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阅读
  • 7回复

书法家余兴公父亲的墓志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6-22
法家余公父的墓志
得十余年前,先徐无先生二十世四川著名法家、法教育家《余画篆刻集》所作的序中,记载余先生的名号字以及籍云:“余先生名中英,原名世,又名烈,字公,号影庵、墨志楼主。一八九九年(清光二十五年)生于四川郫县东家巷。”似乎与此件拓片有关。细读铭文果然与余先生不有关,而且有直接的关系。原来套拓片是余先生父余杰人的墓志
《余画篆刻集·序》又云:“一九零九年(宣元年)小学毕业后,随其叔父至成都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在校期参加了保路运。一九一三年(民国二年)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又辗转进入南京陆军预备学校。”后来参加了国运,“在川中任近二十年,从排师长。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余先生二十四第八混成旅旅。”而墓志所述“子烈,洊升旅在二十四特科司令”,于序亦有所
此墓志是余公先生作二十四特科司令,多次托人恳请的“五老七”之一的徐子休先生在民国十七年戊辰所作的文。
事主余公慧灵先生文,余杰人(1866-1928)字慧灵。到他的父正常公,世代均居住在成都郫。从墓志可知余杰人是一位孝子。记载:“正常公既卒,弟杰民毕业于保定官学校,又卒。公母太夫人公尚存,惧母心,笑于庭,私泣于室。假杰民家,以慰母心,母身不知杰民之没于外者。”父去世后,弟弟又离开,了不亲殇夫又卒子的悲,自己就忍住心中的痛,假造弟弟的来信,直至母去世。这样难处,的确也只有至至孝的人才能做到,因此徐炯曰:“呼!矣。”
徐炯(1862-1936)字子休,号翁。成都人。无意仕途,以授徒事,于江南会馆设私塾,命名为泽木精舍。创办四川通省范学堂,任学堂督兼四川高等学堂教席。辛亥革命后在成都创办华中国学会、大成会、大成学校等。民国建立,任四川教育会会。徐炯作“五老七”,他的思想力固中国文化传统,在当时显得比的极端保守,因此,像作为军阀的司令官来求文,那当然不允,后看到余杰人至至孝的事迹,,不禁感慨:“夫礼教者,我国数千年之国粹也。美蓼莪,春秋褒伯大圣人,所以经纬天地者,不外乎此。”
丹者,余舒(1880-1940)字一,号沙园,或署沙园居士,原籍浙江绍兴。兄弟三人,先生居。父臣入清朝州巡曾壁光幕。余先生是二十世四川著名的法家。他法朴茂厚,法北碑,面貌亦多。以笔者目力所余先生丹墓志五、六种,本件作品当是他的本色。笔者曾在一旧家获观余舒先生信札数十封,其行笔老辣内、笔遒墨厚,一种勃勃滋,生意盎然之金石态跃上,与此件作品的字形、用笔意趣并无二致。<s, 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套拓片刻工刀法精妙,拓工朴厚,准确地表达了余沙园先生的书法意趣。
《余公慧灵墓志文;
余公慧灵墓志
阳 徐炯 敬撰
成都 余舒
予故不文又衰病,戊辰春余司令其父来乞,余辞且故辞。最后,予友刘鼎均来申言,其所以乞之意,予乃矍然曰:有是哉!孝子之事固如是,其也。案行述:公杰人,字慧灵。父正常公,以上皆居郫。公晚年徙成都。弟三杰、杰武、杰民。子二曰烈、曰。公性孝友、读书大体。持身斩斩为吏、商、官,皆有名于。中尤致力史研究,所以立身持世之道。晚季士大夫不悦学,中无所主,故刻吝奢、鄙野之气得入,而据之浸淫既久,害遂中于国家,若公者非高鸣凤哉?正常公既卒,弟杰民毕业于保定官学校,又卒。公母太夫人公尚存,惧母心,笑于庭,私泣于室,假杰民家,以慰母心,母身不知杰民之没于外。 、者。呼!矣。民国以来,孝,碑于火。公力新之俾孝之,炳然争光日月,有以维纲常而厉浇讹。夫礼教者,我国数千年之国粹也。美蓼莪,春秋褒伯大圣人,所以经纬天地者,不外乎此。然后知公之蓄,盖有其大焉者矣。疾革呼笔书遗嘱一终丧三年,一勿躁,一勤,一友之者助勿助,此皆荦荦大者余懿行甚多不胜书也。子烈,升旅在二十四特科司令治军严整,有儒将,盖得于庭者深矣。次子,任二十四军军士教导队中校区队长。配牟夫人,女一适王。鸿年、鸿基。公享年六十有二,将以中民国十七年戊辰四月十九日葬于郫西之升平南。曰:
蜀有君子兮鸾鹄之姿。其国恤兮罔其私。皇皇于仁兮孝且慈。川町堙兮山可夷,而庸德其不渝。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謝余成宗親提供的資料.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6-22
集文、、篆、刻、拓、石六美的四川民国期的墓志
是一件十余年前得到的民国墓志拓片,包括篆盖、文两部分。件作品集了数位元名家名手的智慧和 .,堪称六美。当来是四川民国墓志的一件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
一般的来,一件完整的墓志铭实物由石材、篆盖、撰文、丹、刻五个部分成。今天我在博物中可以看到物。古代的墓志铭实物今天被作国宝加以保,而民国期的物直到今天向来不被重。除了年代近以外,乱、鼎革、城市改造等等原因,物反而寥若星辰,可以看的只有些拓片了。况且,是有位名家名手的集呢。
“后之今,亦由今之昔”,是中国大的法家、文学家王羲之在他的《亭序》所写的句子。因此,收集、整理就成了后来者的任。
《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是由成都的邓镕撰文、广安的蒲伯英丹、上虞的振玉篆盖、成都的詹玉亭刻石。拓片是做的,不件拓片刻工刀法精确,拓工细腻到位,准确的表达了法神韵。
是一件由众多的名家、名手共同完成的墓志
邓镕(1872-1934)字守瑕,一字寿瑕,号忍堪、忍堪居士,又号拙园,室名荃察(詧)余,又署荃詧余<span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0pt;="" mso-font-kerning:="" 10.5pt;="" mso-bidi-font-size:="" 宋体;="" font-family:="" 150%;="" ?line-height:="">斋主人。四川成都人。任民国期的众议员、政治会议议员法会议议员、参院参政。此件墓志铭铭文有如愈先生在《学解》中:“上姚姒,浑浑无涯;周,佶屈聱牙。”文笔郁郁,古气盎然。
蒲殿俊(1875--1935)字伯英,一字沚,笔名止水。四川广安人。光三十年士。民国,任四川咨议长,北京政府内部次、众议员。他是开启辛亥革命之功的四川保路运袖之一。曾创办《蜀》。五四后,主持《晨》、创办实话报》、《戏剧月刊》。从件墓志法看,蒲伯英的楷书书法无是用笔,是用字都明地受到了魏碑的影响,用字多从碑字,点画遒,行笔俊达,文气勃然,郁郁之的大家形象上,确楷字的精品,后人留下一件楷的典范。
振玉(1866--1940)初名宝,振玉之名乃十五岁时所改,字式如;又字叔言、叔、叔、叔署叔,号雪堂。晚年帝溥仪赠心古松”,因号松老人,亦号松翁,号恭敏。浙江上虞人。十五岁举秀才,曾创办农学社、江苏师范学堂、刊《》、《教育志》。先后担任学部二等咨官、参事官兼京大学堂督。辛亥后,去日本密复辟清王朝,1924 年(农历甲子)奉清帝溥召入直南房。曾担任洲国”察院。在行复辟的同,从事著述,平生收集、整理甲骨、器、简椟、明器、佚等考古料,均有集刊行,着有《殷墟契》《三代吉金文存》《流沙坠简》《上虞松老人稿》等,是一位著作等身的知名文史学者。同也是一位能擅刻、精鉴书画的家。墓志中墓盖的篆书显示出振玉渊源于金石文字,朴茂古雅的格。
詹玉亭,成都人,生卒年不。从笔者所看到的一些民国墓志来看,如由李植篆盖、余沙园丹的《向太夫人墓志》等几件作品都署名詹玉亭刻石。可以推断詹玉亭当四川当的刻石高手。从件作品的拓片来看,的确惟妙惟肖地表了学者精妙的笔法笔趣,当与古代刻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之刻工万文韶相媲美。从拓片来看,除了察、欣到刻工的精妙外,可以从密均匀、平熨妥帖的拓片路看,件作品的石材当是比较细腻的材料,估原石是密的青石。今以拓片判断之,未原石(以笔者之寡,不知原石所向),但从中可拓工之美。
因此是一件集文、、篆、刻、拓、石六美的四川民国期的墓志
《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文:
清封恭人余母朱太恭人墓志
成都 邓镕 撰文
广安 蒲伯英
上虞 振玉 篆盖
太恭人朱氏故浙籍,生而孤露,鞠于祖妣。盖心窈,明习书祘,在割能断,毅若男,来于余,新繁故候选盐太吏之府君配。前室子女,眇若己出,采楟辍唫,衣芦糜。然又断机学,折□示教,父亲师兼,尽而能。是府君听鼓官,仿治鹾业蠹而窳,以衰耗。太恭人躳自持筹,董而理之,受童者八,百指待火者七十。家河九里,又若素封,自鼎革,两川糜沸,守盆改制,肆贾废业,郊告警,无宁,于是周嫠恤,桼室柱,西崦日薄,弃养忽焉。嗣子光弼、承萱将以甲子仲春人日礼葬于县东门外田家湾之原。驰简,分吾友,文刻石,永奠幽扄,遂之曰:
地道无成,坤田吝,惟英特,落女性,珈而弁,制家柄,松郁郁,疾弥,高原湿,桼灯不尽。
成都詹玉亭刻石。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鼓勵!!!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6-22
清封恭人李室恭人墓志
有些候,发现一些零碎的物件、物品,在一个不意的候,像考古一,也可以把像看起来不相关的碎片连缀起来,最竟然是一件有趣、或是有意的事件、人物。下面的件墓志就是这样的一件有趣的物件。
《清封恭人李室恭人墓志》是我十余年前在一个旧里得到的一套墓志拓片。有盖、
也有文,很完整。
从中国的史上来看,墓志是非常的重要事情,它是关乎家族、礼的大事。请谁来撰写、写,都是需要十分慎重的考
文的撰写者方旭,当然我知道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他的字为鹤斋,安徽桐城人,前清拔,曾做四川提学使。他是四川民国期赫赫有名的“五老七”,被后人一般排“五老七”之首。
“五老七”?是指民国期生活或寓居在成都的一批耆宿的称,他中有前清的状元、士、人、知府、翰林、御史,也有“一生不做官,桃李全川”的教育家,之是一没有实际,而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方旭的法作品在今天已是吉光片羽,能得到一半片,那真是庆贺的事情了。鹤斋为与事主的母家是亲戚,并且与事主的丈夫李道江为至交,因此为事主邓夫人撰写了这篇墓志铭。
本件墓志写者田明德,从文中只知道他是城固人。他的字看起来曾欧(阳)字,似乎过赵(孟頫)字。种写法的体在今天看来,就被人称馆阁体”。但从当看来,一定是写得非常好的法。其在今天体的欣者,也是仍然大有人在。
事主恭人(1866-1925),世居无。她是一位好善施的好人,墓志记载:“喜济贫,道江牧州,民多盗,恭人出钜资置外,人犯习艺,所而以织屦绩麻所售,得蓄之其勤惰,功而授之,俾自营业,由是惰囚勉,犯日减盗,以戢邑荒旱,复助振焉。”她的父叫做元鏸。笔者的柜里面有一册民国期的私家木刻集《石均轩诗四集》,作者标为锡邓元鏸,其中一些篇目可以知道一些线索。如《赠马自庵》、《和林山腴思怀元均》,二篇什与熙撰写、林思进书丹的墓志母藏》中涉及的人物互;又如《槐阴小》一的序记载家在眉山筑房屋的经历,与本墓志“母家居眉山”相。又如《二月廿九日眉园雅集至者八人晋康侯、松、陈简廷迪光、黄逸民农贤颂、粟畋世新、黄晴峰成、黄梓柦》中所言:“酒茶香同有味,言深理妙亦征才。”把当一班官僚文人的雅生活活脱脱地记录下来。一个独的物件就这样连接起来,一位外来的官宦人家到四川官后的生活像就立体般地呈出来了。
《清封恭人李室恭人墓志文:
清封恭人李室恭人墓志
桐城 方旭 撰
城固 田明德 篆盖并
清四川候道嘉李道江之室曰恭人,其先高密侯之裔,世居无。父元,仕蜀,有政声,晚号奕潜,以国奕称于世。母王夫人,杭王永言之女兄也。生子女十余人。恭人居幼而淑慎性孝友。年十七李室,姑早殁,遂膺家政,井井有条理。舅勤于官,夫勤于塾,不以家政恤也。
夫一女弟,恭人以妹之,嫁于物丰,舅曰嗟乎,此女无母而有母矣。舅殁又分遗产,益赠奁田八十党以是多其
恭人生四子、一女,女早卒,四子皆娶。恭人视诸妇如所生之女,之,咸熏其德,遵其法度,以内静而和。恭人御下而不苛而有秩,富室而无,矜之色崇,自奉以,祭之礼必、必
济贫,道江牧州,民多盗,恭人出钜资置外,人犯习艺,所而以织屦绩, 麻所售,得蓄之其勤惰,功而授之,俾自营业,由是惰囚勉,犯日减盗,以戢邑荒旱,复助振焉。
母家居眉山,母殁逾年,父又殁,恭人两次奔省,畏于途,于侍疾悴,于哭泣之哀,遂遘病,以中民国十四年乙丑八月十七日于成都,年五十有九。
楷,直隶万全地方厅检杜,分省知,四川高等厅检察官;植。国俊、国彦、国杰、国、国光、国泰、国、国善;女八人。以乙丑十二月初三日葬于温江白塔寺之原首午趾子。
旭于王氏至戚,与道江交游最久,故知恭人之,乃志而曰:
惟孝锡类,淑范令司姑,姑作妇师。秩秩雍雍,矩春其。生也有室,家者以。法其殁也,思父母者。罔不悲我,铭诸石,以告来。是母之也,而亦孝女之碑。
'frWu6]< 4  
[ 此帖被廣德堂余成在2013-06-23 01:02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肯定!!!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6-22
家、藏的墓志
文化是一种累。藏是文化累的、最重要的物。刻家、藏氏的刻、藏当是四川近代文化建的重要志之一。
《文学君墓志》的墓主、文撰写者、丹者,他都是四川近代文化的
人物。
墓主雁峰(1855 ~ 1918),人、古典文学家、藏家,原名岳园居士,留下的主要著作有《诗钞》、《》。家原为陕西的贩盐,家丰厚。雁峰幼随父母入川,定居成都。他是尊经书院的学生,王壬秋的高足,与宋育仁、廖季平、森楷等著名学者系同学。他一生爱书、藏、刻。他的儿子 (1899 ~ 1976),原名式,又名谷,藏家、古籍版本学家、目学家、金石鉴赏家。氏两代藏非常丰富,其藏书处园”,被后人称之“成都的天一”。鼎革后,四川省图书馆( 时为川西图书馆)接收了园30 万卷藏,其中由蒙文通、杨啸谷、谷声共同圈定的善本即有5 万多卷。 (《成都百年百人》王等2008 四川人民出版社)
宋育仁(1858—1931),字芸子,号芸岩,晚号复庵、道复,四川自市仙市人(原属富顺县)。是清末“新学子”,新思想家,是清末民初四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被誉四川“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川工商业创始人和报业鼻祖。 (《宋育仁思想评传》黄宗2007 西南交大出版社)
薛宝辰(1850-1926)字寿,一字幼安杜曲寺坡人。晚清出任于翰林院侍学士,
咸安宫总裁,文渊校理等。
熙是二十世四川最重要的法名家之一,他的古求法、取法自然,融一体,呈出一种崇尚大雅、秀逸挺拔的艺术风格,人称“荣县赵字”。从这块墓志中,可以体会到法与碑刻相融合的状
《文学君墓志文:
文学君墓志
宋育仁 撰文
安 薛宝辰 篆盖
,原名祖馨,字德,更字雁峰,园。国后,慕唐末五代遨之人,又更名遨。氏之先,世籍蒲阪,代有名德。迁祖天祥,明嘉靖朝官四川道察御史,箸有直声。始居朝邑,始祖广。又由朝邑迁渭南河北之孝里,遂占籍焉。七世祖邦佐,以孝行旌,世称孝子。曾祖,授朝大夫,累光禄大夫。妣宋氏、氏俱封夫人。祖存秩,封奉直大夫。妣氏、氏俱封宜人。朝、祢后,生有二子,以次子复本生,易名森,改籍四川新繁。官至巡。子遂家于蜀。考翥祺,邑学生,分四川知,授奉政大夫,妣董氏、氏、曾氏均封宜人。君生于孝里第,幼敏有异,四遭奉政之,即知哀。壬戌(同治元年1862)关中回乱大作。高陵、三原、蒲城相失陷。渭南垂破,孝里中族老迁守不决●君年甫八●曾太宜人避,始得成行,未三日而孝陷,于它堡。先是●朝在蜀经营盐䇲,承永涪岸引,已三世。 ●曾太宜人因挈家迁蜀,而秦龙沦中,关豫鄂,由武昌,渭春中丞时权抚鄂,留台累月。明年乃得溯江上峡,自是居于蜀矣。 ●君读书过目,歙成,年十三已毕读《十三》,通《国策》、《史》、《》文字,遍《通》、《文》及唐史大家,文纳监应。同治癸酉(同治十二年1873),四川乡试落解回籍,应试学童,以古第一,府学生蜀奉母。益肆力史古文。湘潭王先生来主四川执贽膺器昕夕讲贯,遂治《左氏春秋》《今文尚》。自后凡三试乡闱、一京兆皆报罢,遂无意仕,益游南北,登泰山、海涉淮徐、渡邗沟、观钱塘之潮、金陵之。名所至,每有咏,歴两年而返关中,复游岳,直,有怀,自手卷,藏山西峰。躅崇情于兹见矣,初以叙光禄寺,署正改知。甲午(光二十年1894)谒选入都,东战起,都门驿骚,而旷观时局,宠赂方彰,人仕宦,邪詖并作,大臣婀,无所取正,知国危将至,遂不待引。欲效东汉、郭泰人,以风节扬乡里。夫几而四卿之作,首及于,心怵世晦益深。丁●曾太宜人之,始家政世。牢盆原大,则饶宁爵母刁攘持;家政重,束湿而不可理,乃黜尤无状者数人,遽不受代构兴书史琅然肆,函交午,寸盈尺,卒得所。国之前,隐烛先几辞退,商( □ , )故,多引。乃未一年,而辛亥乱作,商皆鬻产偿亏,幸安居成都富人。成都复乱,遭新市之椎劫,仍守杜氏之宝田。其先矣! ●君性,不俗,怀坦无城府。故崖厈峻,而知交益亲门内,如澹然儒素,藏五万卷,廔三楹,非徒矜收善本,殆皆遍,博览强记史如流,每史事一篇完其始未,先受学湘潭,志欲通,以致用。遭历时变,慨然卷怀,晚喜《易》,旁及《庄》,列佛藏、道,手持一。寒暑无□□□□□既□□之,受五□□□六朝,进窥魏晋□□□集。既冠集太岳□集□下□□于家居□欲建□祠□□墩刻有用于世,以学者, 志竟未就,以今戊午年(民国七年1918)八□□五日□□于□此。生于咸丰乙卯年(咸丰五年1855)八月十八日,年六十四临终训读书砥即勉善人□□它●君与仁同交久,推重遇情,师则湘潭,友独偁我,被放山,枉相存,脱帽掀髯,握手而笑,以三相况,有□之感,命其子式从受学,曰:“时过”。不逾年,而成都迭乱,未竟授,犹每从,比●君疾,余亦卧屙,不得省,遽呼哀哉!乱瘼矣,气益孤,其没世而无偁, 乃揭状而志其墓君以同知,分,例授文林郎晋奉政大夫。重其志、学、守操、辞仕,故曰:“文学君之墓志”。嗣子既受言,累状生平,冀垂不朽,复请铭。幽曰:
清邈,生自芬。膺钟聪丽,弱而能言。誉髦蚤而襟雅。无文不籀,冠魁其群。载贽,疏通知治。略解,濯冕题缨。将登王庭,澄几先。脱上京,素封监䇲如,耽古清。拥书百城,子一。斯仲志,而有士之名,此
在箸雍敦牂享月朔七日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如能提供照片更好!辛苦了!!!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6-22
熙佚文,林思墨迹
香宋老、清寂堂,赫赫大名天下
母葬》二著,蝉翼、金留墨香。
上面是我在丙戌春得到的四川民国期墓志拓片《母葬》之后所写的韵句。民国墓志铭实物,因为频频战乱、开等等原因,物的存在早已是零落散,几至湮没无。能得到期的墓志拓片,尤其是名家、名手所撰、所、所刻、所拓,在是我的福分。
从《母葬》的拓片来看,墓志铭为川中两名宿共同合作的一件艺术作品,一其文是由人、法家的荣县赵熙所撰,二其字是由亦为诗人、法家的阳林思、林二人交最深、始,凡到近代四川时时人都以“、林”并称。从件拓片来看,其文古雅情真,其字温雅致,真可璧合,可以、林”作
熙(1867—1948),字生,号香宋,荣人。光十八年(1892)士,二十年授翰林修。二十九年授翰林院国史馆协修,升纂修。后任御史。辛亥后,回到四川,倍受礼敬。先后成《香宋》、修《荣志》。
林思(1873—1953)字山腴,晚年自号清寂翁。光二十九年(1903)中。曾游日本,以内留京,后回川致力文化教育,四川图书馆首任馆长。数十年间执教于成都各高校,《清寂文》八卷,撰《阳人物志》十六卷,《清寂词录》八卷。林先生的法,其行笔灵,其字形逸挺秀,藉,独具一格,卷气。本件然是拓片,但仍然表了字形的逸,行笔的凝。也可以感受到本刻工刀法、笔法的融合,是件法与刻工合得好的作品。可惜未刻工的姓名。
近年来出版之巴蜀社《熙集·碑》部分,《母葬》不于目。此拓片可以熙集·碑》之佚。
氏葬文:
氏葬
熙 撰
阳 林思
自庵遭母,令其弟行走荣,泣述曰:母姓余氏,廿一吾父晋侯公,事姑,以孝。吾家居德阳,父年幕游在外,爰止成都久也,卒于荣昌。光卅四年,两弟尚幼,自庵入陆军小学,旋升学西。及辛亥国,里巷墟,母百以柱门户,晚而奉佛三十年,家戒。自庵省末上入,而母先一刻卒矣。丁丑年四月廿八日也,年七十有五。生三子俊乂、俊昌、俊达,乂即自庵。一女嫁吴氏。哉,母氏入至今日,所皆血痕泪点也。葬有日,敢请铭,以光道,曰:
士也干国,女则栋家。于家不衰。
懿此母,劳劳壹德。人秉艰贞,式家奠国。
五桂之,有礼不亡,星月其昭。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肯定!!!歡迎有更多的資訊!!!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6-22
Kwau:_B  
墓志是人类历程中的生十分重要的一个文化象。它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上古文化迹,如古埃及、古等上古迹中,都曾有墓志的出土,比古中国的墓志要早。中国古代墓志生最晚不于西晋,距今有一千七百年左右。墓志包含了古代的礼制度、宗教思想、人文地理、言文字等十分丰富的内容,的研究提供了丰厚的资讯。在法流中,墓志为书法的作开启了一个新天地。其中北朝墓志艺术晚清、民国文化人的青,在众多的文化名人的鼓吹与作下,它的价仅仅在文献方面,而且在艺术上的价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也晚清、民国以来的艺术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的作用。
墓志的完整的制度,它的当在己丑鼎革之。民国的墓志一般的多是由当的名士达撰文、丹,他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善者。民国期的作基本上由这样的一些人来担当。民国期四川法名家不留下大量的可圈可点的墨迹,而且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的墓志是最后的墓志,是民国法家们给后代留下的另一个法宝,是研究、学民国法不可缺少的、除了墨迹以外的、最重要的物。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6-23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6-23
余兴公 儒雅军人 书画市长 HOBM?|37CU  
d%8hWlffz  
z q _*)V  
<founder-content> dJ#mk5= "  
  向黄 文/图 ?%(:  
  余兴公一生很传奇:早年从戎,在川军任职20年,担任过师长;上世纪40年代任成都市长,其间,邀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孙中山铜像和抗日川军无名英雄像;余兴公更引人注目的身份,是著名书画家。他与齐白石的书画缘,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3]$qY_|7  
  从师长到市长 XmJu{RbS  
  我拿着易均室、余兴公、徐寿等四位先生的合影(四贤图),去见刚从河南安阳回到成都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专家余鸿基老先生,请他确认照片上的高个子是否是他的父亲余兴公,老人连连点头。我把发表在《文史杂志》上的《书法家余兴公父亲的墓志铭》交与他,他说,家里什么都没有了,这些资料真是非常难得。 __O@w.  
  徐无闻先生在《余兴公书画篆刻集·序》里这样介绍余兴公:“余先生名中英,原名世泽,又名烈,字兴公,别号影庵、墨志楼主。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生于四川郫县东街马家巷。1909年(宣统元年)小学毕业后,随其叔父至成都考入四川陆军小学,在校期间参加了保路运动。1913年(民国二年)在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毕业后,又辗转进入南京陆军预备学校。”后来他参加了护国运动,“1928年余先生为二十四军第八混成旅旅长。”“在川军中任职近20年,从排长至师长。” s"gNHp.oF  
  1940年,余兴公担任民国成都市第九任市长,任职期间,他主持兴办了成都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第一所市立中学,还请著名雕塑家刘开渠重塑原春熙路孙中山先生铜像和屹立在东门城门洞的抗日川军无名英雄像。那时成都的店招、商匾,多为余先生所书,今天依然在营业的“陈麻婆豆腐”的店招就是他写的。因此,余兴公被时人誉为书画市长。 cdY|z]B  
  1962年,余兴公被聘为四川省文史馆馆员,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四川省分会成立,书法界同好公推他担任副主席。“文革”结束后,四川的书法复兴与余先生等前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78年,成都市西城区文化馆成立书法组,这是四川最早的书法沙龙,云集了后来的西蜀中青年书法骨干。书法组搞讲座、办油印刊物《书学》,刊物的字就是余先生书写的。 x/7kcj!O  
  余兴公先生作字作画非常勤奋,据他的门人回忆,余老“无论寒暑闲忙,每日必读帖练字。晚年尤爱张草,每用废报纸临摹,运笔如飞,引以为乐。他平时练写之作,亦整齐装订,为熟人争索珍藏。先后向他拜师学书者数十人,皆得他悉心教授,兼作范书。有的则捉腕教习,孜孜不倦。”笔者第一次接触余先生的书法,是他题写的刻在“清风园”茶园的招牌,“清风园”三字是行书,潇洒酣畅;对联是隶书,浑厚拙雅,行笔铺毫开张,用墨酣畅淋漓,直接汉代名碑《张迁》,赫赫将军气概。有一年,四川省图书馆举办馆藏善本展览,除宋刊、明本、清版等历代版本图书,手抄本当以余兴公手抄的《南齐书》一函八册最为精湛。那工稳的、老拇指大小的正楷字,令人大开眼界、欢喜无比,这字里隐约有其师尊赵熙的笔趣而又自成家数,书法达到此种境界者,唯余先生这等大书家可为也。 G6@XRib3  
  拜师齐白石 uI lm!*0  
  余兴公与齐白石老人的金石书画师生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成都新方志·郫县志》第二十六篇人物传略余中英条记载:“1933年,余中英(余兴公)率部被刘湘改编,任二十一军独立第三旅旅长。后辞职,偕妻赴北京旅游,在京结识大画家齐白石先生,相见颇为投契。余欲向齐执弟子礼,齐白石认为余虽为军人,但心性儒雅,在书画篆刻方面颇有造诣,遂以师友之礼相待。余(兴公)从齐白石习书作画,虚心求进,二人过往甚密,常有合作佳品,至今犹有存者。”白石老人所收篆刻弟子,四川可数可查者有三人,余兴公是其中的一位。白石老人留给四川的精品之一,藏于四川省博物院的花鸟长卷,就是他为余兴公画的。 _[IOPHa"  
  当年,余兴公在北京拜师齐白石后,“耽京师八月,与翁连床彻夜,日聆诲教。”白石老人对待余兴公,“爱之如子,待之如友。”余兴公行将归蜀之际,“翁戚戚然若有所失”,为他作《送余中英归蜀》四条屏。此四纸一堂《齐白石翁送余中英归蜀画屏》,现收藏在成都市博物馆。 ^E-BB 6D  
  徐无闻在《余兴公书画篆刻集·序》中说:“艺术家生前的名声,往往与他的实际成就不完全相应。然而,历史的考验总是公正的,生前名过其实者,身后名声自渐降归原位;生前因种种原因而名不及实者,身后也会显露他自有的光辉。”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2条评分威望+10
余保 威望 +5 感谢你分享资料!! 辛苦了! 2013-06-24
余雄彬 威望 +5 感谢分享资料!! 2013-06-24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