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5阅读
  • 3回复

大元老围访余姓  武溪公祠听掌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8-08
大元老围访余姓  武溪公祠听掌故
.<^Y E%  
t`ceVS  
\nAHpF  
S5u#g`I]  
余日先生(中)义务当我们的解说员,特此鸣谢!
0&IXzEOr  
·
D>b5Uwt  
a<wQzgxG  
!_-sTZ  
~@uY?jr  
j H.Ju|nO  
YP#AB]2\}  
      2012310,我们和阿文一起来到温塘大元村,村头古朴枝丫高耸的龙眼树让我们仿佛从时光的隧道中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的世界。 P A6KX5  
(!VMnLlXRK  
..]*Ao2  
   阿文是我们今日的向导,他指着簕杜鹃掩映的建筑说:“我们先看武溪公祠。这是一座据说建于宋代的祠堂。” ?VZ11?u  
fEj9R@u+h  
j(%gMVu  
   我们的兴趣顿浓,虽然对武溪公祠早有耳闻,只恨未一睹为快,遂疾步来到祠堂前,但见蓝天之下,飞檐高挑,青砖碧瓦,雕梁画栋,颇具气势。 r}oURy,5  
=|E 09  
DIG0:)4R.  
A,m4WO_q3  
=de<WoKnu2  
3:[!t%Yb  
簕杜鹃掩映下的仿古建筑,原来是重修的武溪公祠
·
1mJbQ#5  
[3j$ 4rP  
4 ,p#:!  
(jM<T;4  
    我们立于廊下,细细地打量着廊下精美的彩绘,朴拙大方,颇具古风,虽是新作,却也具古意。坚实的石柱、门枕石、两侧包台……再仔细观察大门两侧石刻对联曰:“武溪世泽,风采家聲”,一般宗祠门口的对联昭示着这个姓氏的来源和最卓著的功绩,再看横楣:“武溪公祠”,却是红砂岩,色泽暗淡,字迹遒劲,我们感觉这应该是原来的石匾。
0TTIaa$  
RK?jtb=&A  
重修后的武溪公祠保留着原来的牌匾
·
;K3d' U  
z4CJn[m9  
Y|mW.  
    正说话间,一位五、六十岁的大姐热情地走过来开门,我们的心情愈发兴奋起来。 21U&Ww  
8pqs?L@W  
     推开两位门神秦琼、尉迟敬德守护的祠堂大门,我们跨进祠堂,迎面即是雕花彩绘的中门,上有对联曰:“显于宋,庙于韶,日月文章千秋供养,发以明,派以莞,麟经世德积亦由新。”
W/sY#"  
中门的对联和横匾,余日先生说,他从小就能将此对熟记
·
a_Jb> }  
    未待细观,我们绕过中门来到天井,两侧是回廊,二进更加高大,天井内非常讲究,香炉、焚化炉皆为铸造,上铭“武溪公祠”。 Uls+n@\!  
&Y+e=1a+  
     二进台阶的衣带石十分精美,我们踏上台阶。二进中厅供奉先人余靖之牌位,并有微型塑像一尊。 t ^m~  
"mR*7o$|  
    我们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祠堂的渊源。这时,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哥过来打如呼,原来这位老哥叫余日,住在祠堂的隔壁,专门过来给来访者讲解余氏的宗族历史。 T<P0T<  
w-ALCh8o  
    “武溪公祠,是我们温塘余氏为了纪念先祖武溪公而建造的。”余先生非常自豪地说。
E~qQai=]  
\%TyrY+`K  
余日先生站在铸有“武溪公祠”字样的香炉前给我们讲解
·
~@D/A/|  
wx*1*KZ  
    “武溪公?据说是宋代的余靖公。似乎跟东城余屋是同一祖先?却不知道为何叫武溪公祠?”红颜代我们问出了心中的好奇。 V&%C\ns4  
M?$ZJ-  
    “东城余屋是从我们这里分枝出去的。武溪就是余靖公的号,字道安,是北宋名臣,”余日先生一边抽烟一边侃侃而谈,“为什么会取号武溪呢?因为故乡曲江城西有一条武水流过,故取号曰:武溪。我们后人尊他为忠襄公。” 8Q=ZH=SQK  
8I.VJ3Q  
     “这样说来,温塘余氏是由曲江(今韶关)迁来的?”红颜试探性地问。
!),t"Ae?>  
$gvr -~  
这尊微型的塑像原来是武溪公余靖的塑像
·
2w?hgNz  
pO]8 dE0  
a <wL#Id  
    “怎么说呢?武溪公的祖先居住在福建,到了曾祖余从一代,大约五代十国的后期,正值战乱,为逃避兵荒马乱,一族人等辗转千里,来到粤北重镇韶州,见山清水秀,遂定居下来,”余先生果然对余氏先祖的迁徙路线十分稔熟,“后来人丁兴旺,其中的一枝继续南下来到东莞,初居莞城步步高一带,后迁温塘大元。” gKi{Y1  
L'E^c,-x~  
2*AG7  
, ;jGJr  
    “中门的对联说的就是这个过程吧?”阿文也加入了讨论。 ZA820A>2!  
<Ef[c@3  
     “余氏先祖宋代时武溪公的官爵最为显赫,并于韶关建造家庙,文章著称一时。明代时,余氏由东莞始迁温塘大元。”余日先生边说边带我们来到中门,指着对联说,“这幅对联内容就是原来的。我小时候就能背下来。” T?wzwGp-[  
RE"^ )-  
    据《温塘乡志》载:余靖,宋朝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中进士,时年25岁,奉派为赣县尉,主理缉捕盗贼、查察奸究。不久,以试书拔萃改为监丞,掌修宗庙、路、寝宫、室、陵园土木之事,迁知新建县,再迁秘书丞,奉命与王洙校勘司马迁《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三史。建言班固之书有谬误地方,擢升集贤院校理。 n7! H:{L  
8dO?K*J,H'  
vjUp *R>h  
《温塘村志》上对余靖的介绍
·
>n*\bXf  
I 3$dVls}  
     “余靖公对于史学很有研究。同时对于自然界的现象如潮汐也有过研究的。”一直在一旁拍照的子木忽然插了一句。 !0}\&<8/m  
md Gwh7/3  
    “说来听听。”红颜催促着。 Ip *g'  
3Ofc\  
     “记得(崇桢)《东莞志》三三六页载:虎门武山有余襄公候潮处。”子木先由虎门武山说起,“(崇桢)《东莞志》一二三三页:余靖曾作《海潮序》。‘古之言潮者多矣。或言如槖籥翕张,或言如人气呼吸,云海出入,皆无经据。唐卢肇著《海潮赋》,以谓日入海而潮生,月离日而潮大,自谓极天人之论。莫敢非,予尝东至海门(通州海门县),南至武山(东莞濒海之处),旦夕候潮之进退,弦望视潮之消息,乃知卢氏之说出于胸臆,所谓盖有不知而作者也。夫阳燧取火于日,阴鑑取水于月,从其类也。潮之涨退,海非增减,盖月之所临,则水从之,日月右转而天右旋,一日一周,临于四极,故月临夘酉,则水涨乎东西,月临子午,则潮平乎南北,彼竭此盈,往来不绝,皆系于月,不系于日,何以知其然乎……’由此可见,余靖公不仅精通史学,尚精于地理之学。” }IaA7f  
3iNkoBCg  
MgMD\  
V!/:53  
《东莞志[崇祯]》第一二三三页有余靖所作《海潮序》
·
C(?blv-vM0  
     “武溪公还是北宋的四大谏官之。”余先生甚是骄傲祖先之学识,“当年天下太平,官吏碌碌无为,渎职贪腐。当时西夏国王元昊反叛,朝廷派兵平乱,久战不胜,国力衰弱,民怨载道。仁宗力图振兴,一边与西夏言和,一边改革,清除政弊,遂增谏官四员,建议朝政得失。分别是欧阳修、王索、蔡襄、余靖。其中,武溪公为右正言。”
FY3IUG  
2f:^S/.A  
    “武溪公在谏官位有无杰出的事迹啊?”红颜并不满足这些粗线条的介绍。 XP?rOOn  
Ri*3ySyb  
      “宋庆历四年,契丹出兵西夏并派遣使节来开封禀告宋皇帝:‘我们出兵是为大宋讨贼,请停止与西夏言和。’一时,朝野众说纷纭,朝廷亦不能决断。”余日先生故意停顿一下,深深地吸了口烟又缓缓地吐出,烟雾朦胧了他的脸,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忧国忧民的武溪公的一脸愁容。
5g5'@vMN  
WgQBGch,!  
[5d2D,)  
余日先生的解说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位忧国忧民的武溪公
2][DZl  
· Q 9F)  
/ +K?  
<cN~jv-w$  
    “为何这般为难呢?”阿文亦好奇地追问着。 =3xE:  
YNdrWBf)  
    “因为大宋如果按契丹的要求去做,必然与西夏翻脸,乃至交战;如果不按契丹要求去做,那么大宋的北边契丹必然滋事。这是一个两难的棘手的问题,朝廷中争议不下。”余先生道出当年的问题的复杂性,“朝廷中独武溪公坚决反对满足契丹的要求,并认为其中有诈。” knp>m,w  
U\@A _ B  
    “当年余靖公在朝堂上的辨论必然是精妙绝伦。”我们期待余先生为我们进一步揭秘。
U%<rn(xWXD  
`(y(w-:W1  
大火曾经将武溪公祠烧了个通天(本图片由温塘社区友情提供,特此鸣谢!)
·
R9vT[{!i  
RrrK*Fk8=  
vYmSKS  
    “盖大宋和西夏交兵不停,这是契丹最喜欢不过的,一旦双方息兵,大宋便得以休养生息,奋发图强。这非契丹之利。故此次出兵西境,阻挠言和,绝不可听从。”余先生竟然能将当年武溪朝廷辩论背得熟烂于心,着实秉承祖上遗风。 D |bBu  
FVsj;  
    “结果如何呢?仁宗皇帝采纳了吗?”我们仍然心悬于余靖公的言论。 vE, 37  
_;9!  
    “仁宗当时点头称赞。遂保留对西夏的册封暂不发,一面派武溪公准备出使契丹国。”余先生口若悬河,“武溪公出使之日,将所奏之事写于笏上,凡几十件事奏于皇帝,逐一落实,到日落西山之时方动身前往契丹国。” %y[1H5)3<  
rZ1Hf11C  
    “余靖公的确是思维缜密之人,为确保出使成功,筹划得当。”我们感慨道。
* A|-KKo\  
_W!p8cB  
重修前的武溪公祠(本图片由温塘社区友情提供,特此鸣谢!)
·
's x\P[a  
Y(VJbm`  
|aToUi.Q%  
~}ml*<z@  
    “当年,武溪公率领十多个骑士飞驰出居庸关,到九十九泉相会契丹王。他从容坐于帐中,施展辨才,尽列契丹出兵西夏之弊,最终说服契丹王收回王命。”余先生虽是叙述,却也使听人心动神摇,“得到契丹王承诺后,武溪公返朝。朝廷方对西夏发出册封。大宋与西夏关系得到缓和,北部边疆亦是安定无事。这一年,仁宗皇帝下诏任命武溪公为制诰史馆修撰。” ov# 7 hxe  
AN:@fZ  
   “当年武溪公的事迹定可载入史册,于国于民,善莫大焉。”久在一边保持缄默的子木有感而发,“后人建造宗祠纪念祖先,实为必然。这座武溪公祠重修于哪一个呢?” FE7)E.U  
+ A_J1iJ<  
|dE -^"_  
    “2008年,温塘居委会及余氏后人出次重建。”余先生记忆犹新,“1984年,武溪公祠因失火毁了前庭。1991年,祠堂的二进和三进瓦面遭火烧毁。如今这个祠堂仅仅是拆了旧祠堂的墙和瓦面买来新砖新瓦新木梁柱重新建的,原来的基础都没有动过,这样比修缮旧祠堂省了不少费用。”余先生的话质朴,却让我们感觉到了一丝遗憾和不安。
DrW#v-d  
+ bhym+  
我们几乎很难从这张重修前的照片的残垣断壁中找到武溪公祠昔日的影子
he3SR @\T  
g\oSG)  
D]! aT+  
Jc4L5*Xn/  
     “余先生,为什么这块进士牌匾上没有上款和落款的呢?”我们非常好奇祠堂中悬挂的木进士牌匾。 }]P4-KqI  
u?+bW-D'd  
   “原来那块进士匾上面是有的,可惜被人偷走了!我很小很小的时候见过,那块匾上的“进士”二字很大很大的,比现在这个大多了!我想,那块进士匾应该是余靖的,可惜了啊,可惜!”余先生无不惋惜地说道。 m@Ev~~;  
Z-=YM P ]Q  
   “小偷抓住了吗?”我们恨不得将小偷揪出来把牌匾挂回原处。“哪里逮得住呢……”余先生幽幽地说道。 z;u> Yz+3  
e= P  
Hq&"+1F  
zQy"m-Q  
46jh-4) <  
GDaN  
据余日先生说,原来的牌匾并不止这么大,上面还有上款和落款。可惜早年被盗了!
·
"pxzntY|  
QA!_} N4n  
     “温塘大元的余氏和余屋的余氏是否本家?”红颜适时提出一个问题。 k?nQ?B W  
~iBgw&Y  
     “余屋的余氏是从我们大元分出去的。”余先生十分肯定地说。 ".*x!l0y7  
/{2*WI;  
      我们怀着对宋代忠臣余靖公的仰慕之情,徐徐走出武溪公祠,几位村民也围了过来,站在祠堂门口小声议论着武溪公的秩闻趣事。 txql 2  
2g{)AtK$#  
Z[!d*O%R_  
我们的到来也引来了几位村民的围观
·
*="8?Z  
u]^N&2UW  
      武溪公祠之侧尚有一堆石构件,询之余先生,方知此处曾有一余氏宗祠,可惜已经毁去。 3 vP(S IF  
#BK9 k>i  
    “重修武溪公祠时拆下来的石柱、石础等还有吗?”子木尝试寻找武溪公祠曾经的遗迹,从中发现鲜为人知的故事。 3XiO@jzre  
+YOKA*  
   “前面还有一些石柱石础,多是红粉石的,破破烂烂了。”余先生边说边带我们转到前面小菜地处。 z9 u$~  
   果然,菜地的一角堆放着一些,有石柱、石础还有麻石的门枕石,瓦当、滴水,甚至还有一些木梁等,但均没有任何新的发现。
;T]d M fO  
Q0?\]2eet9  
原来的石材很难用得上了,余日先生领着我们看原来武溪公祠的石构件
`
1:C:?ZC#c  
      忽然阿文喊:“子木红颜老师,这儿有一块旗杆石。” \u-0v.+|  
6[ qA`x#  
      我们循声过去,发现地上摆着一个旗杆石,也叫功名碑,一般古代族人中了举人或进士,通常会在祠堂前左右各立一块石碑。我们几个人围过来,仔细辨认,这是一块中举人立的碑,但举人的姓名已经模糊不清了! ?[TfpAtQ`  
JG`Q;K  
同治年间的功名碑
`
4rK{-jvh>m  
       “大元村还有没有老祠堂、老房屋呢?”红颜进一步打探消息。 QB!~Wh  
#TK~eHi  
      “老祠堂只剩下武溪公祠了,其他就没有了。老房屋还有,但已经不多了,多为**时期的青砖房,也有一些泥砖房,但村里人多数都搬出去住了。”余先生对村里的建筑了如指掌,“不过,还有一座围门,值得一看。” Xy,lA4IP  
/StTb,  
我们来到了凤山古里门楼前
·
$\o {_?}1  
5V[oE\B  
TlL^7f}  
    我们继续前行,路边不时有青砖房闪现,偶遇一靓姐在叠纸元宝,身边的竹匾里晒着中草药,草药还带着泥土的芬芳,寻常百姓的寻常生活总是那么温馨而动人。
onCKI,"  
    前面即是围门,侧面看去,倘是青砖建筑,而正面已经大变矣。只见围门的门头上赫然写着“凤山古里”,一副花岗岩对联一看就是现代的作品,上书:“大岭拱丁门焕见沙园多邑秀,曲江开阁弟会将温水再通灵”,横批为“通围吉庆”。我们读完这幅对联,正觉着对联中似有不妥之处,余先生见了笑言:“这副对联有两个错误。这个‘邑秀’应为‘毓秀’,这个‘通灵’应做‘钟灵’。”经余先生这么一说,“钟灵”对“毓秀”似乎就通了!
#1c]PX  
uY_SU-v  
bawJ$_O_  
kp?w2+rz  
.)1_Ew  
6s,uXn  
[{4 MR%--  
凤山古里的这副大理石对联是否有不对呢?
*5bLe'^\|K  
y@CHR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3条评分威望+30
余雄彬 威望 +5 好资料!!! 2013-09-04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鼓勵!!! 2013-08-14
thinfo 威望 +20 已下载图片. 2013-08-08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8-08
本帖的图不知为何上传不全 ,因临时有事 劳驾钰兄重新编辑,  谢    http://bbs.sun0769.com/viewthread.php?bfid=30&tid=1006521 N;[>,0&z  
^4o;$u4R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8-14
     1、据【新修侯山余氏族譜】祠堂记、墓志等记载、侯山余氏、大园余氏同出一脉===三世祖嗣昌、妣彭氏夫人-----之七子中的----第三(大园余分)和第五(侯山余仁)、同是从莞城紫泥巷分迁两地o余日解说有誤---说由他那里分支。 &mtJRfnu  
  2、侯山也有旧祠-----也许一样是【武溪公祠】-----据世代推测立围应是元朝----建的祠堂。不是宋朝。
离线余记绸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8-18
又添加族历史的认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