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8阅读
  • 0回复

活乡村琅琊榜之古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萃元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07-24
  活乡村琅琊榜之古村 '7pzw>E=:  
Yg?BcY\  
  你的家乡如果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请告诉我们 W"*2,R[}%  
Q)y5'u qZ  
  浙江百县,藏着很多超高颜值的村庄,在绍兴会稽山腹地,有一处像脸盆一样凹在山里头的隐蔽小山村,藏着惊人的身世,却不与外人道也。 u;]xAr1  
<[D>[  
甚至你在导航上直接搜名字,是找不到这个村子的。 ).IyjHY  
Be6+YM5Cl  
  有人寻了去,与留守的村中老人闲聊,聊至浓处,老人神秘兮兮地告知:自己是在这里守墓的。 6bc\ )n`  
'e*w8h  
  守谁的墓? \K~wsu/?`  
cC>Svf[CzK  
  夏王朝开国元帝大禹王的“禹妃”,以及越国和唐宋许多宫人都葬于此地。 9P ACXW0  
\y:48zd  
  这个村的村名,是颇为古怪诡异的“冢斜”二字。“冢”本身有坟墓之意,“斜”是宫人埋葬之地。 gpf0 -g-X  
uSRhIKy  
  那在此守墓千年的又是谁? /5/gnp C  
#=S^i[K/  
  正是大禹的后裔,传至今日已然是第一百代开外。  U-4F  
Fz,jnV9=j  
  你若不信,他们会请你去查阅在上海以及日本、美国图书馆收藏的一百年前续修的木刻版《冢斜余氏宗谱》。 bKGX> %-  
fV5$[CL1  
  当然,村子里也有一套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起修纂,民国九年(1919年)续修版的宗谱,但那是村民余钱清家私藏的传家宝,不是轻易可以得见的,按旧规是要择吉时洗手焚香祭祖后才能打开的。 z8awND  
RU4X#gP4Vh  
  可惜,我们这趟去是没有见着。 pKy4***I3  
m<-!~ ew  
  大禹的第一百十四世后人、冢斜村村支书余茂法,给我们看了看村委电脑里存着的扫描件,以证明他们是正宗的大禹后代子孙。 l7qW)<r  
J|f29B-c  
  但是,他又摆摆手说,没有守墓之说,只是因此地风水甚好,所以余氏子孙才在这里长守。记者 郭婧 摄影 葛亚琪 {@)ZXg  
(vZ-0Ep}  
  脱下高跟鞋 时光仿佛倒回100年 z80P5^9  
Zyz#xMmM  
  入村,村口便是余氏宗祠。 =eQB-Xe8Y  
+mVAmG@  
  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宗祠,近年修缮过,但在初冬的天气里仍然冒着密密绿芽的鹅卵石天井,却是历久弥新的最好印证。 yqq1a o  
K/ On|C  
  据说这天井里的鹅卵石,全都是来自村外舜江溪里的纯天然鹅卵石。 JfN5#+_i  
?`U_|Yo  
  村子里每条古道,也都是用这条溪水洗涤出来的鹅卵石铺设而成,村里的人叫它们饼子路。 c]|vg=W  
)- 3~^Y#r_  
  想进这村子的姑娘,首先就得抛弃高跟鞋,用脚去感受这石子的过去。 8/aJ4w[A  
})-V,\  
  在宗祠里的一面墙前,时光仿佛倒退100年,一幅冢斜村民国八年(1918年)的村图,细细端详,能与现如今的冢斜村一一对应起来。 CqnHh@]nu  
D", L.  
  余茂法所说的冢斜风水之好,此图可一览无余。冢斜四周环山,背靠秦望山南的大龙山,左依象鼻山,右傍狮子山,前有轰溪山为村子的天然屏风,舜江溪从村北来,环绕村东而去,走势恰似古时文武百官腰间的那一根官带,而小小冢斜村也真出过不少名人乡贤。 ,/+Mp  
< c^'$  
  据说明代最后一位状元就出自冢斜,是大禹第101世后人余煌,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 XS&Pc  
H2jypVs$2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冢斜是早期越国古都——嶕岘大城所在地。 u* pQVU  
~%*l>GkP*  
  地理历史学家陈桥驿先生,根据冢斜的地理历史和风水走向,并根据《水经注》记载的“(秦望)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和《吴越春秋》等记载,曾论定,古时越国最早古都、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嶕岘大城就在冢斜。 .@&FJYkLYi  
uN<=v&]q  
  禹妃墓之上 Zl3l=x h  
jj&G[-"bv  
  吃三块饭焐的白切肉 HCOsVTl,  
ByjfPb#  
  禹妃相传就葬在冢斜村斜后方的大龙山麓的铜勺柄,这也是村名冢斜的另一种解释。 65zwi-  
-aJ(-Np$f  
  从村口钻入“牛过弄堂”(因为弄堂只有牛身这么宽,村民便一直这样叫),就会看到一处自成院子的老屋群。传说是当年宋元明清大臣来祭祀时下榻的驿站——轿屋,以及拴马用的马厩和马夫住的屋子。 `P\H{  
bP$e1I3`  
  曾有建筑专家根据这房子的风格形态,推测有可能是南宋建筑,距今千年。既然大臣们住在这里,禹妃墓应该不远了吧。 a'` i#U  
'(r?($s  
  但在村子里绕了一圈都没有见着,问禹妃墓在何处?没想到,对方答:就是你中午吃饭的地方呀。 Qq{tX  
~C 3 Y/}  
  中午吃饭的地方,明明是在与古村一条马路相隔村北新建的民宅里。 Y]R=z*i%  
si%V63^lN  
  我不太信,反复问村里人,你们真的住在禹妃墓之上啊?村民倒是很淡定,说是啊,当年造房子打地基的时候,还挖到过不少古币。 MeV4s%*O+  
LCRWC`%&  
  如果你已经厌烦了那些过度旅游开发的古村,那么请来这个村子体验下真正的原生态:村子里连个饭馆都找不着。 L) _ VdB  
8f?o?c|  
  我们午饭是蹭了村委的工作餐,工作餐是定点在一家村里挂牌民间手艺人家里吃的,但挂牌的手艺不是厨艺,而是木工。 K:4 G(?w  
(s1iYK  
  工作餐吃的都是些家常菜,值得一说的是桌上惟一的荤菜:白切肉。这白切肉,是煮饭时与米一起放进锅子里用饭香焐熟的。冢斜人特有的做法,肉质白嫩,好吃是一定的,我一连吃了三大块。 ,=ju^_^sA  
<1V>0[[e  
  我好像成了大户人家 ,;= S\  
^> d"D  
  离家多年的小姐 n<[H!4  
VDy_s8Z#  
  现在的冢斜村,以新修的子陵大道为界,路南是一派陈旧的上古模样,路北则是一片新建的小洋房。 Zvz}Z8jW  
1UH_"Q03  
  这也是村里想出来的古村保护办法,老宅不能拆,但又不好住,干脆在村后造新的房子,中间隔着路与树,在路南与路北之间来来回回,就如在千年的时空里穿越。 5sMyH[5zY  
Ef6LBNWY.  
  八老爷,本名余炳焘,官至河南布政使,清道光元年乡试考取举人,恩科第八名,于是族人称其“八老爷”。八老爷的台门,如今成了冢斜古村的门面。  2Y9@[  
E'_$?wWn5  
  所谓台门, 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像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且往往聚族而居,大多砌有石阶和石门框,结构、大小并没有统一规制。 6~(iLtd#  
;ZLfb n3\  
  一晃,我好像是离家多年未归的八老爷家的小姐,终于又站在自家台门前,家门口的饼子路和黄灿灿的稻田都还是离家那天的模样,一脚迈进家门却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白日里的房间也是黑黝黝的,一楼转角有间房似还有人住,房门大敞着,走进去,只看见迎面墙上是熟悉的梅兰竹菊图,却没有见着人。 h|&qWv  
*6*/kV? F  
  在近三千平方米的宅子里,辗转千回,数百年前的木雕、砖雕、石雕依旧如新一般好看,在西院一面雕着双喜的花窗前,长长的石凳仿佛已经等待了小姐与小姐的意中人很久很久,只待坐下,便定格为一张永恒的喜照。 fxk6q$'  
Q |J$ R  
  最后,在廊屋的尽头,屋子里终于走出来一个故人,见了人高兴地说“是啊,我一直住在这里”,然后自然是叙叙旧。 9 l9|w4YJs  
'@+a]kCMev  
  村里有个“龙爪活石” .EQ1r7 9,  
qy|si4IU8,  
  据传长高了四五厘米 J~vK`+Zs  
i^'Uod0d.  
  永兴公祠是冢斜村中最老建筑,始建于唐代,为纪念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而建,但村民更喜欢把它叫作永兴庙。虞世南,书法承二王字体,据传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亲授,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唐太宗钦授为“南镇永兴神”。 2r=A'  
*aF<#m v  
  初入公祠,觉得只是个很平常的道观,却在供奉永兴神的神台两侧发现了两个狭窄的门缝,可通往后殿。 SQB[d3f  
" Q~-C|x  
  而这后殿还藏着两个传说。 -Fj:^q:@u  
3%W R  
  据说后殿,又叫无尘殿,因为殿内不用打扫,也不会有蜘蛛网和灰尘。 \;>idbV  
wb }W;C@  
  更神秘的传说是,后殿门前有一块会动的石头,祖祖辈辈传下来叫它“龙爪活石”,因为其好像是村后大龙山的龙爪,不时会挠动一下。 P:")Qb2  
=kspHP<k  
  余茂法拍着胸脯说,这石头真的会动,他从小看着它一点点高起来,已经高了四五厘米了。所以村里把这块石头围了起来,就像保护龙脉一样保护着它。 @Ooh}V#J  
余萃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