著、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的《中国古方志考》,洪焕椿编著、科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浙江地方志考录》,上海师院图书馆1963年编印的《上海方志资料考录》,上海图书馆1964年编印的馆藏建国前《上海地方资料中文书名目录》,以及其他图书馆编印的大量方志目录,是供我们查考方志的重要工具书。 g>sSS8R O  
ckn~#UE=  
此外,马念祖编、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商务印书馆1962年编纂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杜信孚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同书异名通检》,胡文楷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出版的《历代妇女著作考》,杭州大学图书馆资料组1962年编印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国务院法制局编、法律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参考书目简介》,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军事出版部军事图书馆1957年编印的《中国历代兵书目录》等等,也都是极重要的专科专题书目。又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方面的书目虽不属本书叙述范围,但其古代部分,有关科技史,这里略予简单的介绍。 :EH=_"  
U&xUfBDt  
清康熙时数学家梅文鼎尝选历学书六十二种、算学书二十六种,各撰提要,名曰《勿菴历算书目》,可以算是较早的自然科学书目。 z=FZiH  
q =Il|Nb>  
清华世芳撰《近代畴人著述记》(附于三联书店1955年版《畴人传》之后),也是一本数学著述目录。 *dF>_F  
i&k7-<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他多年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全书内容包括我国有史以来的地理和历史情况(第一卷),科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第二卷),数学、天文学、地学(第三卷),物理学、工程技术(第四卷),化学、化工(第五卷),生物学、农业、医药(第六卷),以及这些学科得到发展的社会背景(第七卷)。作者征引了大量的文献,对我国古代各门学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成就,进行了详细的叙述,肯定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该书值得参考,其所引用文献目录,亦可视作科技史书目。 |M_UQQAB|  
KU;9}!#  
清末王景沂《科学书目提要初编》、交通大学图书馆《三十五年来中国科学书目初编》为一般自然科学目录,均可参考。解放后出版的科技书目,如《四部总录》天文编、医药编、算法编(丁福保、周云青编,商务印书馆1956年起分编出版),《中国农学书录》(王毓瑚编,中华书局1958年出版,农业出版社1964年修订本),《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撰,75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出版),《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出版),《科学技术参考书提要》(赵继生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等等,都可参考利用。 =mGez )T5\  
8Eq7Sa  
此外,各综合性书目也包括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图书在内,如《中国丛书综录》第二册即列有农家类、工艺类、医家类、历算类等子目可供查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5-29
七、按作者查考其著述
以上六项,皆以书名为主,介绍了查找图书的几种不同的途径。如果只知作者而书名不清楚的,还可按作者查考其著述。有些书名复杂,不管是从笔画还是号码法都不如查作者姓名简易,也可先查作者再查书。由于已往所出版的目录书籍很多附有作者索引,如《四库全书总目》等书,特别是《中国丛书综录》第三册中的第二索引是作者索引的大结集,因而先查作者,再查考其著述的方法是简易可行的。 z%LIX^q9  
ohGfp9H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郑堂读书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等书,中华书局重印的《艺文志二十种综合引得》,都有作者索引可查。《中国丛书综录》第三册前面是子目索引,后面即是作者索引。 rI-%be==  
=k:,qft2  
也有一些书目,一看便知可从作者查考其著述,例如《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历代中国画学著述目录》、《中国历代法家著述考》、《历代妇女著作考》、《中国近代作家传记暨著述要目》,其中包括《郑樵著作考》、《汤显祖先生著述版本目》等等在内,都对我们从作者转查书籍提供了方便。 gH3vk $WS  
y e? 'Ze  
此外,多数图书馆均有著者卡可供我们查找各类图书时利用。 JNUt$h  
8rS:5:Hi  
又查作者,一般按作者姓名笔画、号码等查找,但也可根据作者的时代线索去查,或按地域查地方文献书目(包括方志艺文志);或按作者所从事的工作查有关专科书目。总之,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查找。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5-29
查考字词
查考字词的工具书,在我国出现较早,汉代所谓“小学”就是文字学,四部分类中的经部也有“小学”。《四库全书总目》把它分为训诂书、字书、韵书三大门。训诂书主要讲字义,字书主要讲字的形体结构,韵书主要讲音韵。现代编制的查考字词的工具书,可分为字典和词典两大类。字典以释字为主,词典以释词为主。实际上,古代的字书大都兼及音义,训诂书也讲字音,韵书也讲字义;现代的字典往往也兼收复词,词典也多以单字为词头,并释其音义,相互间既有区别,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xScLVt<\e  
I`LuRl w  
一般来说,查考字词的工具书能告诉我们某字词的写法、读音、意义,或者还能指明某字词的用法、构造及其渊源变化,帮助阅读、写作时对字词的正确理解和应用。下面从实用角度出发,分为:一、查考常用字和冷僻字,二、查考虚字、避讳字,三、查考古文字,四、查考语词,五、查考成语、典故、方言,六、查考文艺作品中的特殊语词,予以介绍。 xp72>*_9&  
^8Q62  
一、查考常用字和冷僻字 T{Uc:Z  
S9`flo  
查考常用字和冷僻字可使用:常见的《新华字典》、《同音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字较多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以讲文字形体为主的《说文解字》;专注古籍文字音义的《经典释文》、《经籍籑诂》;按音韵编排的《广韵》、《集韵》和《音韵阐微》等书。 G\r?f&  
MR<;i2p  
(一)一般查字,可使用《新华字典》。这是一本通俗常用的小字典,由新华辞书社编,1953年人民出版社初版,后又多次再版,197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71年修订重排本”。全书收录单字八千五百左右(包括异体字);字头用大字排印,异体字(包括繁体字)附在字头之后;注音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用汉语拼音字母标音,附注注音字母;释义明确易懂,观点比较正确。本书按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排列,各种版本都附有几种检字表,查找方便。 mAW, ?h  
Gkv{~?95  
还有《同音字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商务印书馆1956年初版。它收单字一万,稍多于《新华字典》,按音序编排。 2hQ>:  
@%lBrM  
(二)若阅读古籍,上面这些小字典就不能适应需要了。在古籍中常会遇到现在已经不用的字,或者某个字虽然仍在使用,而读音和意义却古今不同,从而要涉及某字的构造、本义以及音韵,这就应该使用下列字典: 4bJZmUb  
fb:j%1WF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该书编写组编,商务印书馆1979年9月出版。该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余,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字头用大字,已简化的汉字用简体字,后面用括号注明繁体字和异体字;注音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一个字的多种意义,不论读音相同与否,都编排在一个字头下,分条释义。书前冠有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部首检字。书后附录:(1)难字表,另收难字二千六百余,只有注音和释义,没有例句。(2)古汉语语法简介。(3)我国历代纪元表。 .eO?Z^  
V$rlA' +1v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等奉敕编,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该字典继承了我国古代字书的传统,特别是因袭《字汇》和《正字通》的体例,而又有所革新,是封建时代字书的高峰。长期以来,它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毁誉不一。赞扬该书的主要有《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以及近人张元济的《节本康熙字典序》;批评者有:(1)章炳麟《检论》卷四《清儒》。(2)蟫魂《书康熙字典后》(载《大中华》一卷五期)。(3)万国鼎《字典论略引》(载《图书馆学季刊》一卷一期)。 (4)陆费逵《中华大字典序》。(5)黄云眉《清代纂修官书草率之一例——(康熙字典)》(原载《金陵学报》六卷二期,又收入所著《史学杂稿订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0年出版)。(6)(日)渡部温《康熙字典考异正误》,东京井田书店昭和十八年七月本。 NAzX". g  
[ dE.[  
解放后评论《康熙字典》的,主要有刘叶秋著《中国古代的字典》(中华书局1963年出版)和张涤华的《论康熙字典》(见《江淮学刊》1962年创刊号和第二期)。张文认为,我们对《康熙字典》应该采取批判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它的短长所在;如果全盘否定,一棍子打死,那就未免是一偏之见了。这种意见是公允的。 <x),,a=X  
O!Z|r ?  
《康熙字典》用部首排列法,分成二百十四个部首。字头下先列历代主要反切,随即解释字义,并多引古书为证。《康熙字典》收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一般查不到的冷僻字,在这部字典里多能查到。使用这部字典时,要先查前面的总目,有些一时难以辨明部首的字,则可利用检字表查阅。此外,王引之的《字典考证》,纠正《康熙字典》的错误两千五百多条,编排上与原书相同,读者应当注意。  l"zUv  
Z_1*YRBY;  
《康熙字典》的版本较多,其善者有:商务印书馆1933年本,增《字典考证》、四角号码索引;世界书局1936年本,增笔划检字索引、篆字谱、《字典考证》;中华书局1958年本,增《字典考证》。 ? QDWuPhN  
?oiKVL"7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中华书局1915年初版。该书按二百十四部首排列,收单字四万八千余,改正了《康熙字典》中的错误两千多条,且于字头之下兼列籀、古、省、俗、伪等体,还收进了近代方言和翻译字,是其优点。注音主要根据《集韵》,又标注同音字;释义分条解说,一条只注一义,只引一个例证,先释本义,后及引申义、假借义。在新的大型字典出版以前,它还是一部较好的字典。尽管该书内容丰富,而缺点和错误也还不少,刘叶秋《中国古代的字典》等书中归纳为:任意删节引文,沿用错误的旧解,注释各自为说,抄袭旧字书的断语,引书名称前后不一,等等,这都是确实的。此外,该书上所打的资本主义乃至封建主义的烙印也是深刻的,反动的观点也不乏其例,如1860年参与英法联军,一手抢劫焚烧圆明园,本人也直认不讳地供称“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的英国侵略强盗头目“戈登”,竟被说成是“英吉利大将名”,“从中国淮军历战有功”。这些都是应当注意并予以批判的。 mEuHl>  
~mN% (w!^  
《说文解字》,汉许慎撰。全书十五卷,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五百四十部,首创部首排列法;字体以篆书为主,有古文、籀文等异体列为重文;字头之下的解释,先释义,再释形体构造,后注读音。它创立了较为系统的解说文字的方法,对我国文字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认作解说文字的“准绳”。但是,它的缺点、错误也还不少。宋文字学家徐铉就批评说它“偏旁奥密,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说文韵谱·序》)又如,“示”字,《苍颉篇》作“现也”,这种解释简单明了。而《说文解字》却故弄玄虚,说:“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就是宣扬天人感应的唯心论说教。我们今天看待这部字书,既不可象前人那样无限崇拜,也不能一笔抹煞,而应当严加汰炼,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n`;R pr&  
(5uJZ!m  
《说文解字》成书之后,辗转传写,加上解释的过于简单而又深奥,以及古今读音的变化,往往造成不同的理解,而使传本每多讹异。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徐铉等校定雕版,流传后世,一般称此为大徐本,即现在的通行本。徐铉弟锴作《说文系传》,一般称小徐本。大徐本校定《说文解字》,除纠正一些脱误外,又略有增改:(1)许书原分十四篇,加叙目一篇,一篇一卷,为十五卷。徐铉以其篇帙繁重,每卷分作上下两卷,共为三十卷。(2)每卷之首,增加标目。(3)字条之末,增加反切。(4)增加的注释皆题“臣铉等曰”,以示区别。(5)增加“新附字”于每部之后。徐铉定《说文解字》,徐锴编《说文系传》,对于保存和解释许慎原著是有功绩的。但是,我们还要看到二徐在研究《说文解字》上的缺点、错误。清代钱大昕曾指出:“二徐校刊《说文》,既不审古音之异于今音,而于相近声,全然不晓,故于从某某之语,往往妄有刊落。”(《十驾斋养新录·二徐私改谐声字》)这就给后人了解古今字音的变化带来了困难。《说文解字》的版本较多,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以清陈昌治改刻清孙星衍本为底本(孙本据宋刻本)缩印,于字头篆字之前加楷体,卷末增编楷体笔划检字,颇便读者查阅。 3#<* k>1G?  
04 y!\  
《说文解字》问世一千八百多年来,专门从事研究者不下数百家,以清代学者的成就为大,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说文》)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先从原书的体例、后代字书的训释以及宋代以前古籍所引《说文解字》这三个方面,对二徐本进行校订,又用古书上的字义阐明许书的训释,并说明一个字的意义及其引申变化,对汉字的研究有较大贡献。但其中也有些意见武断,所以后来校订段注错误的书也不少。该书有嘉庆间原刻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万有文库影印本、世界书局1936年影印本(后附部首检字)。 CJq c\I~  
j.QHkI1.  
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名著很多。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征引古书以推寻《说文解字》说解的根源,资料丰富,并有所补正,但泛及词藻,体例不太严谨。该书有灵石杨氏连筠簃原刻本,同治间湖北崇文书局复刻本。王筠的《说文句读》、《说文释例》,前书综合段氏《说文注》和桂氏《义证》及其他研究《说文解字》的专书,删繁举要,极便初学,后书说明“六书”及《说文解字》的条例、体制,并列出《说文解字》的一些疑问,附有“补正”,常用金石古文补正《说文解字》的形体和解释。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根据《说文解字》九千多字,又增附七千多字,从中分析形声声符一千一百三十七,再依古韵归并为十八部,即十八卷。它变更了《说文解字》的部首排列法,按古韵及形声声符排比,每个字头分楷书和小篆标出,再用小字标明韵部,各就字形构造考明本义,继以古书中通用之义,分列为“转注”、“假借”二目。他所说的“转注”,就是词义的引申;“假借”,则是通假字,含义不同于《说文解字》。这是一部查考古代汉语字义字音的重要工具书。但是,本书也沿用了《说文解字》中的一些错误解释,并为此而引证古书,错上加错。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以金石文字补《说文解字》所录古籀之未备,这是以古文字订正《说文解字》的最早著作。 XS0V:<+,  
3B,QJ&  
近人丁福保把研究《说文解字》的许多专著,包括上列各书,汇为一编,称《说文诂林》。正编由医学书局1928年影印出版,补遗于1936年出版。正、补编各有检字一册,均按部首排列,字下注明页码。这部书是把前人有关研究《说文解字》的著作拆散后,分别系于大徐本各字之下,使读者查一字而得各家之说。此外,丁氏还根据《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玉篇》等古代字书校勘大徐本,勘正脱句、脱字、衍字、误字等数百条。马叙伦所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初稿完成于1928年,又经修订,195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影印手稿本。该书汇集各家说解,除清人研究成果外,增加近人论著,取材丰富,可供参考。 vbn>mg5  
`)tK^[,<W  
(三)阅读古籍,特别是先秦著作,还往往碰到有的字音与后代不同,字义的解释,也常有出入。虽然它们各有不少注疏,对某些字的读音和意义,进行了注释,但是,这些注疏,散见于群书,不容易一下子弄清它的所以然,因而要深入地研究古籍中的字音与字义,还可查考《经典释文》和《经籍籑诂》。 %}F"*.  
+{xG<Wkltz  
《经典释文》,唐陆德明撰。本书在唐初即已流行,清乾隆间卢文弨刻《抱经堂丛书》本较佳,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即据以影印,并附卢氏《考证》。这是一部注释古籍字音,也兼及字义的专书。第一卷《序录》,包括陆德明的自序、《条例》及全书的总目等,其次是《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春秋公羊》一卷,《春秋谷梁》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老子》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凡卅卷。它广泛采取各家的音切加以注音,兼辨字义,并考证诸书本文的异同,有的还加有按语。它的主要价值在于汇集和保存了唐以前经书中文字的音读,特别是有的材料此后亡佚,仅赖本书的引用而得以保存下来。但是,它的注释是按原书的篇目和字句的先后次序编排的,查考或有所不便。 /.-m}0h|W-  
S&|VkZR)  
《经籍籑诂》,清阮元编,嘉庆三年(1798年)琅环仙馆原刻本,1936年世界书局影印本。王引之在序文中说它“检一字而诸训皆存,寻一训而原书可识。”这是不错的。全书字头按《佩文韵府》编次,一百零六韵,分平上去入四声,《佩文韵府》未收的字,依《广韵》补入,《广韵》未收的字,据《集韵》补入。一个字有不同读音时,分别编入多韵。书中收录虽然仅限单字,但字下也罗列包括该字的复词解释,兼有字典和词典的作用。每一字头之后,先释义,再列出处,多义词一般是先举本义,后列引申义。此外,该书编成之后还修订过一次,修订的内容分别附于原字之后,所以不少字有两个字头,查考时应予注意。  . X0t"  
|QqWVelc  
总之,该书是我国古代训诂的材料汇编和索引,对于我们阅读古书,特别是阅读唐代以前的书,提供了查考字词的帮助。如“纯”字有四个音读,就分为四处收录,分别训诂,一见上平声十一真,二见上平声十三元,三见下平声一先,四见上声十一轸。问世以来,很受知识界的重视。臧镛堂在该书后序中说它“可谓经典之统宗,训诂之渊薮,取之不竭,用之无穷者矣”。这虽是过誉了,但阮元等汇集古书中有关字义的训诂为一书,有些解释还是一般字书中没有的,给读者查考及研究古代字词提供了便利,还是应当肯定的。当然编者那种尊孔读经,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反动观点在书中的反映,以及书中的训诂不乏附会、杜撰之处,这是读者应当注意的。 Vd[  2u  
z.A4x#>-  
原书按韵部排列,查检不便,1936年阮刻影印本增编了《目录索引》,按笔画排列,对不熟悉音韵的读者提供了寻检之便。但是,这个索引也有错误。有人在《诗经》中读到了“松柏丸丸”,不理解“丸丸”的意思,就按《目录索引》提供的页码,去找“丸”字,没有找到,仔细一看,该页全收上平声冬韵字,而“丸”字属寒韵,按韵寻检才找到了“丸”,原因是页码有误。 K9LEIby  
*+&z|Pwv[^  
(四)阅读古籍,遇到不认识的字,除了使用以上工具书外,还可查考《广韵》、《集韵》、《音韵阐微》等韵书。这些书既讲音韵,也讲文字的形体和意义,具备现代字典的功能,它的优点还在于字头按韵排列,类似同音字典。如遇到冷僻字,在一般字典中虽然查到了,但还不能正确发音,不妨查一查韵书,只要找出同韵中的一个常见字,即能推知这个冷僻字的读音。使用韵书查字,对不熟悉音韵的读者来说,会发生不知所查的字属于哪一声和什么韵的困难,这可先从《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旧版《辞源》和《辞海》中查得某字的声韵,再按声韵寻检即可。 8QPT\~  
|@OJ~5H/{  
《广韵》,宋陈彭年编,历来版本较多,周祖谟以泽存堂刊本为底本,作了精细的校勘,定名《广韵校本》,是最好的本子,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分别于1951、1960年影印。全书的编排以四声为纲,韵目为纬。平声字分上、下两卷,上、去、入三声各一卷。收录单字两万六千一百九十,分为二百零六韵,其中平声五十七韵,上声五十五韵,去声六十韵,入声三十四韵。所收字都是先释义,后注音,并把同音字(同声母)排在一个字头之下,作为一条;音有异读的,个别注明;字有异体的,附在字头之下。《广韵》的主要价值在于保存了魏晋唐宋间的语言,不仅把《说文解字》、《字林》、《玉篇》等古代字书的文字音义收录无遗,而且有所增补,是研究汉语史的主要参考书。 W6h NJb  
d 4[poi ~  
《集韵》,宋丁度等撰,后由司马光续编成书。全书分平声四卷,上去入三声各一卷,除了对《广韵》的韵部有改并外,编排上也不相同:本字后附异体字,再注音,后释义。全书保存了古代大量文字的音义,在释义方面一般较《广韵》为简,但有时也互有详略。清方成珪编《集韵考正》,对原书有所订补,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把二书汇印在一起,有便读者。 sTJJE3TBI  
1{= E ?  
《音韵阐微》,清李光地、王兰生编,光绪年间淮南书局本较为常见。该书分平声三十韵,上声三十韵,去声二十九韵,入声十七韵,附载《广韵》韵目,使读者知其分合。全书按照《广韵》、《集韵》的体例,把同音字编成一组,用反切注音;每字之下先列《广韵》、《集韵》的反切,后注该书的反切,用“合声”或“今用”、“协用”、“借用”标明。它的特点是在反切上有重大革新,反切上字不用带鼻声韵尾的字,下字尽可能不用带声母的字,使切音时减少阻碍,急读即成一音。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5-29
二、查考虚字、避讳字
(一)查考虚字 o 2$<>1^  
*jqPKK/  
远在汉代人们已经注意到虚字的解释,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进一步提出虚字的用法,清马建忠《文通》为虚字下了定义,杨树达在《文通刊误》中对马氏的说法有所纠正,而王力的说法似乎更可取:“凡本身能表示一种概念者叫实词,凡本身不能表示一种概念,但为语言的结构的工具叫虚词。”(《中国语法理论》) ]mDsUZf<  
vzT6G/  
在古代汉语中,之、乎、也、者、已、焉、哉这类虚字,用法较广,变化复杂,若得不到准确的理解,甚至会弄错原文的意义。例如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焉”,就可举出十多种用法,它在各句中的地位和意味都不相同:(1)“二世日:‘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2)“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山海经·大荒南经》)(3)“今谷嗛未报,鼎焉为出哉?”(《汉书·郊祀志》)(4)“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智哉?”(《墨子·尚贤》)(5)“犹有晋在,焉得定功?”(《左传·宣公十二年》)(6)“人莫大焉,无亲戚、君臣上下。”(《孟子·尽心》)(7)“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荀子·议兵》)以上七个例句中的“焉”,在句中是什么词类,各作何解,就不一定都回答得出。但是,一般字典中对这一类的字收集较少,因而遇到虚字的疑难,应求助于以下的工具书。 .bl/At3A  
. LVOaxT  
搜集虚字,阐释其意义,分析其用法的专书,首推元代卢以纬的《语助》,今传有明嘉靖年间刊《奚囊广要》丛书本和万历间胡文焕编的《格致丛书》本。此后,清刘淇著《助字辨略》。该书从先秦至宋元的经传、诸子、诗词、小说中搜集了虚字四百七十六个,用正训、反训、通训、转训等方法进行解释,释义明确,征引丰富,奠定了汉语虚字研究的基础。该书初刻于清康熙五十年,后多次重刊,1939年开明书店据长沙杨氏刻本标点排印,略加校注,在书眉上标出各字的解释,增编笔画索引以便检查;中华书局1954年据开明版重印。清代研究虚字的还有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该书搜集周秦两汉古书中的虚字一百六十个,对各字先说用法,再引例证,追溯原始,明其演变,在解释虚字的特殊用法上,超越前人,但对一般用法谈得较少。补充该书者有清孙经世的《经传释词补》、《经传释词再补》, 1956年中华书局合刊三书,定名《经传释词》(附补及再补),并在王氏书后附录有关该书综述及辨证之文三篇,予以标点,并改编目录,注明正文页码,以便查考。另有清吴昌莹的《经词衍释》,也是一部补充《经传释词》的著作。著者说:“既续其援引所未详,又于其释之所未及而实为义应有者,博稽而推广之;释之所可通而本义实别有者,征引而并存之……至所略而未释词,则补遗于卷末。”这本书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但长期来未受到人们的注意。有中华书局1956年本。 nD{;4$xP`  
97=YFK~*  
近人研究虚字的著作有《词诠》和《古书虚字集释》。 x#xO {  
lb XkZ,  
《词诠》,杨树达著,商务印书馆1928年初版,解放后有重印本。著者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训诂学的传统,一一训释所收字的意义;另方面结合现代语法学,指出其在辞句结构中的作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对虚字进行研究,是我国研究虚字的一大进步。该书收录古书中常用虚字约五百三十个,“首别其词类,次说明其义训,终举例以明之”。 ~\(>m=|C:H  
mI*>7?  
《古书虚字集释》,裴学海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4年中华书局重印。其价值主要在于收录周秦两汉书中前人阐释不完备的虚字二百九十个,补充以前诸家关于虚字研究的遗漏、不足和纠正错误。但是,排列方法按唐释守温的三十六字母为序,解放后重印时,也没有增编辅助检字法,对一般不明古韵的读者来说,查找颇为不便。 n`2"(7Wj  
?At-   
收编常用虚字,可供查考之用者则有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开明书店1944年初版,解放后多次重印,版本较多。本书取文言里最常用的虚字二十几个,充分举例,详加分析,说明它在语法上的作用,并尽可能和现代语比较,以便读者领会和查考。所附《开明文言读本·导言》,除了介绍文言的性质、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外,又有虚字一节,录常用文言虚字二百余,按它的意义分别举例说明,可补正文的不足。 /9^0YC;Y*  
yodrX&"  
此外还有《常用虚词例释》,顾巴彦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出版。《文言虚词》,杨伯峻著,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常用文言虚词》,赣南师专中文科1977年编印。《文言虚词浅释》,天津师院中文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 YLd%"H $n  
]8z6gDp  
专供查考现代汉语虚词的有《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编,湖南湘潭地区教师输导站1976年印行。该书收录现代汉语中的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等七百七十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书前有笔画索引,寻检方便。 0]W/88ut*u  
XV!EjD~q  
(二)查考避讳字 ,~w)@.  
4h(Hy&1C  
所谓避讳,是我国古代对最高统治者和家庭里的长辈以及最尊崇的人的名字,在写作和讲话时,避而不用,表示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的意思。《礼记·曲礼》载“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左传》也有“周人以讳事神”,总之,在古代,避讳的限制原来还比较宽,如周文王名昌,武王名发,《诗经》中有“克昌厥后”,“骏发尔私”等句;孔子母名征在,《论语》有“足则吾能征之矣”、“某在斯”的记载。到后世,避讳有所严格,如1974年马王堆出土帛书《经法》避刘邦讳,“邦”作“国”;唐代李贺考中了进士,同贺争名的人说“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总之,历代统治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尊严,巩固自己的地位,把避讳愈限愈严,不仅当代的人在口头和文字上不准触犯忌讳,而且进一步追改古书,给后世读者也带来了困难。宋代的避讳最严,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指出:“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方州科举尤甚,此风殆不可革。”此外,历代都有避讳的规定,不得触犯。如清乾隆时的《字贯》案,就是王锡侯在该书的凡例中没有避讳,提到了康、雍两朝庙讳及乾隆御名,被视为“大逆不法”,罪不容诛,“照大逆律问拟”,以致满门抄斩。 CAO{$<M5m  
^5F/=TtE G  
我国历史悠久,古书浩如烟海,由于各书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避讳字也不相同,于是各种专名以及一般文句的更改,很不一致,有的还一改再改,使我们今天看到很多古书中,往往有的字用另外的字代替,有的字缺了笔画,有的空位不书或作空围。这就容易给一些读者增添疑难,或带来理解上的错误,如现在有人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使将击荆”句中的“荆”,说是轻蔑楚国之词,实际上“荆”在《说文》释“楚木也”,并无轻蔑之意,而张守节的《正义》也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指出:“秦号楚为荆者,以庄襄王名子楚,讳之,故言荆也。” aKO@_R,:  
r Y.:}D  
对历代避讳的研究,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王楙的《野客丛书》、王观国的《学林》、周密的《齐东野语》,都已略述。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赵翼的《陔余丛考》、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王昶的《金石萃编》,都有专门的考证,特别是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运用讳例解释史书中的疑难较多。嘉庆间,周广业曾著《经史避名汇考》,但只在《蓬庐文钞》中刊了一小部分,全书并未刊行。研究避讳的专著,现在通行的有:清陆费墀《帝王庙谥年讳谱》、清刘长华《汉晋迄明谥汇考》、《皇朝谥讳考》、黄本骥《避讳录》、周榘《廿二史讳略》、张惟骧《历代讳字谱》。 RB!E>]   
lNw?}H  
对历代避讳问题,进行系统整理,总结前人成果的专著有陈垣的《史讳举例》,1928年初版,后经刘迺龢校订,科学出版社1958年重印。《史讳举例》分为八卷:第一卷讲避讳的方法,包括改字、空字、缺笔、改音例;第二卷讲避讳的种类,包括改姓、改名、辞官、改官名、改地名、改干支、改经传文、改常语、改诸名、改物名、文人避家讳、外戚讳、宋辽金夏互避讳、宋金避孔子讳、宋禁人名寓意僭窃、清初书籍避胡虏夷狄字、恶意避讳例;第三卷讲避讳改史实,包括改前人姓、名、谥例和改前代官名、地名、书名例以及改前朝年号例;第四卷讲因避讳而生之讹异,包括改字、缺笔致误例,改字而原义不明、空字而注家误作他人、空字而后人连写遂脱一字例,讳字旁注本字因而连入正文例,一人二史异名、一人一史前后异名、一人数名、二人误为一人或一人误为二人、一地误为二地或二地误为一地、一书误为二书例,改前代官名、地名而遗却本名例;第五卷讲避讳学应注意之事项,包括避嫌名、二名偏讳、已祧不讳、已废不讳、翌代仍讳、数朝同讳、旧讳新讳、前史避讳之文后史沿袭未改、避讳不尽或后人回改、经后人回改未尽、南北朝父子不嫌同名例;第六卷是不讲避讳学之贻误,包括不知避讳而致疑、致误,妄改前代官名、妄改前代地名例,非避讳而以为避讳、已避讳而以为未避、以为避讳回改而致误例;第七卷讲避讳学之利用,包括因讳否不画一知有后人增改、知有小注误入正文、知有他书补入、知书有补版例,因避讳断定时代、断定二人为一人例,因犯讳断定讹谬、知有衍文脱文例,因犯讳或避讳断为伪撰例,据避讳推定而讹误例,避讳存古谊古音例;第八卷是历朝讳例,分别介绍秦汉以至明清历朝讳制,并列出历朝的世次、帝号、所出、名讳、代字以及避讳举例,以便查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