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9阅读
  • 0回复

[分享]“留馀匾”:一块振聋发聩的家训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06-27
fV 6$YCf  
ucVWvXCr  
“留馀匾”:一块振聋发聩的家训匾 MS_@ Xe  
l'pu?TP{a  
` |L l  
~If{`zWoC  
作者:河南巩义 郅妙丽 [f_4%Now  
S%+$  
#6jdv|fu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该匾为清朝同治年间乙丑科进士、金殿传胪、翰林院编修、当时巩县著名的文状元牛瑄为康百万家族所题。 Rk1B \L|M  
l$i^e|*  
        此匾长1.65米,宽0.75米,造型犹如一面迎风招展的黄色旗帜,金底黑字。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全匾共计174个字,除标题“留余”二字为篆书外,其余为字体流畅的行楷。铭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m((A  
3#IU^6l:1S  
        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JOR ? xCc  
E^RPK{zO  
        时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 d%KH9u  
&HPzm6.3  
        这块“留余匾”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开篇提到:“留耕道人《四留铭》云: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这里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句座右铭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接着,又引用明朝进士高景逸的两句话“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可以说把留余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最后又总结道:“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昌家之道就是留余忌尽,这句话道出了康氏家族从六世祖康绍敬到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秘诀就是凡事留有余地,忌盈忌满,过犹不及,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N|pyp*8Z  
wU\3"!^h  
        在“留余”思想影响下,康家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凡事都留有余地。例如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廷捐赠白银100万两,因而被慈禧赐封“康百万”。在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济灾民等方面,康家舍得疏财,为自己赢得了好名声。恪守“留余”家训,康家前后富裕了12代,兴旺达400余年。 [M^ur%H  
Hkc:B/6  
        文中提到的“坦园老伯”即康家当时的当家人康坦园。康坦园是康百万庄园第十五代庄园主。应该说,此匾的诞生,康坦园是始作俑者。匾文中说:“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至少可以说,康坦园是读过和理解留耕道人《四留铭》的。 kUl:Yj=&  
c8o $WyO  
        匾文作者即题匾人牛瑄,系武状元牛凤之子。牛瑄,字荔庵,河南汜水(现巩义市)明月坡人。清同治四年,钦点金殿传胪(二甲第一名)。牛瑄的字画时称一流,同治皇帝因看重其人文笔,在状元已定的情况下将他奉为金殿传胪。 E57J).x-BP  
qlT'gUt=H  
        康百万庄园距河南省巩义市区4公里,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为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是一个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 GC{)3)_ t  
UMg*Yv%  
        “留余”思想秉承了孔孟儒学思想的中庸之道、儒家文化、儒家处事理念及以这个家族为代表的豫商文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留余”思想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XO)|l8t#$=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