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1阅读
  • 0回复

南涂余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9-16
      南涂,位于海丰县东南部深汕高速公路以北、241省道以东、黄江分流东溪河以南的丘陵地带,地处东经约115°27′至115°30′北纬约22°53′至22°55′。总面积约25平方千米,人口逾四万(包括出祖的与迁入的仑岭系余氏宗亲)。南涂是由大大小小的十八个余氏自然村组成的,素有“南涂十八乡”之称。 OmP(&t7  
6:\z8fYD  
历史 H{;8i7%  
相传,元末风采余氏十四世东川公官为陆安(今海丰)教谕,其子再(号新安)为江西吉州永丰县教授。时元统治集团腐败,社会黑暗,爆发了农民起义。余再因看不惯官场腐败,弃官逃难到其父任职的地方。途中遇一占卜师,占卜师给公占了一卦,曰:“汝要向南直去,遇到‘涂(土南)石磨’之处方为汝之落脚点。”于是公至陆安县拜见父亲叙明情况后便去找“涂(土南)石磨”之地。当公寻至东溪河北岸时,见对岸山明水秀、地场宽敞,便问摆渡者此地叫什么。对曰:“此渡名曰'磨石渡',前面乃黄茹施姓之府第。”公遂想起占卜师的话,便过渡至黄茹租得西边一房栖身,此地后来即为古住村。后施姓衰落移至它处,把黄茹卖与再公。从此再公便创基黄茹。再公根据“涂(土南)石磨”便把这里命名为“南涂”。 %$!EjyH9  
渊源 !i6 aA1'  
南涂除浩窟(鹤发)、东家口(东新)有少数其他姓氏,其余全部姓余。 . LNqU#a  
余氏乃吾粤丰之望族。忠襄公与粤丰可谓渊深源厚。 dnTXx*I: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贬饶州,公因仗义执言,犯颜直谏被贬。由集贤校理被贬为筠州酒税后,再徙监泰州税,又知英州。然由于母亲黄夫人逝世,故一直在韶州丁母忧,直至康定元年(1040)服除之后,迁太常博士于赴任前先来潮州祭谒岳父墓。途经惠州西湖时,写下了《荔香亭》:“虚亭何所赏,为爱果中奇。气禀南方秀,生当火王(通“旺”)时。渡淮嫌桔变,经庾笑梅衰。不共花争艳,残莺莫傍枝。”的豪迈感慨。康定元年(1040),海丰知县谭昉(曲江人)奉旨创建粤东名刹“祝圣万寿护国禅寺”,次岁二月建新学宫。六月,恰忠襄公由惠州去潮州途经海丰,昉与公乃同乡好友。公特撰《万寿寺记》、《新学宫记》以志其略。 k<S!|  
谁又何曾想到,三百多年后,公之裔孙十四世东川官为海丰教谕,经过六百多年的繁衍,其子孙终成为海陆丰之显族。 'w7{8^Z2  
陆安始祖东川,字桂忠,官为陆安教谕。生三子:再、伍、玉(号西州,分创陆丰市湖坑)。 x9CI>l  
二世再,号新安,官为江西吉州永丰县教授。约1360年左右创基南涂,至明洪武三年(1370)报受本处四至山溪田地。生三子:德和(字判簿)、昆和(字睦篪)、季和。 _'oy C(:}  
三世德和,字判簿。生四子:金山(无嗣)、东山、寅山、岐山(三位公传南土、古住派系)。 c5rQkDW  
三世昆和,字睦篪。生二子:贤和、贤儿(二位公传黄茹、下兰派系)。 G8?<(.pi@  
三世季和,洪武十六年(1383)充南京镇卫军,至二丵十一年(1388)敕封为“宣武将军”,至永乐四年(1406)护驾上北京,遂落居于北京。 jW",'1h<n  
字辈 Vt4}!b(O  
1、旧字辈 <FK7Rz:4T  
1、南涂及其出祖之村18世至38世旧字辈:润。珍奇洪胜世,硕彦列朝邦。孝友尊为训,家声韶曲江。 0QIocha  
2、古住及其出祖之村11世至34世旧字辈:汝甫君伍,振仪(宜)玉克,致远经伦,忠(恭)厚信实,光辉事业,和顺雍容。 cuk2\> Xl  
3、黄茹及其出祖之村11世至25世旧字辈:汝甫君伍,特维继美,昭大德炳,文晋英朝。 xD?{Hw>QT#  
4、下兰及其出祖之村12世至26世旧字辈:汝甫君伍,特维继美,昭大德炳,文晋英朝。 JkxS1  
2、新字辈 |f?C*t',  
1、南涂及其出祖之村21世至30世统一新字辈:亨熙同耀炽,广毓礼恒常。 -6tF   
2、古住及其出祖之村21世至30世统一新字辈:亨熙隆兆礻冀,广毓以承元。 =;/h{ t  
3、黄茹及其出祖之村21世至30世统一新字辈:亨熙崇绍懿,广毓启明贤。 -% f DfjP  
4、下兰及其出祖之村21世至30世统一新字辈:亨熙弘道器,广毓举廷良。 =W|Q0|U  
凡吾族内嗣,今后命名定字务须依此新班字,每辈以所班字用在中或末。庶后世所共知遵行,秩然不紊。 gwYd4  
余氏对联 }I`|*6Up  
上联:清水家声远 n|*V 8VaL  
下联:武溪世泽长 1<p"z,c  
O&s6blD11  
a wK'XFk  
事务 o%5bg(  
!T{g& f  
南涂书画展览会 FTfA\/tl(;  
在许多有识之士的倡导、发起和资助下,南涂四个村委会及五所中小学校联合于2006年元月初四日在南涂余氏太祖祠“追远堂”(在黄茹村)举办了首届书画展览会。2008年1月1日综合文艺期刊《南风》也应运而生,欣然问世。2008年元月初四日在南涂中学举办了第二届书画展览会。这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代新人,构建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Uk2q,2  
汕尾地区余氏宗亲会 GXRjR\Ch  
2008年1月5日,由南涂余氏组织汕尾地区50多个余氏自然村筹建的“汕尾余氏宗亲会”成立、“风采堂”落成暨忠襄公铜像升座庆典大会隆重举行。写下了汕尾地区余氏宗亲历史新篇章,标志着汕尾地区广大余氏宗亲的空前大团结。大会确立了“弘扬祖宗美德,倡导敦亲睦族,加强情谊联系,共创和谐社会”的建会宗旨,以宗亲会为桥梁,加强宗亲之间的信息交流,团结互助,同心同德,为构建中华民族和谐美满社会而尽责尽力。 hrD6r=JT<~  
TfVD'HAN;l  
家族世系 NLl~/smMS  
eNFUjDm  
MGz F+ln^U  
一世靖[1000--1064],原名希古,字安道,号武溪。世居广东韶州府曲江县拔萃坊。生三子:伯庄、仲荀、叔英。 PuJ{!S\T7  
二世伯庄,早卒,生子嗣光。其子孙分居潮惠两府者,宗枝蕃衍,以饶平为巨族。 uFWgq::\  
三世嗣光[1052--1136],字文耀,受祖荫仕为潮州司户。子:弼。 L"I] mQvd  
四世弼,字良辅.大光元年[一作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官至资政大夫殿中御史。子:度。 1>VS/H`  
五世度,字文规,登乡荐,官至常州通判[一作韦州通判],绍兴十二年[1142]登进士,生二忠、悳。 }>~>5jc/Pg  
六世忠,生二子:荪、菘(分创潮州饶平黄岗) 。 AsLjU#jn  
七世荪,生二子:瑰、玖(分创梅州大埔长窖)。 bV*zMoD#  
七世菘[根据香港余锡年(兴礼)《余风采堂族谱简记》所记;七世祖菘公......妣氏未详,失传。] s;7qNwYO  
八世瑰,淳佑七年(1247)丁未科进士,官至翰林院学士,生三子:康、宁、平。 9[{>JRm.  
九世康,潮阳县教谕,生二子:仲杰(元朝中叶分创潮阳华棉村)、仲伟(元朝末叶创澄海莲阳永新乡)。 Q@wq }vc!  
九世宁,迁居开基于榕邑(揭阳)生子:仲伦。 L?27q  
九世平,别居于普宁钱湖桥寨仔内,为普宁余姓开基祖。子:起二。 _G[I2]  
十世起二,移潮阳湖头桥,子:十二。 Z3So|M{v  
十一世十二,子:仲仁、松江。 R:OU>HsdX  
十二世松江,子:一驴、二驴、三驴(失记)、四驴。 #;LMtDaL  
十三世一驴,字林禽,移饶平黄冈菁园,生三子:成、敏、桂忠;二驴,字伯耀,移潮州北门外余厝村;四驴,字东昂,移普宁寨仔内,生四子:筠、火、灿、明。 )s<WG}  
L> Oy7w)Y  
名人 ^jha:d  
5`"*y iv  
余东川(1303?--1362?)名讳失记,字桂忠。元末官为广东惠州陆安(海丰)教谕。 =Esbeb7P  
余再(1332?--?)号新安,元末官为江西吉州永丰教授。 `[@^m5?b-  
余季和(1365?--?)明洪武十六年(1383)充南京镇卫军,至二十一年(1388)敕封为“宣武将军”,永乐四年(1406)护驾上北京。 !jAWNK6  
余晋卿,清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恩进士。 dF{6>8D=5B  
余创之(1893--1927)字显庸,家富裕,与彭湃世交。1916年就读海丰中学时,参与彭湃组织“群进会”。1922年彭湃深入农村搞农运,创之被派到陆丰宣传组织农会。1925年东征军克服海丰,成立海陆丰农民自卫军,创之任党代表。不久成立中共海陆丰地委,创之任委员。1927年4月30日,在对付反革命政变局势时失败被捕,囚于南石头监狱,遂被杀害。 L8:]`M Q0  
余国英(1905--1929)原名美琼,1926年毕业于海丰陆安师范,遂考进中山大学,参加共青团,是学运骨干。1927年政变时被捕入狱,后获释回县即投身于第三次武装起义。海丰成立苏维埃政权,任共青团赤坑区委书记,同时转为共产党员。后调任共青团东特委组织部长、代理书记。1928年3月,敌军攻占海城,省委调国英往中共香港市委工作。1929年2月在造船厂码头向工人宣传并散发传单时,被港英当局逮捕,引渡到广州,遂遭杀害。 wrQydI  
&gWMl`3^*!  
一点说明 Mr=}B6`  
,b6kTQq  
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南涂是南宋末年建基的,所依据的是东川公和新安公的墓碑刻有“宋”字。但是,这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北宋忠襄公至南宋末最多才传到七八世,十四世的东川公不可能跑到祖先的前面去的。这是其一。其二,东川公之孙季和公是明太祖洪武二丵十一年(1388)的“宣武将军”,祖孙二人不可能相隔一百多年的。其实,这只是一个误会,准确的时间是在推后一百多年的元末。众所周知,元朝是个野蛮的朝代,元蒙统治者重武功而轻文治,对文化的践踏难以估量,而且还实行分化政策,把全国人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最低贱的是南人。长期的残酷压迫,终于激起了各族人民的反抗。于是,1351年爆发了红巾起义,农民大起义的烈火熊熊燃遍了大江南北。1355年韩林儿称帝,立国号“宋”。这个政权得到了南方汉族人民的肯定,所以,此“宋”当是元末之“韩宋”政权。 J[}gku?C;  
PyC;f8n'(  
_x\-!&[p  
           策忠兄 对  “余晋卿,清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恩进士。”  一事, 颇有质疑见http://www.imyu.cn/read.php?tid=17524&page=3 |?x^8e<*  
我来辩解一二,还晋卿公之清白,清同治元年(1862)壬戌科确实没有叫余晋卿的进士,此句中关键的是一个“恩”字 。恩进士的含义:恩进士指的是恩科进士,通常是新皇帝即位之后为了选拔一些新人为己所用而特设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两榜士子就叫恩科进士,也有因为特殊事件的发生导致基层官员不够而设立的考试。因为是同治元年也符合新皇帝即位选拔人才的历史机遇。因为晋卿公没有经过殿试是特设的科举考试被赐恩进士,并没有出现在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殿试金榜上。我也是一种揣测,并无实据,还请策忠兄思量。 w~<FG4@LU  
jOBY&W0r  
OM20-KDc5  
#"Fg%36Zd  
B;eW/#`  
[ 此帖被廣德堂余成在2013-09-17 00:25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謝分享! 2013-09-18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