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92阅读
  • 2回复

余氏新建祠堂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u1945194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5-02-15
sp%EA=: E  
明·【余氏新建祠堂记】译文 @uru4>1_dy  
1u4)  
余氏先世为福建人,五代十国时,迁居韶州的曲江,到了襄公余靖,因豪杰之才,崛起于宋朝,为“四諌”之一。他的文章和政绩,显赫光辉,于是,曲江的余氏,便成为望族。以后,子孙渐渐蕃衍。三世孙名嗣昌,字之才,开始迁居我们东莞城的紫泥巷。居住了四代,有叫德新的,再迁东莞的侯山,子孙比曲江更为盛大,这是襄公的遗下的福泽所达到的。做子孙的,应该怎样报答呢?继承延续,不使衰落就是了,按时春秋祭祀纪念先人就是了。 ]&l.-0jt  
但是,曲江有祠堂,祭祀就有地方,居住在曲江的,都可以伸张他们的正义,尽他们报答祖先的诚心。这时侯山的祠堂还未建,祭祀没有地方,这些居住在侯山的余氏子孙,即使想兴起江河不忘其源,树木不忘其本的心意,尽他们报答祖先的诚心,从哪里可以得到这一门路呢?因此这些文质彬彬、人才济济的余氏子孙,都是出自余襄公,等到问他,却往往不知道余襄公是什么人。唉,姓余的尚且不知道余襄公是什么人,何况非余姓之人,隔着溪流,越过道路,怎能知道襄公是什么人呢?襄公七世孙叫余金,开始制定了《祭思约》;十世孙叫余泰,开始重修族谱,并写了“孝思”一匾挂在堂上,曾经有志建祠堂,但能力不及。余泰的儿子绍先,自幼异于常人,读书羡慕正义之事,于是继承父亲的心愿,把尊祖敬宗为第一要务。经常感慨于春秋之日无处可以祭祀祖先。一日,招集宗族,讲出想建祠堂之意,众乡亲都以为可行。绍先就捐出自己的土地一区,地在自己住宅的东面,后有黄旗山,面向罗浮山,西湖为襟,龙潭为带,左有铜岭而右有鱼山,真正是名胜之地,足可以安顿襄公的灵位,来尽子孙孝思的心意啊。于是在全族中已成家的募资,各人根据他的家境捐赠资金,并将祭田的租金注入,选择一位贤德而有才能的人负责建祠之事。于是集木材,聚砖石,平整土地,打稳基础,动工于成化七年辛卯(1471)十月十三日,落成于成化八年壬辰(1472)二月。厅堂、寝室(放神主的地方)、门户、阶级,都以《家礼》所载为标准。又用灰来装修,用画为装饰,规模壮丽,美轮美奂。竖木为襄公神主,以嗣昌、德新为配。大家都选出十一世孙余旭为宗子,主持春秋祭祀事宜。 )3h%2C1uM  
绍先立心为公,也是非常贤德啊!《诗经》说:“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传》说:“善继善述”。绍先有这种境界。从此,凡是为余氏后代的,千百个世代可以在这里祭祀祖先,余氏的祖先可以在这里享受后代的祭祀,余氏族人可以在这里聚集,族人婚嫁可以在这里告之先人。余氏之族,无论老幼尊卑,无不知道自己是襄公余靖之后。即使是其他地方姓余的,往来拜祭,也无不知道自己是襄公余靖的流派。而且可以使余氏子孙踏进这所祠堂,瞻仰祖先神主,翻开族谱,了解襄公余靖当时的事迹,假如他们的精神得到勉励,认识到在这圣明的年代,一定要建功立业,这样才不给襄公耻辱,岂不是很伟大吗? >(N0''eM]  
云山刘景端先生,是余氏的女婿,他在这春祭的日子,率领和余氏有瓜葛的外戚,携带酒菜来庆贺余氏宗祠的落成,刘先生叫我林球写这篇《余氏新建祠堂记》。我的祖母,是襄公十一世孙,那么我距离襄公是十三世了。我将要出外读书,为时代所用。我不知什么幸运,在四百馀年之后,能够接近襄公的遗风,所以不推辞把这篇记写在祭祀襄公的祠堂内,作为给余氏子孙的庆贺。 Skm$:`u;  
QuEfV?)_4  
          成化丁酉三月良辰,余襄公十三世外孙林球拜书    (余襄公裔廿七世孙伟求转发)20150215日
离线儒溪基边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5-02-17
  
南海西樵儒溪基边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5-02-15
这篇===余氏新建祠堂记===有独特的隐藏特点===后人要认真思考才能领悟===旧的谜底===红行字就是旧祠的方位===原文----枕黄旗而面罗浮,襟西湖面带龙潭、左铜岭而右鱼山===写作手法非常高明===新的旧的同时存在于文中。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