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9阅读
  • 1回复

余本和他的天价油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7-31
— 本帖被 washington 从 余氏文库 移动到本区(2013-08-28) —
#1021
pt=[XhxC(>  
余本 (-) am`eist:  
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 1953 A:N!H_x  
油彩 画布裱于纤维板(共三件) , 177.7×121.2cm
预估价 2,000,000-3,000,000 HKD rGoB&% pc  
成交价
5,180,000 HKD 1W5YS +pf  
4,448,320 CNY E]Kd`&^}  
667,200 USD SJw0y[IL6(  
503,807 EUR
签名 YEE BON
收藏信息 来源 enZW2o97c  
香港 私人收藏
参加展览
其他信息 d`^j\b>5(  
1930年代的中国艺坛,除了在北京、上海等地区蓬勃发展,南方沿海城市广州及香港同时形成了一股发展中国油画的力量。余本、关良、李铁夫、冯钢百、黄新波、李秉、伍步云、陈福善、鲍少游等画家曾聚居香港,令这沿海小城市出现一个细小但活跃的艺术圈。 iTD{  
余本为香港五十年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对早期香港艺术发展殊有影响。余氏早于1918年远越重洋赴加拿大谋生求学。1928年考进温尼佩格艺术学院(Winnipegchool of Art),开始接受正规的艺术训练,师从名画家L.L. Fitzgerald。1929年转入多伦多安大略省立艺术学院(OntarioCollege of rt),跟随加拿大名画家J.E.H MacDonald、J.W Beaty及FrankJohnson习画。1932年,余本的作品已于海外获得认同,并成为首位华人艺术家挤身加拿大渥太华美术馆 )5&Wt@7Kj`  
(National Art Gallery,Ottawa)。及至1935年,余本回国,并定居香港,设立画室继续创作,同时授徒,致力推动香港的西洋画发展。30-40年代的香港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港,文化艺术相对落后,在这儿发展艺术并不容易,余本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下,仍能坚持差不多每年举办画展,创作力惊人。1937年徐悲鸿来到香港,参观了余本的画展和画室,赞叹说:「我以为油画在中国是处女地,尤其是南方,想不到香港竟然有两位出色的油画家:一位是李铁夫,一位是余本。」余本一生60年的油画创作,以1956年从香港回归广州为分界,可以划分为「香港时期」(1935-1956)及「中国时期」。本次夜间拍卖呈献的两幅佳作,乃此二时期之代表作品,极具历史价值,见证余本艺术创作中不同阶段所展现的生命力。 n_iq85  
《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Lot1021)乃现时文献数据记载中,余本创作尺幅最大之巨作。根据余本家属编撰之艺术家年表,此作乃抗日战争结束,艺术家从澳门返港后,为香港半岛酒店吉地士法国餐厅(Gaddi’s)创作,画作于1953年完成,同年吉地士餐厅正式开幕。作品展于吉地士餐厅超过30年(图一),与半岛酒店同证香港的发展。1980年代末,半岛酒店扩建重修,画作此后由一直支持余本创作之私人藏家收藏,迄今已超过20载。 8iq~ha$]|  
《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展现余本居港20多年,对香港的情怀。艺术家以写实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现了1950年代香港维多利亚港,频繁的海上交通和渔民劳动的景象。余本曾说:「一个画家应该画他所熟悉的生活,反映他对事物热爱的感情,而不是凭空虚构,或者硬去画不属于他的阶层东西,那只能成为一种装饰品,而不能成为一件有感情的艺术品」。余本从小在农村长大,又深深体验过海外华工,离乡别井,出卖劳力之苦,因此对劳动者有着深厚的情感和强烈的热爱。回国以后,余氏致力研究劳动人民题材,他的切入点从由衷的怜悯,渐渐升华至佩服及热爱之情。余氏对人性的关怀,驱使他受徐悲鸿邀到桂林写生时,所关注的竟不是桂林秀丽的山水,而是漓江边上终日与急流搏斗的纤夫。他曾说:「劳动人民是最健康和最美的」。因此余本笔下渔民、农民、苦力等群像充满了坚毅而不可征服的性格。 BC&Et62*  
《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描绘从九龙半岛远眺的维多利亚港景色。在晴朗的天空下,以广阔的太平山为背景,在彼岸中环的高楼大厦、英式建筑物衬托下,突显了中式大渔船的主题,侧面记载了英国殖民下华洋杂处的香港社会。余本通过深刻的观察,把渔民作业和生活的一举一动细腻地描绘,包括渔民在木制的帆船上收网的情景,有人拉网,有人拉帆,互相合作,团结一致。余本也把女渔民背着婴孩出海作业的情景入画,记载了早期渔民居于渔船上,故又被称为「水上人」的历史。画中左方正在摇动木橹拨水驾驶舢舨的渔妇的衫裤服饰,也是渔民劳动的象征。渔民为方便船上活动,他们习惯赤足,头上戴上圆形竹帽,就是为了遮挡长时间在户外工作遇到的猛烈阳光。赤脚的渔妇驾驶舢舨,精神勃勃,体现渔民充沛的活力,光辉的人性。画中一艘帆船写上「四海平安」的字句,隐含了出海打渔面对无情的风浪带来的危机,更显渔民乘风破浪的冒险精神。事实上,余本笔下所歌颂那不畏艰辛、勤奋的精神,就是香港人的精神。这坚毅的精神让香港这个小小的渔港,发展成今天国际知名的金融市场,成就了无数人的梦想。帆船也因此成了香港的象征,记载香港这段光辉的奋斗历史。 R(ay&f%E  
《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尺幅之大相当考验艺术家的构图、布局能力。而余本的确做到大而不空、空而不洞。在选题、色彩、光影上都充分表现出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及独特的表达手法以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格。在表达形式上,余本以写实的艺术手法,深刻地表现了劳动人民散发出特殊的感染力,令人联想起米勒(Jean-FrançoisMillet)笔下提起斧头劈木的工人(图二),表现劳动者的贡献,刻划出那个时代一般平民的人心和思想,表现了近代思想。余本在加拿大学画时的老师与1920年代成立的加拿大七人画会的代表人物,画风深受北欧印象派的影响,多以厚重的油彩、强烈的色彩表现加拿大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海景—香港维多利亚港》中鲜明的色彩运用、粗豪的笔触则渗透着印象派节奏明快的风格(图三)。在严谨的构图下,用笔稳健而显粗放,鲜明地展现出艺术家充满自信,豁然开朗的心境。色彩明亮、轻快,冷暖色对比合宜,以鲜明的蓝色、白色描绘晴朗的天空,又以自由、洒脱的笔触表现海上的光影变化。作品表露非常真实和朴素的感情,使人感到亲切,忠实地记载香港昔日的风貌。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7-31
#1022
U8\[8~Xftn  
余本 (-) bH~ue5q  
市郊菜园 , 1976 '&xv)tno  
油彩 画布 , 71.5×91.5cm
预估价 300,000-400,000 HKD >s1'I:8  
成交价
475,000 HKD )K4 |-<i  
407,906 CNY [2a*TI  
61,181 USD pkWzaf  
46,199 EUR
签名 余本
收藏信息
参加展览 出版 1997年《余本-作品及文献辑》敦煌艺术中心 台北台湾(图版,第148-149页)
其他信息 Ont4-AP   
1956年,余本受邀参观北京等地,亲眼看见祖国的新建设和繁荣的发展,于是便举家从香港回到广东,希望以艺术贡献国家。余本在中国新社会的变迁下,全心投入油画创作,力图探索出一种富时代感,而又蕴涵东方风格的油画艺术。他曾说:「我时常在想,中国人学习西洋艺术,总应该跟自己民族的东西结合起来,对自己的民族的艺术应有更多的了解。」为此,余本作过许多尝试,也拿起过毛笔在宣纸上画中国水墨画。这样做,他并非想成为一个国画家,而是希望能更好去借镜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在油画人民族化迈向自己的步伐。作于1976年的《市郊菜园》(Lot1022)体现了艺术家把自身的民族情怀,融会在创作中。在构图上,作品采取鸟瞰的视野将农田的辽阔和生机,尽显于人前。一片绿油油的菜田,全是农民辛勤工作的成果,在这收成的季节,每个农民,不论是站起来、蹲下来,弯着腰,都继续勤奋劳动。电动拖车、灌水器象征了农业日趋现代化的进程,远景中高楼、工厂、发电塔都在呼应这欣欣向荣的景象。画面内容丰富,又含细节的趣味,色彩灿烂,丰富强烈,洋溢明朗欢乐的情调,把艺术和人民生活相互联系。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