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8阅读
  • 8回复

深水河余氏是否也为敦本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大俊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6-05
— 本帖被 thinfo 从 余氏轶事 移动到本区(2013-06-06) —
      既然大别山湄河余姓的根源自于深水河,那么深水河余氏是否也为敦本堂呢?如果是这样。那二百年左右我们深水河,湄河,双河 ,余姓就。。可能是一个祖宗。
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6-05
“可能是一个祖宗” 此言差矣,无可否认深水河,湄河,双河是同一祖宗 ,应改为“可能是同一支脉”。请大俊兄注意措辞。也请其他宗亲注意。发帖时三思,岂能儿戏。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6-05
回 1楼(廣德堂余成) 的帖子
廣德堂余成:“可能是一个祖宗” 此言差矣,无可否认深水河,湄河,双河是同一祖宗 ,应改为“可能是同一支脉”。请大俊兄注意措辞。也请其他宗亲注意。发帖时三思,岂能儿戏。 (2013-06-05 21:17) 
t4jd KYA  
对不起,我孤陋寡闻,最想听的是您这样的直言,探讨嘛.探我辈 !Ig|m+  
所不知,尊敬的余成宗亲,能否告知广德堂与我敦本堂的关系,因我初设及家族之事,总想多了解一点.谢谢.
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6-05
敦本堂 陕西余氏望族,祖先为湖北黄岗余家湾人,清乾隆年间世祖先椿公(柞水的余氏祖先)从湖北黄岗县(原称黄州)余家湾,用担子挑着两个儿子(烈武、烈文)一路北上,跨长江过汉水,沿乾佑河溯源而上,直至秦岭南麗终南山下,最终在红庙河(早称沣湘河)落脚生根,繁衍生息。200余年来,余氏族人在柞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家族人口也不断发展壮大,还是民国五年在湖北老家序一次老谱十二卷,保存到66年文革期间被悉数操没,但乾佑河余氏先人一直按祖传辈分序号起名,从余先椿公“先”字辈遗传至“宾”字辈,历经11代。原存40代家谱排序排列如下:恒一承先烈   元良笃世宗  方正膺宾彦  勤朝建懋功 英俊开昌运 丕基裕厚坤 律修培祖德 文达振家声。2007年柞水余氏后人:方知、方侠曾祖遗嘱为柞水余氏序谱,在网上找到失散265年之久的湖北祖籍地亲人,恰逢国家秦岭森林公园牛背梁开园盛典的大喜日子里欢聚一堂,疼叙离别之辛酸,共谋七修余氏家谱大计。在原有40辈字谱的基础上,新续20辈:习优铸华栋  睦旺万亨崇 廉睿卓安顺 翔腾贺昌洪。 &49u5&TiP  
  水之有源,树之有根,承祖恩泽,再振家声,系修谱之本意!
1条评分威望+2
15856475526 威望 +2 感谢您.分享您的资料很有启迪. 2013-06-06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6-06
      我族在全国有多家称为敦本堂的后裔,贵支脉的天逊祠也是其中之一,还请认真研究相关家谱或到当地博物馆和档案馆查询。若谈敦本堂和廣德堂的关系,我只能告诉你均为我等的先祖由余的后人,毋庸置疑,我倍感庆幸。其进一步的关系,还请大俊兄与我共同探寻,如有发现定告之。 i31<].|kA*  
     清雍正年间,安徽歙邑西郊山区(今黄山歙县)有姓余的商人贩运茶叶,来往于江浙之间,后到徐州开设茶行,经营渐盛。到乾隆中叶在户部山东南部购置房产,作为永久居住地,后经几代人的努力,形成左,中,右三路院落格局的深宅大院,即为现在的余家大院——我的祖居 j(iuz^I  
    《元和姓纂》载:由余之后,以祖字为姓,代居歙州。宋郑樵《通志•氏族略》称:余氏秦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又汉聊氏《姓谱》、刘宋何承天《姓苑》及元胡三省《通鉴注》皆称余氏为由余之后。 歙州即今歙县,我的先祖也是歙州迁往。 !^e =P%S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6-06
回 4楼(廣德堂余成) 的帖子
宗亲是深水河余姓后裔吗?我是湄河的,原也是下邳郡.
余大俊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6-06
感谢您.分享您的资料很有启迪.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6-06
详细族谱派系 请参阅余斌兄的   罗田《余氏九修宗谱》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6-06
余氏九修宗谱.是湄河,双河,深水河,联修的吧?班派字辈.三河统一.
余大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