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7阅读
  • 3回复

红崖天书”暗藏玄机 六百年后揭秘建文迷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6-07
红崖天书”暗藏玄机 六百年后揭秘建文迷踪
 
作者:林翠慧 文章来源:三都澳侨报 更新时间:2013-3-8 10:09:11
0FG5_t"",\  
  继古秘道、“建文帝随从墓”、国母亭、漆金古画、明朝武将墓葬一系列发现后,宁德寻访建文帝迷踪再爆惊人发现,在建文帝随从“郑洽”故居内偶然发现“離明继照”四个字样,竟与贵州省“红崖天书”相吻合,疑似与中国史上谜案之一的“建文帝之死”有关。在洋中镇钟洋村下路山发现藏有密室的秘密通道,为建文帝在闽活动踪迹,提供有力佐证。
“郑洽”故居遗址内,悬挂的“離明继照”四个字样的牌匾
“红崖天书”穿针引线
i B%XBR  
  地处闽东的宁德上金贝村,2008年修路偶然发现一个颇有规模、形制奇特的神秘古墓葬,疑为建文帝陵寝。消息传出,舆论哗然,随后关于古墓主人的身份便众说纷纭,许多专家学者开始蜂拥前往考察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建文帝之死”谜案再度引关注。 M,&tA1CH  
  3月4日至5日,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红崖天书”破译者林国恩在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的陪同下,赴蕉城区上金贝建文帝陵寝、建文帝从亡大臣“郑洽”故居、蕉城区石后乡的“国母亭”、洋中镇明朝国师“周斌”祠堂,钟洋村明朝武将余六府墓葬、祠堂、霍童支提山华严寺等地开展为期两天的实地考察。在华严寺现场题诗:“红崖天书觅知音,離明继照壮我行。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9Kc0&?q@D  
  “郑洽”故居遗址,位于蕉城区漳湾镇郑歧村,遗址经历数百年风雨侵蚀,石墙已是一片斑驳,灰白、藏青间仿佛向世人传递着难以言喻的悠悠往事。其闺阁内的门楣上“離明继照”四个字样,引起专家的关注。 IS-}:~Pi  
  “此前,建文帝研究小组实地考察均未发觉悬挂于闺阁中的牌匾,而此发现纯属偶然,更为惊喜。”据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介绍,该遗址经明代后,曾为清代布政吏官邸,但房屋布局、构建、横梁雕刻仍然保留着明代的风格,而题有“離明继照”四个字样的牌匾亦为明代所出,藏于闺阁内,或不喜人知,或难以言传,其中含义值得思考。
长达六百年特异文化现象的“国母亭”
b([:,T7  
  “牌匾中‘離明继照’的含义与‘红崖天书’内容相呼应。”林国恩告诉记者,其字匾有双层含义:从《易》经看,凤为离(離)为火,在南方。燕为坎为水,在北方。以火制水,以南伐北,必能取胜,拯救大明;另一层含义是:牌匾中的“離明”并非指昔日明朝,是指已经成为日月无光、人间地狱的燕王朱棣的天下,题词人依然希望昔日的火明继续照耀中华大地。 <BZ_ (H  
  “红崖天书”是一幅凤鸣朝阳图,预示着稀有的吉兆,建文帝借凤凰为名,颁布《伐燕诏檄》,鸣于丹山高冈,隐喻“凤鸣丹山”,实则意欲效仿历史上著名的“凤鸣岐山”。据林国恩认为,建文帝把理想和希望寄托于“天书”中,并对此念念不忘,也预示着建文帝伐燕成功,定能灭燕复明的吉兆。以至逊国逃亡四十年,还在贵州留下的诗篇中咏叹:凤返丹山红日远。提示世人解读内中的深奥寓意。由此推断“郑歧”村的名字由此而来。 =ntft SH  
  逊国流亡的建文帝面对国破家亡,退位逃亡,日以远去,还面临着时时被缉捕、追杀的危险,连《伐燕诏檄》也不为人知,被夜郎的子民任意猜测,他的理想只是理想,希望变成绝望,悲愤至极而发出“新浦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的悲鸣。 6j_ 678  
  而更加机缘巧合的是,上金贝古墓葬塔碑上二十字碑文“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与《贵州金竺长官司罗永庵》中,建文帝朱允炆留下的“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相吻合。 u',b1 3g(  
  “天上的凤在丹山,指的就是贵州,而诗词中的‘日’与宁德碑文上的一致。凤凰在丹山,而‘日’及‘沧海’是双关语,对应龙归沧海,那么指的是真正的建文帝隐于海边,‘碧云深’指建文帝所在之处,上金贝古墓正处于当地的碧云崖下。”林国恩说。
地宫遗址隐现踪迹
-jFP7tEv  
  在钟洋村的考察中,当地村民再爆惊人发现,离钟洋村余氏宗祠约600米处,存在一处通道,似墓穴又似地宫遗址,奇特是的钟洋村地处蕉城、古田、罗源三地交界处,在洞口放把火,古田的另个地洞能冒烟。 N5yJ'i~,M  
  在钟洋村下路山半山腰,记者见到了该处遗址,洞口旁散落着部分石构件,一面疑似碑文的石构件,正面倾覆于洞口正前方,碑身宽且长,头尾由两个半圆形大石构成,用手触摸碑面着地处,可明显触觉碑上文字,长度近3米,宽超1米。场地呈半圆形,洞口边上的围墙经年累月已覆上厚厚的青苔,但仍可见由石块垒砌而成的痕迹。
霍童镇支提山华严寺向专家展示五爪金龙云锦袈裟
林国恩在华严寺现场题诗“红崖天书觅知音,離明继照壮我行。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lV&eR  
  “村里老人们传言下路山闹鬼,所以少有人到此地,在我七、八岁的时候曾壮胆进去过一次。”据村民余承曲回忆,石洞地势蜿蜒向下,可以蜿蜒至被石碑覆盖处,洞墙由石块砌成,因为洞很深且黑,行走时是用手抚石壁。他还告诉记者,依稀记得,在石洞地下还有密室,但至于数量就不得而知了。 TM)u?t+[  
  “遗址似墓穴又似地宫,极像传说中的建文抗燕据点,根据村民描述,研究小组推断密室有分工,分为军房、医疗室、军械室等。”王道亨认为,此前在上金贝金贝寺周围四五十座寺庙的遗址内也陆续发现了秘道,极可能与建文帝在闽活动系列踪迹有关,有待进一步考证。 V- /YNRV  
  “此前由‘红崖天书’及建文帝留下的诗词以为对建文帝出亡西南说已经很完整。而此次到宁德,看到建文帝系列踪迹考察,诸多线索与‘红崖天书’自然吻合。”林国恩告诉记者,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建文帝下落众说纷纭,对于宁德的新发现很早就开始关注,此次实地考察百闻不如一见,对于郑歧村、钟洋村、霍童支提山等一系列佐证建文帝在闽踪迹考察均有据可查,亦可充分验证建文帝出亡宁德的说法。
余氏宗系潜藏秘密
2R\+}  
  在洋中镇钟洋村,有一奇特古墓葬,当地人称建文朝武将余六府墓葬,该墓葬,虽位于深山之中却被民居团团包围,全系鹅卵石侧柱。据介绍,该墓葬原为沉棺墓,系突然坍塌,并被赋予传奇色彩,每到三更时分,墓主人便骑着白马绕村。 _p0)vT  
  “古墓葬穴位怪异,按墓葬风俗,墓葬地应与民居分开,而该墓葬却位于民居中心,且向阳。据考证,该墓葬与南京、江苏一带古墓葬用料相同,与福建闽东的明代墓葬用料全然不同。”王道亨说。在对余氏及其分支的族系家谱研究中,发现存在不明不白藏头露尾的文字现象,似乎有难言之隐。在对余氏族谱的脉络的深度剖析中,其十六世的没落、分散与周斌后裔的踪迹惊人相似,疑点丛丛,并与郑歧村郑氏家族类同。建文朝“武将余六府身世之谜”、“帝师周斌后裔下落之谜”、“国母亭与吕太后下落之谜”三者之间涉及的历史、人物存在着某种逻辑和因果关系。借鉴余氏家谱的研究,揭开建文朝武将余六府的身世之谜,进而理顺周斌周氏一族扑朔迷离的状况,推动建文帝踪迹研究,为建文帝出亡宁德一说提供有力的佐证。
林国恩现场考察洋中镇钟洋村余六府古墓葬
v G2.]?  
  至今,在余氏宗祠中还保存着落款为“万象新”的楹联,上书“国族聚于斯相府芳声未艾 宗祊藏之久后贤俊烈重兴”。 #,TELzUVE  
  “奇怪的是落款之人名为‘万象新’,题联居余氏宗祠正中,可见此人地位在余氏家族中非同一般,”王道亨告诉记者,“研究小组查遍当地有之有关的族谱,甚至是上网搜索,都未能找到相关记载。林国恩发现在另一楹联上,书有‘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而建文帝史称‘让皇帝’,楹联中有带‘让’字,极有可能‘万象新’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W;:|/,c  
  余氏宗祠院内,有口半月池,祠堂门楣上书:下邳源长。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歙州在安徽,因歙砚而名闻天下。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历史上的管辖范围跨越三省几地,而下邳郡与安徽应该有割不断的联系,钟洋余氏极可能源自安徽,并与南京有密不可分的关联。  □林翠慧 W+K.r?G<j  
相关链接>>>
丹壁凿书 惊天秘语
!j0_ cA  
  “红崖天书”,原名“红岩碑”,是深藏贵州省安顺市的一处神秘景观,位于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城东约十五公里晒甲山半山。数百年来,山岩石壁上仿佛文字的古怪符号,蕴藏着无穷怪异,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 F_v-}bbcFQ  
  长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为破译“天书”纷至沓来,对“天书”的解释也层出不穷。1990年开始,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高级工程师林国恩对“天书”进行了多学科的研究,反复阅读了《中国篆书大辞典》、《古文字通典》等七部字典,作了数万字的笔记,遍览历史、诗词、地理、兵器、佛经等各类书籍,写下了几十万字的读书心得。1997年,上海江南造船厂工程师林国恩认为基本破解“天书”,并将研究结果写成10万字论文,2005年底,发表研究成果。 eIJ[0c b}  
  据介绍,“红崖天书”成书约在1406年,是明初逊国建文皇帝所颁的一道讨伐燕王朱棣篡位的“伐燕诏檄”。全文直译为:燕反之心,迫朕逊国。叛逆残忍,金川门破。杀戮尸横,罄竹难书,大明日月无光,成囚杀之地。须降伏燕魔,作阶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凤皇(御制)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6-08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6-08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6-08
余氏先祖,世代忠良.宗亲文中提到的建文帝的武将_____余六府,墓葬.为余姓后裔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余大俊
离线jojolop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6-1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