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04阅读
  • 3回复

东安余氏“余氏一门七将”的历史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4-09-28
                                   #^; s<YZ`  
新港村余氏故居 jMqx   
    听说新港村东安余氏有“余氏一门七将”的历史故事,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要求余樟生向我们讲一讲村里余氏的来龙去脉。余樟生说:余氏家族以前有好几十册家谱,上世纪60年代“破四旧”时,作为“四旧”烧掉了。直到前几年,村里才晓得还有一位老人藏了一册民国五年(1916)纂修的《东安余氏宗谱》,由于种种原因和保管不善,拿出来时谱上不少页面已经模糊不清了,“为了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料,我想尽一切办法复印了二十册,以供族人查阅和研究”。 ex0oAt^  
      我们翻开《东安余氏宗谱》的“谱头”,才知道东安余氏早在740多年前就居住在富春江、桐江、鼍江(渌渚江)三江口。东安余氏的老祖宗叫余崇龟,宋时任兵部侍郎,淳祐四年(1244)理宗赵昀时敕封为兵部尚书。儿子余明心,以文章中乡试第二,廷试第四,为会文馆学士。余崇龟的孙子余安隆,他“智力过人,精通八阵”,宋理宗时擢为护驾都指挥使,镇守余杭四十年,咸淳八年(1272)观兵新城港口。时“宋室倾危,势不可挽”,“元兵猖獗,震衢江南”。余安隆为子孙避乱,选择港口西面,地处新城县与桐庐县交界的郎坞源(今渌渚镇汪家村境西),作为避乱之所,并与时任新城县令陈君宝商议,“置产构宇,并令其子余大年徙家居之”。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余大年在村口建“明王庙”,并在庙内立六十五字石碑,为世及之序。余氏后人立余安隆为东安余氏始祖。 ;%!tf{Si  
Kt6C43]7  
     兄弟七人佐朱元璋开疆破敌 :@;6  
Md?acWE*L  
     元末明初,东安余氏已传至第七世,时有余氏兄弟七人。当时正值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江山,在江西鄱阳湖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激烈的生死大决战,余氏兄弟七人辅佐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我们在家谱上看到了明洪武十八年(1385)三月下的诏书:“尔(余通)等兄弟七人,助朕开疆破敌,功甚伟矣,辞袭荣归,德甚懋矣,特赠尔等阶将军、校尉,尔其阶荣,服此茂恩,诏于永世。”余氏兄弟七人荣归故里: R @OSqEnr  
     余通,征讨陈友谅弟陈友定,功升为标护所千户。居祖居郎坞源二里许的桥里,至明崇祯年间达二百多年,虽不世袭,而明初之“四柱门台,五心通道”尚存,此为大一支;余达,从蔡国公张德胜征讨陈友谅,功升武节将军骁骑尉,认为郎坞故居“逼窄不旺人丁”,遂迁居港口之上港口,即指挥使安隆旧营址,那里左有将台,右有津山,坐状元而朝天子,一江横带,雨水合交,地灵人杰,用工修葺以居之。居住一年,见洪水为患,亲筑石堤六十余丈,以护屋基,后来基址被江水冲毁,迁移至对江窄溪,后花园里、下港、大园里等处皆为其后裔,此为大二支。余延,同弟余运,并随帐前,封为骠骑校尉。居桥里,为大三支。迁居上港,此为大四支;迁居半畈,去祖居三里,此为大五支。迁居宁国,此为大六支。余迤,居家捍卫,曹国公李文忠过而募之,相舆破苗,獠取严州,循士成,功升忠武校尉。居上港,不久其子万五,见疫病盛行,渡江迁居桐庐县窄溪上埠嘴,后以此居不吉,遂迁居大园里。此为大七支。 g@}6N.]#  
     我们查阅《东安余氏宗谱》,东安余氏自明清至民国,除始祖余安隆和明初一门七将外,余氏一族人才辈出。明时还有阁老夏言业师余昱、中明万历十九年辛卯科举人余震龙、国子上舍授湖广京山县判丞余朝。清代禀贡生、郡庠生、禀生、钦赐粟帛八品项带、九品项带达27名。 q$|0)}  
EZ*t$3.T  
     将台山人文荟萃     余樟生主任讲,该村靠江边那座山头,从前叫石头山,始祖余安隆观兵港口时,筑将台于小山上,因名将台山。时人以为胜景,士大夫、商贾多游玩于其间,此山一直为余氏之业。所以我们认为将台山不仅是一座风景名山,而且也是我们富阳的文化名山。我们在家谱上看到了以下记载: ` %l&zwj>  
      明永乐间(1403—1424),翰林院检讨余学蘷有一次与友人游览将台山,作《登将台山》诗一首:残阳古蜚碣画苍苔,故宋将军尚有台。风起石林游骑伏,浪翻江浒战鼓来。忠臣淬砺千秋节,将种名成七子才。圣世覃敷文得久,箭墩杀气暮云开。     明万历五年(1577)新城邑令温朝祚,以港口之墩房被洪水倾圮,将墩房迁到将台山上,当时将台山的产权属余氏所有,余氏家族记出一分七厘土地作为官产,余下的四亩八分仍为余氏的产业,并将此山列为村里的八景之一。温朝祚留下了《将台山》诗二首。 (;C$gnr.C  
     在明崇祯十三年(1640)余氏第16世孙、邑庠生余元享撰的《余氏析派序》中,可以看到“崇祯十一年(1638),新城士民在将台山上建过程公祠,又名‘富朝庙’,程候以其脉自富阳来,故名”的记载。据史书记载,程公就是程珌(1164—1242),字怀古,宋安徽休宁人。绍熙四年进士,授昌化主簿,调建康府教授,改知富阳县,在富阳有惠政。理宗宝庆元年(1225)除试礼部尚书。进封新安郡侯,加宝文阁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再奉祠,又加龙图阁学士。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年七十有九,赠特进、少师。    清乾隆举人、新城人潘成年有《新城杂咏二十首》诗,第一首就描写到:“将台山下客经过,滚滚桐桥风浪多。落尽帆布穿小港,一枝柔橹打清波。”并自注:新邑自水路从将台山入小港。 T^d#hl.U  
[ 此帖被廣德堂余成在2014-09-29 20:36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余海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4-09-28
不知本文中的余崇龟是否由余公的第六十二世孙(也是靖公的六世孙)?
离线fonnyyee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4-10-02
        
离线一心觉悟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4-10-18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