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76阅读
  • 11回复

余氏故园萝蔓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qdhylg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6-15
余氏故园萝蔓塘
N\HOo-X  
   遂安余氏多宗萝蔓塘,称萝蔓世家。汾口镇宋京村的古建筑大夫家庙门楣上就刻有“萝蔓世家”字样,射墩村修缮后的祠堂前壁也大书“萝蔓世家”。谱牒记载,余氏先祖从京口(江苏镇江)迁徙睦州武强九势山下之萝蔓塘居焉。萝蔓塘系遂安余氏故园。 e][U ;  
    民国《遂安县志》卷九杂志古迹有一条记载萝蔓塘:县东十里许,唐天宝间,有余大康者,由京口迁居于此,四方余氏多宗焉。龙游余子文为睦州兵曹过此,诗曰:棒檄经山路,重来访旧家;根源从泗水,萝蔓遍天涯;故址生蓬荜,荒塘吐藕花;豪华无处问,勒马久咨嗟。条目后备注:以上旧志。根据本条记载,当在狮城东十里铺附近,但查县志全境图,不甚清晰,未能查到萝蔓塘。 LurBqr  
    关注余氏谱牒,下姜《临淮余氏宗谱》绘有《萝蔓古住址》图,标注十分简单,中间一条大路横亘,南北两侧是山脉山峰,北侧标有住基和水塘,南侧为田地和水塘。示意图虽没有九势山字样,但在图东向标明了“班山铺”。这个标示揭示了萝蔓塘的方位。此图说明,萝蔓塘不在十里铺,而在班山铺附近。 @\z2FJ79w  
t~Cul+  
    再查民国《遂安县志》,遂安旧有铺舍:县前铺(县前)、十里铺(县东十里)、班山铺(县东二十里)、樟岭铺(县东三十里)、界首铺(县东四十里)。据此,萝蔓塘当在县东十五里到二十里之间。 zg0)9 br  
    民国《遂安县志》交通道路载:出东门,东行经十里铺(十里)、东亭镇(二十里)、范家(二十五里)、杏林桥(三十五里)、界首(四十里)入淳安界,为至淳安、建德大路。由此推论: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东亭镇之间。民国志还有一条有关记录:憩荷亭,萝蔓塘,康熙间沈姓捐建,后张姓修。附近或是沈氏、张氏相邻而居。 \;.\g6zX  
    关于萝蔓塘文字记载,《临淮余氏宗谱》有余氏源流记:六世蝉祖迁睦之武强连里乡萝蔓塘居焉。又名九势山。墓田四至,阔三顷,东至青溪四十五里,西至武强二十五里,南至扬岭,北至青石岭,山内有七十二穴祖坟,十七处祖基。按:县志载东至淳安四十三里。谱计东西七十里,数据不符,但按比例,萝蔓塘还在东亭附近。 Qg<_te)\  
    东亭属二都。新旧地图对比,萝蔓塘附近均在千岛湖水域。大致在今界首乡蹑云列岛水域。 kDS4 t?Ig  
Zh6bUxr  
l~!\<, !  
506B =  
jY(' ?3  
}'b 3'/MJ  
cWA9n}Z  
     {W)Kz_  
    余氏族人迁徙萝蔓塘,谱牒有不同说法。 SsIy;l  
    江西省余干县南塘余氏宗谱序说:予家世家泗州下邳郡,东汉末有讳文和者避地遂安县罗满山。至唐高宗时有讳者登进士第,官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年迈不仕,游遍天下,及至干越南塘,遂居焉。网络有传张水绿先生《衢州人源流初探》也说:余氏先祖京口太守余开说在东汉初平元年遇董卓之乱,渡江定居衢北遂安县连理乡萝蔓塘。 JN .\{ Y  
    本县《临淮余氏宗谱》载:余仁瞻于汉献帝初平元年渡江寓闰浦(润州)。六世余蝉,字夫,仕晋为尚书侍郎,初居闰州丹阳,于怀帝永嘉元年八月十五,因石勒乱,与弟联公挈家徙睦之武强九势山下居焉,后更名萝蔓塘。子孙居此一十九世。故萝蔓塘宗派以蝉联二公为始祖云。 (CJiCtAsl`  
    第三种说法如《遂安县志》记载,唐天宝十四年,余大康避安史之乱,迁徙睦州遂安萝蔓塘定居。 pEuZsQ  
至唐朝末年(公元878-884年),黄巢举行农民起义。余瑶根据官府命令,以岩前大将军名义,组建地方武装,击溃起义军。因此得罪黄巢为首的起义军,遭到报复,家园被焚。为避免突发性灾害导致灭族,余氏宗人散居各地。 ug'I:#@2  
    三种说法,相差悬殊。东汉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至黄巢起义,约700年。西晋永嘉之乱即公元311年,至黄巢起义,约600年。而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至黄巢起义只一百余年。 AjKP -[  
l"5$6h  
[ 此帖被qdhylg在2013-06-15 18:36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3条评分威望+30
余雄彬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6-19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6-16
thinfo 威望 +20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6-15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6-16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6-18
               根据1956年调查,狮城共有城镇居民1347户、537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92人。此时新安江水电站已在施工中,建德专署经济开发工作委员会曾规划把狮城镇迁往汾口区杨旗坦重建,并列入《403工程初步设计书》。1958年冬,淳安、遂安两县合并,在排岭重建淳安县治。1959年4月新安江水库蓄水,不久狮城被淹没,这座从公元621年建立,一直是遂安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古城从此消失,历时一千三百三十九年。 H`q" _p:  
              浙江常山萝蔓塘余氏宗谱两卷,(民国)徐燮续修,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狮子口乡塘底村(共四部)。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6-18
9M!_D?+P?  
CTI(Kh+  
lLJb3[ e.  
狮城 .*f;v4!  
RSi0IfG5  
2$Ji4`p}S  
I{AU,  
编辑词条 !'gz&3B~h  
编辑摘要 TZP{=v<  
5]Ra?rF  
摘要 (g)@wNBW  
$`Xx5 Ts7  
__fR #D  
*0hiPj:  
      狮城,是1958年原遂安县与淳安县合并的县城,地处浙江西部千岛湖至姜家航道的遂安列岛与婺头尖之间,距姜家5公里,狮城是古严州六县唯一一座有城墙的县城。1959年因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始于汉唐年间的“狮城”、“贺城”一夜间被淹没在千岛湖之下。2011年1月7日浙江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淳安千岛湖的“狮城水下古城”被收入其中。 5 muW*7  
G}-.xj]  
} E#+7a  
HV9SdJOf  
目录 B R:  
P\mm8s`f  
1基本概述2历史沿革3城市面貌4水底考古5新加坡别称编辑本段基本概述 rc$!$~|I3Z  
       狮城,建县于汉,唐武德四年(621年)迁至浙江千岛湖至姜家航道的遂安列岛与婺头尖之间。狮城水陆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镇,洪秀全之弟洪仁玕曾率太平军驻军北门。狮城城内多名胜古迹,有明清时期古塔、牌坊及岳庙、城隍庙忠烈桥、五狮书院等古建筑,还有历代的墓葬。2011年1月7日浙江省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淳安千岛湖的“狮城水下古城”被收入其中。[1] 8-"5|pNc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4%8E5  
      狮城是原遂安县(1958年与淳安合并)的县城。遂安县自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建县,原来的县城在安定里木连村溪北(今淳安县汾口镇仙居、童家坞一带),唐武德四年(621年),遂安县治由木连村溪北迁五狮山下,就是后来的狮城。 K~8tN ,~&  
       明万历壬子《遂安县志》载:“婺峰环其前,五狮拥其后,襟带五强,龙渡诸溪,肘臂六星,文昌诸阁,虽不通大驿,实严胜壤也。” 8}{o2r@  
      1955年10月,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选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铜官。 6eT'[Umx  
      1959年为了建造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原淳安县、遂安县两县合并为后来的淳安县,29万人离乡移居,狮城、贺城两座延续千年的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沉入千岛湖底。 uT}TSwgp  
编辑本段城市面貌 0 BCGJFZ{  
      水下狮城 o~x39  
      狮城有五座城门,即东门(兴文门)、南门(向明门)、小西门(康阜门)、大西门(靖武门)、北门(拱极门),各门之上都建有城楼。城楼顶覆盖巨块石板,四面砌之以砖,两侧开拱门,骑在城墙上。城墙西北角及北半段循山而筑,地势高峻,尤为壮观,堪称古代城防建筑精华。城内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横街等主要街道。东街、北街与直街交会处为县署门前广场,最为热闹。 e$EF% cKH  
      狮城内主要有王、姚、余、方、胡、汪、黄等姓族聚居。狮城作为古徽婺一隅,也深受徽商和徽州文化的影响,能工巧匠无数,人文古迹很多。北门有西庙,南门有城隍庙,直街西首有三圣庙,小西门烈桥头有康王庙,大西门内儒学前有孔庙和东岳庙,规模都比较大。还建有多处节孝、功名、功德坊和各姓族宗祠等,甚是恢宏。 >_`D3@Rz  
      在北门城内后山上有一口古钟,重3000斤,是元代至元十六年(1270年)十月遂安洞神宫道土黄智远募金铸成,击之声闻10里,抗日战争期间,日军战机常来邑境轰炸,此钟曾作空袭警报之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冶工刘允元还铸大鼎一座,高丈余,立于康王庙前。东门外有天主教堂一座、东庙一座。离城二里许的史家村旁山丘上有七层宝塔一座,叫奎文塔。南门外的阳村桥系明代石桥,位于郁溪与武强溪交界处,系九孔桥,也叫九门桥,单孔跨度达8米多,由明代兵部侍郎汪乔年出资兴建。 ],F}}pv  
      武强溪沿的“金公堤”,是民国十年(1921年)知县金乃光倡建。狮城在历史上就设有书院、养济院和育婴堂等文化设施。清末以后,相继创办了贞文小学、台鼎小学、师范讲习所、卫生院、县立通俗教育馆(后改民众教育馆)、狮山公园、公共体育场(在儒学),后又增设简易师范和初级中学。解放初增设了电影放映队和群众文化馆。  编辑本段水底考古 zNny\Z  
     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对狮城进行了长达11个月的水下探秘。发现古狮城完整性令人惊叹——城内外原有的整体布局没有改变,包括桥梁、古井等都还保存;有些木构建筑的梁架、瓦顶等都还留存;明清时期的牌坊上,所雕的图案还清晰可见。 *1W, M zg  
    2005年,当地旅游部门再次发现,千岛湖水底除了有狮城和贺城两座千年古城,还有威坪、港口、茶园这3个大型古集镇,当时保存也较完好,它们与两座水下古城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下古建筑群。 `(,*IK a  
     2012年4月27日至5月1日,由浙江卫视联手央视,对千岛湖水下古城之一的狮城进行了为期五天的水下直播。尤其是4月30日晚《焦点访谈》的播出,让这次水下考古成为举国瞩目的一件事。这次探秘发现了不少牌坊、石雕大门、石狮子,可以说明石构建筑在水底保存得非常完整,这是从2001年水下探摸以来,最集中的一次发现。[2]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鼓勵!!! 2013-06-25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jimmyyu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6-19
离线余策旗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6-2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6-24

璜皌余氏宗谱: 四十七卷,首一卷:[遂安]

题名璜皌余氏宗谱: 四十七卷,首一卷:[遂安]
作者(清)余皍等主修
版本清乾隆51年(1786), 木活字本
居地浙江, 淳安, 遂安
堂号清远堂
先祖/名人始祖:余延侃; 始迁祖:[宋]余究; 先祖:[宋]余述; 本支祖:余德辉; 本支祖:余德明; 分支祖:[元]余孟一; 分支祖:[元]余孟二; 分支祖:[元]余孟三; 分支祖:[元]余孟四; 分支祖:[元]余孟五
摘要谱以始居衢州开化高屏之延侃为一世祖。始迁祖为第六世究,南宋建炎自高屏迁严州遂安翔凤山阳之大屋基。後分德辉派、德明派。德明派下有孟一支、孟二支、孟三支、孟四支、孟五支。本谱系两派各分支合编。究父述,北宋熙宁间为凤阳知府,敕命有“璜皌世家”语,故以名谱。卷首谱序,卷一奏议、历代仕宦、家规、祠禁等,卷二至三十九世系,馀卷载家传、祠记等。
索取号7541/A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6-24
的确是个好地方!
余大俊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6-25
加分鼓勵!!!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4-05-14
   .DV#-tUh  
余氏故园萝蔓塘   tM?I()Y&P  
   wtgO;w  
   P[|B WNei  
,y{fqa4  
\)6?u_(u  
Q:xI} ]FM  
   5x L,~"  
m`4j|5  
*IfIRR>3l(  
   #$ raUNr  
  □余利归 $AJy^`E^  
0O 9 Lg}  
  余氏是淳安人口超过4.5万的两个大姓之一,余氏村落遍布淳安各个乡镇,汾口、枫树岭、大墅、安阳是最集的乡镇。淳安余氏多宗萝蔓塘,称萝蔓世家。汾口镇宋京村古建筑大夫家庙门楣上就刻有“萝蔓世家”字样,射墩村祠堂前壁也大书“萝蔓世家”,姜家镇郭村片赤城村余氏宗祠、大墅镇大坞村桥头余氏宗祠都标“萝蔓世家”。左口乡瑶村余氏也是遂安萝蔓塘后裔。谱牒记载,余氏先祖从京口(江苏镇江)迁徙睦州武强(遂安)九势山下之萝蔓塘居焉。萝蔓塘系淳安余氏故园。 ki/Lf4  
&cv /q$W4  
  世远年湮,河山巨变。老一辈说萝蔓塘在十里铺,年轻一代则已经不知所踪。汾口一带余姓村落众多,武强山在中洲,武强溪现在只存中洲到汾口一段,很多年轻人就认为萝蔓塘在汾口或中洲。笔者到左口乡瑶村走访,村民也开口就说祖先在汾口。这种认知与历史可谓大相径庭了。 orN2(:Ct7  
WlJRKM2  
  余氏故园萝蔓塘究竟在哪里? 3n"&$q6  
JL*]9$o  
  民国《遂安县志》卷九杂志古迹有一条记载:萝蔓塘,县东十里许,唐天宝间,有余大康者,由京口迁居于此,四方余氏多宗焉。龙游余子文为睦州兵曹过此,诗曰:棒檄经山路,重来访旧家;根源从泗水,萝蔓遍天涯;故址生蓬荜,荒塘吐藕花;豪华无处问,勒马久咨嗟。根据本条记载,当在遂安县城狮城东十里铺附近,但查县志全境图,不甚清晰,未能查到萝蔓塘。而十里铺位于大路与武强溪之间。民国志还有一条有关记录:憩荷亭,萝蔓塘,康熙间沈姓捐建,后张姓修。附近或是沈氏、张氏相邻而居。 kys-~&@+  
W2V@\  
  为弄清萝蔓塘的确切位置,我们查阅了多部余氏谱牒,非常幸运,下姜《临淮余氏宗谱》、瑶村《瑶坡余氏宗谱》绘有《萝蔓古住址》图。两图大致相同。下姜谱图标注,中间一条大路横亘,南北两侧是山脉山峰,北侧标有住基和水塘,南侧为田地和水塘,东向标明了“班山铺”。瑶村谱图相对精细一些,除了上述图符,还有乾巽表示方位,乾者西北,巽者东南,表明示意图不是正南正北向,图中溪、路与旧志地图走向相符。大路标为官路,官路南侧还标出大溪,这溪应是武强溪。根据两张示意图,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班山铺之间,故址在官路之北。 h-u*~5dB<&  
>}`1'su  
  再查民国《遂安县志》,遂安旧有铺舍:县前铺(县前)、十里铺(县东十里)、班山铺(县东二十里)、樟岭铺(县东三十里)、界首铺(县东四十里)。交通道路载:出东门,东行经十里铺(十里)、东亭镇(二十里)、范家(二十五里)、杏林桥(三十五里)、界首(四十里)入淳安界,为至淳安、建德大路。由此推论:萝蔓塘当在十里铺与东亭镇之间。 "e?#c<p7  
k$m X81  
  据乾隆二年詹铨吉撰《珠渊余氏宗谱序》,珠渊余氏为博文公(余以礼,字博文)之长子万荣公之后。厥祖同公不忍远违邱墓之意,故凡三迁,皆距萝蔓不远。民国县志记载:珠渊,遂安二都,珠渊小学在十里铺。由此可以认为萝蔓塘也在二都。珠渊余氏后分析后方、田蓝等处。 +c2>j8e6  
W8/6  
  结合上述史料,对比新旧地图,余氏故园萝蔓塘大致在今界首乡蹑云列岛水域。 'r3}=z4Y  
   r3K:  
  余氏先祖何时迁徙萝蔓塘,早期谱牒有不同说法,有说东汉末迁遂的,有说晋永嘉间迁遂的。到明朝,遂安余氏人文蔚起,儒洪余濯、余复,松林(宋京、赤川口)余思宽、余乾亨、余乾贞等考取进士,入朝为官,与江西、浙江等余氏朝廷为官者交流,留心有关余氏史籍,并身体力行,对余氏旧谱进行考证,发起了统宗统谱活动,摒弃了由余后裔说,确定为夏禹后裔说,摒弃东汉、西晋徙遂说,统一为唐余大康迁遂说。民国《遂安县志》采纳此说:唐天宝十四年,余大康避安史之乱,迁徙睦州遂安萝蔓塘定居。 X=}0+W  
|iThgq_\z  
  余氏定居萝蔓塘,安居乐业,日益繁盛。《临淮余氏宗谱》有余氏源流记:武强连里乡萝蔓塘墓田四至阔三顷,东至青溪四十五里,西至武强(狮城)二十五里,南至扬岭,北至青石岭,山内有七十二穴祖坟,十七处祖基。由此可见,余氏已然成为遂安巨姓望族,堪称世家。然而,至唐朝末年,黄巢举行农民起义。萝蔓塘余氏作为地方望族,担负保境安民责任。余瑶根据官府命令,以岩前大将军名义,组建地方武装,抵御起义军。因功诏赐良田二十顷。但也因此遭到报复,萝蔓塘家园被焚毁。余氏宗人从此散居各地。 9Ei#t FMc  
BuO J0$  
  虽然如此,萝蔓塘附近余氏宗人仍然星罗棋布。狮城以下,武强溪两岸就有珠渊、后方、田蓝、岩村、游畈等村落。龙游后裔余子文后来也迁居狮山(狮城),中洲叶村凤山余氏后裔还徙居东亭长岭降(道士屋)。新安江水库建设中,这些余氏村落或后靠,或外迁。萝蔓塘成为千岛湖水下记忆。 D($UbT-v  
+OP'/  
cSWVHr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