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92阅读
  • 18回复

大冶葛山明甫公次子秀二公后裔外迁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4-05-02
回 8楼(廣德堂余成) 的帖子
廣德堂余成:不知与君是否同宗? (2014-05-02 00:29) 
'YG`/@n;  
当然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10楼(余策忠) 的帖子
余策忠:当然 (2014-05-02 23:41) 
_MbVF>JOx  
即为同宗,那为何秀三父讳辛四(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而秀二父讳万七?不是同为一父? 9/daRq$  
另外秀一(国华→百七→思臣→明甫→秀一)与秀二一致,且与秀三相差三辈不知为何?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4-05-03
回 12楼(廣德堂余成) 的帖子
廣德堂余成:15世思臣(字克雄)娶张氏生子思万七 万八(万八鄂州凤凰山余祥祖) 此句有误,应为思臣(字彦治)娶陈氏,生子万七 万八。....... (2014-05-03 20:37) 
fw:7Q7 qo  
此秀三非彼秀三,元时不许汉人取名,所以重名还是较多的,秀三这样的名字不只是姓余的,外姓也有很多,不足为奇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4-05-04
回 13楼(余策忠) 的帖子
此等解释有些牵强。 <$"7~i /X  
原因有三: @; W<dJ<X  
xg(<oDn+\  
  一.   关于元朝有个传言,那就是在元代汉人平民是没有姓名权的,只能以数字作为姓名。  UP\8w#~  
-s{R/6 :  
这个说法最初来源于俞樾的《春在堂随笔中》所记载的“元制,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此于《元史》无征,冉证以明高皇(朱元璋)所称其兄之名,正是如此。”,以行第互相称呼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例如李白的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白居易的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等等,都是以行第互称,但行第只是代称而已,把这个作为自己名字却很少看到,而在元代,出现以纯数字为名的现象却很普遍,例如陈友谅原名陈九四,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明朝大将常遇春的曾祖父叫常四三,爷爷叫常重五,父亲叫常六六;大将汤和的曾祖叫汤五一,爷爷叫汤六一,父亲叫汤七一,还有元朝起义军领袖蔡五九等他们的姓名都印证了这种说法。 4; ?1Kb#  
*zJD$+Fo  
OdO{xG G@  
再来看下江苏省图书馆藏清乾隆二十二年刘世祺所编的《洞庭刘氏族谱》,如下: r Z pbu>S  
L+_8QK<  
刘伯亭生3子:刘金、刘石、刘丝。刘丝考中宣和年间(1119--1125年)进士,官任仆射。靖康二年(1127年),刘丝奉父随宋高宗南渡,迁居太湖之滨的洞庭东山岱心湾立业,后裔世代居此,形成洞庭刘氏。刘金、刘石则仍居汴梁。 刘丝娶夫人周氏,生3子:刘巨丞、刘巨相、刘巨卿。其中,二子刘巨相生子刘昂,刘昂迁居常州县。刘巨卿生2子:刘吉、刘泰。刘吉生2子:刘谷、刘足。刘谷生2子:刘台、刘各。刘台生子刘承事,刘承事生子刘三九承事,刘三九承事生3子:刘十三员外、刘十四员外、刘十七员外。刘十四员外生的儿子叫刘四十一将仕。刘四十一将仕生2子:刘七四、刘七六。刘七四官任佥判,生2子:刘元子一、刘子三。刘元 一生5子:刘贵一、刘贵三、刘贵四、刘贵五、刘贵七。刘贵一生子刘仁一,刘仁一生子刘谦一,刘谦一生子刘忠一秀。刘谦一的从兄弟刘敬一秀长子刘升,字伯昂,生子刘旭。刘旭生子刘瑶,刘瑶生子刘秉文,刘秉文生子刘禄……… ! &y  
cnbo +U  
由上可以看出,刘丝是宣和年间的人,而刘三九与刘丝相差六代人,由此推断刘三九出生于元代在时间上是吻合的,而其后来的几代人又完全是以数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而如果说这几代人出生于元代在时间上也同样吻合。 Ec+22X  
ohtT O]\  
+5#x6[  
虽然有如此多的例子,但无论是在《元史》、《元典章》还有《大元通志条格》等书都没有提到元朝对汉人姓名有这方面的规定。而且反证也不少,例如邹普胜,徐寿辉,赖禄孙等,当然这些人后来都出名了,不过也可以找到普通百姓不用数字为名的例子 Q^nG0<q+  
P7'M],!9w  
无意之中在资料堆中翻到的元代至正年间的一张契约(来源于《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张传玺著)很明显在契约最后留下的两个人的姓名一个叫谢和甫,还有个貌似叫谢德羽(不怎么清楚,但可以肯定不是数字)。而这些例子又可以推翻上文的结论。 2,+d|1(4o  
QJQJR/g  
rj}(muM,R  
最后很遗憾,我虽然说了这么多,但也没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为什么元朝没有明确规定汉人不能有自己的姓名,但元朝以纯数字为名的人却如此之多? _$!`VA%  
]/a g*F  
    二.  另见【我祖名讳(或称呼)中数字的缘由】http://imyu.cn/read.php?tid=42777 v3~FR,Kl  
    三.  推算一下秀三公的生活年代。 9Kx<\)-GMD  
          【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距今18代,按姓氏代差最大平均值30年一代,共计距今540年。是为大明成化年间,此时距元朝(1271年—1368年),以灭亡百年。 b1 H7  
          所以 “此秀三非彼秀三,元时不许汉人取名...”此等说法是不正确的。 %iX/y  
'P,,<nkr|  
           平均来说,27年为一代。 \<=IMa0  
           现在大多采用25年为一代。 j!7Qw 8  
4代百年,也就是说25年一代。多数姓氏代差平均值在22-30年之间。 G@B*E%$9  
     汉唐宋明帝王世家代差数平均值,分别是刘姓24年、李姓22.3年、赵姓27年、朱姓26年。平均约25年一代。  tq0;^L  
     胡满世家从被周武王封于陈国的第一代国君胡满(生于公元前1108年)起,至2006年止,计3114年(其中坐江山536年),从无缺宗断代情况,传至今胡某之孙共计131世,平均23.8年为一代。 vcwK6G  
     太湖西门程氏仲文公支下多少年一代人的范围是 25.5-29.0年。 puA |NT  
    孔子诞生至本世纪初计2500年,传世80代,平均一代为31年。 %2}C'MqS  
     据陈氏宗亲网zxld,平均多少年一代人计算方法:例如“a-b-c-d-e-我”, h07eE g  
(我出生年份-a出生年份)/5=平均生育年龄,统计得出17-38年一代,多数为23-27年一代。 }I]W'<jY  
    田某1935年生,是齐国田完公(前760年生)123世孙, "ee'2O  
(1935+706)/122=22,大约22年一代。 Ox|TMSb^  
    确定了一代多少年就可以求姓氏世系断代数。 ^&-a/'D$,  
    通用公式可为:世系断代数=断代年数/代差=断代年数/25。 7=vYO|a/4  
    据高氏家谱网高氏求世系断代数,找出有出生年的先辈(距断代最近的称:断代前先辈),找出本宗支最早有出生年的先辈(称:断代后先辈),统计出高氏宗族代差平均年29.7,公式为: 1.(断代后先辈出生年 -断代前先辈出生年)/ 29.7 ﹦中断代数2. 断代前先辈的代数 + 中断代数 ﹦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3.(断代后先辈的统一世系代数- 1)+ 本宗支代数 ﹦统一世系代数。 gJk[Ja  
3}j1RYtz  
    据赵洪昌博文:景芝镇赵氏六修族谱序: =LK}9ViH  
    山东安丘景芝镇“赵氏家谱自元末迁安以来直至一九二一年第五次修谱时为止,已经完整系统地保存了世系二十二代,时间相距五百五十余年的家族谱系档案,...可以说是很稀有珍贵的资料了。”平均25年一代。 C.( yd$,  
   =hGJAU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4-05-04
你扯远了,看见一个相同的字就是同宗?同族之间也还是有重名的,况且我们是十四世十五世才是元代人。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帜华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4-05-22
这贴子我可是寄予厚望哦,眼看就要潜水拉。家族网站内这多人,就没我这支迁移的???那就自己给自己顶起期待奇迹......
离线yulei0715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5-04-30
湖北宜都余氏,没有族谱可考,据说是太爷爷那辈从武汉那边迁过来的。爷爷圣(盛)字辈,父亲选(显)字辈,我云(荣)字辈,不知道是不是同宗。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5-06-06
回 yulei0715 的帖子
yulei0715:湖北宜都余氏,没有族谱可考,据说是太爷爷那辈从武汉那边迁过来的。爷爷圣(盛)字辈,父亲选(显)字辈,我云(荣)字辈,不知道是不是同宗。 (2015-04-30 10:17) 
@ E >eq.m  
应该就是: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你理解的没错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5-06-06
"元时不许汉人取名."这说法有可能的。在对外(官方)不可。元人霸道不能。宗族或汉人内部使用有可能。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