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75阅读
  • 61回复

卷五 余氏迁徙、分布篇——《中华余氏总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平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0-10-07
引用第36楼余季乐于2010-10-06 16:02发表的  :由于历史原因、信息沟通限制等原因,谱中有错漏是在所难免的。修谱人只能尽量避免错漏,而不能杜绝错漏,这是很正常的。如果说有错就不如没有,那所有族谱都该烧掉了。
N/lEfy<&g:  
哪是二会事。以前的谱的错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难以正确,现在修总谱的错误是人为的不仔细或者说是为了名利而东拼西抽,缺少认真负责的态度,急功近利。
[ 此帖被余平在2010-10-07 12:12重新编辑 ]
浙江天台余氏
离线bjjycpaa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1-01-04
谢谢,主人,能在这看下不错了,
华实
离线yyg2360880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1-01-05
余氏真五公祠堂记 B4zuWCE@  
AU}|o0Ur  
余氏真五公祠堂位于银河西岸,河图镇九龙村中心组与新建组之间。祠向坐西朝东,依山傍水,前有滔滔银河,后有巍巍群山,松竹掩映,风景幽雅。该建筑占地约600平方米。沿着中轴线内行,前为大操场,遥望七级石阶两旁矗立着一对大石鼓,中间是巨大的朱漆合扇门。进门即是祠堂大厅,厅后有过堂,过堂两边是包厢,过堂上方有阁楼,阁楼上又有一独木柱撑起的圆形小阁楼。小阁楼顶呈八角形,飞檐翘角,在风力作用下能缓慢旋转。过堂后有一天井,天井两旁是厢房,后排大厅稍小于前厅,其两旁为披屋。建筑面积仅基层约三百多平米。祠堂四周高大的青砖墙厚实坚固。祠内以木构为主,摇梁架斗,雕龙刻凤,水磨方砖铺地,组成合院式,高大空旷,庄严肃穆。整座祠堂,布局严谨,风格独特,有一定的地方史料,建筑科学和艺术价值。 "9X(.v0ze  
真五公祠始建于乾隆元年(1792年),后几经修整,道光丁亥(1827年),曾大修一次,族下捐银甚多,还动用了嘉庆乙亥(1815年)修谱馀银四百八十馀两。估计第三层亭式旋转阁楼当属此时所建。其时立碑记载捐款户主,今残碑尚存,名单前有铭文依稀可辨,曰:“廟者,貌也,所以歆先靈而裕后昆者也。我族家廟創自乾隆元年,厥後,疊經修葺,特歷年久遠,風雨剝蝕,□爰籍嘉慶乙亥年修譜餘貲,總管得來慫眾議四百八十两零□□□又每丁派□□□出足錢三□,得足錢三百九拾,餘下□□□各□□□派捐地足銭八百□□□餘两,自乙酉鳩工經丁亥□□□丹楹刻□而稍□□□神所鍳,在是□錢餘□□□非□为衆捐者勒,俾後之子孫,□□勿替云”足以为证。 Mx# P >.  
“文革”十年浩劫,扫除国宝文粹,毀灭名胜古迹,真五公祠也在劫难逃。于一九七零年被河图公社“革委会”撤毀,原址建为河图粮站。昔日一方名祠,今朝荡然无存,惜哉可惜。所幸尚有石鼓一对,石碑三块,被余永魁、余××等乡贤转移隐藏而得以保存下来。是为时代之见证,我真五族之至宝也。 ]A+t@/k  
::GW  
真五公后裔洪股  余永刚  撰 3qV~C{ S  
庚寅年孟秋月于安庆市大园小区寓所 t82*rC IB{  
1条评分
thinfo 威望 +10 谢谢提供资料! 2011-01-05
离线小余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1-02-24
我也想说几句: @d ^MaXp_P  
虽然说总谱错误较多,但是对于参加修谱的各位族台,我们应该持有感激之情! PJh97%7  
而不能因为谱中有错误的地方就直称参加修谱的各位同门老人为“老头”吧?至少人家年纪比你大得多!这样口口声声说要尊重祖先,连这些起码年纪比你大的族人你都不懂得尊重,还谈什么尊重祖先? w#sP5qKv8  
本人才疏学浅,也没有资格参与修谱,甚至于到现在我还没在总谱中找到关于我们一支的半点记录,同样我们那里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修谱的消息,但是我同样要对参与修谱的各位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试想一下,100多万字的谱,岂能无错?就是校对100遍,我还敢说:谱中仍然有错误之处!
寻找源头……
离线道不可道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1-04-23
回 6楼(thinfo) 的帖子
海康县擎雷山,就是“长茅余氏”的发源地,我谱中有记载。
良善开科第、登本世泽长
离线余晓磊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1-07-16
宗谱的赞辞哪里有呢?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1-07-16
只作参考,不能作实。 v]U[7 j  
还是看本家家谱·吧。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宁生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1-10-01
不仅仅是策忠小叔说的宫台山之地名错字的问题。所有的迁徙路线及说明都没有标明出处,以至于真假难分。从而失去了权威性。你要是把握不住,你可以交代出处,让别人去查,去识别真伪,对不对?另,像潮坑村3000余人全部余姓,都上不了人口分布,可谓工作实在不仔细。再则,我黄龙滩一支的迁徙也找不到。看来余氏的迁徙记录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还有,希望每一个来源谱书的老地名都尽量标注成现在的地名。这才是叫做出书。
正裔,延甲,锦枘之后
离线宁生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1-10-01
看来越是大,越是全,就越不大不全。不仔细!粗糙。这书我不想买了。
正裔,延甲,锦枘之后
离线宁生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1-10-01
第578页,“20世,辛四之子秀三居宫头山余铭”,且不说宫台山给印成了宫头山。那余铭是秀三的曾孙,秀三怎么会住在他曾孙命名的庄上。那地名应该是秀三时代的地名有木有?
正裔,延甲,锦枘之后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