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2阅读
  • 0回复

活乡村琅琊榜之古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萃元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07-24
  活乡村琅琊榜之古村 h;mOfF  
L!fIAd`  
  你的家乡如果也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请告诉我们 u,~+ho@  
I*pFX0+  
  浙江百县,藏着很多超高颜值的村庄,在绍兴会稽山腹地,有一处像脸盆一样凹在山里头的隐蔽小山村,藏着惊人的身世,却不与外人道也。 .!'rI7Kz'i  
I/gfsyfA  
甚至你在导航上直接搜名字,是找不到这个村子的。 `:2np{  
)-1$y+s>  
  有人寻了去,与留守的村中老人闲聊,聊至浓处,老人神秘兮兮地告知:自己是在这里守墓的。 \?^ EFA+;  
6K >(n  
  守谁的墓? <!X]$kvG  
YT@N$kOg_  
  夏王朝开国元帝大禹王的“禹妃”,以及越国和唐宋许多宫人都葬于此地。 Ae<;b Of  
j>~ @vq  
  这个村的村名,是颇为古怪诡异的“冢斜”二字。“冢”本身有坟墓之意,“斜”是宫人埋葬之地。 0b2;  
X4"[,:Tw  
  那在此守墓千年的又是谁? lPz5.(5'  
 M|>-q  
  正是大禹的后裔,传至今日已然是第一百代开外。 uJ,I6P~9  
>k u7{1)  
  你若不信,他们会请你去查阅在上海以及日本、美国图书馆收藏的一百年前续修的木刻版《冢斜余氏宗谱》。 fXkemB^)_  
,E4qxZC(X  
  当然,村子里也有一套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起修纂,民国九年(1919年)续修版的宗谱,但那是村民余钱清家私藏的传家宝,不是轻易可以得见的,按旧规是要择吉时洗手焚香祭祖后才能打开的。 l`{JxVg  
yy\d<-X~  
  可惜,我们这趟去是没有见着。 {>#4{D00  
y#e<]5I  
  大禹的第一百十四世后人、冢斜村村支书余茂法,给我们看了看村委电脑里存着的扫描件,以证明他们是正宗的大禹后代子孙。 4buzx&  
F}#=qBa[  
  但是,他又摆摆手说,没有守墓之说,只是因此地风水甚好,所以余氏子孙才在这里长守。记者 郭婧 摄影 葛亚琪 ekuRGG  
O7T wM Yh  
  脱下高跟鞋 时光仿佛倒回100年 w1|YR  
q oVp@=\:"  
  入村,村口便是余氏宗祠。 gkNvvuQXc  
8'Ph/L,  
  这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宗祠,近年修缮过,但在初冬的天气里仍然冒着密密绿芽的鹅卵石天井,却是历久弥新的最好印证。 pUaGrdGxzQ  
4]]1J L(Ka  
  据说这天井里的鹅卵石,全都是来自村外舜江溪里的纯天然鹅卵石。 w">p 8  
ryp@<}A]!d  
  村子里每条古道,也都是用这条溪水洗涤出来的鹅卵石铺设而成,村里的人叫它们饼子路。 hE>i~:~R  
Awad!_VdHS  
  想进这村子的姑娘,首先就得抛弃高跟鞋,用脚去感受这石子的过去。 JY tM1d  
\f_YJit  
  在宗祠里的一面墙前,时光仿佛倒退100年,一幅冢斜村民国八年(1918年)的村图,细细端详,能与现如今的冢斜村一一对应起来。 438+ zU  
v/BMzVi  
  余茂法所说的冢斜风水之好,此图可一览无余。冢斜四周环山,背靠秦望山南的大龙山,左依象鼻山,右傍狮子山,前有轰溪山为村子的天然屏风,舜江溪从村北来,环绕村东而去,走势恰似古时文武百官腰间的那一根官带,而小小冢斜村也真出过不少名人乡贤。 $z~sN  
b;O|-2AR  
  据说明代最后一位状元就出自冢斜,是大禹第101世后人余煌,官至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尚书。 t*zBN!Wu_  
{g *kr1JM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冢斜是早期越国古都——嶕岘大城所在地。 r~uWr'}a}  
F~dq7 AS  
  地理历史学家陈桥驿先生,根据冢斜的地理历史和风水走向,并根据《水经注》记载的“(秦望)山南有嶕岘,岘里有大城,越王无余之旧都也”和《吴越春秋》等记载,曾论定,古时越国最早古都、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嶕岘大城就在冢斜。 zUqt^_  
shwKB 5  
  禹妃墓之上 j1)HIQE|5f  
cZN+D D  
  吃三块饭焐的白切肉 \$2E  
dwKre#4F  
  禹妃相传就葬在冢斜村斜后方的大龙山麓的铜勺柄,这也是村名冢斜的另一种解释。 ANy=f-V  
CE>RAerY  
  从村口钻入“牛过弄堂”(因为弄堂只有牛身这么宽,村民便一直这样叫),就会看到一处自成院子的老屋群。传说是当年宋元明清大臣来祭祀时下榻的驿站——轿屋,以及拴马用的马厩和马夫住的屋子。 x[3kCa|4A  
2+Z2`k]AC  
  曾有建筑专家根据这房子的风格形态,推测有可能是南宋建筑,距今千年。既然大臣们住在这里,禹妃墓应该不远了吧。 : 2?J#/o  
L=Q- r[  
  但在村子里绕了一圈都没有见着,问禹妃墓在何处?没想到,对方答:就是你中午吃饭的地方呀。 *usfJ-  
|n3PznV  
  中午吃饭的地方,明明是在与古村一条马路相隔村北新建的民宅里。 n *%<!\gJ  
o|Obl@CSBD  
  我不太信,反复问村里人,你们真的住在禹妃墓之上啊?村民倒是很淡定,说是啊,当年造房子打地基的时候,还挖到过不少古币。 oYnA 3  
{j[[E/8N!y  
  如果你已经厌烦了那些过度旅游开发的古村,那么请来这个村子体验下真正的原生态:村子里连个饭馆都找不着。 {IJV(%E   
@0?Mwy!  
  我们午饭是蹭了村委的工作餐,工作餐是定点在一家村里挂牌民间手艺人家里吃的,但挂牌的手艺不是厨艺,而是木工。 [kgT"?w=  
IP$^)t[  
  工作餐吃的都是些家常菜,值得一说的是桌上惟一的荤菜:白切肉。这白切肉,是煮饭时与米一起放进锅子里用饭香焐熟的。冢斜人特有的做法,肉质白嫩,好吃是一定的,我一连吃了三大块。 /sH3Rk.>  
tS8*l2Y`   
  我好像成了大户人家 M ZZ4  
+?[TH?2c+  
  离家多年的小姐 u}D.yI8  
Y<X%'Wd\  
  现在的冢斜村,以新修的子陵大道为界,路南是一派陈旧的上古模样,路北则是一片新建的小洋房。 RtGETiA\b  
FEw51a+V  
  这也是村里想出来的古村保护办法,老宅不能拆,但又不好住,干脆在村后造新的房子,中间隔着路与树,在路南与路北之间来来回回,就如在千年的时空里穿越。 :Sk0?WU  
XL>Vwd  
  八老爷,本名余炳焘,官至河南布政使,清道光元年乡试考取举人,恩科第八名,于是族人称其“八老爷”。八老爷的台门,如今成了冢斜古村的门面。 'ADt<m_$  
rXuhd [!(P  
  所谓台门, 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像样一些的都称作台门,且往往聚族而居,大多砌有石阶和石门框,结构、大小并没有统一规制。 mS6 #\'Qa  
z 3fS+x:E{  
  一晃,我好像是离家多年未归的八老爷家的小姐,终于又站在自家台门前,家门口的饼子路和黄灿灿的稻田都还是离家那天的模样,一脚迈进家门却发现早已是人去楼空,白日里的房间也是黑黝黝的,一楼转角有间房似还有人住,房门大敞着,走进去,只看见迎面墙上是熟悉的梅兰竹菊图,却没有见着人。 kq8:h  
D'ZR>@w@  
  在近三千平方米的宅子里,辗转千回,数百年前的木雕、砖雕、石雕依旧如新一般好看,在西院一面雕着双喜的花窗前,长长的石凳仿佛已经等待了小姐与小姐的意中人很久很久,只待坐下,便定格为一张永恒的喜照。 =LDzZ:' X  
MzL^u8  
  最后,在廊屋的尽头,屋子里终于走出来一个故人,见了人高兴地说“是啊,我一直住在这里”,然后自然是叙叙旧。 Q4Zuz)r*  
YD H!N l  
  村里有个“龙爪活石” ('xIFi  
/17Qhex  
  据传长高了四五厘米 _t|| v  
1PpZ*YK3z  
  永兴公祠是冢斜村中最老建筑,始建于唐代,为纪念唐代书法家虞世南而建,但村民更喜欢把它叫作永兴庙。虞世南,书法承二王字体,据传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亲授,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唐太宗钦授为“南镇永兴神”。 njtz,qt_;G  
H C(Vu  
  初入公祠,觉得只是个很平常的道观,却在供奉永兴神的神台两侧发现了两个狭窄的门缝,可通往后殿。 !TvNT}4Z  
r*HbglB  
  而这后殿还藏着两个传说。 #V&98 F  
)12.W=p  
  据说后殿,又叫无尘殿,因为殿内不用打扫,也不会有蜘蛛网和灰尘。 94VtGg=b}  
v e($l"T  
  更神秘的传说是,后殿门前有一块会动的石头,祖祖辈辈传下来叫它“龙爪活石”,因为其好像是村后大龙山的龙爪,不时会挠动一下。 #(swVo:+E  
|y9(qcKn$  
  余茂法拍着胸脯说,这石头真的会动,他从小看着它一点点高起来,已经高了四五厘米了。所以村里把这块石头围了起来,就像保护龙脉一样保护着它。 ]H| O  
余萃元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