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1阅读
  • 1回复

婺源余仰清使珠兰花茶畅销全球一百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8-07
@5nFa~*K%  
  • 婺源余仰清使珠兰花茶畅销全球一百年
  • 时间:2012-10-29 09:22 来源:江西晨报                   朱德馨 晨报见习记者 舒雯 责任编辑∶胡琳菁  
'M>m$cCMZ  
  •      swF{}S"  
        婺源从唐代始就是著名茶产区。清乾隆年间,婺源绿茶开始大量出口外销,使茶与咖啡一样成为人们的日常饮品,甚至成为英国贵族中不可缺少的饮料。 %BGg?&  
        婺源茶业孕育了不少商贾,据婺源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县内绿茶精制茶号、茶庄有178家;民国三十年(1941年)发展到243家。据不完全统计,婺源清代茶商有名可考的就有147人。其中余仰清因深得经营之道而显赫一时,在婺商中独领风骚,影响极为深远。余氏家族历沐百年风雨的“祥馨永”茶号,见证了余杰然、余仰清这对茶商父子传奇的从商经历。
    2; ^ME\  
    oa:YAq T  
    1910年祥馨永茶号获农工商部金奖
    tNT Sy =  
    k3#'g'>yh  
    xN-,gT'!  
    临“危”受命接管家业 >Wr%usNxc  
        思口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中部,是县内重点叶茶产区之一,制茶工艺历史悠久。清朝咸丰年间,思口镇龙腾村的余氏家族就以经营茶庄闻名当地。 nQc#AFg  
        1856年,余氏先祖在饶州(即今天的鄱阳县)开了一家名为“协和昌”的茶叶商号,寓意“协力同心均遂意,和气生财必大昌”。“协和昌”传至余顺手里时,没有子嗣的他担心家族的产业后继无人。余顺一直将侄子余杰然视同己出,并在光绪年间把茶庄交给余杰然经管。 G>V6{g2Q  
        余杰然聪慧而有悟性,接手“协和昌”后,余杰然在老家龙腾村开辟了一块“祥馨永实业花园”,用来种植黄白株兰花提取香精窨茶,开设“祥馨永”茶号,创了婺源加工花茶之始。 sW[-qPK<  
        清宣统二年,经南洋劝业会评审上报,精制的“珠兰龙井”荣获清政府的农工商部金牌奖。民国四年,又斩获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国际“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从此,“祥馨永”茶号产制的“珠兰花茶”名声大噪。 k]@]a  
        然而,“珠兰花茶”虽然打入了国际市场,却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名牌效应,饶州“协和昌”茶号的经营竟然日趋衰弱,一度陷入困境。 lgOAc,  
        余杰然生有余仰清和余潘海两个儿子,次子余潘海不幸少年早逝。自感精力和体力不支的余杰然,将茶庄、茶号的经营权全盘交给了自己事业上唯一的继承人余仰清。可以说余仰清是在最困难的时期继承了父业。 So aqmY;+  
    Y 2 @8B6  
    主事后茶庄转衰为荣 TLdlPBnr8  
        1902年出生的余仰清,在少年时就已经是父亲的得力助手,深谙茶道。余仰清主事后,“协和昌”茶庄的经营很快出现转机。由于他重质量、重信誉,很快打开了内外销路,逐步在外埠增设销售点,扩大经营,生意转衰为荣,且历经三十年不衰。 /v R>.'  
        他销售的茶叶除了传统的金奖名牌产品“珠兰龙井”外,还有茉莉花茶、云雾、雨茶、毛峰及家园茶等花色品种。他的茶叶原料大部分来自婺北品质特优的高山云雾茶,精制工艺一丝不苟,窨制、拼配环环把关,坚持质量标准,包装出厂后还要进行严格检验。 &3Zq1o  
        有一年花茶特别走俏,各地频频催货,供不应求。遇到这样好的行情,有人建议余仰清“降低些标准”,但余仰清始终按质量标准出厂。因此,他的茶叶在市场上有很高的信誉。据说昔日鄱阳的茶庄不下十家,唯独“协和昌”生意最旺。 8+F5n!  
    "7B}hZ^)W  
    创婺源机械制茶之始 W: ]FYC  
        余仰清随父亲奔走多年,深知在当时同行业中小资本商号多如牛毛的情势下,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和拳头产品,在市场上是没有竞争力的。接下来他每迈出的一步,在当时都可以称为不凡之举。 -JMn?]  
        民国十七年,他不惜重金从歙县、金华等地大批购进珠兰、茉莉花等花种,将“祥馨永实业花园”扩大为十余亩的产花基地。 Ke$_l]}  
        次年,他从外地购进一台高扬程抽水机安装自流水,从约600米远的龙溪河引水上山浇花,创婺源自动化喷灌之始。管道穿村过巷,避屋绕弯埋设于地下,工程及耗资之巨可以想见。 6Z2,:j;  
        同年,他又以全年销出千余担茶叶的巨资,从德国进口一套茶叶精制加工机械设备,有柴油机三台,抖筛机、切茶机和六角车色机各一台,在婺源创建了第一座机械化茶叶精加工厂,开婺源机械制茶之始。当时没有通公路,旱路无法长途运输,全靠小船水运。这些庞大的机器,仅运输一项就耗费巨大。 8|a./%gixs  
        由于有了充足的花源,茶号又由原来的手工操作改为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全部由自己茶厂窨制拼配的花茶不仅保证了品质,而且大大增加了吞吐量,赢得了宝贵的制茶时间。据了解,“祥馨永”鼎盛时期,仅茶号拣茶和花园养花的临时工就有三四百人之多。 3nxG>D7  
        民国十九年,为增加资本,余仰清吸收邑内数家茶号入股,“祥馨永”增用“万利”招牌、商标以扩大经营。 /)P}[Q4  
    FwCb$yE#M  
    借广告宣传提升知名度 ~ Z\:Nx  
        余仰清在当时就十分重视广告的宣传,他知道,“祥馨永”珠兰花茶虽然创了名牌,获了国内外金奖,但还必须借助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进行促销。 1\.$=N  
        他在各类包装上印有商标图案或诗文做广告。他用的商标牌号计有祥馨、祥馨永、有利、利达、永利、恒大、恒益等多种,“祥馨永”茶厂图案、“龙腾瑞云”图案等,都起到了很好的广告作用。他还请人设计了一种容量约二两白酒的薄胎瓷纪念杯,上面绘有“龙腾瑞云”商标的图案。图为一龙昂首张爪腾舞于瑞云之中,上有一仙女提花篮作散花之状,右边横书“龙腾瑞云商标/分设沙市/协和昌纪念赠品”,左边直书“厂设徽州婺源祥馨永精制珠兰龙井/美国赛会奖一等”字样。这种纪念杯是赠给购一定数量花茶的主顾作为纪念,以起到扩大影响的目的。 K@D\5s|1|  
    他不仅运用多种商标,还会请乡里的老秀才为产品配一些广告诗,例如以”兰芳茶庄双窨珠兰”冠首的藏头诗:“兰气超群众媚王,芳融瑞草妙浑香。茶名云雾钟黄海,庄群星江近紫阳。双合龙团兼雀舌,窨成金粟抵琼浆。珠玑善贾都无各,兰室倾谈好品尝。” o5 L^  
    抗战时期,包装材料紧缺,改变包装后,各包装上又特意印上广告诗来解释:“抗日战争,材料缺乏。改变包装,实在无法。香气不差,内质不杂。内外兼销,零批趸发。”以此告知客户包装改变,内质不变及销售方式。 ($[wCHU`!  
    hp\&g2_S0W  
    {z#2gc'Q  
    广设点增销量 i|YS>Pw~j  
        余仰清不仅巩固扩大了原有茶庄的经营范围,而且陆续在各地增设了销售网点。除了鄱阳“协和昌”茶庄和“沙市茶庄”外,他还先后开设有屯溪“徽州协和昌罐头茶庄”、上海“天山茶庄”、南昌“万利茶庄”等。经销点有上海“升昌盛茶栈”、景德镇“汪天泰茶庄”、九江“茂源茶庄”、“万茂茶庄”、吉安“信大吉茶庄”等。各茶庄、销售点之间经常有水客互通信息,内外兼销,一般年销售量可在三千担以上。 I2cz:U7  
        他多谋善贾,不拘于单一经营形式。茶庄、茶店出口内销兼营,对外大批量生意和零售生意并重,以至民家零斤碎两的买卖他也做,而且价廉物美。 pSZ2>^";  
        余仰清礼贤下士,广交朋友。抗战期间,由于外销阻滞和社会动荡等因素,不少茶号相继倒闭,他却能独发一家,这与一些朋友的帮扶不无关系。 8[^'PIz  
        “协和昌”茶庄于1955年前后转为公私合营企业。“祥馨永”茶厂的全套机械设备及数百盆花全部无偿转给了当时的“中茶公司”,为创建国营婺源第一家茶厂作出了贡献。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8-07
婺源人余仰清在鄱阳办茶行,研制出“太少双丝珠兰茶”,与美商签约。出口量不下千担。 CB@7XUR  
                                                                                                                                               —— 余干县大事记载 > mGH4{H  
                                                                                                                                            http://www.zgsr.gov.cn/srweb/www/bmwz/dfz/upfiles/1328597688026.pdf Uj@th  
{>&~kM@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