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9阅读
  • 23回复

四川铁改余探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鸿远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4-06-17
很牛B!! Z .bit_(  
提两点疑议: *M wfod  
1、众所周知元朝对外推行行省制,等级分别是行中书省(丞相、平章之类)------路(万户)-----府(知府或府尹)----州(知州或州尹)-----县(知县或县尹)。这铁家咋有四个儿子当了太守这种元朝没有的官职呢? T9z4W]T  
2、中央推行一省六部制,即中书省,下辖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这铁木键一家子老子是南平王,儿子占了五部尚书,皇帝怕怕呀!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鼓勵! 2014-06-18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4-06-18
加分鼓勵!
离线余启堃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4-06-30
铁改余姓分手诗之我见 ]}kI)34/  
S?L#N  
我叫余馥泉,书名叫余绍明。男,现年81岁,籍贯:富顺古佛;现住址:自贡市大安仁和路恒和花苑一期B栋2门2号。中共党员。51年参军抗美援朝,有时也爱写一些四言八句,但此时并不知诗律为何物。94年退休后才从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学到近体诗的格律,从而参加了自贡市诗词学会,成为诗会的一名普通会员。 :G-1YA  
一九四七年我父去世。其在世时我从他口中听说过这首分手诗,现在依稀还能背诵。根据祖辈的口传,我家属根八公支之后裔。 G$C }?"l  
从《华西都市报》2014年5月10日第十三版“宽窄巷”刊登的题目为:铁改余姓成吉思汗后裔的传奇中,看到了完整的“分手诗”。细赏之后,发现有些词还存有疑义;按诗律,发现不少句还带有一些病点。思之再三,觉得作为一个铁改余姓的后世子孙,有责任按史实和诗律尽可能地将其修正过来。否则,象这样流传下去,会继续遗误后世;若让懂诗律的方家看到这首“分手诗”,他们会对病点发出嗤笑,从而会让我们的祖先十进士蒙羞的。 'w(y J  
我认为,十进士在当时都是饱学之士,又经过严格地科考,他们不可能不懂得近体诗的格律。从这首分手诗看,它完全合符七言长律,这是不会诗律的人是无法做到如此巧合的。由此可以断定,现在这首分手诗不会是十进士的原作。它是多少年后铁改余姓的后人能够敢 3?2<W EYr  
于公开编撰余氏家谱时仅凭祖辈人口口相传而记录的。所以,现在这首分手诗存在有破律的病点就不足为怪了。 zsDocR   
我不堪冒昧,拟将这首分手诗按诗律作如下修正,并作出我修正的理由,抛砖引玉,以供探讨。现逐句提出的修正意见如下: l-}KmZ]  
一、    本是元朝帝王家。“帝王”应修正为“宰相”家。因四太守、五尚书一位侍郎,只主宰当时的朝政,并没有一人做过帝王,所以改为“宰相家”更符合史实。 GRT] aw  
二、    红巾赶散入西涯。“赶散”应修正为“作乱”,因为十进士举家从湖北麻城出逃避难,是主动地,当时并未受到明军的追杀,所以“赶散”是不合史实的,修正为“作乱”是符合当时的“正统”口气的。 wiJRCH  
三、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芽、“上”似乎改为“畔”更好,因为后面的对句“桥边”对“岸畔”更妥帖。 ZjD)? 4  
四、    否泰是天皆由命,悲伤思我又思他。“由”字是平声字,此处按诗律只能用仄声字,否则即成为拗句。因此应改“由”为“是”字,是命也符合当时人们的思维认识。况且对句的“思”“思”对出句的“是”“是”也更工整。 oQT2S>cm^  
五、    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十人誓愿”如改为“从今聚散”归何处,似乎更切合当时的情景。此联按诗律要求要对仗,而此联却没有对仗;但尾联允许不对仗而对仗,按拗救理解。尾联的对仗,救了前面颈联的不对仗,这还是合律的。 >;4!O%F  
六、    余字并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千万家。“字”应改为“姓”,因为对句的“家”“家”对出句的“姓”“姓”这样更妥当。末句的“分”字应改为“化”字。“分”字太实,“化”字比“分”字要虚一些。若要按“分”字来理解,十兄弟举家共380人,怎么分都分不够千万家。“三两姓”,“千万家”都是不确定的数字,是对后世的良好期盼。还有:“千万家”的“千”字是平声字,这里按诗律“千”字处应用仄声字,把“万”这个仄声字调到“千”字前面,改成“万千家”就不存在拗救的问题了。况且前句已用了“三两姓”后句用“万千家”作对不是更加妥帖吗! :+ Jt^ 6  
现将修正后的分手诗完整地抄录于下: Icx7.Y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作乱入西涯。 3K>gz:dt  
泸阳岸畔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 XF*.Jg]  
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T\9~<"P^  
从今聚散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 8{0k0 &x  
余姓并无三两姓,一家化作万千家。 bgF^(T35  
还发现富顺的余姓家谱在这首分手诗的后面加有两句: h Dk)Qg  
若有一人不认祖,身生白癞丧长沙。 6C [E  
我认为十进士一人出一句所构成的分手诗,只能是共十句。这两句不符合出处,意义也不见得好,所以是没有这个必要的,是应去掉。否则“画蛇添足”,有损整体形象,因这两句的平仄也不符合诗律要求,不是近体诗句。说白了这是对自己人进行恶毒的诅咒。 t"vRc4mf  
离线余怀兴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5-11-27
四川铁改余探源
ji既然是太守,尚书,(姑且不论那朝根本就无此官衔),抱负经论,又还经过科考,竟会不懂诗侓?怎么会出此烂诗?纵是传抄之误,也仅是一、两处有误,根本不可能每一句多有误嘛。反正对:“铁改余”要认真研讨研讨才是!对我们四川那么多的余氏,竟有人怂恿加串通说说什么“铁改余”,骗人骗谱,对这一用意就值得深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