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阅读
  • 0回复

[理论](转载1)学诗杂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辅台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10-03
          来这里交流的朋友,都是学诗的。我要问一句,什么是诗? <|KKv5[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摘自赵缺《无咎诗三百序》。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有点复杂哈。其实呢,简单说,我以为“诗是用艺术性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的”。这就是说,诗,要有两条最基本的要素,一是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它来自生活中独特的遭遇带来的感悟;二是作品的语言艺术性。 V e$5w}a4  
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产生,是一个哲学问题,谈起来太复杂,从略不讲。只要记住一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是真实的,独特的。语言的艺术性,除了逻辑、语法、修辞之外,还有一个格律问题,即诗区别于其他任何语言艺术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 #\;np  
      那么,什么是格律呢? 格律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Ckl7rpY+  
广义的格律是诗歌区别于其它文学形式的基本要素,包括语音方面的格律——押韵和节奏、字句方面的格律——整齐或者基本整齐、表达方式方面的格律——大量采用形象化的积极修辞手法等。从广义说,所有的成熟的诗歌作品都是要有格律的,各种诗体之间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格律,而在于格律要素的多寡、在于格律的个性差异。 #.\,y>`  
    狭义的格律是具体诗歌体裁的特殊规定性,包括体裁的特定名称,特定名称体裁对于句子数量的规定、句子字数的规定、具体位置用字声调的规定、修辞手法的规定、节奏变化形式的规定、句式和段落组合的规定、用韵方式的规定。  qrkRD*a  
也就是说,并非格律诗词才有格律,也并非有狭义格律的才是诗。学诗,就要从广义的格律开始。 |l6<GWG+  
也许有人认为,格律束缚人,是镣铐。其实呢,格律也是拐杖,可以帮助人。完全自由的诗歌创作,如同武术中的无招胜有招,那是要把各种武艺融会贯通以后才能做到的。李白的许多诗,就是这种。 Ww'TCWk@  
      所以我主张,学诗,要从广义的格律开始,而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的格律要素都用上。那样,初学者在平水韵、平仄、对仗等重重夹板里边,肯定晕菜了,或许写出来的,都符合了所有格律,但却完全没有的了性灵,那就是伪诗。 fcE/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保护性灵,当是学诗的第一原则。 先说这些,算是开场白。 DSDl[;3O{s  
                                                                                                学诗杂谈 :{wsd$Qlj  
         韵的产生,不是诗人或诗歌理论家的发明,而是他们在长期的创作和研究实践中,对语音客观规律性的发现。人类的语音在交际中受约定俗成的影响,从产生开始,就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它决定了韵的不断变化。 BuEQ^[Ex  
    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已有了语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说:“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己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加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了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逐步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 \c9t]py<.h  
    韵是句子末尾音节之间各自最响亮部分的同一性的表现。这种不同音节之间的同一性在创作实践中被发现以后,逐渐被公认、被广泛使用,韵在实际上就已经产生了。汉语在这方面是最典型的。由于汉语的音节与音节之间是各自独立的,音节中,除了鼻辅音之外(入声存在的时代也有少数其它辅音),都是以元音结束的,特别响亮而富于音乐性,所以汉语韵的特征特别明显,其它语种由于音节在很多情况下以辅音结尾,韵的特征就大为逊色。 p(x1D]#Z[  
    由于采用表义文字,我国古代对于语音的认识,在很长时期内停留在感性水平上,对于音节的分析,到声和韵、调为止,一直没有发现“音素”这个语音单位。任何一种语言的发音,特别是单个音节的发音,都是处在一种缓慢的却是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作为表音文字,当规定表示某种意义的音节在语言实践中的发音有了变化以后,它的书写形式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而表义文字则在书写形式上不与或很少与语音同步发生变化。汉语就是这样。 So)KI_M  
    语音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一定的语音代表一定的意义,这并没有必然性。所以同一意义的概念单词在不同的语种中发音完全不同。由于种种原因,表示一定意义的语音发生了变化,被人们普遍认可了,也就取代了旧的语音。从古到今,代表一定意义的许多音节中,或声母、或韵母、或声调,甚至整个声韵调,缓慢地、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有些古诗本来是押韵的而现在看来似乎不押韵的原因。反过来,今天我们看来许多发音完全相同的音节(如“东”和“冬”、“虞”和“鱼”)或韵母(如“寒”的韵母和“删”的韵母),在古时候却属于不同的韵部。我们如果明白了语音在历史上曾经发生变化的道理,就完全可以理解:这些现在看来音节或韵母相同的字,古时候的发音的确曾经是不同的;这样就不会被古诗作品的实例,把我们关于诗韵的认识带到神秘主义不可琢磨的境地中去了。 nIT^'  
f1]AfH#  
2=Y_Qrhi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