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2阅读
  • 0回复

[杂论]人血馒头:围观的习惯和旁观的灵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春明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6-01
-N4km5  
ecjjCt2S  
网络世界里,每天总有若干事情触动我们的神经,各种喧哗,各种炒作,各种新闻,各种悲剧,眼睛累了,思想也近麻木。 $cUTe  
其实,网络世界并不是虚拟的,它是现实的扩展,那些喧哗、那些悲剧,并非虚幻,而是真实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就是那些假新闻、假事件,也是真实人性的另一面表现而已,它们为什么会出现,肯定有着各的目的。 V6.w=6:`X  
中国历史几千年,潮起潮落,风云变幻,统治阶级无数花样的灌输,无数花样的压迫,让中国人的人性几千年几乎没有什么改变,所以,中国历史几千年也就是一次次重复,几乎没有什么质的改变。 fT&>L  
在我最敬仰的人里面,不得不提到鲁迅先生,他实在太厉害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对中国百姓的了解,实在有点让人感觉全身的不自在,在他的笔下,剥开我们光鲜的外衣,总能看到自己的灵魂,想躲都躲不掉,我想,这就是他不受欢迎的重要原因罢。然而,喜欢不喜欢,我们到今天却仍然活在他笔下的环境里,那围观的习惯、旁观的灵魂没有一点改变。 < mb.F-8  
中国人对围观,有无法控制的爱好。最壮观的是围观杀人,过去,杀人要先游街,广而告之:杀人了,大家围观!于是,人潮人海,赶紧抢位置,后面的想方设法往前挤,挤不动的钻,钻不动的踮脚、伸长脖子,人犯走到哪挤到哪,最后,菜市口围定,聚精会神,等到最后那一刀,一群惊叹,看到鲜红的血四溅,无头的尸体摆在那,各自散去。鲁迅先生弃医学文,正是看到一场国人围观杀人的场景,杀人者是侵略者,被杀者是国人,围观者也是国人。 DV,rh83.ip  
当然,杀人的好戏不是每天都有的,不是得“秋后问斩”嘛。平时呢?车祸,有人围观;跳楼,有人围观;落水,有人围观;吵架,有人围观;跌倒,有人围观;喊冤,有人围观;城管打人,有人围观;警察抓人,有人围观;街头小戏,有人围观---处处皆有围观,事事皆有围观。 }.uB6&!:  
现在,科技进步了,网络进入生活,社会延伸到网络上,围观也同时进军到网络。最能引起网络围观的是什么呢?冤屈和低俗。社会如此乱,冤屈如此多:这里城管打小贩,那里法官判冤案;这边强征,那边强拆;今天幼女遭强奸,昨天老人受虐待;各种冤屈,天天上演。另一方面就是低俗,无数人在网络上意淫;充满色彩诱惑的标题最吸引人,上当了大骂“标题党”;五花八门的图片满网乱飞,今天某人露胸,明天某人裸背,比谁的脸厚、比谁的胆大、比谁的底线下;这边女大学生求包养,那边二奶小三斗富有。 D~< 3  
围观,是国人的一大习惯,是社会的一大风景。其实,围观并不是全无益处,围观有时候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力量。最好的表现就是若干官僚在大家的围观下露出贪腐的形状,“表哥”、“表叔”、“房姐”、“房婶”等就是代表;还有被拐卖的孩子,有很多在大家的围观、传播中得到解救;一些错误的决定在大家的围观、声讨下得到改正。围观,对社会的公开、公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 .>K):|Opv  
然而,围观最大的弱点是短暂性。今天的热闹,明天就成平淡,这个社会热闹的事情太多,这件事发生,就会覆盖那件事,很多问题在一时引起关注后,迅速冷淡下去,很快失去关注,于是,出现若干“烂尾”事件。许多当事人和地方政府已经发现这个规律,于是,学会了找借口,推诿、冷处理的态度明显增加,“躲过这阵风口就过去了”成为他们的共识,而事实就是这样,所以,围观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存在的顽疾。 ~}c`r4  
最可怕的不是短暂,是旁观的灵魂。“人血的馒头”仍然受欢迎,用别人的苦难满足自己的快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小偷行窃,冷眼旁观;弱者受欺,冷眼旁观;车祸受伤,冷眼旁观。需要援助的时候,没有人伸出手,哪怕是举手之劳。更有甚者:看到有人自杀,不仅不劝阻,还起哄;看到有人落水,不仅不救援,还挟尸要价;看到发生车祸,不仅不报警,还趁火打劫,哄抢物品;看到弱智女人被欺辱,不仅不制止,还鼓动,拍视频---这样的事层出不穷。 :oH~{EQ  
旁观的灵魂,是自私自利,是冷漠无情。这个社会沦落成如此,就是我们的旁观造成的,站在一边冷嘲热讽,站在一边孤芳自赏,当自己成为事件的主角,希望别人伸出手时已经发现这是一种妄想!因此,社会要进步,先从检讨我们的灵魂开始吧!
本帖提到的人: @thinfo @余季乐 @台灣余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